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例6篇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吸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已不太适应机械通气患者的需要,因此我们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年月至年月共应用例,男例,女例,年龄~岁;人工气道开放时间~日;其中重型脑外伤例,高血压脑出血例,严重复合伤例。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适应证  ()病人有呼吸窘迫的症状。()病人肺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压报警。()SPO下降%以下。

        .吸痰时机  机械通气患者反复脱机吸痰容易引起氧分压下降,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吸痰,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同时可以使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我们要放弃传统的“定时吸痰”的操作规程,以“必要时”吸痰为标准,对机械通气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吸痰方法。按需吸痰比定时吸痰更有效。一方面可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另一方面痰多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吸痰,而定时的吸痰方法就不能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密闭式吸痰管的应用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增加了缺氧和感染的机会。密闭式吸痰则不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装置系统,该系统为一“三通”装置,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呼吸机管道相连接,通过转动活塞进行操作。 

吸痰时打开吸引器鸭嘴形阀将吸引管插入气管深部~厘米,至有阻力时向后退后~厘米,拇指按住阀门,即可形成负压吸痰,边吸边螺旋式退出,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不超过秒,吸痰管可在呼吸机接口内径来回移动,使呼吸机气流不会沿吸痰管壁泄露,吸痰完毕拇指松开负压即消失,停止吸痰时将吸引管完全退回到无菌薄膜内,同时从注液口输入液体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密闭式吸痰管由于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操作者不需要戴无菌手套,打开吸引器按下吸痰管末端的控制钮即可在不直接接触里面吸痰管的情况下,伸缩自如地吸痰。操作安全性强,无创伤,还可减少呼吸道粘膜的损伤,能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当脱机吸痰时,脱机与吸引的负压几乎对肺容积的减少发挥了同等的作用,如果不脱机进行吸痰可以防止肺容积减少%。

   临床效果观察

        例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均顺利,操作过程完全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的,避免开放式吸痰操作不慎时的污染,减少了外源性感染机会,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吸痰过程中病人血氧分压和SPO无明显下降,为抢救提供了良好的肺通气的保障,有效地预防了因吸痰要脱机而出现病人缺氧的问题。由于密闭式吸痰管有完整的密闭性,可避免由于吸痰时引起病人呛咳,痰液四溅,污染医护人员的手、衣服及床单位,减少交叉感染。虽然在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的耗时方面各个研究有较大的差异,但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密闭式吸痰简化了吸痰过程,比开放式吸痰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

  

率。

          讨论

        吸痰是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极其重要的措施,吸痰应该做到既通过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又尽量做到避免因吸痰过程本身所致的病人暂时性的缺氧和感染。密闭式吸痰改进了机械通气中传统的吸痰时间和吸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避免因吸痰撤呼吸机病人血氧分压和SPO的下降。()可预防异物及尘埃落入气管内。()可随时利用该通道进行吸痰操作,不需要带无菌手套,也不需要脱离呼吸机及停止机械通气,打开吸引器即可吸痰,减少护理人员吸痰时的工作量。()停用呼吸机时还可从侧口进行吸氧。()避免了家属看到撤机吸痰时病人病情暂时的加重,并减少了因此引起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能降低耗材费用。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为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丁彩儿.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开胸手术 呼吸道护理

资料与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1月开胸手术患者96例,其中男7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后并发肺炎2例,肺不张1例,死亡1例。

术前指导:①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是患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戒烟,因吸烟会使术后痰多黏稠难以咳出,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机会。②深呼吸运动:腹式呼吸,鼻吸气时腹部徐徐膨隆,稍憋气后缩唇慢呼气,每回呼吸5次;呵欠动作(打哈欠),每5~10分钟可以1次,连续吸气约5秒后慢呼气;双侧下胸扩张和单侧下胸扩张呼吸,双手分别置于腋下第6肋,吸气时手感胸部扩张;以手置于呼吸弱的一侧胸,身体稍倾向或卧向健侧,吸气时尽量让气体进入患侧,以手感或绷带检查呼吸结果;上肺呼吸,手置锁骨,吸气时凸出,呼气时下凹;吸气动作,一次比一次更深的腹式呼吸共3次。

咳嗽训练:坐位咳嗽时身体稍向前弯腰盘腿;侧卧位咳嗽时,取屈膝侧卧位;坐着顺利咳嗽坐在椅子或床边,把两肩稍向内弯,头稍向下把一小枕放在胃部两手夹住咳嗽时用手压腹咳嗽;通过腹式或胸式方法,放松喉部肌肉张口稍伸舌连续咳嗽2-3声。

吸气训练器使用:吸气训练即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的深而慢的最大吸气运动的一种装置,通过观察小球升起的刻度来判断吸气量的多少。方法:做1次正常的深呼吸后把吸气嘴紧含嘴里把球吸起,然后取出吸气嘴,缩唇慢呼气共5次。

术后呼吸道护理:①协助排痰,叩打震动法为护理人员手呈杯状,腕部弯曲,轻轻地拍打背部或胸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以“圈位”接触皮肤,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拍打时用腕力和肘关节力,每次拍打3~5分钟,同时让病人咳嗽把痰排出;在拍打区域,由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或两手平放,随呼气向下震动,也可在咳嗽时或吸气的同时振动,它有助于分泌物向上移动至大气道。②刺激咳嗽,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未稍用力压胸骨柄上窝的气管,并同时横向滑动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无效时可用鼻导管吸痰。③雾化吸入: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左右,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木松5mg,用氧气雾化,以15分钟为宜,烟雾不能过大,以免发生烟雾窒息。④气管吸痰:体外循环手术后拔除气管患者应及时从气管内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动作轻而快,并注意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早期活动,促进肺扩张:术后应早期床上活动,术后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应采取半卧位;对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正常改变卧位;鼓励患者拔除引流管后2小时离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运动量逐渐增加。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3

呼吸方法要正确

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就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我们不妨来自己检测一下:呼吸时,分别将自己的两只手放在胸部与腹部感受一下,如果放在胸部的手比放在腹部的手起伏明显,或者放在腹部的手几乎静止不动,那么就说明您的呼吸方式不健康,呼吸过于浅短。那么,怎样的呼吸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好处多

如果您细心观察一下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发现,宝宝呼吸时,小肚子是一起一伏的,而平日气喘吁吁的大人们都是肺部起伏不定。事实上,当婴儿还在妈妈的子宫里孕育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腹式呼吸,也就是古人养生时所谓的“胎息”。这种胎儿时期的特殊呼吸状态最省力、最高效,也对人体最有好处。人一旦进入到胎息的状态,内心便会空明安静,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能调整到最好状态。

只不过,从宝宝出生直到两三岁时,还是可以自主地运用腹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式呼吸慢慢取代了腹式呼吸,大多数人都把这项呼吸技能忘却了。殊不知,呼吸与生命息息相关,呼吸方法便是一种重要的养生之法。

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呼吸尤为推崇,而明代养生家冷谦更是在他的著作《修龄要旨》中概括出了包括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方法在内的延年益寿的法宝。

而近代研究表明,一旦改变了呼吸方式,许多常见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头痛病、忧郁症等症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甚至对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慢性疲劳、月经紊乱及各种过敏反应,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如何进行腹式呼吸

在进行腹式呼吸时,站、立、坐、卧皆可,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不过最好的练习方式还是以躺在床上为好。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将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并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而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一至两次,每次练习5-15分钟即可。在呼吸过程中如果有津液溢出,可徐徐下咽。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4

本组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5~80岁,平均38岁。其中脑出血35例,重症颅脑外伤25例;手术50例中行气管切开18例,男12例,女6例。通过采取综合的呼吸道护理,60例患者保持了呼吸道通畅,降低了肺部并发症,改善了脑缺氧。有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床头多功能心电呼吸监护,观察BP、P、血氧饱和度(SpO2)、面色、瞳孔、神志变化、四肢末梢循环及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保持SpO2 90%以上,当SpO2<85%,应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应取半卧位或平卧位;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血压低,应采取休克卧位;如舌后坠,应及时留置口咽通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高,多见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脉搏细快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地监测血压、脉搏及其他体征,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和呼吸障碍观察。神经外科呼吸道障碍可分为两型,即中枢性与周围性呼吸障碍,中枢性呼吸障碍由于脑干伤或者脑干受压(如血肿、脑疝等)引起,常在伤后短时期内出现呼吸节律紊乱,抽泣样呼吸甚至呼吸停止,此时应立即解除呼吸障碍的因素,同时保持呼吸通畅,如吸痰、行气管切开术。

充分合理给氧: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保证充分的氧交换量,以减轻脑水肿。当呼吸浅快,提示脑缺氧。应定期做血气分析,了解机体是否缺氧。①当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气分析示:PaO2、PcaO2。应用面罩吸氧法,使患者吸回呼出的气体(内含较多的CO2),以纠正呼吸性碱中毒。②当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气分析示:PaO2、PcaO2。给氧在增加通气量的同时,间断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③氧气的加温湿化:氧气吸入是重症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或支持措施之一。由于患者呼吸功能减弱或呼吸道改路,呼吸道温度调节和湿润功能减弱或丧失,长时间吸入未加湿的氧气,可导致分泌物黏稠痰液堵塞,造成肺部感染。改用每天定时用加温的蒸馏水(30~35℃)进行氧气吸入,可增加氧气的弥散能力和提高氧分压,增加氧疗效果。同时使呼吸道黏膜湿化、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如果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60%~70%效果更好。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气道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或生理条件下的吸入气体调节功能的减退,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必须进行人为的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纤毛及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湿化装置;另一种是护理人员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入气体的加温得靠呼吸机的加温湿化装置。

排痰:⑴引流排痰:本组均为重症患者,采用加强翻身,同时叩击背部,通过改变,以达到引流目的。具体方法: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操作者5指并拢,掌心空虚,由下向上顺序叩击,每次15分钟,4~6次/日,使肺及支气管积存的分泌物流入大气管而排出体外。⑵药物稀释排痰:①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雾化。应用小剂量短时间间断雾化吸入法,每2小时雾化10~15分钟,避免长期大雾化导致患者血氧分压下降。常用的雾化药液是:生理盐水、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如果呼吸带喘鸣音,可加入平喘解痉药物氨茶碱;如果喉头水肿,可加入麻黄碱行雾化吸入;如果有肺部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节相应的用药,以保证药物合理应用,药效准确。②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管内滴药和雾化吸入法。即用配制好的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滴药,2~3滴/次,每15~30分钟1次。滴药时针头与气道分泌物经1层纱布隔开,湿化液通过1层潮湿纱布进入气道,湿化效果进一步加强。也可以用无菌干纱布盖于套管口上,用雾化吸入器对准套管口5~10cm处喷霉。使药液均匀喷雾在纱布上,达到所需湿润程度。气管套管用双层无菌盐水纱布履盖,每1小时更换1次,也可根据病情随时更换。常规湿纱布覆盖的方法存在水分易蒸发,需反复更换增加工作量,而且纱布不易固定,易移动和脱落反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人工鼻本身具备了过滤、保温、保湿的功能,封闭气道的同时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呼吸道的舒适,防止了交叉感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定时开放气囊:开放气囊前先行气管内和口鼻腔吸引,以清除分泌物,当打开气囊时立即行气管内吸痰,以免气囊上部积存的分泌物滑入气道深部造成感染。开放气囊时加大呼吸机潮气量200ml左右,以满足换气需要。一般每2~4小时气囊放气1次。

气管切开患者控制口腔部细菌定植:口腔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后各部细菌阳性,通过每次的咽拭子观察中发现,其培养结果与气道分泌物的结果相同,说明咽部细菌定植为气道细菌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加强口腔护理,高热、术后禁食、昏迷、鼻饲、生活不能自理者,保持口腔的清洁,应根据pH值合理选用漱口液;定期做口咽部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45°,尤其是鼻饲时至少应保持1小时,以避免鼻饲液反流至咽部,从而降低口咽部肠道菌污染及定植;尽早给患者少量多次生理盐水吞咽,这对反流及逆行的胃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起到正常的冲洗作用。

综上所述,重危神经外科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十分重要,因呼吸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比较高,在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其他相应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点、吸、叩、喷、翻5个方面互相结合,使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5

整体化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化护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然而急性呼吸道梗阻在治疗上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为主要手段,即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1]是抢救颅脑损伤的急诊气管切开术,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很多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增多及呕吐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常造成呼吸道梗阻或供氧不足,导致肺部感染呼吸道功能衰竭,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由为重要,其呼吸道的护理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急性气道堵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9岁,平均为51岁,占同期气管切开的0.6%,颅脑损伤患者GES评分3~6分,损伤原因车祸外伤36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2例,诊疗方法:①开颅手术40例;②保守治疗20例,急性呼吸道堵塞发生时间1周左右10例,1个月左右12例,3个月后16例,发生于气管插管16例,气管切开术24例,拔管12例,其他8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全部表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以呼气为重,很快缺氧,SpO280%以下,面色苍白发干。

1.3 气管镜所见,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尤其是管口处增生的肉芽组织成活瓣状,且管口的下方(即气管的后壁)严重。

1.4 呼吸管阻塞原因 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处压迫20例;②气管切开时气管前壁,切口过大皮肤切口缝合较宽12例;③吸氧管粗硬操作粗暴造成对气管壁的直接损伤6例;④长期局部反复的感染引起局部炎性、糜烂、肉芽组织生长8例;⑤患者的自身体质8例。

1.5 治疗和结果,立即做气管镜检查,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理,局部以活瓣样的肉芽为主,给予气管镜下电灼,切除;局部水肿糜烂范围较大且有管壁塌陷的情况,给予放置气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皆行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下放置支架12例,切除增生的活瓣样的肉芽组织36例,更换套管保守治疗12例,最终拔管60例。

2 整体护理措施

2.1 气管插管的护理

2.1.1 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立即通知麻醉料行气管插管,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消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2.1.2 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2.2 气管插管后患者痰液增多时,应及时吸出,以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干燥后附于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

2.3 严格交接班,①定时测量气管插管长度(从牙垫至呼吸机接头距离9~11 cm)及时呼吸机报警问题,并定时放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以防气管粘连水肿,充血、糜烂,定期湿化呼吸道;②向湿化器内加入无菌蒸溜水,每天约500~600 ml,痰液粘度和吸引是否通畅,是衡量强化的可靠依据;③气管导管的气囊若冲气4~8 ml,全壁受压一般不超过15~30 mm Hg,充气超过72 h有可能严重损害气管壁。因此每隔3~4 h放气5~15 min预防。

2.4 气管切开的护理

2.4.1 正确吸氧,频繁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增加感染机会,吸痰时动作应轻柔,由深至浅,左右旋转,边吸边提,切忌反复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压力为150~200 mm Hg时患者由于肺部感染,气管内痰液粘稠且比较多,不易吸出,可用生理盐水10~20 ml进行气管内冲洗,2~3 s后吸痰,可反复2~3次,直至气管内未见明显痰鸣音为止,生理盐水可有效控制痰液附着于气管导管壁形成痰痂,若痰液多且粘稠时,可间隔10~15 s后再操作,行气管内冲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若患者咳嗽剧烈,可待其呼吸平稳后再进行。

2.4.2 保持呼吸道湿润,每小时气管内滴药5 ml每次,湿化液为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16万单位,根据空气情况可增加呼吸道滴药次数,每次雾化吸入4次,雾化液为生理盐水4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霉4000单位,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室温控制在18℃~20℃,相对湿对为50%~60%,各种吸痰用品都应用一次性消毒物品气管套管气囊定时放气,防止长期压迫造成局部出血坏死,

2.4.4 拔管时的护理,有拔管指征,准备吸引器,气管镜,一次性吸痰包,一旦出现急性堵塞给予气管镜查明原因,立即处理。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因昏迷出现舌后坠,同时可因呕吐物的误吸或口鼻出血等阻塞在咽喉部至使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完全梗阻,可因窒息迅速死亡,不完全梗阻可因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出血和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而重病情,因此解除道梗阻是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有消除呼吸道分泌物,牵出甜头加以固定,口对口人工呼吸,放置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解剖死腔,并为给氧呼吸机使用及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缺点是气管插管所致痰痂是影响患者呼吸的一个重要原因,气管内插管时间越长会造成喉气管狭窄,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最常用最有效的急救手术之一,包括常见气管切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属急诊手术,如果操作慌乱盲目,粗暴不当,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气道狭窄少常见,而有出血皮下气肿及气胸,脱管,气管食管瘘,窒息死亡。

综上所述,我认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梗阻应及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时间不易过长,最好在48 h,此时患者仍不宜拔管时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加强气管切开护理,一旦出现呼吸梗阻,应用支气管镜查明梗阻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上述不同处理和整体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刘志敏,白俊萍.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11-312.

[2] 赵敏,刘越华.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1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

[3]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7-157.

[4] 盛卓人.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实用临床麻醉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9.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患者安全  有效吸痰  呼吸道通畅  密闭式吸痰管

        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吸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已不太适应机械通气患者的需要,因此我们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应用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8~90岁;人工气道开放时间3~90日;其中重型脑外伤35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严重复合伤5例。

        1.2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适应证  (1)病人有呼吸窘迫的症状。(2)病人肺部有痰鸣音。(3)呼吸机高压报警。(4)SPO2下降90%以下。

        1.3吸痰时机  机械通气患者反复脱机吸痰容易引起氧分压下降,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吸痰,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同时可以使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我们要放弃传统的“定时吸痰”的操作规程,以“必要时”吸痰为标准,对机械通气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吸痰方法。按需吸痰比定时吸痰更有效。一方面可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另一方面痰多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吸痰,而定时的吸痰方法就不能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4密闭式吸痰管的应用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增加了缺氧和感染的机会。密闭式吸痰则不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装置系统,该系统为一“三通”装置,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呼吸机管道相连接,通过转动活塞进行操作。 

吸痰时打开吸引器鸭嘴形阀将吸引管插入气管深部30~40厘米,至有阻力时向后退后1~2厘米,拇指按住阀门,即可形成负压吸痰,边吸边螺旋式退出,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0秒,吸痰管可在呼吸机接口内径来回移动,使呼吸机气流不会沿吸痰管壁泄露,吸痰完毕拇指松开负压即消失,停止吸痰时将吸引管完全退回到无菌薄膜内,同时从注液口输入液体冲洗吸痰管,关闭吸引器。密闭式吸痰管由于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操作者不需要戴无菌手套,打开吸引器按下吸痰管末端的控制钮即可在不直接接触里面吸痰管的情况下,伸缩自如地吸痰[1]。操作安全性强,无创伤,还可减少呼吸道粘膜的损伤,能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当脱机吸痰时,脱机与吸引的负压几乎对肺容积的减少发挥了同等的作用,如果不脱机进行吸痰可以防止肺容积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