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4-13 08:08:20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管理 研究进展

居民健康档案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通过居民唯一身份索引,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础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共享,并逐步与各级别医疗机构、专业部门形成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重要目标之一。我们综述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建立我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提供参考。

1 概念

居民健康档案是科学记录城乡居民健康的系统档案,是以居民个人为核心,贯穿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的信息库[1]。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能够显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对实现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

2 国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现状

电子居民健康档案(Electronic resident health record,EHR)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这也是全球医疗卫生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2.1 加拿大

2001年加拿大开始建设可交换的全国电子健康系统,该系统由Health Infoway公司全程负责[2]。2009年,加拿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蓝图》[3],蓝图里面包含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卫生信息网络的基础框架设计。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体系,截止到2016年年底,加拿大已经实现了100%的可交互的电子健康记录[4]。加拿大政府全程参与,旨在提高公众健康,减少医疗差错,使得公民可以更便捷的得到医疗救治,大大提高患者服务,该系统已实现从本地、区域以及全国的电子健康信息的共享。

2.2 美国

2004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提出在全国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计划,采用的是以边建设边应用的方式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利用[5]。近年针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先后在2014和2015年出台了《联邦健康信息化战略规划(2015-2020)》和《全美互操作路线图》,详细描述了政府的战略,从健康信息收集、共享和利用3个角度制定了五大目标,确定了为实现电子健康信息互操作为目标的未来3年、6年和10年关键行动[6-8]。

2.3英国

英国是目前医疗数据共享做得最好的国家,这主要是得益于成立于1963年的号称全球最完善的居民医疗保健体系-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NHS)[9]。NHS自1998年起设立国家医疗卫生IT发展项目,致力于建立全英范围内统一的数字健康档案集成系统,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IT项目[10-11]。截止至2013年3月,超过2 600万名英国居民创建了数字健康档案。在医务过程中,130多万医疗工作者使用、更新和共享来自Spine系统的健康档案数据,共有242 341份数字健康档案被紧急调用充当急诊参考[12]。

2.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于1999年实施Health Online计划,标志着健康信息化建设蓬勃开展。2002年在全国推行卫生互联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预计用10年的时间完成该系统,到2009年,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5%[13]。2012年,通过了个人控制的电子健康记录法,对于健康信息的披露和监管进行了详细的制定[13-16]。根据澳大利亚的专业测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投入避免了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节约医疗成本,每年可节约超过50亿澳元。

3 国内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现状

居民健康档案自2009年开始纳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目前普及速度快、覆盖广[17]。目前,全国已建成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天津、浙江、海南、甘肃、青海等9省份专门建设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目的在于整合居民健康档案资源,服务于医疗卫生工作。

3.1 上海市

2007年上海市闸北区作为国家卫计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区,开始探索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初步实现区域内临床诊疗与预防保健信息一体化,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多位点实时采集、更新,实现“多档合一”和“动态管理”[18-19]。2011年,上海市在全市推开“上海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项目”,着力全市推开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浙江省

浙江省于2008年开展“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成效初显,覆盖了22个县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3大数据库基本建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通过共享全员人口信息,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属地化管理。强化健康信息的动态采集和管理,推进全省医院信息系统(Provincial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电子病历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互联共享[20]。

3.3天津市

天津市于2009年将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2013年启动建设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在建立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搭建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并形成社区卫生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与外界的互联互通。目前该系统已经运行了近3年时间,现已经存储近3T业务数据,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9 898 990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80.11%[21]。

4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和明确的管理规范,后期也需要持续的资金供给以保障对该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即便是英国Spine系统,也由于部分地区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系统建设滞后,数据无法与Spine对接,降低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果。(2)制度上存在建立档案与更新档案的矛盾,档案建立后的更新模式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缺少有效的持续更新机制和方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无法真正反映出居民近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情况,导致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建而不用,成为“死档案”[22-23]。(3)我国目前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进程缓慢。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仍然无法在全国形成统一建设标准并予以推广。地区建设差异较大,健康档案数据与医疗数据的整合、共享利用难以在短时间内扩展至省级平台,严重影响了卫生信息化进程[24-25]。

5 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共享可能性的策略

5.1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不断加大项目投入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体思路,继续加强各级政府领导、加大政府投入和保障力度。

5.2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方式[26]。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居民可通过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方式,查看个人健康信息的所有记录,提供连贯而完整的健康数据。

5.3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

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式,制定具有特色的居民健康档案宣传计划,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宣传。

6 结语

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为构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使用的新思路,从而打破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单一局面,形成以信息便民惠民为导向,信息开放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实时调阅、推送。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扩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影响,为建立“健康中国2030”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S/OL].(2009-05-19)[2019-12-22]gov.cn/gzdt/2009-05/19/content_1319085.htm.

[2]曾光.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31-732.

[3]MCLNEES DK,SALTMAN CD,KIDD RM. General practioners'use of computersfor prescribing and electronic records: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 Med J Aust,2006,185(2):88-91.

[4]KIMBERLYN M,MICHAEL L,PAUL C. No more dithering onehealth:let′skeep patients safe instead[J]. CMAL,2010,182(6):535.

[5]秦笃烈.美国推出全国联网的电子病历10年计划[J].办公自动化,2004(11):54.

[6]JHA AK,DESROCHES CM,CAMPBELL EG,et al. Use of Electronic HealthRecords in U.S. Hospitals[J]. N Engl J Med,2009,360(16):1628-1638.

[7]林丽,邹长青.美国新医改推进医疗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1):7-9.

[8]张俊平,蔡斌.欧美国家与地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与展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9):1-6.

[9]MARTIN D,MARIANI J,ROUNCEFIELD M. Managing integration work in an NHS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EPR)project[J]. Heal Inform J,2007,13(47):47-53.

[10]FERNANDEZ-ALEMAN JL,SENOR IC,LOZOYA PAO,et al.Security and privacy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 Biomed Inform,2013,46(3):541-562.

[11]KOLAH A. EU Privacy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regulations[J/OL].(2017-12-05)[2019-12-22]. icosearch.ico.org.uk/s/search.html?query=privacy_and_electronic_communications&collection=ico-meta&profile=_default.

[12]National Data Guardian. Caldicott review:information governance in the health and care system[R/OL].(2013-04-26)[2019-10-15].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the-information-governance-review.

[13]SCHOEN C,OSBORN R,ZAPERT K,et al. On the front lines of care:primarycare doctors′office systems,experiences,and views in seven countries[J].Health Aff(Millwood),2006,25(6):555-571.

[14]GREG HUNT. Strengthening privacy protections for My Health Record[R/OL].(2018-08-01)[2019-11-15].health.gov.au/internet/ministers/publishing.nsf/Con?tent/health-mediarel-yr2018-hunt100.htm.

[15]MINTER E. Salinger privacy,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of personally controll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B/OL].(2011-11-15)[2019-11-10].my-healthrecord.gov.au/sites/g/files/net5181/f/personally_con?trolled_electronic_health_record_pcehr_privacy_impact_asse.pdf?v=1520886932.

[16]Federal Register of Legislation. My health records act 2012[EB/OL].(2017-09-26)[2019-11-06].legislation.gov.au/Details/C2017C00313.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Z/OL].(2009-10-16)[2017-12-18]. nhfpc.gov.cn/zwgk/wtwj/201304/b175eb09dfd240f6bae36d2fb67c8619.shtml.

[18]武文娣,吴静,李敏,等.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4):34-36.

[19]吴思静,郭清.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困境[J].中国全科医生,2011,14(2):226-228.

[20]艾雨兵,孙统达,张颖,等.宁波市鄞州区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硅谷,2014(20):153-154.

[21]张美佳.天津市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8,2(15):54-57.

[22]张玲,曾庆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社区医师,2012(33):320-321.

[23]金玉雪.将家庭健康档案由“死档案”变成“活档案”的必要性和途径[J].中国全科医学,2006,22(8):519-521.

[24]高斌,马海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2010(4):281-283.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48-01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规范和科学的记录。健康档案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是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过程,用最优化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前身是辉南县双凤乡卫生院、高集岗镇卫生院、平安川镇卫生院,服务总人口数:60849,其中城镇人口数:24710人,农村人口数:36139人;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朝阳镇2个社区及22个行政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康复等工作,下辖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历史前身均是乡镇卫生院及地理位置因素(距朝阳镇5公里以上),仍然承担着预防保健工作和行使着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并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在农村开展工作,双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618人,高集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768人,平安川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753人。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农村全面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现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000份,占农村人口数的30%,其中老年人1300余份,高血压病病人余份,糖尿病病人余份,0-3周岁儿童余份,孕产妇余份,通过在农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我们发现比在城镇建档更具有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农村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的可接受性

1.1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优势。农村三级卫生网健全,县-乡-村逐级管理,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工作一直由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承担,历史基础好。

1.2 农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医疗卫生保健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很快,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病就看,能预防的主动预防,能保健的主动保健。农民与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感情深厚,相互信任,医务人员对所辖村的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为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的优势。朝阳镇双凤、高集岗、平安川服务站前身是卫生院,医生本身就是“全科”,他们什么都能干,并且与农民能打得火热,深入群众具有更大优势。

1.4 入户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宣传的优势。由于农村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进入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更具有可接受性,特别是村委会对农民的号召更具有影响力。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卫生部门具体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险体制,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农民心目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实用性

2.1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使医务人员正确理解个人及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有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有利于及时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

2.2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也是宝贵的科研资料。准确、完整、规范和连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前瞻性研究居民健康状况,探讨危险因素提供了理想的资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不断地回顾和积累临床管理病人的经验,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以及评价医务人员诊治的正确性和效果。

2.3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可作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鉴别居民或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通过掌握和了解居民的情况,主动挖掘个人、家庭的问题,对健康问题做出全面评价。

2.4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完整的健康档案不仅记载了居民健康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信息,还记载了有关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等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断,制定基层卫生服务计划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必要条件。

2.5 健康档案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根据遥观镇综治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镇贯彻落实中央社会管理创新会议精神,实现流动人口实名登记和出租房屋治安责任落实覆盖,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改善流动人口生产生生活条件,消除治安和伟大隐患,为遥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情况明、底数清、控得住、管的严、服务好为总目标,力争准确掌握流动人口、房屋等基本情况,及时完成流动人口、房屋及用工单位信息维护、更新工作,完成年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较上年有显著提升,并逐步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我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唐世平兼任,主要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四、工作职责

加强对流动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工作,完成年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严格按照“政府领导、各方参与、多管齐下”的工作方针,明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从体制内部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加强协调配合力度。

(二)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我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年度目标任务,确保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落实。

(三)加强法规宣传。为进一步队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等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上门逐户发放宣传单,向流动人口宣传解释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统一部署,加大宣传。利用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张旗鼓的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居住证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一、工作目标:

1.完成辖区常住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电脑信息录入。

以妇女、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建立统一、科学和规范的健康档案,并录入电脑实行微机化管理。

2.使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以上,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__0%以上。

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二、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如有不能达到规定的数量将列入年底绩效考核中。

2.培训宣传: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站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科学建立、有效使用和规范管理,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在各社区范围内进行相关宣传,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

3.建档方式:

(1)门诊接诊:采用患者前来就诊,填写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首页。

(2)在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到辖区采集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等,取得健康档案建立的第一手材料。其中包括居民个人基本信息。

(3)入户调查:采用下乡到村民家中采集方法。在入户采集的时候,为了得到辖区居民的配合,应加多宣传,加深辖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可以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与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一起到家中采集信息。

(4)健康体检:通过下乡入户调查对居民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并做登记,利用每年的妇女检查、儿童随防、慢非病人随访、老年人健康检查等方式进行采集。

4.建档要求:

(1)建立健康档案以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2)坚持循序渐进,从重点人群起步,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

(3)健康档案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客观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基础内容无缺失。

5.信息录入:开始信息录入前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录入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健康档案的录入由各卫生站医生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档案录入。

并保证录入的档案合格率达到__0% 。

秦都区马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__年1月__日

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根据新司发{20__8号,新城区司法局20__年度公正律师法律管理工作安排,自强路司法所结合地区实际,对20__年自强路法律服务所管理制订安排,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途径为手段,充分发挥自强路法律服务工作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职能作用,为创建平安新城、平安自强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保障。具体目标及措施如下:

1、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强路法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措施:一是指导督促自强路法律服务所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积极参加区局、街道司法所组织的培训。二是按照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种政治业务培训活动。

工作要求: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要保证学习时间,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2、严格审查程序,以年检注册工作为契机,开展对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规范整顿工作。

主要措施:

一是根据区司法局年检方案,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要认真填写有关资料,进行自查;

二是配合区局检查组,对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进行检查;

三是严格审核年检材料,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工作要求: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认真按照区局年检工作通知,开展自查活动,认真填报各项资料,按时上报。保证顺利通过年检。自强路司法所将对自查情况进行检查规范。

3、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依法执业检查,规范自强路法律服务所工作,维护法律服务市场秩序。

主要措施:自强路司法所每月对自强路法律服务所检查一次,并记录。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自强路法律服务所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并监督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防止矛盾激化,及时处理当事人对法律服务及法律工作者的投诉、申诉,防止矛盾激化,依法维护当事人和法律服务所的合法权益。

工作要求:司法所坚持对法律服务所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问题处理工作,法律服务所要配合检查,对检查中通报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4、发挥指导作用,引导自强路法律服务所积极拓展法律服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主要措施:一是坚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引导法律工作者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切实维护被告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引导当事人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二是监督引导自强路法律服务所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对应该援助的对象,及时援助,不符合援助条件的,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减免费用。

工作要求:自强路法律服务所要坚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并积极拓展案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为和谐新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现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要求,依据《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有关内容,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对辖区内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给予中医保健指导。同时普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使老年人普遍享有优质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

二、组织领导

1、中心组织成立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___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___担任,成员有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公共卫生科和医疗科为具体工作的执行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指导。

2、职责与任务

公共卫生科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教育、资料印制和实施技术服务指导等。各医疗服务团队负责具体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三、工作内容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和中医保健健康教育指导。

1、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每年检查1次随机血糖,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并增加血脂、肝功、肾功检查,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2、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3、每年进行1次中医健康指导,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指导内容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

2、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要点;

3、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如腰腿痛、失眠、便秘、健忘、耳鸣、尿频等。

4、每年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专栏,播放中医药音像资料,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

5、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各医疗服务团队,并与绩效挂钩,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022最新服务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一、工作目标

为了促进我乡和本辖区内的社会安定和谐、使特殊人员管得住、管得好、帮教得力、使平安唐加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就要做好特殊人员的管理工作,现在我乡目前有重点管控人员、回流人员、十类人员和已释放回来的刑释解教人员,将做好以下的工作:

1、健全管控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管控帮教工作计划,特殊人员的管控帮教工作的衔接率达到100%;一般帮教对象符合安置条件的安置率达到90%,重点帮教对象符合安置条件的安置率达到95%。

2、进一步的提高特殊人员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大解决特殊人员就业、就学、生活等困难的力度。建立乡镇矫正工作机制。乡镇矫正对象衔接管控率达到100%,帮扶率达到95%以上;最大限度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确保矫正期内特殊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监管人员对监管对象家庭地、单位、邻里之间的对接联系,完善对特殊管控人员的无缝对接机制。

2、强化特殊人员管控,建立特殊人员数据库,定期开展摸排和清查工作,健全完善帮扶措施,严禁出现脱管失控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3、加强特殊人员就业安置。

(1)建立特殊人员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绿色通道,使其优先培训、优先就业;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服务;制定并采取具体措施,强化特殊人员中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创业、就业技能。

(2)协调县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加强对生活困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人员的帮扶工作。

4、加强安置帮教队伍建设。

逐步建立专职安置帮教工作队伍,提高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安置帮教志愿才队伍,丰富和发展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机顶盒 居民健康档案 标准规范 安全控制

展望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伴随“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经过十几年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已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六合区卫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将网络通信、互联网和医疗相结合,为本地居民提供基于广电机顶盒的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查询与管理的创新应用,使居民享受更加贴身、高效、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1 建设背景

2009年,国家卫生部启动全民健康档案计划,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顶层设计规划“4631-2工程”中也明确提出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可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

六合区卫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网络通信、互联网和医疗相结合,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通过与广电合作,借助机顶盒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TV端的展现,使居民通过电视便可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居民健康服务的便捷、高效。

2 建设方案

本次项目中六合区卫计局与广电合作,将卫生专网与广电电视网络连通,通过机顶盒向本地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的展示与查询。广电只负责搭建TV端展现的框架,六合区卫计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居民数据,居民通过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获取TV端的信息调阅服务权限。

完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的展现首先需要落实三件事,第一点,确定开放给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的临界范围及制定相关业务标准和规范;第二点,确定整体建设应用模式;第三点是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保障居民健康信息的安全性。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上三点进行逐个分析。

2.1 业务标准与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就诊记录、病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考虑居民个人隐私,我们选取有资质的专家成立专家组,共同探讨和制定机顶盒共享的居民健康信息标准,以及业务管理的模式和规范。通过制定机顶盒信息共享标准、广电与平台数据对接标准、机顶盒调阅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来完成居民健康信息在电视端展现的前期准备工作。

2.2 建设及应用模式

本次卫计局与广电的合作,旨在为居民提供一种全新的健康服务。项目整体建设的数据源全部来源于六合区卫生数据中心,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广电负责搭建电视端展现信息的框架,通过机顶盒将信息展现给居民。居民想要从电视端获取健康档案信息,需要携带身份证到跟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签约,获取电视端信息调阅服务权限,查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

居民家庭健康管理TV端平台提供的服务模块主要涵盖家庭健康档案查询、老年人健康管理、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健康管理、诊疗记录、健康教育视频、公共卫生信息公开等。

2.3 数据安全控制

本次项目我区卫生信息平台将负责按照制定的“信息共享标准”提供标准化数据源、提供数据源访问接口,广电负责搭建展现界面,居民每次从电视端访问健康信息时广电才会从平台调取数据提供展示。此外,卫生信息平台还提供调阅次数和数据内容的记录功能,确保数据每次调阅都有记录可查,保障业务安全。

同时,本次项目将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居民健康信息调阅的安全性。

(1)居民需要携带身份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为单位签约后,广电才会将居民的健康信息在电视上展现,签约之后居民也可以选择在机顶盒上解约。

(2)将居民的身份证件、签约信息与居民家中的机顶盒进行绑定,居民在家中任何时候不需要身份验证便可查看自己家庭成员的信息,如果居民需要查看其它居民的健康信息则需要输入其他居民签约时使用的身份证号码及签约时设置的密码完成登录。

(3)所有开放的健康信息均有六合区卫生信息平台通过Web服务的方式提供,居民查询信息的时候实时调阅数据,而不在广电那边落地,确保居民信息不泄漏。

(4)所有开放的信息均有专家组论证,确保敏感信息不开放,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3 成效及预期

本次项目,我区卫计局与广电合作,通过机顶盒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展现,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智慧医疗信息化水平。先通过试点社区向居民推广健康档案信息的电视端展现服务,推动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的信息化进程。

居民可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子女可通过账号密码查看父母的健康信息,以便及时、全面了解父母身体状况,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能随时掌握父母身体的健康情况。

4 结语

本次项目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展现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未来我们会接入更多的应用,例如通过电视预约挂号、预约检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居民可通过电视调阅的各类检查报告。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的跟踪指导。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4.8.21.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更好的做好××年公共卫生工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一、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规范档案,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100%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以上,更新率达100%以上。

二、健康教育。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以上,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村卫生室提供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村卫生室按标准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个以上,1年至少更新内容4次以上。针对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镇卫生院今年至少开展6次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月举办一次。讲授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居民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预防接种。掌握本乡0-6岁儿童资料,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脑、甲肝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儿童保健。为辖区0-36个月儿童建立保健手册,按时为新生儿随访,为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及管理。

六、孕产妇保健。掌握孕产妇人数,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孕期保健、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七、老年保健。掌握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进行健康体检,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预防控制。建立35岁以上人群门诊测血压制度,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院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对辖区内4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筛查,有专人负责登记制册,并转入慢性病管理程序,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按规定进行动态管理,对有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九、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对本镇确诊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对有家庭居住的病情稳定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对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1次综合评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加强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本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细则》规范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危害健康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及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居民自愿和乡(镇)卫生院引导相结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建档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

2、建档内容要完整,信息要连续。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体检(按国家要求对居民首次建档时要填写健康体检表,对个人要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果是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要包括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建立在个人健康的基线资料上,追踪更新动态变化的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3、建档可采取的方式包括:一是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三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其他建档方式。

4、根据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及时将收集的数据完整录入自治区健康档案系统,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为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依据,必须同时保存好纸质健康档案,确保与系统资料数据的一致性。

5、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6、××年本乡对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不低于50%,建档合格率不低于90%。

三、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对每次开展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

向全乡居民特别是特定人群多种形式地宣传,包括: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2)播放音像资料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四、免疫规划项目

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包括:

1.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上卡率达到自治区的有关标准要求;××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实施率均达到100%。辖区内100%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按照上卡、预约、核对、询问、告知、接种、留观等流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逐级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4.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5.开展预防接种转卡、上卡、接种登记、疫苗管理、疾病监测、查漏补种、入学验证、流动儿童管理、免疫薄弱区域甄别管理、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指导村医生业务开展等相关工作。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人,参与现场疫情的处理。

2、对医务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的培训。

3、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机构对结核病人、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

4、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每季度要对本乡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汇报,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大流行。

六、儿童保健

按照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扎实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等,按要求配备儿童保健人员、房屋、设备,定期参加培训与接受上级督查;掌握辖区七岁以下儿童数,了解辖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表卡的填写与上报。项目目标:新生儿访视率达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0%。

七、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按照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各项工作,强化孕产妇保健技术培训,免费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为育龄妇女提供包括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生技术咨询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项目目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八、老年人保健

按照卫生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认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普通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体格检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并记录完整。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九、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

1、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病人实行常规快速血糖(指血)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开展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慢性病管理和干预。

2、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宣传,发放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科普资料,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3、加强残疾人员的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登记与管理,对辖区残疾人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双向转诊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等。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建立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构建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十一、基本医疗急救自救服务。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联动体系,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急救知识普及服务:对群众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外伤四大技术、复原卧位、心脑血管意外第一目击者紧急处置急救知识及“120”呼救常识等培训。

十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强化组织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提高服务水平。卫生院院长负总责,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公共卫生科,按不低于专业技术30%的编制数增加人员各司其责,共同实施,协调发展。

2、召开全乡公卫人员会议,强化培训,深刻领会会议、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结合政府开展的各种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实施氛围,××年4月份完成宣传动员阶段任务。

(二)项目推进实施阶段

调动一切医疗资源稳步推进项目的进展,由责任医师团队成立“分片包干制”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

6月份完成总体30%的任务量,包括建档、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残疾人员康复、儿童保健、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等十二项目服务。

中医健康档案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区域医疗 信息共享 载体 内容

1 引言

我国的医疗信息共享模式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传统共享模式下的手工记录到院域内的信息共享再到现在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模式,从单机单用户应用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1],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医疗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还有距离,远没有达到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即资源互补、共享和信息数据互认[2]。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医疗卫生系统的海量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再加上病人重复检查治疗,农合、医保无法实时监管,医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大量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直接造成人民群众医疗支出年年攀高和医疗信息共享的效率低下,不仅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严重制约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落实和贯彻各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瓶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防疫、计划免疫、卫生监督、医疗费用控制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已势在必行。

2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模式的内容和载体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涉及卫生管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科研教学、急救、血液供应等数十条业务主线,而且这些业务又与其他社会部门如银行、保险、民政等相联系,进行各种业务交互[3]。按医疗卫生业务信息产生的来源进行分类,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

医院医疗业务信息:主要来源于门诊、药房、医技科室、医生站、护士站及财务、人事劳资、医务质量、后勤管理等业务。内容包括门诊业务信息(门急诊流量、挂号、门诊收费、科室及医师工作量、病人资料、处方用药等)、住院业务信息(病人费用、住院病人统计分析、死亡病人统计分析、床位使用状况、用药情况统计等)、病案首页业务信息(分科医疗费用、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分科登记统计表、疾病分类、年龄分类、单病种质量控制、部分病种费用、死亡分类情况、产科情况统计,就诊病人来源、病案质量情况等)、药品业务信息、医技业务信息、医疗保险信息、处方医嘱信息、科研教学信息、疾病发病信息、病人死亡信息、医院卫生统计报表、医疗资源信息 (人员、设备、床位)等。其中门诊业务信息、住院业务信息、病案首页业务信息是医院医疗业务共享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业务信息:社区卫生业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健康服务为重点。信息内容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出生信息、户籍信息、联系信息、健康信息、疾病情况、个人既往史、过敏药物、手术情况、家族病史、个人行为与生活习惯、就诊记录等)、妇女专项信息儿童专项信息、老年人专项信息(基本信息、老年保健、康复管理)慢性病档案、精神病人档案、残疾人档案、全科诊疗档案等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包括疾病监测、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管理、地方病和流行病防治、死亡和死因管理等信息,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件管理、卫生检验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还有区域内结核病监测、性病监测、恶性肿瘤监测、慢,非传染病防治等业务信息;

卫生监督执法业务信息:包括卫生档案类信息(卫生档案、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检测采样等),行政执法类信息(行政案件统计报表、行政处罚审批表、立案、结案报告、采样物品明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调查听证及采样记录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卫生监督听证意见书等),卫生行政许可类信息(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卫生许可证申报材料及卫生设施、卫生许可证年检申请书等);

妇幼保健业务信息:主要包括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分娩登记、计划生育、婚前检查、节育手术、妇女病普查普治等),儿童保健(出生基本信息、体检记录、疫苗接种登记、生长情况监测等),健康教育业务信息(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报告、健康教育普及情况等);

急救业务信息(急救中心受理求救情况、医院出车情况、中心值班人员情况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业务信息(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直报、社区直报、社会举报、媒体网络、交通通报以及其他部门等的公共卫生信息);

其他卫生业务信息:包括卫生科研教育管理信息(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全科医学管理、住院医师乡村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科技情报管理)、卫生技术人员信息(执业资格、考试)、医疗机构信息、卫生综合业务信息、采供血信息、医疗事故信息、财务业务信息、各种统计信息等[4]。

如此纷繁交错的内容要同时反映在一个载体上,不是易事。通过对传统的医疗档案资料和医院电子病历的改造和发展,电子健康档案(EHR)浮出水面。HER是随着“Life-safe”概念的提出,将大量的个人健康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遗传学信息等全部囊括,并以电子化的方式记录有关个人的终身健康和医疗保健行为等信息,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因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的电子化记录的总和,不仅包括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记录,还包括免疫接种、接受保健服务、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等[5]。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对EHR定义为一种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安全、实时、面向医疗点、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系统,美国卫生组织卫生标准7(Health Level Seven,HL7)对EHR归纳为是向每一个个人提供的、一份具有安全保密性、记录其在卫生体系中关于健康历史与服务的终身档案[9]。

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全面充分,实现了多档合一[6](见图1);相关信息能快捷、全面的提取,为远程诊断和人员流动时的诊断提供方便[7];存储集中,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最佳载体。 但电子健康档案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

我国独特的源远流长的中医医疗体系,以及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与国外的情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HL7要在我国进行实际应用,如何进行本地化就成了一个关键。另外,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需要整合一些异源异构的数据,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否则会丢失部分数据。

图1 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多档合一

3 实现各种医疗信息向健康档案的统一

电子健康档案还需要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互通互连,如人口管理系统,还需要整合卫生系统各个部门的医疗信息文档,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数据中心并制订信息交换格式,提供数据库中间技术。

3.1 构建相关关键事件核心数据结构

如定义门诊数据相关数据结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检验检查、诊断(中医、西医)、处方(中药、西药)。

3.2 建立地市一级的数据中心

从安全性、可扩充性、稳定性、合理性,以及保护用户的隐私、存储容量、访问并发数、权限控制,网络,各类软硬件性价比等综合考虑具体物理数据中心的建设[8]。

3.3 建立病人主索引

所谓病人主索引信息是指一组用于描述病人基本特征的数据集合。这组信息有效地标识了一个病人区别于其它病人。对于鉴别医疗保健对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主索引信息中体现唯一性的关键是对每一个病人分配一个标识号,无论其在门诊就诊多少次或住院多少次均使用同一条主索引信息,使用同一个标识号作为其唯一标识号。因此,对病人主索引信息的管理实际上是对这个唯一标识号的管理[9]。

3.4 构建标准业务流程,实现健康档案数据自动上传至数据中心并整合

如出院后,由病案室或质量监控室在病案审核通过后,触发数据上传事件,通过调用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提供的Web 服务,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并实现整合。如计划免疫事件发生后、可将时间、地点、疫苗名称、下一次疫苗接种时间等上传至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再如某一次出院时,病案室审核通过,将主要病程记录、出院带药、出院注意事项等相关数据自动上传至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并实现整合。从而实现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动态更新与数据的自然积累。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摘录三)[J].中国数字医学,2008(8).

[2]江一民,杜兆辉,孟仲莹.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8,3(8):21-23.

[3]唐继志,朱国清,王小合,汪胜.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性研究[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5): 321-323

[4]彭想,陈敏.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类型及内容[J].中国医院院长,2008(1).

[5]王文,张福林.浅议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20070901.

[6]沈伟珍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 (8).

[7]黄新民.电子健康档案技术.北京电子健康2005研讨会,200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