电算化教学范例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范文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充分应用于企业会计岗位上,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会计专业的的必修课程,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电算化人才,高校要重视和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及教学体系,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学科特点,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要性;现状;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重要的技能,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特点,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登记、结算、转账、编制报表等,会大大节省人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提升会计的有效性。

一、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开展会计工作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才供给相对比较过剩,公司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为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匮乏。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融合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和管理学的多方面内容,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电算化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还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情况下,对于这样既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职会计教师是非常紧缺的,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2、高质量的教材较少。

会计电算化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科书,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想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高质量的教材是保障。而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验教材虽然比较多,但大都内容比较单一,一些资料多局限于账务,这就限制了电算化教学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落后。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采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很少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不能全面模拟会计工作的流程、环境,实验仿真性不够强。另外,实验内容主要涉及会计核算系统的账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积极为在岗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的机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首先自己上机实践,总结和归纳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实践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高级会计师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以后走进企业能够迅速融入到会计工作中,校外的指导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会计经验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问题。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兼职,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所教的知识得到充分的提升,为更好教学奠定基础。

2、提高教材质量。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高校应该坚持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编写实验教学指导书,其实电算化实验教学之前,学生们都进行过手工模拟,为了体现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感受到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转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来补充电算化教学的项目,构建一套自主学习为主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通过学生电算化的模拟实验,用先进的财务软件来操作手工实验的内容,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了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学习的积极性。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采取混岗运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内容,比方说,账套主管、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但却不能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实际操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的牵连性。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会计实际操作的仿真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模拟企业的分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熟悉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处理过程,了解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识。

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门集信息化、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实践能力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水平,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作者:罗国兴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伏媚,赵靖.基于会计证与技能大赛浅谈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陕西省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4):118.

[2]麻育胜,阚德泉,王斋.浅谈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12):86-87.

电算化教学范文2

普通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不仅需要讲授理论知识,也要传授实验知识。因此,往往会出现理论课和上机课最优课时分配、上机课较难控制等问题。本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最优课时分配;教学效果

一、引言

在高校财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有大量的纯理论课程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1-3]。自从20世纪4、50年代计算机出现之后,计算机与传统业务的结合,使得传统业务的处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新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被视作当代会计的主要标志。目前,会计电算化有代替手工会计的趋势,因此,对于每一个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4-5]。不过,作为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面对诸如理论课学时与上机课学时的划分,上机课较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本文中,将对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划分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它纯理论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既安排了理论课,也安排了上机课[6]。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这两类课的课时。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总是有限的,类似于经济学上所讲的稀缺资源。为了达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对这个稀缺资源进行分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双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时间分配的最优化。

(二)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较难互动的问题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讲授会计软件各功能子模块的构造原理时,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否则,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师生较难互动的尴尬局面。这一点,许多会计电算化教师有比较深的体会。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最差,学生往往会觉得理解困难,有的学生会因此开小差,甚至会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三)上机课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上机课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集中讲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当一次课有三个课时时,教师可能会用两个课时进行集中讲解,还有一个课时进行分散辅导,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过,因为计算机本身的诱惑(在某些情况下,对学生来说,计算机提供的娱乐比上课内容本身更有吸引力)的存在、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生计算机操作速度不一样,教师对上机课教学过程的控制往往比理论课更加困难。

三、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

当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时,他们就会无法确定有限的课时究竟应该怎么在理论课和上机课这两类授课形态中进行合理分配,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教学课时分配最优化的效果。这种理解不深刻往往体现为教师不明白课本(包括理论课本和上机操作指南课本)中的那些章节需要重点去讲,哪些章节可以简略讲,甚至可以不讲。

(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相脱节

在教学时间过程中,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学生需要学习一部分计算机知识,也就是说计算机课程最好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之前先安排授课。但不少学校这种授课顺序往往是相反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缺少计算机知识基础。很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重点讲授的是与计算机考级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讲授又侧重于语法结构,没有开设相应的软件开发课程。

(三)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较少

目前,很多高校都较为轻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育,往往缺少课前预习环节,从而,导致某些学生对书本内容不熟悉,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逐渐失去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会使得他们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超过对会计电算化上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使得上机课程显得较难控制。另外,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在没有开设软件开发课程的前提下,不会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知识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得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受到基础知识不足的限制。

(四)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本身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会增加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当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时,可以增加具体的软件设计案例,可以运用模拟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模拟软件的开发过程,让学生们扮演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角色,进行成本核算,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辩论。通过上述办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本知识的理解。不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授课教师预先设计好剧本和方案,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培训

目前,不少教师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时,还是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辛苦,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受到抑制,因为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少时,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就比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就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需要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长期保持集中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二)合理设置安排课程体系

在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需要首先安排一些计算机课程和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特别应该安排软件开发之类的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安排需要学科教师之间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需要综合考虑软件开发课程的课时安排、软件开发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有时还有考虑软件开发课程教师方面的因素。

(三)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弥补相关课程设置缺失的不足。有些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没办法开设软件开发课程,那么学生可以自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会使得学生更富有创造力,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会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也会更强。

(四)教师需要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了解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只有对课程的理解加深了。任课教师才能真正对理论课课时和上机课课时进行最优划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真正重要的课程,才能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更加优化。要让任课教师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任课教师往往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经验。当然,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任课教师最好还应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形。另外,任课教师在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最好与教学管理老师的交流沟通工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分配,达到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沈斌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及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1.

[2]黄东晶,戴蓬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6(7):65-66.

[3]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7(1):77-77.

[4]罗莉娜.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0(2):57-58.

电算化教学范文3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务操作性课程,它与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被动的学习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然后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实践验证。而采用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没有长篇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真实会计软件为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再现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流程,强调对学生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建账、记账、报账的任务,成为企业所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应用型人才。也为企业快速完成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职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明确提出任务,其次是合理的分解任务,再次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践完成任务,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将教师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学生时间环节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边学边做,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主动消化所学知识,发现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及教学效果评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化教学顺序的安排。在模拟企业财务软件的实际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中,本项目化课程的内容安排及组织教学顺序安排,要在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习惯前提下来进行,一般是按照财务软件安装、账套设置及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报表编制这样的流程来进行设计安排的。关于教学项目的安排。本项目化课程,要做到在课堂上真实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最终达到工学结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主动掌握汲取,使学生做到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举一反三,至关重要的是熟悉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会计核算岗位的分类,了解各岗位职责。因此,综合上述两方面的需求,以及实际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序及内容流程,我设计了如下顺序的10个教学项目内容。项目的前后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工作顺序,每一个学习项目都模拟了企业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是需求。

三、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在高职会计学科中的定位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领域里一门承上启下的枢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即检验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在会计软件操作与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技能,也为将来学习企业资源供应链系统(ERP)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要求。能力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财务软件及模块运用的选择、账套管理、会计操作员的定义及权限分配、科目设置、初始化信息筛选并进行初始化设置等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正式实施前的工作准备。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凭证、期末会计业务凭证的生成及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以及结账工作。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工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运用已形成的会计数据,编制资产负载表、利润表等各种会计报表。知识目标: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熟练技能操作,更好更快的处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为:掌握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的准备条件及考虑因素。能够明确认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掌握运用财务软件初始化操作方法、各种常用模块初始化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财务软件常用模块日常业务类型处理办法;掌握财务软件期末处理的原则与流程;掌握各种报表及会计报告的生成方法与技巧。

(三)素质目标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能树立对会计软件操作规范意识和职业敏感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的良好工作作风。具体表现为:具备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具备对会计领域知识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电算化教学范文4

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集成财务软件包的教学理念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财会专业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训是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就业

当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有效教学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会计电算实际工作,目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强调财务软件包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维护,即所谓的“知其然”。另外一种强调财务软件包的系统开发原理及其开发过程,即所谓的“知其所以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就会计专业的中职生而言,会计电算实际工作应该是财务软件包的工作使用原理而不是其设计开发原理,因为他们的专业是会计专业而不是电算会计专业。

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我将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财务软件包的操作、使用和维护,因此,我认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历史和趋势;集成财务软件包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数据进行财务管理。

三、集成财务软件包的教学理念

所谓理念,指的是思考问题的模式。由于集成财务软件包集成了多个子系统于一体,具有多模块、多功能、关联复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贯穿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业务整体性理念。

随着电算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计划、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信息的无缝传递和利用。在电算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介绍会计电算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会计电算系统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即会计电算系统的框架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对电算系统的整体了解和后续内容的了解。

(2)电算软件的仿真性理念。

由于会计的目标因素、会计的相关法律因素、电算软件普及要考虑的因素,手工会计的观念以及会计本身的结构化程度、软件供应厂商的市场前景分析等因素,电算软件的仿真性在现阶段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对学生掌握、理解电算软件的工作操作思想非常重要,对学生使用课堂上没有介绍过的电算软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事实上,许多学生在电算化会计课程中提出的问题大多不是计算机的相关问题,而是会计本身的问题。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电算软件的操作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会计理解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电算软件的仿真性理念实际上突出了业务主导的思想,而非技术主导的思想。只有充分理解电算软件所要反映的业务思想和流程,才能熟练掌握电算软件的操作和维护。电算软件和其他软件一样,凝固的是业务思想,即通常所说的“软件即文化”。

(3)对比教学理念。

在电算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思考一个问题: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差异?为什么?电算会计不仅能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还可以扩展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在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同时对多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还可以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多种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不仅可以进行普通核算,还可以进行辅助核算;在电算会计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后,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子系统的数据能够相互利用,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扩大会计活动的领域。

(4)模块行为理念。

电算集成软件有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有若干模块。根据系统的定义可以知道,每个系统都要和环境进行信息能量等的交换,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行为功能,子系统之间为实现系统整体目标而相互分工协作。作为一个系统和子系统,都有确定的系统边界,都要和周边环境进行信息交换,接受外部信息,在系统内对之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反馈出去,即遵循数据处理的输入与输出(简称IPO)的一般模式。理解电算集成软件子系统———模块的行为方式对于掌握软件操作流程有着积极意义。现在的多数模块的行为方式有其共同特点:首先进行初始化设置,然后进行日常处理,最后进行会计期末处理。由于初始化设置涉及的参数众多,模块关联复杂,初始化设置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始化设置一般只需要做一次,设置的内容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日常处理完成日常的核算工作,具有重复发生,处理内容不固定的特点。会计期末处理,完成数据的最终确认和传递工作,可以进行部分自动化的处理。在学生进行电算化课堂操作模块时,要注意操作的限制条件和操作顺序。要注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模块的何种功能,并在实践中多次训练,让学生切实掌握电子集成模块,进行仿真的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作者:方瑜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电算化教学范文5

关键词:云会计;跨级电算化课程;教学创新

引言

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也使得我国的企业正在由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渐的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企业会计管理方式、会计查询技术、会计处理技术以及会计报告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以异地办公模式的形式存在,能够远程对企业记账、报表、报税等会计业务进行操作,同时还能够帮助财务会计人员实现网上理财、移动办公以及财务数据的集成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也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云会计视域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一、云会计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影响

1.培养出更多顺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财务管理软件,很多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当中都开始使用这些云会计处理技术来开展相应的业务操作,比如:金算盘全程电子商务网、金蝶友商网、友伟库等。现代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其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学会使用这些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这也导致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对于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必须要结合企业和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在传授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锻炼和提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财会专业人才。2.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教学滞后性问题。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其具有同步、异地、实时以及协同处理等功能,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进行综合处理。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实训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由于硬软件设备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而云会计平台能够实现会计软件的实时更新和维护,这样一来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实训教学中就不需要经常对配套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只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建设即可,从而大大减少二次更新的投入成本,同时还能够确保学生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二、云会计视阈下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的策略

1.完善和提升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会计理论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能够将传统的会计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注重对财务硬软件系统的应用和维护教学,而现在则需要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转向为发展学生对系统进行整合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教学内容也应当要更加的偏向于对学生网络化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网络数据整合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2.对教学组织方法进行创新。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讲解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对各种会计软件的应用流程和操作方式进行重点讲解,但是很少会有教师会为学生对企业的整体架构、数据整合以及需求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即会计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报账和对会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形成会计管理理念和思想。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会计电算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的利用云会计平台实施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管理思想的同时,能够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并且能够更加注重对系统资源的整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大会计管理思想。3.编写特色教材,凸显专业特色。在云会计视阈下,为了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学校在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会计电算化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应当要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和高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出特色教材,以此来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同时在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校还必须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将教学实践和职业岗位规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知识扩展性,从而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色充分的凸显出来。4.采取多样化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式。利用电脑进行模拟实训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校内实训的主要模式,在这样的实训模式当中会让学生形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只能够在计算机和局域网中进行的想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实际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出现了很多移动办公和远程操作软件,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易行。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也应当要积极的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办公设备来丰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模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信息资源整合和移动办公的意识,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种先进的会计信息化处理技术开展相应的业务操作,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5.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网络教学平台演练。在会计电算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校更好的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训,以此来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有效性。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引导学生在云平台上模拟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财务核算、生产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日常运转流程的操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传统的财务教学升级到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更高级的教学层次,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的全面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改变企业传统的会计信息管理架构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要充分的利用云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能够更好的顺应企业发展的新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功.基于云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450.

电算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生产及服务型人才长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会计已经从注重会计核算转为以财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在会计领域是从其形式到内容上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这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将就业作为导向,这也使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前提

1.1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顺应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会计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专业性,还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对其进行确定。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的变化,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减少教学与实务上的差距,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不同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同时除去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改进其岗位与职业转换的方法及培养模式。

1.2以就业为指引重构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走向自动化,这也使得高职会计毕业生必然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岗位选择。将财务作为核心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在原来经济设计、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了解信息化环境中财务人员在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及不同业务之中的关联,另一方面需要其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并有能力对其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

2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困境

2.1课程安排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在基础会计学与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感到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相对来说较为吃力,特别是对于软件的特性及维护等方面,学生无从下手。同时可以看到大多数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是将课证融合作为导向,将考证作为学生能力的一种表现。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将其排在大一或者大二,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证书的获取并且在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其更多的是进行功能性的操作训练,但是却忽略了整体性训练使得学生对财务系统不能进行整体的掌握。

2.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不仅仅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而且将其设为会计学专业,这也产生了重理论轻实务或者重实务轻理论两种不同的情形。忽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学的成效大打折扣,只有深入而有联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才是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宗旨。

2.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师在能力上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欠缺,但是实践性相对较强。另一种是直接从高校进行聘用,这些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实践经验相对来说较为欠缺,真正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相对较少。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是由会计教师兼任,其财会知识相对来说较为丰富,但是其计算机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无法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的说明。凡此种种,说明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3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善对策

3.1增加实践,减少理论课程

现代教师已经无法像过去一样进行手把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的课时越多,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下降。大多数的教师评价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的教师要比让学生不断听课的教师更受欢迎。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账号的建立,为自己的公司进行账务处理,将教师作为学生答疑或辅助的部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总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明确教学目标,理论实务并重

在培养目标制定之后需要进行清晰的定位,自我定位其中包含有横向定位与纵向定位两个方面。纵向定位指的是在高职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要知道高职教育并不仅仅是本科压缩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将就业作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并且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实践教学成为了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高职教学需要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就业,需要能够看到学生长远的就业规划,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完善理论体系的构建。横向定位指的是对一门学科中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目标定位存在差异,这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就业形势作为考虑的内容从而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

4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设置中,不论是其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对于课目标的设立都有一定的偏差。为了对其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需要将就业作为导向,将培养能力作为改革之重,这有利于解决现阶段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以及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知道改革的路径是长远并且艰辛的,但是只要能够抓住就业需求才可能摸索到适应时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赢.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电算化教学范文7

近年来,校企合作一直都是职业院校倡导的热点,教育部也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对于专业自身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索

一、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上开展缓慢。多数学校目前实施的是比较传统的“2+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两年后离校,由学生在校外实践一年,在校的两年,主要是由专业教师授课,离校的一年主要由校外企业培养,校外企业基本上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基本上没有参与校外的实践过程。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真正实现。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也面临一定的问题:

1.从企业层面来讲———会计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内部性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财务资源,是企业资金运营的反映,会计信息通常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会计信息一部分会通过财务报表向社会大众公布,而没有公布的则作为内部信息被企业内部保护起来。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一般不会让与公司无关的会计人员来从事财务工作,不可能让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实习的方式参与财务工作,因此这在客观上给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带来了困难。

2.从学校层面来讲———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准备不充分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的选择、角色的准确定位、把知识理论与实践任务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也很少到企业里去实习,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自身的会计技能都不高,那么,对于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3.从学生自身来讲———存在知识、经验、能力不足的局限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能开设一些基础课程,而像财务管理、投资学等课程就不再开设,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面的会计相关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由于学生所学有限,因此到企业实习后,只能从事简单的会计工作,而不能给企业的财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也不能给企业带来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企合作就形同虚设,合作困难进一步加大。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师去企业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讲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有两类:一类是侧重于会计类理论讲授,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经相关财务软件培训后进入到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教师;另一类是信息化水平较高、操作财务软件熟练,但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的教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战经验,对企业新规则、新标准了解不全面,知识更新不及时,无法将企业需求的财务软件工作技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在企业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一个企业和学校“双赢”的过程。

2.强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模拟课教学

职业学校可以和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软件生产、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级培训。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进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因此必须有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基本都安排了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却没有安排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习。肇庆市技师学院在新学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的模拟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企业的认可度也得到提升。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还要兼顾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习,可以先进行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

3.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共同以企业业务为内容建立企业案例库。该案例库的案例原则上采用企业的真实业务,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接接触企业业务,实现课堂与企业业务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较快地适应企业财务工作环境。

4.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与会计中介机构合作

由于会计信息自身的内部性,会计信息只能由企业的员工共享,学生则很难参与到企业会计工作中去,即使有机会到企业里去实习,也很难接触到会计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学生的技能也很难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但是,职业院校和会计中介机构合作就可以绕开这个问题。一方面,会计中介机构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人员,因为他们要为企业加工大量的信息,如果从社会上聘请的话,他们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而聘用学生的成本是最低的,甚至不需要支付报酬,这大大减少了会计中介机构的开支,因而对会计中介机构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学生去会计中介机构实习并不是为了报酬,而是为了锻炼自己,通过在中介机构的锻炼实习,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和职业判断力,会计中介机构即使不给报酬,他们也乐意去实习,这样高职院校和会计中介机构就实现了“双赢”,就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校企合作。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企业应主动担当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形成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三位一体、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根据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归纳专业岗位群,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质,由校企共同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毕业标准、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等。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三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安排相关工作岗位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将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获得校园内难以获得的能力。通过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真正感知到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更加努力地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观和就业观将愈加成熟,为学生毕业后合格上岗奠定基础。

三、结语

电算化教学范文8

一、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特色和企业需求撰写融合教材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企业需求,可以依据应用型职校特点,整合教育资源编写教材,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应用型职校教育的适用性。可以尝试将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帐、出纳业务实训等相关课程相融合打造成系列教材,运用相同教辅资料或是系列教材,进行课程间相互交叉,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融合教材可使学生能够从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会计手工帐知识、出纳实训知识到会计电算化知识,形成系列课程,做到多维一体全方位立体式教学,用同一套教辅资料或是系列教材感受会计手工帐、会计电算化、出纳业务实训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别,使课堂更加生动,贴近实际,应用性更强。

二、加强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融合了基础会计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是整个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基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打磨教师的专业技能功底尤为重要。不仅需要任课教师懂会计,还应具备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相关知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手工会计早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提出的岗位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些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学生的会计技能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会计技能掌握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前沿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带学生参加大型会计电算化比赛、活动,定期参加相关软件前沿知识讲座,在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化经验,为教师创造多元化的进修培训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财务会计一线从业经验的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或者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培训,让教师能够掌握多种会计软件的用途,也可以加强与软件公司,如用友、网中网的校企合作,把软件公司既懂软件开发又懂财务会计的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引进课堂。

三、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竞争力

应用型职校着重培养职业技能,目的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尽快地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胜任工作。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与知识型、学术型进行区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重复机械式上机,并没有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与计算机、财务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培养出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感、适应力和竞争力。应根据岗位必备技能为核心,结合相关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以参与学科竞赛检验教学效果为标准,优化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从而最终达到“工作岗位与职业资格、学科竞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课程改革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管理制度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如在教学革新中,根据授课进度把学生分为实训小组完成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各小组成员分岗位设置权限,即出纳、会计、会计主管、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和库管人员等,运用所学会计电算化知识完成一整套从建立账套到输出报表的企业电算化账簿,来体会日常工作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改革教学方式凸显专业应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