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例6篇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颅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其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救第一现场的及时诊断、对病情变化的准确判断、及时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科2004 年1 月~2008 年

1 月抢救的148 例重型颅脑损伤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中男99 例, 女49例; 年龄16~79 岁, 平均44.6岁。其中急诊120出诊137 例, 接回127 例,院前死亡10 例, 患者家属护送前来就医11例。

1. 2致伤时间

发病在30 min以内105 例, 30 min~1 h 30 例,超过1 h 13 例(4% )。

1.3受伤原因

损伤类型:车祸伤115例,坠落伤15例,暴力伤18例。137 例患者进行急诊头颅CT,证实:广泛性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97例,单纯硬膜外血肿22例,局部脑挫裂伤13例,脑干损伤6例,颅底骨折78例。

1. 3症状体征

伤后立即昏迷89例,伤后昏迷―清醒―再昏迷21例。嗜睡35例。头痛、恶心、呕吐89例。 瞳孔:120接诊后单侧瞳孔32 例, 瞳孔缩小10 例,瞳孔不规则及忽大忽小9例。神经体征:一侧肢体偏瘫45例,四肢强直22例,抽搐32 例。

1.4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

院前急救患者即行评分,并每15分钟动态评分1次。首次GCS评分3~5分26例,其中6~8分44例,9~11分68例。动态评分中,首次5~8分44例患者,评分降低者11例,评分稳定32例,评分逐渐上升1例。首次9~11分患者,降低者13例,评分稳定46例,评分逐渐上升9例。

1.5气管插管

现场呼吸不规则、 浅慢或浅快进行气管插管31 例, 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11 例。

1.6院前诊断

患者致伤原因及机制;伤后意识情况;现场格拉斯哥评分并动态检测;偏瘫症状;体格检查。

1. 7抢救程序

一般常规处理(生命体征观察, 心电监护, 吸氧或镇静)急诊快速脱水降脑压立即进行呼吸道管理(吸痰并清除口腔内异物)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呼吸不规则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 气管插管, 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后, 院前则使用简易气囊或简易呼吸机维持呼吸, 迅速转运回急诊科抢救头颅CT 检查, 无呼吸骤停患者转入神经外科。呼吸骤停患者行急诊室抢救。

2结果

120 出诊137 例, 其中现场气管插管25 例, 10 例抢救无效死亡, 127 例安全转送回急诊科。途中转运最近 0.5 km , 最远7 km , 转运途中无死亡。患者家属护送来我急诊科就医11 例, 其中气管插管1例。

11例患者因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控制呼吸转入急诊ICU 抢救。

格拉斯哥评分动态检测中首次GCS评分3~5分患者中10例发生呼吸骤停,48 h 内心跳骤停死亡,GCS评分6~11分评分降低者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急诊行开颅探查术。

其余患者127例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3讨论

颅脑损伤病理损害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倘若抢救不及时或因各种原因延误手术时机,则常导致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伤后 1 h内是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及所谓的“黄金 1小时”。若在伤后 5 min内实施救命措施,伤后 30 min内给予医疗急救 ,则可挽救 18 %~25 %患者的生命或避免致残 [1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伤后 1 h内接受救治者,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随着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死率逐渐增高。 早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认建立、 采用一套创伤急救系统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和专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2 ]。

在现场急救和运输过程中,应只局限于解救、气道处理出血控制和脊柱、 四肢固定等,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现场,应以最快的方式、 最捷径的路线转运患者。 将伤员脱离危险场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促进恢复和预后有重要作用,呼吸道不通畅者,应予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维持呼吸道通畅。 最可靠的人工通气方法是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血有足够的氧供。 必须迅速控制外出血,头皮活动性出血者,应先缝合、 包扎。对伤口内较大的异物,一般暂不作处理,待准备充分后再取出,以防止大出血。对开放性脑伤 ,外露的脑组织应予以保护。如有颅内压增高危象并脑疝者,立即予足量 20 %甘露醇或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迅速转运患者,尽早手术,解除脑疝,挽救患者生命[3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诊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快速判断伤情(有无颅脑损伤、 损伤程度及类型、 有无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GCS评分及动态监测)。 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行 CT检查,准确确定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大量颅内出血常使颅内压在 20~30 min内接近血压,此时脑血流逐渐减慢,数分钟内血液凝固而出血停止。 由于颅内容积的代偿作用,颅内压可稍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如能在血肿未继续扩大前手术清除血肿,其疗效较好。 颅内血肿达 50 ml 左右则可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处理颅内血肿是非常紧急的措施之一。有较大的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CT显示有明显的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不清者,应立即开颅清除血肿或行减压手术。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行颅脑清创术,争取在 6 h内,使之变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彻底清除伤道内血凝块、 碎裂脑组织及头发等异物,争取修补硬脑膜,减少颅内感染及癫痫的发生。合理使用利尿脱水药物,对严重颅内压增高已有脑疝征像患者,应立即予强有力的脱水措施 (足量的20%甘露醇快速滴注 ,同时予速尿 40 mg静脉推注),有效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赢得手术时间,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有手术指征者,应争分夺秒,积极协调各科关系,树立急救的整体观,各司其职,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对脑疝严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甚至可在急救室内行微创锥颅穿刺血肿,降低颅内压后,再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雷鹏,暴连喜,孙文海.交通事故所致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3 ,9 (2) :91.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1.

[3]吴景文,章翔,费舟,等.弥漫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42.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脑疝;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504-01

1脑疝的临床症状

1.1小脑幕切迹疝

1.1.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1.1.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1.1.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险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弓[起。

1.1.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1.1.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1.2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1.3大脑镰下疝: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

2脑疝的检查

脑疝的常规检查方式为:脑部CT检查。

3脑疝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对于脑疝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分为以下几步:

3.1判断神志与观察瞳孔:病人入院后,首先检查病人的神志,并记录生命体征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

3.2防治低氧血症,改善脑缺氧:脑疝患者都处在深昏迷状态,可因呼吸不畅或呼吸浅促肺表面交换不足等造成低氧血症,从而使脑缺氧加重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氧,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80%于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吸除喉咙深处的痰液,呼吸困难仍不能改善,伴有明显误吸,则于术前行急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3.3尽早解除脑受压,有效控制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现脑受压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确保脱水剂的及时应用。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与速尿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增强降颅压的作用,延长有效抢救时间,有手术指征者立即做好开颅前准备,行开颅术去除原发病因,同时行颅内压监护。

3.4预防高热,尽早行亚低温治疗:高热使脑耗氧明显增加,脑血管渗透性增加,造成严重的脑水肿、脑缺氧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尽早预防性降温。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一般采用全身降温床加亚冬眠合剂,伤后6h内即给予降温,而不应等到高热再行降温,治疗持续时间以6天为度,而后自然复温,复温时注意控制在10~12h,以保安全。

3.5对多发伤进行处置:在接诊检查病人生命体征同时了解患者全身存在的多发伤情况。有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伤口,用止血带包扎。对四肢骨折者,立即行简单固定。对合并胸部损伤,急查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报告医生进行血气胸引流或急诊气管切开。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3

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益阳 413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在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应安全性。方法 根据是否接受系统院前急救标准,将该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急救组患者在死亡率、脑疝发生率、呼吸阻塞发生率等比较上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 结论 系统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http://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急救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067-02

[作者简介] 吴资波(1979.1-),男,湖南益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急性脑血管意外,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患者致残、死亡的可能性非常高。在发生脑血管意外时接受系统院前急救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脑血管意外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为探讨分析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在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应安全性,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对系统院前急救和自行急救两种急救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共110例,其中接受院前医生到现场实施系统急救的患者共有65例,将其作为急救组,患者中男患者39例,女患者26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为(66.6±11.4)岁,将家属进行救治后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的45患者分为自救组,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为(66.3±11.6)岁。经过急诊科医生诊断后,110例患者中患有脑出血的有78例,患有脑梗死的有27例,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5例。

1.2急救方法

自救组患者均由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救治,然后由家属护送或自行到医院进行治疗;急救组患者则接受系统的院前急救,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电话指导,院前急救从急救电话指导开始,电话值班人员在接到患者家属的电话后,要详细对患者病情和地址进行询问,并派出医院急救人员前往救治。在等待的这段时间中,电话值班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包括让患者平躺,将患者的腰带、衣领解开,将患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进行清理等;(2)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采取的急救措施主要有:①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口中分泌物清除后,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于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则可现场给予气管插管治疗,连接体外呼吸机以辅助患者呼吸;②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射甘露醇、呋塞米或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③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可适当给予降压药物进行降压,但药物用量要控制好,以免血压下降过快。同时对于出现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的患者则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④对于出现抽搐症状的患者则可给予地西泮药物进行控制;(3)安全转运,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将患者运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在转送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电监护,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观察,并提前联系医院相关科室,以便患者能够在到院后第一时间接受救治。在搬动患者时要注意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并朝向前方,以减轻救护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对患者头部充血的影响;(4)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患者家属往往会表现出惊慌失措,对患者病情的讲述也会不清楚,因而急救人员应该在转运医院前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能够平静下来,稳定患者家属情绪,以有利于各项治疗的配合展开。同时,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表现出冷静沉着,以增强患者家属的安全感,取得患者家属信任,减少患者急救的阻力,保证整个急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发生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并计算相关死亡率;对两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比较相应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观察项目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死亡和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自救组4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7.78%,急救组6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死亡率为7.69%,急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自救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呼吸阻塞,其发生率为8.89%,急救组中有2例发生呼吸阻塞,其发生率为3.08%,急救组的呼吸阻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自救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脑疝,其发生率为13.33%,急救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脑疝,其发生率为4.62%,急救组的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自救组中共有1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其发生率为33.33%,急救组中有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其发生率为12.31%,急救组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

3讨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大脑机制,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害,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因而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需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对其进行救治,以减轻和延缓病情发展。在该研究中,主要对自救和系统院前急救两种急救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接受系统院前急救的患者组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自行救治的患者组,这说明系统院前急救能够明显减少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在该研究中,在接受系统院前急救后,急救组中仅有两例患者并发呼吸阻塞,明显少于自救组的4例,这说明系统院前急救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阻塞的发生,在系统院前急救中,患者的呼吸道得到了及时护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被清除出去,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及时为患者补充氧气,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少了呼吸阻塞的发生。并且及时为患者建立相应静脉通道,输注相应治疗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颅压升高症状,改善患者大脑缺氧缺血状态,从而延缓脑梗死的发展,有效预防脑疝的发生,在该研究中,接受系统院前急救的患者组中仅有3例患者发生脑疝,而自救患者组中则有6例患者发生脑疝,这就证明系统院前急救在脑疝预防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伤害极大,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后很多都是不可修复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状况。因而如何减轻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也是脑血管意外治疗中的重点,在该研究中,接受系统院前急救的患者组,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自救的患者组,这说明系统院前急救对减轻脑血管意外对神经功能的伤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经过系统院前急救的患者,其脑血管恶化率和病死率均远低于自行急救的患者,这也再次证明了系统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系统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减少患者死亡率,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因而院前急救人员应该加强对院前急救的管理,同时加强宣教,向高危人群及家属宣传院前急救的优点以及相应的脑血管意外急救的简单处理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http://

参考文献

[1]叶明,杨清桂.系统性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疗效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2,11(7下半月):741-743.

[2]石家庆,于丽娜.MEWS系统在指导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救的临床应用[J].蛇志,2011,23(2):135-140.

[3]赵素红,高党军.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0下半月):983-984.

[4]黄代芳,王晓春,谢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5]韩红,陆红梅,毛继荣.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42-643.

[6]李会芳.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启用绿色通道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2中旬刊):41-43.

[7]巴冬玲.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3):88-89.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脑疝;去大骨瓣减压;治疗

treatment of the 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 complicated cerebral hernia

zheng zhi,tan chun-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uzhou second hospital,hunan 412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 complicated cerebral hernia patients treated. methods 43 cases of acute traumatic epidural hematoma complicated cerebral hernia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rgery. follow-up evaluation and half gos 16 cases of 9 cases of residual, 5 cases of severe disabilities, 2 cases died, 11 cases of survival. conclusion early operation,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early treatment is the three key measures.

【key words】 epidural hematoma; cerebral hernia;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treatment

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十分常见,约占颅内血肿的30%[1]。WWw.133229.coM如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较佳。而一旦发生脑疝,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升高,预后变差[2]。现将我院近10年来救治的 43例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 35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3例,坠落伤或摔伤7例,击打伤3例。

1.2 临床表现 gcs 6~8分24例,gcs 3~5分19例;按小脑幕切迹疝分期:中期29例,晚期14例;入院时患者均为昏迷状态。

1.3 ct表现 按多田公式计算血总量:30~60 ml 24例,60~100 ml 15例,>100 ml 4例;中线均有不同程度偏移,中线移位≥2 cm 8例,1~2 cm 28例,≤1 cm 7例;其中单纯硬膜外血肿27例,伴有脑挫裂伤或硬膜下小血肿16例;合并颅骨骨折31例。额颞顶部血肿39例,枕顶部血肿4例。

1.4 出血来源 术中证实为脑膜中动脉及分支出血23例,脑膜中静脉及分支出血10例,颅骨板障出血7例,静脉窦出血2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

1.5 手术治疗 ①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入院后30 min内均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和静脉推注速尿20~40 mg 降颅内压。血压低者纠正血压后同样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颅内压;②气管插管全麻后,先行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血肿,暂时缓解颅内高压。再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大骨瓣减压,对伴有脑挫裂伤或双瞳孔散大的患者尽可能开大骨瓣:对额颞顶部血肿应尽量咬低蝶骨嵴和颞骨,显露颅前窝、颅中窝底;枕顶部血肿要显露枕顶叶及颅中窝;③清除血肿及止血后,对于单纯性硬膜外血肿,剪开硬脑膜3 cm,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使脑疝复位,同时探查硬膜下有无血性脑脊液、脑损伤,若见脑组织膨起,则复位成功,直接缝合硬膜。若复位不成功及伴脑挫裂伤的脑疝患者,则剪开硬脑膜,作脑压板辅助水流复位术或小脑幕裂孔切开复位术。43例患者中32例经脑压板辅助水流冲洗复位成功,6例经小脑幕裂孔切开复位成功,5例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无法显露小脑幕缘而放弃复位;④已剪开的硬膜尽量行硬脑膜扩大修补术,形成梯度减压,减少并发症。对脑膨起明显或条件不允许的,则敞开硬脑膜,明胶海绵保护脑组织;⑤紧密悬吊硬脑膜,负压引流管引流。

2 结果

43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并按gos评估:16例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脑疝中期29例,生存15例,死亡1例(3.45%),脑疝晚期14例,死亡10例(71.42%)。

3 讨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以额颞部和顶颞部多见,这与颞部含有脑膜中动、静脉,骨折所撕破有关。急性硬膜外血肿在枕部较少,因该处硬膜于枕骨贴附较紧,且常属静脉性出血。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脑疝初期,患侧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脚受到牵拉和挤压,随着病情发展,脑干压向对侧,对侧神经、血管亦受牵拉,最后全部中脑均受挤压,引致脑干功能衰竭[1]。有研究表明,从出现脑疝到手术时间越短,效果越好[3]。故早期预防和治疗恶性颅内压增高,减轻脑疝,使脑干损害成为可逆性,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我们高度重视窗口期的救治,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缓解增高的颅内压;同时,尽可能缩短手术准备时间,为下一步手术赢得抢救时间。

去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及相邻脑区间的压力差,脑组织向减压侧骨窗膨出,代偿了颅腔内容积,使部分疝入组织复位,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小脑幕切迹疝的病理过程,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4]。但是对于术前已经存在严重而持久嵌顿的脑组织,并不能使其得到完全有效地复位。我们在常规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同时行脑压板辅助水流复位术或天幕裂孔切开复位术,彻底解除了脑干受压状态,阻止了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防止脑干功能衰竭。同时可解除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状态,恢复脑脊液通畅,阻止了脑积水的形成和发展,彻底解除了颅内压增高状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单侧脑疝及大部分双侧脑疝经生理盐水的冲洗、漂浮作用,使疝入的脑组织松动,再借助脑压板的轻柔上抬沟回、海马回,均能使脑疝复位。对嵌顿太紧或脑肿胀严重者,良好暴露天幕裂孔缘,在直视下将天幕裂孔缘中后1/3处切开1.5~2.5 cm, 见大量脑脊液涌出提示脑疝复位。由于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并发脑干周围血肿和颞叶内血肿的可能[5],而且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我们认为,在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脑肿胀明显,不能显露小脑幕缘的患者,不应强求行小脑幕裂孔的切开,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得不偿失。

术后强调早期综合治疗:①早期促醒治疗:早期常规使用纳洛酮,能有效地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维持颅脑损伤后血压和脑灌注压,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有快速逆转意识障碍,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6]。病情一旦稳定,应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改善脑供养和促进患者苏醒;②早期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有利于降低血糖,保护、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降低消化道的出血率。同时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③早期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微循环血供:常规使用改善微循环和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复方丹参。尼莫地平能有效阻断ca2+内流,显著减轻神经细胞的ca2+超载,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复方丹参能改善脑循环 血液流变学性质,增加脑组织血流,纠正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代谢紊乱,从而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7];④早期康复治疗:早期行瘫痪肢体的针灸、按摩及理疗,促进脑损伤的恢复,防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⑤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亚低温等综合治疗。

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并发脑疝的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但比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患者死亡率低、预后要好[8]。这就要求抢救此类患者要及时,只要有一线希望,不放弃抢救,部分患者仍可获满意疗效。总之,尽早手术、去大骨瓣彻底减压及脑疝复位、术后早期综合治疗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三个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43-444.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5-02

颅脑损伤多由于车祸、挤压、高空坠落及硬器击打头部外伤所致,是脑科常见的病症,颅脑损伤的病情危急且复杂多变,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是关键,同时对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260例颅脑损伤患者,具体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6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80例;年龄13~82岁,平均40.5岁;闭合性脑损伤178例,开放性脑损伤82例,合并其他部位复合伤76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的关键是及时准确,时间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第一要素[1]。颅脑外伤病人出现呕吐容易引起致命性误吸,由于急诊患者来诊时均为被动,多为仰卧位,为防止因呕吐引起窒息,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在家属的协助下患者改为侧卧位[2]。备好吸引器,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咽部的呕吐物、血块、分泌物等,对有义齿者要及时取出。有舌后坠者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困难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的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有脑脊液耳漏、鼻漏者,严禁鼻腔吸引。

2.2 抗休克 因颅脑损伤患者多伴发复合伤,出现休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也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为进一步抢救打好了基础[3],所以护士立即建立好静脉通道,采用大号的留置针为患者穿刺,对于不容易进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为患者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先晶体后胶体快速扩容,同时备血。

2.3 脑疝的急救 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颅内压增高、脑疝出现前的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患者,可较早出现意识障碍的进行性加重,同时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严重缺氧,导致脑的生理功能障碍,进而出现意识障碍。对于急性型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抽搐、瞳孔不等大或扩大、去皮质强直、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最终呼吸、心跳停止。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改变,及时发现脑疝,早期治疗。一旦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500ml,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2.4 病情监护 颅脑外伤病人病情重、复杂、发展快,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呕吐,脑脊液漏的量、性质,及时做好记录。通过病情观察来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损伤程度。若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急骤升高,脉搏由弱转慢,为脑疝前驱诊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5 基础护理 颅脑外伤躁动病人,给予适当约束,应用护栏,以防坠落。为昏迷患者定时翻身,翻身时注意动作幅度小、力度轻。脑脊液漏的病人,床头抬高患则卧位,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忌填塞冲洗,用力咳嗽,防颅内感染。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清洁,空气流通。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防止出现褥疮。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为其留置导尿管,并且做到每日更换尿袋和每日两次冲洗膀胱。为患者提供高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顽固性便秘可以适当使用缓泄剂。颅脑外伤病人做各项检查及住院,由护士护送,先做好病情评估,准备需携带的急救器械和药物,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迎接病人。手术病人,抢救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如剃头、配血、导尿等,电话通知手术室。

2.6 心理护理 患者了解自己的严重病情后,产生恐惧甚至绝望,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鼓励和安慰病人,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因势利导的心理护理,使之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树立乐观精神,战胜疾病。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属支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干扰。

3 结果

2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26例,死亡34例。抢救成功率为86.9%,病死率为13.1%,死亡患者多为脑疝或脑疝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4 讨论

在抢救护理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能够熟练、预见性和针对性,抓紧救治的黄金时间,为病人实施抢救,提高成功率。抢救后要做到能准确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搜集、整理有关疾病的信息,为医生判断、评估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4]。这样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抢救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许进,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急救的有关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375.

[2]陈国爱,急诊昏迷患者鉴别分诊[J].当代护士,2000,22(10):31.

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脑出血;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4-02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死亡率极高。患者发病初期的盲目搬运和不当处理,致使颅内出血量加大,进而导致脑水肿、脑疝,压迫脑干,从而加速患者死亡。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临床资料来证实:合理有效的院前就地处理是否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研究通过采取是否实施院前急救(Systemic First -aid on Scene,SFAS)方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救治后的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简单有效的院前处理方案,以期为脑出血病人提供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2月急诊科接诊9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经院前急救48例,未经院前急救44例;男53例,女39例;年龄38~79岁,平均62.5岁;均为急性发病,发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呕吐及偏瘫,其中伴有昏迷39例,嗜睡6例,烦躁22例,精神异常8例,失语22例;发病时间:1h内28例,1~4h 39例,4~12h 23例,12~24h 2例。

1.2 主要院前急救措施

经院前急救的是患者或家属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挥调度室下达指令,急救人员在3min内出车,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实施急救。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急救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立即进行急救。①给予吸氧;②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速尿40mg;③有呕吐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吸痰、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④血压在220~240/110~130mmHg,给利血平注射液1mg肌注;⑤烦躁、无缺氧征、血压高者,适当给予安定注射液5~10mg 肌注;⑥平稳搬运:病情稳定后,以多人(至少2人)双手插入病人头、背、臀、下肢下,平托搬至单架上,杜绝用手直接提拿或搂抱患者,以免增加刺激引起呕吐,下楼保持头高脚低,长途转运注意防震。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比较

见表1。

2.2 患者存活情况

SFAS组死亡6例,死亡率约为12.50%;一般转运组死亡16例,死亡率约为36.36% ,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每年死于脑出血的患者日益增多,在发病第一时间活动性出血十分严重,故多数专家及教科书均强调脑出血急性发作期应就地抢救,不宜搬动,以免加重出血[1]。而在工作实际中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多数患者家属不懂急救知识,自行送至医院。然而早期转运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的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究竟应该怎样开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呢? 这就要做好家属的工作,重视发病第一时段的救治。“第一时段”的时间短则以分秒计(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等救治),长则以小时计(如创伤救治中强调的“伤后黄金1h”)。“第二时段”的场所应扩大为“事故现场”,伤员运送途中和医院急诊科[2]。脑出血组患者“第一时段”、“第二时段”救治得力,使得颅内出血量得以控制,显著降低了死亡率。为了保证更多的脑出血患者能够安全运送到医院救治,并降低死亡率,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是很有必要的[3]。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有意识障碍病人最紧迫的急救措施。死亡22例中,有7例死于呼吸道阻塞窒息,措施包括患者平卧、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避免舌根后坠、吸痰、清理口腔中呕吐物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防止窒息。

脑疝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22例,10例死于脑疝,脑出血很快出现颅内高压及脑水肿,颅内高压通过压迫脑结构,使其部分移位形成脑疝;其次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故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

血压过高及波动大均容易继续出血,降压应对照患者病前的基础血压,最好维持在160/100mmHg 左右,既能保证脑血流的灌注而防止昏迷,又能减少再出血的几率[5],不宜使用较强的降压药,因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对病情恢复不利。

盲目搬运(肩背、人抬、车推)及不当抢救(按、掐、推、拿、土法刮痧)往往使颅内出血进一步加剧,重者破入脑室,出血量迅速增高,形成脑水肿脑疝而加速死亡。因此,正确的搬运方法对脑出血病人有很大的帮助。

未经院前急救的死亡病例,大多是由于抢救措施不规范、放置姿势不正确、盲目搬运或者只有胸外心脏按压而无人工呼吸,错过最佳复苏时间;经院前急救死亡6例,其中90%以上的死亡病例待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20min以上;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一旦发病,往往无能力打电话说清楚病情和具体地址;有的甚至已丧失打电话的能力,导致急救中心难以及时、准确地接到呼救信息而延误抢救时间。

现场急救的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这就要求急救中心要有一个健全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完善急救设施配套建设,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完善通讯网络,安装急救自动呼叫系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向全社会普及心肺复苏抢救知识,建立专业与群众自救互救相结合的急救模式,降低院前病死率。健全急救组织,建立合理的抢救程序,强化急救意识,缩短急救车反应时间,积极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突出“急”字,强调“快”字,落实“救”字;加强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不断提高其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另外,在运送过程中,视病情应迅速与医院急诊科联系,通知CT室及有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以确保治疗工作不中断,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接力性急救系统。

总之,为了保证更多的脑出血病人能安全运送到医院救治,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认为,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纯. 重症心脑血管病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7.

[2]王一镗. 努力加强和提高“第一时段”救治的质量[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2):94.

[3] 肖莉,卓衍华. 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 18(3):133.

[4] 戴土兰. 脑出血的院前急救[J]. 急救工企医刊,2006,19(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