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例6篇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海洋生物 探究性学习 激发兴趣 提供空间 创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3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科学课教师理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小学生海洋生物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地发现与探究海洋生物问题,获得知识和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

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9%,而海洋则占到71%,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蔚蓝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重要途径。要发展海洋事业,建设世界海洋强国,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是首要任务。而全民族海洋意识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当代青少年儿童是未来开发海洋资源的生力军,我们必须从小就使他们了解、认识海洋,培养他们热爱海洋的情感,树立起强烈的海洋意识,因此对中小学生开展海洋生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此,我校在科学课堂内外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开展海洋生物探究性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校与自治区海洋局、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共同成立了“做中学海洋科学教育基地”,联合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指导孩子们探究海洋的奥秘,带领学生一起做海洋生物科学实验,进行海洋生物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探究兴趣

丰富学生知识、创设思维空间,是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探究的关键。如执教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一开始笔者将“珊瑚、海葵、小丑鱼存在怎样的共生关系”的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议论交流,发现学生掌握的海洋生物知识还真不少,但还是比较浅层次、不全面的。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南宁市海底世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三者的共生关系,以及三种海洋生物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学习d趣极其高涨的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你还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珊瑚、海葵、小丑鱼的知识吗?收集的办法有查阅书籍、网上搜索、采访他人等。”结果,从反馈的数百条信息来看,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收集了丰富的海洋知识。受此启发,笔者利用班会课、实践课组织学生分批走进海洋生物实验室、标本馆进行探究性学习,做“海洋小科学家”。安排接待的实验室有鱼类生态实验室、贝类分类实验室、藻类分类实验室等。孩子们分组进入预先安排的实验室当“海洋小科学家”,有的进行了海葵等海洋动物实体的解剖,了解生物体的构成及其作用;有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动植物的不同分类及各自的构成特点;有的看到了在不同环境下相同种类的变异……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兴致高涨,久久舍不得离开。回到学校后,学生又开展了海洋科学小实验、制作海洋标本行动、海报展示、制作活体模型等探究活动,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不仅尽情地遨游在书的海洋、科技信息网的世界里,更能尽情地遨游在真实的海洋生物世界中,使其不断开阔眼界,大胆探索海洋生物世界的奥秘。这远远超过了科学教材《动物》单元所讲的知识点,打破了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法,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不断拓展、延伸,科技教育的意义也在探究中得到体现。

二、提供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知识的广阔空间

科学课理应突出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科学课培养科学素养,发展科学素质。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海洋生物知识的空间,作为非沿海城市的学校,我校积极联系广西科普基地之一的南宁海底世界与红树林、珍珠养殖科普基地――北海竹林科普基地,开辟校外学习阵地,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海岸卫士’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探究”活动主题,邀请红树林研究专家、海洋研究专家进课堂指导、开讲座,并携手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中心小学、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石角小学联合成立了“手拉手”红领巾监测点,同时还加入了联合国GEF项目中红树林环保课题中的子课题,使学生对海洋生物及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了北海、防城港红树林等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并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南宁市海底世界、北海市海底世界。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海的滋味,与红树林亲密接触并进行探究,让海洋与科学课紧密结合,让“小手”更握紧“大手”,探究氛围非常浓厚。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生亲眼目睹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及受到的污染、砍伐等破坏,唤起和强化了他们爱护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参观考察活动使他们感受很深,尤其是看到沿途近海污染造成的环境状况,更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的迫切性和严峻性。

总之,我校通过课本知识的迁移拓展,为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强化,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创新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知识的活动形式

科学课堂涉及的信息量很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海洋生物知识、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除了书上要求的制作、实验、比赛的组织形式,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制作红树林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珍珠养殖等活动,学生对课外海洋生物探究活动的兴趣很浓。其中的采集珍珠活动是学生亲自养殖珍珠贝的结果,采集当天,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部部长对我校的科学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活动能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对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海洋生物科幻画比赛,促使学生不仅对海洋生物的形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我校还以金点子征文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人类驶向海洋”“人类在海洋生存”等主题献计献策;以“珍珠贝苗的植入”为主题,让学生以方案的形式设计可植入珍珠贝的珍珠贝苗,要求贝苗圆滑小巧,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活动中,有的学生设计了小胶泥,有的学生设计了小小“海洋球”……这些多元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做“海洋小科学家”的信心,逐步养成了探究意识,个性和才能得到了真正的展示。

多元的探究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入了广阔的海洋世界,让其尽情地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学科课程;教学方法

一、 物理海洋学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物理海洋学指的是海洋科学领域的一个学科方向,它主要是通过数学和物理的方法来研究海洋,尤其关注海洋中的物理过程,以及伴随各种动力过程的海水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它都有别于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以及海洋地质学等其他海洋分支学科。众所周知,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方面,海洋中的各种过程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比如沉积物的冲淤、海洋生物的迁徙、营养盐的分布等,这些发生在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都会受到海流、波浪、潮汐等海洋物理过程的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生物过程也可能改变局地的水动力过程,比如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鱼群迁移引发水体结构的改变等。但是从时空的总体效果看,海洋物理过程对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还是最主要的。因此,物理海洋学科也被认为是海洋学领域最基础的学科。

从狭义上讲,物理海洋学又是一门课程。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涵盖了和物理海洋过程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如海水的性质、热力学性质、海流理论、潮汐现象、海浪特征以及内波理论等,从而构成了物理海洋学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基础。但是受限于学时安排,讲师不可能把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一一讲到,因此在教学安排时,有必要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以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二、课程的特点

物理海洋学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数学、数值分析以及海洋科学导论等先导课程。通过先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微积分公式的基本求解和推导技巧,并对伴随物理海洋过程的各种现象和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说先导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和手段,那么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是运用这些工具深入领会专业知识的内涵,即运用数学物理的方法了解海水是如何运动的,以及为什么如此运动。本门课程的设计安排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并求解海水运动方程。但是由于原始海水运动方程自身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要想求得其解析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生还要掌握尺度分析的方法,这样可以简化原始海水运动方程,使得获取方程的解析解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海水运动方程简化了,但是获取的解析解所揭示海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已经被广泛地观测所证实。因此,“构建不同形式下的海水运动方程――求解方程――用方程的解来阐明海水的运动规律”就成为本课程最为核心的知识脉络。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不同海域的陆海分布、地形地貌、动力条件都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物理海洋过程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因此讲师在授课时要把可能影响海区动力过程的环境要素进行充分细致的介绍,这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如何抓住关键因素建立简化、便于求解的海水运动方程。海水运动方程的求解和分析是高年级大学生数学物理能力的应用。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是海水真实运动的定量化描述,因此建立和求解方程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对方程中的数学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本课程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学好先导课程对于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堂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如前所述,物理海洋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对学生之前的数学物理及海洋学科的知识积累要求也比较高。即便如此,教师在介绍各种物理海洋过程之前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学时对引起海水运动的各种力进行充分分析,并建立相关数学表达式,帮助学生认清各种力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海水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海水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本身是抽象而枯燥的,往往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的改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MODIS卫星图片和其他可视化手段,把特定海域现场调查或模型计算的温度、盐度和流场展现出来,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帮助学生学习消化理论知识。课堂提问和答疑是督促学生课堂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的有效手段。同时,安排一定学时的讨论课,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切实有效的。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海洋学的学科含义和课程教学特点, 着重阐述了物理海洋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教和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该课程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安乐,李凤岐.物理海洋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2] 冯士i,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Stewart R.H.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2008, 65(10).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3

(一)宁波涉海外语人才无法满足本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宁波市众多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特征,开设了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涉海人才。如,宁波大学的海运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的现代物流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的交通与物流学院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运用各自在学科上的优势,培养了一大批海运物流类人才。另外,除了海洋贸易物流类人才的建设,宁波市海洋生物与生命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目前宁波市各类高校设置的涉海类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且专业分布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及物流专业等,过多开设了基础学科专业和传统专业,造成某些专业设置重复,甚至在海洋类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专业人才显现出相对过剩的趋势,而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涉海外语人才则相对缺乏。大批具备涉海类专业知识的人才,由于外语水平的欠缺,无法到新兴的涉海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同时,一些外语人才因为缺乏涉海类专业知识,也不具备服务于海洋事业的能力。目前,除了以上传统涉海专业以外,海洋服务业、海岛资源开发,海洋文化交流,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中涉海外语人才更是缺乏,根本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宁波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严重缺失

近几年来,在宁波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涉海外语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追根朔源,高校涉海人才培养中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严重缺失是主要原因。基于对区域地理优势的分析,宁波市早已实施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引进和培养了大量各类涉海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从宁波本地培养的海洋人才来看,目前在宁波市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层海洋人才,以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培养海洋技能人才的基本格局。[2]但是,针对宁波市现有的涉海人才培养格局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涉海人才培养主要还是着眼于具备涉海专业知识的高层海洋人才和具备涉海业务操作技能的初级人才,没有整体规划设计过如何培养涉海外语人才,各高校都没有构建起基于专门选拨和专业化培养基础上的针对外语感兴趣的涉海类专业学生外语人才培养板块。目前,除了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开设了部分涉海类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课程之外,宁波市各高校涉海类专业的外语教学中,仍然是普遍的大班化教学和通识教育,无法体现专业特性,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的严重缺失导致出现涉海人才培养格局的“短板效应”,这些都将影响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因此,构建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板块,进一步完善宁波市高校涉海人才培养格局对于促进宁波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和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宁波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不到位

人才培养离不开基本的保障,如教学设备投入、基本经费安排、配套课程教材编排、专业教师队伍培养等。由于涉海专业实践性很强,除了这些方面的基本投入以外,还要求有良好的海上实习条件和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这就比其他一般专业需要更大投入。尽管目前宁波市各类高校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来保证基本的教学经费,并建成一批涉海类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明显改善了涉海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但总体来说,建设经费依旧相对紧张,部分院校的海上实习条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这些直接影响了专业实践的教学质量,从而制约了涉海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作为高等教育实力的主要指标,宁波市高校中还没有涉海类的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3]由于基本保障不到位,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等方面明显滞后,更谈不上进一步探讨明确涉海外语人才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如何合理安排涉海专业知识与外语知识的比重,也就无法明确外语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结构组成。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也是一大问题,宁波市高校中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涉海外语学科领军人物,缺乏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

二、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靠发达的海洋经济,保留现有海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性强、覆盖面广以及学科建设相对完善的特点。同时,汲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特有的培养体系以及推广经济适用的培养形式。

(一)确定创新型涉海外语人才为培养目标

外语人才培养历经变革与完善,从应用型外语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到创新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转向。[4]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 21 世纪后,需要有一批更为尖端的外语人才,创造性地处理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也调整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5]并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科之间的复合、交融和渗透。因此,在关注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应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创新型涉海外语人才是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指具有创新意识、扎实的海洋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与海洋相关的涉外经济交流、技术输入输出、文化交融影响以及条约规则制定等工作的涉海涉外语特殊人才。从培养目标上看,旨在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海洋经济和涉外工作的人才,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与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有效完成海洋经济产业中的相关工作任务,并能在工作中体现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

(二)建立高校院系联合式培养体系

根据对宁波市现有海洋人才培养格局的分析,宁波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宁波市高等院校。因此,建立宁波市高校院系联合的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涉海外语人才的培养层次和结构。从具体战略上看,整个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海洋类学院(系)、经贸类学院(系)与外语学院(系)的协同联合培养。建议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海运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等院校的海洋与物流学院为涉海外语人才培养中心,培养高层次和基础技术型的涉海人才,并以各个学校下属的外语学院为协作单位,加强各院校与各院系之间的信息联动,利用优势资源,重点培养,在某一领域内实现涉海人才向涉海外语人才的过渡。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因此,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领域也是今后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重点。以宁波大学为例,海洋学院、海运学院、商学院以及机械与工程学院等均可以与外语学院展开校内合作,重点培养一批能适应在以上四个重点建设领域工作的涉海外语人才。比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宁波市两大高教园区为中心,根据一定的选拨机制,开设水产养殖学(英语特色班)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英语特色班)等以海洋类学科为主修课程,全英文教学为特色的涉海外语类专业,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特色班。

(三)推广校企合作式培养形式

宁波市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群体并不是所有海洋相关类专业学生,而是面向与海洋专业相关的学生设立涉海外语人才试点班,以个体优势(海洋类知识技能和外语类知识技能)为基础实行专门培养。为优化教学过程,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等问题,建议推广校企合作式培养形式。学校通过与海洋经济发展部门和企业合作,实行定向或订单培养,也可让优秀的涉海人才到高校深造,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紧缺型人才。此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一线的教学,向涉海人才汲取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而完善课程体系,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估,优化人才培养形式。

1. 完善海洋知识为主外语知识为辅的课程体系

在完善课程体系方面要注意如下二点:首先,需要明确三大类课程内容。一是涉海外语类基础课程:比如开设海洋类外文通识材料阅读、涉海交流口语和听力培训及涉海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强化外语基本功训练;二是海洋文化普及类课程:比如开设海洋文化概况、英美海洋文学经典作品选读等课程,提高海洋意识,强化学生对海洋的关注;三是海洋专业类课程:比如海洋工程、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医学、海洋商贸、海洋法规等,由海洋相关各专业所在学院负责实施,以保证其专业水准。其次,要重视涉海外语类实践环节。这一环节包括专业知识交流、论文写作与社会实践等环节。专业知识交流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关心和了解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前沿的进展;论文写作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实践是指融入到企业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后,可以考虑建立零课时课程。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有限的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利用网络课程、网络链接设计一定量的零课时课程是解决课时量不够的有效手段。[6]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将该课程分为数个教学关键阶段,找出各个阶段的教学核心,之后围绕核心选择教学材料,列出思考题和阅读材料以供学生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零课时课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此举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意义深远。

2. 实施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评估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大量涉海主题活动和模拟工作流程,并且以船舶修造、海上运输、石油化工、滨海开发公司等企业为实训基地,做到“知行合一”,逐步缩小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因而针对涉海外语人才培养的评估也是立体的,要以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展开。整个评估自上而下,包括企业和学校不同层面的评估;由个体到整体,包括对学生、教师和相关学科建设的评估。涉及到人才个体,不同的管理层面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全方位的评估。专业知识包括海洋专业知识和相关英语知识技能。海洋知识占 40%,突出海洋知识的主体地位,英语相关知识占30%,能够让学生给予英语学习足够的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估结果占 30%。涉海外语人才是否符合达到培养目标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估的结果决定。

三、结语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4

邵宗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http://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洋协会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大洋有突出贡献专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规范化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管理中心。

深海是地球表面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对深海生物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研究,对于生物起源和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医药卫生、生物技术、轻化工等方面的研究,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对深海生物资源,尤其是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勘探和研究越来越关注,邵宗泽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国内外深海生物资源的勘探和研究现状,并对我国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深海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的意义与动态情况。

邵宗泽:深海水体、深海沉积物、深海平原、海山、海沟、冷泉等各种生境构成了深海特殊的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复杂独特、生境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基因资源,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与地球上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对深海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还很少。虽然早在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就发现了深海热液区,但目前对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同地质背景的热液成分及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独特性,目前对各大洋的热液生态系统的分布与生物种群特征还没有全面的了解。对古菌、细菌以及噬菌体等在深海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持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答,热液活动在地球生命起源中的作用仍是一个谜。

记者:深海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请您介绍一下国际上深海微生物调查研究的情况。

邵宗泽: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海洋生物形成了密切的共附生关系。深海极端高温、低温、有氧、无氧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选择出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营养贫乏的大洋环境造就了寡营养的海洋微生物,寡营养微生物以其精简的基因组和特殊的代谢机制适应了特殊的深海环境。总的来说,各种古菌、细菌、噬菌体广泛分布于整个海洋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深部生物圈”,它们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深海化能自养微生物对热液及海底冷泉生态系统的形成至关重要。用时8年的化能自养生态系统计划(chess project)对南大西洋、南太平洋等四个海区的深海化能自养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在位于南太平洋开曼海槽(cayman trough)的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了水深最深热液口(6800米),生态环境独一无二;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了最热的热液口,还在新西兰附近发现了巨大的深海冷泉区,在北极的摩恩(mohns ridge)发现了大量的硫氧化菌席。

深海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dna资源库,仅位于深海沉积物顶部的10厘米空间,据估算约含有4.5亿吨脱氧核糖核酸(dna)。已经证实,海底1626米以下的沉积物中也有微生物活动。深海中蕴藏着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最大的生物量,被公认是未来重要的基因资源来源地,具有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

随着环境基因组、宏蛋白组等组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对海洋微生物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小组开展的海洋微生物环境基因组系列调查发现,仅在表层海水就有大量的微生物新物种、新基因、新蛋白、新途径。这些微生物新物种、新蛋白家族、新代谢过程的科学价值、环境作用和资源价值目前难以估量。

记者:目前,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已成为各国在国际海底竞相角逐的战略资源,能不能介绍一下国际社

转贴于 http://

会的看法与态度?

邵宗泽:人类对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每年在以12%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有超过18000个天然产物和4900个专利与海洋生物基因有关,说明它不再只是个应用远景,而是一类现实的可商业利用的重要生物资源。基因组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的发现与发掘速度。

目前,公海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知识产权归属已经成为联合国国际海底会议的重要议题。从2004年起,联合国会员大会成立了“国家管辖以外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工作组”,每两年召开正式会议磋商,我国每次由外交、管理人员和学术专家应邀组团参加,目前还没有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法律框架来保护和规范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开发。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各自的经济实力、深海调查能力的差异,对海底遗传资源生物勘探所持的态度也不一致。发达国家坚持先入为主、自由采探,主张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反,发展中国家主张“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坚持利益共享,不支持公海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

记者:我国近年来在我国大洋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勘探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如何?

邵宗泽:我国在“十五”期间就启动了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相关研究,并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了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发基地。在深海微生物研究装备的研制、深海微生物基础科学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2003年起,初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深海微生物资源库。2005年起,在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在深海微生物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经过六年积累,分离了大量新的大洋微生物资源,并通过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整理,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

“十一五”期间,在大洋协会洋中脊项目支持下,发表深海微生物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147篇sci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在极端微生物资源获取、极端酶研究、活性物质筛选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集大洋生物基因资源勘探及大洋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优秀团队。

“十二五”期间,在深海生物调查技术能力、深海(微)生物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估以及微生物资源开发方面,已经得到了在科技部、海洋局、大洋协会等各 类项目大力支持,有望获得更大的进展。

记者:在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勘探方面,我国还存在哪些不足?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来缩短差距?

邵宗泽:通过近十年http://的努力,我国在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相比发达国家,在采样技术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在深海调查与样品采集方面技术手段还有待加强。虽然我们也有了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但观测与采样工具还比较欠缺,深海作业的经验也很缺乏。在生物资源研发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继续加强在深海极端生命过程、工业酶、先导化合物筛选、深海微生物环境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5

惜食海鲜,拒食鱼翅和其他濒危海洋动物,不购买海豹皮等海洋生物制品

惜食海鲜,并在吃海鲜时进行选择,尽量吃食物链更底层的鱼类,例如购买养殖的罗非鱼而非鲑鱼,因为罗非鱼主要是食草的,在养殖过程中消耗更少的鱼肉;避免食用那些捕捞过程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鱼类,比如人们对金狮鱼多以拖网捕捞的方式,这会破坏深海珊瑚避免食用那些所剩稀少的鱼类,如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对于处于食物链顶层的鲨鱼、鲸,更是应该坚决不食用;拒绝海豹皮等海洋生物制品。

做个有责任感的海边游客

人们都喜欢到海边度假,但某些不适当的方式可能会影响海洋环境。一个有责任感的海边游客,需要做到:

在海边度假时,将个人垃圾丢进垃圾箱或随身带走;

在海边游玩时,不捕捉和伤害海洋动物;

不在海水中随意小便;

潜水时,不触碰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不擅自触摸、喂食海洋生物;

不购买海洋生物标本和工艺品,可以拍照留念。

过低碳生活

长期以来,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有效减缓气候的变化。但随着人类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海洋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使其酸性不断升高。这不仅会影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低碳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全球变暖,也会减缓海洋酸化的速度。

帮助清理侵袭海岸的绿藻

青岛已经连续数年在夏天受浒苔之苦,而今年3月,绿藻也再次入侵海南三亚大东海。人类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而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加上适宜的温度,使绿藻过度繁殖,虽然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要想缓解绿藻之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绿藻来袭时一起清理海滩及沿岸。

① 掀开海浪,看看底下是什么。(Silvio Acevedo供图)

②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在今年3月清理三亚大东海的绿藻。(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③ 1992年11月,日本在南大洋鲸类保护区打着“科研”旗号进行捕鲸。在日新丸号捕鲸船的甲板上,日本捕鲸人员将小须鲸的尾巴砍掉,这种血腥猎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IFAW供图)

④ 参加红树林生态恢复活动的小志愿者正在滩涂上种植红树林幼苗。(CMCN供图)

少用塑料制品,避免“塑化”海洋

塑料垃圾大量进入海洋后,在海水中难以分解,还容易被当作食物吃掉造成海洋动物消化不良而死亡。我们应尽可能少用塑料制品,非要用时尽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一定注意不要乱扔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避免它们进入下水道,最终被带入大海。

了解海洋科普知识,支持海洋公益行动,宣传海洋保护知识

只有真正了解海洋,才知道如何去爱它、保护它。政府和社会环保组织经常会定期举办一些海洋公益活动、海洋知识讲座,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参加,并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海洋的知识。

关注和保护红树林

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去红树林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了解红树林里生活的生物种群,清理红树林垃圾,参加环保组织的红树林人工造林活动,及时发现红树林被砍伐和破坏或异常枯萎的情况,向相应的环保部门或组织汇报。

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范文6

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珍视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一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承受了过度的重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

今天,由省海洋与渔业厅发起的"海南省20__年海洋保护行动计划"在这里正式启动了。在这重要的时刻,我们向社会各界郑重倡议:

一、积极参与全省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各项活动。"珍视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我们责无旁贷!海南作为全国的海洋省,在海洋保护中不仅有自己的利益,也肩负着自己的特殊责任。承担这一责任,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正式启用"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在本次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的"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标志,它蕴涵了"海洋、环境、海南、和-谐、未来"的深刻含义。今后,我们将在各种场合广泛应用这一标志,并使之真正成为我们海洋环境保护行动的醒目标记。

三、保护海洋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呼吁各界人士不向海洋丢弃垃圾、排放污水,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四、呼吁各界人士加入我们的志愿者行列。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是我们全体公民的崇高责任。不分老幼,不分职业,我们张开双臂,热切地欢迎所有热爱这片蓝色家园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宣传蓝色生态保护理念,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为了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倡议人:

20_年_月_日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二

我们少年儿童要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小草,爱护每一朵鲜花。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珍惜青春。因此,让我们作为绿色的守护者,郑重向全体少先队员们发起倡议:

一、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太湖,爱我“母亲河”,爱我3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海洋,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二、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

三、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出门要带“清洁袋”。

四、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讲卫生,爱劳动,积极帮助地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五、保护资源,节约水电;提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购买商品要选购“绿色包装”物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过度商品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纸木制品。

六、降低噪音,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使用收录机、电视机时,音量要适中,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学习与休息。提倡以步代车和骑自行车,杜绝机动车尾气污染。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一粒粒种子花开似锦,让一颗颗小苗绿树成荫,用实际行动投入到三月的“植树,爱绿”活动中,从自己身边做起,向全社会证明,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绿色!

倡议人:

20_年_月_日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三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住在了海边,在大海上张网捕鱼;600多年前,中国人驾着大船驶向海洋,追波逐浪;可是今天,由于过度捕捞,向大海排放污水,以及沙滩污染物,造成海洋污染急速增加,使我们的海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近五十年来,世界海洋的污染使成千种海洋生物消亡于无形。而随着对海洋无节制开发使用,这个过程越来越剧烈,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威胁。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遏制,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有人指出污染严重的渤海,可能在十年后变成死海,而如果海洋死亡,人类和一切生命也就不复存在……

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除依靠政府的努力之外,公众的自觉行动至关重要。牢固树立公众的环境保护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是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的希望所在。今天作为一个公民,爱护环境,崇尚文明,无疑更是一份必须的责任。

21世纪我们有必要选择一种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呼吁大家参与“保护海洋,从我做起”行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改变传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操,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海洋环保的几条倡议:

1、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国民海洋意识,要向朋友、同学、儿童和周围的人广泛宣传节约环保知识,形成大家共同参“关心大海、爱护大海”的良好风气。

2、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不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

3、减少海滩餐饮业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

4、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以“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为主题,树立关心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意识,争取未来投身海洋事业。

作为热爱大海的青少年,我们更有义务担当起保护海洋的重任,成为大海的“保护者”,只有这样,大海才会更美,为了这份美丽,让我们永远地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片蔚蓝色的海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把保护大海付诸行动,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共同保护好、建设好美化我们的家园。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倡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