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例6篇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1

关键词:城市公交;串联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 TN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驱动形式的选择

在决定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选用串联还是并联驱动方式时,必须充分结合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的特点和需要达到的侧重目标一一降低排放还是提高燃油经济性。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l)并联驱动的燃油经济性比串联好,而串联方案的排放更佳。目前各国开发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公交客车的排放。根据资料统计,欧美前一阶段所生产和研制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多采用串联布置方案。

(2)串联驱动方案只有电机直接驱动这一驱动形式。电动机在低速时候很好的扭矩特性使串联布置混合动力客车具有很好的加速性能,这对城市客车尤为重要。

(3)对于混合动力公交客车而言,在行驶过程会频繁的出现减速和停车等运行工况,相对而言,采用串联布置更利于制动能量的回收。

(4)串联方案特点决定了其对电池的依赖程度更高,但公交客车都是很规律的运行工况使其具有对电池组进行定期维护的条件。

(5)串联方案与并联方案相比较的劣势之一,是电池、电动机、发动机、发电机的功率较大,从而使整车的质量和成本上升幅度较大,但这种上升幅度对大客车的影响相对较小。

(6)串联方案具有“零排放”特性,这使它具有更适合于在排放要求极为严格的中心市区内运行。

(7)各自的技术特点决定了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特别适合于在市内低速运行、频繁的加速、减速、停车的复杂工况;而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更适于路况简单的城市间公路及高速行驶的车辆。

2、串联式混合动力公交车控制策略研究

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是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发挥最佳性能的关键,它根据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动力系统的能量需求,动态分配发动机与电机系统的输出功率,使发动机尽量工作在最优工作区,当车辆的需求功率较小时,发动机必须将多余的能量输入蓄电池储存起来;在车辆的需求功率较大时,再将蓄电池的电能释放出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都不高,特别是这样频繁的充放电过程必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能量的损失。所以合理的控制策略和控制逻辑就显得特别重要,其不但可以优化能量流动,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SHEV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以及续驶里程。

串联式HEV控制策略按性质可分为被动性和主动型两大类,被动型能量管理策略是在保证蓄电池和发动机各自工作于其最佳工作区域的条件下被动地满足车辆功率需求的一种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以提高能量流动效率为主要目的。而主动型能量管理策略在注重提高汽车系统内部能量流动效率的同时,可根据行车环境主动减小车辆功率需求。

2.1被动能且管理策略

(l)恒温器型(开关型)控制策略恒温器型(Thermostat)控制策略特征为:发动机开机后即恒定地工作于效率最高点,为使蓄电池组工作于充放电性能良好的工作区,预先设定了其充电状态SOC的最大值SOCmax、与最小值SOCmin。当蓄电池SOC≤SOCmin时,发动机启动并进入设定的工作点(最低油耗或最低排放)工作,输出功率的一部分满足车辆驱动功率需求,另一部分功率向蓄电池充电。而当蓄电池SOC≥SOCmax:时,发动机关闭,由蓄电池单独向电机供电驱动车辆。

恒温器型控制策略的优点是发动机的燃烧充分,排放低。缺点是动力蓄电池必须满足驱动电机瞬时功率的需要,其放电电流波动较大,经常出现大电流放电的情况,且蓄电池充放电频繁,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均有不利影响。其次,虽然APU可以在最优效率点工作,但由于多了能量转换的环节,加上发动机开关时的动态损耗,因而有可能抵消由发动机运行时工作效率最高所带来的好处,使得系统总体的损失功率变大,能量转换效率趋低。这种能量管理策略对发动机有利而对动力电池无利。

(2)功率跟随型控制策略功率跟随型(Power-Follower)控制策略由APU全程跟踪车辆功率需求,发动机总保持运转,这与传统汽车的行驶相似。

功率跟随型能量管理策略的优点是蓄电池容量被减小到最小程度,因而蓄电池重量相对恒温器型策略来说减轻了许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汽车行驶阻力,此外由于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减少而使得系统内部功率损失相应减少。缺点是APU必须满足续驶里程内的所有功率要求且要做出快速响应,发动机必须在从低到高的整个负荷区范围内运行,这些都损害了发动机的效率和排放性能(尤其在低负荷区)。因此,该控制策略对蓄电池有利而对发动机不利。

(3)恒温器十功率跟随型控制策略恒温器十功率跟随型控制策略基本思路为:当发动机在SOC较低或负载功率较大时均会启动,当负载功率较小且SOC高于预设的上限值时,发动机被关闭,在发动机关停之间设定了一定范围的状态保持区域,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关停。发动机一旦启动便在相对经济的区域内对电动机的负载功率进行跟踪,当负载功率大于或小于发动机经济区域所能输出的功率时,电池组可以通过充放电对该功率差额进行缓冲和补偿。例如,当汽车加速或爬坡时,为了满足车轮驱动功率要求,降低对蓄电池峰值功率要求,延长其工作寿命,可采用功率跟随模式,当汽车车率要求较低时,为了避免发动机低效率工况的发生,可以采用恒温器模式,以提高整车系统的效率。恒温器+功率跟随型控制策略可以减少电能的循环损耗,避免蓄电池大电流放电和发动机的频繁启动,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排放性能。

2.2主动型能且管理策略

(l)路线适应型控制策略

路线适应型控制策略基于城市公交车加减速频繁、路线固定,站点、站距、停车时间均己知的特点,在恒温器型或功率跟随器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子控制策略:一个叫Adviser子控制策略,另一个叫Adapter子控制策略。Advise:根据行车路线数据(整个路线速度曲线、站点位置、实际车速等)帮助驾驶员发出当前工况下的最佳加速踏板请求;Adapter仅根据车辆停靠站点信息控制车辆进站前的速度,以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增加。路线适应性控制策略挖掘了混合动力车在城市公交中使用的潜力,但没考虑交通干扰、意外停车等因素。路线适应型控制策略特别适合城市公交车。

(2)动态规划优化控制策略

动态规划优化控制策略以汽车在给定的驾驶循环工况下最小油耗为优化目标,根据串联式HEV的能量流动特点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按照时间顺序把整个循环工况下的功率与效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段,然后从最后一段状态开始逆向递推到初始段状态为止,最后求出整个循环工况下发动机最优输出功率序列。该方法只能用于特定的驾驶循环,必须预先精确知道车辆的需求功率,因而不能用于在线控制,常用于离线优化,以帮助总结和提炼出能用于在线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

(3)负荷预测型控制策略

负荷预测型控制策略基于APU输出功率要比车辆驱动功率随时间变化平稳得多这一事实,在恒温器型或功率跟随型策略的基础上添加一个车辆负荷预测器。预测器根据车辆运行工况预测车辆需要的驱动功率,通过车辆已耗功率的记录测算出驱动功率的一些平均值和它的波动范围,再利用路面坡度、交通情况等信息,来预测出车辆下一个时刻的负荷。利用该预测值、蓄电池的SOC状态决定采用哪一种工作模式。

负荷预测性控制策略的最大特征是:提供了一种根据在线所预测的驱动功率参与系统能量管理。达到油耗最低、排放最低的目的,可操作性强。缺点是所预测的驱动功率由于是由已耗功率推测得出

的,与车辆功率的即时需求值有差异。

2.3串联式HEV能最管理策略的发展趋势

由于恒温器+功率跟随型控制方式更有利避免电池大电流放电和发动机的频繁启动,降低油耗提高排放性能,因此较为常用,其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

被动性能量管理策略在深化控制规则的基础上将向着与多种优化算法和理论相结合的精细控制方向发展,以进一步减小车内系统能量内耗、提高能量流动效率为主要目的。

而主动型能量管理向着以人、车、路组成的大系统内的能量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以减少整个大系统的能量损耗为目的。其研究的最大困难在于需预先确定车辆的行驶路线、路面状况与交通信号等情况,目前尚处于仿真与试验阶段。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 混合型薪酬策略薪酬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58―02

[作者简介]康博,肖敏,张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提高人口素质、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办高校高速发展的背后,隐忧却一直存在,比如经费来源有限、外在竞争激烈等,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吸引和使用,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树立办学品牌的发展瓶颈。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办学资金条件下吸引优质师资,成为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薪酬激励人手,研究混合型薪酬策略在民办高校的应用。

一、民办高校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校的薪酬制度设计大致经历了两个历程。第一个阶段包括改革开放后第一所民办高校的成立到20世纪末,这一时期民办高校采用的一般都是“基本工资+课时费”为主的薪酬制度。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民办高校开始接受薪酬管理的新思想,比如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实行教师年薪制、绩效薪酬等。民办高校的薪酬管理开始从随意性走向科学性。但是,在探索如何建立民办高校薪酬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民办高校薪酬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民办高校创办成本高,投资收益慢,并且难以得到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因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能够用于薪酬支出的资金也就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薪酬水平总体偏低的现象。以广东省为例,据调查,多数民办高校副教授的工资仅与银行人职两年的大专生工资相当,同一地区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仅是公办高校教师收入的1/2~2/30。青年教师的待遇就更低了,有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甚至还不如普通中学的年轻教师。由于薪酬偏低,民办高校近几年人才流失状况一直非常严重。

2 薪酬结构缺乏公平性。薪酬结构对内缺失公平性,主要是因为不少民办高校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只注重形式,从而导致绩效工资变成了固定工资的一部分。任课教师作为学校的核心人力资源,承担学校的主要教学工作,然而其工资并没有因为教学质量的好坏而出现大的变化,这就使得部分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薪酬上没有得到肯定和鼓励,工作热情大大降低。

3 薪酬体系欠合理。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分配结构中,固定发放或基本按固定比例发放的部分过多,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薪酬所占比重较小;民办高校薪酬体系对于促进教师发展这一功能还有欠缺,尚且不能对发展教师潜力给予较大支持。

二、混合型薪酬策略的运用

薪酬策略一般可分为薪酬领袖策略、市场追随策略、市场滞后型策略和混合型薪酬策略,各种薪酬策略具有不同特点和运用场所(见表1)。混合型薪酬策略是指,在一个组织内根据不同的岗位、部门制定出的性质、激励水平各不相同的薪酬体系。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可根据职位类型或员工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确定不同的薪酬水平,而不是对所有的职位和员工采用相同的薪酬策略。

混合型薪酬策略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和针对性。一般说来,对于稀缺的人才、关键岗位上的人才,一般采取薪酬领袖策略;而对于劳动力市场中富足的人员以及鼓励流动的低级职位上的员工,则宜采用追随型策略甚至滞后型策略。这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的薪酬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公司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技术水平和工作内容等为依据制定不同的薪酬水平,其本质就是实行混合型薪酬策略,它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使企业走出发展的困境。

我国的民办高校,从清洁工到教授,他们劳动价值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不同岗位要求的工作量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民办高校,实行混合型薪酬策略,从而使原有的薪酬体系更加具有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必然选择。

三、民办高校混合型薪酬策略的制定步骤

1 掌握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的结构。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可分为专任教师、兼课教师、社会招聘教师三种类型。专任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骨干,主要从事公共基础课和骨干专业课的教学及专业主任、专业秘书、学生管理等工作。他们一般是富有经验的优秀退休教授、副教授及讲师和行政人员,全时在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和部分教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带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许多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实践专家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的管理岗位大致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低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三类。校级领导为高层管理人员,院系级领导为中低层管理人员,其余为普通员工。

根据职位的重要性,可将民办高校的教职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高层管理人员、教授、副教授;第二类是中低层管理人员、讲师;普通员工为第三类。兼课教师因不属于高校教职工的范畴,因而不在这里划分的范围之内。

2 确定教职工的薪酬体系。民办高校教师薪酬主要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各类津贴、奖金、讲课费以及社会保障费等。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同类高校和公办高校的薪酬水平,并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战略,可为制定混合型薪酬策略提供参考。在调查时,需要首先对竞争对手的人员进行分类,然后分类测算出每一类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

3 民办高校各岗位的薪酬水平。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发展战略的制定者,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者,决定着学校各项活动的合理有效进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授是科研工作的带头人,教授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因此,对于这些起着关键作用的人员,应当给予高于市场水平的岗位工资,以吸引最好的人才。相比之下,对中层管理人员和讲师可采取市场追随型的策略,而对普通型员工尤其是那些劳动力市场富足的人员,则可采用市场滞后型的策略(见表2)。

在绩效工资方面,依然要对高层管理人员、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实行薪酬领袖策略,鼓励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力争有新的突破。对中低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采用市场追随策略。虽然,他们的工作相比之下较为简单一些,但是也要让他们感觉到只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够得到学校的肯定。当然,这样的肯定不需要支付比同行业竞争者更多的绩效工资奖励(见表3)。

各类津贴、奖金均实行市场追随策略,跟随行业的整体状况而定。兼职教师的讲课费可实行薪酬领袖策略,因为兼职脚师不同于专职教师,不需要支付基本工资,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还能够带来新的思想和教育方法。这对于民办高校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好机会,对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普通员工的市场滞后型薪酬策略所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支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既可以节省学校的总开支,又可以激发管理和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这样设计薪酬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还可以使学校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当前,我国高校生源值已达到顶峰,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的薪酬制度更科学、更具有吸引力,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以供发展。采取混合型薪酬策略,将能够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增强民办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同时,它又能够帮助民办高校控制总的用人成本,在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注释:

①方妙英.对民办高校薪酬管理的探讨――构建基于3P模式的薪酬管理制度[J].教育探索,2009,(11):62―63

②③陶莉,张力.薪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④唐永红。构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30一31.

参考文献:

[1]乔宏,邵云飞,唐小我.基于外部公平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宽带薪酬设计口].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142―148.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3

关键词:框架结构砖混楼;施工管理;专业素质

框架结构砖混楼则是在楼房建造过程中,将两种建筑结构特点结合有效搭配,而形成的建筑结构的配合使用。施工管理人员是在施工过程中负有监督管理控制职责的专门人员。那么施工管理人员在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应具备何种素质,又该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本文将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论述与分析。

一、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施工管理应具备的主要专业素质分析

在框架结构砖混楼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人员应当什么样具备的主要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展开讨论。

1.1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任何管理活动,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都离不开一定期限的相关或类似工作的实践经验;而这一点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而言,显现的更为突出,这是由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对于框架结构砖混楼的建筑施工管理的管理过程,整个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指挥能力和人员管理经验具有更高的要求。而这里所说的“实践经验”不仅针对是否具有专业技术实践工作背景,而且包括是否具备对工人下属和相关物料进行有效管理的工作年限;而所谓的“比较丰富”是分为若干的等级和情况的。一般而言,职位较高、管理权限越大,则相应的施工管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丰富;而职位越低,相应的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上的实践经验就越少。

1.2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施工管理人员是对整个施工过程或者全过程中的部分项目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框架结构砖混咯偶的建筑施工管理的工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更为有效的进行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与自己一定的专业技能。由于级别和具体性质的不同,不同职责的管理人员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内容和数量不尽相同;然而框架结构的这里所谓的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管理人员对自己直接管理的业务的实际操作和指挥能力,以及与其工作相关但不属于自己直接管理范围相关专业技术能力。框架结构砖混楼建造过程中,各级各职责的施工管理人员如果对于具体技术的标准和操作完全不明白,定然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和适应需要专业能力的管理环境;而只有对框架结构砖混楼的相关项目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技术关键点的有效掌握,才能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1.3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框架结构砖混楼的建造过程的案例相关项目的控制和相关事务的协调,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而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应当在相关管理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有序的开展。事实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相关项目环节和内容的管理,最终毕竟立足于对工人乃至工程中的所有参与人员的有效管控;而只有将人的人的管理进行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管理的到位于达标。而这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有两个基本来源,就是通过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得到的一般性方法和通过实践和经验得到的具体的管控策略,并且这两大基本来源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笔者认为框架结构砖混楼建造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管理理论和常识。

二、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施工管理应具备的其他专业素质分析

2.1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和规则素养

这里所说的法律和规则素养,主要指在框架结构砖混楼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规则意识和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行业规则。保证施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是遵守法律和制定规则,从而实施制度化管理,这正是施工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和规则素养的原因所在。就这两方面内容进行深究的话,法律规则意识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一些,而相关知识显现了更高的专业化程度。在框架结构砖混楼建造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一旦丧失了基本的法律和规则意识,其自身行为的约束将减少,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恶果。例如,作为工程建造过程的第三方人员,某些监理人员总是想方设法从承包商出获得利益,而以滥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代价,从而使得工程的质量、进度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受到损害。

2.2 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较高的道德修养是对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人员提出的一个最为基础又最具难度的要求。由于职业道德关系到施工管理工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对待工作是否能够尽职尽责,并进一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所以它是最为基础的一个要求;而施工管理人员一般仅仅只是去关注法律方面的知识,而忽视自身道德的修养和塑造,当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很少有人能够主动以道德来约束自身。然而,在具有法律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要指标。

三、进一步提升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简析

以上是对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施工管理中应具备的主要和其他相关素质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就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个人看法。其一,相关实时实地培训工作的加强。通过对员工和管理人员培养对象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和技术能力培训,从而保证后续进入管理系统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其二,严格执行制度化管理策略。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促使管理人员形成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语

本文就框架结构砖混楼建筑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各项专业素质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简析了进一步提高其素质的两点策略。由于本人认识能力有限,文章难免存在着浅陋的嫌疑,还望相关专业人士加以指点。

参考文献:

[1] 孔亚鹏,姚广.论建筑施工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4

T梁是指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梁。两侧凸出的部分被称为翼缘,中间部分被称为梁肋。该形状的梁相当于把矩形梁中那些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因此,具有与原有矩形梁抗弯强度一致的特点,并且又因为在结构上缺少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可以节约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同时,减轻了构件的自重,使梁的跨越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T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预应力孔道漏浆,严重时导致孔道堵塞,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发生偏差,甚至会导致预应力筋无法穿入。第二,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时,预应力预留孔道位置发生了偏差,由此会导致实际张拉力、伸长值与设计不符,造成张拉力不准。同时,因为预应力筋位置发生了变化,使梁板强度减少,影响安全使用。第三,压浆时间太晚,移运吊装时间过早,从而影响了预应力筋的安全和压浆强度。第四,预制T梁吊装完成后,相邻T梁的横隔板无法对齐,发生错台现象。

应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策略

1应对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策略

针对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如下:第一,要采用精确的探测仪器,对灌混凝土表面标高测定要准确无误。首批灌注混凝士的数量要与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相符合。第二,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混凝土配比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了避免问题发生,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输到施工点时,需要再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必须再次拌和,如果再不达标必须禁止使用。第三,特别要注意混凝土进行水下灌注时要保持连续性,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和桩顶标高要高出设计桩顶的高度,通常均应控制在2m~6m之间。

2应对预制箱梁施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第一,针对专责人员不到位以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问题,其解决策略是加强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担其职负其责得其利的原则,将责权利挂勾,谁的专责出了问题,谁负全面责任。同时要注意加强检查督导工作。第二,针对施工不能达标问题,其解决策略是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严格施工程序和施工质量,尤其在施工的节点性环节加强把关。比如,认真检查侧模、端模试拼装,接缝要严密,且无错台,端模角度要同于设计时的锚垫板角度。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检查、校核,对拉螺栓预留孔要和模板位置保持一致。再比如,对于腹板、底板钢筋,要对正弯矩波纹管定位进行重点检查,砼浇筑时切不可移位,事先进行钢绞线的编束,编束好的钢绞线要穿过渡纹管,切忌钢绞线在管内缠绕,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每根钢绞线进行编号。

应对T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策略

针对T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其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施工时,应保护好波纹管,避免被振捣棒触击或电焊花烧破;各接头必须密封、牢固,不能脱开和漏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而混凝土终凝前,必须迅速采用高压水冲洗管道,并用通孔器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必须在波纹管内先穿入稍细的硬塑料管,浇筑完成后再拔出,这样可有效预防波纹管堵塞。第二,认真阅读图纸,正确计算出在预留孔道在每一断面上的坐标;将制孔管包括波纹管、钢管、胶管等准确牢固地定位,定位箍筋的位置、间距要合理。第三,施工人员必须清楚压浆和移运吊装的相关规定,并且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及标准进行合理施工。比如,压浆工作应该在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预制构件在孔道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移动和吊装。如果设计没有规定时,不应低于梁身混凝土设计标号的55%,并且不能低于20MPa。第四,在横隔梁模板安装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对模板尺寸和方向角度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架梁时要控制梁位准确并适当根据横隔梁对位情况稍加调整,使横隔梁互相对齐;对吊装完成后形成的轻微错台,要及时修整。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 燃气 混合动力 空气动力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66-01

1、引言

据2016《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长了300万桶/日,成为了199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机动车对燃油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导致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能源,如氢气,电池,压缩空气等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的结构,新的技术,综合常规汽车动力和驱动方面优势的新型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空气动力汽车。

2、新能源汽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2.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依靠蓄电池电能驱动电动机,最终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身技术、底盘技术、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电池技术是当前制约纯电动气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上主流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电池和镍氢电池。铅酸电池1956年商品化,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2、3]。铅酸电池自放电率低,寿命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但含重金属,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能量密度低,笨重限制其进一步发展。1990推出的镍氢电池,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它是早期的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其铅酸电池环保性能较好,充电时间短,但是电压较低[4]。锂电池商品化时间最晚,相对于其他两类,具有明显优势,环保性、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寿命都有大大提升[5]。

2.2 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最早被开发并使用的新型汽车,靠较清洁的燃气代替以往的燃料来驱动汽车运行的新型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分为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两种。对于普通的燃料汽车而言,二者均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天然气汽车的续航能力较差,甚至不如一些普通的燃料汽车,发展燃气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燃气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进气过程减少空气充气量,进而使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是目前燃气汽车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尽管缸内液化石油气直接喷射技术、压缩天然气缸内直喷技术等技术可以提高充气效率,但对发动机的结构、控制方式和尾气排放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使实现难度有所增加[6、7]。如何更加有效的增加燃气发动机的动力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3 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电机活动里发电机组。混合动力汽车是结合了普通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一种过渡性汽车,它继承了纯电动汽车的高效率和低排放的优点,又具有石油燃料的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长处,显著改善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8]。

混合动力汽车在动力输出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完成两种能量供应的切换,实现不同能量源特性互补,从而改善和提高汽车系统的性能。因此控制策略成为混合动力汽车最为关键性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大类。目前,串联式有恒温式控制模式,功率跟踪式控制模式;并联式有以车速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以功率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等[9];混联式有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模式,瞬时优化模式等。

2.4 气动汽车

气动汽车是由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以空气作为动力的气动汽车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气动汽车能量传递快捷,能源清洁且来源广泛,汽车造价较低,维修费用较低,是未来替代其他汽车的不二之选。正是因此,各国都纷纷开始了对气动汽车这一领域的研究。

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储气瓶中的高压压缩空气经减压后,通过热交换器吸热,再进入作用缸推动负载运动,通过调节进入作用缸的气体压力和流量以调整发动机的动力特性[10]。气动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取决于进气量、进气压力和温度,合适的配气机构和进气量的控制是技术难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回收高压转低压能量损失部分和提高压缩空气所携带的压力转换为发动机的机械能的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新能源汽车综合能力对比分析

经过各国长时间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有了很大的发展,四种新能源汽车除气动汽车以外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成熟,最为普及。但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复杂技术成本相对其他汽车较高,气动汽车技术还需完善仍处于研发阶段。纯电动汽车和气动汽车尾气排放零污染,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有一定的尾气排放污染但他们的续航能力要强于前两种。

4.结论

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各种汽车类型仍存在发展的瓶颈问题。纯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综合能力较差,气动汽车能量转化率和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有待解决,燃气汽车发动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两种能源相互交替的控制策略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进展,燃气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据大部分市场,气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也逐渐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定的的比例。

随着各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突破发动机,电池,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向着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的“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将占据汽车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鹏,孟宪臣.浅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79-79.

[2] 张彦琴.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J].汽车电器,2004(10):1-3.

[3] 彭金春,陈全世,韩曾晋.电动汽车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建模[J].汽车技术,1997(06):5-8.

[4] 唐有根.镍氢电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于仲安,简俊鹏,何方.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均衡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4,48(03):64-67.

[6] 李西秦,刘冰.国内外燃气汽车发动机研究动向[J].车用发动机,2008(S1):8-11.

[7] 邵千钧.电控LPG发动机及其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8] 李卫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范文6

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更及时的产品和服务,对质量的期望、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逐渐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Wal—Mart、DELL、P&G)取得巨大成功,这使得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⑴。全球化和精益化已经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两大趋势。首先,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了企业全球化采购、制造、分销等业务的展幵,其供应链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直至回收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能被几何级别的放大传递,最终导致整条供应链失控。就全球而言,意外事故、战争、恐怖袭击、罢工或破坏等影响供应链的人为灾害有增长的趋势12],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供应链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影响的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例如,2011年10月,泰国发生特大洪灾,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据点,这一事件使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停产,由于泰国已成为日本汽车厂商在海外的重点生产和出口基地,此次停产对日本乃至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冲击。泰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硬盘生产国,洪灾导致硬盘供应短缺,英特尔、苹果、戴尔和联想的业务都不可避免地大受影响。其次,精益物流理念的发展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敏捷和精细的供应链以赢得成本优势,这样的供应链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高效运行,但是一旦发生意外事件,通常会导致整条链的中断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轻则延期生产,重则丧失市场地位。例如,2000年3月,飞利浦公司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芯片厂发生火灾,芯片的生产工艺受到污染以致停工数周。当时诺基亚和爱立信都由这家工厂提供手机芯片,不同的是在飞利浦的芯片供应中断后,诺基亚及时改变手机设计,由后备供应商供应芯片,而爱立信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供应链简化,把飞利浦作为唯一芯片供应商,没有后备供应商可以作为紧急补充货源。

………….

1.2研究意义

研究供应中断风险下制造商的采购策略选择决策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供应中断风险的采购策略研究是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对于采购策略的研究多针对某一种策略,侧重于采购成本减少和服务水平提高两个方面。关于不同采购策略比较分析和选择决策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定性的层面,很少研究选择决策的定量模型,且己有研究很少考虑供应中断风险和供应商的供应能力限制等问题。单源与双源采购策略的比较分析和选择决策是关于采购策略比较研究的基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单源采购有利于企业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战略伙伴关系,追求合作效益最大化,实现准时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难以抵御中断风险造成的冲击。双源采购以及多源采购能够有效减少中断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保证供应能力的连续性。在潜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下,企业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做出采购策略的选择决策。本文对供应中断风险下的单源釆购策略和双源采购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选择决策模型,为企业选择采购策略,确定订货批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

2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防范和应急管理等领域。Roshan Gaonkar[6]根据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不同,将供应链风险分为三类:偏差,中断和灾难,三种风险的破坏性依次增加。Kleindorfer和333(1[7]认为中断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破坏,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发生暂停甚至崩溃,比如9.11恐怖袭击、SARS、经济危机等。刘浩华[8]提出供应链中断风险是指可能在供应链中发生并会影响物料、部件正常或预期流动的意外事件,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一类风险。Lewis[9]基于供应链的构成归结出三种主要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分别是经济中断、需求中断和供应中断,其中供应中断分为两种:一是供应商没有能力供货;二是产品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途中出现问题。Tang人为中断风险会导致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大幅度偏离,因此必须对原定运作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

2.2制造商面临的供应中断风险

在2.1.2提到,供应链中断风险可能源于很多不同的原因,不同的中断风险所直接破坏的供应链节点和环节以及所造成损失程度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供应中断风险下制造商的采购策略选择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制造商在供应链系统中所面临的中断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本文所做研究的前提——制造商面临的供应中断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具体说明。图2-1描述了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所组成的简化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如图所示,该供应链系统包括三个节点和两条链,制造商处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供应商位于制造商的上游,负责为制造商供应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零售商位于制造商的下游,负责销售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制造商处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中间位置,负责产品的生产的同时也要负责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采购和产品的配送,而制造商的这些内部活动又构成一个内部供应链。由于受到供应链系统内部与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节点和链都存在发生中断的可能性。节点中断主要包括供应商中断、制造商中断和零售商中断,链中断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制造商-零售商条中断,这些中断的发生都是制造商所面临的中断风险,因此,可将制造商面临的供

应链中断风险归为三类:供应中断风险、需求中断风险、内部中断风险。供应中断风险由供应商节点中断或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所导致。引起供应商节点中断的内部因素包括供应商机器故障、财务问题、工人罢工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政府政策影响等。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同样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引起,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内部因素主要指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不善,如知识产权处置不当导致供应关系中断。 ………..

3不同采购策略的风险防范有效性研究.........16

3.1单源采购策略 .........16

3.2混合双源采购策略......... 17

3.3风险双源采购策略......... 20

3.险防范有效性分析......... 24

3.5本章小结......... ;29

4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选择研究......... 30

4.1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情形描述......... 30

4.2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 30

4.3算例分析......... 33

4.4本章小结......... 35

5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 37

5.1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37

5.2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情形描述......... 37

5.3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 38

5.4数字模拟......... 42

5.5本章小结......... 47

5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选择研究

本章将构建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双源双风险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模型中考虑主要供应商和备用供应商中断概率,采购量对中断概率的影响,供应中断比例,供应商补充供应的可能性,制造商是否选择补充供应以及产品价格变动等多个不确定因素,设定各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函数,更加贴近现实中企业面临的选择决策环境。通过构建模型对双源双风险采购相较于单源采购的期望收益进行估值,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出制造商期望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从而支持制造商进行采购策略选择决策。

5.1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也称作随机模拟(Random simulation)方法、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方法或统计试验(Statistical testing)方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分析及随机模拟来获得近似结果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为求解随机问题,将问题中的随机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令其参数等于所求问题的解,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或抽样实验计算参数的统计特征,从而得到问题的近似解。所求解的精确度可以用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来表示。

………

结论

本文首先以单源采购为基准,研究混合双源釆购和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防范供应中断风险的有效性,比较三种釆购策略下制造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分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构建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进行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研究。现将主要结论与成果总结如下:

(1)以单源采购策略为基准,分别建立了混合双源采购和风险双源采购模型,并比较三种采购策略下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分析不同的双源采购策略防范供应中断风险的有效性,得出制造商采购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双源采购策略在防范供应中断风险方面要优于单源采购策略,制造商对混合双源采购和风险双源采购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备用供应商的供应价格;另外,制造商从供应商处的采购量随着该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另一个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而减少;最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下,随着主要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制造商将增加对备用供应商的使用,尽管要承担更高的采购成本。随着备用供应商供应价格的不断提高,制造商为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会逐渐增加从主要供应商处的采购量。而主要供应商发生供应中断概率的提高和备用供应商补充供应能力的增强,都会使制造商减少从主要供应商处的釆购量,增加从备用供应商处的采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