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例6篇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1

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农业银行金融特点的教育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农业银行信奉和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管理经验方式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的价值准则、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推动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可以说,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进一步认清了岗位职责、净化了了思想、提高了领导务能力。下面,就这次学习的收获,我谈点我的见解。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要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要在我行内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严明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维护和提升农行形象。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全行干部职工是泉州农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从现实看,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把企业合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一般文化娱乐活动混淆起来,以为提几句口号,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唱唱跳跳就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考核,业务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要使所有会计出纳人员人人熟知制度规定,个个争当合格柜员,柜面成为营销舞台;要强化财会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不同形式,力求使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等级。通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工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二、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一个时期内要有一定的规划目标,最终建立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从我行来看,他应该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经营理念。首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农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已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已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新兴支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已是什么角色,自已出了多少力,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谈认识,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建立我行的合规文化,进而提高农行的凝聚力、战斗力。其次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强对易发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最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总行各项规章规定中的条款,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

三、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工作中,应该做到“三要”。一要树立正确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特别要防止企业炒银行的思想。一个项目必然会引起多家银行竞争,在竞争中企业肯定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让银行增加贷款风险,要很好权衡利弊,切忌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宁愿不发展,不要盲目发展,而造成新的资金沉淀。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要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要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控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四要坚持思想教育。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经常开展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利用金融系统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使全体职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2

一、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策略、道路交通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等,虽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总的来说,在某些方面相对提高的同时,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旦对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得未来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出现更加难以解决的困难。现如今城市建设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城市规划的随意盲目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规划时需要保持它的合理性、科学性。但是实际的建设规划中就显得更加随意盲目了,比如说热衷于发展的泡沫现象,兴建各种旅游城市、商贸中心,或者说街道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的布局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后期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2.城市规划往往是短期行为,对资源造成了浪费有一些城市往往专注于眼前利益,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对于城市的建设缺少科学的实际规划,可能造成城市建设频繁拆建。再比如说,城市拥挤是当前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主要因素。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其中与城市建设和规划缺少必要的前瞻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当初能够大概调查一下城市总体车辆,然后设置相应的停车位,可能就会适当的减少这种压力。还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影响到了多数人的正常活动,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就应该在城市规划之处拥有良好的前瞻性,切实了解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3.城市规划容易急功近利城市规划要求的结果是得到一个更好的关于城市未来良好发展的整体利益,而不是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是存在着并且不在少数,某些城市只顾着追求外在的良好形象,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擅长搞面子工程,难以实现发展整体的目标,造成更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4.用地结构不合理,环境不断恶化更多的城市会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面,很容易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比如说会提高工业用地的比例,减少绿化用地、公共用地数量,出现严重的用地结构不合理现象。再加之城乡体制的不用,使得土地长期处于无序的状态,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严重。还有一些地方违法私自占用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消失,甚至有一些城市规划中要求过度采用地下水,可能会因此污染浪费水资源。

二、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机制还不成熟,许多城市在处理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时都会把它当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难以发挥出公众的力量,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形成的社会效益的评价中也没有完善的表达机制。这些问题就使得城市建设管理中也是漏洞百出,有的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甚至只强调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整体利益的存在。由于很多城市仍然需要公众的力量,所以必要的公众参与机构和相关程序的制定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城市建设管理手段的生疏首先,城市规划建设中相关的审批管理不到位,规定中要求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由政府进行审批,审批过程如果规划管理没有相关依据,决策就会出现错误,建设可能就会违规;其次,不健全的管理职能也影响着规划标准的统一制定,实际城市规划管理中许多执法的管理主体总的来说都是比较分散的;再者,由于管理经费的缺乏,尤其是城市规划管理中,肯定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管理,可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实际规划管理中并没有纳入到财政与预算中,使得资金的来源不稳定;最后还有一点,执法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达不到要求,执法水平不能和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求的相适应。

三、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我们总结学习发达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然后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借以解决中小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下面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重点城市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服务于大众群体,因此在规划管理中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考虑人们关心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要制定出统一的规划与管理的指标,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中体现人们的利益,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2.树立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还应该维护地区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相对来说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态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着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虽然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的繁荣进步,但同时也让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出现更多的问题,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布置要从居住区、道路、工业用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尽量使得园林分布均匀合理,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街道绿化布置时可以选取合适的植物,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3.重视规划原则各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都需要重视规划原则,做到坚持先规划,然后再建设的原则,为了实现城市主要功能的合理布局而发挥其主要作用。在规划过程中,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还应该凸显出它的整体效益,禁止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发展,减少实际管理中的问题。4.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循序渐进,制定出符合现阶段的合理的发展规划要求,关注居民关心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发展需要的模式。面对重大决策时切勿盲目草率决定,要经过多方讨论谨慎论证,得出结果。

四、结语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信息资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数据

引言: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提高规划国土房管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推进规国房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各级领导也越发重视规国房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

一、现状、问题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加大,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各省市也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标准。但仍有些规划国土房管部门并未建立相应的数据标准化模型,将各行业各业务数据标准有效地组织起来。

(二)存在问题

规国房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显著的成绩,但从整体着眼,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1.业务网络环境不统一,数据备份整合程度不够。“数据孤岛”和“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数据备份和数据资源整合程度有待继续提升。

2.信息化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辅助业务办理、管理创新和效能提升等所发挥的作用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3.信息化应用的统筹、整合力度不够。规划国土房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散、乱”的现象。不能较好的考虑信息、业务或系统之间的横向或纵向之间的联系。

4.标准规范体系仍需完善,实际指导作用有待加强。目前,规划、国土、房管业务办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在数据的规范性、兼容性、一致性和共享深度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核心业务数据质量未得到严格控制,缺乏统一的数据成果规范和入库标准,在进行数据整合、数据空间化建库,实现图属一体化过程中问题较多。

5.数据资源家底不清,信息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深化。规划、国土、房管业务数据存在较为分散,数据以各种形式散落,未对数据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因此,部分数据缺失、数据可信度不高、数据家底不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国土、房管业务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6.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信息化业务的开展与实施。

7.数据对外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规国房业务数据未能有效地、全面地结合新区广大社会民众的需求,不断提升数据服务应用于广大社会民众的出行、生活等方面。同时,当前数据的应用多是以展示浏览为主,数据挖掘深度、数据应用深度还不够。

(三)面临形势

1.国家、市、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国房信息化工作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民族战略的高度。《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更是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加快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等战略重点。

国土资源部通过实施“数字国土”、“金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提出了重点建设国土资源“一张图”与综合监管平台等具体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统筹和指导全国住房和城乡规划信息化工作,2009年启动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国家测绘局明确把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测绘工作的重要任务,从立法、规划、政策与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入手,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抓手,全面展开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2.科学技术发展为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国家信息化政策指导下,信息技术创新将孕育着新一轮突破,超高速宽带网络、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加速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融合,为信息化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深化应用、务求实效的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规范规国房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规划管理、国土管理、房屋管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重视标准,深化应用;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促发展;服务管理,面向社会。

三、发展目标

建立统一的业务网络环境;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建立一个综合监管中心;完善业务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信息化保障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新区统一的业务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业务审批、业务管理的网络环境,达到统一业务审批平台,统一办公局域网络环境的目标。

(二)加强信息资源规划顶层设计。业务流程优化、数据架构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

(三)促进“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数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以标准为指导,整合形成核心数据库(数据资源标准化和整合建设核心数据库);建立完整的规国房数字档案资源库;建立稳定的数据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应用。

(四)综合监管中心建设。建设综合监管中心;建设完整的综合监管系统和监管机制。

(五)完善业务管理体系。权籍管理;土地资产管理;房屋管理;物业管理;执法监察系统;移动办公应用;市政管网信息系统。

(六)建设信息共享体系。信息采集;信息共享制度建设;信息共享途径。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政务公开,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信息和内容;完成公众版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深化应用、建立数据共享、应用合作机制)。

(八)完善运行支撑与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高效、畅通、安全的网络环境,构建绿色基础运行环境;借助三网融合、物联网、云技术等新的网络通讯技术,为规划国土房管业务系统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稳健运行提供网络支持,同时,依据执法监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等应用需要,增加移动网络连接,支撑各类移动办公需求。

五、保障措施

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推进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深入而广泛的应用。

(一)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全局与战略角度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解决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政策保障和标准规范问题。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逐级监督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认真抓好落实,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阶段目标。

(二)注重技术人才培养,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绿色生态布局; 公共建筑群体;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site selection, function layout and system desig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s on the bases of thoughts on the competition project of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 It holds that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design techniques applied to large public building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agreeing with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protecting、continuing and molding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facilitating the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of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Keywords:green ecological layout; public buildings;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0-03

1引言

公共建筑是人们集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系统化、群体化发展,它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在方案构思和整体布局中绿色生态思维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广州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包含有2500座、1000座、500座等各种规模的会议中心主体,涵盖行政会议、新闻、商务信息、影视娱乐等多功能要求,并辅以商务办公、展览、餐饮配套服务设施和星级酒店、休闲旅游度假设施等不同功能部分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具体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2地域发展的契合和促进

2.1 大型公共建筑与地域发展的作用关系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集中性社会活动的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营和良好效用的发挥,往往需要周边地域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对公共建筑各种社会活动的发生提供支撑并相互促进,所以公共建筑在选址和整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该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需求及其环境设施影响,这些都是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布局的潜在制约因素。反过来,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营也会给周边地块或建筑带来相关社会活动的发生,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于该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聚集和削减作用。积极的外部效应刺激该城市地段的社会及经济等活动,带动该地块的开发和更新。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也需要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同时,由于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群体化发展,它的占地已突破传统规划的单个街坊地块划分,所以建筑群体内部不同功能构成也需要考虑用地不同方位上的外部作用与联系。

2.2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布局的意义与作用

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来看,其用地选址于白云新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地块及其北侧规划地块①。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在功能定位上,白云新城将成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在2005年针对白云新城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也进一步强调其在广州地域中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于白云新城符合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其一方面可利用基地西、南向地铁2、14号线,与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取得便捷联系,以充分利用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设施和贸易批发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发展该地段主导的会议产业,有利于刺激周边大学、度假山庄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发生。就更大的城市地域范围而言,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也将带动会议组织机构、旅行社、展览、餐饮、宾馆、交通、航空、翻译、印刷、媒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吸收餐饮、宾馆和展览等服务业较多的劳动力,还需要高智力人才的翻译、媒体等新兴行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结构都能提供帮助。同时,国际会议对各种服务都要求较高水准,这也可以直接刺激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选址布局将有利于形成一个集商贸、文化、办公为一体的动力强劲的综合功能配套区,起到优化城市结构的催化作用,从而带动白云新城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市“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战略中“北优”格局的优化。

3地域环境文化的保护与延续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名片,展现城市独特的性格魅力,所以在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的塑造。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用地选址来看,其位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及其北侧规划地块,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南隔东方明珠花苑与造型优美的广州新体育馆为邻,具有十分优美的内外部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在方案构思中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是绿色生态布局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1 建筑群体布局与地域绿地系统的契合关系

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11个竞赛方案来看,其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3种,竖向布局、组团式布局和横向分割式布局,各布局方式和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产生相应的契合关系。

竖向布局如方案4、方案6、方案7,建筑功能区由纵向廊道或屋顶串联成南北向的统一体量,东西方向上留出大片绿地和开放空间,以拉进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在空间意向上的绿意相通。

组团式布局如方案2、方案8,各个建筑体之间围绕主体建筑展开布局,有着构图关系方面的自在形态组织逻辑,基地内的绿地空间较为散落,仅在门户空间及建筑基底的图底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所呼应。

方案1、方案3、方案11可以看作是横向分割式布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方案1,其建筑采用分离的体块,保持开放的姿态,建筑单体呈条状东西向伸展,建筑体量和绿地景观廊道南北平行布置,将基地分割成条带交错的肌理。

由基地周边绿地系统分析,白云山公园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呈南北向在基地两侧纵向展开,并且建筑基地的用地形态呈南北向长方形,所以东西向的绿色生态连接显得十分重要。综合上述三种布局,横向分割式布局对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东西向联系显得较为有力,有助于形成自然与城市编织交融的纵横整体性网络,将建筑群体结合到一个位于未来城市中心和白云山公园之间的、具有开放的视觉和生态联系的整体系统之中。

3.2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

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一个需要着重处理的方面是与处理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各参赛方案都以其独特的思考对白云山、体育馆等进行了环境分析和形态布局方面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探讨。由于基地位处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之间,在空间关系上,竞赛方案大都采取了建筑群体的空间退让处理。一方面是将建筑群体的高度区布局趋近于建筑基地中央位置,另一方面,是在相邻绿地公园的空间界面上远远退后布局,以取得空间关系上对白云山及白云新城中央公园的尊从。此外,是寻求建筑群体在体量形态上与周边环境要素的呼应与延续。如方案7,建筑整体的形象取自于“白云”,会议中心建筑呈弧线在型体上和体育馆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反“S”形有机体,并以明确的轴线奠定同基地东侧的鸣泉居、白云山的空间关系。再如方案3,建筑和中心绿地环境呈“山丘”形态布局,延续白云山自东向西的脉络,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的屋顶折板构建绵延起伏的建筑形态,暗喻“山”的意象,力求形成与用地环境紧密结合的空间协调关系。

3.3对基地原有环境的处理与利用

基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与历史事件相关,在其基础上建构的空间意象会成为传达某种场所意义的手段之一,延续历史记忆。在规划布局中,常用的是采用分类分区的手法,针对划定的生态敏感区、绝对控制区、文化保护区等特定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基地中绿树成荫,仅竞赛组织者测量提请参赛设计师注意采取措施的大树就有近4000棵,各参赛方案针对基地原有水塘、树木植被的生态区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处理手法。部分方案以保留利用原有绿化为出发点,将建筑组合成不同的院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绿化景观。方案2在布局上采用了组团围合的方式,将基地内绿化分划不同的组团,建筑围绕绿化进行布局,形成“七星伴月”的布局形态。方案8运用平台高架的处理手法,设置云盘式的平台抬高建筑基地,留出地面层以保留绿化。方案7通过建筑避让的方式,建筑布局偏向西侧,围合保留中心的树林和水体,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将保留的自然要素融入新的环境设计中。方案3在避让中心林地进行布局的同时,将部分树木覆盖于建筑体量之中,形成独特的室内庭院。

值得一提的,在会议中心基地中存在有不少原东方乐园的建筑和构筑物,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如能在布局的景观系统中加以整合利用,将形成颇富文化氛围的外部观赏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公共建筑群体环境塑造中生态价值观的具体实现途径之一。

4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

绿色生态布局中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塑造,还包括了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这里的系统组织是指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的组织,在规划布局中促使各物质流快速、便利、通畅的运转,达到整体系统的便捷和高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4.1交通流的高效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具有大量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有时具有快速到达、进入、离开以及疏散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出入口、组织流线将影响到公共建筑群体日常使用的效率,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空间布局中,首先是针对临近地铁、毗邻高速路出入口、周边发达的公交系统、与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联系便捷等外部条件,进行与区域交通的联系组织,体现在出入口选择及交通组织方面。其次,是分别确定合理的车流、人流和物流线路的系统组织。同时建立各功能区的联系组织方式。

竞赛各方案均对以上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内容。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方面,大部分方案选择在机场东路,并在白云大道等其他道路上设置了次要出入口。这样使场地西侧的城市广场成为会议中心开敞空间的一部分,有利于交通疏散组织;同时使得场地的主要交通流线与城市的地铁线有机联系,有利于缓解白云大道的交通压力。

与周边地块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与东侧白云山风景区、大金钟水库、鸣泉居等配套功能的联系。各方案在车行交通的联系上基本沿用了白云大道的下穿通道。步行联系方面,各方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案1、2、3、6、10设置了隧道或天桥;方案11则是利用大广场连接。

在会议中心的内部功能布局方面,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式布局可有效地减少功能体间交通流线的距离,整合交通面积和设施。但分散布局的方案也可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方案8,运用平台将各个分散部分联成整体。方案3、4、5、7、10,运用建筑内的交通廊将不同的建筑功能联系起来,再利用整体屋顶覆盖等方式将建筑形式予以统一。分散与集中的布局形式各有优劣,分散布局使得各功能部分的交通流线增大,但集中布局也会带来诸如流线混杂、各功能区互相干扰以及高能耗等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2能量流的组织

系统组织也包括了能量流的组织,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对于电、气、水等基础能量具有较高的负荷,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会议期间具有时效的优先性,所以在规划布局时应充分单项考虑能量流组织,避免对周围地段的建筑运营和市民生活带来过多的消极影响。此外,在节能方面,除了太阳能板、建筑智能系统调节等众多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利用,在先期谋划中能够发挥较大效用的是建筑群体布局中对自然通风的利用。

自然通风是建筑实现节能、生态、舒适、健康等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楼群的布局方式影响了建筑单体前后表面的压力分布,对建筑单体内部的通风、降温、除湿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建筑群体间风环境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进而影响人在室外活动区域的舒适度。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中心的研究,在广州地区,行列式(包括并列式、斜列式、错列式)的布局和自由式的楼群布局方式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风速场,而集中式和周边围合式则对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较为不利。就本次竞赛的基地环境而言,除了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还要在布局中注意适宜的建筑间距,基地与东面白云山、西面白云新城在用地上的起伏关系以及整体空间的错落变化,从而给予风速和流向以引导。在这方面,方案1的平面布局较为突出,它较好地结合了地形气候的特点,地面上建筑体并列布置,形成了能够联系基地、白云山以及白云新城通透视线的布局形态,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5结语

“绿色”和“生态”作为设计理念,是时下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总结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以下几点积极的探讨意义——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需要立足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对地域的发展起到契合和促进作用;建筑群体布局应与地域生态系统相契合形成整体,与周边环境要素空间协调,保护、延续地域环境文化;对公共建筑群体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应当进行系统组织,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一方面使之便捷、集约,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用得以高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技术文件[R],2005.

[2]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方案[R].2006.

[3] 杨明.微观城市设计层面中的生态布局与设计策略——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地段为例[C].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5

一、上半年全区城乡规划工作总结

上半年,区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合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城乡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按照“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奋力建设*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全区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开展宏观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依托新组建的规划研究服务中心,建立开展规划宏观战略研究的工作平台。根据*一小时经济圈战略布局及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抓住规划管理的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城乡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动态、城乡规划政策、规划管理运行机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启动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依据的城市战略研究工作,开展“建立规划发现机制”、“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主城(合川)区建筑外装饰及色彩规划行政许可办法”、“在统筹城乡中如何发挥好规划的参谋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草街航电枢纽成库后的影响及对策”等课题研究。其中:“主城(合川)区建筑外装饰及色彩规划行政许可办法”、“草街航电枢纽成库后的影响及对策”、“建立规划发现机制”已基本完成,其余课题研究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二)抓好规划编制,充实法定依据

1.开展了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一是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城乡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和初步方案,已纳入*市规划局试点范围。二是完成新农村总体规划深化修改方案,并进行了行政评审。三是完成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方案、招标资料收集工作,并就该规划交通主骨架方案通过了区委、区政府审查。四是协助区经委开展合川工业发展布局(一区多园)规划。

2.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渝兰高速路以西片文化教育发展区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设计方案(通过了区领导的审查),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形成了行政评审成果。

3.开展重要地区城市设计。一是完成了南城区城市设计和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化设计方案(通过了区领导的审查),并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形成了行政评审成果。二是完成城市三江六岸滨水区域城市设计的实施方案、项目招标和基础资料收集。

(三)理顺规划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1.结合《*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完成了与市规划局下放部分规划管理权限对接工作,拟定了《关于规划审批权限划分方案》,明确*市、合川区政府、合川区规划局相互间的审批权限。

2.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根据区规划局“三定方案”,按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监督三大块合理划分内部科室职能职责,做到程序设置严密,分工合理有序。

3.参照*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结构,拟定了《合川区规划委员会组织办法及工作制度》,明确了合川区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人员组成、下设机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理顺了规划行政许可与专家咨询的关系,完善了规委会及下设专家咨询会职能职责,有效地建立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

4.参照*市规划研究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档案馆等机构的运行模式,初步建立区城乡规划研究服务中心管理机制。

(四)加大规划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建设

上半年,针对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钓鱼城东城半岛违法建设突出的问题,制定了《钓鱼城东城半岛违法建设实施方案》和《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实施方案》,并拟定了重点拆除对象。

(五)强化市政规划管理职能,狠抓测绘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各项目办协调推进市政项目建设。完成了沙坪路、假日大道、学园路、南津路、高阳路等市政道路和小沔大桥、相合输气线路的规划协调工作。二是在*市规划局测绘处支持下,完成了合川区总规要求515平方公里1:10000的矢量图和区域内2356平方公里1:10000双格网地形图的收编工作。

(六)加强作风建设,机关良好形象初步树立

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了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是开展加强作风建设知识考核活动。三是邀请党校教师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党课活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纪律观念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不计个人得失,工作勤奋努力,对办事群众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坚持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机关良好形象初步树立。

二、下半年全区城乡规划工作打算

下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奋力建设*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深化规划宏观研究,高标准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一是深化城市战略研究,全面完成“规划发现机制”、“规划统筹与统筹规划”、“在统筹城乡中如何发挥好规划的参谋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等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是充分发挥规划研究中心职能,创新研究机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建立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各类规划调整、优化、更新的工作平台。

(二)认真抓好城乡规划,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一是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达到指导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的成果要求。二是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三是启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布点规划。四是协助区经委完成工业园区拓展区布局规划。五是协助相关镇人民政府完成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六是完成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整合。七是启动“三江六岸”滨水区域城市设计,优化天际轮廓线,保护并利用滨水资源,构建和谐的滨水休闲空间。

(三)完善管理制度,理顺和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关系

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理顺配套费收取的方式、项目配套绿化建设方案审查等行政管理过程中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更好地推动服务。

(四)狠抓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加强草街、钓鱼城拆违工作,按照“钓鱼城东城半岛违法建设实施方案”和“草街镇育才学院周边地区违法建设实施方案”时间安排严格进行实施,争取全区拆违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完善市政规划、测绘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根据《南城城市设计和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渝兰高速公路以西文化教育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各管网部门,编制市政专项规划。二是着力提高合川现有测绘队伍资质及水平,加快引进较高资质的测绘单位,提高合川整体测绘水平,完善测绘市场机制。

合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物流园区;合肥;规划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历程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十分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它的投资收益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才刚刚起步,既缺乏理论研究同时有缺少科学调研,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一是引入期(1999-2001),这一时期主要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带动着大小中型的配送中心的逐渐形成,最后配送中心的部分合并形成了早期的物流园区。二是成长期(2001-2003),随着物流园区的逐渐形成,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都在盲目的开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都搁浅。三是调整期(2003-2004),大部分城市在看清实际情况之后都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对物流园区建设提出新的认识。四是发展期(2004-至今),在新的经济情况下,现如今各地区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完善。

二、安徽省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城市企业的背景

安徽省部分地区隶属泛长三角地区,承担这地区的发展分工,即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加强各省之间的经济互动,促进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建材业,服装业,家电业等产业。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是应各有所不同。虽然没有沿江城市的发达的水陆交通但是为省会的合肥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显得比较迫切,在部分企业内迁的过程中,合肥吸引了较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为了合肥本地企业的发展以及带动周边六安,淮南,滁州等地方的发展,物流活动是否合理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主要针对合肥的物流园区的规划进行探讨。

三、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

(一)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的战略意义

建设物流园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将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区域物流的合理组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使合肥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布局。分工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有利于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的物流合理组织。合肥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将大大改善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物流环境,并通过物流园区为物流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依托条件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社会物流服务与管理组织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条件,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物流园区目标定位

(1)作为城市物流园区,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首先必须定位于经济活动范围和总量均较大的中心城市的物流组织中心。合肥作为安徽省经济中心,其物流园区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应成为中心城市物流园区,主要为中心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提供物流组织管理、城市物流服务,以中心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及城市道路交通为支持,以大批量城间物流组织、区域分拨和小批量快速优质市内物流配送服务为特征。

(2)省域物流园区:安徽省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作为一个省份,其仍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规模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持续扩大,全省物流活动也基本上形成了以合肥、芜湖等少数城市为中心的格局。鉴于合肥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合肥物流园区成为省域范围内的物流组织中心应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区域交通枢纽:做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它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时它在连接上海,南京,湖北,四川,重庆,等的交通线上,也会十分重要的连接点。所以,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沿海部分城市与内地城市之间的货物运输,中转,集散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将物流园区建设为区域物流园区,以及具有运输枢纽型和货物中转,仓储类型的园区。

(三)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

我们知道,安徽省自己在建设物流园区的方面实践知识欠缺,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或中国发达地区物流园区建设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该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是企业和政府合作,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发展合作物流园区的模式。

(四)合肥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物流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因此,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园区的建设应将具体项目的规划和相关企业的引进及实施与物流功能的合理布局及开发相配合,促进和带动合肥市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

①建立完善且功能齐全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物流中心,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配送中心,并能有效支持物流中心的运作和建立城市高效的商品、企业生产零配件等的配送系统。

②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与监控系统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

积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立科学的物流服务统计与市场分析机制。

③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系统

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能协调运作的运输调度中心。

④建立园区仓储服务系统

利用物流园区物流设施相对集中的优势,合理布局仓库设施,建立储存、中转系统,以及企业产品与原材料库存管理系统。

⑤完善园区物流及社区生活配套服务系统

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电子支付与清算服务系统。

引进保险与公证机构,建立完善和方便的经营管理配套支持系统。

四、总结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显得格外的重要。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物流园区的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在东部沿海城市部分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安徽省会)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迫切,它的战略意义显得是十分的重要。本文就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结合合肥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发展战略位置等因素,从宏观上为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目标,规划,战略意义等实际问题。对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陶经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