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总结范例6篇

精品课程总结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1

2019年3月,我参加了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训。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专家和多年从事教学一线岗位教师,他们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切身的体会,对职教师资培训与课程教学改革有较深入的研究。

培训会期间,各位专家主要从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要求、建设框架、课程设计、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划分、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案例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创新、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课程考评、教学团队等多方面阐释了精品课资源构建。此外,还特别强调在精品资源建设中教师应该必备的职业精神,分享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中一些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突出强调新形势下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会,主要聚焦“如何建好在线开放课程、如何用好在线开放课程及如何保障课程学习效果”、“为什么建资源库、如何建设资源库以及如何应用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与内涵、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及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工作环节”等诸多问题,并就各高校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有了清晰的认识。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本专业发展,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会教师感到受益匪浅,体会颇多。通过培训,大家普遍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与内涵、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课程设计、拍摄制作等有较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数字化校园学台及专业资源库建设提供积极帮助和重要支撑,必将助力我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打造一支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深刻体会和领悟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总结出十三条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1.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

弄清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教学质量高、同行认可、学生乐学、企业赞许、社会知名、示范性强、能为其他课程提供建设借鉴作用的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2.1.加强学习,树立现代课程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1.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相对接;3.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对接;4.课程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的现代职教理念,有效实施“做学教一体”。

2.2.研究现状, 科学制订建设规划

要在充分研究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时间节点、特色和创新、实施与管理、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呈现形式、教材开发的要求和内容结构、网站建设方案、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等。

2.3.行动导向,构建实用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时要充分关注本地区专业群和专业链的建设,要与课程性质相匹配,要适合学习对象的特点,符合学习对象的成长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

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结构的构建为例:

2.3.1.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模块化实用课程结构与内容。

2.3.2.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上力求体现数控、模具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性特点。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四新”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4.深化改革,编写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实用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应重视开发相应的高质量系列教材。我们在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调研、分析、归纳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的知识共性、技术共性和技能共性,将其提升为学习领域,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教材内容中。

2.5.专兼结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型等组成。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师梯队。课程负责人应是本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或者专业骨干教师。

2.6.理实一体,实施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有职教特色,要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法,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的现代教学法,注重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应用多种教学法、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7.校企合作,创设一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要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创设优良教学环境,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能有效为本课程的教学服务。一方面要使校内实训基地与现代企业环境相对接,另一方面要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8.丰富素材,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图片、视频、案例、实物、动画、现场和生产情景等,也包括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工具书(如设计手册、材料手册、工艺手册、零件手册)等。教学资源应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相结合,体现“四新”。要有助教的软件资料,也有助学的软件资料。

2.9.资源共享,创建精品课程建设网站

精品课程内容要在网站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网站的交互性要好,要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展示建设进程及成果,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接受社会、同行们的检验和指导。

2.10.加强管理,强化精品课程的有效实施与科学管理

课程的开发要“规范化”。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都要按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而定。课程的实施以团队教研活动为基础,注重过程管理和常规管理;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多元化、过程化,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依据。

2.11.科学评价,创新精品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技能训练类课程应从学生是否学会做事、提高技能的效果等方面评价;基础理论类课程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从学生能否应用知识为“做事”服务等方面评价;技术类课程应贯彻理实一体、掌握技术技能的达成度等方面实施评价。

2.12.交流研讨,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

有计划的开展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交流功能,及时应答在线提问、质疑等内容;在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讲座与交流活动。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达成学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效果,经过实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简介:

姓名:张萍(1964-),女

籍贯:辽宁省本溪市,2007年被无锡市教育局作为人才引进,现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教师

学位: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平台 解决策略 Moodel

1.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共享全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神,为了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专门制定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由此可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改进的工程。《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结合教育学(含心理学)与技术学两种特征的独立学科,其学科性质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学科价值在于加强优质、高效的教育和教学。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

2.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2.1总体概况调查结果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收录的有教学团队维护的部级、省级、校级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分别有4门、9门和6门,总体调查概况见表1和表2。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在19门课程中只有10门具有有效的网站,占总课程的52.6%。部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有效率分别是75%、55.6%和25%,可以看出课程级别越高,对网站的维护越好。以下对可用的10门精品课程网站(见表3)进行调查分析。

2.2网站结构内容调查

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多样性,一般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由图1可见,所有可用网站均提供课程介绍和参考文献,因为它们是国家精品课程的硬性要求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同样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指导比例却相对较低。

从调查中发现,相同级别的精品课程网站之间差异较小,特别是省级与校级的。同级别的网站设置及功能基本一致,且没有自己的特色。三个部级精品课程网站,虽然都具备以上提到的一些基本功能模块,但除此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互动空间,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考试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移动学习和作业提交评价。这些功能模块的加入使得网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3.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3.1维护与使用

精品课程网站很难搜索到,只能通过相关学校的精品课程然后进行二级搜索才能找到,这对使用者来说非常不便,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发展也很不利。我们应该好好完善和利用这个平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把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师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好好利用并使它不断强大。精品课程网站也是教学的一个平台,开课教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利用本网站学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讨论交流、作业管理、优秀作业和在线考试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学习记录模块给教师提供了网上学习的评价依据。

3.2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各网站由各高校自行开发,资源分散,而且有些资源重复开发严重。

3.3交流与合作

对一个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来讲,它的资源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应提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各个学校的精英团队对精品网站进行开发或利用各种形式实现交流与合作。

3.4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个基于Moodel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框架结构如图2。

课程教材:精品课程教材、课程和教师团队的介绍;教学资源:课程相关的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学生作品等;教学视频:优秀教师视频;虚拟实验:供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虚拟实验;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中实验的相关指导;协作学校:为了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给使用本教材的学校一个账户,进行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信息订阅:RSS信息订阅服务可以让你更方便、快捷地得到最新的消息和资源;留言板:学习者可以询问与课程学习或者平台相关的问题。

3.4.1功能的实现

Moodle主要功能有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灵活、丰富的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这与《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内容要素基本相似。一般都包括课程介绍(描述)、师资队伍、网络课堂、实验指导等。网站资源的类型一般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由Moodel的功能来看,它可以满足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架构的要求,它的网站管理功能可以实现精品课程相关信息资源的,我们可以对Blog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协作学校的功能。它的学习管理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管理,实现作业、答疑等交互活动。

3.4.2共享性与交互性

由上面的调查结果可知,不同等级的《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差距比较大;各网站分散独立,难以实现共享,严重阻碍了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互;各高校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出网络资源描述格式或者使用已有的资源格式,并以不同方式组合,导致现有的精品课程可移植性差,造成了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开发的局面。

Moodle将一个课程的所有文件保存在一个目录中,这样可以不通过Moodle系统方便地使用目录操作访问到某个课程的数据内容,从而将这些文件带到其他课程平台上使用。基于此,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互。

4.结语

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和软件、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品课程网站迅速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从部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网站阶梯式的状况来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具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建而不用、重复建设、难以共享等。我们要正视这些不足与缺陷,借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做好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使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1):143-144.

[2]姜春宵,冯秀琪.专题学习网站调查及相关研究[J].实践探索,2006(04):45-47,72.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从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现状入手进行剖析,指出了精品课程材料归档的范围,并就如何加强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部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5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精品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化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实践

一、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属于人文素质教育课,我们暂且不谈,主要说说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重点是针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设基本要求是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课程要有全程教学录像,适合网络传播。建设目标是通过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服务于教师的精品课向服务于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变。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支持建设5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

二、“化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转型升级的实践

南开大学“化学概论”课程是申泮文院士1997年创建的,该课程是他依据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在国内外教学研究对比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高等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中的第一门课程。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该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年来,围绕该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连续4次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的奖励,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在“化学概论”课程持续建设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树立明确和科学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申泮文院士总结了过去60多年来我们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尖锐提出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几个历史性问题需要纠正:

(1)大一化学课程“General Chemistry”的译名错误地翻译成“普通化学”,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的失误,正确译名为“化学概论”,属化学一级学科。

(2)大一第一门化学课程错误定名为“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属二级学科,是一门高年级的课程,错误定名违反了教学法规律,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述教学改革思想指导下,我们修订了化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一年级开设“化学概论”课,三年级开设“无机化学”课。化学课程体系改革新方案设计合理,知识结构定位正确,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和需求。该方案受到徐光宪院士和西北大学史启祯等教授的充分肯定。

2.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性

(1)我们首先对大一化学的教学难点“元素化学”开刀,利用计算机技术编撰了一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造了“元素化学”的传统教学,此项工作获得2001年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后,编写和出版了多部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了化学教指委和高教社组织的“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工作,其中“普通及无机化学”子库素材就是本课程主要资源的来源。“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的工作获得2005年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课程的授课方式不断改进。最早使用自编的多媒体课件授课,上课内容按照教材中章节的先后顺序讲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增加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转变为以ppt电子教案和教师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讲授内容也由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讲改为按照知识点讲,这样教学内容的脉络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从完全由教师授课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学后登台讲授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元素化学部分,组织学生分专题自学后,学生登台讲授与教师评价和总结相结合,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演讲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3)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使得知识的连贯性更加顺畅。例如最早课程内容是先讲“化学反应速率”一章,然后再讲“化学热力学初步”一章,但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出现了反应焓变的概念,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要讲的内容,可这时热力学还没有讲,所以讲起来不顺。现在改为先讲“化学热力学初步”再讲“化学反应速率”,这样讲起来就很顺畅了。

(4)另外,2012年首次在第一学期增加了一次期中考试,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

3.教学内容改革与时俱进,实时更新

(1)课程内容的改革适应时展,与时俱进。首先把化学分析中四大滴定分析内容简化为知识点,并入到“化学概论”课程中,与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理论相结合,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省了学时,增强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另外,增加了“化学的科学发展观和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教学内容。

(2)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一般是不变的,但每年讲授同一知识点的电子教案年年都会更新。例如NO2的结构按照常规判断,有一个三中心三电子的π键,后来根据最新的研究报道,NO2分子有顺磁性,它的sp2杂化轨道上应该有单电子,这样在它的结构中就是一个三中心四电子的π键了。根据研究报道,我们及时更正了教材和教案ppt中NO2分子的结构图。

(3)课程内容的更新,还表现在每年10月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揭晓的时候。秉承本课程教材的编撰原则,以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背景,展示化学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本课程的教育任务。每年10月份也正是新生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生活不久,把当年刚刚揭晓的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和医学奖的内容言简意赅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当前科学发展前沿的最新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他发现了准晶体――固体物质的第三态,准晶体颠覆了传统固体材料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对固体物质的认识。瑞典科学院以“非凡”一词形容准晶体的发现,颁奖词说“我们需要重写所有与晶体相关的教科书了”。这些最新的内容,我们及时补充到了课程有关晶体的教学内容里。

(4)课程内容的更新,还表现在讲授元素化学性质时,结合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如三聚氰胺、重金属污染、我国的稀土资源等内容,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例如2011年世界化学年期间,在学习镧系元素化学性质时,我们专门介绍了我国的稀土资源和稀土的重要性质以及在高新技术中的重要应用,自从2011年中国合理控制稀土出口、开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稀土政策进行各种攻击,这些内容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4.课程教材建设立体化

(1)“化学概论”课程教材。为了配合“化学概论”课程,2002年出版了《近代化学导论》第一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6年后,2008年出版了第二版,并获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化学学科进入21世纪后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在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核心作用,促进了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更新与时俱进,第二版在每章后增加了专题内容,介绍当前世界科技发展与化学有关的新鲜资料,以扩大学生的新知识领域。本教材第三版,现在已列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2)为给使用《近代化学导论》教材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和教学的方便,2011-2012年期间,我们为第二版教材编写出版了配套的电子教案、习题解答和学习辅导。

(3)2009年,以《近代化学导论》教材为首的“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近代化学导论》教材被教育部评为“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精品课程的推广

“化学概论”课程自1997年创建后,一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化学系的两个小班做试点,经过10余年教学改革实践,该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得到充分的肯定。2008年,该课程在化学学院全面推广,化学、材料、分子、化生等专业大一化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学时均与“化学概论”课程统一,期末考试统一出卷考核,该精品课程网站向全院各专业本科生和教师开放。

6.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化学概论”课程团队8位教师中有6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其中申泮文教授是中科院资深院士,另外7名教师都有博士学位。老中青结合,团结协作,形成梯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培养课程主讲教师。

依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对课程团队的要求,本课程团队新增两位擅长信息技术和计算化学的青年教师参加。他们为本课程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他们在计算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新颖前瞻,提高了课程团队科研与现代化水平,为本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化学学科培养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掌握实验与软件技能的计算化学后备人才、为教书育人提供了新元素和新方法。

本课程团队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对备课、讲课工作十分认真投入,对学生认真负责。多年来,本课程受到学生、学校和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问题和建议

(1)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拓展资源建设问题。就“化学概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而言,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基本是固定的,变化不大,原有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的素材量已经足够多,笔者认为现在的重点不是再重新开发或建设大量新的资源,而是怎么充分利用好原有的这些资源以及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更新。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里原有的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动画或仿真资源,可以考虑作为拓展资源使用;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图片、动画演示、习题等素材,建议作为基本资源,免费放到网上供大家教学下载使用。

(2)课程共享在技术上实现容易做到,而可持续发展是不容易的,关键还是人的问题。需要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和支持共享的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和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例如,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应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计入教师的晋升和考核;外校学生或社会学习者选修了精品开放课程,并通过考试或考核,校际之间应该相互承认学分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