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例6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41-02

语言作为一个传播思想的工具和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运用好语言艺术,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有利于受教育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语言艺术,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含义

何为语言艺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做出了解释。如刘玉瑛说:“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1]郑晓舜认为:“语言艺术,或者叫作语言的艺术性,是指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完美的程度,即具有艺术性的程度。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所以,换言之,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2]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教育者把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和具体场合条件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巧妙运用富有创造性的、特殊性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理论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吸引人,打动人,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语言要富有生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气氛还不够活跃,有些教师教学语言较为沉闷,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学习主动性消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心理学研究揭示,愉快的情感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在语言表达上把握生动性的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使语言的表达充满创造性,如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的结合,中外语言表达的结合,充分调动语言潜在的多变性特点,避免一味材料转述。教师要在遵循内容严谨性上,适当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幽默多变的方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给听者亲切之感,更易于理解。

(二)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教师讲话要分清对象,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只会造成“对牛弹琴”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表达就要“看菜吃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好不好,首先看教师能不能“看菜吃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过程中,把握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层次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理解大学生稚气未脱的状况,又要把其看成是独立自主、有主见的成年人,语言表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不同、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等现象,教师要准确区分大学生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表达目标,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力求将普遍性的要求同特殊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三)语言应避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要不得!在《反对党八股》中反对搞形式主义,反对说空话装门面。他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所列前两条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文章精练,口头讲话也很简要,始终坚持着语用学中的“关联准则”,即我们的言语必须与交际目的相关,必须能传递有效的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同样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明,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要向学生传递有用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遵循语用学的“质量原则”,即所说的话要确切、清晰地表现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传递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真理就需要科学规范的语言去阐述与传播。因此,教师必须在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基础上,遵循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既是一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它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有效的配合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语言艺术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信息并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语言主体的老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将理性表达和情感投入相结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说理引导法与情感陶冶法相结合。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教师要自觉以理性为主导,坚持情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理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善于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例,提高他们对问题分析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理性的教授过程中进行丰富情感投入,积极的引导和扩展学生感性情感流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授课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达到推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幽默不失庄重的形象。语言是一个集语音、语调、内容、形象等为一体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交流媒介,语言表达主体的形象在语言艺术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主体在接受语言表达客体心中形象好,传播效果会比形象差的更为显著。作为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一直被看作是较高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人群,在学生眼中有着庄严的形象,备受学生尊敬。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还有对良好行为举止的彰显,是学生树立榜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教师应该以适当的,得体的方式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幽默却不失重的度,规范其自身形象。

(二)充分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育需要教师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握好“双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建立“双主体”交互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质疑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语言表达过程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课堂是与自己有关的,乐于融入课堂中。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也是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做出工作调整,改进语言表达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采取阶段性不记名式反馈形式,让学生充分提出建议,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对课堂语言的应用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反馈制度的建立方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特点,制定课堂语言目标,采用有效语言表达技巧,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达到良性互动,这就为课堂语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语言艺术的社会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显性教育方法逐渐不适合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大学生,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不可否认,它为我们及时、适时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消极作用。例如,越来越多的虚假新闻,炒作新闻及其有偿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媒介腐败”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大众传媒的社会正面舆论权威和社会公信力,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真理和真相的传播权威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导致学生一部分拒绝相信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一部分因受到这种负面舆论的影响逐渐丧失对国家的热情,社会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大众的热情,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承担起社会正确舆论力量指导者的重任,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时代接轨,善于运用有效媒体语言。其次,教师要有辨别的能力,明辨积极媒体与腐败媒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最后,教师要敢于同腐败语言做斗争,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应时展的信息,制定正确有效的语言目标,运用积极的舆论力量和舆论表达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总之,教师要注重学习情境的时代性构建,在语言上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紧扣时代的主旋律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届的专家学者就新一轮的外语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程晓堂、康艳从探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施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西方文化,掌握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蔡基刚指出我国大学英语目标定位在基础英语是方向性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应试教育、费时低效的懈怠状态,明确了中小学阶段是基础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是学术英语。束定芳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描述了德国高校英语学位授课课程实施背景、措施和效果,指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即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能够阅读英语原版专业书籍,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用英语和国际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并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戴炜栋、王雪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外语教育规划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讨论了外语教育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外语教育规划的主要层面:语言规划、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和学术研究。孙有中、李莉文从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论角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应该及时转向专门用途英语,认为应该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知识内容的传授有效结合,实现知识建构、思维训练和英语技能提高三位一体的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从事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该行动起来,积极思考、探索艺术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准确把握艺术生的英语教学目标,自觉参加高素质的教师培训,积极推动为艺术生量身定做的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实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艺术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 准确定位艺术生的英语教学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刘海粟先生在为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英语巡礼》作序中就希望:"青年画家们学好外文,把优秀的古典画论介绍到欧美去,把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的东西翻译过来。"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艺术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为了帮助艺术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艺术领域里的专业交流,更好地了解国际相关艺术专业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参与国际艺术事务和竞争,丰富世界文化艺术,高职英语课程明确提出:"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要求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笔者认为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艺术生熟悉掌握艺术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特点,能够熟练阅读相关艺术专业的英文原版资料和书籍,掌握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培养艺术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艺术领域里的专业交流。

因此,高职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中学英语的重复,更不能降低大学英语的要求,要让艺术生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比如,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向国际同行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构想,能够和他们进行相关首饰设计专业的切磋和交流。

二、高素质的师资培训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须是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关爱学生;具备创新思想和革新精神,针对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和改编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艺术类高校应重视英语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多种渠道的在职培训,为教师定期提供英语语言能力、语言教学理论实践学习、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训和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英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艺术类英语教师,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同时,应自觉扩展艺术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适应以艺术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青年英语教师,应该利用英语的优势,主动了解本校艺术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培训,研究艺术专业英语的特点,尝试开展如以设计、广告、动画等艺术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活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成为复合型教师。

三、量身定做的教材

刘海粟先生在翻译国外艺术专著时,因为专业词汇费时较多,"希望国内美术院校编些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待到要用的时刻,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校并无针对艺术生专业特点和需求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的是和普通高校一致的大学英语教程,内容题材不够新颖,很少涉及相关艺术专业知识,而且"大学英语课程以及大学英语教材都是最适合或针对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蔡基刚)因此,当前艺术类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并不适合艺术生的英语教学,应该推动真正的教材研究和编写小组的英语教学专家根据英语教学的规律,针对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紧密联系艺术生的实际生活,选用具有时代气息、专业特点和国际视野的语言材料,为艺术生量身定做英语教材。

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需要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把艺术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艺术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专业话题入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有助于学生熟悉掌握相关艺术专业词汇和语篇,拓宽艺术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英语教材应注重艺术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英语教材的设计和编排要有创造性,要丰富多彩,吸引眼球,富有艺术感与美感,符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如以动漫话题为例,可以把国际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动画大师、动漫形象和国际最新动画资讯等语篇进行分析介绍,让学生在了解国际动画专业的最新进展方向的同时,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并且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熟练查阅相关的动画英文资料,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和从事动画创作、研究和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的范纯海主编的《实用艺术英语教程》和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李凤霞主编的《艺术英语阅读教程》就是利用艺术为载体进行英语教学的极好尝试,可以作为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借鉴。

四、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整合了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等因素,是帮助艺术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针对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把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相关艺术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熟悉和运用英语语言,有目的地把英语歌曲、原版电影、英语话剧表演、外国艺术作品赏析等形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艺术专业词汇量,在调动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其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学习是意义学习,不是形式学习,结合艺术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及时反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应用文广告时可以事先让学生从网络、报刊、杂志等查找相关的英文广告或耳熟能详的名品广告短片,了解相关的广告用语和行文特点,并从艺术专业角度出发,探讨中英文广告片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用英文进行如首饰作品的广告、动漫作品的广告设计或者制作相关的英文广告短片,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丰富了专业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0-44.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7):306-308.

[3]束定芳.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2011(1):4-10.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3

祝禧,著名特级教师,现为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文化语文”教育研究,倡导让语文教育走在“回家”的路上,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语文课程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中自如地听说读写,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学会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

要问怎样“教”语文,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并回答生活中怎样“用”语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考虑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化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区别,从而避免张志公先生曾说过的“两败俱伤”。

问题1:实用性文本和艺术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

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不同,教学价值也就不一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提供足以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实用性文本,尤其是叙事、论述的功能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实用性文本,一般学习的是科学性、说明性、介绍性、叙事性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其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运用语言敏捷高效率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在一些较为正规的社交场合与社会交往中能顺畅地使用语言知识、运用语言做准备。比如,苏教版的《谈礼貌》《陶校长的演讲》《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等,给学生实用性的语言储备。再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社会调查报告、科学研究报告、班级活动报告等等,都属于实用文范畴。在实用文中,往往也有许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一些诗句、格言的引用,这些虽是艺术化的表达,实际仍在实用文的视野中,起着修饰、说明、强化的作用。阅读实用性文本,关注的是语言的词句表达,篇章的层次、结构、论证、说明等基本方式。实用性的语言必须准确、明白、清晰、平实、通顺、流畅,就好像你要告诉别人药怎么吃,路怎么走一样,让人听清楚听明白才行。这就是儿童实用的基本的语言素养。现在老师们指导学生写作,不管写什么,比较喜欢让儿童用上华丽的辞藻,这是和日常生活用语相脱离的。语文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说“人”话。面对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说(写)恰当得体的话,达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表达。所以实用性文本要加强的是日常的语言教育,重视语言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特别是语言的实践技能训练。

艺术性文本,其语言是审美经验的特殊表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目的是让儿童现在和将来过一种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在他们的心里播撒高贵的精神的种子,培养起高雅的美的气质。它绝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的技巧,而是要通过感受、品味语言形式的美,陶冶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艺术性文本的阅读为儿童建立起一个超越世俗的永恒而完美的世界。像《祖父的园子》《爱之链》《桂花雨》等等,让儿童的心灵产生感动、悲悯和无限美好的遐想。当然,艺术性文本的语言也有工具性,比如虚构、幻想、叙事方式、修辞手法、诗歌意象、诗词格律、韵律、平仄声等等,文学语言的工具性是有意味的形式,使得人、事、物充满感染力。阅读艺术性的文本,很努力地去提炼语言规则、修辞手法,作为培养儿童的实用语言材料进行习作指导,并告诉学生这种手法有什么审美意义,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以便对儿童日常的语言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事实上,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问题2: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

既然学习实用性文本语言文字运用是提升儿童日常语言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呢?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曾说,学语言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实用文教学语言素养提升的途径一定来自活动、实践与训练。要减少教师的讲授,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以《谈礼貌》教学为例,就是关注“谈论”“演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真正的“谈”的训练,避免琐碎的内容分析和机械的语言训练。

1.角色扮演,回归语境。汉语结构化弱,重情境、重具象、重神韵、重意会、重诗趣、重虚实,这些文化特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让儿童在情境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并在情境中进行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训练。我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创设“去小校场问路”的情境,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语言训练活动。学生扮演“岳飞”“牛皋”和“老人”进行对话,扮演不同身份的旁观者进行评论与辩论,一练概括讲事例,说道理。二练具体讲事例,有说服力。三练演说事例,有感染力。在真实的谈论表达观点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说理的方式,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说话”“怎么把话说得更好”的礼节性语言。训练准确、清楚、明白地“谈论”的技巧以及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

2.举一反三,推进建构。《谈礼貌》教学中,重点关注文本语言本身的表达,语言基本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场合的表达特点,找到言语的对象与主体,分层练习,逐级推进,把学到的技能迁移到“踩裙”“伤脸”的谈论说理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级别进行训练,在体验、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中,举一反三,提升言语表达智慧。

3.读写结合,有效延伸。《谈礼貌》课尾,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提供生活情境,辅之以名人名言,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实践训练,把学到的“谈礼貌”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自始至终,训练学生把话说明白、清楚、通顺、流畅、准确、合理,达到文从句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阅读延伸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深入理解不同文体语言的价值,掌握不同文体语言表达的特点,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科学的指导下得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语体理论可以帮助选编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不同语体的习得和转换。

“语体”是什么?定义项特别多。李熙宗在《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一文中讲到一种“语文体式”认为“语体”就是运用语言时组织言语所形成的模式性、整体性的一定的言语结构形式、格局或类型。学体学涉及诸多的因素,致使语体的分类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所发挥的不同,交际功能分为了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口语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专业谈话语体,书面语体包括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语文教师要加强语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实用文和文学文体教学的水平,以下文章或者论著能给大家以帮助。

1.《试论语体与语文教学》(周梅珍、顾黄初,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2.《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李全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语体略论》(王德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4

一、CBI教学理念的阐释

CBI教学模式是以第二语言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它以学科内容为教学基础,把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Peachey认为这种教学理念是发展语言能力最为自然的一种方式,与我们最初学习母语的方式相一致。它将传统的教授语言能力转变为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语教学方法本质上的改革(Stryker & Leaver,1997)。

(一)CBI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第二语言习得以第一语言习得方式进行时,第二语言就最容易习得。也就说当教学重点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时,输入的语言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使用第二语言,并且在没有焦虑的环境下,最利于二语习得。

认知关联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理论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应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在有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影响学习的因素,将学习者培养成为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交际功能理论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语言学习者应具备用外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与母语者交流的能力。这种真实的交际既包括人际交流也包括文化交流如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具备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不能一味被动接受教师或书本上输出的知识,而应该通过学习阅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出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累积。

(二)CBI教学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

1.主题模式(The Themed-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主题模式教学是语言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围绕所选目标语的主题或话题单独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在选择主题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要求、教育目标、社会要求及期望(袁平华,2006)。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语言教师要围绕主题,在综合训练学生语法语篇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保护模式(The 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保护模式教学是专业课教师而非语言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课程内容是目标语的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目标语作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学生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但这一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专业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目标语使用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敏锐的观察。

3.辅助式语言模式(the 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辅助式语言模式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与语言教师同时担当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以学科内容为基础。意在对缺乏必要语言能力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语言教学,使其提高语言能力从而理解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式中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专业教师讲解学科知识,语言教师以学科内容为背景开展语言教学。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水平同时提高。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生性格多为活泼外向、积极主动、个性张扬。上课时艺术生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组织纪律性较差。从现代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艺术生属于场依存型学习者。他们喜欢美术和音乐,喜欢有人情味、社会内容丰富、个人色彩浓厚、充满幻想和幽默的材料,但场依存型艺术生在学习英语这门严谨学科时尝尝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情结浓厚、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一部分艺术生从小学习其专业,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的学习,忽视文化课学习。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然要把较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显然是不同的。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基础英语课为主,脱离专业内容,许多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内教学活动不能适应。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安排密集,专业作业较为耗时,学生感到难度加大,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从心理上来讲,艺术生对英语有强烈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但从专业需求来讲,学生又对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迫切的期待,因为艺术生频繁参加演出、课外考察、采风、中外交流等实践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大量阅读国外先进理念来寻求灵感。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仅占录取总分数的很小比例,这就导致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距悬殊,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高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对这样的班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确实给英语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大多数时候只能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目前尚未出台完善的大纲能够指导艺术生的英语学习,这也导致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文化素质日趋下降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但学校把较多的精力用在传统专业的教学上,各高校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缺乏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引导,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艺术生的教学。

三、CBI教学理念带来的启示

(一)根据学科内容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是以阅读、欣赏和翻译文学作品及宗教文本为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用法。CBI教学理念把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完全结合起来。它丰富了艺术类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按照不同艺术专业选择课堂学习材料,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英语作为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课堂上两种语言的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了解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拓宽创作思维空间。

CBI教学理念的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对于艺术生来说,大学英语课程转变为以英语为工具,来了解和学习世界前沿的艺术领域信息。这样既迎合了学生专业情节浓厚的特点,也在不区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二)发挥艺术生自身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CBI教学理念下进行的英语教学使语言以主体内容渗透的形式存在,学生在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通过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习得语言。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更为轻松易于接受的全新方式,尤其适用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艺术生。

学习动机和兴趣主要来自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认知(Dupuy, 2000)。个性张扬的艺术生思想活跃,喜欢社会内容丰富、赋予人文关怀的美术音乐方面内容,这也是与他们自身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在CBI教学理念下学习的艺术生学习自觉性必将得到加强。所有课程计划和内容都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兴趣、认知能力及情感需求相一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以趣味性、探索性为出发点,在熟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后,开始自主定向探索学科知识,主动吸取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CBI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扩展,只懂一门外语的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于绝大部分专业来说,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只能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因此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再学会一门专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弥补艺术专业知识,以了解和适应艺术专业对于外语的要求。

CBI理念指导下的课程设置须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艺术类院校要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艺术类专业课业压力大、学生组织纪律性差的特点,教师需在备课、授课与教学评估中,积极提高自身教学策略运用能力、课堂组织监控能力、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确保学生在对专业知识充分理解的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四)开设应用能力英语选修课

目前CBI教学理念已在我国一些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用,许多重点大学也在尝试将大学英语教学从普通英语教育向通识英语课程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转变。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趋势(蔡基刚,2007)。结合艺术生英语基础较弱现状,艺术类院校可以考虑在前1-2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剩下的学期开设广泛的艺术专业选修课,如艺术专业词汇、外国艺术史、艺术作品介绍写作等应用能力课程,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5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业余时间为对英美文化、社会、历史、人文等知识有兴趣,对继续深人学习英语有强烈意愿的学生开设英语电影赏析公共选修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直接感受,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的关键。英语电影实际上是教学中一种很具潜力的工具,特别是在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观赏电影时,实际上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鼓励娱乐性探索的环境中,进行着对教材文字之外所表现的意义加以想象与理解的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无论对记忆、描述、判断或是评价活动都显示出清晰的学习色彩,其结果将为学生所持久保存和认知。(鲁•阿恩海姆:1999)美国著名学者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在学习者和语言输人之间的一道虚构的墙。当学习者动机不强,自信度低,焦虑程度高时,情感过滤处于开放状态,阻碍语言输人通过。而语言输人只有通过了情感过滤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

基于这一假设,在英语教学中,应使学生的情感过滤处于较低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利用英语电影这种鲜活的教学内容与电影赏析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从而使更多的语言输人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

由此,学生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会表现出对以英语电影作为媒介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英语电影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使其有机会通过影视语言和图像全方位的感受所学语言和文化。教师借助英文电影这种直接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如培养听力,训练语感,适应正常速度及更快的语流,把书本上的背景文化知识形象化,在身临其境和潜移默化中体会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广博的概念。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等级观念、道德规范都属于文化范畴。语言是社会的文化现象,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一定的语言代表和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信仰和情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它不仅包含着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和世界的思维模式。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所言: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

可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若想成功地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因此,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开设英语电影赏析课,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供有效的知识成分。Ausbue(1965)研究认为背景知识同语言知识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英语电影能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这也正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非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因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开设英文电影赏析课,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力。

三、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戏剧语言艺术;主持人群;语言应用

“主持人群”是指在同一节目现场有多位主持人进行语言交际的形式。近年来,主持人群节目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电视台的青睐,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作为集体创作和表达的一种形式,主持人群的语言组织与戏剧语言艺术存在诸多共同点。本文对两者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加以分析,将戏剧语言艺术应用到主持人群节目当中,对增强电视节目效果与内涵有重要意义。

一、主持人群的语言要求及节目效果

(一)以多个角色的语言交锋与合作呈现多元观点

主持人群通常会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角色定位,彼此之间通过语言的交锋与合作构建配合默契、优势互补的关系,进而呈现出多元化观点,强化节目现场氛围。一方面,处于主持人群主导地位的角色把握着整个节目的语言主线及发展方向,其语言所表达的观点具有明显的中立性,不同于其他主持人主观性较强的语言特色。例如,湖南卫视两档压轴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均采用主持人群的形式,两档节目的主导主持角色分别为何炅、汪涵,他们的语言组织往往对节目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其他几位主持人之间的语言交际为矛盾与统一两种关系。冲突鲜明、矛盾交叉的观点交锋更能呈现出多元化观点,从而创设开放性、互动性的现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主持人的现场语言观点往往是满足节目效果需求而提前预设的,并不能完全代表个人观点。

(二)以对传统语言交际原则的颠覆烘托主题氛围

主持人群作为把控节目进展的核心要素,其内部之间的语言交际通常以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颠覆传统交际礼仪中的相互尊重原则。这一颠覆并非多个主持人在节目现场的肆意乱言,而是要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戏谑来推动现场气氛的升温。相比于普通人际交往中的语言碰撞,主持人群呈现出的语言交锋不仅不会造成对方的尴尬和难堪,反而会因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笑料。例如,《快乐大本营》中杜海涛的体形较胖,《天天向上》中矢野浩二的汉语不标准等都是其他主持人经常嘲讽的对象,这种对传统交际原则的颠覆是主持人群节目惯用的手法,对调动现场气氛有主要作用。

(三)以构建语言主客体互动关系增强节目引导力

主持人群对节目而言无异于是家中的主人,而应邀参加节目的嘉宾则对等于登门造访的客人。无论多个主持人之间的语言关系是统一还是冲突,都不能打破主持人群与嘉宾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此时的主持人群可以理解为统一的主体,其与嘉宾之间的语言交际关系则遵循着传统语言交际的规则通识。主持人群会通过肢体、动作、话语等语言刻意放大嘉宾的优势和特长,表现对嘉宾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会以谦卑的语言突出自身的不足和劣势,以此构建强烈的主客体反差,这是维持嘉宾形象、体现节目组敬意的惯用手法。

二、戏剧语言艺术的表现特征

(一)语言精确且表现力丰富

受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戏剧语言艺术非常注重词句、表情、动作等语言要素的精练性、深刻性,以提高戏剧的表现力。首先,戏剧语言的表现力体现在台词内容的丰富性。台词内容的表现力并非借助繁冗的词句得以实现,而是要将现场的情感、氛围等与语言的角色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效果。其次,戏剧语言的表现力体现在表达内容的深刻性。戏剧通常以简洁的语言将耐人寻味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受众在仔细推敲、精心思悟之后发现语言深处的某些本质,戏剧中许多有哲理性的语言大都具备这类特征。因此,戏剧语言的精华不在于华丽的辞藻和长篇大论的叙事或议论,而是通过简短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以及精准传神的表情动作来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档次。

(二)语言含蓄且思想内涵深厚

含蓄绝非中国人的特有属性,而是广泛体现在各国的戏剧艺术作品当中。耐得住推敲、经得住思索的戏剧作品才更具有价值和韵味。首先,戏剧语言的含蓄性体现在人物内心和情感表达上。话语只是戏剧语言的一部分,人物的表情、动作、精神、心理等层面所蕴含的语言通常更具有思想深度。不把所有话说透,为观众留下自主思索和个性化推敲的空间是戏剧艺术常用的语言表现手法,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度。其次,戏剧语言的含蓄性体现在丰富的潜台词当中。优秀的戏剧语言往往在表层含义之下还蕴含着多层思想内涵,甚至语言表面只是幌子,其中的潜台词才是重点。只有听出戏剧语言的弦外之音,把握好潜台词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理解一部戏剧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语言形象且表达方式多变

戏剧作品中鲜明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真实的情境环境,大多是通过形象化的戏剧语言得以展现。戏剧语言越形象,对人、事、物的刻画与描写也就越真实、越深入。首先,戏剧语言的形象性体现在具体生动的表达上。戏剧作品中涉及到人物外貌、性格、情感以及景物的外观、特征等的描写大多采用形象化的方式,通过对色彩、声音、动作、表情等的描写突出形象化特征。其次,戏剧语言的形象性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戏剧语言中经常可以看到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对直观地表现形象化物体或抽象事物具有显著作用。

(四)语言谐谑且富有趣味性

谐谑化的戏剧语言常见于喜剧表达当中,在突出某个喜剧人物的性格、内心或幽默事件的始终时,经常借助诙谐戏谑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首先,戏剧语言的谐谑性体现于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当中。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除了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来呈现性格特征外,也离不开作者对其戏谑化的旁白和评价,这种愉快轻松的语言风格能将受众迅速引入到作品的情境环境中,感受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喜剧元素。其次,戏剧语言的谐谑性体现在人物的对话当中。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在对话交际中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色也必定是诙谐而幽默的。戏剧语言的谐谑性在表达喜剧人物或故事情节的同时,也通常会有深层内涵,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后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

三、戏剧语言艺术在主持人群节目中的运用

(一)明确把控角色的语言尺度,坚守现场主客体关系

主持人群理想化的节目效果是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语言互动,推动节目在特定主题下的进展。而由于角色过多导致的语言混乱和繁冗复杂,也是主持人群节目面临的现实问题。戏剧语言艺术能够严格按照提前预设的角色有序地推动故事情节深入,这对主持人群的节目效果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以戏剧语言艺术中的角色扮演对照主持人的职能划分,主持人要对自身的角色有精准的把握。其次,要及时观察其他主持人语言对自身语言的影响,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配合。戏剧艺术通常要求演员具备超强的现场应变与把控能力,主持人群也应能够以整体的身份随时应对场上的变化。

(二)合理掌握语言的情感色彩,正确引导节目氛围

主持人群节目相比于单一主持节目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能较好地调动现场气氛,而戏剧语言艺术则强调通过语言情感色彩的变化烘托情景主题,表达思想内涵。首先,主持人群应加强内部的配合,避免在烘托主题氛围时出现语言情感色彩的矛盾。这就要求每个主持人能全面掌握严肃、活泼、幽默、沉重等不同情感色彩所需求的语言特征,并提前把握好节目在不同进度时对现场气氛的要求。其次,主持人群应通过彼此之间话语、动作、表情、神态等不同语言要素的搭配组合强化现场氛围主题,多样化的语言形式组合相比于单一的话语或表情更具表现力。

(三)灵活转变语言的表达视角,拓深主题思想

主持人群节目能够立体化、多面性呈现主题思想。一方面,主持人群要提高语言的形象化表达技巧。对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节目现场而言,形象化语言应作为现场语言交际的主体。无论是在表述应邀嘉宾的个人介绍、主要成绩,还是在与嘉宾的实时对话中,都要以形象化语言为主,特别是在综艺类节目中,主持人群要尽快突出本期节目主题,迅速将观众带入现场氛围。另一方面,主持人群要善于运用潜台词、双关句等含蓄性语言。主持人群多个角色之间的搭配失误或单个角色的语言失当等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在节目现场,主持人如何利用潜台词等含蓄的语言提醒对方失误,并引导现场氛围回归正轨是至关重要的。

(四)纵深提高语言的凝聚表现力,提高节目节奏感

主持人群节目由于环节增多、角色增加、对话关系复杂而容易出现冗长啰唆、节奏感不强、环节混乱等问题,这就要求主持人群的交际语言要更具精炼性和表现力,能够以简洁的语言承载丰富的内容。因此,主持人群在增加语言关系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质量的提高,借鉴戏剧语言艺术中语言的精炼性特征,紧紧把握节目的节奏感和现场主题来组织语言,保障每一句话都能服务于现场气氛,进而推动节目的发展。特别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持人,更应该对全场的语言关系加以把握,掌握节目进度及其节奏。

主持人群节目与戏剧语言艺术具有诸多共同点,应从戏剧语言艺术当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对优化主持人群节目的现场效果、把控节目现场节奏有显著作用。因此,节目主持人应不断积累戏剧语言艺术和技巧,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培育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好的节目观赏体验。

作者:宫兆敏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冰玉,张铮.主持语言表达技巧与表演元素的艺术共融——戏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汇报创作谈[J].艺术教育,2014(7).

[2]宫兆敏,安立国.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群现象探析[J].新闻传播,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