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概论范例

产品设计概论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1

1.产品设计与模型

产品模型是设计构思的立体呈现,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构思的方法之一,设计者根据设计构思利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加工方法可以将其表现为实体模型。产品模型制作是对产品设计方案的深入和细化过程,能够对设计思路进行更直观的审核和推敲,并能清楚全面地展示产品设计方案,是设计方案评价的有力依据。

2.材料与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材料工艺和模型制作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有了设计构思,就需要进一步确定形体,并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加工,制成模型,检测和审核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功能、结构、成本及可行性等。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呈现形式:设计前期尝试多种可能性材料并制作研讨性模型,中期将材料进行筛选并制作表现性模型,后期确定材料工艺并制作样机模型。产品通过不同阶段的材料与模型分析,最终才能进入量产阶段成为商品。

二、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

材料工艺与模型制作课程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特性、加工工艺、模型制作加工过程,并掌握产品材料选择与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和表面处理工艺,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搜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材料,并能够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出实体模型以进一步推敲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与侧重材料特性涵盖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工艺特性和感觉特性,教师侧重讲解材料工艺特性和感觉特性,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材料的不同效果,便于学生在认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材料的感受和对实际工艺的观察积累选择合适的材料完成设计任务。模型分为研讨模型、功能模型、表现模型和样机模型,教师侧重讲解研讨性和表现性的模型表达。因为授课对象为低年级学生,所以重点是挖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对产品的形态、尺度、体面关系、色彩、材质、质感等外观效果的观察和把控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结构的能力。(2)教学与实践研究教学内容分为材料工艺和模型制作两部分。内容涵盖材料工艺概论、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木材、陶瓷、玻璃、制模概念、制模意义与功能、模型制作与表现。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

第一,讲解材料概论。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引出材料定义和基本属性,并介绍材料的发展过程和分类,提出材料特性并图文并茂地展开,讲解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工艺特性及感觉特性,最后引出材料选择原则。

第二,设计材料讲解与互动。

教师对五种常用材料金属、塑胶、木材、陶瓷、玻璃进行详细介绍,针对每种材料挑选大量清晰的产品图片,以看图分析工艺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更能结合实际深入认识材料,讲解内容涵盖材料概述及分类、材料特性、加工成型工艺、表面处理等。

第三,模型制作案例讲解与作业。

针对本课程前、中、后三个阶段,讲解三个模型制作实例并布置课程作业。实例1及作业:多种材料热弯模型案例讲解,ABS塑胶热弯模型制作;实例2及作业:塑胶热压成型模型案例讲解,ABS塑胶热压鼠标模型制作;实例3及作业:木材榫卯结构设计案例讲解,榫卯结构产品设计制作。三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对材料与模型的认识由易到难,由外形推敲到结构研究逐渐深入,也让学生形成制模概念,了解模型制作与设计的关系,并掌握模型制作方法、技巧及表现形式。

第四,课程作业要求与制作。

作业一:ABS塑胶热弯模型制作。要求:使用50×50cm、2mm的ABS板材进行3个家居产品的热弯模型制作。学生先绘制设计草图,制作纸模型,推敲产品的形体构造。确定产品外形和比例尺寸后,在ABS板上绘制产品外形展开图并切割下来,使用木棒或有一定硬度的单曲面形体作为辅助模具,将2mm的ABS板用热风枪局部加热后用辅助模具定型,达到热弯成型的目的。此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材料特性,并了解热弯成型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对产品形态的观察、比例把控及细节处理能力。作业二:ABS塑胶热压鼠标模型制作(参考鲁迅美术学院教学练习)。要求:学生每人选定一款鼠标,进行尺寸测量,绘制1∶1六视图。根据实物与六视图做成木制模具,通过塑胶热压工艺制作ABS模型,要求分模线清楚,表面平整光滑,形态准确,细节完整。此部分是对作业一的强化,学生通过作业一的制作,对ABS塑胶材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第二部分中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ABS塑胶的材料特性。先制作出比实物外形小2mm的木模鼠标模具,然后将2mm的ABS板在电烤箱中加热软化后取出,用木制鼠标模具压制各部分壳体,将各壳体匹配裁切,表面和边缘打磨成亮面或哑面效果,然后制作零件,最后装配粘接。这项作业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模具概念,了解模具拔模与产品分件,同时锻炼学生对产品外观的整体观察和表达能力。作业三:榫卯结构木模型设计制作。要求:学生每人选择或设计一款榫卯结构产品,并绘制1∶1的三视图和结构关系图,依据视图制作木制模型。要求运用榫卯结构,结构稳固,制作完整有细节,并具有一定功能性。制作前,学生需要大量查看榫卯结构图以及各种榫卯结构的产品,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款具有一定功能的榫卯结构产品。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木材,进行锯割、刨削、凿削、打孔、打磨等加工,使榫卯结构相互匹配,最后装配起来。这项作业主要锻炼学生对模型外观的把控能力,同时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固性。

三、结语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2

家具设计专业(方向)来源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起源于艺术类的产品造型设计和工程类的家具设计与制造。197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置家具设计专业,后调整为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各林业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初陆续在木材机械加工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科,198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农科、林科本科专业目录》,在“木材加工类”中设置“家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后调整为“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家具设计专业又以“艺术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形式出现。随着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出台,家具设计方向调整归于“产品设计”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中,两个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各有侧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略有不同。

二、产品设计教育特点辨析

产品设计对象包括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从产品设计的共性角度出发,不同设计对象的构思、表达、程序、形态、结构等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似的呈现。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色彩、表面加工、结构、构造、形态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工业设计核心就是产品设计。拓展来看,产品设计的设计对象除了现代工业产品外,也可外延到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等手工业时代的产品。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工业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具有良好的形态理解与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转化能力、设计协作与设计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

1.创新性

产品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则必然要求产品设计教育也具备创新性,产品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与价值导向。

2.交叉性

产品设计与艺术、工程、技术、管理、市场、心理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产品设计程序中,消费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工程分析、市场营销等都与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与交叉。产品设计教育势必体现出产品设计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3.应用性

产品设计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产品设计教育的应用性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判断能力等方面。

4.多样性

产品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反映在多个方面,有设计门类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行业区块差异导致的多样性,有人才培养层次差异导致的多样性等。

三、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通过对产品设计教育特点的分析,可知产品设计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应做到兼顾学科基础与特色方向。国内外很多高校的产品设计教育也都体现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如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高校,家具设计方向都是其优势特色专业方向。四川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面向四川家具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确立了建立在产品设计专业共性培养基础上,同时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如下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原则。

1.面向产业,办好专业

应用型学科专业办学应该满足产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区域经济是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目前,家具产业在四川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以“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和以“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为中心的商贸体系,家具产业被成都市列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成为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之一。四川是实现家具产业创新的重要战场,家具设计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从事家具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近年来,相关高校对家具设计方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往往缺乏整体思考和可操作性,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产业服务意识薄弱、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匮乏等问题。目前,四川省内设置家具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的高校有两所,其中四川农业大学的家具设计方向在四川省内设置时间最早,发展起步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办学以来针对专业性质、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区域优势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诸多成果和经验,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改革,为四川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家具设计人才。

2.夯实基础,突出模块

在人才培养上要以产品设计为根本,拓宽专业基础;以家具设计为抓手,体现方向模块。要在产品设计通才平台上进行家具设计专才的培养。根据此思路,四川农业大学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是产品设计模块、家具设计方向模块、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产品设计模块,以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为主,包括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制图、现代设计史、专业概论、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Ⅰ(AutoCAD)、色彩构成、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smax)、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方向模块,以家具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家具与室内设计史、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家具设计、软体家具、家具表面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模块,以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为主,包括房屋建筑学、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技术与设备、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工程概预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模块设置较好地构建了产品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的同时,较好地体现出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特色。然而,模块设置后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目前还处在优化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家具设计方向课程偏少,体系完整度有待提高,家具设计技术性课程缺乏等。上述不足有待我们进一步革新和调整,继续依据方案实施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持续深入改革。

3.强化理论,重视实践

家具设计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产品创新设计活动。家具设计既需要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的形象构思方法。家具创新设计需要理论支持与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对于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来说不可或缺。然而,家具设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专门设计人才,通过包括实验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多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同时,要着重建设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应用型家具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训实习条件。

四、结语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3

【关键词】古代书画;设计;文创产品

一、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冲击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诉求,不再是仅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即可,而是要求有文化性、娱乐性、精神性的产品。因此,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成为必选的命题。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而且顺应时展潮流,有望为中国文创产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时代号召下,故宫博物院走出了崭新的创新路径。在故宫网店销售的文创产品中,中国古代书画元素系列文创产品的销量遥遥领先。这种现象的主要功劳在于故宫文创的设计思想及产品类别,不仅能给予消费者传统美感的熏陶,同时种类丰富、美观实用,满足人们日常所需。当代文创产品的设计关键是要实现与受众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互动,这样才能广泛传播。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一)“文化、流通、互动”三要素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须考虑到:文化、流通和互动。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在满足欣赏的基础上,努力走到群众生活中去。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是文化传播教育,在设计上只有考虑到产品的传播流动性,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文化的“流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增长。成功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传统文化行走的代言人,也能弘扬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文创产品要有实用性,也应是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物。

(二)对IP感与主题系列的应用

创意产业是一门风险产业,当今文创产品的时代性、精神性已经超越过去的时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要更加关注时尚潮流、个人嗜好、传播炒作、社会环境等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的播出,故宫文创产品趁着这股传媒热潮,推出了一系列IP合作,并且取得巨大成功。例如:“千里江山系列”“清明上河图系列”等。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的主题也根据节庆日分为了“宫里过年”“金榜题名”“九下清凉”等,且都取得了比较可观的社会反响。

三、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在故宫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一)古代中国画元素的应用

故宫文创中的“创意生活”类多为实用型产品,其设计元素不仅涉及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等,还多选取一些色彩搭配古朴典雅、大气经典且绘画题材寓意吉祥、立意高远的小众传统书画作品。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清王时敏作《杜甫诗意图》册中,一幅绘苍松挺拔,山崖巍峨,一幅绘高山清溪,幽舍掩映,就非常适合用于文人学习用具设计,故宫“艺想丹青”书签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文创系列帆布包的设计取材多选于图案洞明可爱、匠心独运、朴拙有趣的书画精品,譬如南宋画家林椿的《枇杷山鸟图》《果树来禽图》等。为适应不同年龄及性格的消费者,还应用有祥瑞福寿之意的《桃兔图》,清新淡雅的《荷花图》等。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文创专题推出了“千里江山”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从书签、杯垫到手提袋、镇纸、手机壳等应有尽有,灵感源自中国画中的金碧山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故宫文创中的中国书法元素

文创产品一定要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故宫文创中运用书法篆刻元素进行设计的印章正满足了消费者这个夙愿。篆刻与印章的使用,在中国书法史上历史悠久。历代帝王中,以清代的乾隆皇帝最为嗜印,他酷爱珍藏书画,凡珍藏书画珍品,都要盖上一章。世人常见清宫旧藏书画作品中,乾隆皇帝是无画不衿,无书不盖,乾隆皇帝的印章数量高达1800多枚。故宫文创选取乾隆皇帝的典型印玺,设计出了一套“乾隆的百宝箱”印章组合,以榉木和塑胶为材质,便于携带和保存。购买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乾隆皇帝热爱盖章的乐趣,同时也能对书法中的篆刻文化有所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所以文创产品在设计时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性。设计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艺术设计与文创产业的跨界交叉,突破了行业的羁绊,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和活力。故宫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书画元素相结合,兼具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原创性,是未来文创设计取向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2011.11月重印).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4

关键词:产品设计;细节设计;实用性;舒适性度

引言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先于易,天下大事必先于细”,对于产品设计来说,细节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优秀的产品设计都追求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使产品细节能够感染与打动消费者,因此,产品的细节设计已经成为当今产品市场的竞争因素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产品设计中的细节设计做好,必须首先要了解产品细节设计的具体内容,还有在产品中对细节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以便更好地将产品设计中的细节设计做到更好。

1产品细节设计的内容

产品的细节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它是指将产品中的色彩、结构、外观以及材料等进行深入发掘,然后将以上这些元素进行重组,使产品更加舒适、更加惊喜、更加完美、更具有人性化。

2产品细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产品的实用性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对于产品细节设计而言,也应该实用性原则是所有设计的基础,产品的细节设计也应将产品的实用性作为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在产品细节设计时遵循产品的实用性原则,才能够实现产品的自身使用价值,脱离了产品使用价值的任何细节设计都是多余的,所以在产品细节设计时,应该以产品的实用性作为最基本的依据,进而利用产品的细节设计,提升产品的实用性,从而更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2)舒适性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该使产品的舒适度达到最大化,使产品的设计更具人性化。所以,在产品设计细节过程中应该重视产品的舒适度,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材料、延伸、结构、性能与颜色等各方面的因素,全方面的确保产品的舒适度,是产品的细节设计更具人性化。

(3)审美性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审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并且支撑着产品的发展。目前人们在消费时,越来越看中产品的外观,如果产品设计在外观中缺乏审美性,就会导致产品无法吸引到消费者。因此,产品设计者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以消费者的现代审美观为依据,设计出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审美观,增加产品的艺术性,,从而极大的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注视。

3产品细节设计具体体现的方面

(1)在产品的外观方面

产品在外形结构的细节设计,能够让产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产品外观是传递产品信息的首要因素,产品的结构、组织、内涵、功能等本质特征都是通过产品的外观来进行传达的,在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首先考虑到的是产品的质量,是对于消费者本身的利用价值,但是一旦该产品在市场上达到饱和之后,产品就无法在质量与价格方面占据市场优势,这时候产品的外观细节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的在提高,对产品的外观越来越看中,一个产品外观具有细节美和形态美,就一定会占据市场的优势。例如:日本索尼公司以外观设计见长,常在细微之处彰显品牌特色,比如,索尼公司设计的MP3就采用流线形设计风格,外部轮廓为手形曲线,整体形象圆润饱满,方向键图标、耳机出声孔、产品标志等很好地点缀了产品,突出了产品精致细腻的特征,带给用户较高的舒适性和体验度。再如,日本设计师坂茂将卫生纸设计为正方形卷筒截面,通过这种细节设计增加了拉动卫生纸的阻力,有利于节节约卫生纸的使用。同时,方形卫生纸的空隙较小,且便于搬运和存储,给用户提供了很多方便。在产品的整体造型上对细节的设计,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是一种集材料、力学、机械学、产品设计于一体的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的创造活动,在产品设计中,首先应该依据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去考虑产品的整体造型,例如: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目的是什么?产品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如何让消费者能够简单的使用该产品以达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将产品的整体结构做调整,以达到占据市场优势的效果。

(2)在产品结构方面

产品的结构是通过工艺、材料以及机械等相关的因素使产品在各个零件之间进行衔接,从而体现出产品的技术美。而产品细节设计在产品结构方面,是对产品整体性进行的适度调整,它需要综合考虑局部结构连接、材料使用和形态处理等各方面因素,从而使产品结构美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3)在产品材质方面

材料作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产品设计对于材料的选择不同,就会使产品存在不同的质感,就细节设计方面而言,产品运用的材料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会不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这为产品设计增添了更多的途径。产品材质本身带有特性与质感,将这些材料与细节设计相结合,能够使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独特性,使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极大的竞争优势。

(4)在产品功能方面

功能是由产品作为载体的,而产品设计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客人的需求,体现产品的实用性。产品设计中的实用性不仅仅指将物品的本身功能发挥出来,它还包括一些产品特有的一些延伸功能,例如:能够寄托激发情感的功能、具有可观赏性、能够给人以舒适感等功能。一旦产品设计脱离了与人类使用的实用性,产品设计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因此在产品设计细节方面,应该围绕产品的功能方面,制定明确的设计目的。例如:在对儿童产品设计时,要采用圆润的材料,并且要将产品的各个材料制定得坚固而稳定,以确保儿童产品的安全性;日本美津浓公司设计的“里瓦尔多”足球鞋,设计师从材料、造型、功能等细节入手,减少球鞋的受力点与受力,使顾客感到产品的舒适度,同时,设计师将球鞋前脚内侧的主鞋钉缩减为两颗,两颗钉正好确定在脚趾位置,这样既增加了球鞋的抓地力也提高了球鞋的反弹力。

4总结

产品的细节设计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产品的细节设计。好的细节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档次,例如:精致的细节、全面的考虑、独特的设计等等。这样的细节设计能够让大众普遍的产品附有独特性,能够极大的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提升产品的销售量。而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该遵循产品细节设计的原则,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良好的产品细节设计,能够体现出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因此,产品设计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细节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与市场需求达到高度的切合,体现出产品细节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宪荣,陈麦,张萱.工业设汁理念与方法[J].北京:人学出版社.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佚名.笔记本电脑“效率科技”进行时[J].计算机与网络,2004(8).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5

关键词:现代产品设计;人性化设计;艺术设计

前言

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艺术最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产生,工业革命大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工业制造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工业产品形状和工业设计相结合的先决条件。产品的设计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消费产品密切相关。首先我们的日常消费品必须要有实用功能的支持,这就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因此,在最初的工业制造中,实用功能已成为生产和制造的焦点。然而,随着大规模生产和竞争的加剧,产品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产品的相似性导致消费者体验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是产品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就是说,产品的艺术设计已成为华丽的工业产品新衣。

1产品设计概述

从艺术设计本身的角度来看,它诞生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那一刻。当人们制作一件物品时,不仅要求实用功能,还要注重其审美视觉效果。然而,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在古代的生产中以实用性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现有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得到了改善,而且精神世界也得到极大丰富。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各种工业产品正在逐步增加。现有的产品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现有的物质需求,而且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强调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并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它展现了一种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发展形势。产品设计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为人们服务,并实现与人们更良好的互动。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当前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下,产品的功能和形式紧密匹配,人们对现有产品的使用和形式有了新的认知。首先,现代产品设计需要易于理解且易于使用以满足基本功能。一个好的产品能够预测使用时的实际操作过程。如果产品不具备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只能依靠盲目记忆。如果不理解它,便无法真正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产品本身的含义。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错误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达到这种可理解和可操作的目的不仅仅通过技术实现,而且还通过产品的使用实现。提出合理的改变形式,使产品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思维逻辑符合人们的正常思维和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才可以提升人们对产品的理解,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其次,产品要有可观性功能。产品的操作步骤必须明显简单,并且应将正确的信息和使用信息简明地传达给用户。无论是产品系统设计还是产品本身的设计,用户的想法,实际操作步骤和操作后的结果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关系。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诺曼先生引用了现代手机和汽车的例子,表明手机本身并不复杂,只有15个控制键:从0到9、“#”键、“*”键、话筒键和“R”键等。除了“R”键,其他一切都是现代通用手机的一部分。但手机系统很难使用,经常重拨,自动回复,扩展以及使用快速功能的其他示例令人困惑。车内有100多个控制器,但它们比电话系统更容易学习和使用。在控制和控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自动匹配关系。因此,信息反馈清晰、快速,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整个系统。在手机的设计中,人们看不到这种非常明确的关系,并且用户操作和操作结果之间的匹配是任意的。控制机器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反馈不是很好,用户无法确定产品是否已达到预期目标。总之,整个系统难以理解,功能不明确,用户思维,基本操作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只是随机的。这将导致用户混淆,增加故障率,甚至对用户造成心理负担。产品的可观察性和自然匹配功能不仅可以依靠技术实现,还需要成为产品的按钮。功能分区、颜色和其他形式的外观支持实现可观察性,因此可以说产品的形式已经饱和,产品的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成为实现产品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该产品还具有自然匹配功能,常用限制因素。包括物理结构因素、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逻辑因素,这些因素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足以用于明确的操作方法。有必要根据人们的日常习惯和常识调整功能的位置和顺序,创建正确的自然匹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注册的必要性。让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常识轻松使用产品,确保产品的安全。这种自然匹配和控制因素需要反映在产品展示中,通过样板机等实现以样板形式呈现产品的功能。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功能实现的形式和作用。

2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当代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产品设计师的责任不是专注和调整工程设计,而是要以人为本,努力通过自己设计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满足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使原本以技术实用为根本的产品,可以拥有一个有情感包容的人性化的设计,让产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

[3]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45(3):71-73.

[4]靳鸽.河南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6,45(3):126-128.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学科交叉;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时展越来越快,身边的事物更新迭代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大学本科教育自然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大学本科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时洞察新时代的转变所带来的对于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并以此作为引导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产品设计专业相对于其他设计专业而言,起步比较晚,但仍然无法否认产品设计专业这几年后来者居上的良好发展势头,所以,本文将基于新时代背景之下来简单的论述产品设计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和研究。产品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设计类专业,它是一个具有非常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的专业方向,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明显感性和理性结合、艺术和科学技术结合的专业学科。正是由于产品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它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产品设计专业社会就业需求的新型的应用型和实用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而不是一味去模仿甚至照搬其他老牌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加强这一特点,进几年已经有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将‘“垂直能力(专门知识和能力)”和“水平能力(广度思考和整合思考的能力)”结合的“T”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方式,以其用这种新的设计领域的开拓、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新价值观的确立成为了新设计教育的特征。基于以上分析,现提出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共分为四个阶段,涵盖产品设计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八个学期周期。

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简单的说,产品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阶段的本质其实就是去完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阶段。第一阶段涵盖的时间范围是大学一年级,采取共同平台教学,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专业设计必备的设计常识,接受设计思维能力、形态创造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等基础设计能力的训练。其中,通过“设计概论”等课程的设置,了解设计类型、设计历史等常识;通过“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培养形象、人本、整体、协作等思维方式以及快速表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设计入门课程的设置,导入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不同专业方向的特定技能。同时又让这些既有交叉、又有不同侧重的专业方向以相互关联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的设计观念。在基础教学阶段,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创意工坊的各种设备,将其作为实现设计创意的基本工具。

2第二阶段——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掌握

第二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对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培养和掌握,当然重中之重是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好的设计如果可以用好的技法表达出来自然是必须的,甚至有的时候是加分项目,但如果在做设计的开始就采取的错误的设计思维的话,就根本不需要去谈设计技法。大二期间的课程包括创意思维与方法、材料工艺、人机工程学、图形图像软件设计基础、3DMAX高级效果图、产品设计初步、产品形态与结构设计、图标与界面设计等课程。

3第三阶段——个人设计观的形成

有了前两个阶段的铺垫,不论是从设计审美、设计技能以及设计思维各方面来说,学生至此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设计基础,基本可以独立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所以,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大量的设计项目和设计实践带入为主,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各个产品设计领域的设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需要不断地经历实际设计项目的“洗礼”,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各种之前不会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正视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方案,有效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设计程序的引入,使得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设计知识和设计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大三期间的课程以各专题设计(家电专题、家具专题、交通工具专题等)课程为主。

4第四阶段——设计实践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7

【关键词】课程统整;产品设计;多元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统整”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美国教育家伯尔•门罗编纂的《教育百科全书》中出现了“学习的统整”一词,之后课程统整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但直到1997年,美国教育专家James•A•Beane在著作《课程统整》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统整的历史、理论、方法后,课程统整理论才真正走向成熟并在教育界奠定重要地位。课程统整作为课程设计的理论,倡导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通过共同确定主题来组织课程,以促成个人和经验、社会、知识的联结,而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1]。由于“Integration”指“集成、综合”,因此课程统整容易被误读为简单的课程叠加。所谓统整,强调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知识的交融与延伸,该理念背后更深层的科际整合的思维方式无法通过一个词语去准确描述。另外,课程统整凸显的科际整合的特征容易在影响分科价值方面受到质疑。其实两者并不冲突,课程统整是对学科过度专业化的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而且对像产品设计等本身具有交叉学科、跨学科和多学科特点的专业,科际整合才是符合其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优势的教学和课程的改革之路。

一、产品设计多元创新型人才

跟所有设计学科一样,创新性是产品设计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产品设计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产品设计专业一直非常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带来了许多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智慧经济接踵而至,这一轮新的经济转型趋势将产品设计推到了新的竞技场。除了创新型人才,产品设计还必须加强多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跟上新经济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未来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

(一)复合型创新人才

最早产品设计的对象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设计自身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产品设计最新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是以物质产品为基础,逐渐向非物质领域渗透;同时,产品设计还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文化传承等方面负有责任。可见,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市场竞争,都对产品设计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不是专才(只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深入了解),也不是通才(对多个领域都有一些认识),而是复合型人才(在一个领域有多学科知识)。因此,产品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天生的多学科属性,在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宽度,以及对知识的协同应用两方面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战略型创新人才

毋庸置疑,创造性、创新性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在人才培养中,这种创造力、创新思维更多被理解为一种“技巧”,只是为了达到问题求解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其实,在不断融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进程中,产品设计已经不仅是一种创造力,还是一种战略思维,是实践活动中全局性、系统性、创造性思维的集合,能把控全局以及追求问题相关方的整体利益。所以,如果单从“技巧”层面来衡量产品设计的创造力,必然会阻碍产品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对产品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对局部事物的创造性、创新性上面,更要培养从全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

二、产品设计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段式课程统整体系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曾指出产品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设计师现在关注的问题涉及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因素,设计师已经成为应用行为学家,但他们却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导致设计师常常无法理解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知识的深度。关于人类及社会行为犬牙交错的复杂性,关于行为科学、技术和商业的复杂议题,设计院校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的确,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单薄与知识结构失衡的问题。随着产品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不断拓展,新的问题需要新的知识来解决,因此UI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新课程不断涌现。高校通常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在教学大纲中增设新的课程,实施的结果是学生在繁多的课程之间疲于奔命;二是用新课程替换一些课程,结果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获取的知识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特点。这两种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既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也阻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多元化吸收。对此,本文将课程统整理念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将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制教学分为打散重构的通识课程、创新与传统并重的专业课程、担负使命的边缘课程三个阶段,再以学期为单位制定不同的课程统整模块,设置模块下统整的课程以及该课程所包含的原有课程名、知识或典籍。新的课程与原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包含两门及以上的课程(表1)。接下来将对这三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展开论述,并对如何在一门课程中统整不同学科的知识作简略说明。

三、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统整模块分述

(一)打散重构的通识课程

提倡在本科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的大有人在,这不仅是对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薄弱的担忧,也是对所有教育培养完整、独立人格的建议。正如《中庸》所主张的,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与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所推崇的博雅教育异曲同工。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在第一学年进行技法训练的同时,提升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因此,理论课要打破只学习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的限制,美术史、工艺美术史、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等课程要纳入新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与传统并重的专业课程

自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就一直被用来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传统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于技术突破,实现产品性能的飞跃,称为颠覆式创新;另一种是借助于深入分析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率,称为渐进式创新。创新领域专家罗贝托•维甘提提出了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他认为,通过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能激发出突破性的创新价值,其含金量一点也不会逊于技术突破[2]。设计驱动式创新缔造的不仅是产品和企业的竞争法则,甚至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一直以来,转型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变革、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科技创新却无法解决和调和经济、社会、文化在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然而,设计却通过生态设计、设计扶贫、社会创新等方式在以上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业化国家尤其以欧洲国家为代表,随着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演变,设计开始关注医疗、制度、生活方式等问题;在巴西,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产品设计在环境方面和社会道德层面的效用;在泰国,充分利用经济设计和社会企业设计的方法和工具的相关课程开始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3]。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旧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基于此,第三学期应开设设计思维课程,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设计思维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它能够帮助人们应对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以不寻常的方式解决难题[4]。因此,这门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适当地进行创新设计方法的学习,但不要落入传统的技巧训练的窠臼。同时,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扩大创新在传统产品设计中的适应范围,增设如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等课程,课程内容要以社会面临的种种复杂问题为实践主题或项目,同时整合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必要的知识,让学生的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天马行空的产品概念设计,还能融入从社会民生到人类福祉的务实实践,这也是设计教育可以展望和企及的最大的价值所在。另外,专业考察课程中可安排学生走进民艺、体验民艺,同时参与设计扶贫。如民间美术学家张道一所说:研究民艺,会使人深刻地理解艺术[5]。这样既能帮助落后地区进行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创新设计,同时也能通过设计教育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学生进行了无形的文化熏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遗产,产品设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进行教学,让传统文化来启迪产品的创新设计,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累积起应有的文化自觉。

(三)担负使命的边缘课程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8

关键词:CMF;产品设计;趋势

0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越来越高,以及广大消费群体消费特征差异性越来越大,越来越追求个性化需求,原有的很多同质化的国内产品早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于是,很多人就把消费转向了国外产品,追寻国外产品的差异化和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很多有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宁愿选择国外价格昂贵的产品,设计工艺水平较高、产品质量和设计工艺水平更高的产品,这些因素都是CMF三要素的完美融合。相同产品拥有不同造型和装饰手段,会显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很多好的产品在设计上一定要拥有民族特色、国际化、差异化并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在国内,关于产品的CMF相关的信息少之又少。但是古人对装饰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主要是物件外表进行加工行程美感,加上某些装饰能达到购买者追求美感的目的,将装饰物和产品紧密结合,既有实用性,还有审美观,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CMF设计创新则比装饰更加高级,需要对产品的色彩、材料和加工等细节上加以处理,但是我国设计行业尚在萌芽生长阶段,所有人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基础功能两大版块尤为关注。

1颜色对产品设计发展的影响

产品颜色能给消费者带来最深刻的印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直接的心理感受,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对颜色的选取十分重要。消费者对颜色的心理波动主要体现在对颜色的冷暖、轻重和味觉上。颜色的冷暖指该色调带给人的冷暖感觉,在一些情感系列的产品设计上,尤其要注意颜色的选用。颜色的膨胀感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光渗”,高明度物体显得体积更大更重,反之,低明度物体体积较小更轻盈。比如说法国国旗上蓝白红比例为30∶33∶37。起初三种颜色是按照相同比例做成的,但是该设计方法常常会让人觉得红色没有蓝色部分大,为了让人们克服这种错觉,才将其修改为该比例,使人们从视觉上感觉它是均匀分配的。另外,颜色常常和味觉相关联,这是由于我们的视觉和味觉多年累积出来的经验而来,白色会感觉轻松,黄色给人香甜的感觉,橙色最能刺激食欲。

2材质对产品设计发展的影响

产品原材料一直都是影响工业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至今为止,人类能够利用的材料越来越多,为各种生产提供了最基础的原始材料,同时让工业设计的可能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大。工业上经常采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五金金属、玻璃材质、陶瓷、木料、塑料。从自然属性上来说,材料又可分为自然与人工材料,前者是一些天然材料,在国内经常能见到,如竹、大理石、麻、绳等,常常给人带来纯天然、简约的感知;后者是经过加工后的材料,如玻璃材质、五金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给人一种精致时尚的感知。在产品设计CMF初期就会备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以往的CMF在选材上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功能问题,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越来越多,使得很多人对产品增加时尚新型材料有了更多的期待。产品材料的性能首先给使用者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透过产品本身给消费者传达的情感意境,使用者会因为产品材料的质感对自己的生理和心里产生一定的波动和起伏,透过人们的感官对材料做出一个整体印象,进而对产品产生整体感知。产品的外在形态通过材料所展现的纹路肌理、颜色质地等效果都会带给使用者完美的体验。如果产品有好的肌理效果,在拿起产品的瞬间就会拥有购买和占有的欲望。所以,设计师一定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将其合理地运用起来,产成品不仅仅能直接表现出产品的物质功能,还要为使用者提供一段良好的体验旅程。

3表面工艺处理对产品设计发展的影响

表面工艺处理牵涉面十分广泛,它能将半成品通过特定的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特殊的处理后达到产品特定的使用要求。产品使用材料的不用对表面工艺处理所产生的效果也大不同,所以,CMF设计师不仅仅要获取精准的用户需求信息,并预知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流行元素,进而选取合适的表面工艺处理,确保能合理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意图,并与用户的需求相吻合。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该意义超过了产品审美带来的价值,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产品不具备某些特殊的性能要求,但是设计师也会在选材上更加偏重于产品的功能性是否与产品本身相符,而不是站在美观的角度上选取。当今社会更多的追求是简便快捷,技术上越来越让产品向空间的使用率和舒适性能上靠拢,产品的色彩和材质能展现出产品的品味和格调,对硬件上也要求产品的触感和轻薄上进军,选料上也呈现出多元化。所以,工艺一定会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加工和精度,主要体现在产品表层和边缘、缝隙处等做工的细致程度,工艺的精度和加工度严重影响着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二是加工方式和方法越来越趋于创新,如铝不容易变色;玻璃质感细腻,但有一个致命弱点:易碎,所以不能用作外壳,正是由于加工工艺的创新,让“防爆膜”得以面世(如图1所示),该工艺让玻璃即使在遭受到外力的巨大冲击力之下破碎的几率大幅度下降。加工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进而也使得产品的颜色和材质选择面越来越大,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4结语

未来,CMF设计仍旧会以最终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作为发展方向,要符合当代人对产品审美、体验、环保和智能等消费习惯方向发展,也是未来中国产品CMF设计趋势研究的大方向。目前,国内的很多产品设计仍旧还处在表现艺术形式和产品功能等,比较片面,产品的设计也停留在中低端水平,有的产品甚至较为粗糙。我国在全世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历史文化悠远,基于这两者,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势必是多元化的,加上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的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源,更是对产品设计扩宽了思路,要求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务必要根据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细分市场,针对某一特定市场进行产品CMF设计,综合借助色彩、材料和表面工艺进行研究,将自己所要表现得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涵盖在产品中,在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并提升其满意度,让中国产品获得更加强势的市场竞争力,国民能使用到到更好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1]仇媛.CMF研究在手机设计开发中的作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2]陈福杰.海信空调CMF设计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苗延荣.中国民族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