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例6篇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1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士;专科护理;病情观察;专科培训;危重患者护理;

作者简介:龚文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1017069172@qq.com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专科护理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专科护理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王玉华等[3]对临床护士专科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发现,考试成绩普遍偏低。而现代护理模式需要专科护士在专科疾病动态护理知识、技能及疾病健康指导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解脑外科(神经外科)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应用情况,为建设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指引体系提供参考,2013年4~7月笔者对中山市5所医院以及来自中国护理之声网站的神经外科护士共197人,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及培训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便利抽取中山市周边地区5所医院的神经外科护士,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一级医院1所,共131人;中国护理之声网站提供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外科护士共79人。纳入标准:1从事神经外科专业护理、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工作满1年;2具有护士执照;3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护士。排除标准:1休假、外出学习的护士;2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获取有效研究对象197人,均为女性,神经外科工作1~年65人,3~年28人,5~10年50人,10年以上54人。学历:中专80人,大专(含继续教育后取得大专学历)91人,本科(含继续教育后取得本科学历)26人。职称:护士98人,护师78人,主管护师13人,副主任护师8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借助中国护理之声网站平台,组织国内5名神经外科护理专家提供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指引体系建设的意见,笔者结合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实践及专家意见,从理论知识、病情观察技能、危重患者护理、培训情况4个方面设定调查问卷方案后,再次请专家审核与修订,最终确定问卷由理论知识的影响(8个条目)、病情观察常用技能运用(6个条目)、危重患者护理(6个条目)、专科培训(5个条目)组成,均为单项选择题。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43,内容效度(CVI)0.782。

1.2.2调查方法调查由专人负责,问卷开头设计有调查前指导,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中山市周边地区5所医院的护士现场发放问卷,共131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96.18%;中国护理之声网站的神经外科护士发放电子问卷,共79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89.87%。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神经外科护士评价理论知识的影响见表1。

2.2神经外科护士病情观察常用技能运用情况见表2。

2.3神经外科护士危重患者护理能力评价见表3。

2.4神经外科护士专科培训情况1带教时间。护士进入神经外科后,有专人带教且时间在1个月以上占57.9%,其他护士带教时间<1个月或在工作中边学边做。2带教师资。主管护师或以上占41.1%,护师或护士占58.9%。3危重患者护理的专项培训。接受过专门培训占51.3%,未接受过占48.7%。4与管床医生一起研究患者情况和解决护理问题的机会。52.3%认为没有机会与管床医生一起研究患者情况和解决护理问题。5参与医生查房的机会。34.5%的护士没有机会参与医生查房。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2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

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

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但是对于中医方面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自己不足的总结,对学做医生的体会,对自己学医路上的重新思考,也含有一些对医学事业的瞻望。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3

【关键词】全科医学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口渴、乏力、肥胖等。或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很有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生活[1]。全科医学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身的治疗临床效果,患者还可以充分的掌握自身的疾病情况,为治疗方案的推行以及护理方案的,继续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依存率。现列举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科室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过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删除之后,随机抽取采取对应治疗方案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80例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研究组80例患者进行全科医学治疗。参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35.68~63.98岁,平均年龄(46.26±5.69)岁。研究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为35.61~64.03岁,平均年龄(46.45±5.55)岁。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分析讨论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诊断标准;②经过研究人员充分阐述之后,自愿加入本研究,并且与此同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对研究工作的二型糖尿病患者;③没有死亡风险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的糖尿病患者;②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③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糖尿病患者;④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主要的治疗模式是以药物治疗为最终的治疗方案。主要的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为降脂药物,降糖药物以及降压药物,患者通过口服等方式来进行服用,进一步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可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血压水平。在有必要的条件下,需要督促患者根据医嘱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如果患者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并没有足够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让患者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治疗。

1.2.2全科医学治疗研究组行全科医学治疗。①患者档案。医务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工作基础责任,明确全科医学治疗的实际工作内涵。医务人员需要充分的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一系列信息数据,尽可能的建立档案,帮助所有的治疗患者给予详细的信息记录,为日后的随访工作打下扎实的信息基础。②血糖监测。医务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等一系列身体指标,并且要有效的监测记录,一旦发现不良情况,需要立即向医师禀报。医生可以根据记录的一系列身体指标来进行患者病情的有效掌握,进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患者的自理能力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患者的运动计划,饮食计划等。运动计划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以往的运动状态来调整运动的种类以及运动的强度,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饮食计划则是需要尽可能的调查患者的饮食喜好,结合患者的病情要求来调整患者日常的营养补充,尽可能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的消极情绪,需要尽可能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措施来进行有效干预,保证患者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态度去迎接疾病的治疗过程。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学历背景,尽可能用一些亲和亲近的语言,让患者清楚知晓关于疾病的一系列知识,尽可能的提高自我对于病情的掌握程度。教授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以及疾病的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从患者的角度去重视疾病的护理,让患者与患者家属不仅仅重视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还需要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配合一系列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率,打消患者存在心中的疑虑,进而导致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的障碍。

1.3指标判定

治疗方案效果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2h血糖8.5mmol/L。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一系列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研究分析,采用SSPS26.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如果得到的结果为P0.05,则说明收集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情况,全科医学治疗之前,研究组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评价与参照组患者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相似,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计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学治疗之后,研究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的疾病治疗情况评价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4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60-01

老年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对工作一丝不苟,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因此,对老年病人要及早发现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潜伏疾病症状的加重。诊断老年内科疾病可采用先进仪器如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检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用先进仪器进行检查,不但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还应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特点,需要护理人员简明扼要地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耐心、详细、反复的交待清楚;检查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使老年人能合作、准备地配合检查,及早得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使老年人早日康复。如何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住的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其中62~69岁33例,70~74岁22例,75岁以上10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30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15例(脑梗死、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6例、其他2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22例(占33.8%)。

2 护理措施

2.1临床护理。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在病情允许时,应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因病程长,体质弱,消耗蛋白质及热量多,加之牙齿脱落或残缺不全,应给予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软质饮食,少食多餐。由于老年患者睡眠时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造成入睡困难,长期的睡眠不良,病人性情烦躁,从而加重原发病,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睡前护理,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2心理护理。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导致紧张感或危急感,不配合治疗,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过来又作用于负面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会对自身疾病有强烈的求知欲。这要求护理人员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其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给予关怀同情,细心护理,促其配合,以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

3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食护理等是贯穿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3.1 病情观察。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很重要。

3.2 正确执行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可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3.3 指导适量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帮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励自行按摩;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肌,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肌肉等。

3.4 饮食护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内分泌紊乱,整个机体处于营养失调状态等状况。因此,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宜食种类:蛋白质类的摄入宜选用优质低蛋白包含,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蛋类、奶类、淡水鱼、瘦肉等补充各咱必需氨基酸;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补充膳食纤维,防止因缺少运动或长期卧床造成的便秘。

4结论

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并用,我院对收住的65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7.0%。

参考文献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5

课程的早期内容主要是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框架,同时又易于被非医科生接受,因此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其课程内容如下:开篇首先从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运用医学常识自觉维护健康”谈起,在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后,接下来一幅深入浅出的“基础医学素描图”被勾勒出来,包括生命的化学基础-蛋白质与核酸、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学基础、人体结构奥秘、人体功能正常运行与生物钟、疾病时的形态变化、人体功能的异常运行-应激与疾病、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健康、安全与合理用药。以上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形态结构基础、发生机制、常见的感染类疾病及防治原则,从而尽可能地将医学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同时又尽量避开过于专业性的部分。此外,考虑到基础医学的整体性,还增加了两个内容相对独立的章节,即遗传与疾病和法医与自我保护。为促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安排了医学标本馆参观活动和临床技能中心模拟教学活动。前者有助于感性理解人体基本结构以及多发病的形成和预防,以及对寄生虫致病性和预防措施的理解;而后者则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诊疗手段以及医院病区的划分规则,并重点在仿真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培训,从而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技能。随着本课程被纳入中山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如何更好地贯穿通识课程教育的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2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优化

2.1教学评估与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一门仍在探索中的新课程,我们在每学期末均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点,并据此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效果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87.88%,其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88.93%,85.68%和83.32%,但相对而言,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尚有待提高,其满意度只有78.37%。同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其满意度可达97.5%,表明通过直观学习人体结构、病原物以及实际操作有更好的效果。对学生兴趣点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直观或与日常健康密切相关内容印象更为深刻,如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人体结构奥秘、安全合理用药、免疫与疫苗接种。而法医与自我保护通过生动案例,将法律和医学以及严密的逻辑分析融合在一起,也是大受欢迎的章节。此外,同学们关注的其他医学问题还有卫生医疗体系的运作、常见健康维护问题、实用的急救知识及训练、医学发展前沿问题,尤其是对我们的中医有很高的关注度。考虑到学生的关注点,课程内容被不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进来,如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宏观视野的培养也愈来愈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为此新的教学内容被调整为3个模块:

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医学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健康。其内容包括医学与健康和人类进步、人体结构奥秘、微生物与疾病、旅行与寄生虫病、免疫与疫苗接种、慢性病与亚健康、从看懂化验单到健康体检、安全与合理用药、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医学发展前沿。这部分内容既保留了基础医学框架的系统性,也照顾了学生的兴趣。新增加的医学发展前沿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至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保健是应学生的强烈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与其说中医属于医学,其实它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医学为依托,学习中医中最经典的学说和思想,也可以培养人文思想。

②第二部分着重具体医学案例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辨能力。这部分包括两个内容:法医与自我保护,将医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分析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同时也从中总结出一些自我保护知识;急诊与急救,这里讲述的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严密的医学知识,同时直面生与死的较量也让学生对人性和生命的意义思考更多。

③第三部分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以及全球化与国际卫生。分别介绍我国医疗保健体系架构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患矛盾原因何在,当前医疗体系如何应对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从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学分析探讨经济文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国际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运作方式等。这些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老师只是介绍背景知识后提出问题,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由学生查阅资料或调研完成。这对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均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早在2007年即开始了一场把大学生公共健康教育与艺术和科学全人教育及美国希望公民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其内容涵盖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机构运行以及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疾病发生特点和国际间联合防控疾病的运作方式等。

2.2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拓展

除了在课堂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基础医学导读学习平台(elearning.sysu.edu.cn)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讨论版围绕医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网站推介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期末考试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通过此平台进行,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2.3考核方式的演变在课程早期,基于教学内容

建立了包括单选和多选题型的试题库,进行开卷考试,以检验并督促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希望学生对医学知识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确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网络平台讨论版的发言,了解学生对具体医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作为平时成绩(占40%),二是期末时列出几个综合性议题,或者针对公共卫生健康现实问题讨论或者结合各自专业谈谈与医学的关系等,以综述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调研、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综合能力,作为期末成绩(占60%)。通过2年4个学期的尝试,从最初只是对感兴趣的医学问题的引述,到逐渐可以融入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探讨医学与各自专业(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探讨“患者看病贵与医生收入低矛盾的经济学分析及化解对策”、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数学与统计知识进行公共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探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国际组织合作及其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是将通识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3结语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6

【关键词】 风湿类疾病;心身治疗;医务人员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53

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风湿类疾病属于心身疾病中的一种[1-3]。心身疾病是一种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在病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有关系, 但主要表现在身体的病症或者器官的损伤等, 存在非身体性的障碍[4-10]。本文选取本院2013~2016年10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及100例风湿类疾病诊治相关的医务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于风湿类疾病的认识,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6年10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及100例风湿类疾病诊治相关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女56例, 男44例, 年龄26~69岁, 平均年龄(52.3±5.5)岁, 有45例患者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有25例患者患有骨关节病, 有5例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有2例患者患有结节性红斑病, 有13例患有骨质疏松病, 有5例患者患有干燥综合症, 有5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医务人员中有女70例, 男30例, 有50例医务人员在内科, 有20例医务人员在外科, 有16例医务人员在中医科, 有8例医务人员在后勤科, 有6例在办公室。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 如严重肾衰竭等;②患者年龄过大, >80q;③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 不能配合实验实行;④患者病症严重, 无法沟通;⑤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⑥患者不同意进行实验。

1. 2 方法 向患者和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询问关于提到风湿类疾病会想到什么, 在常规的医治外, 能够减轻病症的因素以及加重病症的因素, 以及什么样的医治方法更好等问题。

2 结果

2. 1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提到风湿类疾病会想到是什么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73%的回答为残疾或预后不良;医务人员中也有61%的回答为残疾/预后不良。见表1。

2. 2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减轻病症的因素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63%认为热敷可以减轻病症, 有50%认为休息可以减轻病症, 有35%认为运动可以减轻病症;医务人员100%认为懂医学知识可以减轻病症, 有45%认为热敷可以减轻病症, 有33%认为休息可以减轻病症。见表2。

2. 3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加重病症的因素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69%认为寒冷可以加重病症;医务人员中有70%认为劳累可以加重病症。见表3。

2. 4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最佳医治方案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认为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最佳医治方案的均占57%;医务人员中认为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最佳医治方案的均占61%。见表4。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医治所用的时间也很长, 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11-13]。在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上, 患者认为风湿性疾病很容易出现残疾而且通常预后不佳[14]。其实, 在医治风湿性疾病时, 只要诊断及时, 坚持医治, 出现残疾的情况并不多, 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15]。患者应当对病情有一个正当的认知, 对病情的治愈产生信心, 有充足的耐心医治。另外, 患者对风湿性疾病有一个疼痛的认知, 因此在医治时注意缓解患者的疼痛, 加强患者对治愈的信心。在风湿性疾病中, 药物医治只是一方面, 很多方面的医治需要患者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参加医院举行的心理健康的讲座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纠正不良的行为, 多做运动, 三餐适宜, 学习一些关于风湿性疾病的医学知识。在求医时, 要选择有信誉的医院就医, 不要相信一些虚假的广告, 耽误了医治的最好的时机。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 患者和医务人员均认为使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医治更好, 在医治中要听从医嘱, 耐心医治, 充分调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患者能够获得健康。

总之, 风湿类疾病患者应加强对于风湿类疾病的相关认知, 医务人员也应加强相关业务技能, 以便提高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进.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山东大学, 2014.

[2] 刘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 20(s1):44.

[3] 田君. 中医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评估及报道.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2):43-44.

[4] 郑红梅, 邓紫玉. 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4):423-425.

[5] 肖雪霞, 李广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原因的质性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9):55-56.

[6] 陈实.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中外健康文摘, 2014(20):507-508.

[7] 陈淑萍. 浅谈心身疾病的中医心理疗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375-376.

[8] 柳红良, 张慧, 原晨, 等. 刚柔辨证诊治心身疾病. 吉林中医药, 2014, 34(10):1035-1037.

[9] 陈胜良. 消化心身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的分类及处置对策. 中华消化杂志, 2015(9):579-582.

[10] 徐治. 老年人呼吸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治进展. 实用老年医学, 2016(9):717-720.

[11] 王颖, 郑炜, 张继胜, 等. 双膦酸盐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 5(2):58-62.

[12] 王彭, 云雪林. 基于频数分析的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药规律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2):113-115.

[13] 陈乐锋, 马剑达, 韦秀宁, 等. 托珠单抗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及心理状态的疗效观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5, 19(2):115-118.

[14] 张雅双. 浅析23例类风湿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 24(7):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