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的特点范例6篇

交际礼仪的特点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国际化礼仪;汉语国际教师;中华礼仪;西方礼仪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礼仪。而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在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礼仪的国际化在国际间的交往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因而,我们在学习自己国家的传统礼仪的同时,重视国际化礼仪的知识:了解国际礼仪的含义、特征;搞懂国际化礼仪与中华礼仪以及西方礼仪的历史渊源;认清国际化礼仪与其他名族的传统礼仪的区别与联系;树立起正确恰当的态度对待国际礼仪和学习国际礼仪,从而使其为我国的国际交往服务。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者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对其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化障碍,在和睦的师生关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便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一、国际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狭义的国际礼仪只要是指正式的、官方的礼仪。而广义的国际礼仪不仅包括正式的、官方的外交礼仪,同时还包括不同国家人民之间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各种礼仪形式。更详细地定义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国际的人民之间在长期的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逐渐为国际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以一定的程序和模式来体现彼此之间的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行为规范体系。国际礼仪作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有着其显著的五大特征即普遍性、包容性、相对性、传承性和约束性等。

二、国际礼仪与中华礼仪的渊源

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早在西周时期的“周礼”里就体现出我国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古、现当代的中国,还是近些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国际间的交往中都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当今世界流行的国际礼仪许多都明显有着英国礼仪的痕迹,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是国际礼仪也从中华礼仪中国有所吸收如:国际礼仪与中华礼仪一样也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顺利。

三、对国际化礼仪的思考

(一)各民族礼仪的国际化倾向

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礼仪都有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倾向。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广泛,也为了确保国际间的交往顺利进行,不得不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进行调整,使其与交往国迎合与全球大多数国家或民族的礼仪迎合。礼仪国际化之后便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不清本国礼仪与国际礼仪的界线。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学习了国际礼仪后便忽视了本国的传统礼仪,因而全球或许会有许多传统的礼仪会因被国际礼仪取代而逐渐消失。

(二)国际礼仪的动态发展

国际礼仪并不是一个界定了的亘古不变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各国都必须永远共同遵守的国际交往准则。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礼仪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国际礼仪将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国际礼仪还会不断地吸纳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礼仪,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为全球国际间的交际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认清国际化礼仪

虽然现在国际化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人们对国际化礼仪的认识和定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常常混淆国际化礼仪、中华礼仪和西方礼仪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学习来搞懂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知道三者之间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吸收、相互渗透。

其次,不能将国际化礼仪完全等同于西方的传统礼仪而一口否认中华传统礼仪,不能盲目地崇洋,认为西方礼仪优于中华礼仪甚至能取代中华礼仪。西方礼仪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并不是在所有的所谓的西方国家都流行且推行的礼仪。虽然国际化礼仪大多有英国礼仪等西方礼仪的痕迹,但要明白国际礼仪是世界各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

1.对国际礼仪的态度和对其的应用

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国际礼仪而忽略了中国传统的中华礼仪;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排斥国际礼仪而忽视了国际礼仪的重要性。而是要我们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场合使用正确恰当的礼仪,从而促进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因为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联系愈加密切,交往更加频繁。作为国际交往的活动行为规范的国际礼仪必然会全面推广和普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否懂得和遵守国际礼仪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也需要将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礼仪传承和发展,是发扬光大而不是盲目地排斥甚至遗弃。汉语国际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汉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形象,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更应该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在与不同国际的学生的接触中,端正态度,正确恰当地运用国际礼仪。

2.国际礼仪的学习

我国社会活动的范围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被拓宽,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不同国别的人之间的交往也越加频繁,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去,也有很多外国人走进来。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加强与各国人士的交往,我们要懂得学习和遵守国际礼仪这种世界各国人民文明、智慧的结晶。。正如李晶教授在其《现代国际礼仪》中谈到的一样“在中国正走向世界,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学习和遵守国际礼仪对于树立中国和中国人民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与沟通,增进同世界各国建立长期、稳定、互信、友好的国家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学习国际礼仪时,不是学习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也要学习隐藏在形式背后的精髓和内涵。并在学习国际礼仪的同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语国际教师也算得上是中华礼仪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同时是国际礼仪的学习者和遵守者。

小结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礼仪逐渐受到了国际化倾向的冲击。中华礼仪的国际化对中国的国际交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华礼仪本身的传承和发扬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试从对礼仪的国际化的几点思考出发,引起学界更多学者的关注,从而对国际礼仪的应用的同时将中华礼仪发扬光大。起着文化与语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作用的汉语国际教育者更是要不断学习,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做到不卑不亢,发扬中华传统礼仪;另一方面,做到不骄不躁,尊重他国的礼仪习俗。

参考文献:

[1]李晶 ,《现代国际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李荣建,宋和平. 《社交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李莉,《国际化礼仪的特征》[A].《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6卷第5期.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2

论文摘要:礼仪教学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并能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礼仪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提高礼仪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商务礼仪;培训;重要性及现状;策略

人们在商务交往中适用的礼仪规范就是商务礼仪,是在商务交往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程序以及方法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就是在商务交往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通过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尊重对方,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往氛围。商业礼仪主要包括语言、表情、行为以及习惯等。我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崇尚礼仪,礼仪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

一、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1.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之间拥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这就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涉及到生活的各方各面。不同的生活环境所涉及的商务礼仪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道德审美能力,在交流沟通中得到对方的肯定与认可。

2.现代商务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准则,规范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会活动不断增加,在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商务场合中,商务礼仪尤为重要。一个人礼仪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其自身的素质修养以及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在各种商务洽谈活动中,具备较好的商务礼仪可以增加与他人之间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的C会。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加强对外合作。良好的礼仪品质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或者是企业,更是代表了我们民族以及国家的形象。因此,在进行跨国沟通与交流时,商务礼仪更是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商务礼仪培训的现状

1.商务礼仪认识不足、培养对象狭窄

虽然经济全球化在不断的发展,但我国诸多企业的服务经营理念还没有及时的更新,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潮流,再加上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商务礼仪的认识,商务礼仪培训也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商务礼仪培训主要是对前台接待工作、公关策划以及业务谈判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事技术生产以及研发的工作人员没有必要接受商务礼仪培训。但是随着国际化商务往来的不断深入,这些想法过于保守,逐渐被淘汰。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传达了该企业的文化,因此,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过程中,商务礼仪培养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但是可以有侧重点。

2.培训内容不够系统

我国诸多企业商务礼仪培训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组织结构支离破碎,不够系统。商务礼仪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问,它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地域差异、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管理学、交际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各方面的相关内容。在企业进行企业文化、行为规范以及领导技巧培训中加入商务礼仪培训,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再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商务礼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其内涵的培养

国内企业的商务培训主要侧重于礼仪形式的培训,而商务礼仪不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体现,更多的是通过行为规范来体现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此来体现企业的整体形象与素质。商务礼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对商务礼仪内涵的培养,商务礼仪内涵主要包括诚信、谦虚、尊重以及大度等。

三、提高商务礼仪能力的对策

1.加强商务礼仪特性培训

商务礼仪具有五个特点,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以及变迁性,企业在进行商务礼仪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五个特点培训。完善企业员工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规范化行为,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了解每一种商务礼仪所适合的条件,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效力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商务礼仪培训,编排简单并且容易学的商务礼仪内容,以便于企业员工在实际情况中的操作;积累了人类诸多精神文明的就是商务礼仪,其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养,在快速发展21世纪,我们更不能放弃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商务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它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要根据时展特色不断创新商务礼仪。

2.加强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质培养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商务礼仪培训时,要注重对其思想道德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人们的言行举止以及人为处事直接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礼仪修养与道德品质直接挂钩。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员工的礼仪修养,就要提高其思想道德培养,不断对其进行熏陶。商务礼仪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文化范围也比较广。不同岗位的员工其文化素质的高低也不同,企业只有加大对员工对文化知识培养,带领员工了解各地的文化习俗,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不同的商务礼仪。

3.理论联系实际

许多企业只是注重商务礼仪形式上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也只是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工作人员只需要拿本子记一记即可,企业对员工的相关要求也不高,更没有在实践中对员工的培训进行检验。商务礼仪培训不只是要在理论上了解相关内容,而是要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的商务礼仪培训进行实践检验,并邀请相关礼仪工作者、德育专家等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是商务礼仪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使其在人际交流沟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礼仪规范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礼仪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整体,具备较好的商务礼仪能够体现其较高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以及企业的综合素养,促进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所以个人要不断提升商务礼仪的自我修炼,企业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员工对商务礼仪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4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阶级统治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礼”显于制度,“仪”重于形式。“礼仪座度,笑语座获。”(引:《礼记·孔子闲居》)其解释为:古之祭祀礼仪尽合乎法度,笑语尽得其节制。在现代,我们根据礼仪发展的规律和其本身的作用、特质,将其定义为: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器物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侧重于内在修养。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要求尊重对方、承认肯定对方并尊重对方的人格。基本要求是诚恳、谦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诚于中而形于外”。主要内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贤、待人和气、讲究卫生。

礼节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仪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交往中一切行为、举止、仪表、语言的规范。

仪表是礼仪在个人外在形象方面的体现,包括举止仪容、服饰、姿态等方面。它与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对人们的形象起到自我标识、修饰弥补、包装外表形象的作用。

仪式是交际活动中,按礼宾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达的礼仪的过程。多数以组织的形式出现在较为大型的交际活动中。如:迎送、开业、升旗、剪彩、签字等。是公关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礼仪比较外在,比较轰动的表现形式。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礼仪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类的基础课程,应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礼仪课程是一门是大学生成材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作为基础类的课程,在本着为专业课程服务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原则的同时,也应有着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为此,在科学地组织礼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为理念,以职业场合中常用常见的礼仪知识为主整合了教学内容,对《礼仪》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与创新思路

《礼仪》这门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以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例,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了重点,即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基本商务谈判、信息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文案写作等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的设计。此外,通过多次到企业进行调研,并走访了秦川艺校、石家庄烟草公司、天冰集团,最终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的基础上,由企业人员参与,共同构建了礼仪教学中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礼仪》中的内容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以原理、概念分类为主线,从理论到理论为章节结构”的做法,而是打乱顺序,围绕行业企业需要以及专业任务类课程,突出“教为基础、训为核心”,按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走“任务驱动”模式,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任务导入-知识要点-核心技能-任务提示-任务分析-技能练习-典型案例-项目汇演”的主线来设计。

据此设计的课程内容,便形成了“一大基础”、“五大项目”的礼仪课程体系。“一大基础”是指对礼仪概述(即营销礼仪的内涵、内容、特征、原则、功能等内容的学习),“五大项目”是营销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语言沟通礼仪、营销活动礼仪、涉外民俗礼仪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我遵守了应用型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突出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重点贯彻实施了“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1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而职业素养是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还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市场营销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并且针对营销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3.2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仅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指,一方面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在信翔礼仪公司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因此,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3.2.1讲授式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播放影音等方法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思、论、答等关键环节,进行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模拟式教学。首先由教师来展示正确的职业礼仪的规范标准,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进行中提高。在整个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任务评价,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3.2.3项目式教学。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进行实际的工作式训练。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院应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礼仪氛围,才能使学生避免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下,言行又逐渐恢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营销人员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开展礼仪大讲堂等校园文化活动。

(四)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四、课程考评制度的转变

《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俩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平时的成绩和期末的考核。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性质为人文素质课程,因此在考核评价的形式上更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考核方式的创新在于将分数转化为了评语。

分值 礼仪修养评价

85-100分 具有高级营销员潜能的人才

70-85分 具有中级营销员潜能的人才

60-70分 具有初级营销员潜能的人才

五、课程特色

(一)具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礼仪教研室从2009年成立了信翔礼仪公司,进行着教学公司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每位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职员,担任着双重身份。除此之外,公司还外聘了有经验的兼职老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组建着我们的教学团队。由于公司的建立,因此我们与多家企业进行着联系,目前的9名礼仪教师中,其中1人为礼仪公司经理,3人为高级礼仪培训师,其余教师均长期给企业培训,是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

(二)体现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

“礼仪”课程对应的教材是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我院礼仪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现代礼仪》一书,教材内容案例丰富,每章节编写的情景实训练习实用性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且它也是高职教育各专业进行交际礼仪训练以及开设通识类课程的理想教材。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的保障

我们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的重要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礼仪素养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交际礼仪的特点范文6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