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1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跨境性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

7、生态性

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8、潜力性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

(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

(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

(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

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

6、宣传力度不够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2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跨境性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

7、生态性

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8、潜力性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

(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

(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

(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 

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

6、宣传力度不够

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在全世界对其旅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5%。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九五"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服务全国,辐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3、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云南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首届昆明国际旅游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3

【关键词】昆明 古滇国 文化 一带一路

一、古滇国文化和“一带一路”文化输出战略

(一)古滇国文化

云南昆明的晋宁县,是古滇国文化的核心区域,古滇国文化距今两千多年,前后持续五百余年,古滇国文化是现代云南昆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虽然一度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其精魂则通过各种形式流传了下来,体现在昆明后市民族文化当中。1955年滇王之印的出国,让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滇国文化重现世间。整体来说,古滇国文化以滇池为中心,融合了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文化以及中原汉文化、巫楚文化,甚至还有部分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古文化,属于青铜文化。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明显,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从经济角度来讲,开发古滇国文化获得的经济利益不仅有利于古滇国文化传承,更有利于古滇国文化的扩散和保护。

(二)“一带一路”文化输出战略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走出去的战略,过去我国对国外输出的主要是矿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那么按照“一带一路”战略的未来发展思路,我国更应该输出高端制造产品,文化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影响力将会大大增强,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深刻的影响到周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古滇国文化与昆明融入“一带一路”的契合点

古滇国文化,是昆明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而昆明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在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辐射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昆明以古滇国文化开发为契机,以旅游为形式,将其融入“一带一路”整体发展战略当中。以昆明为枢纽,以旅游和文化开路,加强云南、中国内陆和南亚、东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最终实现整体经济圈的融合发展,这对昆明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昆明借助古滇国文化开发巩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地位

按照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云南是我国打通我国对南亚东南亚经济走廊的关键区域,而昆明则是其中的桥头堡。而依托古滇国文化开发,将会更加巩固昆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辐射南亚东南亚经济圈的桥头堡地位。

(一)开发古滇国文化将会进一步巩固昆明“一带一路”的区位交通桥头堡优势

昆明在面对南亚和东南亚方面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这也是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西南地区重点发展区域城市的原因。在区位优势方面,其东部连通了广西贵州和广东沿海,北上连接着四川和重庆两大西部经济重镇,南下跟越南、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相连,往西跟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相连。整体而言,就是背靠中国腹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独特、明显。

在交通优势方面,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了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在铁路方面,多条铁路干线支线以昆明为枢纽,沪昆高铁、云桂高铁即将相继开通,昆明铁路网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其和内地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正在筹划布局中的中国―东南亚高铁,国内都是以昆明为起点,连同多个南亚东南亚国家,一旦建成,整个昆明就将成为国际高铁枢纽中心之一。此外,公路干线网已经建设完善,航空航线正在逐步完善,去面向南亚东南亚,连接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立体交通网格局基本上形成。

如果开发古滇国文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南亚和东南亚游客涌入昆明及其周边城市,随之也会带来诸多的投资机会,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昆明还将投入巨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跟更多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建立直接的交通联系;并且昆明因为与周边兄弟统筹整体开发旅游资源,跟周边城市之间,以及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直接从昆明去往南亚东南亚,还是从内地去往南亚东南亚,都可以很便捷的从昆明出发中转,那么昆明作为面对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桥头堡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巩固。

(二)开发古滇国文化将会进一步巩固昆明“一带一路”的文化桥头堡优势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文化的影响力作用不可小视。中国要发展同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光靠产业经济是不够的,尤其考虑到中国云南的工业经济并不是很发达,高端制造业比较缺乏的前提下。

基于此,以古滇国文化开发为契机,昆明就可以以强势的文化旅游形式来影响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目前,古滇国文化开发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休闲度假文化等,当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越来越丰富,并且开始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其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也就变得容易了。即使是类似的工业产品,其上的文化附加值不一样,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差别就会很大。以服装行业来说,虽然中国是服装加工的最大国度,但是品牌价值、产业链利润,中国都处于劣势。

中国要想对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加大跟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联系,就必须要以昆明为桥头堡对其进行文化战略输出。而古滇国文化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开发品牌和名片,运用得当的化,中国对南亚和东南亚的文化输出影响力将会大大增强。

三、以古滇国文化为依托,昆明融合周边城市整体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云南是旅游业大省,昆明作为云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领头羊,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古滇国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龙头,融合周边兄弟城市,将其发展都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在发展中优化产业机构,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旅游产业为主打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除了昆明的古滇国文化之外,苍山洱海,玉龙雪山,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自然景观等,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从2003年起,云南旅游产业的年增长率连续十年超过20%,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增长的新的支撑点,旅游文化产业出口也呈迅猛增长之势。不过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龙头,有品牌,还要有文化底蕴。昆明晋宁县的古滇国文化,富有云南特色,文化底蕴深厚,正好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打造云南旅游业的龙头品牌,成功向东南亚南亚进行文化输出,引进海外游客。当然,昆明在以古滇国文化发展旅游业品牌的时候,要从整体上对周边兄弟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来丰富古滇国文化旅游的品牌内涵,按照“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思维,要将周边兄弟城市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等,都纳入到整体的旅游产业规划中,让游客游玩时有更多的选择,让海外游客在昆明及周边兄弟城市游玩的时间更长,领略更多的云南旅游文化,从而带动昆明整个周边乃至整个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昆明可以以自身古滇国文化旅游为核心,联合周边兄弟城市,整体统筹,共同投资,加大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以昆明为枢纽的古滇国文化旅游圈,促进整个区域内各种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物流运输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而物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昆明在古滇国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协同周边城市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一方面,大量的国际国内游客的涌入,本身就对交通运输带来了发展机遇;而另一方面,大量游客在当地进行消费,甚至购买大量本地的旅游文化产品快递回家乡,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物流运输行业必定会迎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昆明作为区域通枢纽,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联合周边城市,形成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更重要的是,昆明要站在“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格局中,将自己定位为连接中国内地和南亚东南亚的物流运输枢纽,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格局,将给昆明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三)花卉,绿色蔬菜产业

云南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云南在发展花卉和绿色蔬菜产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开始富裕起来,从而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花卉的需求就会持续增加。我国的花卉产业大而不强,世界上高档花卉市场,我国占据的份额相当小,云南的气候适合发展花卉产业,并且昆明作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更要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花卉产业不仅要大量面向南亚东南亚出口,也可以针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旅游业与花卉产业是密切相关的,荷兰的郁金香之所以全球闻名,就与世界各地的游客去荷兰旅游时能够领略郁金香之美有着深刻的联系。云南要发展特色的花卉,并且要形成独特的花卉文化,这就需要昆明站出来,借助古滇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机会,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框架下,大力提升花卉产业的发展水平。此外,考虑到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要求,高品质的绿色蔬菜,也可以借助发展古滇国旅游文化的机会,大力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进行推销,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知名品牌,就如同泰国大米一样。比如说新加坡,经济发达,但是农业产品基本上靠进口,不过其食品检测标准很严格,昆明周边城市借助“一带一路”发展高品质绿色蔬菜,一旦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场,将会赢得极大的发展。

(四)金融服务业

“一带一路”战略构筑的是现代化的经济圈,是适应当代和未来经济发展的经济走廊,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没有良好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速度和空间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昆明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以古滇国文化开发为依托,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争取早日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国香港之所以如此富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建立和巩固了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现代金融服务业产生的财富效应是难以想象的。在“一带一路”经济圈的建设中,金融的地位非常重要,昆明作为面对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应广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尤其是随着跨境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外的普通旅游者,以及想要投资云南的境外投资者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这种需求变得非常迫切,而且有极大的利润空间。当然,昆明周边的城市,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各自发展不同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物流业等,这也就带来了不同的旅游和投资机会,因此不仅仅是昆明自己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昆明周边的兄弟城市也要加入这个整体战略中来,这样旅游的人更加方便,为潜在的各类投资者也能提供更多的便利。

四、古滇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输出给昆明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促进昆明经济发展快速转型

昆明作为云南省会,过去受制于地理位置、交通、社会投资等因素,工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快。现在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昆明以开发古滇国文化为契机,对南亚和东南亚进行文化输出,未来以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业、现代花卉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领域,这样的化,昆明经济的发展将会出现快速转型,第三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整个昆明的经济发展布局更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活力更足。

(二)促使昆明发展成为和巩固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昆明的辐射范围主要是南亚和东南亚,开发古滇国文化,将会极大提升昆明的城市化建设水平,提升昆明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的城市影响力。尤其是昆明面对南亚和东南亚辐射经济时,以历史文化作为先导,随之辅助以现代金融和物流服务业,这将极大提高昆明的城市地位,促使其在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道路上加快步伐,巩固地位。

五、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走出去的战略规划,昆明作为西南重镇,其挑起了“一带一路”规划中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圈的重任。云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昆明作为云南省会,以古滇国文化为开发契机,整体统筹规划和融合周边各兄弟城市的资源,以文化输出为形式和目标,将“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身优势合理结合,将会给昆明未来发展,给我国西南地区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袁国友.关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开发的思考与设想[J].学术探索,2001-07-25.

[2]刘艳.昆明在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中的作用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06-25,

[3]李思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的昆明机遇[N].昆明日报,2015-03-31.

[4]李忠斌,李军,戎平.“一带一路”视域下云南发展战略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09-25.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4

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评价;禄劝

作者简介:肖洪磊(1979-),男,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及旅游地开发;(云南昆明 650031)陈永涛(1977-),男,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民族艺术传承与保护。(云南昆明 650201)

本文系县校合作课题《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11-2030)》研究成果。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禄劝北接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东北接东川区,东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毗邻。县域总面积4249平方千米,现辖16个乡、镇。禄劝县所在的滇中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丝绸之路西南道“马援古道”、“茶马古道”及“步头路”等和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西亚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现今,禄劝位于云南省旅游业“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中心区域,是昆明市北部五县区的重要节点,对昆明乃至于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调查区域与方法

(一)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为禄劝县域下辖的屏山街道办事处,撤营盘镇、九龙镇、茂山镇、翠华镇、团街镇、中屏镇、皎平渡镇、乌东德镇8个镇,汤郎乡、马鹿塘乡、云龙乡、则黑乡4个乡,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因行政托管原因未列入此次调查范围。

(二)调查方法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过程采用“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两种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以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

1.旅游资源详查。旅游资源详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对县内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2.旅游资源概查。旅游资源概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县内特定类型的旅游资源;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二、资源类型及分析

(一)资源类型

通过实地踏勘与分析,禄劝县旅游资源在类型结构上包括8大主类、24个亚类和65个基本类型,376处典型资源。见表1。

(二)类型分析

从资源类型角度看,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为主体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类和旅游商品类为主体特征,是一个集温泉、峡谷、河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见图1。

(三)空间研究

1.整体分布。禄劝县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较为均衡,13个乡镇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但集聚的类型、数量有所差别。其中:翠华、中屏、云龙、汤郎的单体资源较多;汤郎、翠华、茂山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云龙、翠华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丰富,翠华、则黑、汤郎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汤郎、云龙天气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皎平渡、撒营盘、团街、屏山、九龙遗址遗迹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翠华、屏山、中屏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丰富,翠华、汤郎、中屏、则黑旅游商品旅游资源丰富。详见表2。

2.分布特征。根据行政区划和地理区位,将禄劝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旅游片区。见表3:

通过见表2、3和图2的分析可见,禄劝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以下特征:南部片区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北部片区次之,中部片区最少;在北、中、南三个片区中,人文活动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资源所占比例最高。从三个片区各自的特色看:北部以红色文化、农业生态资源为典型代表;中部以罗婺民族风情、河湖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南部以温泉、历史文化、峡谷观光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

3.资源区划。通过对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调查分析可得出:不仅北、中、南三大片区之间存在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的明显空间分异,在三大片区内部也形成了主题不同的资源聚集片区。详见表4。

三、综合评价

(一)定量评价

1.旅游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评价

(1)评价依据与评价方法。在实地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标中所规定的分类评价体系,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赋分,然后根据所得的分值和等级指标给旅游资源单体确定其等级。

(2)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依据上述评价方法,禄劝有旅游资源单体37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2个,四级旅游资源有6个,三级旅游资源有28个,二级旅游资源有36个,一级旅游资源有49个,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55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0.5%、1.6%、7.5%、9.6%、13%、67.8%。见表5:

(二)定性评价

1.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禄劝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涵盖了我国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24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27种,资源单体达160个,具有雄、奇、险、秀等特点,景观丰富,类型多样,能给游客带来多重感受;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众多,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38种,资源单体达216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罗婺民族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使禄劝成为绚烂的历史文化汇聚区,能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2.特色突出、品质较高。禄劝县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质较高。在自然资源方面,以“昆明的科罗拉多”普渡河大峡谷、“休闲养生温泉”练甸温泉为代表,资源特色突出,极具市场卖点;在人文资源方面,禄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云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皎平渡红色旅游为典型代表,此外交融荟萃了彝苗文化、罗婺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等人文资源,这类资源品位高、价值大,是今后旅游开发中的亮点。

3.组合良好、相对集中。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三大片区、五大特色主题资源片区不但各有特色,且区域组合较好,体现出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北部集中了红色文化资源、农业生态资源;中部以罗婺历史文化资源为特色;南部汇集了峡谷温泉、历史文化资源。这种资源特色突出、主题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的特点,有利于资源的集合开发。

4.保存完整、适游期长。由于开发滞后、海拔跨度较大等因素,禄劝县旅游资源普遍存在保护程度较好、开发潜力巨大的特征。自然资源保存完整、破坏不大,人文资源受外来文化侵蚀较小,原生态显著,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禄劝气候状况优越,全年宜游览的日期超过300天,适宜游览的时间较长,全年都可接待游客。因此如能按照梯次逐级分期开发的策略,将禄劝的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开发,禄劝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四、开发指向

(一)红色体验旅游

禄劝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都极具知名度,但至今仍是初步开发,鉴于其资源的独特性与高品质性,应依托皎平渡口、红军洞、红军渡江纪念馆、纪念碑、“毛公山”等特色资源,建成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集红色教育、影视拍摄、红色科考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的红色旅游小镇;同时把翠华的铁索桥、红军长征路居纪念馆、铁索桥,撒营盘的石板河狙击战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形成禄劝县的核心产品与精品旅游路线。

(二)民族文化旅游

禄劝县作为彝族苗族自治县,拥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位于云龙乡内的火期山及易龙城更是雄踞南诏时期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所在地,拥有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文资源。禄劝可依托县内众多民族的节庆活动、风俗仪式、表演艺术、建筑、服饰、饮食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三)温泉养生旅游

禄劝县最具特色的温泉位于普渡河沿线的河滩上,在此分布的大小温泉成百,翠华境内的达基温泉更是远近闻名,各地到此搭建帐篷野营及浸泡天然原生温泉的自驾车游客络绎不绝。位于屏山镇的练甸温泉因其品质较高、开发条件成熟已经着手建造温泉度假区,云龙乡罗婺民族文化区也具有众多温泉,可以打造成森林温泉旅游区。建设开发成温泉养生主题旅游产品。

(四)峡谷探险旅游

普渡河大峡谷、掌鸠河大峡谷以及金沙江大峡谷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距昆明最近的高山峡谷区,也是最近的干热河谷气候区之一;位于汤郎乡的安西拉大峡谷,因其险峻、神秘、秀美等特点正吸引着徒步探秘者。禄劝县可在普渡河大峡谷、安西拉大峡谷、掌鸠河峡谷等原生态峡谷观光游览的基础上,叠加峡谷周围的温泉资源和民族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重点打造峡谷探险、峡谷观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5

关键词: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75-04

引言

四川省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四川民族地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地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其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现状

四川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悠久的藏羌文化、彝族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2007年,四川民族地区接待游客达到2559.52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3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2008年川西民族地区受创明显,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九环线传统国际和国内高端旅游市场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川西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始逐步恢复。

二、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0年7月9日开始,2010年8月30日结束。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现场调查主要针对贡嘎山、海螺沟、德格印经院等甘孜州重点景区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游客访谈;网络调查采用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讯工具发放电子问卷,对未来1年内有前往四川甘孜州出游意愿的成都、重庆、兰州、银川、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居民进行调查,以丰富或修正本次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人口统计变量、游客旅游市场认知度、游客需求动机、游客出游方式、游客消费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游客市场认知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对甘孜州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其中,游客对甘孜州最知名旅游品牌的排名依次为:“香格里拉之魂亚丁”、“《康定情歌》故乡”、“贡嘎山海螺沟”、“古碉藏寨美人谷”、“康巴文化宝库德格巴宫(印经院)”;这表明:(1)经过多年的旅游市场开发,甘孜州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旅游市场有效地认识。(2)依托于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对“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的评选活动以及甘孜州的旅游营销活动开展,促使甘孜州旅游品牌取得市场的较高认同。(3)甘孜州境内同样具有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的“格萨尔故里”、“茶马古道中心”、“西部太阳谷得荣”、“木雅文化之乡”旅游品牌,其市场认知度较低,应成为今后其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的重点。

(二)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甘孜州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在旅游出游方式、旅游偏好、出游目的、服务需求存相当大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三)游客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调查表明,甘孜州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有:团队出游、自驾车出游和散客出游三种。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家庭亲友或俱乐部为出游形式的自驾游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旅游出游方式。尤其是伴随着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程的加快,川西旅游线、攀西旅游线、川南旅游线不断成熟,这不仅拉动了四川省内及渝、陕、甘、黔、滇等传统自驾游线路,而且逐步开始吸引京、沪、黑、浙、粤、蒙等远距离自驾车游客。甘孜州作为川西旅游线路代表,成为自驾游热点线路。因此,自驾车旅游市场是甘孜州旅游营销中必须重点开发的市场。

(四)游客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统计数据:①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四川本省居民是四川国内旅游的最大市场,占国内客源的45.5%;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是第二大市场,占来川游客总量的19.2%;周边重庆、陕西、云南三省市是第三大市场,占12.7%。依省(市)划分,除四川本省外,前五位客源地分别是重庆(5.9%)、广东(5.6%)、北京(4.2%)、陕西(3.6%)和云南(3.2%)。②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游客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日韩游客(47.2%),接近整个游客市场份额的一半;其次是欧美(39.2%)以及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6%)。因此,现阶段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实际情况,甘孜州国内旅游市场定位应以周边省份(陕西、甘肃、云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和国内旅游活跃地区(川、渝)为主体;国际旅游市场拓展应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为海外旅游市场核心。

三、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一)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从旅游区位上来看,甘孜州旅游区位优势显著。甘孜州既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又是川青藏“格萨尔文化走廊”旅游区、川藏“茶马古道”旅游区的中心,称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康巴文化旅游区”。

从交通区位上来看,未来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甘孜州自驾车旅游创造良好条件。甘孜州东部位于四川省三大旅游环线――川西旅游环线;西部与昌都“茶马古道”旅游线相连;南部与云南香格里拉以及三江并流旅游线路相接;北部与青海“格萨尔走廊”旅游线路相通。未来,在四川省“七大出川通道”、“五大经济环线”新型交通格局发展带动下,按照甘孜州“构建两横三纵主骨架、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思路,甘孜州的外联交通将获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通区域间网络化关键通道,势必为其自驾车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吸引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实现甘孜州旅游业的全面兴旺。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良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

作发展已成必然选择。甘孜州作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代表,已经充分融入了川、滇、藏以及青海交界地所构成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下,四川与云南、、青海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不断加深,为甘孜州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有力地整合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背景条件。

(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甘孜州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大类,30个亚类,61个基本类型,可谓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甘孜州旅游资源具体包括:(1)香格里拉自然原生态。(2)贡嘎雪山冰川温泉群。(3)情歌文化与民族风情。(4)康巴中心与宗教历史。(5)立体气候与生物景观。

(四)旅游市场机遇好潜力大

甘孜州旅游市场发展机遇良好、市场潜力巨大。(1)四川省“旅游强省”战略拉动力:四川省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旅游强省”战略。为此,四川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四川“旅游强省”的新战略为甘孜州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灾后旅游重建的历史机遇。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世界组织高度关注“5.12”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为甘孜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此外,甘孜州也积极寻求灾后旅游发展;例如,海螺沟风景区管理局与都文旅集团签署了《关于强化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合作的协议》,以推动震后旅游市场恢复。甘孜州旅游市场在遭遇地震重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高度关注下的甘孜州旅游恢复与重建重大契机。

四、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

(一)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目标

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将甘孜州建成世界知名的世界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的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为实现这一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按以下分期目标进行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

1 近期(2010-2015年)围绕甘孜州旅游线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旅游中心城镇;围绕特色民居,打造藏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加强能源、通讯环保、广播电视建设,提供旅游发展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核心品牌。例如,以海螺沟一康定为核心,加快建设“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以稻城亚丁为核心,加快康南旅游区建设;以德格为核心,加快康北旅游区建设。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要求新建一批国家4A、5A景区,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特种旅游并行转变,最终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

2 中期(2016-2020年)依托四川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四川省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增强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初步将甘孜州建成中国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加强与云南、“大香格里拉”合作建设,打造香格里拉国际营销平台,大力营销建成大香格里拉发展格局中独具特色的,以中国甘孜州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完成“香格里拉旅游带”与“康巴文化旅游带”精品建设;最终,将甘孜州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产品核心组成、西部最大自驾车旅游示范营地乃至中国著名生态休闲度假地。

3 远期(2021--2025)实现“世界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树立甘孜州的中国知名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将甘孜州建成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强州。拓展国内国际远程市场,提高甘孜州旅游产品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中远程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使之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深度开发欧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定位开发战略

从近期来看,甘孜州旅游市场可进行如下定位:

1 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客源市场为核心,以香格里拉和康巴藏区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观光体验旅游市场。

甘孜州旅游区呈圈带状发展格局,其南部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北部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二者均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由于甘孜州从旅游空间区位看正好是上述两大著名旅游地的交合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绝佳互补、有机联动,因此近期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为核心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体验旅游市场将构成本区域旅游市场的主体之一。

2 以川渝及周边省(地区)为主体,以贡嘎山、康定情歌文化区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贡嘎山、海螺沟、康定情歌文化区等重要旅游区凭借其旅游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其原生性生态自然景观与多元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能够在近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量客源市场。因此,近中期在继续扩大传统川渝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西安、云南等国内市场,扩大外省游客比重;深度开发雅安、绵阳、乐山、德阳、宜宾等省内二级城市市场,挖掘省内客源潜力。

3 以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旅游区开发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此外,依据甘孜州旅游资源特征,可打造不同类型山地户外生态活动基地,开发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从中远期来看,伴随甘孜州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甘孜州将吸引来自于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客源;在巩固欧美国际市场的同时,中远期应重点开发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客源市场。

(三)区域旅游深度合作发展战略

加快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建设。通过国内跨区域联合,对区域内实现无障碍资源与客源互流,对区域外实现与云南、、青海、甘肃等周边省份区域联动,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例如,按照行程时间结构设计2~3日、4~5日、6~7日产品线路。近期按照空间联动结构设计中程联动产品;远期设计向云贵川渝方向、陕甘宁方向、新疆方向、方向运行的远程联动产品。这不仅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还可借助“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宣传营销,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四川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巩固旅游客源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领域。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其意义在于既有利于促进甘孜州以及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又能为中国西部乃至世界树立一个区域旅游开发与合作的典范。

五、结语与展望

依据《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预计到2012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民族地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有望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最终,实现加快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1CMZ044)项目编号;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与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CIOC003);2011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ZYQN23)。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6

一、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的比较分析

1.旅游资源的比较。广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桂林至阳朔漓江风景区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广西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北海市有观涛旅游胜地冠头岭,有被称为“大小蓬莱”的涠洲岛及斜阳岛屿风光,有“滩长平、沙白细、水温净、浪柔软”的白虎头长滩,有钦州市的龙门七十二泾,以70条水道环绕100多个岛屿,十分引人入胜。广西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年代久远的柳州白莲洞、桂林甑皮岩、南宁豹子头等古人类遗址,有壮族先民的花山崖壁画,还有兴安灵渠、桂林王城、柳州柳侯祠等古建筑。广西的花木禽兽观赏资源也十分丰富,广西已鉴定的植物就达6000余种,其中银杉、铁杉等为世界珍稀种。已发现的兽类130多种,禽类500多种,两牺爬行类12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40多种,这些是供人们科学考察、探险、避暑等综合性旅游活动的天然场所。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有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族等,各个少数民族都有浓郁的独特风情和各具异彩的民族特色,各民族有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歌舞乐曲、工艺特产、风味佳肴以及斗马、斗牛、斗鸡、斗鸟等习俗活动。

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广西建起了5个既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旅游区,即突出山水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桂林旅游区;突出少数民族风情风俗特色的柳州旅游区;突出亚热带风光、边关景观和壮族先民文化特点的南宁旅游区;突出侨乡、寺庙、古迹特点的桂东南旅游区;以滨海风光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区。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北海向全区各地幅射延伸的旅游线路,开辟有观光旅游、滨海旅游、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森林旅游、古文化旅游以及各种特殊旅游项目。

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也斑斓多采。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东南亚国家(除了老挝这个唯一的内陆国外)都有漫长的海岸线,泰国的帕塔雅海滩,马来西亚的波德申海滩,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滩是著名的海滨游览地。特别是泰国的帕塔雅海滩,原是一个荒凉的渔村,由于泰国政府的积极开发,帕塔雅已成为世界有名的旅游度假中心,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收入占泰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5,超过10亿美元。东南亚有众多岛屿,印尼有1.3万个岛屿,菲律宾有7000多个,许多岛屿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保留着地方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风光和民族风情交融,如巴厘岛已成为印尼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到印尼的外国游客有1/4是到巴厘岛旅游的。东南亚有许多奇特的火山,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东南亚地区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的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东南亚植物种类达数万种,拥有大量奇花异草,香蕉、菠萝、木瓜、山珠、榴()等热带水果常年不断;东南亚约有4万种动物,其中大象、老虎、犀牛、巨蟒、鳄鱼等珍稀动物都有分布,东盟国家利用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东南亚地处低纬地带,除缅甸北部地区外,基本都属热带气候,由于全年无寒暑交替,终年都可开展旅游活动。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东南亚地区拥有称为古代东方四大矢奇迹的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据传已有2500年的历史,东南亚各国拥有众多的古迹,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遗址,越南的“和平文化”、“东山文化”遗址。此外,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属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习俗和民族特色增添了游人的极大兴趣。如泰国各民族有多姿多彩的节日,主要有宋干节、水灯节、大象节等,还有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别具一格的泰拳,以及赛象,斗鸡、观鱼等等。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它们的建设成就也吸引着许多国家的大批游人。

从以上的叙述可见,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双方有着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与东南亚相比、广西的旅游资源非但不逊色,反而有着许多独有的资源和景色。

2.旅游设施的比较。经过10多年的大力发展,广西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具较大规模。到1993年底止,广西有旅游涉外饭店6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16家,二星级3家,一星级5家,旅游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北海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开迎了北海至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桂林、香港等空中航线,南宁机场扩建完工;铁路交通更为方便,开通了桂林至广州的旅游专列和南宁至广州的特快列车;修通了南宁至北海的二级公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水上运输有梧州直通香港客轮;又开通了北海至海口、越南的海上航线;旅游通讯进一步现代化;广西各地市县基本实现国内外直拨电话以及全区开通无线移动电话和寻呼服务。

东盟各国有着便利的交通设施。泰国首都的廊曼机场已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其航线通往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星期有888架飞机抵达廊曼机场,旅客流量达8500万人。新加坡地处东南亚国际航空中心,新加坡樟宜机场是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场,1991年进出樟宜机场的乘客达1630万人次。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樟宜机场从1987年以来一直分别蝉联亚太旅游协会颁发的最佳航空公司奖和最佳机场奖。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三国之间有陆路相通,三国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公路质量属一流。铁路方面,马来西亚铁路发展较早,目前铁路网覆盖整个西马,且已全部实现电气化,铁路线南可直通新加坡,北与泰国铁路系统联线。马来西亚优良的交通系统已被世界银行定为交通发达的A级国家,在通讯设施方面,泰国的、通讯网络遍及全国,任何府份都可使用IDD国际直线电话,手提移动电话已很普遍。东盟国家大力兴建旅游宾馆和饭店,泰国客房数由1962年的9028间增至1990年的16.8万间,1994今年又增至23万间,多数为3—4星级;截至1992年,马来西亚有客房5.6万问;至1991年,印尼星级饭店已达432家;目前新加坡有客房2.4万间。

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的旅游设施比较落后,60-70年代,这4国或处于战乱,或受政治、经济危机的影响,旅游业未能走上发展轨道,80年代中后期以来,越南、老挝、缅甸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外商对旅游业进行投资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据缅甸旅游部统计,截至1994年年中旅游业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约达6亿美元。老挝首都万象和全国各省已有数十家外商独资或合资的饭店和宾馆;经过几年的努力,越南目前共有1928家可供旅游者住宿的设施,其中包括674家国有饭店和旅馆、312家私人旅店,总计客房3.6万间,其中1.7万间客房可为外宾服务。越南、老挝的交通设施也有一定改善,已初具接待和对外运送旅客的能力。1992—1994年这3年中,越南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条国内外航线。老挝也开辟有万象—曼谷、万象—河内等多条国际航线,全国大部分省、县通了公路。跨越湄公河的万象至廊开大桥已在1994年建成。

与东盟国家相比,广西的旅游交通还不够发达,桂林市仍存在交通不便的状况。桂林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800万人次,但现有铁路交通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航空交通方面:据统计,桂林接待的入境游客,有近80%是通过空中桥梁进来和出去的,不算港澳台同胞,入境的外国游客则95%以上是乘飞机进出桂林的,但目前除可以从香港直飞桂林外,外国并无直飞桂林的航线,大大影响了客源。

3.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比较。在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上,广西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3年,广西共有旅游管理机构68个,其中自治区旅游局1个,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6个,地区旅游局8个,县(市)旅游局53个,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管理,旅游系统各部门经常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服务质量大检查、旅游队伍整顿等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广西开展了“94优质服务质量年”系列活动,桂林市开展了“微笑招呼、英语对话”,“讲礼貌、献礼貌”等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使旅游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普遍提高,在1994年全国接待来华旅游者服务质量评比中,桂林市除餐饮获二等奖外,其余8个主要项目全获第一。开展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导游证发放和管理制度,目前桂林市拥有1支训练有素的具有英、日、德、法、印尼、泰、老、越、俄等语种和地方语的导游接待队伍。

东盟国家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很高。泰国、新加坡的许多高等级饭店都有极为方便的各类通讯设备和各种娱乐场所,酒店免费为客人订购机票和车船票,免费接送客人;各国的大中型饭店备有各式菜肴,以满足来自不同国家游客的需要。注重提高导游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如新加坡对翻译和导游的挑选极为严格,除仪容端庄、整洁外,还要有熟练的外语水平和其它知识,录用后还要经过专门训练,再由国际导游协会进行考核,合格者才发给导游证,这些合格的导游们对工作十分认真,对游客热情、礼貌、周到,得到游客的好评。在旅游服务方面,泰国做得特别出色,硬件服务很健全,交通、通讯、酒店、饮食业都供过于求,软件服务也周到、配套,“顾客至上”、“游客第一”是每个服务单位的宗旨,因此泰国被称为“微笑的国家”。

4.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广西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旅游业发展较快,现已初具规模,成为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增长。1978—1991年,广西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达435.23万人(其中1991年约50万人),年均增长33.06%,旅游收入累计近20亿元外汇人民币,其中1991年达4.15亿元,比1978年增长47.5倍。1992年又接待海外旅游者59.96万人,1993年为51.92万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5亿元外汇券。

桂林和北海是广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桂林从1973年开始对外开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国内和国际的一个旅游热点,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1973年桂林只接待入境旅游者977人,到1992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达51万多人,成为我国第一个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本市人口的城市。北海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1988年到北海旅游的人尚不足30万,到1990年便上升到70万,1991年剧增为120万,1992年为150万,1993年又共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营业收入近亿元,开创了该市旅游业的一个新纪元。

东南亚国家中,以东盟国家的旅游业较为发达,1980—1990年,东盟国家接待的国际游客从680万增至2100多万,旅游收入从31.8亿美元增加到14O多亿美元;1994年,东盟又接待国际游客2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13亿美元,其中泰国1990年接待外国游客58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8亿美元;1994年游客突破60万大关,达625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外汇收入达60亿美元。新加坡1990年外国游客达530万人,旅游业创汇42亿美元,1994年又接待外国游客688万人,旅游业创汇为60亿美元。马来西亚1990年共吸引游客700万人,赚取外汇15.3亿美元,1994年又接待外国观光者720万人,旅游总收入为23亿美元。印尼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具相当规模,吸引外国游客数逐年上升:1985年吸引外国游客为74.9万人;1990年为210万人次旅游收入18.6亿美元;1991年吸引外国游客250万人,创汇24亿美元;1994年到印尼观光的外国游客400万人次,创汇达46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菲律宾自1992年拉莫斯总统上台以来,政局逐步走向稳定,经济逐渐摆脱多年的困境,走上增长的轨道,1994年旅游业表现良好,吸引外国游客160万人,旅游业总收入为26亿美元。

印支三国和缅甸的旅游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旅游业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异军突起,发展迅速。1986年越南才接待外国游客2万人,旅游收入为1500万美元;到1990年,外国游客增加到25万人,旅游创汇2900万美元;1994年到越南旅游的外国游客迅速增加到102万人,外汇收入达2.1亿美元。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看出,近年来,广西和东南亚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东盟各国和越南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逐年上升,而广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不够显著,1988年广西接待海外旅游者51万人,1990年为51.83万人,1991年为49.47万人,1993年为51.92万人,增长幅度不大。可见广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东盟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及其对广西的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东盟国家的旅游业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速度迅速发展,1990年东盟国家接待的国际游客为21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40多亿美元;1994年,东盟又接待国际游客2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13亿美元,东盟国家发展旅游业有不少经验可供广西研究、借鉴和吸取。

1.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领导。东盟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泰国从60年代以来就拨专款发展旅游事业,泰国政府从第五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始把旅游业正式列入计划项目,对旅游业的各类发展目标和增长指标作了具体现定,泰国总理还经常亲自出席旅游年的欢庆活动。新加坡在80年代初的几年,对旅游业的投资每年平均在2—4亿美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亲自参加旅游发展计划的制订。马来西亚政府把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并列为重点投资发展的产业,1990年马来西亚政府拔出12000万马元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特别基金,在马来西亚第六个五年计划中(1991—1995年),国家为发展旅游业拔款达53.39万马元。旅游、石油是国际贸易中的“世界二优”,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将发展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仅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已成为或正在走向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就连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也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争取平衡外汇收支;广西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大省区,大力发展广西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增强经济实力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的意识,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大力关心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对旅游业的投资,对旅游业在资金、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服务、宣传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扶助。

2.努力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旅游业。印尼政府规定,凡外资投向旅游业者,可享受比其他投资领域更优惠的待遇。由于政策优惠,近年来印尼获得的外资,有近1/5与旅游业、服务业有关,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泰国政府规定,投资旅游饭店者,从营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所需进口设备及建筑材料免征关税,外国人所获得利润可自由汇出。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任何人投资建设旅馆,可享受为期8年的税收优惠。

吸引外商投资和开发我区的旅游业,可以弥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的不足,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今后应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通讯设备现代化,提高劳动力素质。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外商对我区旅游业投资的兴趣将增加。

3.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东盟各国大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和对外促销活动,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刊物、图片、电影、电

视、广告等手段来扩大影响。泰国政府每年都拨专款作为旅游业的宣传费用,1980年泰国旅游局预算为8300万铢(约410万美元),其中的60%用于广告宣传;1995年泰国的海外旅游宣传预算首次超过10亿铢(约4080万美元),其中半数被用于重点市场的广告宣传。泰国、新加坡的旅游机构在伦敦、法兰克福、纽约、悉尼、旧金山、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城市分别设有旅游办事处,这些驻外机构经常散发各种精美的宣传品,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上介绍本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民间手工艺等,吸引了大批游客。

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广西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部门与外事、外贸、侨务等部门要经常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进行旅游宣传工作,可通过出国搞展览的办法宣传广西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可以把海外记者和旅游商“请进来”考察,利用他们的影响在国外作宣传。

4.重视和加强旅游业员工的培训。新加坡要求旅游业的管理人员都要经过专门的学校培训或是出国考察、进修、了解国外旅游业的现状,熟悉业务,对导游与其他一些服务人员,当局也要求其经过不同层次的学校及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泰国规定旅游服务员必须具有高中或职业学校毕业水平;还按不同行业进行高、中等水平的培训,有专门培训经理、导游、负责公共关系的班级,也有培训一般服务员的班级。印尼旅游业近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教育和培训的重视,旅游总局多年来有计划地将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轮番送往旅游发达国家学习,仅规划部门便有十余名工作人员留学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旅游总局对官员的提升资格要求也十分严格,只有获得硕士学位才能由一般工作人员升至领导层。目前,印尼拥有100所高等、中等旅游学校,培养旅游人才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在资金上予以重视。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和全面提高旅游业员工素质的需要,建议广西建立从本科、大专、中专到旅游职中的配套旅游人才教育培养系统。对旅游业员工规定明确的专业学历标准,规定酒店经理原则上必须经过高等酒店专业教育,导游必须具备中等以上导游专业学历水平,旅游服务员则必须具有中专或职业旅游学校毕业水平。

5.提高服务质量,把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泰国的宾馆服务堪称一流,由于设备完美,人员受过培训,素质高,服务良好,曼谷的东方酒店已连续10次被评为世界上十佳宾馆之首。新加坡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本行业服务范围,明确自己的职责,熟悉商品知识,了解旅客心理;要求服务人员仪表整洁、态度和气、主动热情、礼貌待人,给游客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广西在酒店、宾棺、饭店、导游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做得还不够,今后要千方百计把服务质量搞上去,对翻译、导游、司机等陪同人员,对客房、餐厅、舞厅、商店等服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技巧和应变能力,端正服务态度,树立职业道德,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心,满腔热情地为游客服务。6.重视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收入成为东盟各国旅游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建有许多购物中心,以购物的便利招徕游客,有“购物天堂”的美誉。据统计,新加坡旅游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旅游者购物,1989年到新加坡的旅游者购物开支就达18.2亿美元。泰国的手工艺品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为方便购物,泰国在曼谷廊曼机场、帕塔雅机场和清迈等进出口处设立免税商店,出售手工艺纪念品收入日益增加,1985年占泰国全年旅游外汇收入的33.7,1990年、1991年达到38%。

与东盟国家相比,广西的旅游商品生产不足,收汇呈下降趋势。如1991年广西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为2966.68万元外汇券,比1990年下降33.44%,占全部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仅为7.15%。主要原因是富有广西少数民族、山水风光及滨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种少、质量不高,不能刺激客的购物欲望,许多外国游客往往是空手而归。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将旅游商品的开发列入计划,享受新产品优惠政策,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商品。销售方面,可在各大商场和旅游区设置免税商店、组织受游客欢迎、价廉、富有民族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对不便携带的商品提供托运服务,以方便游客的购物需求。

7、重视和加强旅游调研工作。东盟国家的旅游部门都有调研机构,一般都配备先进的资料分析处理设备,拥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他们通过研究,为开拓海外市场和制订发展规划服务。新加坡旅游促进局每年召开一次驻国外的旅游机构经理全文,分析国际旅游市场形势,研究和确定下一年的对策。泰国国家旅游局及一些大旅行社、大饭店都有专人从事调研工作。

我们也要做好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工作。可组织各行业的专家联合进行考察,制定稳妥、切实可行又有发展前景的规划和开发利用计划,对开发旅游资源、增添旅游项目、完善旅游设施等均作出全面的安排,以促进广西旅游业的更快发展。

8、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会议旅游是近几年来东盟国家旅游项目的热点之一。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空交通大力发展会议业务。1974年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国际会议局,同时建立了100多座国际会议馆,并以种种优惠条件来吸引各种国际性的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这些国际会议主要包括政治协商、经济研讨、贸易谈判、技术合作、商品展销、体育比赛等。据统计,1986年新加坡举办了467个国际会议与展览会,参加国际会议的游客达20.3万;1989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活动有2615个。在最近由国际协会联合会列出的1994年世界10大会议城市的排名榜上,新加坡排名第6位。印尼、泰国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国际会议在本国召开。

广西可以在桂林、南宁、北海建一些国际会议中心以发展会议旅游,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广西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积极发展广西与东南亚的旅游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或是近邻,地缘关系为双方发展国际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1992年东盟5国约有65万人次到中国旅游,约占国外游客总人数的1/6。1993年共有20.09万新加坡人到中国旅游,新加坡成为中国最大的旅客来源国之一。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出国旅游,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距离近,旅游开支也远较其他地区低,因此,中国公民赴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新、泰、马三国)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如1990年赴马观光的中国游客只有6000人,而到1992年已急剧增加到8万人,马来西亚旅游界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广西地处沿海,海岸线长1595公里,具有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临近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广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旅游合作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地处西南、华中与华南之间,其中心距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广州仅415公里,距亚太旅游中转站香港仅601公里的航程,距东南亚最大的旅游中转地新加坡也仅1800公里航程,在国际旅游地域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十分有利。近几年新加坡、泰国、印尼等成为广西的主要客源市场,1993年到广西旅游的新加坡游客有1.46万人,印尼为9009人,泰国4913人;广西境内中国公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探亲旅游的也不断增多。

为了使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双方的旅游合作组织和机构,制定旅游合作计划,交换旅游信息。双方可就如何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组织两国人民进行旅游交流,简化发放旅游签证的手续等问题共同进行有益的探讨。双方可以兴办合资旅游饭店、宾馆等,可合作培训旅游管理人员,由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旅游管理水平较高,广西可适当邀请这几个国家的有经验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到广西考察,提供咨询和指导。

2.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适应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需要,争取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客源,应进一步加快与各方的合作,加快通往东南亚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开辟桂林、北海至东南亚各主要城市的直通航线,尽快建成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抓好南昆铁路的建设,争取1997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