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概念范例6篇

开放式创新概念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年来,很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而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整个课堂就是教师讲述概念,学生牢记概念,接着就是配套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经历发现、探索、归纳、总结与交流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难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者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忽视概念的本质特征,重视概念的运用计算 新课程理念下,很多学者提出了淡化概念的教学观。淡化概念已成为教育界较为流行的口号,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这种时髦的口号所左右而无所适从。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课件出示23盆花,按每组摆5盆的摆法,还剩下3盆;然后告诉学生余下的3盆就是余数;接着,就是大量地讲授有余数除法的解题步骤。这样的讲述方法,学生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余数、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等问题。

忽视概念的探索过程,注重结论记忆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应该把数学基本概念反复记牢,这样,应用才有的放矢。于是,往往出现把概念灌输给学生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认识圆心,就让学生将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打开,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折痕相交的一点叫做圆心。至于怎样启发学生想到用这种方法找圆心,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找圆心,就不去考虑了。

忽视概念的灵活运用,注重概念的形式运用 概念的巩固中,用得较多的就是对比和判断。在学生把概念背熟后,当然能准确地判断是否正确。教师如果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就会导致学生在一些综合性问题和变式题时就无处下手。

在概念教学上的片面性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的教师还存在着“重给予,轻探索”“重课本,轻实践”“重形象,轻抽象”等现象。这些问题必定会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小学数学概念的开放性教学

数学概念的教学并不仅限于陈述性知识,而主要是策略性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应成为概念教学的核心,为此,在概念的再创造过程中,要突出过程性知识的教学。“过程性知识指的是伴随数学活动的体验性知识”,这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概念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要由‘静态的’教学定义向‘动态的’生成过程过渡。”而开放性数学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数学概念的开放性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放教学环境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求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一个人主宰,而是师生共同完成。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情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课题的揭示,活动的组织,或者提供一个场景,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师:请大家先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活动一下筋骨。(在手指游戏中会出现好多个角)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许多好朋友来和大家一起上课,欢迎吗?

生:欢迎。

师:不过,老师还想卖个关子,我不直接告诉你他是谁,请你根据我的提示猜一猜,行吗?第一个朋友,它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它是……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师:那到底会是谁?(出示长方形)让你们猜中了。

第二个朋友和他是一个家族的,也是四条边,只不过这四条边的长度都一样,猜出来了吗?

生:(齐喊)是正方形!

师:第三个朋友与它们就有点不同了,只有三条边,三个角,它是谁呀?

生: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朋友介绍完了。该是我们的新朋友登场了,这位新朋友就藏在这几个朋友里面。你们猜猜看,它会是谁?

生1:是圆形。

生2:是四边形。

师:(隐去一些边,只剩角)瞧,它来了!认识吗?

生:是角。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在这一课堂上,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手指游戏”和“猜猜平面图形”的游戏来引出“角”,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问题的起点较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作答,并且沟通了“角”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关系。这样的开放性导入,既复习了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全新的观念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重新选择和组织教材。以“质数与合数”为例,一位教师这样导入:

师:用若干相同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我发现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2,3,5,7,13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请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是1和2,1和3,1和5,1和7,1和13。

师:2,3,5,7……这些数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同学们刚才拼摆长方形的活动中也能得到体现,有这种特点的数叫质数。想一想,什么叫质数?

新颖的教学设计,使得数的教学不仅仅只限制于“数”,而是把数的教学与图形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概念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组正整数,让学生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约数,然后给这些数分类,从而引出概念;而是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若干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有的学生借助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有的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画,也有的学生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本课设计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讨论、自主学习来学习新知识,使得原本枯燥的概念教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

开放探究过程

概念的形成不是靠死记硬背,需要一个过程。开放概念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出“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要求”,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概念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开放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与时间。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例:

师:观察平行四边形,它们可能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生2:有两组平行而且相等的对边,对角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真的有这些特征吗?你能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一下?

(小组讨论:①验证对边平行)

生1: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

生2:可以在两条对边之间画两条垂线,再量一量是否相等……

(小组讨论:②验证对边相等)

生3:用尺量一下对边的长度,量出来的长度是相等的。

生4:把其中两个对角用直线连起来,再沿着这条直线剪开,这两个三角形重合……

(小组讨论:③验证对角相等)

生5:用量角器来量……

生6:可以剪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再把它们叠在一起……

生7:可以把对角撕下来……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不是将概念一带而过,而是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在探究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出了两个问题:“观察平行四边形,它们可能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平行四边形真的有这些特征吗?你能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一下?”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探究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概念。如此教学,比起教师一味地灌输好得多,使得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理念。这是学生通过观察后猜测得出的结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验证这些猜测是正确的。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探索过程,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深刻。

开放应用过程

在概念应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认识,巩固所学的概念,而不能是一味地强调“学以致用”。不应只限于形式化练习,还得考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可以设计一例:“王师傅准备用篱笆靠墙围一块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菜地,围住这块菜地需要用多长的篱笆?”通过此例既可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较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而且结论不是唯一的。可见,教学中需以教材为本,从生活中取材,设计一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题,使学生有“想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体会到概念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念,扩大创新视野,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创造性活动,不断开发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2

摘要: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软化和人性化趋势出发,首次提出了企业概念管理的概念,并分别从企业组织形态、企业管理对象和企业管理方式等角度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化趋势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一、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二、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3

关键字:概念书籍;创新思维;审美教育

一提到书,都会想到书店里一排排整齐的印刷品,它是记录知识、传递信息的印刷品或出版物。而书籍装帧的形式,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过来的,期间经历了结绳记事--刻画(甲骨文)--手抄--印刷等,在当代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记录。

然而现阶段人们感兴趣的所谓“概念书籍设计”,则是一门培养我们将书籍艺术形态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启迪教育的课程。强调视觉艺术的概念书籍设计,目的是启发积极的创新性思想、思维意识的习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概念书籍:

一、概念设计的含义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以某种“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可谓是有紫红名副其实的概念设计,如同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概念车”、“时装表演”那样。概念性的设计是向人们展示设计人员新颖、独特的构思,更多地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尽情甚至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什么是概念书籍

概念书秉承了概念设计的含义,运用崭新的思维和表现形态体现书籍与众不同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是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更要体现生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也要在创意中表现一定的哲理,对文化或设计的切身感受。形态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演绎为视觉化形态或阅读方式,也可以在视觉语法中延展意义,运用图片表达而不是文字,将书籍真正变为“图书”。图像可以为卡通、漫画、时装、汽车、家居以及旅游等,在视觉的盛宴和享受中让读者忘却文字的必需。但这些插图却不同于传统的连环画,连环画是根据文本的内容对文字的注解和描述,而概念书籍的主角是“插图”,文字大多是去的配角。

因此,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仅是书籍的封面设计,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因素、多层次、动态的系统工程。卡夫卡曾说过:“艺术家试图给人以另一副眼光,以便通过这种办法改变现实。”所以现代概念书籍设计师要将思维打开,吸收传统的良性因素,大胆地学习和采纳现代设计理念,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方式来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位。

三、教育学院的概念书籍课题研究

现代学院教育及课题研究讲述的概念演绎为要概念的书,将书的理念各异化,利用独特的视角,多样的形式和手法,不再以具体的知识传播为主要目的,而是让人们从书中得到与一般传统书籍现象相反的阅读体验,得到更多的是视觉信息,从而达到视觉的享受和翻阅的。当形式有了姿态,它就立刻鲜活起来,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会因之活泼生动,使人爱不释手。当形式有了姿态,它也就有了生命。它会和读者交融,也能发出情感的信息,同时也就使书籍产生了主动的态势,伸出了它灵敏的触角。书籍设计中同样蕴涵着艺术的各种概念。

概念书籍设计课程的进行建立在探索性、未来性、实验性基础上,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书籍设计的概念性表现,针对书籍设计专业的同学,注重前瞻性与观念性的思考与创造,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之上,探索设计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形态与神态的完美关系、 阅读行为与设计技巧的关系、书籍设计与艺术观念表达的关系。设计的思想和行为应当指向未来,概念书籍设计也不例外。针对学生尽力引导全方位释放自我能力,于是探索、思考和进步,于是有了意想不到的创意点和崭新的视觉表现。去用心体会什么是设计?什么是传达?什么是观念?什么是设计要指向未来?于是同学们试着把自己放进书籍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让灵感释放,创想,成长。

概念书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提供人们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它是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

设计必须创新。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线程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例如德国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一种创新精神,他们注重艺术本质-即个性化和“创新”研究,学生们相当注重表现,而忌讳被人说成类同。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学院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尽量体现时代文化的视觉质感。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4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掌握教学中渗透探究式的技巧和合适的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概念;探究式;途径;渗透

根据新课程教学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及采用怎样的探究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依据教学实践,结合现阶段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对探究史教学途径进行梳理以供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问题并不是由教师一人提出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的,或者大部分由学生提出。但由于学生的依赖性和长期的接受式教育,有可能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提出问题的温床,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虑,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情景。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努力把创设情景生活化、故事化、媒体化、具体化等。创设的情景要有助于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创建问题情景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概念的形成和概念基本内涵与外延,以便形成完整的概念。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使学生好胜心求知欲得到满足,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热情,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究

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磁场和磁感线概念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物理学一般概念的建立方法和过程,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他们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从而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为他们今后学习诸如安培力、洛仑兹力、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概念打下了基础。

三、交流讨论,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探究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实验、阅读、思考等方式主动的研究问题,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揭示知识规律,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思维操作方式。通过交流研讨结果,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会的知识,和用学会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持独立见解的个性。对探究的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各自的方式将学会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探究时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提供信息、创设情境的人,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人,是在学生探究产生困难时给予合作和鼓励的人。同时,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探索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平等对话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去探索、猜想、验证、发表意见。例如,学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人教版选修3-1)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探究,可以加深对安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它的方向、大小。

四、关注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由于中学生年龄幼小,涉世不深,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因此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与掌握,往往因人而异,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等的困难,这就必须借助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实验去补偿,通过演示实验,特别是设计探究性演示实验重现前人已经发现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

五、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定时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不仅知道概念的形成背景,建立过程,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索有效的探究途径对物理概念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沛清.物理概念教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20?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新形态;艺术品;市场前景

一、概念书籍的定义及审美价值

首先我们明白什么是概念书籍・概念书籍是指有新思维、新理念设计出来的形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内涵且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即是建立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另一种新形态的书籍,所以它充满了创意并具有独特的个性。

那么概念书籍的审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形态美”,概念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新形态,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它激发设计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书籍的艺术形态和结构形式美,让书籍设计更加的立体化,个性化。第二个方面是“材质美”,传统书籍设计所有到的材质是纸张,当然包括各种特种纸,但载体往往会显得保守单一。而概念书籍则没有任何材质上的限制,换句话“物尽其用”任何材质都可以为书籍的内容服务,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书籍装帧上。木材、麻绳、皮革、棉布都是概念书籍常用的装帧材料,并且非常的容易出效果。比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朱熹千字文》,用木材体现书籍的历史感严肃感,非常的巧妙非常的到位!第三个方面是“感受美”,概念书籍大胆超越了传统书籍设计的“五觉”,放大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的刺激,比如概念书籍可以利用高科技,使书的图形文字自行播放,最大限度刺激我们的视觉;书籍可以点击发声直接刺激我们的听觉。另外书籍运用综合材质,利用材质产生香味刺激我们的嗅觉,我们情不自禁地抚摸新奇的材质,这样又产生了触觉的刺激,可以说概念书籍给我们带来的感官知觉刺激是前所未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二、概念书籍的经济效益

概念书籍不仅在形式上颠覆了传统书籍的形式,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拓宽图书市场和进入艺术品市场。拓宽图书市场不光是增加图书的销量,还指使图书具有更多功能,不仅是满足阅读,还同时具有使用的功能,儿童概念书籍还同时充当了儿童们的玩具。概念儿童书籍充满展示它的互动性,其形态不一定是现代流行的纸质立体书,也有称之MovableBook(可动书)它跳出平面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提供让读者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并设计让读者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立体书特别适合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现在的电子产品都有向小巧发展的趋势,就可以容易的镶嵌于书内。这样的技术被用于儿童书籍中被称为“可以触摸的儿童书”孩子在阅读时触摸到书中的触点,暗藏的音箱便会发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声音,吸引儿童们的探索欲。以上这些的儿童概念书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同时还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深受家长们的喜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这就是概念书籍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精装书因为其精美独特而具有收藏价值,概念书籍则把这种价值提升到极致,那就是使其巧妙的转化成艺术品。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曾经说过:“今天的人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印刷的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完全可能发生。一些人只对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有独特设汁的出版物感兴趣。”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某种具有后现代情节的阅读和审美倾向,事实上,在现有的图书市场,人们也可以发现,传统书籍的样式已经变的越来越不“规矩”,很多书籍都往概念书籍的方向发展。国外的概念书籍设计背后往往有着较长时间的思考过程和一个可以经得起推敲并赋予创新的思维理念作为支撑,国外很多优秀的书籍设计师们将书籍的设计提升到一个理性的富有学术性的高度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商业的经营运作中其作品在形态上己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它们既是传递信息的书,也可称为艺术品。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类书籍对于当代审美习惯和阅读心理的迎合,而形式和材料无疑成为了这种价值重塑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材质的应用研究,概念书籍向人们展示了书籍不仅只是文字的载体或高科技的体现,它应该具有丰富的表情和情感,能够调动人的情绪,是读者鲜活的朋友;它更是环保低能耗的产物,同时也是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为一体的艺术品。比如像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很多作品运用了原生态材质比如木、竹、麻布等,拥有着朴实的自然美,能够渲染出返璞归真的理念,所具备的纹理给触摸着感受最原始、单纯的触觉感,其庄重、古朴的特性能够体现出书籍的文化意蕴,达到提升书籍品质的效果。书籍的内容与设计师的情感完美的结合,材质和结构完美的外现,使得一本书拥有了所谓的“精、气、神”,成为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成为艺术品就具有了装饰和收藏的价值,像很多人购买了概念书籍放在家中就如同买了装饰品、古玩放在家中一样,不断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品位,同时彰显主人的文化内涵。一些概念书籍特别是名家设计的书籍,往往价格不菲,能带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书是储存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媒介,它将思想情感通过文字或图片传达给他人,架起人与人、人与信息沟通的桥梁。随着人们对书籍进行深刻的、本质的、前卫的艺术探索,它可以引导我们挖掘新的感悟能力,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新的全方位的创造性思维构想,创造出新的概念书籍形态。概念书籍不断激励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未来的书籍到底会进化到何种程度,这一切在目前看来都无法准确定,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概念书籍是书籍往多元性发展的一个尝试,它拓展了传统书籍市场,它的创新性是书籍设计适应市场的结果。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于概念书籍的设计,概念书籍一定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森.书籍形态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哈里森.怎样发现设计创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开放式创新概念范文6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技术搜索 技术情报 技术获取

[分类号]G353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市场的开放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挑战。首先,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要求企业压缩技术创新的周期,并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其次,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规模和风险增大,导致企业必须寻求技术合作的机会,从自主开发转向合作研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多种创新途径。最后,技术人才的流动性导致了技术资源的流动,这给企业的创新资源保护和获取带来了挑战。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发现用户需求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创新资源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在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模式下,创新资源的流动已经跨越了企业的边界,发现、获取和利用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而技术搜索则是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以开放式创新为背景,对技术搜索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并对技术搜索的流程进行详细剖析。

2 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及其对技术搜索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创新环境的变化,一些企业纷纷对创新模式进行变革,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移,IBM,SUN,Intel等公司是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典型代表。

2.1 开放式创新的特征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Hem7w.Chesbrough教授在2003年提出。他指出:当企业着眼于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可以并应当同时利用内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同时使用内外部两条市场通道。然后,企业利用这些内外部的创意创造价值,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内部的创意也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摆脱企业目前业务范围的束缚,以此获得超额利润。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们的特征差异如表1所示:

2.2 开放式创新对技术搜索的需求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强调创意和研发成果在企业内外的双向流动,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获取并利用外部的创意和研发成果是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重要目的,搜索外部技术资源和知识成为企业研发人员的重要任务。Intel是典型的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公司,该公司在决定内部研究项目之前,总是要先搜集一下相关外部资源,同时,还努力思考如何把分散的外部技术和内部的技术联系起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创造一个新的架构或系统。宝洁公司的研发计划要求在5年内把来源于企业外部创意的指标提高至50%,并为此设置了外部创新主管职位和53个技术搜索小组(Technology Scouts),专门负责搜索外部的可能创新源与新产品技术。为了充分收集创意,IBM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即兴大讨论”(Innovation Jam),集合内部员工、客户、咨询师、员工家属等“外人”进行关于创新的探讨。2006年,该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在两场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 000个想法。IBM计划在两年内投资1亿美元支持其中的10项创意,被称为“1亿美元买创意”。

为了服务于持续的开放式创新活动,企业必须形成规范的寻找、引进和使用外部创意和研发成果的机制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技术搜索(Technology Scou-ting)作为一项以外部技术知识为主要对象、以吸收利用外部技术为主要目的的技术信息活动,逐渐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Air Productsand Chemicals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其技术搜索项目APTECH中,从超过140个正规和一些偶尔使用的信息源,以及数千个网络资源中进行技术搜索。每年都有超过500种独特的技术和超过1000种信息被送达超过400名员工。据内部用户反映,在搜集到的信息中,超过75%的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有94%的是有价值的。该项目每两个星期就能发现一种对研发人员有足够价值的新的技术机会。

3 技术搜索的特征及其概念模型

技术搜索是适应创新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技术信息活动,它最初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扩散到美国、德国等国家。我国企业中也有技术搜索的实践,比如美的公司等,但是有关技术搜索的理论研究却还没有得到重视,技术搜索作为一个概念仅在少数有关技术创新或者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及。

3.1 技术搜索的特征

从可以查到的文献来看,国外对技术搜索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且以对技术搜索实践的研究为开端,比如Brenner M.S.(1992年)和BodelleJ(1993年)分别介绍了Air Products公司和ElfAquitaine公司的技术(科技)搜索活动。Jean Tibbetts(1997年)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技术搜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技术搜索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收集形式。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找到最好的技术,是技术搜索团队最基本的任务。随着对技术搜索本质任务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有关技术搜索的定义也不断丰富,较典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技术搜索是指寻找多种资源或技术专家来满足特定技术信息需求的实践。

・技术搜索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一些重要和困难的业务问题识别并提供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

・技术搜索是企业通过内部员工或外部咨询者收集科技信息,并服务于技术外部获取的一个系统过程。

作为一种技术信息工作,技术搜索和技术情报以及技术管理有联系,也有区别。Ren6 Rohrbeck(2006年)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见图1)。

当然,图1仅代表了Ren6 Rohrbeck个人对三者关系的理解,但是,它仍然能从直观上对技术搜索的情报收集和管理服务职能进行展示。

总结现有定义和实践,技术搜索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对外部技术信息进行收集,满足于企业内部解决技术问题的需求;②有两大基本任务:发现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技术监测和扫描),服务于外部技术获取(Technology Acquisition);③关注外部技术开发释放出的弱信号;④依赖于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网络,特别是专家网络;⑤主要服务于创意开发、概念和定义的形成阶段;⑥有问题驱动搜索(被动搜索)和主动搜索两种模式。

当然,也有人以独特的视角来认识技术搜索,比如L.Felipe Monteiro(2007年)基于对来自三大洲的多家

跨国企业的超过50次访谈得出启示:技术搜索的作用可能更加明显地表现为对外部经过验证的知识的快速内部化,而不是对弱信号或者未经验证的知识的识别。

3.2 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

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分析,笔者将技术搜索定义为:技术搜索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既有和潜在技术需求为驱动,以获取并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为目的的外部技术相关信息收集活动。依据此定义,可以构建一个如图2所示的技术搜索概念模型:

如图2所示,在既有技术需求的驱动下,技术搜索人员针对某特定技术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收集,获取能解决内部技术问题的某种技术资源,并加以引进和吸收。在被动搜索的过程中,也可能获取一些将来可能对企业产生价值的技术,有关这些技术的描述和评价信息将被存入企业知识库。

为了满足潜在的技术需求,技术搜索人员必须在企业自身技术领域和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展开更加广泛的信息收集,发现有价值的技术资源并掌握技术的发展和趋势,并将其存入企业知识库。主动搜索的信息可能会刺激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需求,也可能直接就满足了企业的某种既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评价和市场潜力评价是认识技术的创新价值的前提,因此,技术搜索并不仅限于对技术性信息的收集,关于某项技术的商业性信息也是重要的收集内容。

4 技术搜索的实施流程

从本质上来说,技术搜索是一个信息收集、分析和使用的过程,因此,技术搜索的流程与一般的情报活动流程有共同之处,比如:Ren6 Rohrbeck(2006)构建了包括6个阶段的技术搜索流程:定义搜索领域,选择信息源和供使用的方法,数据收集,对数据的过滤、分析和解释,评价和决策制定,对信息和技术资源的使用。其中,前5个阶段是技术情报(Technology Intel―ligence)流程,第6个阶段是对外部技术的获取。此流程符合技术搜索的一般特征,但是,不能揭示技术搜索各环节中的关键工作内容。依据技术搜索的使命构建的流程,将更加有效地指导技术搜索的实施。在认识技术搜索的任务内容和特征,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以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技术搜索流程:

图3所示的技术搜索流程与技术搜索的概念模型相匹配,虚线连接的是主动搜索的流程,实线连接的是被动搜索的流程。以下对流程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业务分析/问题分析。业务分析对应于主动搜索。主动搜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问题导向,为了降低搜索的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需要对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产品特征和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目标领域的选择以及搜索标准的制定。

问题分析对应于被动搜索,一般面向特定创新项目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通过问题分析,主要了解用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对搜索项目的成果预期。由于技术搜索项目主要服务于创新的前期阶段,因此,问题分析结果可能只是对搜索需求的一个框架性和概念性描述。

・制定搜索规划。在业务分析/问题分析阶段,得到了对搜索项目需求的详细描述,以此需求为依据,将制定详尽的技术搜索规划。技术搜索规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搜索小组结构、人员分工、时间进度和资源使用等的规划和安排,属于管理层面的规划;二是制定搜索标准,这是从需求分析到技术搜索内容的转化,是决定搜索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搜索标准主要包括搜索的目标领域,地域范围,信息的时间范围,搜索项目的成本,目标技术或产品及其先进程度、知识产权属性、预期市场前景等。

・技术信息收集。在制定了详细的搜索标准之后,技术搜索人员要分头开展技术信息(包括技术性信息和市场性信息)的收集工作。决定这个阶段成败的关键是信息源的选择和技术信息的记录。在网络环境下,纸质文献、数据库、互联网、学术会议、展览会等都是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科技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书、报纸等都是有效的信息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网络是获取技术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德国电信的技术搜索项目就建立了一个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类似于神经网络的技术搜索者网络,该网络由分布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全职和兼职技术搜索人员和技术专家构成。

对于搜集到的技术,搜索人员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技术特征进行记录,主要应包括:技术性能、专利和知识产权状态、所有权和已有授权、产品成本、与企业已有生产技术的吻合程度、技术来源、相关的关键文献等。

・技术评价和筛选。在收集并记录了相关的技术信息之后,就需要依据搜索标准对技术进行技术评价和市场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组合的可能性。平衡计分卡是本阶段用于在不同技术之间进行选择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和筛选,企业能够定位到对现在或将来的创新项目可能有用的一种或几种技术资源。

・技术知识存储/技术引进和内部化。对于主动搜索项目,通过评价和筛选的项目可能会应用到目前正在从事的创新项目中,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会被作为储备资源存储到企业知识库中,存储的内容则是该技术的详细描述信息。

对于被动搜索项目,在定位到可用的技术资源之后,应该尽快进入到技术引进的商务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确定技术引进的形式,比如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技术购买等等,并进行价格谈判。在引进某项技术之后,技术搜索人员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辅助完成技术内部化的工作。所谓的内部化是指将外部技术用适合本企业的逻辑、语言和材料形式等进行表达,同时,需要与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和所服务的创新项目中的技术进行融合,最终促进该技术转化成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