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内控建设范例6篇

合规内控建设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1

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一些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也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为我们所接受和应用。中国石油作为一家在境外上市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内控体系的意义不仅在于适应上市地的法律要求,从更高层面上来说,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形象,为实现股份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夯实基础。作为油气田开发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有关法规也明确规定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这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开展国际化经营以来,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经营风险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增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目标有效保障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必须适时完善和强化。

目前内部控制正在由企业的内部事务向企业应履行的一种法律责任转变,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已成为一个大型企业必不可缺少的制度。实施内控制度是减少风险、避免损失,规范企业管理的重大措施。

二、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

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安全。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交易行为,保护企业营运安全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培育企业信用、提升竞争实力,防范经营风险。

合同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消除合同管理活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仅符合合同审慎管理的要求,也是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屏障。

长期以来,油气田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导致一些新型合同纠纷乃至一些经济犯罪的出现。剖析这些合同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单位内部管理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权力缺乏监督是助长这些合同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内部控制。全面建立和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涉及合同管理的各项经济业务,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三、油气田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股份公司上市以来,合同管理工作在不断地加强,但根据内控原则分析,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签订人未经授权签署合同。内控实施前所有的合同都是由各项目负责人在该项目合同上签字,而有的签字人并未经公司经理授权,这就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漏洞。

(二)合同没有完整的包括法律规定的必要条款、内容不准确。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条款有必备条款和一般条款,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风险日益复杂,如安全、保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约定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内容又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是在这些方面出现纠纷往往是事关大局的。

(三)支出类项目未纳入计划或预算。在内控实施前并非所有费用的支出都是以合同为载体的,这就造成公司费用开支的随意性,而且使公司领导无法从一个口子整体上掌握公司费用的开支、收入情况,使经营决策出现被动的局面。

(四)合同三项审查没有得到完全地,严格地执行,而且审查职责不明确。有的合同没有经过技术审查,有的合同重复进行经济审查。

(五)合同履行内容与签订的内容不一致。合同经过申报、审查、签订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出现特殊情况(如原约定修15管线,挖开后发现有25米管线腐蚀非常严重且必须修理,或者由于施工设计修改等等),合同申报部门未及时申报合同变更情况,致使合同履行内容与签订的内容不一致。

(六)项目结算金额超过计划投资或预算,且没有追加投资支持性文件。由于油田的特殊情况,管线设施绝大多数是埋在地下的,它的隐蔽性决定了它的损坏、腐蚀的不可预见性,以及年初申报资金计划的不确定性,那么必然也就出现了实际发生金额超过计划投资或预算的现象,而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这类项目都能从油田公司要回追加投资。

(七)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及时履行,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类现象出现有几方面原因:1,乙方没有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的义务不符合合同要求,导致甲方不能履行付款义务;2,乙方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合同,或者工程完工后不按期限交结算资料,结果造成结算延期而被油田公司收回投资。

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根据COSO框架建立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COS0框架是由组织、项目和流程组成的三维立体。简单说来,每个项目都是通过组织的层级,单位和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作业和任务的要求来完成的。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方面。因此,作为内控体系基石的业务流程必须完整,风险分析和控制也必须延伸到相关的业务流程中。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围绕效益效率、真实完整和法律遵从等三个目标展开的。每个目标的实现都有一定的风险,它们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都要加以防范和控制。

合同管理由合同与纠纷,服务采购等流程组成。每项流程,由项目立项,供方资质审查、选商方式确认、合同招标,合同签约授权、合同申报、审查、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结算,合同信息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等项作业。而每项作业必

须由组织成员按一定的程序完成,在流程设计中,必须遵循“流程一作业_任务”三个因素之间的依次关系进行。

根据以上内控建立原则和要求,对企业各项合同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梳理,发现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控制过程中的缺陷,并提出7个风险点。为进一步完善控制,加强管理,针对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控制过程中的缺陷制作了风险控制文档(RCD)及风险控制措施(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经过流程描述、风险控制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合同控制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作合同控制流程图时,以上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必须落实到各部门的各岗位,也就是把它分解到各个管理层面,做到分工有序、各负其责。防范重要风险,建立关键控制,是建设内控体系的重点,要从重要风险入手,在关键控制上取得突破,保证合同管理流程和控制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内控体系形成后,必须进行自查和测试,测试是为解决流程和控制环节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要风险与关键控制的完整性、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控制实施的有效性等问题。然后自查和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例外事项,逐一梳理,并分解到不同层面和控制环境,制订整改方案并狠抓落实。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控制过程的缺陷,在整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权责明晰、相互制衡、层层负责的机制,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五、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决策、成立、确认和处理,都按相关的制度,经过二人以上办理或审核,以达到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的目的。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止企业内部工作上的错误、失误以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营运的安全性,对促进依法治企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和落实到位,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的规范运作,将被动的监控转变为对过程的积极干预、渗透和有效的控制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授权,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合同系统控制等。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合同及相关的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因此,对于企业负责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及合理授权是关键的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是因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由于授权无“度”和授权不当,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要讲究一定的“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无论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都应先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以落实。

(二)明确内容,制订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合同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合同项目立项,供方资质审查、选商方式确认、合同招标、合同签约授权、合同申报、合同审查、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结算、合同信息管理、合同纠纷处理等业务的控制。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简单地靠合同主管部门控制来实现目的,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这就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涉及合同管理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管理者在从事合同管理活动中,知道应该干什么,明确自身职责,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三)实施考评,加大内控制度的考核力度

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结果的好坏,除了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制度是否被认真贯彻执行,这与企业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有关,所以,企业应当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列入考评范围,落实考评内容,考评标准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进行考核时,重点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十分科学、合理,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很快被后一环节发现,要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在实施考核时可运用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同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人员的奖惩挂钩。

(四)常抓不懈,建立内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2

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全面落实《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按照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动员、内部自查、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方式,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切实防范和预防腐败,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各类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及其业务流程得到细致梳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内控机制更加完善;内部控制牵头科(室)及其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账务处理及财务信息编报水平明显提高;内控信息化手段建设取得进步,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汇编形成我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工作任务。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努力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我局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二是梳理我局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局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任务分工。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和机制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等工作,对具体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风险,提出完善意见,制定具体制度,经局党支部会议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

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票据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等内容。

三、主要步骤

(一)宣传培训学习阶段(1至5月)。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局会计刘华斌参加市财政局组织的专门培训。

同时,局办公室开展本局宣传、培训和集中学习活动,使全局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全局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参与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局面。

(二)梳理评估设计阶段(6至7月)。

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流程目录。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

同时,在内部控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三)内控制度建设阶段(8至9月)。

按照科学、民主、规范、严谨原则,根据设计的控制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细化工作程序,加强包括内控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单位层面建设,加强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考评制度建设、收入和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内的业务层面建设。

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不同层面的内部控制要求,将管控措施、权责、流程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项制度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信息化,做到各项制度完整、可操作,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手册的编制。

(四)强化组织实施阶段(9至10月)。

根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加大对各项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提高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肖继国任组长,曾辉、谢启宏、曾志任副组长,李爱顺、熊和平、侯志刚、李恩堂为成员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制定我局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爱顺兼任办公室主任,刘华斌、代君慧为成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

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涉及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监督等多方面工作,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重。

要将其作为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常态化工作来抓,精心组织落实,做到边学习、边梳理、边完善、边规范、边执行,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落实责任。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

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内控规范实施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推动规范实施,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常德市地震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XX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分局: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1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201x〕10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201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201x年7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201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201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县直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201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分局应当于201x年11月20日前,向县财政局(会计股)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望江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县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财政分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分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联系人:望江县财政局会计 易武

联系电话:0556-7186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XX三:为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确保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在我县的贯彻实施和有序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

《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实施《内控规范》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范围

XX年1月1日起,全县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全面实施《内控规范》工作。

三、总体目标

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县财政局建立由局长负责、分管局领导牵头实施,局内相关股室、县直各单位、咨询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工作联络机制,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负总责。

各单位应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采用适当的方式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制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负责本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和运行工作。

五、实施步骤

全县《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XX年5月)

XX年5月,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和培训大会,组织各单位学习财政部通知精神,系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内容、实质和精髓,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和奠定基础。

(二)各单位内控规范建设(XX年5月-XX年10月)

各单位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组织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准备阶段(XX年6月底前完成)

一是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宣传发动工作,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氛围,二是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尽早启动此项工作,并在XX年6月底前将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报送县财政局会计股备案。

2.建设阶段(XX年10月底前完成)

各单位以《内控规范》为依据,以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流程梳理:各单位以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基础,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业务流程目录;同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单位的经济支出分类目录。

(2)风险评估: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管理现状,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藏的经济活动风险点,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清单。

(3)内控诊断: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内控规范》,对本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诊断,查找本单位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的遵循程度和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措施对风险的防控能力,诊断出本单位现有内控体系的缺陷,形成诊断报告,编制缺陷清单。

(4)管控设计:在内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措施。

(5)制度建设:根据本单位设计的控制措施,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本单位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单位层面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加强内控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内控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业务层面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以及合同的管理和控制。按照《会计法》《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考评等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建立健全收入和支出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门政府采购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按照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县投资评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合同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层面的内控要求,将管控措施、权责、流程融入内部控制制度,并编制本单位的管控手册。

(6)组织实施: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面组织内控制度的实施。

(7)信息化落地:根据本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逐步构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机控“自动”生成,实现内部控制在本单位的信息化落地。

(三)总结(XX年11月-XX年12月)

全县行政事业各单位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后,及时编制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结报告,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于XX年10月底前报送县财政局会计股备案。

XX年11月起,财政、审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内部控制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评估,对《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范本(含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工作成果等),为单位更好地实施《内控规范》提供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评估结果纳入XX年度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估和单位财会人员年度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

各单位要组织全员学习《内控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单位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了解掌握《内控规范》、本单位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基本要求、控制重点、监督程序和方法等。要把认真学习《内控规范》、本单位管理制度贯穿于施行《内控规范》的全过程。

(二)加强领导

各业务主管部门,既是本部门内控实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本系统内控组织实施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要积极带头并组织本系统开展工作,形成内控管理范本,加强对本系统内控实施情况的督导和检查。

各单位作为《内控规范》实施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单位“一把手”任组长负主要责任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确定内控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部门联动机制,做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各《内控规范》单位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确保《内控规范》施行取得实效。

(三)跟踪服务

为加强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工作的指导,由县财政局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县直内控实施重点联系单位财务负责人组成“澧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咨询委员会”(具体成员名单见附件),负责《内控规范》贯彻实施的政策指导、培训学习和咨询服务,实行定期例会和重大事项临时会议制度,帮助实施单位解决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按时推进

各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的时间节点和要求,按时推进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确保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将纳入以后年度财政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

(五)着力保障

《内控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财政部门和各单位要安排必要的贯彻实施内控专项经费,以保障《内控规范》实施的需要。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3

关键词:合规建设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5-02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也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提升年”。农信社作为金融业经营风险的行业之一,其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加快转变观念,提升对合规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合规建设是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为防范风险,依靠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来防范风险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内涵不仅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合规建设实属必要。

目前,农信社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内控,规范操作,风险防范得到较大增强,但是,受历史、体制和人员素质等影响,农信社的合规建设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合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规建设认识不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农信社的根本目标。然而利润最大化离不开合规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农信社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上,重发展轻规范,忽视内控与经济效益的利害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农信社员工没有切实认识到合规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案件往往从违规操作、违章办事开始逐步演变到违法违纪后果,思想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合规执行规章不健全。作为农信社,开拓和发展业务是必由之路,但开拓必须与管理并举、发展必须与监督同行,从防范风险、合规经营的角度,强化合规建设,制度要先行。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农信社或出于改革需要,或出于竞争需要,往往改革在先、开拓在先,制度滞后,合规滞后。随着电子化建设的强化,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功能应用推广,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办,农信社没有及时制订、更新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造成合规执行中无章可循,不能有效地对新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3.合规建设执行不力。农信社的管理者既是合规建设的践行者,又是合规建设的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但是其没有在倡导合规具体措施、要求、自查排查及整改纠错上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传导和宣讲,一些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合规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清楚依法合规是银行的制胜法宝,没有把合规执行就是爱护自己的岗位这一理念烙印在脑海里,思想上没筑起合规的“防火墙”,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全员关注合规、思考合规,持续做到合规执行。

4.合规建设内审稽核不深入。近年来,随着农信社内部体制的改革和业务的开拓,稽核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稽核人员少、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作为被稽核单位,首要任务是应付稽查,心态是尽量少暴漏问题,至于如何对问题整改更是放在一边,整改大打折扣。外审内审都是为帮助查找问题没促使合规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信社普遍存在重外审轻内审的问题,对系统内部稽视程度不够,抱着敷衍了事、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银监局审计、人行检查,就慌了手脚,完全轻视了合规建设的作用。而在稽核处罚中,往往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使处罚得不真正落实,屡查屡犯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合规建设的建议

1.开展合规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各项制度。通过学习、写心得体会、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大家对合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案件警示教育,从身边案件入手,深入分析发案的原因、特点和危害,引导员工结合岗位特点查找自身原因,做到引以为戒,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内控职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建设,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良好局面,推进各项业务的协调、稳健发展。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4

【关键词】: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化是在城市总体或分区规划中,对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工程管线的控制性位置分布以及空间环境的分布进行指导性的详细规划,是城市近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规划。由于各地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环境、历史文化传承以及规划编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目标,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反复修改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建设长期发展和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如何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长期运营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 城市建设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与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的控制要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绿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和道路用地的控制线(红线)“五线”及其控制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规划用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等。在编制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需要考虑规划管理的要求和空间布局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规划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由于受到编制水平、领导规划意图的分析、规划编制不全面等问题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合理性、可操作性差。例如,在规划中土地分类单一,控制指标太多,灵活性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综合效益等。

2. 规划时由于技术方法刚性强、弹性弱,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分析不到位,主观性太强,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对控制指标缺乏深入分析,盲目追随市场,控规的用地过大或过小,规划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控规意图,控制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3. 规划实施中存在随意性,很多控规屈从于开发商经济利益或决策人的人为意图,缺乏制度和法规的保障,使得诸如用地性质、基础设施配置、共用设施的配置等规划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保障,控规的严格实施还很难得到保障。在《城市规划法》实施以后,此类问题有所缓解,但仍然较普遍存在。

三 城市建设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策略分析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城市发展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从控制规划方法和控制规划原则两个方面采取有效优化策略:

1.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方法

1)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已有资料进行研判和分析,以部门访谈、基层员工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规划意图和地区发展战略,保证技术层面的正确性。

2)现场踏勘

在对地形图的研判基础上,对现场进行区域划定调研踏勘,再进行重点地段的调研,掌握地块具体信息。

3)重点分析

在方案设定前,要对地区发展的优势资源以及可依托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地区历史人文元素的分析,另外,周边设施及交通环境、规划用地的建设情况、规划区域内的公用设施与基础设施、居住用地的建筑质量和配套设施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4)用地方案设计

用地方案的设计,要按照总量测算及初步判断、地块划分、因素分析、地块指标的制定几个步骤来完成,其中除了对地块规划意图的判断外,规划区域的教育设施、人口分布、停车位、消防安全设施、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的面积分布数据划定,充分考虑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土地权属的完整性、便于土地出让的因素进行地块划分,并充分考虑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价值,衡量地块的自身状况,在满足城市美学的要求基础上,体现用地性质差异不同的用地性质,协调与其他规划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

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是基于通则、控制单元图则与地块详细控制图则的三位一体控制模式。

1)通则

是通过研究地方城市的差距性,兼顾功能分区的差异性,科学细致地分析研究控规内容,进行现场条件的评价,运用“区域分析法”对城市形态(密度)分区、最小开发地块(住宅)、重点地区的识别、划分控制单元及其他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划分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图则

控制单元图则是控制涉及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内容,首先利用“分区平衡法” 对控制单元的主导性质用地的总量、辅质用地的总量以及相应建筑的总量进行控制,确定总体控制内容;运用“二元控制方法” 实行规划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二元控制,避免城市空间形态过于单一。

3) 详细控制图则

详细控制图则是适应市场开发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弹性控制的,避免盲目提高开发强度,造成环境压力以及设施供应的不足,增加详细控制性规划的灵活性和弹性,能较好地保证整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 结语

合理的制定城市建设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保证城市建设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途径之一,它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规划中,要紧密结合区域之间的环境因素和历史人文元素,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建设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可控性,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坚持全面兼顾的设计原则,实现城市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昝军军,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改造中的实效性分析,陕西建筑,2008年第10期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5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控规内容

Abstract: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the city overall planning or zoning plan as the basis,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the nature of land use and intensity of use control indicators, road and pipeline control position and space environment control planning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planning content, the form and means, make city planning intention translates into the language of technology of city planning and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guiding the City material space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government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and policy support direct control.

Key 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system; control plan cont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10年12月1日,为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该办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为规划管理提供有力依据。2012年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不得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容积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规划管理需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密切结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做到刚性和弹性匹配,不宜对市场经营性用地的指标框得过死,避免造成规划实施管理的掣肘。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与作用

1.2特征

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既可以随时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化,也可以满足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规划提出的新要求。

其控制引导性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这既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于其他规划编制层次的首要特征。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技术指标来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其以土地使用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综合环境质量控制为要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控制:土地使用性质细分及其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公共设施与配套设施控制;道路及其设施与内外交通关系;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控制;工程管线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性质的控制来规定土地允许建什么,不允许建什么,应该建什么,不应该建什么,通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来控制土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土地建设的意向框架,从而达到引导土地开发的目的。

1.3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控制、协调和引导。

控制: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协调:合理安排用地功能与建设时序。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功能和建设开发时序,控制性详细规划促成了相邻地块二维平面的协调和时间维度的有序,从而避免周边地块功能冲突和开发建设的冲突,更好的体现城市土地的整体价值。

引导:合理促进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通过确定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其中地块用地性质、兼容性、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绿地率与公共绿地面积等作为法定条文规定下来)等空间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各地块的开发权和开发强度,引导市场与公众进行符合规划要求的开发与经营;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下开发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规划赋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适度的行政裁量权,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2、控规主要内容

由于控规修改只是对已批复实施控规进行小的调整和更正,因此,控规修改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2.1在编制单元内进行用地布局的调整和用地功能细分。

2.2对城市次干道的局部线形、线位进行调整和对支路及以下级别道路的调整。

2.3增减城市支路及以下级别道路。

2.4在编制单元内保证各类绿地的数量和规模满足需求的条件下,调整各类绿地的位置和用地边界。

2.5在编制单元内保证各类公共设施数量和规模满足需求的条件下,调整公共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边界。

2.6在已批复实施的各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控制线规划)指导下,调整控规内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的内容。

2.7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保证编制单元内规划建筑总量和人口规模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地块的开发强度。

2.8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保证管理单元主导属性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地块的兼容性。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控制要素

基本构成包括以下6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不是每一个地块都必须将其全部表现。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和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三项,相应延伸的指标还有空地率、人口密度和人口容量等。城市环境容量主要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和城市人工环境容量两方面。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等。应该注意,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建筑建造的控制,并非是针对个别建筑的具体控制,即不是针对具体某一建筑规定它有多高、与其他建筑问距多少等,而是对地块内建筑建造活动的一般性规定。

城市设计引导控制主要是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空间序列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

配套设施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配套设施控制即是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提出定量配置要求。

行为活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交通活动控制,即对路网结构的深化、对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的控制;定道路红线、横截面、道路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交叉口形式;对交通方式、出入口设置进行规定;对社会停车场进行定位、定量、定界控制;对配建停车场进行定量、定点控制。另一方面指环境保护规定,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音保护、固体废弃物控制等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通过确定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人口密度(其中地块用地性质、兼容性、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绿地率与公共绿地面积等作为法定条文规定下来)等空间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各地块的开发权和开发强度,引导市场与公众进行符合规划要求的开发与经营;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下开发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规划赋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适度的行政裁量权,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合规内控建设范文6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机结合;掌握控制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in its analysis of the city planning system the core posi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modern city design connotation,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design has many link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play a good city planning comprehensive effect.

Key words: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ity desig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ster control

1. 引言

充分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了解城市规划体系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先进的规划方法。现代化的城市设计理念经历了全面的改进发展,具有了独特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设计对象层次及内容更加深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机的结合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现代化效果和综合社会效益。本文就某市区东城区西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实例,展示两者融的规划设计效果。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控制性详细规划同修建性详细规划都是属于详细规划类别,其依据总体的规划或者分区的规划,重点关注土地使用的控制,对建设用地的性质、空间的环境及使用的强度进行详细规定。这种规划方法强化了规划设计和管理及开发之间的衔接,其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性质源于其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质的地位。

3. 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地位

3.1 明确具体的法律地位

《城市规划法》明文确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的规划类型,2002年6月建设部下发《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强制性条文》对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制内容规定,这两条法律充分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权威的法律地位。

3.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体系之中关键性的层次地位

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处于关键性的编制层次地位。控制性详细规划跟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区别在于其属于详细的规划,用量化的指标形式将总体规划将城市平面、宏观及定性建设设想转化到三维的空间、微观且定量进行控制。该规划方法能够继承、落实且深化总体的规划意图,还能够就城市建设用地提出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的编制准则。

3.3 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核心性层次及最主要依据的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环境及土地使用强度,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思想,还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城市总体的规划在规划管理体系的分工中太过概括,内容无法直接应用于规划管理细节,而分区规划又有不确定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范畴的作用更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管理实施工作中的核心性层次显而易见,成为指标量化控制具体地块的依据性控制方法。

4. 现代城市设计内涵

现代城市设计项目结合国家城市规划,按照设计精细化可分为三个层面,即总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到工程项目设计。同城市规划的指导框架性质不同,城市设计注重人和城市形体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城市生活空间,侧重的核心内容在于城市三维的空间形态。其较高的人文和审美内涵要求,以及对城市综合环境效应的设计目标追求都是一种对城市的干预手段,需要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手段使其实现。

5. 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间的关系

现代化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明显不同,但是二者又有着相互补充和相互交融的层次。区域规划之中,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都对城市设计内容有所涵盖,城市设计就是整体性构思和安排城市的体型和城市的空间,其思想贯穿整个城市规划全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于对城市局部的地区空间环境进一步进行控制和整合,转化土地及空间,便于进行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的控制和限定,运用规划和分析的控制方法进行指标引导,继而形成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界定和表达。这一结合实现了远近期的结合,对不同城市空间地段进行针对性的时序统筹安排,继而提出有效地控制意见。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来讲是将所用土地的地块进行机械式的划分,做不到充分的小地块间互相联系整体的城市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部系统存在弊端,予以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同城市设计相互有机结合,源于二者内容上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规定性的指标保证了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所形成的建筑外观上的特征对建筑体型指标的引导性意义有事紧密联系的。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很大程度上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是同一性的,科学的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建立到城市设计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城市设计研究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和深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沿着山、街道和河道的规划设计,其次是城市交通和城市设计研究分析,还有高层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研究等等。

6. 有机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例

某城市东城区的西部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4.7km2,地势平坦,北部较南部高,东部较西部高,是该区域最后尚未开发的一块黄金地段,对其合理进行定位意义重大,该项目充分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

6.1 有机结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布局构思

城市规划区域已有的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骨架已经难以更改,而且相对适合区域的功能组织要求,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结构形态构建。方格状城市网格布局相对过于平淡,要实现规划区域同城市其他的功能区域实现有机联系和相互亲和,按照实际情况必须以中部的中心广场作为核心,以东南和东北防跳方向组的弧形步行通道作为景观轴,实现金融商业中心到中心广场的弓式箭式体系。功能分区规划层面上,保留西面和北面的两片水湖景观轴的东边布置行政办公和金融商业中心,西边布置六个居住小区和四个商业区域。

6.2 运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构思

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影响了城市设计在内部环境和城市环境相互有机结合交融的构思理念。规划区域景观特色界定为城在绿意中,水在城市中,飘逸的绿化和淡雅清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形态和城市环境之间有机的融合,使用借景、组织设计绿化景观轴和剪力景观视觉长廊等方法,实现规划区域内部空间和周围城市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有机对话和联系。规划空间结构已舒适、富含诗意和开放为构建思路,弓式箭式步行景观轴构成规划区域简洁实用而丰富浪漫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

6.3 规划控制体系和实施的操作

该区域的规划实现了四个要素的控制,即点要素的控制、线要素的控制、指标强度要素的控制和城市设计要素的控制。点要素控制了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和形态要求等,对公共活动空间及标识、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线要素控制了规划区域内部不同性质的用地界线及建设行为线路,用红线控制道路、绿线控制绿化、蓝线控制水体、黄线控制建筑建造范围、紫线控制地块范围、黑线控制油井的作业及其他控制线路。操作上又对地块划分和用地分类进行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确定了开发性盈利地块和盈利地块的位置和面积标准,对于具体的用地做出了类的划分。通过各类用地适应性要求控制和土地详细划分等控制操作,实现了该区域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介绍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理念,以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实例展示了这一结合所能创造的良好规划设计格局,对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6-41.

[2] 刘雷.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