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例6篇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1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广,心理成熟得也早。大多数的学生聪明、能干、富于创新,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脆弱、孤独、自私、任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同志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因为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脆弱的一面便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最后要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只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如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各种情境的创设,心理认知的暗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齐抓共管,形成心理教育途径的广泛性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  培养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受到了全社会各界人士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实施新课改革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更是教育工作者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要完成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

        一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中,国家把新课程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这次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三维目标中“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形成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全的标准,即使一个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壮的体魄,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同样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教师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许多学生心理上存在如自卑感太强、耐挫力差、胆怯、害羞等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体验的过程,又是教育意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形成态度并内化成价值观,如在活动中让学生“当一次主持人”,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消除胆怯和害羞等学生常见的心理弊病;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国教育基地”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我在心理上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这句话包含着“学生个性有多样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承认这个事实,在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很好落实。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过渡期,他们的情绪时常不够稳定,有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时常为一些小事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泪丧,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趣。心理专家指出:“情绪是认识自我的镜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接受真实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抓住学生青春过渡这一关键时期中并非每个人时时刻刻的情绪和态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特点,偶尔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但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控制情绪的教育,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查根源,分析自己平常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强调学生要注意分析自己主观方向的原因以及体验不良情绪给自己或给他人带来的危害,通过找原因、查根源、体验等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和转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我在心理上进行控制情绪的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锻炼

        教师是课堂良好教育氛围的直接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使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及其自然而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宽松、

[1] [2]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3

关键词:民主;和谐;真诚;理解

【中图分类号】G44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4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客观现实,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减少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尽最大努力做到既授之以知识又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学历史教学承负着提高国民素质责任,培养学生现代公民人文素养的责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也是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历史学科是门人文科学,它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波澜壮阔,非常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之一。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呢?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一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关系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主要有: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学校领导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意识,主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认知观念。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在教学内容方面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教学方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从“观众、听众、容器”转变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在关注学生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个人尊严。也就是,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长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发展其优势。在学生评价方面,注重鼓励和表扬,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当前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学面临很多困境,如学校和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科不够重视,课堂组织教学较难,再加上历史教师一般授课班级多,课时相对较少,师生接触、沟通交流少,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新的课堂行为、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倡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师生关系更融洽。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得人才,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

三、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人的一生都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对待挫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态度,即有勇气面对挫折,有毅力战胜挫折。中学生处于半成熟状态,中学阶段是心理品质的形成阶段,是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的绝佳时期。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我们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正是历史学科的优势,能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培养坚强意志的良好素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浸满辛酸血泪的历史,充满了挫折、艰难的历史。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摧垮,而是愈挫愈勇,发奋图强,奋勇向前。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挽救革命,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决定用武装起义反对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连续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起义受挫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一个希望把握人生赢得发展的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机遇与挑战,班主任如何有效帮助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培养健康竞争的心理素质,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多年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自信意识

现代社会,凡有人群的地方,无不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中学生对竞争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他人,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击败了对手,赢得了胜利,就达到了目的,这种以欣赏对方的失败,置他人于死地而后快的竞争观念,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但竞争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一个人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班主任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竞争和学习的关系。可以采用主题班会形式或者是论辩赛形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竞争的实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拼搏进取,永无止境向上攀登。在参与竞争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坚定基石。拥有了自信,才不会畏惧对手。

二、培养理想意识,激励健康拼搏的进取精神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一语道破了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作为班主任,管理的是一帮懵懵懂懂的青少年,他们还不知天高地厚,还没有来得及策划自己未来,他们的心中还没有远大的理想或者说理想的航向还不清晰。我们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自己的理想,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心理,拓展其包容万物的博怀,树立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然后把所说所想形成文章,留在心底,印在脑海,张贴在班级的“理想树”上,鼓励自己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学生就会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努力将理想变为现实。

三、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营造健康竞争的氛围

班风与学风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面貌与综合素质,也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长远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把班风学风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要把班风学风建设放在日常班级管理的首位,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努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目前,许多中学生承受不住别人比他强的心理,于是对他人对社会充满敌意,破罐子破碎,故意违纪、损坏公物,唯恐班校不乱;有的由于在学习上落后于人,缺少知名度,于是拼命追求另类,打架斗殴……故意以此引来“羡慕”“尊敬”,以求达到畸形的心理平衡。作为班主任应该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关注双后进生的思想状况,耐心教育,肯定他们的长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其敢于参与有益竞争,并且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既把同学当作竞争对手、赶超的目标,又把同学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不断超越一个又一个的自我,为将来踏入社会、参与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乐园。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素质

很多班主任喜欢用权力管理学生,运用权力的后果是叛逆。以人为本,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目的是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相互尊重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素质。当教师无条件地接纳、尊重、理解一个学生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尊重的需要随之被满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高级需要随之产生,这时,学生的观念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有了积极健康乐学的心态做保证,班主任还担心什么呢。

五、巧用激励性语言,培养中学生良性竞争的心理素质

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巧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当学生出现正确的行为时,通过表扬强化他的行为。当学生没有出现正确的行为时,笔者认为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成功,然后激励他继续努力,强化他的行为。我时常提醒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呢?记得有一名叫刘钢的男生,初三转学到我班,纪律不好,学习也不好。我的做法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激励方法,巧用激励性语言。如:对从来不交作业的他来说,能交一次作业就是进步。及时给他的评价是:“今天你真棒,能交作业了”。虽然很多题他做错了,但先肯定了他的优点,他就乐意接受你对他指出的不足。然后再耐心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看到老师的用心,一些同学也给予热心的帮助,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激励,他的成绩也慢慢有了进步,同学们对他的课堂回答常常用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一次次的成功使他感受到尊重和赞美,后来他有时间就学习。放大学生的优点,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竞争意识;健康心理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鼓励人们体验成功,追求胜利,培养人们不怕失败并勇于接受失败。竞赛在教学当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但在组织竞赛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1.如何利用好竞争机制

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的竞赛内容,争强好胜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在竞争中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由于竞赛本身就是通过竞争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课上经常可以安排一些竞赛:如接力赛,跳绳赛,各类运动会等,通过竞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所教班一名同学因太胖跑的也很慢,每次比赛和考试都不及格,导致她不愿意参加各项比赛及练习。我就鼓励她勤练习,并给她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故事,让她树立起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闯的练习,终于有所提高并能跑出了好成绩,同时自己的体质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2.用刺激激励,激发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一般因采用良性刺激为佳,但适当采用“激将法”也会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级接力赛中,其中,两个接力组因信心不足而接连失败,表现出不愿参加的念头。这时体育教师把他们集合起来说:“在比赛面前,懦夫和强者之间只有一点点差别,是后退还是前进呢?你们自己选择吧!”这一招儿,使那些学生羞愧难当,他们鼓足勇气要求教师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教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结果,他们在下几次接力赛中连战皆捷,洗刷羞耻,争得荣誉。此举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敢于竞争的精神。但值得提出的是,刺激激励必须因人而施,并要注意场合并适度,决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引发难以收拾的局面。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1.从体验成功中感受自信

在教学进程中应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违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练习要求和确定目标要因人而异,区别能力,分层次教学,必要时,采用保护与帮助,运用辅导、诱导性练习等教法,使学生从一次次的成功中感受自信。如跳山羊练习,能力强的安排跳较高的,能力弱的跳较低的,在成功基础上在逐渐提升高度。已成功为伴,获得自信,有了自信又会继续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2.从争优中有望增强自信

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水平差的可能永远赶不上水平高的,但进步幅度却完全可能超出强者,体育教学中采用自我比较法,比谁的进步幅度大,以进步大小做练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名次先后,能有效激发练习情绪,培养自信心。如跳高练习,先经过能力测试,定出个人能力技术指标,如张、赵二人,跳的基数,强的张是1米,弱的赵是0.8米。练过一段时间后,张提高到1.1米,赵提高到0.95米,则赵的进步幅度大于张,其练习评价则优于张,名次应列前。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

马卡连柯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也就是说,在合作中,能培养良好的性格,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体育课是一方滋生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地,在课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没有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就很能难取得胜利。足球赛正因为队员们天衣无缝的合作才会给观众精彩的享受,才令人发“狂”。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呢?这就要求教师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儿童实际,提出具体要求:

1.以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单位

运用民主化教学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间的合作互动性,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锻炼。首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每组的人数、距离相等,要求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火车在钻山洞时火车不能脱节,山洞不能倒塌,在奔跑时注意安全。比赛开始后,学生口中传出火车的汽笛声由小排头开始往大排头方向跑并且钻过山洞,以最先穿过山洞并且最先站好的一组为第一,进行比赛。通过一次次的比赛使同学们能团结协作,齐心合力,共同取胜,并且从中体会到了同学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2.讲求效果,追求实效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准备,并适时引导,及时纠正,让学生自由合作,自主习,在合作中需求创新,从而达到更佳的发挥。在合作练习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得失与组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得失是息息相关的,就格外注意与他人合作,互助互爱,共同提高。并且通过合作,可以互相督促,从而增进了组内成员间的凝聚力,形成了小组问的无形的竞争意识,都本能地为本组成员喝彩。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以便实现“导”与“学”的多向联合,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从而顺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正确对待,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