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培训总结范例

合规培训总结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1

一、制订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区运输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我局根据区政府工作部署,结合交通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全年工作总体目标、为完成任务采取的措施和整规工作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

二、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整规工作目标的完成,我局对整规工作进行分工,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整规工作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副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并对整规工作四项目标进行责任分解。

三、打击非法营运。

按照整规工作的时间安排,从6月份开始,集中时间开展非法营运专项整治,采取早、中、晚相结合的灵活方法,打击人力三轮车和汽车非法营运行为,全年共出动运管人员3600多次,查处违章车辆1347辆次。

四、规范出租车经营。

结合6.18招商活动和国庆黄金周,我局和出租车公司加大出租车管理力度,抓好出租车服务质量和车容车貌。加强出租车车容车貌和运营秩序的监督检查,对车容车貌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个6.18期间和国庆黄金周期间没有出现乘客投诉问题。

五、整治维修行业。

对辖区内维修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不规范的维修企业限期整改,不具备承修客车的三家维修企业,取消客车维修经营资格,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维修经营和超经营范围的两家维修企业,根据《道条》规定予以处罚。与维修企业签订承诺书,维修厂家不得进行改、拼装车辆。

六、加强驾培管理。

严把市场准入关,年初对辖区内19家驾校进行资质审核,对不合格的一家驾校停发许可证。开展整治驾培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打击使用非教练车培训和不进自有场地训练等违规行为,查扣壹部未经批准从事培训的教练车和壹部异地从事培训的教练车。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

中医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符合自身的正确规划,各个阶段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不能实现临床课程、规范化培训和科研论文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实行临床教学改革、制订独具特色的阶段性计划培养教学方案刻不容缓。对中医专业学位类研究生来说,经典学习、师承教育、临床实践缺一不可。因此需要改变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制订以“中医为本,师承为主,创新为先”的指导原则,以临床实用性为评判标准,以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改革方案,推动未来中医事业发展。故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尝试联合多种临床教学方式,设定阶段性计划培养目标,对此进行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中医临床教学背景

现代医学教育标准化改革始于美国1910年的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Report)[1-2]。在医学学科高速发展和医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同样是大势所趋[3]。201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在全国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学位教育并轨的“双轨合一”模式,研究生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同时进行,我国正式进入“双轨合一”的新时代[4-5]。但目前存在部分高校重临床而轻教学,忽视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的建设;部分高校重教学而轻临床,偏重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发展,忽视医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改革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了保证国家规培政策顺利落实,中医类临床教学需要根据中医自身特点,制订出具体的适应于不同科别研究生的临床阶段性计划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创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每一位面临就业的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现阶段中医临床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通科轮转,研究生的必选轮转科室包括中医内科(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关疾病和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风湿等)、中医外科(肛肠、皮肤、疮疡等)、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辅助科室(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轮转时间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专科培训,主要是第二专业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为9个月。研究生入科前,医院规培办提前组织研究生及以导师为代表的指导小组共同制订33个月的轮转计划,学术导师、规培导师、规培基地、学院、研究生处依次审批。为保证临床培养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前3个月为“导师制”培养,重点是跟师学习,通过病案讨论、专题讲座等,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培养,再从内、外、妇、儿各科室整体出发,合理规划轮转顺序。关联度较高的科室安排在一起轮转,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疾病的整体把握;病房的轮转安排在门诊之前,了解基础用药后才会随证加减化裁;急危重症科室安排在后期轮转,学生基本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后,在面对各种多发疑难危重病情时,才能迅速正确地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轮转结束后主要以试卷考核和现场技能操作方式来检验研究生临床培养是否合格,同时参考每一轮转科室日常病案书写和临床技能水平及出科考试评分,主客观考核相辅,决定最后是否同意出科。

3“三阶段一体化”培养

临床医学属于应用性、衔接性很强的学科,就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来说,还存在中医、西医双重临床任务和患者治疗方案个体化差异性的难点。因此可将研究生3年划分为3个过程,同时不能忽视整体性特点,实行“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2013年国家卫计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将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与学位培养进一步衔接,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终[6]。规培轮转与临床教学两者的矛盾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三位一体化”培养方案实行的最大挑战。在国家规培计划的要求下,有的科室存在轮转时间不足、接触患者数量较少的问题,这就会造成研究生的整体知识体系遗留空缺,为将来临床工作埋下隐患。合理的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临床常见病、典型病,避免学业与规培两者间的矛盾。具体可以通过各科室协作,增强师资力量,制作培训案例,提高教学效果[7]。另外,可以创造随时可学的条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案例教学深入研究生的日常,或将案例教学与学生标准化病人相结合,角色互换,既能加深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又可减少教学支出,让学生体会真实病例诊治场景,提高医患交流沟通能力,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8-9]。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临床任务形式对案例教学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把临床胜任力作为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的标准[10],对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中医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临床实践建立于理论基础之上。对于第一阶段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应以重视基础学习为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深入研究所学领域的过去和现在,总结现代医学对本专业方向的认识,同时要精读古籍,探寻所学专业方向的发展历程及历代医家治疗此类疾病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另外,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建立正确的时间、知识、心理观念。随着学业要求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应重视研究生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对学习、生活正确的认识,合理规划时间,在遇到变故时能及时应对处理。同时,重视跟师学习,在学习导师处方用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通过初步问诊掌握患者病情,辨出疾病类型及相应证候,总结导师所开立方药中的基础方并分析其加减应用,同时要养成及时整理典型案例的习惯。跟师学习期间接触的典型患者,要在总结的同时进行分类,找出同类患者中的差异之处,善于发现某类疾病特有的指标,或者某些指标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进而统计得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临床数据。我校在研一期间同时开设了为期5个月的日常培训课程,包括心电图、X线、CT、MRI的检查及判读,中医基本技能培训操作,临床技能培训操作,急救技能培训等,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不占用研究生日常的临床实践训练,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使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此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并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各类医学院校基础知识的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即教师单向传授,通过板书、PPT、口述等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易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等问题[11-12]。广大一线教师对讲授法的弊端有所共识,但因多方面原因限制很难放弃,因此急需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灵活结合应用的新教学方法,拓展出新的临床教学思路[13]。如案例式教学联合经典传承教学,以案例式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寻找中医古籍中的理论支持,在临床学习的同时总结探寻古代医家治疗这一疾病的理论原则,分析对比古今差异,融会贯通得出自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或将问题导向式教学与学生主导式教学相结合,由导师提出问题及思路,以学生为主导展开学习,使其由被动变主动。同时,也可探究全新的结合模式,如情景模拟教学与互联网技术、临床路径式教学相结合,将教学工作与现代技术融合,转变教学理念,由单纯学习为主的方式向理论应用和创新与研究相结合转变,提高临床思维的教学效果。临床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联合的改革,将为中医研究生临床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无论哪种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均是在打牢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作用,让多种模式结合的教学方式参与到医学教育改革中去[14],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规范中医临床教学方法,突出中医理念与思维,强调临床实用性与规范性[15],寻找出更适合于中医临床研究生的新的教学模式。

3.2第二阶段———提升科研

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全方位应用型人才。在“双轨合一”背景下,基于临床实验证据的精准化医疗成为当代医学的主流方向[16-17]。第二阶段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以提升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为主,训练实验思维的逻辑性和写作表达的准确性,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位论文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8],也是一个人整体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科研思维能力高低的体现。此阶段应倡导学生通过看、读、感来寻找由知识结构所决定的专业方向中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阅读相关论述专著或教材,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从选题—研究—撰写—答辩每一阶段提升学位论文水平。通过问卷星对本校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问卷调查发现,78.89%的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临床,80.12%认为毕业时很难,且其中的73.65%的学生更倾向于综述类写作,60.12%的学生的开题报告为对某一方药理论、临床现象的观察,仅有8.79%的学生为新方向、新理念的研究探索。从统计结果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时间投入不足,科研思维意识不强,学术能力训练缺乏,这一现象的出现让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培养背离其基本理念,研究生的学术身份被弱化,中医的特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是纯粹的“看病医生”,而非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医学人才。针对此现象,我校于2018年进行教学改革,对2019级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发表刊物档次进行提升,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基本要求,科研选题需紧密联系临床,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组织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开展临床科研方法、论文写作教学,训练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思维。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讲座,并在导师带领下以团队为单位开展临床前沿性临床科研项目,要求各科别导师组定期和学生进行前沿学术方向探讨,开拓研究生科研思维。

3.3第三阶段———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战能力出众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与第一、第二阶段不同,此时临床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应转变,采用与时俱进的精英教育、高端教育。培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临床初诊患者时,针对患者的特点,先由导师为患者确定治疗方向,再由学生为其开具具体的药物用量,导师审核后执行。这一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临床处理能力。后期再与导师讨论诊治过程中开立方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提高。实行名老中医跟师学习计划,中医是一门十分重视传承性的医学,口传心授成为继承中医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精髓的必经之路。随着从业时间的积累,工作30余年以上的名老中医在诊治疾病时除了基础方的加减应用,还形成对某些疾病的原创方和涵盖本人思想的理论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医传道授业解惑模式的精髓[19],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直接教学,目的性强,效果明显,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医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仍表现出来一定的不足:部分院校师承教学只重过程,缺乏考核;门诊学生呆板抄方现象严重,缺乏思考;理论临床两者不能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师承学习只流于形式。师承教育虽多为个人传授,但应以院校教育基地为基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20],计划性实施学生培养教育方案。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传承为基、创新为先,以“重经典,多实践”为指导目标,将短期交流与定期轮换相结合、效果评价与实践考核相补充,改变传统模式,推进学生长远发展。

4结语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3

一、总体要求

通过三年的努力,坚持和实现“三个导向”(即以“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为问题导向、以“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以“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根绝重特大事故”为结果导向),加快完善和落实“六个关键”(即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开展“五项任务”(即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培育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引导),全面落实企业“九项责任”(即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依法生产经营责任、制度和组织保障责任、安全投入责任、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安全管理责任、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职业病防治责任);推进“三个转变”(即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二、重点工作任务

以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督促全镇所有企业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覆盖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明确各岗位、各工种安全职责和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让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安全责任。

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要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变化,及时更新,让每个员工都明白不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企业要全面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登记造册;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并上线运行;一次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对标梳理并补充完善;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一次彻底的反“三违”集中行动),深入查找在规章制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职业卫生、安全培训、高危作业审批、外委作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登记造册,提出整改计划。

3.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坚决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4.落实安全投入责任。在安全培训教育、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奖励、安全科技创新费用等方面,企业要确保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装备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安责险;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责险。

5.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依法依规持证上岗。要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企业生产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纳入企业三级培训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学时及工作衔接点进行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实行培训人员责任追究制,未按规定培训且因此导致员工“三违”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凡未达到培训要求安排上岗作业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新入职员工应经过实操培训、车间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岗位,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要创新改进安全教育方式方法,设立“安全日”、“小喇叭、小讲台、小展台”等,通过书面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向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警惕安全生产风险。

6.落实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企业要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如实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企业要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企业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

7.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企业要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要规范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和警示标识,设置除尘、排毒、降噪、通风等防护设施。要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巩固“双千示范”工程成果,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的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凡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或者没有达到所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要求的,一律不得生产经营建设。

各村、镇直各单位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制定激励政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将达标情况作为授予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和参与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评选的首要条件。

2.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企业要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层要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推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危险物品储存使用、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规范承包租赁经营行为。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出租给其他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要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企业要将项目发包或场所出租的安全风险,列入企业统一分级分类辨识,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管理台账档案,制定管控措施并落实到位。

4.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全面规划、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教育,促进员工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企业要将安全生产宣传阵地向一线班组和工作现场延伸,利用岗前培训、班前班后会,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安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安全技能,逐步形成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融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新格局,让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传承载体。

(三)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

1.落实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风险辨识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要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2.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企业要根据风险辨识评估结果,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用指南》(赣安办字〔2016〕55号),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管控责任清单,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加强动态分级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3.落实隐患排查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鼓励企业开展“查身边隐患,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4.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和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引导

1.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健全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建立重点监督和一般监督检查单位名录库,重点监督检查单位由镇、村两级实行全覆盖检查,一般监督检查单位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检查。要突出对企业重点车间、重点部位、重点事项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查处率为100%,形成对违法违规震慑高压态势,督促企业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委会关于印发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若干规定的通知》(赣安〔2018〕28号),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落实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更不能一关了之。要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2.督促企业如实报告主体责任履职情况。企业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报告与检查暂行办法》(赣安〔2018〕40号)要求,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按照分级属地和分类分级监管原则,如实报告主体责任履职情况。要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履职报告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报送总结情况。对拒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3.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公开承诺制度,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员工安全生产双向承诺。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书应依据主要负责人法定职责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公布在职工易见常见的地方,接受员工工群众监督。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承诺书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员工岗位职责分别进行明确,经员工签字后留档备查,作为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奖惩的依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主体责任、管理体系、安全投入、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

三、整治步骤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25日前)。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村、镇直各单位要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

(二)组织实施(2020年6月至12月)。各村、镇直各单位要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企业层面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程、研究建立工作机制,不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村、镇直各单位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结合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逐项推动落实。

各村、镇直各单位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镇“三年行动”推进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镇直各单位要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安监员具体抓。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对主体责任落实差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取得实效,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4

自我国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各培训基地都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引导学员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本文旨在探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PBL教学法;比较影像学;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制度自1993年我国卫生部制定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行,该制度对引导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以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超声医学是由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2],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医学也不断发展变化,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且由以往单纯的形态学检查到功能代谢成像,从单纯的超声诊断到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并重发展,这就对现代超声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超声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检查手法,而且具有缜密的临床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超声专业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层次不同,有五年制本科医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等不同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因此对这些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学员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的目标,故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以问题为基础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定义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被国内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969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首次提出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引导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3]。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知识应用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沉淀,而是以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主,因此调动规培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是我们应用PBL所期待的效果。

2比较影像学的定义

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是指依据医学影像学成像方法的原理、价值与限度,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方法[4]。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诊断、数字血管造影、CT诊断、超声诊断、核磁共振(MRl)和核素显像等[5],它们在形态学检查和功能性成像方面已非常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各个学科之间存在交叉。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由单一的诊断向诊断、治疗并重发展,这种改变必然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和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全新的诊断和实践模式———在比较基础上进行的复合或综合影像诊断和治疗[6]。掌握了比较影像学相关知识就能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分析比较,使病人就诊费用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损害,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3PBL结合CI教学方法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实施

规培学员主要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已具有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知识基础,故在设计问题时应与理论授课侧重点不同,提出的问题要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并且对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和实践。此外,我们实行的教学方法结合了比较影像学,故设计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广度,兼顾各种影像学知识。我们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重点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员根据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发展纵向思维,回顾既往理论课学习的知识点,即疾病概念→病因与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2)设计的问题应能拓宽思维的广度,鼓励学员在思考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横向思维,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探索相关知识领域,例如由某种疾病的超声表现延伸至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3)提出的问题涉及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学员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新;(4)可引入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例如:给出简要病史及超声图像,启发学员横向思维,分析出现相同影像学特征的其他疾病以及该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找出它们间的异同,从而发现疾病发展的规律和特征;(5)学习小组成员就查阅文献、书籍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总结该疾病各种影像学的相应表现及产生该征象的原理,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及不足;(6)提出的问题需要有实践性、贴近临床,既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员积累临床经验,为胜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7)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后,由指导教师总结,补充讨论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并安排相关疾病的试教病人进行超声扫查示范,然后由学员相互进行实践。

4教学效果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PBL结合CI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发放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调查包括以下几方面:(1)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对既往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有更深刻的印象、对重点知识掌握的程度;(2)对该教学方法的参与兴趣和态度;(3)查阅文献及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提高;(4)对各种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的认识加深;(5)对超声操作实践能力的提高;(6)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帮助。

5PBL结合CI教学体会

5.1存在的问题

现代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包括临床知识、超声专业知识、影像物理基础知识,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依赖性,对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师需要有较强的图像判读能力、规范的操作手法及缜密的思维。在本科超声医学理论教学中,超声诊断学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安排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对超声知识认识不深刻;而在实习中,由于医院超声科工作量大,学生在超声科实习时间短,这样走马观花式的实习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5.2优势

PBL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本科教育面对学生多、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施和师资不足的国情,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7]。规培学员数量相对较少,实行PBL教学较容易,且培训大部分在医院内完成,具有以下优势:(1)接触病人机会多,学员可以从询问病史、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各环节了解整个诊治过程,训练逻辑思维;(2)操作机会多,有利于培养学员规范的超声操作手法;(3)提高学习主动性,学员通过实际工作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PBL运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对训练临床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有极大益处,而且有助于学员以后更快进入医师角色。比较影像学运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帮助学员建立立体思维,拓宽视野,有利于学员在理解各种设备成像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临床实际工作中为不同病人选择更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在今后独立工作时,能够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给出更准确的超声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撑。在我院进行PBL结合CI教学法的初步尝试中,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益于培养高素质的超声医师,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广泛开展。

作者:杨凌菲 宋涛 董建 范雪 侯雪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秦小明.我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0,18(3):31-32.

[2]杨希,吴盛正,孙思,等.浅谈超声见习生带教工作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5):347-348.

[4]赵蕾,马晓海,范占明.比较影像学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37-38.

[5]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程质量,建设监理,项目管理

0引言

建筑监理是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施工监理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也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建设监理行业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不长,自1988年第一次试运行以来,已经发展了近30年。我们在过去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市场蓬勃发展,工程项目的增多给建设监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合理规划建设项目的市场秩序,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加强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工程监理的基本特征

工程监理在建筑施工中起着管理作用,工程监理负责确保工程按标准进行,使所有施工环节得以规范,预防建筑项目出现质量问题,避免有违反施工安全的行为,以保证施工质量。工程监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监理具有独立性,工程监理单位有权独立运行,并与建筑企业和施工企业合作,在这些部门中,不受监督制约的是独立、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上级或下级的关系;二是具有科学性,工程监理不仅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而且要提出管理建议,结合约束功能,形成监理工作,为项目各方提供服务,建筑质量也是服务质量。工程监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合同的规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体现出公平性。在承包商和施工单位之间,工程监理处于第三方位置,负责这项工作的目的是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经济建设损失。

2当前我国工程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住房建设监理管理发展较晚,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监理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为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与实际工程监理的发展很不协调,相关制度也很难与现实相适应。由于监理行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在收取监理费的过程中,存在着价格竞争等弊端。竞争行为最终导致建设监理成本低,导致监理在某种意义上流于形式。

2.2施工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决定了中国建设监理质量,目前,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中国整体结构比较分散,具有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监理人员比较少,大多数工程监理缺乏实践监督经验,监理工程师缺乏识别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中国的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目前,在中国大多数监理人员甚至未完成大学学习,一些大学生的培训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高校甚至缺乏对学生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教育,虽然可以获得建筑监理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在实际监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项目建设,很难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

2.3缺乏规范性指导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工作,缺乏规范和正确的监督和指导,要使监理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比较困难;其次在监督过程中,工程监理人员对于施工事故处理不当,施工人员容易有生命危险,为此,建设监理单位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必须履行每一个监理人员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事故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相关人员出错并导致重大施工事故,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严禁有任何庇护现象。

2.4工程监理水平低

在中国建设监理水平普遍偏低,影响工程建设监理质量。目前,建筑工程监管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工地的施工标准要求不够明确,许多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开工后,对于许多设施和场地规则却不清楚,所以监督和管理上达不到要求,监理工程师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第二,建设监理机构不够完善,职责分散。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能,管理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也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导致监理工作不认真。

3工程监督完善措施

3.1加强建设监理法制建设,健全监理市场机制

首先,要重点加强工程监理法律法规建设和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工程建设单位要把建筑业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相结合,在大环境下,要完善和加强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消除不能与建筑工程相结合的部分,要制定既有联系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法律法规,要加大科学和法规的使用。规范、具体、合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制度,使我国建设监理工程师可以更有序、更顺利地完成监理工作,使监理工作更符合建设标准;第二,监理工作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招投标制度,确保监管始终在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运行,我们必须不断协调不公平的市场关系,作为维护市场的纽带,工程市场的监督机制是建立在平等信誉机制的基础上,一个信誉差、竞争力差的监管单位必将被淘汰。

3.2提高施工监理队伍整体素质

相关监理企业应首先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完善监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讲座,邀请行业内的精英参加,有实践经验的人要加强培训和教育。第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监督实践能力,监理人员还应通过自学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督的现实作用。监理的核心作用应体现在工程监理中,一方面,监理单位要想留住人才,实行激励机制。二是结合工程应用,在整个建设期间,加强监理人员监督经验不断积累和更新,对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提前作出预测,提前制定策略,善于总结和反思工作,养成勤于思考的能力。

3.3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在项目建设监理工作中,必须明确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涉及许多监理人员,在总结监理工作时,将各部门存在差异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的问题总结出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对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加强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住房建设监督管理起步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吸收和学习科学的管理技术,提高住房建设监理的管理水平。

4结语

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已成为我国项目监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建设监理处于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漏洞,相关部门应考虑到这些问题,不断改进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培训或激励机制,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技能,确保监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加负责任的完成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文.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及规范化[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2):247.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6

我国儿童外科基础教学早期兼容于儿科学和外科学,在医学院本科教学中,儿童外科基础部分大多出现于儿科学教材中,由儿童外科医生进行讲授,部分病种则在外科学讲授。在少数设有儿科系的医学院则具有较为完整的儿外科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儿外科教学在儿科学和外科学的教学中提取出来独立成科,不再被外科学和儿科学大纲涵盖。上世纪90年代,医学院系改革,多数儿科系被调整,儿外科基本上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教学计划。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五年制的教学大纲中,儿科学没有儿外科内容,外科学中只有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和运动系统畸形,仅少数院校开设儿外选修课。

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的困境

发达国家的儿外科规培已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德国学者曾对20余个国家的儿外科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在美国,必须经过5年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并获得认证后才能进入儿外科专科培训,其余国家的平均培训时间为6年3个月。在我国,儿外科作为二级学科,在规培中作为培训科目之一独立招生。综合性医院极少设儿外科专业或缺乏规培能力,故儿外科规培基地集中在儿童专科医院,培训主要在儿外科各专业轮转。医师一旦完成规培,也基本就业在各儿童专科医院。由于受训面和就业面窄,儿外科规培基地生源紧缺。相反,每年的外科规培基地供不应求。由于外科规培未将儿外科纳入培训细则,经过规培的外科医师对儿外科临床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不具备接诊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能力。他们一旦进入基层医疗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可避免儿外科病患。不难看出,现行的住院医师规培过早专科化,造成外科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与其在基层一线实际工作中所应具备的临床能力间尚不够契合。

三、儿童外科疾病就诊中的窘况

由于儿童年龄段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目前上海市仅有的四家设有儿外科的医院已人满为患,儿外科医师超负荷工作仍然无法满足就诊需求。我们亟需将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下沉至基层医疗单位完成,但这一过程存在极大困难。首先,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初诊主要在基层,尤其是面向社区的全科医师和分散在各级医院的儿科或普外科医师。近年的本科教育中缺乏儿童外科教学课程和临床实习,在全科、儿科、外科规培中也没有儿外科培训内容。因此,全科医师在新生儿访视和婴幼儿体检时往往漏诊新生儿或婴幼儿外科疾病,儿科或成人普外科医师容易在接诊儿外科急症或肿瘤患儿时发生漏诊误诊。造成该年龄段的儿童外科患者处于高风险状态。其次,在绝大多数的二级医院,儿童外科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即使是一些常见病,也很少能得到及时治疗,必须转诊至儿童专科医院。这势必导致儿外科常见病诊治在今后几年仍无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完成,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窘况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四、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和困境,要从根本上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的儿童外科临床能力,需要一个从院校教育到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长期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第一,建议将儿童外科常识融入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内容,这不仅能普遍提高医学生对儿童外科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培养医学生对儿外科学的兴趣,鼓励更多学生选择从事儿外科专业。

第二,建议将儿童外科列入临床实习轮转范围,尤其要加入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和全科方向的医学生实习内容中。临床实习是让医学生将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互结合融会贯通的关键途径。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议调整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并在国家执业医师考核中加入儿外科内容。洛杉矶医学中心200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外科住院医师普遍认为培训中轮转儿外科是具有价值的教育经历,他们期望每年有一些时间来做儿外科手术。因此,建议在现行的外科规培细则中,适当加入儿外科临床轮转,培养和提高外科医生处理儿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能力。对于有条件开展儿外科培训的全科规培基地,建议在3年培训中加入2周的儿外科轮转,让全科医师通过临床实践熟悉儿外科常见病,初步具备在社区医疗服务中正确识别儿外科常见病的能力。

五、总结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7

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尤其在最高法院明确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入罪标准以后,安全生产管理形势愈加严峻。本文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入罪标准;应对建议

引言: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存续期间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效益。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生产中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通过了《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此类案件的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原则上以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国家法规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越来越大,需要更加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1)重视口头要求,忽视制度建设。制度是相对固定的长期管理要求和行为准则。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少企业习惯在安全会议上、安全检查中、事故处理后提出口头要求,以要求或批示代替制度,忽视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示要求和方法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使之成为固定的制度条款。导致形成口头要求和安全制度两条线管理模式,使制度被架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遭受损害。

(2)重视法律法规引用,忽视与企业实际结合。往往是照搬照抄法律法规条文,大段引用上级文件,复制粘贴网络资料,很少将具体规定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制度理论化、空洞化,无法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1.2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1)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的现象比较常见,且屡禁不止,在工作中过分依赖经验,存在侥幸心理。比如在高空作业中,员工不按照要求来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

(2)法规观念淡薄。在日常工作中,抱着敷衍的态度来应对安全生产工作。比如在车间、班组工作中,采用照本宣科方式来传达安全会议精神等。

(3)缺乏安全活动总结。企业开展安全活动后,大多只有记录,缺乏实质的内容,没有对其进行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1.3责任意识淡薄

(1)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环境恶劣、设备陈旧,安全生产意识缺乏,不注重安全设施的投入,雇佣一些农民工、临时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有一些企业常常会将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岗位,特意留给一些临时工或者是一些农民工,让他们去做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还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3)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1.4安全管理知识缺乏,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不少企业缺乏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现有安全监督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并不高,且缺乏责任心,不具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而在基层安全管理队伍中,人员流动性较大,且招聘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中,面对问题不能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5安全投入不足

部分企业为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常常通过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安全生产投入,采取生产项目审批制度滞后,没有合理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等做法,埋下安全生产隐患。而在生产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设备,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购买一些劣质的劳保用品,甚至连工伤社会保险都没有参加,使生产人员无法得到安全生产保障。

2.应对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实际、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制度建设必不可少。企业要在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论证、分析,从设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识别出风险和危害,从而制定出防范风险和危害的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覆盖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的管理,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不交叉,不重叠的要求。

2.2加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其优势在于使员工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员工的活力,用目标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建立一把手直接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车间均有专门安全负责人的安全管理网链;重视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向下强压;注重实效,不流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加强目标反馈,奖惩并举。把切实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基本要求,建立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2.3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1)加强领导层的培训教育。企业领导自身应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积极整改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要加强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领导层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促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带头作用,最大程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一是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的强化教育和训练。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做到手段多样,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实际。二是强化安全专业知识培训。抓好新进员工“三级”教育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培训;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种的难易程度,合理选定安全基础理论知识、与从事工作有关的安全基本常识、从事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等等,使员工学而能用;三是在岗前培训阶段必须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规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安全技能;四是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做到规程执行不走样,抓好事故演练,做到遇到险情处理果断,正确无误。

2.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1)合理配置注册安全工程师。当前许多企业没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也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注册安全工程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加强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养,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注重基层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秉公执法,做好自身的安全监督职责。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促使安全监督人员掌握现代安全管理办法,洞悉不安全因素,熟悉国家的相应法律法规。三是新上岗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持证上岗。

2.5建立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在企业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时,大多数由于企业缺乏良好的应急处理措施,导致事故不能在初始阶段得到良好控制,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不断加重,最后出现更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总结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借鉴其他企业的应急预案,综合考虑《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规定,在企业中建立突发事故的处置体系,避免发生事故时不知所措,而是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将事故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2.6抓安全文化建设,推行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企业安全工作的对象是人,安全生产人性化就是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要出发,通过安全道德引导,理解、尊重员工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激情和活力,使每个员工的安全工作能力都得到最佳发挥,从而产生巨大的安全生产凝聚力和创造力。开展人性化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文化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组织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版报吸引广大员工,把枯燥的安全教育变得易于接受。将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真正落实。

3.结束语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保持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应对愈加严峻的安全生产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邢光华 单位: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云辉.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观察,2015.

[2]霍少然.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5.

[3]李建柱.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

[4]高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

合规培训总结范文8

近年来,随着全国医科院校和规培基地医院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规培管理制度,各医院也因地制宜,在规培轮转政策基本要求下做出许多尝试性调整。但由于临床轮转工作繁重,专业型研究生经常分身乏术,无法在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中达到很好的平衡,导致科研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统筹优化临床培养内容和时间,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培养。意见的提出对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将专业型研究生单纯当作规培生,重临床而轻科研,忽视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血管外科的学科特点,阐述血管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其科研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1血管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饮食结构改变、检查技术的革新和人民群众体检意识的增强,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人口不断增加,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并发症多,治疗比较困难,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外科[2]。虽然血管外科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仍然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专科属性。在为期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血管外科研究生只有3~6个月的时间在血管外科轮转学习,跟随导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少。血管外科常用的腔内介入操作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学习曲线短,但不规范的操作会带来严重并发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掌握规范的专科技能。因此,专业型血管外科研究生留给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时间更为匮乏,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极为普遍。目前,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没有统一的科研能力考评机制,医院也缺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引导机制,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受限于专业型研究生的课时安排,科研配套的课程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科研学习效果欠佳。

2科研能力在血管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血管外科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传统开放手术、腔内血管治疗和复合手术等。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原先需要开放手术的疾病已逐渐转为腔内治疗。腔内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需要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临床医生长远的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科研能力。专业型研究生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未来临床工作中的领头羊。具备科研能力是临床工作进阶成长的前提。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血管外科专业型研究生更应当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和科研素养,要兼顾科研与临床两个方面,使其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3]。通过系统学习,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掌握实验方法,运用特有的科研思维解决临床中发现的问题,把握医工结合,让临床治疗更精准,促进医学科技创新。科研与临床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补充,不应被割裂。

3提高科研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3.1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能力培养扎实的临床

基本技能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也是开展临床深入学习实践的前提。对于血管外科而言,腔内手术需要进行血管穿刺,不规范穿刺后血管出血会引起局部血肿,甚至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传统的预防方法为局部加压包扎,而近年来血管闭合器逐渐被运用于临床,可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血管外科相关器械的改进和提升也是科研方向之一。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临床实践优势,引导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细节,并鼓励他们运用科研思维把握医工结合,以助力临床科研转化。专业型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时,应遵守“从临床实践出发,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创新性”三个原则,引导学生获得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双提升[4]。

3.2优化规范化培训轮转方案,促进临床与科研

协调发展在短暂3~6个月的血管外科轮转中,研究生需要初步掌握血管外科所用手术器械和介入相关材料特性,以便在未来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更好地衔接血管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但是,研究生同时面临规培结业和毕业等事宜,缩短了有效培养的时间。虽然规培期间研究生与规培生的轮转培养内容几乎一致,但培养目标截然不同,其中差别最大的就是对于科研水平的要求。部分研究生轮转过程中被当做单纯的劳动力,机械性进行重复工作,教学效果不佳。对于研究生而言,合理的培训方案是对患者的管理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临床技能在于准确掌握,而不在于无用重复。要做到合理减少管床患者的数量,重视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训效果[5]。笔者认为,规培政策应该对专业型研究生进行适度调整,优化轮转时间,不能与社会化规培学员无区别培养,要给予其足够的科研空间,可以以三级学科为单位设立病种目标,完成设定的病种数量并通过考核后可转入下一亚专业。同时,应重视研究生三基理论课程学习,保障规培同质化效果。我们通过研究生入科后集中培训的模式,让研究生快速、系统学习血管外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利用动物离体血管及硅胶模型指导学生进行血管吻合练习等。在后续的临床工作中,通过查房、小讲课、术中演示等多种形式,让血管外科研究生从理论学习逐步过渡至实际操作。

3.3拓宽专业型研究生视野,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

科研能力不只是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等技术,也不是与循证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单纯交叉。血管外科作为高精尖器械研发临床运用的典范学科,与人体工程学、装备工艺和材料科学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本研究团队曾通过磁吻合装置尝试在犬模型中快速吻合下腔静脉,从而为大血管术中重建提供新的思路[6]。因此,血管外科研究生不应该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也需要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加强医院与科研院所、工科院校的交流合作,打通临床经验到研究转化落地实施的屏障,促进医工领域深度融合。我们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定期开展青年论坛,同时科室每个月都制定学术讨论题目,让研究生通过前期文献学习、集中讨论并分享学习心得,从而形成初步的科研思维。

3.4完善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目

前,医生规培已有成熟的考核体系,但对于专业型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则尚未确立。高等院校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学术要求也相对较低,不利于培养临床与科研综合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临床人才。近年来提出的医学科研能力培训包括医学英语应用、中英文文献检索和归纳、临床研究课题设计、罕见疾病临床资料采集和撰写医学论文或综述等内容[7]。但由于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过程化考核机制,无法保证科研能力培训质量。规培基地应当设立固定培训课程,开展学术前沿讲座、考核实验室基本技术等。同时,应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对于科研能力加强考评,要求毕业时掌握基本临床科研方法和实验技术。目前,我院为满足研究生的各类实验需求,规划实验平台建设并完善临床生物样本资源库。实验平台实行预约制,研究生可根据计划时间灵活安排实验。2463.5健全导师培养制度,助力研究生科研培养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学生的学业展开充分的指导,对科研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导师应建立合理的培训模式如定期召开组会等,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业进展。一方面对学生当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学习和科研进行点拨;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展示汇报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导师应鼓励学生参加课题的申报,并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需要对导师的临床、科研能力进行充分评价,组织导师培训,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散养型培养的发生。目前,我院试点每周五研究生回科制度,借此加强导师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一对一”辅导的形式,指导血管外科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文献或实验形式找到答案。

4总结

随着血管外科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腔内治疗器械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血管外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但目前在血管外科研究生并轨培养中存在繁重的临床轮转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矛盾。笔者认为,可通过优化规培轮转方案、完善科研能力考评机制和健全导师培养制度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同时注重以临床为导向,多学科交叉,鼓励研究生临床和科研同步学习,从而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娅茜,金红芳,杜军保.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7,2017(15):56-57.

[2]张成超,谷涌泉,齐立行.血管外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6):472-474.

[3]叶开创,秦金保,王新,等.关于血管外科研究生科研与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5):959-961.

[4]鲁洁,初平,金雅琼,等.浅谈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33-34.

[5]范宏斌,党竞医.并轨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7):519-523.

[6]刘仕琪,慈红波,雷鹏,等.磁吻合实现犬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快速无缝线吻合实验与效果[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