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例6篇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1

关键字:临床决策能力 护理 方法

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人们的日常保健活动中护士的特殊地位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逐渐突现,然而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在无形中对护士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个人的决策能力是其临床决策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成为现如今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所在。从护理的内容关注点不同,我们可以把护理方面的专业决策分成三种,即分别为护理的临床决策,护理的管理决策以及护理的伦理决策。从护理在我国现如今的发展实践来状况来看,对护理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领域的研究。另外,研究发现,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使护士人员的临床决策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和快速的得到发展,对于护士人员进行护理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得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得到开发。所以,怎样通过对护士人员的教育来提高和发展培养护士人员的临床决策的能力是现如今人们非常注重的问题。

1护理的临床决策

1.1如何理解估计临床决策的概念以及意义

估计临床的决策是指一种专业决策,该决策是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人员所做出的。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在其综合的临床技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护士在实际临床实践过程中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则往往贯穿于整个护理临床的过程中。例如,在对一个老年人进行护理时,对于老年病人的病情护士人员需要制定一个自己的工作顺序,即为针对病情做出计划和决策,在面临许多病人时,护士人员需要立刻判断出应该先处理那个,即做出有优先决策等。有效可行的决策不仅影响到护理人员干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且对科学护理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上。

1.2护理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

护理临床的决策是认知和实践的一个有机整体,并且是一个多阶段的整体,是会受到临床经验、专业知识、个人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护理决策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调查显示,护士人员一身所具有的“自信”,“成就感”,以及管理人员对其的鼓励也是对护理决策发挥着重要的的影响因素,而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是影响护理决策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护理方面的教育以及”管理人员对其的鼓励”是影响护理决策重要的外部因素。某医院希望引用临床决策工具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然而现如今,对于工具是否可以提高护理临床决策能力还未正式的进行有效研究。还有一些与临床决策相关的影响因素仍没有得到证实,从而造成影响临床决策能力的因素非常的复杂。

1.3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与临床决策能力

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又称评判性的思维,在我国专业的护理中批判性思维是指自我控制的判断过程和自我反思的推理过程,其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批判性思维应该应用在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时,其关注的焦点总是决策问题的解决和对临床的判断上。护理临床的决策是应用批判性思维模式的实践过程,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所在。然而,评判性思维的核心目的在于要制定与病人实际情况符合的临床决策。

2护理教育临床决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2.1临床护理教育的培训方法

(1)临床观察的护理方法。临床观察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对资料的收集,从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持有研究,怀疑的态度,使得所学的知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在实践中要有积极的心态,有自己的见解和依据再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自己的反思写出来。

(2)对实际的情境和病例进行模拟。对病例和临床的模拟方法的前提基础是护理程序模拟,根据护理的程序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病例的不同情况,不同培训人员的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工作人员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此种方法可以高效的培养接受培训的人员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各种技巧,可以使得接受培训的人员在面对不同的病情时迅速的做出有效的决策,从而为今后各自事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2对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有效评价

(1)国外的评价工具。现如今,对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进行相关评测的工具少之又少,相关文献中经常提及的对护理行为进行模拟的工具Cover,在早期该模拟工具主要是对护士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量,适用于护理临床决策的能力的测评。期初是用来测量护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后来被大多数的学者将其应用在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个大专生的临床决策能力的问题的解决上,它的评价具有公平性、客观性,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另一种文献中长提到的测评表为Jenkins。

(2)国内的评价工具。我国的学者叶春旭等人对国外的几种用于测量临床决策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与我国护理教育评价现状相结合,通过对情境的的模拟对我国的护理从业人员进行评测,并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工具表。

2.3护理人员临床决策能力的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护理临床决策的相关研究在外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还不够系统,更深层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估计临床决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估计临床决策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评价体系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展开实践工作,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决策能力的测评,培养的方式和培养的效果发挥多方面的指引作用。,护理临床决策的体系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估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的解决更需要进一步的展开。

3小结

伴随着护士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不断的扩大,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出合理的、正确的、符合病人病情并且对病人有利的决策方案已经成为护士临床实践中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护理决策能力的更加熟练和深入是现如今已就业的估计工作人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估计临床决策能力对护理工作全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护理的决策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叶旭春 姜安丽,论护理专业决策的分类和意义[J]. 现代护理,2000.

[2]王志红 徐燕 郭璐璐.谈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护理杂志,2002.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中选择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89、71,其年龄在2~18岁之间。160例患者中,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82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患者为观察组(78例),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心脏功能等资料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60例患者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自愿参加到本次研究之中,亲自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利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小组中不同成员的分工不同,展开治疗护理监督与护理管理,为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各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结合同类临床路径管理经验,按照本组患者实际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临床路径管理表,从临床检查、护理对策、健康宣教等方面展开综合性护理管理。

1.3比较指标

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记录好,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利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满意,相反为满意,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利用(x±s)和百分数表示,利用t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从上世纪80现代开始,美国开始尝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前后的治疗与护理中,至今为止应经历了将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前后,对于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质量非常有利[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治疗与护理,真正实现了心脏术后早期拔管,ICU停留时间大大缩短,不仅充分保证了医疗与护理质量,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3]。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合,突出了医院团队的合作精神。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心脏病手术围术期患者,主要针对其普遍和个性化特点,建立起标准的治疗与护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有效突出了综合性的特点。临床路径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医疗护理行为进行规范,有效降低因护理操作失误造成的一些列问题,从而降低整体医疗成本,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围手术期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当前我院很多患者的病情重、病程长、经济情况不佳,因此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脏手术前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与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及患者的费用,整体效果较好,值得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应用。

作者:赵冬梅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1]范仉金,曾明凤,吴丽华,裴梦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面肌痉挛围术期患者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04:72-74+80.

[2]汪瑛,叶丽萍,陈慧萍.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2:88-89.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47-02

2014年11月―2016年2月,该院以接诊的部分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调查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了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2月时间区间之内,择取该院接诊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就诊时间持续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中共计涉及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该组所有患者的年龄数值分布介于26~79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值为(54.1±3.5)岁,平均病程测算值为(12.3±1.5)个月,参照组共计涉及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该组所有患者的年龄数值分布介于24~76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值为(48.1±5.3)岁,平均病程测算值为(13.7±2.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充分可比性。

1.2 临床教育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教育,其主要教育内容包含基础住院行为指导、定期常规检查,以及基础性出院指导等。在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的初始阶段,护士要带领患者全面熟悉住院病房内部环境,以及基础性应用设施的配备状况和使用要点,助力患者实现对医院内部和外部各项基础性情况的全面准确认识。而在在患者接受具体化的临床住院治疗处置过程中,护士要积极协助和指导患者按时接受各项临床常规检查项目,要明确告知患者在接受各项临床检查过程中的基础注意事项,督导患者注意检查时间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在患者出院之前,护士要指导患者患者初步了解出院后治疗过程的基本注意事项,督导患者出院后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干预过程,并定期实施院后护理回访,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特征。研究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士要在为患者实施入院后常规教育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具备的基础性性格表现特征、文化素质建设表现状态,年龄特征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特征等差异,针对患者选取和运用恰当的教育督导方式,实施健康教育。

①个别指导式健康教育:护士要运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督导实施方式,针对单纯性表现血糖生理指标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鉴于该部分患者属于较为典型的糖尿病危险人群,因而护士在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督导和协助患者实现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全面认识,比如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预防处置方法,以及糖尿病临床病程发生演化路径的控制手段等内容。并借助上述健康教育环节的具体开展,降低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并发症发生可能性。

②小组集中式健康教育:护士要结合患者实际具备的临床病情表现特征,文化素质水平,以及年龄特征等差异,将患者具体划分为多个健康教育小组,并以患者小组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展开具体的健康教育干预过程。要以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作为基准,鼓励患者在参与小组式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讲述自身在接受糖尿病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要指令已经获取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的患者,积极主动讲述自身接受治疗处置的具体过程,全面总结自身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取的基础心得,分享自身在配合开展临床治疗处置过程的基本经验;与此同时还要指令糖尿病临床症状折磨的患者,全面认知自身的机体感受和生活状态,从而保证和促进其他相?P患者充分认识接受糖尿病预防性治疗处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在以患者小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要与临床医师和营养师共同为患者讲解和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行为习惯注意事项、血糖生理指标测量监测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知识,指导和协助患者学习掌握胰岛素药物注射的正确操作方法。

③统一式健康教育:护士要定期为患者举办专题性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班,并以班级组织形式为患者展开具体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要结合班级内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共有性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针对患者全面讲解和介绍糖尿病的基础性临床治疗处置方法,临床治疗处置进展指标和判断方法,应用性预防措施,血糖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常见临床并发症的症状表现以及具体病理知识。要通过上述健康教育实践手段的具体开展,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对药物治疗方法、运动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获取状态的全面清晰认识。

1.3 临床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基于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临床报告发病率水平呈现的表现显著的逐年提升趋势,给我国普通民众群体的基本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1-2]。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生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因人体血糖代谢生理机制异常或者是免疫系统病理性缺陷而导致的,严重慢性疾病[3]。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出现多尿、多饮、身体消瘦等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并且患者具体表现的临床症状特征,与患者机体内部胰岛素分泌和代谢生理过程的异常表现特征具备直接相关性[4-5]。糖尿病给患者造成的主要危害,在于患者的临床病程的具体发展演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表现显著的并发症,形如四肢运动功能状态异常、泌尿系统感染、肺结核、蛋白尿、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表现显著的不良影响[6-7]。由于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最终发生临床死亡结果的主要原因,因而采取有效方法帮助患者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确保患者顺利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8]。

2014年11月―2016年2月,该院以接诊的部分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调查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有效控制和预防了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蔓延,该次研究实践过程中,研究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测算数值为11.37%(5/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测算数值31.83%(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4

1研究方法

1.1定量调查本研究主要分析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路径试点县随机抽取一个试点县作为调查地区,并调查该地区的开展临床路径的所有公立医院,包括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实验组为临床路径试点科室医务人员,采取整群抽样,抽取调查地区3所公立医院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科室的全部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每所被调查医院共调查医务人员不少于100人。研究根据2010年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调查评估表》,结合调查医院情况,设计《医务人员临床路径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对临床路径的基本认识、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对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的看法。

1.2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对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一般情况、临床路径认知等进行描述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计算频数和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对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及管理者对临床路径开展的能力、条件、医务人员利益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开展临床路径组与未开展临床路径组人员对临床路径开展的认知情况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寻找影响医院临床路径开展的因素。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医务人员是否开展临床路径的影响,因变量为是医务人员是否实施临床路径,变量赋值为:是=1,否=0;自变量均为分类变量,设置为哑变量后纳入模型,包括:是否为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科室,性别、职业、开展能力、开展条件、开展CP影响情况等。

2结果

研究调查某试点县3所县级公立医院的310名医务人员,收回合格调查问卷302份,问卷回收率为97.4%。被调查人员男性占27.4%,女性占72.6%;医生158人(52.3%),护士124人(41.1%),医技人员20人(6.6%)。在这些被调查医务人员中,244名医务人员实施了临床路径,占80.8%,58名医务人员未实施临床路径,占19.2%。

2.1医务人员能力与临床路径开展总体上,被调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接受临床路径专业培训的比例并不高,仅占被调查医务人员的21.5%。其中,医生接受临床路径专业培训的比例较高,占所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人员的65.1%,其次为护士,占33.3%,医技人员最低,仅为1.6%。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相比,实施临床路径组的医务人员接受临床路径专业培训的比例较高,为23.4%,高于对照组13个百分点(χ2=4.81,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医务人员自我开展能力的认知来看,在实施临床路径组中,认为自己具有开展临床路径能力的医务人员占54.1%,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比例(29.3%),Pearsonχ2=11.52,P=0.001,即实施临床路径组中认为自己具备开展能力的医务人员比例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因此,在专业培训及临床路径开展能力方面,实施临床路径组均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医务人员。

2.2实施条件与临床路径开展大部分医务人员(74.1%)认为医院具有开展临床路径的外部条件。其中41.3%的医生、49.6%的护士,及38.5%的医技人员认为目前所用临床路径版本是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64.3%的医生、75.8%的护士及42.1%的医技人员认为医院信息化程度与临床路径同步。在对临床路径开展外部条件的评价方面,实施临床路径组和未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组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版本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比例为48.0%,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18.14,P<0.0001)。实施临床路径组人员的认为临床路径与医院信息化同步的比例为72.5%,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16.33,P<0.0001)。也就是说,开展临床路径组与未开展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条件的认知存在差异。

2.3医务人员利益与临床路径开展临床路径在医院实施的关键人物是临床医师,本次调查发现医生对临床路径的负面评价高于护士和医技人员。43.5%的医生,22.3%的护士,以及10%的医技人员认为临床路径束缚了医生能力。56.6%的医生,36.3%的护士,38.9%的医技人员认为实施临床路径后,其工作量增加,其中,63.9%的医生认为工作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填写文书。而19.7%的医生,30.1%的护士,33.3%的医技人员认为实施临床路径后,其工作量减少,其中,38.6%医生认为工作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简单易行,31.7%的医生认为是信息化程度高。大多数的医生(77.9%)、护士(70.7%)认为实施临床路径后其收入没有变化,而63.2%的医技人员则认为其收入减少。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开展的负面评价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会束缚医生能力的比例为36.1%,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比例为18.3%(Pearsonχ2=19.51,P<0.0001),实施临床路径组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医务人员收入变化方面,实施临床路径组认为临床路径开展后收入减少的比例为26.1%,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该比例为13.6%(Pearsonχ2=5.96,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工作量变化感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1.10,P=0.58)。因此,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在临床路径束缚能力及临床路径影响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2.4领导支持与临床路径开展81.7%的医生、80.6%的护士及80.0%的医技人员填报领导支持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其中,实施临床路径组和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医务人员填报领导支持临床路径实施的比例分别为81.1%和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40.53,P<0.0001)。在领导支持情况下,认为不具备临床路径实施条件的医务人员中,有91.3%的医务人员实施了临床路径。同样,在领导支持情况下,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减少的医务人员中,有96.4%的医务人员也实施了临床路径。即在领导支持下,对临床路径条件和医务人员利益持负面态度的医务人员也会实施临床路径。领导支持可能是推动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的重要因素。

2.5模型回归将以上可能影响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变量纳入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的模型1。模型1的LR=156.68,P<0.0001,R2=0.43,模型拟合较好。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是否是开展临床的科室、性别、职业、培训,以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版本、信息化同步情况、束缚医生能力、工作量的认知与医务人员是否实施临床路径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医务人员对开展能力、开展条件、领导支持、收入变化认知指标回归系数具体统计学意义。因此,将一些没有统计意义的指标排除,再进行回归估计,得到模型2,R2=0.42。在模型2中,具备开展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为0.91(P<0.05),即认为自己具有临床路径开展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是认为自己不具有开展能力医务人员的2.48倍。领导支持指标回归系数为1.10(P<0.05),即认为领导支持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是其对照组的3.02倍。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开展条件和入变化的认知指标的回归系数为负,也就是说认为医院具备临床路径开展条件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低于认为医院不具有临床路径开展条件的医务人员,前者是后者的0.53倍;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增加的医务人员比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减少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低,前者是后者的0.21倍;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减少和收入不变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之,领导支持、医务人员开展能力、临床路径开展条件以及收入变化是影响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的主要因素。其中,与填报领导不支持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组相比,填报领导支持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更高,是前者的3倍。

3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如下结论,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领导支持和医务人员的开展能力是推动县级医院临床路径开展的主要动力,且实施临床路径的外部条件还需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开展需要持续的动力支持。领导支持成为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从模型的直接检验结果来看,认为领导支持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是认为领导不支持组的3.02倍。另一方面,在固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认为医院不具备临床路径开展条件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反而高于认为医院具有临床路径开展条件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减少的医务人员甚至比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增加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率更高。这种结果与追求利益的经济人假设相违背,难以进行解释。因此,研究对样本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领导支持的情况下,有91.3%的认为不具备临床路径实施条件的医务人员,以及96.4%的认为临床路径使收入减少的医务人员实施了临床路径。也就是说,领导支持促使大部分认为临床路径实施条件不具备和降低经济收入的医务人员也实施了临床路径。由此可见,领导支持是推动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因素。现实中,我国大多数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的主要动因来自卫生管理机构,而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会降低收入从而缺乏开展临床路径的内在动力。因此,医院是否开展临床路径是由领导支持情况决定。但是,领导支持只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临床路径实施,要使县级医院长期普遍地开展临床路径还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内在激励,从而形成持续的内在动力支持。医务人员具备开展能力促使其实施临床路径。具备开展临床路径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的概况更高,其中50%的高级职称医务人员,67%的中级职称医务人员,以及48%的初级及以下职称医务人员认为自身具备临床路径开展能力,三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P<0.0001),这表明医务人员临床路径开展能力认知与其职称有一定关联。但是,临床路径专业培训没有达到促进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进行过临床路径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认为专业培训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医务人员学习了临床路径开展步骤。但一些被访谈人员表示虽然参加了临床路径的专业培训,但是仍旧对自己是否具备开展临床路径的能力表示质疑,这表明专业培训在提高医务人员开展CP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同时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知识掌握很欠缺。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临床护理路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内科中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危重症, 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无法控制等特性。患者能否获得成功救治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的跨学科综合护理措施,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 且取得了显著成效[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5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5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5例, 女69例, 患者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30.9±15.5)岁;病程7~35 d, 平均病程(16.5±6.5)d;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 即在患者入院之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和健康知识指导, 其他时间段内则接受基础护理和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2. 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培训 首先成立医护人员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 由专家和主治医生共同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和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和护理要点等方面的培训, 逐渐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指导其深入了解临床护理路径要求的重点和难点。

1. 2. 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①责任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病情同时结合已经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及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②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相关护理措施, 以便其可在充分了解这些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 护理人员要将护理路径中的有关标准及患者实际需要与已经实施过的内容区分开来, 并做好签名工作。③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的病情向严重化发展, 且没有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制定的方向实施时, 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并上报给护士长, 以便快速采取有效护理和应对措施。④在患者准备出院之前, 护理人员要将护理效果和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之前预定的成效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不断的改正和修订,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健康达标率84.4%(65例), 护理满意度81.8%(63/77), 平均住院时间(19.6±5.7)d, 平均住院费用(2.3±0.7)万元;研究组患者健康达标率97.4%(75例), 护理满意度98.7%(76/77), 平均住院时间(13.2±2.5)d, 平均住院费用(1.5±0.3)万元;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内科危重症, 因其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 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难点之一。在治疗过程中, 临床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 临床护理措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护理路径是集中循证医学、质量保证及整体护理于一体的一种新型诊疗方法, 是护理实践中的全新护理模式, 同比传统护理方法, 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临床护理服务, 提高综合护理质量, 在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的同时也能保证医院的根本利益[3, 4]。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整体护理方案, 其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到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去,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 增进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5]。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美琦, 曾晖, 邹龙珍,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6):34-36.

[2] 房丽红. 160例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23(11):6757.

[3] 潘云磊.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健康之路, 2013, 12(8):401.

[4] 谢敏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5):129-130.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人文关怀 基层医院 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观察组

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所选时间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另外选择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病例所选时间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探讨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加强以及其获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所选时间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另外选择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病例所选时间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这些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方法来进行干预,其中,有25例患有甲状腺疾病、有26例患有胆囊炎疾病、有15例患有心脏性疾病、有12例患有腹膜炎、有22例患有胆囊炎疾病。观察组患者中有26例为男性患者,有24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6~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89±3.26)岁,患者的体重为45~70KG,患者的平均体重为(52.36±2.34)KG;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为男性患者,有23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5~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78±3.24)岁,患者的体重为46~70KG,患者的平均体重为(52.37±2.46)KG,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他们之间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对比性意义。

1.2 方法

本医院在2014年6月份开始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活动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此之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内容有:首先,需要不断地提高本院内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使其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体现自身对患者的责任心;其次,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环境,并且给予患者尊重、关心,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如家庭般的温馨,从而以有效消除患者初次住院的紧张感、恐惧感,由此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活动[1];第三,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手术的相关过程以及其目的、优点告知于患者,并且对患者开展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工作,使得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而增加其临床治疗配合度以及依从性,由此保障临床外科手术治疗活动有效、高效开展[2];第四,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活动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谨配合临床医生来对患者进行干预,并且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告知于医生,以便得以有效处理[3];第五,手术完成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创口部位进行消毒、抗感染处理,并且给予相应的药物于患者服用,以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第六,询问患者对本次护理活动的满意情况,并且积极寻求患者对本次护理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意见,从而为后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有力依据[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询问对本次护理活动的总满意程度,来判定人文关怀实施前后的护理体会,一般情况下,主要应用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从而为本研究报告结果提供有力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分析,并且应用卡方来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0.0%,由此可见,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对本院的护理活动的总满意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也较之于对照组而言优越,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来看,他们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程度(N/%)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本研究结果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8.0%(非常满意率58.0%+一般满意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较优越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医院外科护理活动中通过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患者对本院的整体护理活动的总满意水平有所增长,由此为本院赢得良好的品牌效益而推动其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外科护理活动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使得患者获得尊重与关心[5],有效的帮助患者解除了临床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得其能够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而参与治疗活动,由此为临床手术治疗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使得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质量,大大改善其生活质量[6]。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外科护理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加强以及其获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报告结果能够为有关研究学者以及临床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另外,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活动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本院获得了较高水平的临床护理效果,由此帮助本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益,从而为本院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汤雁玲,王海燕,薛玉生,刘军,张录兴,卞之妮,吴学勤,郭晓岚.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全面人文关怀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2.

[2]尚静华,贾俊杰,郑美琼.浅议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中的一点体会[A].河南省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护士长培训班――护理部主任大会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3.

[3]赵袁园.供应室集中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

[4]邵国琼,熊哓莲.抓内涵、强素质、树形象、展风采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1(05):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