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例6篇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1

一、文献综述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一项涉及养老、就业、经济发展、教育、医疗、房价等多方面的政策。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十分关注二胎政策,并对此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

在《全面?_放二胎政策的可行性与对策分析》中,李晓楠(2015)认为从生育权的平等性、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和人口的出生率来看,都是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可行性背景。[1]杨海燕和张坤(2016)指出,我国的人口保持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红利”消失。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以进一步调整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2]李明月和于娜(2015)指出,我国在2000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人士统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我国适龄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减少,出生率也持续走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这一趋势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有利于弥补养老金的缺口,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口红利不断递减的情况。[3]

(二)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不利方面”研究

李佳黛(2013)认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会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二胎政策的放开,逐渐增加的人口会给当前脆弱的环境带来新的负担,加大各种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许多的环境问题,加剧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不利影响。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一个独生女孩的家庭而言,放开二胎后难免希望再添一个儿子。现今科学技术发达,提前知晓二胎性别已不成问题。这一情况会导致我国的男女比例失衡等道德问题。[4]李晓楠(2015)认为,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会增加抚养小孩的成本。生育二胎考虑的问题非常多,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而且还需要考虑孩子的教育、医疗、住房问题。[1]魏佳和董金玲(2015)指出,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符合条件的家庭会生育二胎,在现有房屋结构和功能不能满足其需要时,这些家庭会购买新的房屋。在这种需求循环中,会导致学区房和多人居住房的房屋价格上涨。[5]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一)从养老进行分析

未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差不多接近4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则可能接近5亿。当下,中国60岁以上老年比例大约为15%,老龄化程度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号。但我国老龄化速度非常快,2050年时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约35%,前提还得是生育率过低得到部分解决。解决得更好些,可以降到30%左右,解决得不好有可能接近40%。[6]我国现今的养老模式是四个老人,两个孩子,一个孙儿,即“4+2+1”。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孩子去养育6个老人,或者是8个老人,有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赡养比,帮助独生子女缓解这种经济压力。同时,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实施可以增加未来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金不足的缺口,但是延长我国退休年龄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从教育进行分析

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城市家庭只能有一个小孩。年轻夫妇在有了一个小孩之后,由四个老人小心呵护、照顾,孩子在成长中难免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在社会上也出现了“我爸是李刚”和“李天一事件”,这与家中只有一个小孩不无关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优化了抚养比,小孩会更加懂得兄弟姊妹之间的爱,会更懂得分享,同时还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从平等角度分析

我国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城市中的家庭只能有一个小孩,而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夫妇可以有两个小孩。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都可以有两个小孩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育的平等权。随着我国社会政治体制的发展,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也是我国保障人权的又一措施。

(四)从人才角度分析

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要与延迟退休政策配套实施。通过实行二胎政策,提高生育率,增加未来的劳动力。

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

(一)对政府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行,首先面临的一个是医疗问题。根据相关报道,现今在医疗机构中最缺的是儿科医生,在二胎政策实行之后,将会加剧缺少儿科医生的情况。所以,增加儿科医生成了医疗机构的当务之急。同时,在5年之内还会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学前教育的教育基础设施。孩子需要上学,上学就需要学校。在大力修建教育基础设施时也会招收更多的学前教育老师。这两大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政府出面解决。

(二)对家庭的影响

1.抚养成本因素。抚养成本是生育二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虽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的人均收入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消费水平居高不下。所以,二胎政策的实施会受到家庭抚养成本的影响。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约合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还要多。[1]这一数据也显示我国小孩抚养成本很高。

2.房屋住宅因素。拥有合适的面积和功能的房屋也是影响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的重要原因。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房屋结构主要是面向三口之家的,政策实行后,未来的房屋结构主要是满足四口或多口之家。学区房和多居室将会成为房地产商主要的开发项目。同时,随着家庭对于房屋需求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房价的提高。在这一个循环的过程中,房屋住宅也会影响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三)对女性的影响

1.生育观念的影响。准备生育二胎的女性大部分在25~35周岁之间,受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类女性的生育观念是只要一个小孩。同时,加上在生育孩子中生理因素的不适,更坚定了女性只要一个小孩的理念。

2.照顾孩子压力影响。女性具有先天特有的生育机能,与小孩相处的时间也最多。女性不仅在完成工作之后还要做家务,同时还要照顾小孩,女性的压力十分巨大。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在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的前提下,女性的压力已十分巨大,再加上一个小孩,会进一步加大女性的压力。

3.职位升迁影响。中国是一个受封建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历来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女性在工作环境中都会受到性别歧视。一般生育二胎的女性年龄多为30~35岁,这个年龄是女性工作晋升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生育会错失很多晋升的机会,所以往往很多适龄女性不会生育二胎。

四、完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的对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解禁了人口政策,优化了赡养比、促进了平等生育权、优化了抚养比、提高了生育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其顺利实施。

(一)政府要构建完善的二胎生育配套设施

首先,在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加大招收儿科医生的力度,增设公共医疗设施;其次,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应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同时,在招收幼儿老师的过程中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政府给予孕妇适当的优抚政策

1.给予孕妇更长的假期,同时在孕妇生产期间,给予男性更多的陪护时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女性照顾孩子的压力。对于机关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女性在哺乳期间的权利相对于企业中的女性会更有保障。因为企业的特殊性,在企业工作的女性会因为工作原因,在生育小孩期间丧失很多权利。

2.在我国还没有制定详细的关于孕期的优抚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别国可取的经验,来保障女性在生育期间的权利,完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女性就业和劳动保障配套:尽快完善《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保障妇女的就业和工作权益,不得歧视女性就业。

生育二胎对女性的工作和就业影响非常明显,这也是许多现代女性不愿意生育、不愿意早生育或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建议实施促进二胎生育的女性就业保障配套措施,尽快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在企事业单位招聘、晋升等方面不得歧视女性;在劳动保护方面,给予二胎产假和哺乳假优惠政策,生育二胎的应给予生育第一胎一样的产假和哺乳假。同时,建议丈夫可以享受一个月的陪护假期。观念保障配套:发挥妇联作用,加强对家庭养育观念的宣传和影响。倡导新时期的家庭养育观,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家庭养育两个孩子的普遍共识。应充分发挥各地妇联的作用,加强对家庭养育观念的宣传和影响,多多宣传“一个家庭养育两个孩子”?ι缁帷⒍约彝サ暮么Α?

服务保障配套:建议充分发挥“卫计委”的生育健康服务功能,加强对二胎生育的健康指导和服务。[7]

政府必须加强保障提供科学的生育健康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对于40岁及以上高龄孕产妇,应建立全面、科学的服务保障体系,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筛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三)政府加强监管婴幼儿物品

在食品安全方面,随着二胎小孩的到来,需要大量的婴幼儿食物和用品。可能从中又有不法商家为了获取利益,生产的婴幼儿物品以次充好,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婴幼儿领域的用品质量,保障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政府加强监管房价

由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增加,现有房屋结构和功能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在二胎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有变动。某些房地产商会趁机炒高房价,造成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老百姓抱怨,不利于社会稳定。政府需监管房价,遏制故意炒高房价的行为。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http://nhfpc.gov.cn/。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2

关键词:二胎政策;生育政策;人口发展趋势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58

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确减少了我国的人口数量,降低了生育率,但是目前我们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数量仍然比较庞大,这就对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实施还造成了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断层问题,在年老一代劳动力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年轻一代却没有能及时填补空白等等。二胎政策的实施也会面临观念、现实情况等诸多问题,二胎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全面认识其利弊,才能促进我国人口未来发展。

一、二胎政策的提出

为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的生育政策顺应时代要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做出调整。1980年9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倡导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当时信中提到独生子女政策将实行三十年左右的时间;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之上,如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这是有独生子女政策到单独二孩政策的转变;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这意味着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二胎政策提出背景

(1)我国的生育率长期处于低水平。中国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2015中国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提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要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这对我国的人口提出了很大的挑战;(2)我国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发生持续下降,由于我国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独生子女政策的要求下导致女孩数量的减少,直接使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而且群众的生育意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少生优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些也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幅减小;(3)我国劳动力出现断层。老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原因需要退出工作岗位,但是新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弥补空缺;(4)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不只是指老年人数量的增多,更多的是结构上的老龄化,这与我们生育率低和增长速度慢有着直接的关系;(5)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会加大家庭生存风险,也会加重子女生活和赡养老人负担。

三、二胎政策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

(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而采取的人口政策措施。二胎政策是推行和实施将提高出生率,改变生育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现象,增加新出生人口会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2)二胎政策的实施也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婴幼儿行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质量;(3)从家庭生活方面来看,开放二胎政策会增加家庭人口数,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能分担父母年老后的养老工作;(4)开放二胎政策最直接的将带来更多的人口,我国当前的人口数量仍然比较庞大,根据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共有人口137349万人,因此二胎政策后新增的人口数量也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5)生育二胎势必会给家庭带来新的经济负担,现在生活成本大、生活节奏快,孩子数量增多会使得家庭恩格尔系数大幅上升,年轻夫妻所挣工资除了基本生活支出以外,没有多少可以用来改善生活;(6)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独生子女的负担加重,夫妻二人至少要照顾四位老人、两个孩子,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还要面对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等,这也是很多年轻夫妻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之一;(7)我们社会现有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二胎政策无疑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二胎政策的推出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当前人口问题所提出的新的政策,对未来人口总量、劳动力供给和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好二胎政策的宣传工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全面认识二胎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不利影响,促进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3

类似情况出现在“单独二胎”政策上,预想中每年多增加200万人口,一年过去了,二胎新生儿只有20万。

担心打开闸门之后的洪水猛兽无法抵御,于是一再拖延,一再抬高门槛……迎来的却是颇为令人失望的成绩。

前热后冷,政策尴尬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通车,首秀之日南北资金便分出高下。北上资金多方捧场,沪股通首日130亿标的使用额度仅半日就告罄,港股通却是交易清淡。

尤其出乎市场预料的是,随之而来的双向资金大幅缩水。沪股通连续五天的买入金额分别为130亿、48.45亿、26.2亿、22.76亿、23.41亿。港股通更为惨淡,连续五天的买入金额分别为17亿、8亿、2.6亿、1.65亿、1.86亿。

全周交易结束后,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沪港通下成交金额合计291.01亿元人民币。许多券商表示,由于推出之前预约开户比较踊跃,因此港股通首周遇冷确实出乎预料。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沪港通开通第一周,港股通的成交相对并不活跃,这可能是由于沪港通实行交易配额制度,加上内地中小投资者不熟悉港股市场的情况,而香港市场又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因此交投清淡也是在预期之内。

由于港股通对内地资金投资设置了一定门槛,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除了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不够了解外,机构这类大额资金迟迟未动手也是重要原因”。

虽然多方一再强调“搭桥筑路,不争一时”,然而交易冷清已是不容置疑之事。那么原有的改革期待――助力人民币走出去,助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还能实现多少?

这种前热后冷情况还出现在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中,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单独二胎”政策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至今已满一周年。近日,国家卫计委确认,自“单独二胎”政策逐步开放以来,全国1100万对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里,只有约70万对提出二胎申请。

在“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之初,卫计委曾预测,每年将有200万对夫妻提交二胎申请,然而这一年来提出申请的还不及预期的一半,而实际二胎新生儿的数量更少,想象中的婴儿潮并没有到来。

过去总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不生是由于政策不允许,一旦政策放开,大家肯定会抢着生,于是导致巨大的生育堆积、人口膨胀,这也是生育政策多年徘徊的原因之一。如今事实给出来清晰的回答:即使政策放开,真正选择再生育的家庭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我们曾预计有一千万对夫妻申请,假定80%要生,一年800万人出来了,当时觉得好害怕,要谨慎。结果最后一千万对夫妇当中,申请的只有60万,而且在去年一年,生出来连20万都不到。”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云龙说道,“所以现在人口政策调整,我个人感觉,失去了调整人口政策的最佳黄金时期,现在调整已经有点晚了,我们的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

时间窗口

不仅改革有对“时间窗口”的要求,开放也有。放开前,我们总能找到拖延的理由,但当最终发现这些理由并不成立,放开的机遇已然错失。

2月19日,中石化《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随后,中石油、中海油、中电投等十几家央企陆续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举措或积极表态。然而,国资委的态度却渐渐出现转变,业内诸多文件中开始使用“抢跑”“不鼓励”等字眼。

6月30日,银监会终于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显著降低75%的法定存贷比对银行放贷的限制。除中国内地外,包括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对贷存比提出明确要求。去年的“钱荒”现象也证明了存贷比在流动性方面监管的无力。然而短期来看,全面放开存贷比监管红线仍然困难。

10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称,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这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同日,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也表示:“实际上现在我们国家的生育水平已经非常低了,在我看来,现在全面开放二胎也并不是操之过急。”然而,卫计委在当日晚间回应,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4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预示着,“单独两孩”的政策将全面放开。

多年的计划生育,已导致人口老龄化、用工荒等问题,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顺应了新时期群众的殷切期盼,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不过,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据实际情况确定。据调查,仍然有四成受访者因各种诸多原因而面对单独二胎新政的放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态与选择……因此,此次单独二胎只是第一步。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须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同时,政府还应注意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的衔接与配套问题,对失独家庭的补偿和优惠纳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

文/本刊综合

“调整生育政策和保持现行生育政策均存在利弊。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人口的首要特征,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升生育率以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只能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国家卫计委2013年11月17日召开的人口学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表示。

座谈会上,近20位人口学界专家热议国家启动“单独”二胎政策(指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认为政策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

数据显示,中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原新表示,“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2030年会使老龄化水平从24.1%降到23.8%,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开始增加,同时还减轻了全社会的老年抚养负担。

原新认为,“单独”二胎对于近中期缓解人口老龄化有微弱作用,但对缓解远期的人口老龄化则有显著作用。

自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2004年更一度攀升至121.2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持续升高已持续30年,近四年出现连续性下降,但依然在高位震荡。

原新就此指出,“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唯一手段。”他认为,“单独”二胎可以适度多生,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定会下降,但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

“中国迄今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异常复杂。不是单靠生育政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认为,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需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

刘爽表示,“单独”二胎启动后,尽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出生堆积,但可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出生“拥挤”。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亦表示,任何社会政策的调整都会使相应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目标人群发生变化。“当前,卫生计生部门在计生服务、妇产科服务方面,教育部门在托、幼教育方面,规划部门在人口空间布局变化方面,都要尽快做好服务能力调整等相应安排。”

虽然新政策的实施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原新表示,“单独”二胎政策符合民意,符合国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符合国家改革和发展总体部署。“由此可见,‘单独’二胎与现行生育政策比较,利远大于弊。”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已实行了三十多年,这项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健康良性发展,也避免了诸多无节制生育带来的社会次生灾害。如果三十多年前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真不知现在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局面。经过三十多年的贯彻执行,目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成了很多人的自觉行动,在一些地方,很多年轻夫妇都只愿意生育一个小孩,“把一个小孩带好”成了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城市,不愿意生养小孩的“丁克家庭”越来越多。“青黄不接”导致人口老龄化、用工荒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与此同时,一些有条件和能力抚养第二个孩子的“单独”家庭,却苦于没有政策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顺应了新时期群众的殷切期盼,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既有民生温度,又有战略深度的好政策。

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暴涨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新政启动4-5年,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总和生育率不会超过2%,之后开始回落,并仍会维持低生育水平。事实上,很多大中城市的年轻夫妇已经感受到了生育带来的各种压力,孩子生下来后就基本要用“金钱”武装,奶粉、衣服、玩具、上学……哪一样都需要钱,没有一定经济基础,谁敢再生一个来“自找苦吃”呢?因此,虽然政策已放开了,但并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都愿意生养“二胎”。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比较严重了,为什么又不全部放开呢?愚以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还无法全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水平有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属于“底子薄,人均占有量小”的状况,各种社会资源还无法满足一些有生育意愿的人“放开生”。况且,在严格执行计生政策的这三十多年里,我国一些偏远地方仍还有少部分老百姓因为“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思想影响,想方设法逃避政策,一个劲的生孩子,直到生出男孩为止。如果全部放开,就会助长这种“只重生、不重养”的不良社会风气,最终受伤害的仍是国家和社会。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5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对实行三十多年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从严格执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到全面放开二胎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翟振武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可以明显改变未来我国总人口的发展轨迹,延缓人口总量进入负增长阶段的趋势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1]谢慧蓉从经济发展方面对全面二胎原因进行了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全面二胎有利于再续中国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2]张晓青则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3]通过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全面放开二胎的原因及其影响,鲜有从社会性到政策性转变的视角来分析不同时期生育行为的研究。该研究以费孝通《生育制度》一书为基础,对建国后生育政策的演进进行社会学解读,旨在揭示生育政策演变的社会根源。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状况差异的分析,得出生育行为受生育政策限制,生育政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全面二孩”政策并不意味着生育回到自然状态的结论。

二、生育政策演进的社会学解读―从生育制度到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是相对于生育制度而言的,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生育政策是由国家参与制定,是国家干预生育活动的手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向作用。生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种,是社会性而非政策性的,主要表现为文化的规律及技术。为了便于研究,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建国后生育政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54-1957)、限制生育阶段(1958-1978)和计划生育阶段(1978年至今)。

1、鼓励生育阶段(1954-1957)

从1949年到1953年,国家的主要精力在于恢复经济生产,这一时期的生育政策处于缺位状态。1953年底,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完成,国家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国家开始着手制定新时期的生育政策。“人多是好事”的思想在当时的人口政策制定中占据主要地位,这也成为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出台的思想基础。国家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之后,社会生产逐渐恢复,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国家开始关注生育,开始鼓励生育。这一政策主要通过救济、补助等来鼓励国民生育,对多子女户进行物质补助和救济,从物质方面保证了生下来的孩子可以通过社会性的抚育,学会在人群里谋生活,[4]以保障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结构的完整。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指出,社会的完整必须人口的稳定,[5]只有人口稳定,社会才能维持完整和发展。然而,当时的政策制定者急于解决眼前劳动力短缺问题,忽视了社会的长远发展。这种激进的人口政策虽然短时期内提供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但从长远来看,人口急剧上升,闲置的劳动力成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威胁着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种种弊端的显现,迫使国家开始反思和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中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节制生育欲行又止阶段(1957-1978)

在政策缺失和鼓励生育的政策激励下,我国人口增长迅速,1953年国家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已突破6亿大关。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国家开始调整过往的生育政策。费孝通指出,一个新分子的生存空间需要去旧世界里寻觅,他得在原有社会分工体系中获取他的地位,社会结构不再扩张时,新分子入社的资格就得向旧分子手上去要过来。[6]而此时的中国,劳动力日渐充足,但是人口增速并未下降,迅速增多的人口给趋于完整的社会结构带来沉重压力,节制生育成了普遍的社会诉求,这成为节育政策出台和实施的社会基础。1957年3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一十次(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提倡节育,少生一点就好了,要有计划生产。”至此,节育政策正式走向历史前台。

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后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活动破坏了政策实施的社会环境,曾经提倡节育政策的学者多数被打成“右派”,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口问题上的矛盾心理,更是使人口指导思想出现反复,节育政策遭到破坏,人口政策进入混乱时期。此时,节制生育工作停滞,生育出现自由化现象,人口恢复盲目增长状态。[7]混乱之后,人口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结构方面,问题都日益突出。伴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计划生育阶段。

3、计划生育阶段(1978-至今)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逐步走上正轨,计划生育成为国家人口政策主流,作为基本国策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自1978年10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将近四十年,其中以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限制二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放开二胎”时期。

(1)“限制二胎”时期(1978-2013)。1978年10月中央对“晚”“稀”“少”的生育政策作出明?_阐述:女性23周岁男性25周岁结婚为晚婚;一对夫妇最好只生育一个子女;最多生育两个且生育间隔在三年以上。同时,国家有计划的对实施节育手术的职工和农民进行补助,并且要求各地政府坚持以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展开的原则,来制定关于城市住房、自留地分配等社会经济政策。至此,基本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必须在今后二三十年内采取坚决措施以解决人口问题,开始在全国推行“一孩政策”。

事实上,限制二胎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多子多福的观念依然盛行,男孩偏好占据主要地位。受之前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土地已经受到相当重的人口压力,[8]费孝通认为“这是限制儿童数量的重要因素。[9]尽管儿童的劳动能对家庭经济做出贡献,[10]但是随着自留地按人口多次划分之后,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并没有足够的劳动对象来利用这些劳动力。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困难,引发了诸多城市问题。总的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教育、住房、就业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基于此,国家试图通过限制二胎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以此来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2)“全面二孩”时期(2013年至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单独二孩”政策,经过两年多的实行,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因素。经过几十年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多子多福的观念逐渐被只生一个好的观念所取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只生一个好”这种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意愿逐渐弱化。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体系也在逐步健全,养儿防老、延续香火的传统思想逐渐成为过去式。鉴于此,新一代父母的生育观念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悄然发生改变。第二,经济因素。抚育一个孩子的经济成本到底有多高?学者徐安琪早在2004年就给出了答案:抚育一个孩子,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支出则高达48万。[11]调查样本以上海徐汇区为主,不发达地区可能会比这个水平略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抚育成本是只降不升的。另外,逐年攀升的抚育成本,无疑会给收入一般的父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新时代青年在“恐婚”之后甚至“恐生”。但是,正是这些“恐生”的青年才是生育的主力,一旦他们生育意愿不强,生育率就很难达到预想效果。第三,社会养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中国陷入未富先老的境地。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加,可用劳动力日益减少,对于社会化大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因为生育不足,劳动力替补出现断裂,造成社会结构的残缺,影响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老龄化日益严重,大量增加的老龄化人口和并不完善的社会养老机制给未富先老的社会带来沉重压力。而且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一部分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产生了许多“失独家庭”,失独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是国家需要考虑的。另外,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在中年要至少为4个老人养老,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育幼子,这种“四二一”的结构加剧了中年人的负担,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

三、结论与讨论

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6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红利;人口抚养比

1.问题重述与分析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急需调整,选择合适的角度探讨有没有必要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人口结构包括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及老年系数等。预测并分析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判断计划生育新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然后确定二胎政策放开的时间。

2.影响因素的分析

由于社会稳定,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长期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78年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很好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堪忧的问题: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红利消失。现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生育率水平

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迅速从高生育率转变到低生育率。特别是近几年生育率更是低于超低生育率水平1.5。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出生性别比例

性别选择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被“人为性”破坏失调。查阅资料得知正常性别比例在103:100左右。1985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过了112,明显的偏离了正常的性别比值,且从总的趋势上看男女性别比值仍呈增长趋势。

(3)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1]。根据人口红利的定义,我们用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表示人口红利的变化,确定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在2010-2015年呈增长趋势,在2015年左右达到顶峰,在2015年之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我国人口红利将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4)老龄化问题

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数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联合国的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2]。我国2000年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2011年比例已经高达9.1%,超出标准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已经在2000年达到了老龄社会。并预测出到2030年老龄化已经超过20%,并将一直增长下去,所以20年后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

造成上述原因可分为两方面:1、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2、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第一方面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第二个方面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疾病的控制、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这种变化趋势最终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急需调整,也就是说目前很有必要开放二胎政策。

3.差分方程模型预测

根据讨论过的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可预测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值。所以可以预测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1:

图1: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1可知: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有平稳的下降,这可能由于人口政策并没有完全放开的原因;青壮年人口系数持续下滑,2038年达到60%左右,之后直到2060年都维持在该水平;老年人口系数在2041年达到峰值后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内持续走高,2060年达到72. 23%;人口性别比变化幅度较大,从2040-204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最低,在1的附近,在2050年之后逐渐回升,2060年达到1.02。

当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图2: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2可知: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青壮年人口系数下降较平缓;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有较小幅度的升高,2030-2040年是一个平稳期,变化较平缓,2040年之后则逐渐升高;老年人口系数不再一直上升,而是在2036年达到高峰后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系数变化趋势相似,在2037年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缓,这与实行二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当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

图3: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2、图3可知,在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与2013年比较,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影响几乎相同,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差异极小。只是老年人系数与老年人抚养比的高峰分别前移,人口抚养比上移,说明实行二胎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平稳。接下来预测在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时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4:

图4: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将图4与图2、3对比知,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变化更平缓,更利于中国人口结构的稳定。所以将2010-201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在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稳定较有利。

4. 模型的评价

人口的变化可以用阻滞增长模型来描述,人口主要由总量的固有增长率决定。但是不同年龄人群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为了更精确地预测人群的增长趋势,我们用按年龄分组的人群增长预测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即可以预测出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老龄化程度、青壮年、少年、老年系数的趋势,最终预测出人口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