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总结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1

层次化结构的构成

产品设计中,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主要特征代表的形态设计派的设计宗旨是从外观造型的线条、曲面、空间体上打造设计哲学理念,或是简洁、或是优雅、或是灵动、或是强悍,这些风格一旦被塑造定型并确定了它的文化性质,即成为了某个品牌某个风格的一种文化语言,有时,这些风格与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具有相同之处或者如出一辄,此时,设计便可相通。有时,设计师试图通过在产品表面贴纹样而提高产品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简单的途径,也仅仅是文化传承的最浅层次,容易被认为是“俗套的设计”,因此其层次关系有待深入挖掘。层次化知识结构,将其解析为:基于层次构架与互通性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产品设计的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构架包括:表层、中层、内层、核层。表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纹样符号,而产品设计的表现为图形美化装饰;中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风格样式,而产品设计表现为形态样式;内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行为习惯,产品设计表现为方式、功能;核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精神与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表现为品牌形象、理念、品质内涵。朴素简洁的无印良品CD播放器无印良品CD播放器产品设计,通过一根拉绳操作音乐播放与停止,的旋转CD盘面给人简单而美妙的观感。此设计无疑是对产品与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与表现的设计构思。如此设计需要大胆与锐利的目光,传统文化中没有CD播放器,而CD播放器的操作一直都被认定为有几个按钮的操作方式。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并非仅仅对风格的追求,并非因为风格的框架所决定的,而是对文化与产品层次挖掘的成果。无印良品的产品包装以简单朴素为特色风格,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作为商品袋,给人以新鲜、纯粹的感觉[3]。从表1可知,该产品的设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了文化的对等性,而将两者融合,最终在产品的外观中体现出融合的结果,这是文化在现代化产品设计上应用的典型例子。装饰华丽的诺基亚“回纹”手机曾盛极一时的诺基亚回纹系列手机,可谓文化(符号)与产品结合的经典,无论是纹样还是材质,无论是触感还是交互,这款手机的设计都给人强烈的文化刺激。虽然曾有人质疑其过于花哨的外表,但没有人怀疑它的商业成功。多少年后的今天,从另外一个新的视角去看,这款产品的设计,在设计手法上表达了“文化”的哪个方面、层面?用户体验设计的经典——iPhone手机目前依然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手机以独特的操作体验、简练的形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用过的人无不被这种技术和设计带来的操作体验而折服。iPhone手机的成功更多的是对产品的理解,同时在工业设计上对用户为中心的PHE设计体系的客观分析。

基于文化应用层次化结构的产品设计方法

通过对文化应用层次结构的解析,根据范例分析的情况,可获得对应的层次化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需要完成以下3个重要步骤。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产品进行层次分析李博团队从研究成果中认为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借鉴已有相似产品的设计方法、设计策略、人员组织方式、资源分配模式等来规划和实施产品设计。同时按照新的要求对其进行修改和创新,从而使新的设计过程既体现出原有设计过程的特点,又具有自己新的特点[4]。由此可见每个产品的设计需要进行前期的分析与价值挖掘工作。产品设计规划前期,设计师需要关注层次的对等性和内容联系,否则容易“画猫充虎”,仅靠表面视觉元素进行某种文化内涵的传达,容易将设计变成表面装饰(美工)工作。为更清醒地了解层次的对等及其与某种文化(或者期望借用的目标文化)的内在联系,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层次化结构的表层—中层—内层—核层之构成关系,将待设计产品内容进行层次化纵向罗列;同时,将理念中期望引入的某种文化内容也进行层次化的纵向罗列,由此可对比文化与产品的层次对应关系。自上向下,分析不同层次的产品文化价值建立了产品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可以自上向下、从表到里进行因素的分析与价值的挖掘。同时对某种传统文化或人文文化也进行同样的深入挖掘分析,当在某个层面上构思或挖掘出该产品独特的理念或形式时,可以在同一层面寻找相对应的文化元素,最终目的为寻找具有相同价值的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通的对应层面,进而导入该文化借以表达产品的核心理念与设计。这是一个严谨的思维组织过程,亦是有效的产品设计分析途径,先进行纵向分析研究,再横向寻找对应性与互通性关系,自下向上,产品设计价值的形式与视觉外化表现通过上一步骤的深入分析,充分展示了该产品的价值关系,通过同一层面的对等性与互通性寻找到与该产品形式、功能、内涵相通的某种文化体系,此时可借用该文化元素以表达产品的设计,将文化符号与产品造型融合。当某种产品理念与内在的功能同某种文化的精神及行为具有共同性时,此产品的设计可以借用该文化的符号,否则,直接的文化符号借用则仅仅是一种表面装饰而已。陈晅嵘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5]。产品设计策略与设计管理应当足够的重视这一过程。这一设计内容是一种自下向上外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与产品共性的视觉形式外化设计的路径,通过这种过程,最终获得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并经得起审读产品的设计结果。

结语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产品;设计方案;模型研究

1.引言

新产品的竞争已经成为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保障。然而,新产品开发过程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市场的调研、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与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投资金额大、风险大、周期长,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曾有过开发失败的经验。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在新产品开发前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择优,选出最具盈利性的新产品设计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制定决策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决策者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已经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决策者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的模型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故研究能更好、更便捷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决策者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的模型极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2.研究现状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外学者已经开始从多方面研究了新产品开发,目前,在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模型的研究方面,国外的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地应用新产品开发决策系统,但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为理论与方法的探讨等。虽然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新产品开发系统的研究,但许峰[1]、干静[2]、范晓屏[3]等人研究的新产品开发系统仅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并未涉及系统具体是如何帮助决策者进行择优的;尚志武[4]、杨保安[5]等人提出的系统虽然都给出了方案择优的原理,但都是从定性角度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价;王济浩提出了即可以保证顾客满意度最大的产品设计方案, 又易于计算产品生产周期与成本的产品报价系统[6],但该系统仅能用于辅助决策者对新产品进行报价,而不能辅助新产品设计方案的择优。

3.研究评述

针对前人研究,本文主要从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模型的择优角度、择优方法及择优考虑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角度分析

目前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的角度主要有:开发方案综合效用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销售额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开发成本最小化和客户效用/满意度最大化。在这六个择优角度中,开发方案综合效用最大化、客户效用/满意度最大化、销售额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开发成本最小化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企业获利最大,即此五类择优角度本质上都是为企业总盈利最大服务的。显然,当这五个择优角度中的一个或几个达到最优状态时,企业并不一定能实现最大化获利,现实中这几个择优角度的最优状态常常是相冲突的。因而,从产品市场利润最大化角度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往往更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二)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影响因素分析

成功开发新产品并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其需要综合考虑到除了技术因素之外的多种其它因素的影响,新产品开发决策的制定者必须能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对各个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正确择优。目前,被学术界所公认的影响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特征[7],客户满意度和需求[8],企业营销能力[9]。因而,在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时,如何全面的综合考虑这三类影响因素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是极为重要的。

(三)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方法分析

目前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1)定性评估

定性评估是一种接近人思维方式的评估方法,是一种感性的且比较直观的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需要在定量研究基础上作出定性分析、量化水平比较低或者当评估准则根本无法量化时。总的来说,定性评估法的优点在于其可以不用受限于统计资料,决策者可以运用自身的经验与智慧,从而直到避免或减少由于统计信息不准确或不充分时而产生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分析结果的现象;其缺点在于评估时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会相对较多,且评估得到的结果更易受到评估人员经验的限制及主观意识的影响,使得结果会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定量评估

定量评估法评估的依据为一些相关的统计资料或者进行试验获得的信息,是一种科学、理性、客观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评估时完全以客观定量的资料为评估依据,并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估,消除了很多不确定性、主观意识与经验的片面性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可以有较大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定量评估法的缺点在于若待评估的内容与表现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有些评估的内容就会难以用确切的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影响评估结果,此外,该方法对于评估人员可能背离标准而打分的情况不能有效避免。

(3)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估

由上述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的优缺点可知,只使用定性评估易受较多随机因素、评估人员经验局限及评估人员主观偏好的影响,而使得结果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或片面性;而只使用定量评估,则难以避免待评估内容与表现情况复杂难以用数量表示出来和评估人员可能背离打分标准的情况。故定性与定量评估法的优缺点是互补的,因而,可以使用定性与定量评估恰当结合的方法,综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法的优势,避免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时的不足,往往能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对新产品设计方案的择优。

4.总结

当前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决策者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的模型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从新产品设计方案择优模型的择优角度、择优方法及择优考虑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综合考虑产品特征、客户满意度和需求、企业营销能力三类影响因素,从产品市场利润最大化角度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择优的模型会更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锋,李虎,于天彪等. 制造业中新产品开发决策系统的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6):110-112.

[2]干静,彭琳. 一种基于制造系统工程的新产品开发系统模型[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1,33(5):28-30.

[3]范晓屏. 计算机辅助新产品创意生成系统――超矩阵模型[J]. 科研管理, 2001, 22(6):122-127.

[4]尚志武,王太勇,万淑敏等,集成QFD、VE、TRIZ的新产品开发系统QVTS研究[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1):33-36.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3

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产品设计领域,随着设计研究的更加深入,一些设计师开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价值,挖掘材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潜力,有意识地运用新材料来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从而出现了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材料设计,这同时也说明材料运用已成为产品造型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设计师深知:任何一种新材料只有落实到设计应用中,才算有价值。为了进一步明确新材料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作者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与设计公司,针对材料与产品设计,新材料与产品设计这两个问题并与他们的设计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发现现在很多公司对材料的应用比较保守,多年来一直沿用一套产品生产工艺,对新材料的应用可能性很少考虑。有些设计师在选择材料还以经验选材为主,这些情况都抹杀了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产品附加值的产生。通过调研分析,对目前企业新材料的应用状况总结为以下3点:(1)设计公司在应用材料时,主要按照客户要求来操作,缺乏引导客户选择新材料的理论支持,主要缺少新材料知识的积累;(2)设计师在选用材料时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3)有些设计师选择材料时,主要考虑成本对设计的限制,缺乏创新性,其原因还是缺乏新材料知识的积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对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如下总结:(1)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应该遵循产品的功能需求。假如一款手机产品,设计师需要它的按键材料具有杀菌功能,那我们选择新材料时就需要寻找具有杀菌功能的材料,来满足设计师的最初设计意图。(2)新材料的应用会增加产品的附加成本,所以产品设计在选用新材料时必然以产品的成本为依托,以产品所能实现的最大收益为尺度。(3)新材料的应用要考虑该材料对环境的影响。(4)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顺时针方向,也就是说新材料的选用有时也是被动的。设计师设计一个新产品,他需要一种新材料来满足自己的设计意图,但是如果这种新材料市面上是没有的,这就需要材料工程师去开发新材料来满足设计师的设计需要。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要的产物,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及其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然而,产品设计的基础是材料,科技发展所出现的各种材料是一切设计的载体,每一个设计最终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去。产品的功能和形态必须经过特定的材料来维持。

2建立需求——材料选择原则

任何一项设计产品的产生,既包括造型也包括选材,都是建立在一定需求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和设计师访谈的结论,对产品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原则进行了归纳,从而建立了需求-材料选择原则:(1)新材料的选择首先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功能是产品设计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要实现这些功能,所选材料必须具备能够满足这种功能需求的性能。包括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疲劳断裂性能、抗复杂环境侵蚀的性能等等。材料性能指标往往受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局限,设计选材时必须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例如:联想Y650笔记本电脑,使用16:9宽屏显示器,机身采用了碳纤维原料,以轻、薄为主要卖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更轻的、更容易散热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材料。碳纤维材料不但强韧性高,而且碳纤维材料的散热效果很好。碳纤维材料还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保护人体不受辐射的危害。(2)新材料的选用要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人性化的时代,人们的感受,体验,情感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各种新材料被陆续开发使用。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除了具备功能特性外,还具有特有的材质感与情感。当市场上同类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对于产品的选择从过去单纯的功能考虑转化为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同样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色彩材质,往往可以使产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设计中,充分运用材料的感觉特性,可以使产品在充分发挥功能特性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3)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材料的环境需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废弃后的可降解性等是全生命周期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环保材料应该能够提高效能,延长生命周期,减少产品的淘汰率;减少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材料的使用。在低碳、健康、环保这个时代主题的号召下,作为产品设计师在应用材料时,应减少产品的淘汰率;减少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材料的使用,避免使用有毒材料;材料的使用单纯化、少量化,尽量避免多种不同材料混合使用;选用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选用可回收或者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等。手机制造商NEC生产过一款型号为701iECO的环保产品,该产品除液晶显示屏和按钮外,全部采用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的塑料:主要从玉米中提炼的聚乳酸,并添加洋麻纤维作为加固材料。其在耐燃性和坚实度等方面与传统手机相比毫不逊色,而生产上述塑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生产传统手机所用的化学树脂的一半。而且在2006年12月之前,这款手机的用户交纳的通信费有1%将用于植树等环保活动。(4)新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创新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蕴含着很多创新元素,如形态、色彩、肌理等,他们都可以创新,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些因素的创新实现的难度系数较大,所能起到的作用又不能立即显现。而选材的创新却为产品设计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选用新材料,不但可以赋予产品更优良的性能,而且可以提升产品的质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知道利用新材料是实现产品创新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将一些传统材料以新的形式应用到新的领域中的方法来实现创新。如图所示的NECN705i木质手机,将木材的典雅与手机的科技感相结合,提升了手机的附加价值。

3总结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4

人性化设计作为设计者与消费者不倦追求的目标,明显带有后工业时代的特色,是工业文明迈向鼎盛发展的产物。从产品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各种生产生活所用产品,在设计和制造时都把人性化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因素来考虑。随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使用的符合人性化设计的产品设计要求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产品设计中支撑人性化设计的媒介分析

人性化设计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性的需求。人性的需求不仅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断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产品在人性化设计中做为主要载体,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也是一种精神形态。

1、功能因素

一个优秀的产品,功能尤为重要。消费者有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就是要获得其使用价值或者说是功能。如何使产品的功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总之,产品的功能要具备人性化特征。比如超市的购物车,车架上加可供儿童坐的隔栏,带小孩的顾客在购物时将小孩放在购物车里面,使购物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2、造型因素

产品设计中的外观造型要素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对产品设计诸多关注点中最受重视的一方面,产品设计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外观造型使产品更加具体和明确。人们往往称产品设计为造型设计,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很规范,至少说明造型在产品设计中的不可替代性。1994年,意大利的Lucellino壁灯,造型上模仿小鸟的形态,灯两边装上了两只非常逼真的翅膀,为高科技的产品带进了许多温馨、自然的情调,给人带来一种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氛围。

3、色彩因素

在产品设计中色彩是产品造型最为直观的因素,色彩必须依附于造型,必须通过具体形态才能表现出具体的含义。色彩与具体的形态结合以后,便具有感情氛围,更具有巨大的情感影响。不同的消费人群和不同的地域,色彩的使用非常的重要。比如幼儿园教室用的椅子色彩可以鲜艳一些。这样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需要。

4、材料因素

产品的材料使用方面,人性化设计因素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选择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和便于加工的材料,资源越用越少,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5、产品名称因素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它能给人带来各种悠扬、深远的意境,更能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利用语言妙用,给被设计物一个恰当的命字,往往是人性化设计的“点睛”所在,在设计中这也是“以名诱人”。意大利设计者索特萨斯于1969年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便携式打字机,外壳为鲜红色塑料,小巧而有雕塑感,人性化的产品设计风格使消费者倍加青睬。其浪漫且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情人节的礼物”更是让人情素顿生,珍爱不已。

三、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展望

赋予产品功能和设计形式等人性化设计因素,赋予设计产品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更具有人性化的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这种设计方式已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界的潮流。对于如何更好的推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因素的发展进程,本文总结以下几点:

1、人性化与个性化

现代商业、技术、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也更追求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左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最终选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单调而传统的产品设计风格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产品设计由为大众化设计向个性化设计转变。个性化设计逐渐成为设计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海尔公司提出“按需设计、按需生产”的口号,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给产品重新设计定向。

2、人性化与人文精神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享受,而且更需要温馨的精神享受,特别是是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工作、生活变得更加紧张和繁忙,人们渴望与自己相关的办公环境和居家环境更具有人情味,劳累之余能适当缓解身心的疲惫,使家有自然、温馨的感觉。夏普公司的带有液晶显示器的冰箱,可以最多记录30种食物的保质期,食品到期前提醒用户,体贴入微的产品设计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和温馨。

3、人性化与生态环境

人类对资源大肆掠夺,地球变暖、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沙尘暴肆虐等一系列的问题随之出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空前的破坏。在设计领域逐渐出现以保护人类环境为主题的设计理念,设计者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要力求造型简洁,简化产品结构;部件、零件可更替、拆卸;减少材料的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

4、人性化设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5

一、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外观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公司发展中对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在以往产品设计过程中,可用性是唯一的要求或者是特征,但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希望,更多是能够满足其视觉感染力,能够满足其各种需求,用户体验成为了产品设计的重点,并逐渐发展成为未达到用户体验价值,牺牲其余要素的程度。对于一名产品设计师,必须向艺术家一样思考问题,灵活的运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创意,将艺术思维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新功能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思维。可以说,艺术是产品设计的灵魂,需通过设计诠释。

二、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构思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需要有目的的表达某种情绪。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会引起观众的某种反映,都可以牵扯到观众的某种情绪。作为产品的设计师,需要能够理解通过视觉影响情绪的作用,怎样去选择视觉设计,对情绪造成何种选择,这样才能更高的发挥产品的优势。因此,怎样选择设计,需要根据用户如何打算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感觉作为重要的依据。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艺术思维,但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是出于对产品的信任,是由于产品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让其获得了真实恰当的体验。尽管用户个体上存在差别,并无规律可循,但是设计师还是可以从各种变化中寻找定数。通过种种构想,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应该把握用户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更贴合用户,体现产品的价值。设计师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这些情绪,帮助用户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产品设计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诠释这些情绪,引导用户。具体来说,掌控用户情感体验的方式包括:

1.通过视觉媒介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用户在看到一件产品时,通过对用户的情绪状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通过一个人用多久时间回想感受,如果用户能够立即做出反映,则说明产品的视觉表现体现了一致的体验;如果用户在产品上花了好几秒钟才能反应,则表示产品的视觉意图不够明显,或较为复杂。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的肢体语言进行判断,例如,如果用户看到产品身体前倾,则表示对产品充满好奇;如果用户看到产品后侧身,则说明具有一定的防御意识。

2.人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更愿意回答疑问精确的问题,往往不愿意自己去猜想。如果询问用户的体验,直接提问“产品给您什么样的感觉?”对于这种需要自己想词汇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恰恰相反,需要提出更加直接的问题,例如,看到这件产品会让你感觉麻木还是平静,对于这种选择性的问题,用户更好回答这样的问题。通过明确的问题更加能够反映出更多细节,笼统、模糊的问题反而会错失这些细节。通过更为明确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让人更多的谈论这些细节,也能促进设计师对用户更加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对其看待社会世界的见解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其和周围世界的融合,影响其对产品的使用。通过对这些运用细微差异的铭感,能够帮助产品设计师对潜在用户情绪状态更为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设计师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向用户提出一些问题,敏锐的察觉到用户对产品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以便能够及时的修改设计方案。加强对文化、教养对人们生活习惯,特别是产品使用习惯的影响,能够以此进行设计,引导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表现。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产品中所产的一些体验,都是在产品设计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产品设计师需要对用户每一个行为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各个环节加以设想,看似简单,实则具有较大的工作量。设计师需要牢牢把握出用户的情感体验,解决掉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

产品设计总结范文6

对模块化的定义以及模块元件的定义进行阐述,并对模块元件的结合方式进行总结。同时论述模块化产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目前模块化的市场应用前景,以不同的企业应用为例进行对比总结,最后得出模块化产品的优点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产品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8301

1 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

在模块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得出模块化设计原则,以作为设计的依据,方法如下:

(1)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必须满足所有需求:依据文献、调查,及访谈获得使用者需求的重要资料,将其整理后,根据使用者需求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利用不同单元模块搭配组合,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2)依据功能需求进行分割,设置模块化单元:将可合并的功能加以整合成为独立的单元,进行单元模块设计,并考虑单元模块间的连接,制定标准化尺寸,一次为单元模块设计的依据。

(3)可排列组合的模块单元:设计的模块强调可灵活排列组合,能适用于各种空间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且考虑各模块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其各系统的单元均能互换使用。

2 模块化导入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开发程序分为十个阶段:(1)确认顾客需求。(2)建立目标规格。(3)概念产生。(4)概念选择。(5)概念测试。(6)设定最终规格。(7)专案计划。(8)经济分析。(9)建立竞争产品标杆。(10)模型与原型。

由以上活动可以看出在概念发展阶段主要是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客户需求转换为产品目标规格,并建立产品概略外形及概略的产品组装流程图,最后产生数个产品雏型,经过专案团队评估分析,以找出最佳的产品雏型。所以在产品概念阶段既导入模组化设计有以下的缺点:

(1)模组化设计会限制设计及创新的自由度,设计初期应集思广益,主动寻找好的产品创意,针对不同的市场与顾客需求,权衡考量设计可能会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如一开始既受限于模组化的框架,不利于产品创新的发展。

(2)产品设计初期,设计变更所影响的产品架构幅度较大,反复的设计变更导致于产品架构与功能模组之间也不断地跟着变动,如此变动造成在产品开发初期花费太多时间于模组化过程中,导致产品开发时间过长,延迟产品上市时间,不利于产品取得市场优势。

系统层级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产品概念发展阶段所产出的产品雏型,定义产品的结构,产品子系统与构件之划分以及产品系统的最终组装方案等,在此阶段产品架构定义明确,不容易产生大变动的设计变更,所以在系统层级设计阶段根据产品架构定义产品模块,界定模块界面,避免花费太多时间于大幅度及重复地模块化变更,以缩短产品开发之时间。

3 模块化产品设计原则

产品的构成是由许多的零件在空间上进行装配而成,但一产品的组成少则十几个零件,多则上千上万个零件,如何将这些零件依产品之架构分成不同之模块,模块的范围如何界定,在模块化过程中应依据哪些准则,基于上述之问题本研究提出之模组化设计的原则如下。

(1)单一功能化:模块单一功能化应是产品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一产品按照其功能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系统,例如自行车依其功能性不同可分为五大系统包含车架系统、制动系统、车轮系统、传动系统及转向系统,而这五大系统既可分为五个模组。

(2)标准化:也可以称之为重复化,就是同样的零组件重复出现在不同的产品上。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现有零组件,可以分摊开发的成本,降低新零件数量,缩短整体开发时程。标准化分为内部标准化及外部标准化。

(3)规格化:也可称之为参数化或数据化。模块化设计强调模块可搭配变换,所以模块与模块之间锁固方式的相关参数(例如螺栓大小、螺栓孔数量、螺栓孔距离等),及模块实体的相关参数,须建立系统化标准规格,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模块在组装的时候,彼此之间能够正确稳固的结合、安装。

(4)可拆解化:产品元件之间的接合可分为永久接合及可拆式接合,模组化设计强调模组可搭配变换,所以模组与模组之间锁固方式不可使用永久接合方式,应以可拆式接合为主。

4 模块化产品设计流程

产品开发分为数个不同阶段,本研究依据产品开发流程,在系统层级阶段导入模组化设计,本研究所提出之产品模组化流程如下:

(1)建立产品结构:设计者在此阶段提出产品的架构与主要功能。个别的组成元件与其主要的功能需求予以决定,并传递到下一个步骤。

(2)选择元件:设计者选择符合上一步骤定义所需要的元件。

(3)取得组装关联:分析并定义出产品元件之间的设计关联性。

(4)验证组装关联:检查产品元件间的设计关联性,是否满足整个产品的主要功能需求,这些关联是否合理,是否有矛盾的现象。

(5)确认:确认所有选择的元件是否都有被使用到。如果必要的修改已经完成,则视为所有的元件都已满足所定义的需求。

(6)建立产品架构:当所有的元件都已经被选择,且彼此间的关联性已被完整定义,此产品的架构即定义完成。

参考文献

[1]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