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例6篇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1

2011年,似乎又是一个多事之年。开年甫四个月,政治事件和自然灾难层出不穷,让世界各国的新闻工作者面临接连不断的报道任务。

对英国广播公司(BBC)来说,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报道日程表都排得极满。自去年保守党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工党结束13年的统治以来,一系列政策改弦易辙,政府斗争激烈,而社会反响也极为强烈,罢工、示威、冲突时有发生。同时,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财经领域动荡不安。当然,2012年奥运会即将到来,皇室婚礼迫在眉睫,同样是媒介议程上的大事。而最大的报道重担来自海外:北非和中东的反独裁运动如星火燎原,新西兰、日本接连发生史无前例的大地震,一向“放眼全球”的BBC自然第一时间派出人马,连续进行报道。

在紧张的新闻任务中,“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最体现新闻价值,却也是最具难度的。它考验着一个新闻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实力,考验它能否将突发事件的时效性、重要性、冲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及时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媒体竞争的关键环节,一旦有重要突发事件,世界各大通讯社和主要媒体均以第一个发出报道为荣,其衡量标准甚至精确到分钟和秒钟。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摄影摄像器材的普及,报道渠道多样化而报道门槛逐渐降低,争夺时间上的第一名似乎意义不大了;而谁能够及时将突发事件报道做得既“快”又“好”,成为新的竞争标准。

新闻事件的两个维度

突发新闻与常态新闻,其间的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恐怕不见得。实际上,从突发性角度来观察,新闻事件包括两个维度的性质:可预测性与可重复性。

一个标准的突发事件,应该是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都比较低的。例如,日本地震是“教科书式”的突发事件,极少发生且极难预测。相比较而言,中东的民主运动虽然也是突发事件,但可预测性稍高,因为一场大规模群众运动发生之前必然有酝酿和动员阶段,新闻素养较高的记者即可寻到苗头。

与之相反,典型的常态新闻,则重复率、可预测性很高,已经成为日常性活动。英国的议会辩论即是一例,以至于BBC有一个专门的“议会”频道,对议会的辩论和会议作常态性播出。

介于两者之间的新闻事件,有的可预测性较高但是重复率较低,有的则恰好相反。前者的代表是皇室婚礼:2011年4月29日上午11点,威廉王子将与凯特・米德尔顿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婚礼。这类事件早有计划,其发生时间和地点已经公布,新闻媒体可为之做好充分准备。后者则如犯罪新闻,虽然其可预测性较低,但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几乎已经成为常态,英国每家新闻媒体都必须为犯罪新闻做好日常性准备。

由此可见,新闻事件分布在一个图景之中,其间有过渡和变化,突发事件可向常态事件转发,反之亦然。例如,当中东民主运动蔓延开来,旷日持久,它逐渐化为一段时期内的常态。再如,2011年3月26日,英国伦敦发生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削减公共开支。此示威活动由英国工会联合会组织,提前数周即开始动员、宣传、筹备,不属于突发事件;但未料示威当日,本意为“和平集会”的示威活动,突然出现数百名蒙面的无政府主义者,对伦敦繁华商业区的银行、商店进行攻击,不时传出玻璃碎裂和烟花爆炸的声音。而正如警方一样,BBC的现场报道组早有准备,立即对相关活动进行拍摄和现场报道。在这一事件中,“突发性”显得极为微妙。

BBC的新闻流

为了应对常态性和突发织的形形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新闻队伍、一个可快速做出决策的新闻反应机制、一套能够灵活调整的节目体系。

即以BBC为例。2011年3月11日东京时间14:46,日本发生里氏9级的特大地震,当时正是伦敦时间早上5:46。BBC在第一频道和新闻频道6点播出的《新闻早餐》中,即时播报了相关的新闻,采用的是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画面,并电话连线采访了一名驻东京的英国记者。随后,在新闻频道的全天滚动播出中,随时根据收到的最新情况进行播报;同时,第一频道的整点新闻(下午1点、3点,晚上6点、10点)均将已获信息进行汇总播出。到晚上10点的时候,BBC的报道已经十分完整:首先是地震与海啸的发生,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随后是驻东京记者罗兰・布尔克(Roland Buerk)的现场报道,讲述了东京民众的反应及避难情形;然后是日本政府的反应;随后是关于可能引发的核电厂危机,现场邀请科技编辑进行分析;之后还有英国、美国、联合国及其他国家所作的回应。

BBC网站设立了“日本地震”专题,第一天的消息即达到50条,同时提供了相关新闻链接(如近年来规模较大的地震),以及关于地震、海啸和核电的背景知识。几天后,一个特别报道组被派往日本,持续进行关于日本地震的连续报道。在两周内,日本地震新闻都是BBC新闻节目的头条,直到地震带来的冲击逐渐平息,其新闻价值减弱,它的位置开始让位于利比亚的民主斗争。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2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现状

伴随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的转型期、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高职院校学生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心理疾患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异常的事情,并呈现出增长态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比较被动的事后管理体系也需要进入到整体的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需要从不同的领域的具体管理向有组织、有系统的全方位常态化管理发展。高职院校大多实行院系两级级管理体制,系部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对于系部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升,保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日常教育的有效性,维护校园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地处置系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保持系部安全稳定局面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根据有关高校和学院安全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结合系部实际,探索制订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明确适用范围

本机制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稳定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事故安全类突发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

(二)明确工作方针和原则

1.处置突发事件方针。预防为先,沉着应对,区别对待,妥善处置,维护稳定。

2.处置突发事件原则。(1)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系部工作人员,要在系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协同作战。(2)预防为先,注重疏导。及时收集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情绪激化和事态扩大。(3)因事施策,区别对待。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严重程度、影响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处置。(4)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作出反应,行动要迅速,采取处置措施要果断,力争在初期解决在基层,把事态控制在校园内。

(三)确立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及职责

确立高职院校系部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职责:(1)全面负责对全院安全稳定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领导,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2)组织开展政治形势和维护学院稳定的宣传教育,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3)了解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影响系部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4)组织领导和现场指挥处置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

(四)确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一般程序

处置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是:接报――先期处置――成立现场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现场处置及救援――善后与恢复。

(五)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预防与预警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认真学习和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师生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日常教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认真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思想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稳定重要性的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对系部网站、宣传栏等要加强管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清除网络及宣传栏不良内容。

2.加强预测研究,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因素。根据系部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性质、形式、特点、规模、趋势、后果做出准确的预测、判断,做到心中有数,为化解突发事件打下有效基础。

3.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值班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利用学生工作例会和辅导员例会通报有关情况。特殊时期,根据学院的安全稳定形势,随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系办和学工办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坚持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信息安全员群,明确每班安全稳定工作信息员,并保持通讯联络。

4.加强校内大型活动的管理,认真做好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开展大型活动的报告审批制度,制定详细安全工作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活动现场安全和正常秩序。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测试,建立心理援助档案数据库,定期追踪,对于特殊个体以及其他危机情况,系部相关人员尽力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及时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践探索

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在深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法制法纪教育、细化安全维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作了等五个方面作了大量实践探索。

(一)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为增强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进行了系列法制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2011年以来,机械系率先启动安全教育,开展了班主任安全教育研讨,在2012年在机械系每班率先设立了安全信息委员。

系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特邀常州市科教城派出所所长结合大学生犯罪实际案例为大一新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在大二年级各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针对大三学生实习上岗的特点,开展上岗实习安全专业教育;同时系部定期召开系学生会、各班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等座谈会,初步建立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教育机制。

(二)积极探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结合系部特点,机械系积极构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学工办―各班班主任―系心协―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健全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注重群体与个体、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每周心理委员反馈“班级晴雨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设立系师生心理对话坊,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年均接受学生30多人次心理辅导,保证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和解决。

进一步加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性。首先,开放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个体或小组的咨询,对产生学习、情感、行为等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以诚心、爱心、热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每学期针对SCL-90测试因子分偏高的30余名同学,各班班级导师均与相关同学进行了访谈和交流,并及时向系部反馈异常情况。

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系部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主要涉及如何加强人际交往,贫困学生如何克服心理自卑,增强自信等内容,进一步激发了个体及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系部心协定期开展主题心理健康理论学习、趣味运动会及走进敬老院等实践活动,充分宣传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意识,营造温暖和谐校园氛围。

(三)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

2013年,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系部日常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机械系进一步大胆探索,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334预警机制”。

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是指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对同学在思想、学习、生活、行为、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先告知、警戒,以督促学生及时改正不良现象,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一种教育手段和干预制度。“334预警机制”即三方参与(学校、家长、学生)、三种级别(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类预警项目的预警工作机制。

通过旷课预警、成绩预警、心理预警、安全预警等四个方面开展不同等级,不同方式预警工作,能有效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有效发挥班级导师管理功能,形成全方位预警教育机制。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3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而高校突发事件总结一下包括一下五类:第一类自然灾害,包含地震、洪水、雪灾、台风等;第二类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第三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校园交通事故等;第四类群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罢餐等;第五类伤害事件,包含学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等。

二、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因素

(一)学生因素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学生已步入成年阶段,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和现象理解较为直接,往往因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一些不理性的想法,思考方式也容易受社会和周围人群的影响。首先,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许多学生感情脆弱,不能很好得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师生之间关系、和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善也不愿多跟他人交流,做事情容易走向极端,自杀和他杀事件频频发生。其次,由于在校学院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人员分散,城乡差别、贫富差别较大,导致不少贫困学生心理自卑与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引发打架、偷窃等事端。

(二)学校因素

由于高校发展日新月异,改革每年都在进行,扩招规模年年增加,校园基础设施也远远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习室、图书馆紧张,食堂饭菜质量不高等等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条件不满意。现阶段我国高校正步入深化改革时期,学校的工作也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事件发生。比如高校管理方的管理队伍庞大,致使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问题时管理者未能第一时间察觉,而造成不好的结果等。

(三)家庭因素

高校大学生都是从高考过渡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压力也随着高考的压力向就业压力转变,家长在这段时间会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很多家长对其子女采用高压式管理,培养目标定位高,但在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已经成才了,而忽视了与学校沟通,淡化了与子女的继续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反差,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冲动叛逆的行为,遇事不是依靠组织和法律去解决,而是以闹事的形式要挟学校解决问题。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也要有计划的培养,避免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三、辅导员如何应对高校突发事件

(一)做好防范工作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因此,经常深入学生内部,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信息畅通有着至关重要的预防作用。学校经常强调,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还应当做到热爱自己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真心地关心学生,帮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还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网络思想工作、贫困生认定工作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把握学生每个方面的思想动态。另外辅导员还要培养危机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期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对于突发事件缺乏心理准备,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广大学生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个事实提醒我们,辅导员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如果具备了应对突发的灾情、疫情、敌情、战情的各种心理准备,无疑会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其次“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体现,越在平安无事时越要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二)做好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往往来势凶猛,辅导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辅导员应具备善于发现和捕捉现在危机的能力和意识,发现危机征兆,要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领导并及时处理,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各种危害。突发事件,其事发突然,若处置不及时和处置不当,往往会难于控制局面,造成更大危害。学生在学校如果出现某些困难和突发性状况时,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并求助于辅导员。而辅导员在收到学生反映的信息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尽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然后弄清事件发生起因,对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对事态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对于影响小、易解决、性质不严重但需要及时解决的事件,可自己先行处理,再上报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而对于解决不了、情节严重的问题,要及时、准确上报,并按校领导要求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三)做好善后工作

随着危机逐步的得到控制,学校的中心工作也基本转移。辅导员要在学校突发事件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对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持久性特点,辅导员要尽量缩短突发事件的影响时段,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化为乌有。同时,要抓住引发突发事件的实质问题和关键所在,解决根本矛盾,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好家长、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尽快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

参考文献:

[1]彭学军.学校微机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4).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采供血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从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血液采集和供应工作。

二、适用范围

(一)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伤事件所造成的临床用血供不应求时。

(二)在可预料的重大事件以及灾害事故发生前,为及时救治病人而需储备大量血液或特殊血型血液时。

(三)遇有其他不可预料的重大特殊情况时。

三、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市献血领导小组是全市重大突发事件采供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全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采供血工作的指挥调度、督导检查以及修订本预案。

(二)日常管理机构

市献血办是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采供血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血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组织,市政府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工作网络。

四、预警分级

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总量能满足临床日以上用血量为正常血液库存量(无严重偏型)。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程度,采供血预警分为三级:

Ⅲ级:因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影响正常采血,造成按日均供血量计算,红细胞类制品(全血和红细胞成分血,下同)库存总量低于日大于日总供血量,且无严重偏型。

Ⅱ级:因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形成用血剧增以及需向异地调拨血液情况,造成按日均供血量计算,红细胞类制品库存总量低于日大于日总供血量或出现血型严重偏型。

Ⅰ级:因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造成红细胞类制品库存低于3日总供血量或急需大量使用Rh阴性血以及需启动重大突发事件采供血应急预案的其他紧急情况。

五、预警启动

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下降到预警指标时,市中心血站应立即向市献血办报告,经市献血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预警级别。

六、预警响应

根据预警级别确定预警响应级别。

(一)Ⅲ级响应

1.将每周一次血液库存情况。市中心血站每日向市献血办报告血液库存数量。根据现有库存血量参照往年同期用血情况对医疗机构实行按计划分配用血。

2.市献血办组织无偿献血宣传,依托新闻媒体主渠道,有针对性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

3.市中心血站加大采血力度,增加出车频次,延长采血时间。

(二)Ⅱ级响应

1.将每周二次血液库存情况。市中心血站、各医疗机构每日报告血液库存数量。

2.市献血办协调驻沧部队官兵、大中专院校师生等特定人群积极参加献血活动,号召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踊跃献血。

3.医疗机构严格限制择期手术,市中心血站的库存血液仅供急症或重症用血。必要时统一调用全市医疗机构血库储备血。

(三)Ⅰ级响应

全市临床供血和用血进入紧急状态。

1.将每日一次血液库存情况。市中心血站、各医疗机构每日向市献血办报告血液库存数量,各医疗机构要服从全市血液统一调配。

2.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因特网等新闻媒体进行紧急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广大民众参加自愿无偿献血。

3.市献血办向市政府紧急请示,经批准后以市政府名义向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下达应急无偿献血任务指标,要求国家工作人员、驻沧部队官兵、大中专院校师生、广大医务工作者带头献血。

4.当需要大量稀有血型血液时,立即启动稀有血型献血者名库。

5.各医疗机构严格控制临床用血,限制非危急重症患者用血。

6.市献血办向省卫生厅紧急报告,申请调配血液。

七、预警撤销

当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完毕或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上升超过预警指标,市中心血站立即向市献血办提出报告,经市献血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预警撤销。

八、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必须明确一名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指挥调度。

(二)市及各县(市、区)献血办按照预案要求做好组织、管理、协调以及重大突发事件采供血工作的培训与演练工作。

(三)市献血办在预案启动后必须随时掌握血液库存情况,申请调配血液时要同时向市政府、省献血办分别作出报告。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5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49-1

所谓应急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突发性的事件。这些时间的发生时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人们在事发之前无法预测到的。正因为事发之前无法预测到,所以也就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然而,由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性比较大,做好事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纵观世界各国,应急管理工作无不是国家的重点工作。无论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工作过程的研究、还是对实际应对办法的实践,亦或者是对专门工作人员的培养与训练,都是各个国家极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出于各种原因,我国地区电力系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现如今,我国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和完善供电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做好供电应急管理工作,是摆在地区供电局面前亟待解决的工作。

1 供电突发事件的特征

造成供电突发性事件的原因有许多,既包括自然原因,如雷雨或者冰雪天气导致电力设备受损,也包括认为原因,如认为引起的火灾,因或者认为的毁坏供电设备。而供电突发性事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供电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导致供电突发事件的原因往往是非正常的,是非常偶然的,毫无规律可循。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毫无心理准备。2)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供电突发事件的第二个特征和第一个特征是相关联的,正是由于这类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供电局工作人员也很难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其进行预防。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供电突发事件往往是在一个很大面积的区域内发生的,电力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支柱性产业。一旦大面积停电,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法进行,损失及其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曾有过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建设完善的供电应急管理体系,做好供电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应对供电突发事件迫在眉睫。

2 我国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应急机制不完善

通过上文对供电应急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造成此类突发性时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少有同一个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也就决定了地区供电局应急机制应该是逐渐进行完善的。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后,供电局应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现有的应急机制进行完善。而我国部门地区供电局的应急机制及其不完善,针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处理不同原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由于应急事件发生很紧急,需要供电局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由于应急机制的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员把应急事件当成普通的停电事件对待,在分工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导致损失加大。

2.2 应急培训与演习缺少制度化

很多地区供电局对应急物资的存储、管理以及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手忙脚乱,方寸大失。应急人员的反应速度对于应急工作完成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只有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人员能够从容以对,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步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应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有的地区供电局也会在平时进行模拟,然而大多是流于形式,很多工作人员在模拟突发事件过程中不能高度紧张起来,只是应付而已。没有相应的评估和手段,应急演习毫无价值可言。

2.3 应急设备不完善

有些地区供电局出于侥幸心理,减少对应急设备的财政投入,使得现有的应急设备非常落后,一旦发生供电应急事件,这些设备丝毫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完善地区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

3.1 组织体系建设

一个好的应急管理体系,应该有好的组织建设。地区各供电局应搞好与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建设,首先,应明确哪些部门是负责应急工作的,只有大的范围明确了,才可以从宏观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配。明确负责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后,要明确规定各个部分的主要工作,哪个部门负责指挥工作,哪个部门负责抢险工作,哪个部门负责物资运输工作,只有将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才不至于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每个部门应专门成立负责人员,具体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训练,制定符合本部门的相关制度。认真对待供电局平时组织的应急演习,制定专门的评价机制对本部门应急人员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在应急演习中也要对各个部分的分工合作能力进行培训,以更好的应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供电突发性事件。

3.2 预案体系建设

所谓的预案体系建设,也就是说供电局应根据以往发生过的各种突发性事件,通过分析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制定出专门针对此类原因的预案,为后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针对不同的情况,预案也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综合性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成预案。在运用这些预案的时候,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对预案进行适当的改变,不能一成不变的将预案运用到后来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中。

3.3 保障体系的建设

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突发事件现成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变化,救援人员也可能无法控制现场局面,这时保障人员应时刻做好救援准备。否则现场局面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供电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3.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6

笔者在日本工作期间就亲眼看到在日本生活的小学生在地震来临时是如何进行自救的,而我们国家的危机应急教育程度才刚刚起步,就连在我国一流高校受到良好教育的、身为教师的“范跑跑”都远远缺乏防范、自救和施救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中小学生了。因此,我国的危机应急事件的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建议政府采取一定措施改进这种现状。

首先,要加强政府各职能部们的重视程度,政府应该对民众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负有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突发事件处置成效的最高标准和根本尺度。把对民众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如防火,我们每个单位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在防范,还建立了防火安全月等项活动,但是,我们缺少教育民众如何逃离火场,如何实行自救的教育活动。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工作。

其次,要开展大力宣传,加强突发事件知识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请相关专家学者编写科普性手册,阐述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过程、性质、成因机制等,使民众对突发自然灾害有所了解,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网络、板报等应该开展应急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教育;各区、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该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也应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到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