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特点范例6篇

电力工业的特点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1

论文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席卷全球,电力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不但要信息化还要智能化,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才,这给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会和挑战。结合电力大学的大电力特色,为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我国当今电力信息化现状是实施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中国的智能电网目标是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可见,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术应用。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电力特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

面对电力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智能电网席卷全球,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电力专业背景为辅的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学校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教改项目,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力特色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交叉点上,电力特色教学的先行策略是由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承担此重任。2010年学校将电力信息化课程列入433门核心课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学大纲中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但要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求对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群建设,开设代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最新技术交叉点的“电力云平台”、“电力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并将“电力信息化”、“电力云平台”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可见电力大学亟待探索并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电力信息化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化课程的特点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电力工业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课程内容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配用电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

(2)技术先进前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技术。如在讲解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iec61850。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信息领域的热点技术soa和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cim及其在电力调度的应用。在讲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及云平台。

(3)与电力行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如在讲解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工程,如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火电站的dcs系统、发电厂?sis系统、发电厂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

(4)多学科的交叉。电力信息化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背景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处处是多学科的交叉,如在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中涉及计算机的网络通讯技术,涉及控制领域的plc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涉及水力发电特性专业背景知识等。

(5)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新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当今世界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展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制。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补充这部分新技术。

2.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师资紧缺。从上述分析的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见,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电力工程经验。

(2)课程内容与电力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又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且抽象,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很想学好这门课,但他们中只了解信息技术,没有其他学科技术知识的积累。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六学期,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后就放弃了,准备考研复习。

四、电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发掘培养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力背景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讲解相应的章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可由若干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国内市场几乎没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已经组织讲课团队老师撰写并出版电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当今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术并提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的老师需要及时了解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动态的最新技术。除了合作项目途径外,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合作、进修和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2.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先为学生补充必需的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控制通道接口技术、plc技术、串行通讯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等。在学习电力信息化的具体相关内容时为学生铺垫必需的电力背景知识和工程背景内容,如讲解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时要先补充水力发电厂相关内容。通过利用一定的学时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电力信息化技术。

3.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学生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会感觉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中。例如可以引入当今电力行业流行的先进仿真培训软件,比如三维变电站仿真培训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仿真漫游变电站并模拟各种操作。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接触电力工业现场,建立对电力工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中。借鉴西方本科教学及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本课程课后作业巩固环节可以尝试不同于常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章的作业是查阅与本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撰写提交小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文件并开展讨论。

在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中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本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优秀文献,如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库资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每章节后阅读15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交小论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小论文,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下次写小论文时提醒学生注意。

4.实施案例教学

新的电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国内外电力发展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此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将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经典案例,也可以来源于老师们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将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iec61850和cim技术时,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来建模的。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特点;创新策略;问题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供电公司作为为社会提供电力能源服务的企业,其经营的特点以及其商品本身的特点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新的发展要求,供电公司除了要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以外,还应该根据其经营的外部条件以及内部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关于电力营销以及电力商品特点的论述

(一)关于电力营销的概念论述

电力营销主要是指在电力供应的市场中,供电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经营条件以适应外部条件的要求,对社会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解,以满足客户用电的实际需要;从而达成供应电力的协议以取得电力商品销售的过程。

(二)电力商品特点的分析与概述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电力商品是无形的。电力作为生活、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源,其在使用中是看不见、没有实体形态的,只能依靠电力仪器的检测才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2、电力商品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自电气化时代开展以来,电力逐渐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已经分布到人们生活、生产的每一个领域。通信、照明、取暖、生产、服务等等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

3、电力商品计量的特殊性。不同于实体商品销售中的计量方式,电力商品在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电度表进行量上的计算。电度表上的数据是交易双方进行结算的主要依据,也是买卖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

4、电力商品难以进行储存。电力供应一旦发生就将不断的进行供应下去,没有办法进行储存。电力供应主要依托电网,电网的分层建设对于电力供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观念比较淡薄

由于我国的供电企业一直处于国家电力职能部门的控制与管理之下,对自身的发展与管理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质。所以供电企业在以前的运营中根本没有营销的观念,缺乏对营销的认识以及营销的措施、制度和手段。更主要的一点是供电企业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缺乏营销的观念,只是在被动的提供电力供应或者说只是被动的进行电力销售。

(二)供电企业内部的人才比较缺乏,根本难以有效的开展营销管理的工作

我国的供电企业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间还比较短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一直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因此,在以往的运营过程中公司缺乏对人才的招揽以及培养机制,致使目前在供电企业内部营销专业以及管理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想要很好的开展营销与管理的工作还需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力量。

(三)目前的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已经被我国众多行业的企业吸收并付诸运用,但是由于电力企业起步比较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供电企业中还没有被认真的贯彻与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缺乏对市场的分析、调研与开发。同时,现代化的办公用具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明显。甚至不少的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还欠缺对现代化办公用具的配备。

(四)电力营销管理中缺乏服务的意识

电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其供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向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其服务的质量取决于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维修的及时性以及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等。但是目前供电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工作人员存在卖方市场的心态,影响了供电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关于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一)提高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经营的核心

提高供电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有助于供电公司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工成本的下降,简单点来说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可以让员工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以及营销在竞争中的主要作用,从而提高了他们竞争的意识也改变了以前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效益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的成本。

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在经营中以质量取得客户的信赖,从而扩大经营的范围。具体的做法主要是:1.对供电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以确保供电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保障供电的持久性;2.对各级电网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改造,以确保供电的安全性能和降低电网的损耗;3.施行电表的远程控制系统以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同时也能降低由于抄表用人太多而造成的人工成本上扬;4.加强供电公司各个环节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

(二)调整电力营销的模式,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

目前的电力营销依然采取以前统一管理的形式,电力价格比较单一、服务比较呆板,极易引起客户的反感心理。营销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将电力供应服务的标准和内容进行细分,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让顾客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广电总局对于数字电视服务销售的模式。另一方面,开放供电市场使得供电企业进入自由竞争的营销环境,让客户自主的选择电力供应单位。

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有助于在销售的过程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区别性的服务,以确保电力营销的全面性。具体的做法主要有,将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按用电量的大小进行划分,并纳入不同的电网,避免出现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就施行全面限电的现象。

四、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电力营销的概念与特点以及目前电力营销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并针对性的制定一些简单的策略来创新电力营销管理。主要的目的是与同行业的从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学习,为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3

当前贵州支柱产业

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变量函数,决定经济增长、经济产出至少有以下四个要素:制度架构(也可称之为制度资本),如产权保护、民主、法治等等;自然资源禀赋,如离海岸河流的远近、石油、各种矿产的储藏情况;劳动力,它的数量、成本、素质等等;土地。这四大要素中间的任何一项越多,该国(地区)的经济增长就可以快一些,收入就能多一些。贵州也是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依靠已有资源即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资源来发展的。

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进一步突出。到2006年,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全部建成,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816.8万千瓦。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0.5%,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电力行业,其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2%,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烟酒、铝工业、磷化工、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06年,以烟酒为主的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卷烟产量和白酒产量分别为211.73万箱和14.21万千升,烟酒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5.84亿元和47.36亿元,增长5.8和23.4%。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较快,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2.6%和13.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和5.9%。以特色食品、民族制药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民族制药行业增加值为37.5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特色食品加工业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其增加值达到61.3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

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2006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4747.89万人次和387.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8%和54.1%,旅游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旅游业的结合更加紧密。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苗、布依、侗、水、仡佬、彝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是以夜郎为代表的山地文化的诞生地,堪称民族文化的宏大博物馆。以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把银座唱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享誉海内外。人力资源丰富,贵州有3900多万人,其中有2800多万人在农村,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万,其中350多万出省打工。

抢抓机遇,突出重点

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主题,能快则快,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依托我省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区域布局,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把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改变欠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欠发达面貌,促进我省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当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我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为此,必须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坚持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我省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

进一步做强做大能源新兴支柱产业。抢抓“西电东送”机遇,继续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努力发展新能源。加快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流域大中型梯级水电站建设,建成构皮滩、思林、光照等水电站。加快第二批火电项目建设,建成纳雍二厂、鸭溪电厂、黔西电厂、大方电厂、盘南电厂、发耳电厂、大龙电厂和水城电厂技改工程等火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电力发展路子,积极开拓周边电力市场,在落实资源、市场和通道的基础上,适时开工建设黔东电厂、兴义电厂、习水二郎电厂。大力培育省内电力市场,建设桐梓电厂和都匀、清镇、毕节头步电厂异地技改等直供电厂,促进电力市场多元化。力争到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外送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

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路子,优化提升煤炭产业结构。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和质量,积极推进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着力提高煤炭生产安全和技术水平。力争到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5亿吨;原煤洗、选比率达到70%以上;建成一批年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大中型煤矿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进一步提高煤矿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试点,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优强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麻疯树、马铃薯等开发生物质能;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电。

做强做大优势原材料新兴支柱产业。把发展煤化工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转化,规划建设贵州西部煤化工产业带,努力在我省建成重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进一步加快磷化工业发展,重点支持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和精细磷化工,配套发展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加强磷化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创造条件把我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按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的思路,着力提升铝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以铝合金、新型铝材料为重点的铝加工,着力提高铝加工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

做强做大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实行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走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大力调整卷烟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中高档卷烟比重,培育名优品牌。以茅台酒集团为龙头,发挥国酒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酒类生产的质量和科技含量,适度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积极培育以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按照把我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永续利用,整合旅游资源和各方面力量,着力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入境游客年均增长7%以上,国内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左右。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使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岩溶地区现代草业和畜牧业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猪、肉牛、肉羊、奶源、家禽、水产等生态畜牧业基地,抓好无公害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建好建强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县。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覆盖广大农村的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畜牧养殖、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名牌优势产品。建立畜禽重大疫病预警机制,抓好重大疫病防疫检疫工作,重视对集中养殖场和小区的污染防治。力争“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2010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

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支持以特色民族药为重点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保健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加快建设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引导制药行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制药集群。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以辣椒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和精制茶等为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造纸和林竹产品加工业,加快黔北竹桨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和黔东林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依托、以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团队为支撑、以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为保障的创新平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在有优势的领域初步形成若干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0年达到190亿元左右,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存储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数字电视、网络产品及电子应用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建设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贵阳、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有色金属材料、改性聚合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以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以锂电池、高容量聚合物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积极支持国防工业发展,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等骨干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实行重点突破,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振兴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制造业,重点支持航空航天及基础零部件、现代通用机械成套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思想政治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92-01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中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为电力企业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各有特定的涵义和内容,但同时又都担负着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任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将培育电力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的导向,紧贴生产经营管理,把无形的东西转变为实实在在,并能通过努力获得实惠的东西,使电力企业的文化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统一步调的作用,从而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电力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电力企业文化的行业背景决定了电力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电力企业文化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行业宗旨,也是我国电力行业的根本方针。一是常抓不懈的安全意识。它是供电企业最为重要的,也是建设、完善和发展最好传统的价值理念;二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心。电力人员职业道德特别强调职业生活的高度组织纪律性,要以高度自觉又不盲从的态度执行命令和听从指挥。这是电力生产系统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电业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铁的组织纪律;三是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电力企业技术密集、自动化程度高,需要连续生产作业,需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团结互助、奋力拼搏是电力生产的要求,也是电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四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但同时也兼顾到质量、效益和市场。质量是与安全理念有紧密联系的,也是电力企业传统理念之一。

(二)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形成了电力企业的基本文化体系。在改革后,电力企业文化在保持电力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继承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这包括电力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安全观、企业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企业经营思想、管理模式、人才知识观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会干扰公司抓安全、抓“效益”工作。还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耍嘴皮子、看不见、摸不着,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因而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职工个人宿求认识不足。当前,电力企业职工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大家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人性化、民主化、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多,开始更多关注企业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关注企业的前景命运和发展方向,关注个人的发展空间、生存环境,关注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关注企业难点和热点问题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3、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需进一步拓展。以往电力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载体主要是组织说教、读书看报、文体活动,这些基本能满足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的办公生产以及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而网络的普及,使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相互交流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正是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职工素质的提升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二)推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1、加强电力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实现教育管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在强化教育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添火加油的同时,还要通过强化业务工作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把思想教育溶于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

2、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力求创新,实现讲原则与灵活求是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过程,因此必须坚持服务为主的主导思想,以变应变,在坚持大是大非问题讲原则的同时,对一些不违背上级政策精神的具体事则采用灵活求是的处置方法,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有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3、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点面结合,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发挥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三、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互补作用。在管理上,西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经济文化,在管理方面提到了新高度。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是长期革命和建设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但不搞没有政治方向的企业文化。它们应相互补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在行为方式和体系上,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方式一般表现为关心理解、沟通行为、研究行为等,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的方法。而企业文化研究和运用的商品经济行为、环境建设行为、非组织交流行为等,对思想政治工作又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1、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是电力思想政治工作与业文化有机结合的组织保证和基础条件,否则加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在具体操作中,应实行“第一负责人”负总责,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密切配合。

2、注意掌握运作原则。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与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作为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心真意地依靠职工办企业,从思想上承认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制度上保证他们参与管理的权力,工作上支持他们大胆创新,生活上关心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奋发向上。

3、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培育。电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是企业全体员工应具有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境界。当前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改制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培养出体现时代性、符合企业行业特点、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常亚芳.论和谐社会构建中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管理观察,2009.28.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专业气质 电子电路安装 中高端人才培养 教学探讨

专业气质是职业人员专业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职业劳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稳定的专业特点的典型职业心理倾向,它透过专业心理的内在能够散发出文化底蕴、知识内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形成特有行为习惯。专业气质通常o自身和他人的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是职业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专业气质能提高职业技能的自信心和感染力,并且促进专业技能知识与专业气质相互作用,对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能产生质的促进,并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成功的喜悦,是学习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动力。在健全职业能力人格和提高专业技能过程中,笔者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旨在准确抓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特色的量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身上专业气质的质变。

职业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依靠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模式改革,培养与市场匹配的职业人才,形成重视职业技术能力的社会氛围,促使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质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缩小国内外中高端产品质量的差距。职业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稳定的职业心理倾向和职业底蕴、职业内涵、职业素养,并综合形成特有的职业感染力,透过专业气质的散发达到符合中高端职业市场需求。《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骨干课程,特点是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非常强,属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职业技能透过专业气质散发出高品质信息,是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

基础知识包含了文化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了语、数、物、德、体等科目。这些基础学科虽然与专业技能联系不大,但这些基础学科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常识、逻辑思维能力、价值取向,为职业技术和科学成就奠定基础。综合基础知识包括了计算机、职业生涯、心理健康、职业礼仪等,这类知识能引入CAD专业绘图、专业工作体验、专业心态健康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了材料学、电工基础、电磁学、机械基础等直接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提供基础的知识,是承载《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凝聚是专业教学中应当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具有多年专业浸润浓郁的专业气质,并自然释放出专业气质,使其弥漫整个教学课堂。基础知识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但只要科学地找出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扎实基础知识底蕴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就能达到以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根基的需要。

二、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涵盖了电气元件基本知识、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应用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数模转换技术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作为内涵,孕育着专业气质,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积聚专业知识的内涵,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直流电源稳压原理、数字逻辑电路等知识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内涵。数模转换作为技术联合的桥梁,从另一个视角中获取专业知识的内涵,在一点一滴的积聚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特性,并以一种专业气质稳定下来。

电气元件基础知识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根基,由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材料、特性、功能、应用场合等基础知识组成。每种元器件的特性尤为重要,例如电阻的限制电流、调节电流特性对电子电路起到约束作用;电容的能量存储特性是在电子电路中建立电场提供能量;电感的电磁感应作用是电子电路中建立磁场提供能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等都是电气元件基本知识的重点,它们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基础加以积聚,只有在专业基础知识上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使专业知识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又以专业知识内涵的形式,逐步形成专业气质的基础。

放大电路分析作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一,属于一种常用的能量放大电子技术。这一内容作为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内涵进行沉淀。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了解到其利用电气元件基本知识发展成专业知识的内涵,它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至较强的电信号来控制较大功率的负载。静态工作点分析中的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和动态工作状态分析中引入微变等效电路将非线性问题经过微小变化等效成线性问题来分析解决,达到简化电路复杂性的目的,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内涵,实现以专业知识内涵强化专业气质,以知识内核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又以气质的形式内敛成内核。

直流电源《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二,是属于一种常用的应用技术。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重要内容,它以实际应用技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应用实例来剖析教学内容。分析从电网获得交流电开始,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逐步变成稳定的直流电源,对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最终悟出其工作原理。该课拓展各种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子电路专业应用技术,认识不同电路的特点,合理运用专业知识,组成合适电路应用于实际工作场合,从专业知识获得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字逻辑电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三,上述的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模拟部分,而数字逻辑电路则转向另一角度,在数字部分表现专业知识的内涵。数字逻辑电路是利用逻辑代数分析和设计作为基本数学工具,通过对逻辑代数、逻辑门电路的分析,实现各种与时间无关的逻辑函数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电路部件,应用逻辑门电路和各种触发器实现各种时序逻辑控制的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其知识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发展成由存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状态是由存储电路来记忆和表示,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分析是关键要领,从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过渡到设计应用,有效地从另一个专业知识角度获得应有的知识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模转换技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的知识整合,也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整合,它作为技术耦合的桥梁使专业知识内涵得到充分酝酿,这一部分充分利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特点进行了技术互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用数字系统处理模拟信号,必须先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到数字系统中进行运算处理,再将处理得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实现对被控对象模拟量的控制。在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时,经常把压力、温度、流体和流量等指标通过传感器检测变换成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经处理后再由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模拟量控制相应的伺服机构执行操作的过程。掌握数模转换技术是让专业知识内涵充分发挥的关键,在获取专业知识内涵的同时能诱发专业气质的出现,使专业气质进一步转化为其内核。

在《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随着专业知识的理解、分析、深化,专业知识的内涵也不断地渗透,并在环境和时间的效应下发生内敛,形成一种独有知识内涵。其内涵在酝酿中成长为专业气质并稳定下来,长期存在于人的身上,作为专业气质内核存储,能有效达到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内核的目的。

三、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旨在突出实用、强调能力、分段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重点放在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按照基础知识一实际操作锻炼一综合技能训练的顺序合理安排,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强化基础技能、焊接技术、电路制作、电路测量分析等教学训练内容,保证专业技能训练收到应有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将技能水平能力融入自身,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并以专业气质形式依附于人的身上。

基础技能是掌握各种工、量具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设备的型号、用途、特点,懂得查阅各种元件参数、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这一部分的关键是做好电子线路和线路板的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元件型号的选择,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仪表等工作,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等电子仪表进行检测和焊接,掌握测量和更换损坏元件的专业技术,通过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达到适应专业工作能力水平,为强化专业气质做好准备。

实际操作锻炼是进行电路制作、焊接技术、电路测量实践操作等一系列过程。根据电路图的要求,在电路板上安排元件,对照原理图在方格纸上画出印制导线,再作其他元件的连线,最后标出地线。在上述制作电路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积累工作经验。焊接技术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工作的基本功进行训练,焊接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加热―熔入―浸润―冷却―连接”。在助焊剂的配合、促使焊料与焊件发生渗透与融合,这一过程的关键是金属表面的洁度、温度和时间等技术要素。关键要达到焊接牢固、外观整齐、通电质量等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自信,从这一角度来说,专业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气质,以达到强化专业气质的目的。

灵活运用简单的万用表检测技术、专业仪器检测技术和替换法进行训练。例如;在故障检修中,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软性故障(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等非线性元器件的故障),简单的万用表无法检测,又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运用替换法可达到快速排除故障的方法,也是专业气质的表现。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孕育着专业气质的形成,成熟的职业技能一定带有稳定的专业气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存在于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气质中。

四、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

专业知识以专业内涵方式存在,同时又以专业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专业技能融合成为综合技能。通过基本放大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和数码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促使专业技能逐渐成熟并在技能实践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出专业气质。而专业气质随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入,逐渐转化成成熟的技能和稳定的专业气质。综合技能包括接受产品设计、制作任务、完成电路图的设计、根据电路图备好元件工具、测量元件参数和检查工具、合理安排电路制作工艺线路、制作完成实际电路板、根据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对电路进行功能进行安全检测和技术调试等一系列的步骤。在技能训练过程得到锻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相互促进,由专业知识、基础技能、操作技能、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等组成的综合技能获得提高。综合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专业气质共同发展,以典型专业特点表现于稳定的心理过程,并从中得到稳定化。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是专业气质的内涵及其渐进式培养重要环节,两者的相互配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技能的实践中。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分析技术问题和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以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化,是技工院校着力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题。

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制作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一个典型专业课题。无线广播电台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无线广播信号,之后通过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广播信号,并将其还原成声音。学生通过掌握职业技能特有的专业知识,并在制作中获得职业技能特有的技术力量。两者经过相互渗透,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

具体而言,对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技术参数的分析,如性能指标,灵敏度、选择性、输出功率、l率范围、电源消耗经济性等,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表现。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谐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送到变频器与本机振荡电路送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输出,中频信号将检波器检波后输出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推动扬声器还原输出声音。通过制作实践,学生理解这一专业知识的技术原理,专业技术得到体系化实践,使学生获得技术收益并以特有的气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品质。

六、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输出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教学以讲求实用、强调能力、培养气质为特点,通过加强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按照“基础知识一专业实践一综合技能训练”的进路,实现渐进式培养专业气质,这一渐进式培养方式以五个基本环节为主要内容: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培养的结果最终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的形式出现,在自有职业行为习惯散发出特有感染力,作为专业气质输出。

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6

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变电检修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变电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关系着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结合变电检修现场作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对其强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对变电检修现场作业进行完善,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强化措施

0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提升供电质量,是需要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保障整个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变电检修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高危性的特点,需要检修人员重视起来,对在现场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全面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进行强化。

1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变电检修作业是一种复杂的立体交叉作业,属于劳动技术密集型作业,需要多个工种的相互配合,工作量巨大,而且现场检修的环境相对较差,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容易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降低变电检修工作的事故,对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是电力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变电检修作业具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频繁性,变电生产是非常复杂的,也决定了各类设备事故与故障的频繁性,对于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复杂性,变电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同的设备在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要求变电检修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掌握各类变电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同时,变电检修作业还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三是危险性,变电检修的危险性是由电力生产的危险性决定的,一旦工作人员出现疏忽,就可能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停电检修或者电力抢修作业中发生的变电事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1]。现阶段,在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效果。一是重视程度不足,变电检修作业具有危险性的特点,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变电检修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没有对变电检修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影响了变电检修工作的作用和效果;二是人员素质偏低,部分变电检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影响了变电检修工作的效率;三是电力设备陈旧,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对陈旧的电力设备进行及时更换,导致了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

2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2.1分析危险因素

在变电检修现场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导致相应的风险和隐患。对此,变电检修人员应该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变电检修的结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可以选出一些典型案例,要求变电检修人员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影响,对以往的变电检修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

2.2做好技术交底

在变电检修现场作业中,需要用到大量不同类型的设备,而每一种设备都有着其各自的运行特点,这也使得变电检修工作的内容异常复杂,对于检修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变电检修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对各类变电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还必须掌握必要的设备操作技巧。同时,在变电检修作业中,应该对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了解检修现场的整体状况和危险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合理的应对和解决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在变电检修工作开始前,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变电检修现场作业所涉及的各类设备及其运行状况进行介绍,确保变电检修人员能够对工作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把握[2]。

2.3制定应急预案

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可以对变电检修中的一些突发状况进行应对和处理。在变电检修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而为了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变电检修工作的影响,需要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全面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性措施,结合应急预案,设置专门的工作组织,确保在变电检修工作中,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对事故的影响和损失进行控制。

2.4明确检修计划

对于停电检修作业,应该结合变电检修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检修计划,尽可能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确保可以在一次停电的周期内,完成对于关键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避免因为计划不当而延长停电时间,或者增加停电次数的现象,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2.5规范作业程序

对变电检修作业的程度进行规范,编制相应的检修作业卡,是确保变电检修工作安全进行的关键。在检修作业卡中,需要包含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点等内容,对变电检修的步骤进行规范,为检修人员提供良好的引导,提升变电检修工作的可靠性[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中,变电检修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电力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变电检修工作,对其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变电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作者:吴起南 单位:国网南平市延平区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舜.变电检修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强化路径研究及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