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用和意义范例6篇

园艺作用和意义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以人为本;现代景观;古典园林;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67-02

一、从装饰到人本的20世纪前西方园林景观

(一)古典西方园林设计的发展

人类创造景观环境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15世纪初,欧洲园林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由于工商业发展而产生的巨商富贾不受传统的束缚,追求哲学和文化上的新思想追求田园趣味。在意大利,开始涌现出了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托斯卡那、佛罗伦萨、罗马等地留下了众多的郊区花园,著名的有郎特花园、法尔尼斯花园等。其景观主要追求在自然中体现装饰的美感。

16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园林开始追求活泼的线形、戏剧性和透视效果,表现出巴洛克艺术的趣味性。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以为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他在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特点的基础上,追求严谨的几何秩序和均衡和谐的美感。沿宫殿建筑群落的轴线,大花坛、林荫道、水池、喷泉、雕像,修剪成各种造型的植物分置两侧并延伸至远处的森林。同时自然森林与人工园林之间还穿插布置一些小花园,风格迥异而别致,使得园林既宁静开阔,又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其代表作之一就是著名的维康府邸。

17世纪和18世纪,受绘画、文学和中国园林的影响,英国出现了在几何形态规则化的园林中加入自然元素和完全遵从自然形态的风景园。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盛行并涌现出大批经典作品。

(二)20世纪前的探索时期――多种风格的交替并存

自19世纪开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艺术和科学始终是20世纪西方景观设计发展的主体,只是表现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二者的比重不一。较小尺度的景观设计更侧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而较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更侧重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所以在这期间,在强调景观装饰性外,科学、实用的以人为本的概念,慢慢体现出来。

随着“工业美术运动”的进行,其特征同样反映在景观设计之中。这一时期景观的风格还处在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争论中。美国景观设计事业的创始人奥姆斯特德的设计理想就是自然主义。19世纪末,景观收到艺术和建筑向简洁方向发展,走向净化的风格。更多的设计师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逐渐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时代。1857年奥姆斯特德与弗克斯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始了美国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60年代奥姆斯特德与约翰・缪赫等人提出需要保护一些重要景观的思想,并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公园。

园艺家杰基尔与建筑师鲁特恩斯合作设计的景观,提倡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源泉,用规则式结构以及自然植物为风格经杰基尔和路特恩斯的大力推广之后,成为当时景观设计时尚并且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发生的“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新艺术运动追求曲线风格:从自然界中归纳出基本的线条并用它来进行设计,强调曲线装饰,特别是花卉图案、阿拉伯式团或富有韵律、相互缠绕的曲线。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曲线风格,他用装饰线条的流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新艺术运动中的景观设计以家庭花园设计为主,而公园这类面积较大的园林设计不多,起到积极推动新艺术思想作用的展览会园林在展览展览结束后又多被拆除,所以完整保留至今的新艺术园林已经很少了。但无法否认,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无论哪种风格都对后来的园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从古典到现代的西方园林探索

(一)20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的现代主义盛行期――以人为本的实用景观设计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以人为本的观念应与设计相结合,这一理念对景观设计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状相适应,赋予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1、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提倡现代花园中民主的设计思想,认为采用阳光、空气、植被及新型钢架和混凝土的建造形式,能够体现自由、平等的理念。

2、英国现代景观的功能化设计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景观设计师开始将抽象的现代艺术与历史上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园林结合起来,建造了一下现代园林,但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83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唐纳德认为,三个方面首要的是功能,功能是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考虑因素。功能主义能够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如休息和消遣等,同时也使景观设计从感情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解脱出来,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成熟期――生态与人本的结合

(一)生态主义

7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由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并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使景观规划成为了可以经受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科学。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出了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应体现环境伦理观念。

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中,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就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其理论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而言,环境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人都天生的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连。他们遵循生命的规律,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本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同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这些表现形式是多发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

(二)大地艺术

克拉默是瑞士乃至欧洲著名的景观设计师。1959年,在瑞士苏黎世园林展上,克拉默设计了一个名为“诗人的花园”的展园,草地金字塔和圆锥有韵律地分布于平静的水池周围。作者的意图是将现代几何的诗意运用到园林中去,其结果是三位抽象几何形体构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空间感受。在“诗人的花园”中通过时,对它的感觉与其说是园林,不如说是大地的雕塑。

当今的景观设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环境设计师受到大地艺术的启发和影响,许多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大地艺术的倾向。现任哈弗大学景观设计系主任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哈格里夫斯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设计经常在生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大地艺术的手段形成生态与艺术的综合体。他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公认为当代景观设计的领导者之一。

大地艺术使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手段更加丰富。大地艺术并不是景观的新公式,它的重要性也不在于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一种答案,而是在于对景观的再思考。许多景观设计师都借鉴了大地艺术的手法,他们的设计或是非常巧妙的利用各种材料,与自然变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或追求简单清晰的结构、质朴感人的景观;也有一些作品表现出非持久性和变化性的特征,等等。总之,人们在这样的景观空间中有了非同以往的体验。

(三)后现代主义

最早使用“后现代”一词的是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钱普曼,他在1870年用“后现代绘画”一词来评价比法国印象派更前卫的绘画方法,由此决定了“后现代”一词在它使用之初就表现出具有超越和否定的意义。用“后现代”来描述建筑的新形式出现于20世纪40、50年代,至20 世纪70、80年代西方建筑界对现代建筑风格全盛期的纯粹性和形式主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

当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转向理想的生态方法时,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受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艺术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励,对艺术与景观的联系问题做了大量新的探索。新一代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综合了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在其充满神秘感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沃克运用简单的形体以及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带来一种新结构中产生新意味的视觉综合体验。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人与自然的联系被一种有着神秘气氛的艺术景象隐喻了出来,景观建筑在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气质。

现代景观的概念已极其广阔,从传统的花园、庭院、公园,到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化、大学和公司园区,再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整个大地,都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和保护地球环境的生态主义仍是主要的设计元素,在此基础上,景观设计不断地发展,使其更加好的为人类、为社会、为生态环境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2

在现代绘画领域所表现的艺术与设计,主要表现在本身存在的线条美、板块合理安排、色彩的调试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园林设计平面图上则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将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线条度的把握、板块的构造和色彩的对比作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绘画艺术作为领导艺术的新思潮,为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带来了无限灵感[1]。除此之外,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与当代西方园林设计思想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说绘画的发展可以促进当代西方园林思想的创新,那么,雕塑则是园林设计中的装饰。近年来,随着雕塑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发展,各种自然素材和工业素材的使用,使得雕塑与园林艺术的融合更加密切。

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与大地艺术的结合

之所以称为大地艺术是因为这种艺术存在主要是利用大地材料并且在大地上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艺术方式,它主要包含两个本质特征,一个特征是大,意思就是说这种艺术表现出来的体积较大,另一个特征是地,也就是说,这种艺术主要是与大地相联系的,对它的艺术创造所使用的材料往往是与土地相关联的,艺术家使用的材料也是来自大地中的物质。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飞跃,离不开大地艺术对其的重要影响。大地艺术与西方园林设计在风格上并没有达到统一,而往往不统一的创作思路,反而会拓展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在不同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地艺术的融入都会使各个风景园林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设计[2]。

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理念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抽象的作品,还追求客观存在的作品。在极简主义思想中,首先摆脱思想的束缚,摆脱外在环境的干扰,只在乎于作品的本身,不去参考任何历史经验,只是一味追求自身所需要的、新颖的形式,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欣赏环境,因此,极简主义强调的是作品的真实存在,除了作品,其他都是虚幻。极简主义思想在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构造出神态园林的自然美感和张力,还能够结合生态学原理,对风景园林的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极简主义对现代材料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的,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材料,例如:金属、混泥土、钢架、油漆、岩石、沙粒等都可以通过极简主义思想的指导,将其以人工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展现其所能够展现的美感,在某种程度上,利用极简主义思想创造更具有人文色彩的风景园林,例如利用自然景观的构造与人造景观的对立状态,创设出浪漫、诗意的城市自然。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3

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在文化传承和发扬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也是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幼儿园中,艺术教育是儿童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也是整个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活动中艺术思维的表现和表达,与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是一种同构的教育形式,因此是适合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指导思想

本文基于对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进行实践研究,有望从中找到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期望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是能够对其它具有相同状况的幼儿园产生价值和参照意义,为其他地区的学前艺术教育所借鉴和吸收,为创造适合地域特点的园本课程作出实际贡献。同时笔者也期望从中发现教育实践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背景分析

(一)优势

本研究对幼儿园艺术特色创建方案的研究注意到了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研究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能够为丰富和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作出贡献;有助于深化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幼儿园领域课程之间的合理共生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通观幼儿园教育的内在意义,从而为设计和组织更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最后,本研究对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规律性经验性的价值。

(二)不足

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教育尚在实验和摸索阶段,我们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实践都还十分有限。但我们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一定能寻求出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艺术特色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四、艺术教育特色的理论依据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理论依据

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能够符合当地地域实际的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计划,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身心产生影响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过程。在幼儿园中,艺术教育是儿童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课程也是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艺术课程中艺术思维的表现和表达,与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是一种同构的教育形式,因此是适合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应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选择内容。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自身及幼儿经历着的生活为其内容,就是将幼儿推到了课程的前台,通过开展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从而更好的把握幼儿园艺术教育实施的关键。

(三)艺术教育特色的基本内涵

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教育包括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狭义的艺术教育仅指“学校艺术教育”。所谓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所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内容,涵盖了唱歌、舞蹈、手工制作、绘画、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和情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特色创建的目标

通过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旨在培养幼儿听说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幼儿体验艺术的多样性,乐意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艺术活动中,我园让幼儿接触多元文化和艺术形式,积极参与本地的地域风俗艺术活动,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和欣赏地域风情,感受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交流、合作、创造的快乐。

六、特色创建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一)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探索研究艺术教育特色方案的创建,发现我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使用南京鼓楼幼儿园单元教程。另外还辅助配备自己幼儿园集体编写的园本课程中的艺术领域内容;以预设的单元主题活动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园本特色课程,同时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一日生活环境中渗透艺术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广泛的艺术内容,也涉及较多的艺术形式。包括当地幼儿园所在地域典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小马夹、毡房等。还有与综合主题活动整合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如服饰欣赏、命题绘画、手工制作、节奏律动等。在表演实践活动中,有外出养老院表演、庆祝节日表演等,每学期都会有一到两次的全园大型表演活动。

(二)园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创设

1、园所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是一所幼儿园独特的文化气息的真实反映,它理应包括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设备、生活设施以及园所环境,它应该是能够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提供良好物质环境的一个活动场所。笔者认为,我们的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应以体现幼儿团结友爱、共同生活学习的设想来布局,应该在幼儿园教师与全体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创设出体现自己园所特色的物质文化环境。

2、文化氛围

幼儿园的精神文化环境体现一所幼儿园的个性、本质以及全园教师与幼儿的精神文化风貌,在幼儿共同生活学习的教育大背景下,我园的精神文化环境应体现被当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及信念,不仅要有园长的身体力行对全园教职工的影响,还要包括教师相互之间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幼儿的团结互助,只有建立全园上下统一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意识环境,才能更好的在教育教学道路上形成教育合力,寻求共同进步。

(三)开展专项特色活动

我园的课程设置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预设的单元教育课程和生成的园本特色课程。其中,前者是依托南京鼓楼幼儿园的《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月主题的形式呈现,以单元小分题的模式展开,以五大领域活动手段为支撑,同时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环境辅助教学,它的内容是依据幼儿园总的教育教学方向,通过各教研组开会讨论细化梳理,由班主任老师做具体内容上的选择;后者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挖掘、开发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主题教育活动,参照引用园本教材中的适合本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园本特色课程方案。

1、鼓励幼儿家庭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途径和方式来参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艺术作品;在幼儿园学的歌曲和家庭积极的反馈交流;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艺术表演活动,向家长建议,积极开展家庭艺术类教育的亲子活动,如与幼儿一同收集美工活动的材料,合作完成;与幼儿一同完成生成课程的活动前测表等(活动前测表是我园在生成的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检测幼儿对即将开展的主题的认知和发展情况,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更加有口的、有计划的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

2、从幼儿课间活动的广播操入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如广播操里会有维吾尔族音乐响起,全体幼儿伴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维吾尔族基本舞步的学习,如动脖子、翻腕、耸肩、踞步、进退步等典型舞蹈动作,加上男女幼儿动作的相互陪衬,使律动更具有地域风味,同时也让幼儿深刻感受了维吾尔族麦西来甫这一舞蹈形式的欢乐气氛。这样渗透幼儿园所在地域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使幼儿在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中真正感受幼儿园所在地域艺术形式的魅力。

3、我园艺术教育活动还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中。不仅在游戏活动中丰富可供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环境,同时还增加环境的视觉刺激和氛围;不仅伴有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如当地的幼儿园所在地域标志性建筑、服饰以及凸显地域文化的图片,另外还有世界一些著名建筑,如北京的故宫等,从而扩大幼儿眼界,接受艺术教育方面多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4、我园艺术教育活动还与区域游戏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室区域游戏中为儿童提供了可欣赏的民俗及风景的图书、杂志等,在美工活动区域为儿童投放了多种操作材料,在角色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地域花帽、服饰以及律动打击乐器。可见我园游戏、教学呈现一种互为补充的状态。

(四)加强教师特色创建能力的培养

1、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基本的文化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教育技能。还要涉及到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把握能力,包括在进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评价过程中的能力。这些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能否更好的组织幼儿进行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否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能否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能否多样化的组织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评价等。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要在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如绘画、唱歌、跳舞、弹琴等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些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如观察组织能力、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的能力、与幼儿沟通交往的能力、协调与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以及不断自我提高的能力。

2、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幼儿产生的是一种怎么样的影响,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与传统教育中大不相同,我们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教师中心、做知识传授者等师幼关系,强调尊重幼儿个性以及主体性,全面提倡民主、平等、儿童本位的新型师幼关系。幼儿园课程改革也要求幼儿园教师“从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七、三年达成目标

实施阶段(分别三年的)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4

[论文摘要]现代艺术带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其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对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手法的研究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艺术视角,从而创作出适合我国时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现代园林设计从19世纪末期发展至今,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风格,打破了欧洲传统规则图案式风格,超越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浪漫情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审美趣味与形式风格。

影响现代园林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社会与功能的园林设计,二是采用生态的方法进行设计,三是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养分。这里主要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3000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

抽象主义建立在秩序法则上的形式逻辑;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得到的多视点角度;表现主义对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对艺术张力的追求;抽象表现主义中对下意识运用和掌握的行动绘画;波普艺术中对大众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对不同媒介的拼贴与融合,对绘画和雕塑等艺术界线的消解和清除;极少主义艺术中对艺术客观性的展现,对非表现性的把握,对“少”的极端表达;观念艺术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对思想的锻炼和表现,对自然的塑造和异化,对行为的梳理和张扬等都展现出现代艺术的发展与传统艺术的区别。wWw.133229.COm

西方现代艺术这种异彩纷呈的现象不仅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和审美旨趣上的某种倾向,同时也为园林设计的实践提供了大量丰富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语言。

二、艺术形式的思维更新在园林中的表现

1.抽象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

现代艺术形式方面的思维更新是从抽象主义运动开始的。“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区别于现实“具象”的艺术自身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抽象”思维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艺术思维的首次冲击,许多现代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力求实现自然物象与抽象视觉符号之间的“语义转换”。传统的再现性形象被彻底地抽象了,点、线、面、体、色彩等抽象的元素(视觉符号),已不是作为屈从于现实对象的模仿手段而出现在画面上了,其本身就是画面的主体,就体现着作品的内容。

这种现代艺术形式上的思维更新影响到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思维。传统园林中的模仿自然已不再是设计思维中的唯一设计手法,从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开始,费拉兄弟(andrevera和paulvera)与莫劳克斯(jeancharlesmoreaux)设计的“瑙勒斯花园”的设计就步人人们的视野,标志着抽象性思维在园林中的体现。其花园构图与立体主义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冷峻的几何构图构成作品的平面图形,植被与灌木的几何配置形成花园独特的视觉效果。

2.非理性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

抽象性的思维体现着一种理性的思维形式,但是这种执著于简单明了的确定性和秩序性的思维定式干扰着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而艺术创造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因此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学思维。非理性的美学思维强调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以此来消解理性思维中的抽象性的思维模式。

非理性设计思维在园林设计上的运用虽不如在建筑界那样引起巨大的变革,但作为园林设计的思想基垫,他们为当代园林设计思潮的未来发展确实架构起更广阔的平台。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antonigaudiicornet)的居尔公园、乔治·哈格里夫斯完成的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哈乐昆广场、伯纳德·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无一不是非理性思维指导下的产物。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屈米提出三项创造原则:(1)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2)排斥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和并置;(3)强调片断,叠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量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义。屈米在设计中将点线面体系之间安排一种富有张力的冲突与对抗,通过取消建筑的确定性的形式,赋予建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方式和特征我们可以说是屈米将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直接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使得园林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三、艺术语言引起园林设计形式语言的变革

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艺术思维的影响,再者是艺术语言的影响。艺术与艺术语言是不可分离的,它对设计师有着某种潜移默化的启示作用。在很多设计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而这种转化也使我们认识到在对艺术与园林进行平行思考过程中的巨大潜能。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形态世界,也为现代的园林形态研究指明了某种方向。

1.平面形式层面上的设计手法

(1)秩序的法则。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对平面的处理不少呈现出几何的抽象,简洁的规整线形组合中隐含着平面构图的内在秩序。这一处理手法源于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的抽象画。蒙德里安在继承康定斯基所开创的抽象风格后,探索和发展出一套与前者的那种浪漫抽象主义完全不同的几何抽象画风,从而使得绘画成为一种更加纯粹的形式表达。在景观设计平面中,这种对抽象秩序的法则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得到广泛运用并加以推广变化。

当代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将这种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更加简洁纯粹。由他设计的剑桥中心屋顶花园进行了大胆的抽象艺术尝试。矩形的屋顶花园采用的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平面构成布置手法。平面上以紫色砂石做底,中心部分用淡蓝色预制混凝土方砖按网格点缀,东西两侧以低矮带状花坛交错组织成一幅几何线条图案。

(2)动态的构成。与抽象宁静的平面构图不同,很多设计师的平面处理手法讲究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处理手法源于艺术家马列维奇(k.c.malevieh)的“至上主义”绘画。马列维奇的绘画呈现出动态的布局,给人一种自由的表达,与蒙得里安的绘画有很大的区别。蒙得里安的几何构成异常清晰和明确,是在一种法则控制下的形式的建构,而马列维奇的动态绘画却显示出更多自由和感觉的直接流露,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形式律动感,在平面构成上有独特的创造。这种平面构成的格局,在于采用一种有动态的隐性的中轴,几何图形以此为界互相对置,并在看似零散的画面中取得构图的平衡。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从托马斯·丘奇(thomaschureh)开始,受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的影响,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动态流动的平面。各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被运用得出神人化。丘奇最著名的作品是1948年的唐纳花园。在花园平面中,庭院轮廓以锯齿线和曲线相连,肾形泳池流畅的线条以及池中雕塑的曲线,与远处海湾的“s”形线条相呼应,呈现出动态的平面。动态的艺术语言使设计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2.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设计手法

(1)空间的流动。关于空间的流动的设计手法,首先是建筑师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运用。在德国馆中,由于柱子承担了结构作用而使墙体被解放,自由布置的墙体塑造了连续流动的空间。而凯利的米勒花园与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有很多相似之处。他通过景观语汇结构(树干)和围合(绿篱)的对比,体现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流动的室外景观空间。人们在空间游览的过程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穿插,随着人的移动空间不断转换——凯利创造出一种“流动的”与众不同的景观空间和空间秩序。同时这种简洁的手法极大迎合了现代空间的需求。

(2)网格的运用。网格设计手法是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网格体系的一种设计手法。网格设计手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结构主义建筑师范·埃克首先提出了“网格”、“秩序”的概念。

园林网格空间由于方格边界的节点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单一的纯空间可自由、多向地发展,形成无尽头的水平透视效果,空间无论从哪个方向扩展都是单一、均质、各向同性的。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网格空间强烈的透视感,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用花卉、绿篱、地被、乔木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方块、平行、三角形的简单规则式种植来达到组合空间的目的。

在景观设计中,丹·凯利是首先运用网格进行景观设计的大师,他用网格设计手法设计了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空军学院花园、费城独立大道第三街区、芝加哥艺术协会南花园、达拉斯联合银行喷泉广场、坦伯市国家银行广场等著名景观作品。丹·凯利结构主义网格空间是多种秩序的叠加,加上随意的植物,使得空间具有某种“空间——时间同时”的“透明性”。直线、绿篱、整齐的树列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元素被组织起来,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材料的运用简洁而直接,没有装饰性的细节。

(3)自由的变构与穿插。德里达(jacquesderrida)曾明确的提出过“结构的中心”、“中心的缺失”和“自由变构”等新概念。他认为“自由变构”就是在一个有限构成的封闭体中进行的无限多样的置换替代,以绝对的偶然形式,决定于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于动因发生的冒险活动,强调随机性与偶然性,强调空间不连续性,强调疯狂与机会,强调非理性的空间布局。

具体设计手法包括旋转、叠加、变形、变异、移位、减缺、包含、穿插、镶嵌、连结等,这些手法往往是结合应用从而构成许多新的表现语言,如移位与旋转、重叠与旋转、包含与旋转、错位与逆反、包含与变异、错位与重叠、变异与拼贴等。

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组织空间上,线型组合更加自由,不对称构图开始流行。即使设计中采用轴线,也不是强调,而是用不完全对称布置的景物,或折线的边缘打破完全的对称,追求不对称均衡,讲究一种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是纯粹以形式的自由变构与穿插为构思基础的进行新的公园设计手法的尝试。这种概念是对传统的主导、和谐构图与审美原则的反叛。他将各种要素裂解开来,不再用和谐、完美的方式相连接与组合,而相反却用机械的几何结构处理,以体现矛盾与冲突。这种结构与处理方式更注重景的随机组合与偶然性,而不是传统公园精心设计的序列与空间景致。

(4)拼贴的手法。拼贴设计手法是将所引用的对象通过组合、拼接等方法的设计手法。景观的拼贴设计手法有一般拼贴和多元拼贴等方法。一般拼贴设计手法只有一种拼贴的对象,拼贴的对象包括历史的、地方的、大众文化的符号等。多元拼贴设计手法拼贴的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景观符号,从而获得一种混杂、游戏的风格。

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属于一般的拼贴手法。这个广场集中了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片断化、零散化、暖昧性和混杂性等所有这些价值观念,并以拼贴组装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充满幻觉的复杂空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广场之一。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景观设计则属于多元拼贴的设计手法。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符号的混杂,获得了梦幻般的效果。中央的“澳之梦”广场由景观设计师斯塔(vladimirsirra)设计,平面是由不同的地图叠置而成,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地图是标准的英语标注的澳大利亚地图和澳大利亚本土各种语言分区地图,以表明澳大利亚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国家。广场的中央则是一片空无,完全裸露在阳光下,意喻澳大利亚人烟稀少的内地。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建筑与外部广场空间用表面拼贴形象和抽象隐喻的双重话语,创造出一个情绪化地介入展览中的博物馆。正是因为拼贴手法的运用,这样一个如此复杂、如此多元、充满隐喻、非常个人而又辉煌奇特的建筑体现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真实写照。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5

1现代艺术对城市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现代艺术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结合了美学、哲学、建筑学、文学等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设计出发点是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现代绘画艺术、现代雕塑艺术、现代园林艺术等,如今,它与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城市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不仅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要能够起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所以将其与现代艺术结合可以发掘城市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的广博内容与内涵可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包括园林空间布局、园路铺装材料、植物绿化、园林雕塑等方面。

现代艺术对现代园林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往往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思维基础。在艺术观念的渗透上,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因为现代艺术中的设计理念非常多样,经常能够运用到的包括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观察的理念,属于抽象派的建立在秩序法则基础上的形式逻辑观点,属于表现主义领域的对艺术张力的审美追求等。这些现代艺术的理念对城市园林艺术的设计与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艺术语言的影响下,城市园林艺术充分借鉴了现代艺术的而表现语言,也即表现技巧与表现方式。城市园林艺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设计手法,一是平面形式层面的,二是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将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够发挥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力。平面设计手法主要有秩序法和动态构成法。秩序法的主要设计方式是用比较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动态构成法则是应用锯齿线、钢琴线、阿米巴曲线等形成的简洁动态流动形式来使空间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进行立体空间的设计时,运用到的主要设计方法包括,对园林整体布局透明度的规划,不断地去跨越视觉影像的约束,从而可以不断打破空间的有形障碍,还可以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到一定的网格体系,最终可以使场所的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离不开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表达基础,在很多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都可以体会到艺术语言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2城市园林设计中对现代艺术的应用途径

2.1空间整体布局上

城市园林在规划的时候一般都投入较大的面积,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有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等,这些对园林的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对这些重要组成部分的布局就要精心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要照顾到整体的空间效果,也要对其具体的位置有所考量,以便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需要先对城市园林的空间结构与平面场地有精确的了解,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城市园林场地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性,并要同时考虑到园林内部格局的和谐一致性,包括动静的变化,比例的配合,节奏的和谐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才能将现代艺术的特质融会贯通到城市园林设计中来。

2.2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的设计与安排上

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不仅仅要让植物本身得到充分的成长,还要让植物与它周围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其它园林景观和谐一致,尽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的特性,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要求和观赏要求。在城市园林形式的选择上,不仅要依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来选择,还要针对植物的特点来合理选择。例如要讲求建筑物与周边植物的高低度配合,颜色方面也要和谐统一,能够体现植物与建筑物各自的建造精神。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布局最终可以体现出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其中必然少不了现代艺术审美的参与,因为这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2.3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现代雕塑的应用上

雕塑作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今的雕塑材料的种类非常广泛,造型也比较独特,古典气息与现代气息的相结合,往往让雕塑体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调,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的净化。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广泛地运用到植物雕塑,不仅环保而且具有保健和观赏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园林设计也是一种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的表现,是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园艺作用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园艺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意义;效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于2004年由原娄底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升为本科,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园艺专业为2017年新建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导论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引导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目标、提升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园艺专业导论课程开设意义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宽厚的园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系统掌握园艺专业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园林绿化、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园艺专业学生在大一入学期间,对专业了解程度不深,对就业前景迷茫。园艺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及军训后马上进入课程学习,根据培养方案,第1学期植物生产大类专业的课程相同。园艺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对学生更好地了解园艺专业、提高兴趣和自信力具有重要的引航意义[1]。课程内容、信息量丰富程度、覆盖面及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2]。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介绍园艺学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案(学分学时、实践环节、能力目标、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基本要求)、国内园艺研究发展进展、园艺生物技术及园艺创新创业等,使园艺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定认识,了解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工作领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好大学阶段学习生活,初步拟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院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科研平台进行介绍及现场了解。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社团、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共建植物组培实验室、教师教学科研团队、植物生产与加工社会服务团队等。通过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分享园艺学科知名育种家及创业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钻研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另外,介绍各二级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专业状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活动和专业资源、专业领域状况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等。授课期间,重点讲授本院园艺专业的办学历史、园艺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见表1。

3课程研究性学习及非标准化考核

园艺专业导论是园艺专业入学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是应用型教学改革后新设置的课程。通过设置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专业的学习,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由于内容丰富,课程采用非标准化考试,注重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构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专题测试题库,及时检验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更丰富的专题,多种形式展现专业的魅力;建立合理的学习过程管理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内容与分值设置见表2。

4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对近3年园艺专业转专业的比例统计,结合调查座谈,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如图1所示,通过课程改革实施,近3年来学生转专业率有下降趋势,2019级为9%。另外,通过学生座谈和随机调研发现,学生对专业导论课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需要专业教师及学业导师指导,在专业导论课期间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并增加一定的实践课。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改革,学生能够参与课程教学环节并进一步了解专业,提高了专业兴趣,转专业率有一定降低。另外,课程内容根据需求进行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形式多样化改革,注重过程考核。

5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