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管理细则范例6篇

节能管理细则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1

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在生产管理、效率、成本、质量上下功夫,管理则侧重提高质量效率,说“质量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关注市场,说“市场如战场”、“市场决定企业命运”;九十年代中期,大家意识到更重要的是战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国都在讲战略;最近几年,特别是2002年以后,管理则回到了对局部、对小事,所谓“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即细节管理。

一、细节管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什么是细节管理呢?在众多企业管理学著作中,细节管理算不上什么理论,甚至于没有专门的著说及论述,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可言。细节不要说重复,连“转述”都不行。然而,细节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因为,能够转述的只能是逻辑的东西、理论的东西。一个企业的创新和好的管理方法是一种不能用编程来表现的资源,因而是学不到的并且是无法简单复制的。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充分说明了细节的重要作用。“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对于我们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每个人的每一次细微的工作,敲定一个符号、纠正一个错误、修正一个计划……这些微小的行为都对企业的兴盛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细节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

二、细节在现实中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为何重要?因为“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但10年后剩下的不到4%,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3年不到。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短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细节上做不到位。很多时候,小的地方不注意,就造成大的漏洞。

忽视细节,小损则会与众多商机失之交臂,大害则会毁掉一个企业。在浙江某地出产的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经过自查,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毒素带入了冻虾仁。这起事件,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一则认为这是质量壁垒,10亿分之0.2克的含量已经细微到极致了,也不一定会影响人体,只是欧洲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则认为是素质壁垒,主要是国内农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三则认为这是技术壁垒,当地冻虾仁加工企业和政府有关质检部门的安全检测技术太落后了,跟不上外国人,根本检测不出这么微小的有毒物。但是,这十亿分之零点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次失误,其实却隐含着深刻的教训――疏忽细节。

与此同时,许多国外的企业却已经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从细节入手,得到了很大的回报。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有了比较后,才发现了一号线许多细节处理的良苦用心:一号线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三个台阶,要进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因为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上海地势低,设计三个台阶就把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一号线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二号线就处理成直行,但就是一号线的这个转弯细节,让冷暖气节省了很多,降低了很大的营运成本。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奔驰汽车”就是靠对细节检查不放松,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麦当劳从一家为过路司机提供餐饮的快餐店,发展到今天拥有近三万家连锁店、数十万员工、多年稳居全球快餐业龙头老大的跨国企业,正是坚持了事事认真、时时认真的结果。在谈到麦当劳成功经验的时候,其创始人雷・克罗克说:连锁店只有标准统一,而且持之以恒地坚持每一个细节都按标准化要求执行,才能保证成功。沃尔玛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注重细节,从细节中取胜。

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环节,以及生产每一个工艺的细节都有具体的规范。尤其是日本、韩国的一流企业,非常重视细节,并且通过严格执行任务中的细节,让普通员工都能发现细小问题,让全员通过一定的制度参与解决与改善,从而寻求大幅度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等,正是由于他们重视细节,使得日本、韩国的一批中型企业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成为跨国的世界级企业,如丰田、索尼、爱普生、三星,等等。

从细节中取胜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细节之间的竞争,就是看谁能把小事情做得更加完善。

三、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

企业管理的功力大多体现在对细节的管理与控制上,对细节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测度仪”,细节的管理能力是管理革命的“引爆点”,它决定了企业运营发展的成效和速率。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在,现仅就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战略与执行力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战略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好棋手当看五步之外”,好企业当更好地把握未来,提前决策,采取行动,才能规避市场风险,抓住市场机遇,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步转向战略管理,许多企业提出“用三分之二的精力思考明天”。

战略重要,所以战略的制定更应该注意抓住细节。战略的价值在于确定“方向目标及其实现的设想与预期”;细节的价值是体现管理能量的快慢强弱与重复持续。只有当战略与细节衔接一致后两者的价值才能实现。细节的价值是由战略决定的,战略的价值是由细节实现的。没有战略的细节是卑微弱小的,而没有细节的战略是虚幻苍白的。很多企业战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细节没有做好,对市场和企业的了解、分析不到位,所以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尤其是目前很多企业好大喜功、浮躁心态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就更应特别关注细节,强调“成功细中取”。

一个好的战略制定好了,但是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行力不强,执行力不强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细节问题。因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并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企业中层领导是执行者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过:“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企业的中层领导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层领导是企业许多重大战略决策的执行者,没有细节就无法落实上层的战略决策。所以说中层领导是抓好执行的关键,也是抓好细节的关键。

规章制度等管理方法的滞后性和执行者执行能力上的偏差,会造成管理不到位、工作得不到落实。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细节上做得不够好。要保持管理指令的有序运作和畅通无阻,一方面需要上层组织所下达的指令应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需要下层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细化分解,进而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然而,并不是说,执行抓好了,细节管理就做到位了;但是,细节管理做好了,执行肯定做得很好。所以说,把细节抓好,就等于把战略和执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这样才能起到1+1>2的效果。

(二)创新离不开细节。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创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还要在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上不断创新。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使企业步入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何谓创新?大的、全的、高科技的就是创新吗?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内单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镜子”、“晓玲扳手”、“秀凤冲头”等。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使企业可以持续发展。新产品,新的含义是推出具有新功能、新技术产品,更多时候,企业应该不断地在旧产品基础上改进,在细节上不断磨炼,使产品更贴近消费者,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

管理创新既体现在管理全过程,更体现在具体细节中。在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精细化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是细节管理成败的关键。细节管理需要三种责任意识,包括领导责任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和创新责任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在细节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找出影响发展的关键性细节,而且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理清思路,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企业没有创新是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的,而创新没有细节作基础,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必须加强对细节的管理,处理好创新和细节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长远的发展。把细节处理好了,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四、结语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放任的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海尔能够创出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其企业管理从未放弃过小的细节――细致到工厂的一块玻璃、一棵树木。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企业经常面对的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其实,对一个企业而言,无论有怎样辉煌的目标,但是,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做到位,都会被搁浅,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克劳斯比说过: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所以,企业的进步大量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以说,企业的管理能力就是处理细节的能力。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制度管理;建设过程;评估

高速公路建设是十分繁重复杂的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必须同时兼顾公路的质量和建设单位的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被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来。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增加高速公路工程的效益最高效的途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应当贯穿与制度管理、工程建设和工程评估三个方面。

一、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确的定位、合理的分工、责任的细化以及考核的量化等。精准的定位是指对公路建设的每个部门的责任和职权要有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使得机构安排合理分配得当;合理的分工包括每个部门之间权责明确,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建设高度公路的最大最有效的合力;责任细化是对各个业务部门和业务小组的责任进行定量化,那么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运行就会更加有效;考核量化是指将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定时定量,具体化各项考核指标使得考核结果公正,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即精、准、细、严。精就是指管理上精益求精,追求最佳的管理效果;准就是指准确的进行信息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决定,准确地对各项管理数据进行选取和分析,;细就是指对管理工作的细致,特别是要做到对于工程施工的执行上做到细致区分;严就是指严格制定各项工程指标与细则,并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规定。

二、制度管理的精细化

(一)制度落实的精细化

高速公路建设离不开明确的规则和规范,在各项指标和细则的落实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因此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离不开对施工领导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各项细则的培训和理解。其次,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各个项目进行总工程、分工程、阶段性工程等的细致区分和具体任务的分配,比如对那些路面、山地、坡度和桥梁建设进行细致划分,这是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实施上的要求。

(二)质量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质量是工程建设首要考虑的标准,质量管理制度精细化首先是做到责任分工的明晰话,其次还要详细登记和备份质量责任人的相关资料,也就是说要将各个工程质量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员、法人代表等相关人员进行备份登记,通过相关信息的备份,如果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也就能够调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

(三)考核制度的精细化

考核是工程建设成果的检验,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考核管理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一是要对施工工程的人员组织、物资设备、各种计划章程机型系统地评估和考察;第二是考核管理需要拿出各种考核是否达标的标准,评定优良的准则,强化综合考察,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根据准则评定出每个人的成绩和排名,总的来说就是要将考核管理制度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公路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一)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核心环节的质量保障、隐藏施工工程的控制以及质量与技术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公路建设工程在开工伊始首先要完善自身的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精细管理,要完善施工指导的相关文件,最好有一份详细的指导书来说明和解释关键环节的技术和要点,使每一个施工工人都了然于心;对于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的质量要做到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确保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在现场参与指导和说明,确保他们可以及时做到每个环节的检测与评估工作;对试验检测进行精细化管理还要进行科学的试验场地和档案的建立,统一规划和管理试验检测工作,重要的是建立相关数据管理库,确保数据使用安全与效用。

(二)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公路施工是建设工程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成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收益,因此在这一环节也要求一定要做好精细化管理。首先,施工单位各部门的职责需要明确,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人事、物资、技术管理要到位,做到井井有条。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对场地进行规范管理,按要求设置原料堆放地、搅拌场地等职能场地、指挥场地、建设场地等等,实现施工线程规范化标准化。对各类物品的使用、储存要规范合理,废弃物品处置得当。

四、评估与监测的精细化管理

(一)巡查检测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高速公路建设实践中的常规做法是项目工程师每天对分管标段进行巡查,第一是检查施工人员数量是否达标,设备是否完善;第二巡查人员还要不定时查看现场之间人员是否在场,是否工作,其他工作人员有没有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相应作用。根据项目工程师的巡查评估,施工单位可以对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投入、技术、人事等施工力量进行把握;对工程的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详实的记录,对例如施工现场的设备不达标,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可以加以记录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二)试验检测的精细化

试验检测工作是检测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在事先预知工程质量的优良,实现作业的评估。这就要求独立检测单位总部的监测办公室和工程现场的检测人员要公正、独立地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总部的检测负责人和负责机构要做好检测工作的总体布局,事先完善好各项计划,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单位设置的质检标准,在现场的之间单位要严格遵守制定的检测规划和检测标准,把试验检测工作落到实处,要注意的是,检测的次数不仅要有计划有组织,更应该加强随机抽查次数,确保得到客观真实的数据。

五、结论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施工前期,要对各单位、各个工作人员进行制度理解上的培训和讲解,保障建设的相关人员都能够充分地理解运用各项指标和细则;在施工中,要提高和保障施工质量,就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然后是在施工中要加强现场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以及场地与物资的规范管理,使其有序地展开施工作业;最后则是建设的检测与评估,在这一环节,则需要对工程本身的检测制度进行检测和,与此同时,施工环节与实验环节都需要进行检测与预防。

参考文献: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3

1、坚持制度,常抓不懈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车间、班组还是个人,各项工作必须以制度为准绳,只有自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作为企业的中层,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在规章制度执行和自我约束方面存在一些差距,甚至存在各种形式的违反制度问题,这些不良习惯和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制度的执行落实和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安全生产。因此,作为企业的中层干部,必须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制度第一的思想意识,时刻把制度管理和落实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常抓不懈。首先,中层干部要做遵章守纪的带头人。正人先正己,管人先做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觉遵章守纪,真正起到榜样作用;二是在管理工作中,一切都要从制度入手,从落实制度抓起,在制度管理上,决不能搞下不为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三是在不断强化自身安全意识提高、主动执行制度的同时,要加强职工规章制度的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对规对标活动,加大规章制度执行落实的检查和处理力度,促进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的提高,使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上真正筑牢“安全第一”的思想防线,让“安全十大理念”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

2、精细管理,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书中认为“细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只有掌控细节、执行细节、贯彻细节,企业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推行细节管理已成燃眉之急”。而细节管理又犹如纽扣,把犹如企业战略的西服左襟和犹如执行的西服右襟联系起来。新中层即如西服的右襟、又如西服的纽扣一样,即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又担负着执行细节、贯彻细节的职责,因此,做为企业的中层,是否做到注重细节,是否能够精细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铁路新科技的大量运用以及运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做为铁路企业的中层,我们只有进一步关注细节,注重精细,克服差不多的思想,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无论是规章制度落实、设备质量控制还是职工思想工作,都要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做到计划周祥、措施严密、落实彻底、管理精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长治久安。

3、不当“好人”,坚持原则

好人主义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书中指出:“新中层是公司制度、流程的最重要的捍卫者!中层管理者的不作为或纵容将严重降低组织的效率,这也是导致整体执行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章不循、赏罚不明等各种各样的好人主义现象经常发生,而有章不循、赏罚不明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歪风邪气的蔓延和安全隐患的滋生。作为中层,在事关安全生产、和谐稳定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敢于和善于坚持原则,克服好人主义,做到正确的坚持,错误的反对,坚决杜绝违章违纪现象发生,防止各种不良思潮的滋生和蔓延;对于工作中检查发现的各种错误和问题,要及时提出、及时纠正,并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处理,确保上级各项决策和制度要求得以彻底落实和有效实施。

4、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中层管理者对于自己制定的规范、政策,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自己的诺言,要言必行,行必果。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领导力是‘以身作则影响他人的能力’,所以以身作则是构建新一代领导力的核心基础”;“以身作则树立领导的‘威’,说到做到树立领导的‘信’,双管齐下才能树立领导的‘威信’”!而威信又是中层干部带领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安全生产的最基本要求和保证。要树立威信,不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同时作为中层,更要发挥好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在安全生产工作一线、特别是在急重险难面前,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先锋和模范作用,以自身行动赢得职工的信赖;二是技术业务要精,不做门外汉,在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技术业务上做职工群众的带头人作用。只有二者兼备才更有说服力,才能让职工信服,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5、全力以赴,坦诚待人

对工作要全力以赴,对同事要坦诚相待,这是做中层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全力以赴就是要懂得珍惜岗位、做到爱岗敬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正如人们常说得那样:“缺少的是岗位、富余的是干部”,如果只图索取不愿付出,或者自以为是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总有一天会被现实所淘汰。因此,作为中层,要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更要懂得自己工作的不努力和失误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危害,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那些危害,从而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工作才会取得成效。与此同时,中层干部要做到坦诚待人。不仅要坦诚于自己的上司,更要坦诚于自己的同事、自己的职工,乃至于自己周围所有的人。与人坦诚不仅是提高中层执行力的需要,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与人坦诚可以赢得领导、同事乃至下属的信任;与人坦诚可以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人坦诚可以有效协调各种关系,增强周围协作的基础,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与人坦诚让自己海阔天空。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4

[关键词] 辅导员 班级管理 强化 细节管理

所谓班级细节管理,就是在管理班级时发现那些事关成败的小事与苗头,并对这些小事与苗头进行感知、洞察、思考和处理,从而维护班级正常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放任的最后结果就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海尔能够创出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其企业管理从未放弃过小的细节——细致到工厂的一块玻璃、一棵树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虽与企业管理存在差异,但就借鉴其思想而言,却是相同的,就是必须正视班级管理中的细节问题。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科学性,不能搞“一刀切”;它需要技术性,不可能“快刀斩乱麻”;尤其是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对班级细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细节管理要求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待之以诚,持之以恒”的原则

辅导员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辅导员都是在处理细节问题,那么辅导员如何在处理这些细节问题上真正贯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待之以诚,持之以恒”的原则呢?

首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导员应从思想上认清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动之以情”的“情教”方式,达到“晓之以理”的“理教”目的。所有人都知道那些迟到、旷课、偷东西等错误从教育理念上早已经分清是非,已经没有必要探讨是非之辩,而我们只有从细微的情感处着手,把“情”放在“理”的前面,才能理顺“情”与“理”的关系,才能达到“情顺理通”的目的,否则,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是失败的。

其次,约之以法。国有国法,班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辅导员应从接受这个班级的那一刻起,就建立起班级的规章制度,一律平等对待,尤其是班干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依法治班,班长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公平理念。而这样一种理念,恰恰是通过细节才能深入人心的。

再次,待之以诚。真诚相待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并不是学习或服从命令的机器,这就说明辅导员与学生要平等真诚的相处。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辅导员平日工作中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理性地接受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在教育学生时,语言要委婉得当。辅导员只有做到这些要求才能收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或更多班级。

最后,持之以恒。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能大多数辅导员能够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坚持这五个原则,但并不能坚持到最后,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细节管理要扎实做好“三培三促”工作

1.培班委,促能力。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班委会协助做好这项工作。辅导员要有意识地下放权力给班委,不可事必躬亲、主次不分,以利于树立班委威信,培养其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和经验。只有发动班委,细节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培班风,促自律。良好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正常工作的有力保障,然而班集体建设是一项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辅导员要有意识、下大力、勤跟踪、重启发地去培养好班风。它考量的是本班全体学生的一言一行,大到各项集体活动的完成情况和校规校纪的遵守情况,小到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和个人的行为养成。

3.培感情,促交流。从事班级管理的辅导员都应该明白,只有爱才是最好的班规、最人性的守则、最有效的德育。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应有一本有形或无形的“交流本”,把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一些细节、感悟都放置于上,让辅导员随时都可以发现和感知学生的心声、情感和迷惑。

运用“四面镜子”的角色定位强化细节管理

1.辅导员既是显微镜,又是放大镜。显微镜角色,就是指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放大镜角色,就是指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不要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和学生的发展前途。

2.辅导员既是望远镜,又是平面镜。望远镜角色,就是指辅导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去挖掘学生的特长,并设法加强学生心中的内驱力,激励学生朝着美好的明天勇敢地前进,实现自我超越。平面镜角色,就是指辅导员要公平客观的对待学生,要一碗水端平,切忌厚此薄彼,说不定在你的教鞭下受冷落的学生里有瓦特,有爱迪生。

结束语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关键的少数往往能决定整件事情的成败。”这些道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一不在说明着同一个事实——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辅导员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强化细节管理,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出色完成“管理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永生著.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守福著.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著.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5

[关键词]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战略、风险导向、管理绩效

审计等新的审计理念近年来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新趋势,这势必要求内部审计视角有较大转变,审计层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审计管理方式精细化,尤其是审计项目的管理方式要更加精细化。唯有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内部审计精益求精,提升审计质量,才能促进内部审计朝纵深方向发展,不断彰显内部审计的价值。

1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管理”概念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其本质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模式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占用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对内部审计而言,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本身具备齐备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框架,这从本质上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都是相通的。一方面系统性的最高目标在于程序和结果的和谐统一,并最终为实现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源占用的最小化;另一方面,规范性则表明内部审计本身具有一套规范、严谨的标准。如:CIA颂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实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准则”),都对内部审计标准作业予以了指导和规范。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则是在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颂布的规程,以其实务指导开展审计作业,将管理理念贯穿于开展的每一个审计项目中,从细节入手,从项目开展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做到管理精益求精,并引入项目化管理,使审计过程规范化、审计流程标准化,以提高审计层次和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审计转型。

2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的总体框架定义

根据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CIA)、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并结合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该总体框架应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流程”和“审计结果”的管理精细化,并将精细化管理流程贯穿整个流程。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首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中最活跃、最本质的因素,必须加强审计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要以总体框架图人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其专业的审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并持续灌输精细化管理理念,促使审计人员的观念意识的全面转变;二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持续一贯性,在开展的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管理行为、操作行为都应规范统一,要根据“指南和准则”的要求,指导审计人员要做什么、怎么做,查证问题过程中,具体应该查什么、怎么查,如何获得完整的审计证据等,均要通过明确的精细化制度流程来确定,规范审计行为。其次,审计流程管理的精细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对开展内部审计项目流程规范,要将审前调查和非现场分析作为不可少的环节,让审计人员在项目开始初期找准审计重点,通过非现场分析确定抽样样本,审计项目中则严格依据审前分析样本开展工作,并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样本,确保审前、审中和审后都能够做到程序控制严密;二是突出对审计资源配置的精细化。要根据项目规模,测算审计成本,按照成本效益配比原则,强化审计内容和强化资源管理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最好的审计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重点环节,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三是实施有效的审计督导。注重现场、非现场审计的督导作用,及时解决遇到的难点或困难。最后,对审计结果管理的精细化准则应从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结果应用入手,提出具体可行的审计建议,整合审计发现问题,应该做到:一是精炼审计报告观点,有效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的最终载体,要做到审计报告客观公正、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格式规范,且要深入揭示重大风险和违规问题,对所采用的审计案例,要依据充分、定性准确,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可泛泛而谈,要保证审计结果得到全面反映;二是审计结果的利用要精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建立完整的便于搜索和利用审计成果库,将发现问题分类整理、分类整合,突出对审计成果的精细化分解和利用,重视问题成因的分析和总结,为被审计机构提供对风险管理的考核、分析、整改和经验分享,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公司理的有效职能。总之,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人员管理、流程规范、结果利用是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重点。要实现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抓好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是前提,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制定详细、步骤明确的流程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项目完成后,如何提炼审计报告观点,使审计成果得以有效应用则是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和归宿,三个关键管理环节互相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3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审计观念和理念的转变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相比于传统粗放管理理念,要实现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审计人员的观念转变入手,突破传统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理念,审计人员要熟悉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必要性和具体实现步骤,从审计习惯、方法等细节方面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意识,使其从“小事、细节”入手,提倡重视细节、追求细节的求索精神,在细节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把看似简单的小细节做实、做细、做透,注重项目执行力建设。3.2细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导内容要对审计项目引入项目化管理,以细化流程,再造精细化的审计项目流程为主导,从审前分析细致化、审计作业标准化、审计结果标准化进行流程再造。一是要做到审前分析细致化。要在做好审前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审计数据库和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合理设置关键指标,准确反映被审计机构各类业务的主要风险;二是要大力推行审计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要在“指南和准则”的指导下,引入项目工程思想,推行标准化作业,细化审计流程;三是要推行审计结果利用标准化。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载体,一个好的审计报告是一个审计项目的最终反映,在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要在确保证据充分、分析完整、风险案例突出的基础上,对审计报告内容进行反复归纳提炼,使报告格式规范、表述清晰、定性准确、重点突出,以充分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审计成果。3.3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团队化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职业操守,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并开展审计业务需要的相关专业培训,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团队化建设、凝聚力和归属感。具体说来,一是应该不断提升其专业的审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善审计工作环境,把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才逐渐充实到审计部门,最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的内部审计团队;二是推进审计人员专家化建设。通过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保证每个业务专业领域都有一批业务知识精通、审计技能娴熟的研究型、专业型主审和特长型审计师,实现审计队伍的专家化建设;三是要强化对审计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项目考核与人员考核的双重标准。通过对审计立项、审前准备、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归档等诸多环节的检验和回顾,积极推行项目经理、审计组长和主审竞聘制,量化任务目标,在绩效工资中兑现考核结果,使审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和贡献大小密切挂钩,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4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审计项目集约化的关键路径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在充分评估审计项目风险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合理安排审计项目,避免追求“大而全”或平均用力。要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紧迫性、企业战略方向来配置审计资源,形成“计划有约束、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科学调配审计人员,按照任务节点逐次投入审计力量,通过人员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做到以小资源博取大收益的审计效果。3.5拓展运用以计算机非现场为主要手段的审计创新和审计项目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化优势和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审计项目事前、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全面发掘隐藏的问题,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极大地扩展了监管面,有效实现了审计关口的前移,使审计手段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用力保障。

作者:潘贵宝 单位:农行审计局昆明分局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节能管理细则范文6

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心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精细化管理办公设在经营管理科,负责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和协调改进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通报精细化管理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2.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由经营管理科负责起草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中心提出的经济建设“打基础、上台阶、大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进度和监督考核办法。(1)总体目标要明确,各项细化目标要科学合理。(2)各项措施要具体,任务细分、责任落实到位。(3)考核验证要精确,确保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

3.培训、宣教和动员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心每名员工、各个岗位,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通过重点培训、全员宣贯,让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与自己岗位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中心全方位、全员参加的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每一名员工深刻领会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式和“精、准、细、严”基本原则的内涵。统一认识,全员齐努力,自觉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原则贯彻落实到中心所有管理体系活动中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就能够实现中心确立的经济管理和发展目标。在全员学习动员的基础上,对业务管理骨干实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各项业务管理的操作能力,使他们成为优化企业管理的带头人。

4.查找管理差距和问题

结合中心经营管理现状,及时召开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经营管理“揭、摆、查”动员专题会议,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要“揭、摆、查”中心组建后生产、供销、质量、技术、财务、资产、劳动人事、档案管理等众多需要衔接、协调、整合提高和责任落实的问题,重点按照精细化管理原则要求,查找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差距,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等,分门别类提出改进和创新建议,并按时限提交详实的“揭、摆、查”工作报告。

5.整改、补充和完善

对管理工作“揭、摆、查”出的问题,通过细分、归类统计整理,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包括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财务、能源、设备、供销、房产和质量控制等13项专业管理、58项具有协调性的体系要素精细化建制工作计划,明确责任,跟踪考核按时完成,确保在整体优化过程中工作协调有序。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达到持续稳定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抽调业务管理骨干,组成六个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具体建章建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和进度。在优化管理制度时要坚持充分考虑减少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坚持在保持原有好的制度的同时改进不适宜的项目,每项管理制度都要规定适用范围、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和检查考核等事项,保证各项管理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六个工作小组的任务分别是:(1)组织机构和人员定岗定编小组。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原则优化机构和人员岗位,做到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定员竞聘上岗,人尽其才。(2)生产调度快速高效指挥体系小组。健全直线生产指挥机构框架;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建章建制,选优工作流程,达到生产指令信息传递快捷高效目标。(3)产品过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小组。优化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细化产品质量检验、现场安全监察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检修产品档案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提高“检修品牌”知名度,实现“精检细修,质量一流”目标;建立分厂科学指挥、班组长沟通和员工自主保安“三道”安全防线责任制。(4)产供销环节办事效率协调体系小组。重点是完善三个部门的沟通环节协调办事机制,细化产、供、销信息传递工作制度,强化准确信息沟通,提高环节办事效率。(5)物资使用现场跟踪考核体系小组。细化物资计划领用制度;精细化一级库、二级库物资管理职责;建立现场物资使用跟踪考核制度、修旧利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损失、减少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6)产品成本核算、经营目标控制体系小组。建立健全中心、分厂、班组三级成本精确核算体系,细化各项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流程;制定成本、费用考核办法;建立定期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经济运行状况报告制度,为促进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精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细化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要素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精确考核体系。

6.学习、运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