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例6篇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1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5-0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易疲劳,不爱活动,常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明显延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1 生理方面

1.1 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1.2 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1.3 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 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 心理方面 患者的心理需求

2.1 急躁、焦虑心理 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 抑郁失落心理 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3 自责消极心理 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3 康复护理指导

3.1 康复的目标 使患者获取康复知识,树立健康的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年患者达到尽可能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得到恢复。

3.2 康复护理指导的方法 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要针对患者复杂的躯体及精神状况、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种族及娱乐等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如语言、文字、手势等。特别要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方法、语调语速,使患者在交流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3.3 康复护理指导的内容 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及时解决不适、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讲清疾病的预后,诱导患者,使其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做到护患合作。结语:老年骨折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其骨折也应该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双方面的治疗,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达到现代医学治疗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建中.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87~488

[2]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a)-018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ca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150 patients′clinical data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0)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pecial ca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guidance.The score of Harris,the degree of pain after oper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score of Harr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pai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operation,the scores of those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pecial care;Rehabilitative guidance;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Pain;Life quality

股骨粗隆?g骨折属于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是髋部骨折类型,其占髋部骨折总发生率约50%,有近40%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1-2]。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增加了患者预后恢复的难度[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拟探讨特殊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骨外科收治的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0~83岁,平均(72.5±6.4)岁;AO分型:A1型25例,A2型26例,A3型为19例。观察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2~85岁,平均(73.1±6.8)岁;AO分型:A1型30例,A2型31例,A3型19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全身状态良好,无内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症,双下肢末梢血运良好。排除标准: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特点给予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手术器械准备,术中有效的配合,术后加强健康指导和简单的功能性恢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特殊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具体如下。

1.2.1特殊护理 ①护理人员手术前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类型、基本特点,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疼痛的原因、疼痛程度,改善疼痛敏感度的方法,应用镇痛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术后配合护理操作,提高镇痛效果。②护理人员主动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手术后的感受表达出来,讲解出现临床表现的原因,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自信心。指导骨折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提高呼吸深度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减少对于骨折后疼痛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之间交流,促进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③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降低由于视觉、听觉等外界因素诱发患者对于疼痛的过分感知,关注患者骨折术后病情变化,切口渗出、出血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促进患者多食用活血化瘀食物,提高患者肠道蠕动能力。

1.2.2康复性指导 股骨粗隆间患者在术后1 d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保持肌肉绷紧10 s,然后放松15 s,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200次/d,在手术后7 d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逐步进行主动训练和抗阻性训练,主动性训练、屈髋关节运动,15 min/次,10次/d,患者逐步的增加运动的幅度、时间和频率。加强抬腿练习,保持患侧肢体抬高,尽可能大腿离开床,最初可以停顿下10 s,然后逐步放下大腿,10次/d,患侧肢体离开床的距离逐步增加,停顿时间逐步延长,渐渐进行坐位训练,保持膝关节伸直锻炼。手术21 d之后,保持正常下地行走5~10 min/次,4次/d,注意患者行走的步幅和速度,增加行走频率和延长行走时间,起初行走距离100 m,逐步达到500 m。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比较[5-6] 主要分为优、良、中、差。①优:90~100分,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没有局部肿胀;②良:80~89分,患者关节活动没有受到限制,基本上没有局部肿胀;③中:70~79分,患者关节活动受到轻微的限制,有一定程度的局部肿胀和疼痛;④差:

1.3.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比较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r[7-8],总分0~10分,0分:无痛;1~3分: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中度疼痛,会对睡眠造成影响,但是尚可以忍受,7~10分:重度疼痛,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对食欲和睡眠均造成影响。

1.3.3两组患者手术前术生存质量的比较 参照GQOLI-74量表对两组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9-10],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手术前术生存质量的比较

手术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骨外科常见性骨折类型[11-12]。其主要见于老年患者,因其生理年龄增大,机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阶段,容易因意外性事故造成损伤,患者骨折部位特殊,需要长期卧床,影响了血液循环状态,加上老年患者血液循环自身较慢,血管壁弹性减弱,容易发生肿胀,出现术后骨折功能障碍[13-14]。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特殊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中特殊护理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干预、心理疏导、术前提高患者对于骨折的认知水平3个方面。康复性指导是指护理人员帮助股骨粗隆间患者分别采取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特点、固定方式、软组织情况调整康复运动强度和频率。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3

【关键词】  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复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岁,股骨干骨折的疗养员,经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康复护理,于1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疗养员,女,72岁,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经医院行股骨干内固定手术,3个月后入本科进行疗养康复治疗。入院后疗养员生命体征平稳,腿部运动能力丧失,不能下床活动,心情焦虑,食欲不振等。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1)入院介绍,当疗养员入院时,向疗养员及家属介绍疗养院的周围环境及疗养房内设施的使用。(2)保持房内整洁、舒适、温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合理,为疗养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使疗养员身心愉悦。(3)日常护理:康复早期,疗养员只能行卧位,为了防止褥疮形成,要定时协助疗养员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疗养员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肤的整洁,擦浴过程中避免着凉。(4)勤巡视疗养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如有需要,应及时解决,提醒疗养员注意适当的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2 心理护理

疗养员因意外受伤及不能下床活动,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变化,疗养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疗养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主动与疗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安慰和关心体贴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帮助,及时解决,让疗养员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焦虑感。其次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及时解决不适,让疗养员消除恐惧、不安心理,树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3 健康教育指导

2.3.1 向疗养员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疗养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向疗养患者介绍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 饮食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导疗养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并限制热量,给予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2.3.3 再次骨折的预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应活动缓慢,外出时注意安全,如需要时有人搀扶,预防意外发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4 康复训练指导

2.4.1 康复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期间可鼓励疗养员取半坐位,踝关节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动。开始时注意运动幅度应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拉伤。一段时间适应后,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2.4.2 康复中期

为炎症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础上,协助疗养员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加强踝关节伸屈,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并协助疗养员取半坐位,指导疗养员的膝关节做伸、屈、内转、外翻等活动。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等。

2.4.3 康复后期

疗养员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可行小范围走动,患肢不能负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伤。也可行双拐行走,使用双拐时,应注意调节双拐的高度,拐的高度应与疗养员的肩部相平,使两拐之间的距离与健侧保持三角形,双拐支撑体重时,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渐不加扶持,可在疗养员后面跟随。待行走的步伐稳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可不用拐,缓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再次发生骨折。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4

【关键词】下肢骨折;康复;护理

在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研究证实,对该类患者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对于术后功能恢复以及降低残疾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了分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8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30~87岁,平均(55.4±13.4)岁;股骨颈骨折者17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踝及胫骨平台骨折者11例,胫骨干骨折者23例,踝关节骨折者12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73例;经手术治疗77例,保守治疗13例。观察组男52例,女47例,年龄29~88岁,平均(56.2±14.1)岁;股骨颈骨折者18例,股骨粗隆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踝及胫骨平台骨折者11例,胫骨干骨折者25例,踝关节骨折者14例。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79例;经手术治疗82例,保守治疗17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各项治疗措施予以积极的配合,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康复。针对骨折患者,由于其承受的痛苦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诸多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到审慎无误,并以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同患者展开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变化,给予适当心理安慰,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率;应将目前的医疗水平高度、治疗效果等向家属予以讲明,增强家属的信心,并嘱咐家属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保证患者的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2]。②康复训练。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相应的心理干预的同时,积极展开康复训练。针对不存在合并上肢以及胸部损伤患者,可指导患者采取弹簧拉力器做适当的的上肢主动牵拉运动,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针对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邻近骨折关节无法活动,因此应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肌肉长收缩,在不影响骨折关节的情况下可适当做一些关节运动[3];针对保守治疗患者而言,一般是采取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等措施,因此可指导患者做一些肌肉长收缩、踝关节的主动活动等;不考虑患者的治疗方式,在病情好转后均展开适度的腰臀四肢的联合康复训练[4]。③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结合主管大夫的医嘱,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出院指导,嘱咐其在家自行展开相应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复诊[5]。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经统计,观察组出院前下地行走患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P

2.2 护理满意度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96例,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者76例,满意度为84.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则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肌肉萎缩现象。显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得到显著控制(P

2.4 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

3 讨论

针对骨折患者而言,其躯体移动常存在明显障碍,由于长期卧床,因此会出现一系列肌肉骨骼系统的并发症。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病痛能够早些减轻,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同时能够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6]。

本次研究中经对比发现,接受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出院前下地行走患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康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则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症状;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亦显著缩短。

可见,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安全有效,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纪秀景.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9(32):332-334.

[2]孙莉,林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9(13):445-447.

[3]岳宏.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护理与康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4(05):193-195.

[4]刘玉霞,高燕.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8(03):425-427.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利用手术的方法用人工的股骨头代替坏死失去功能的股骨头,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置换术的优点很多,如关节活动好、下床早、并发少,高龄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小梁变脆,同时高龄患者相对反应迟缓,因而当遭受轻微的外力时即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大多为生活性损伤,如平地行走时滑倒或绊倒,由床上或坐椅上跌倒致伤等,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增多,股骨颈骨折虽然创伤不大,却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出现一系列继发性疾病,因此,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后护理是此项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以出院后病人的延续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 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100岁,因“外伤后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7+小时”于2013年5月30日入院。10+年前患有“高血压病”,5+年前患有“II型糖尿病”,血压一直药物控制,效果佳,也一直给予降压处理,但用药欠规则,饮食控制欠佳。门诊X片示: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嵌插移位明显,左侧股骨颈嵌插性骨折。门诊以:1、左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2、左侧嵌插性骨折(头下型),3、左侧锁骨骨折,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5、股骨颈嵌插性骨折(头下型),6、左侧锁骨骨折,7、II型糖尿病,8、高心病(心功能II-III级),9房颤,收入院。

1.2 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内收,约0-20°,局部肿胀,叩击痛,呈淡紫色,骨擦感及骨擦音明显,肌力四级,左下肢较对侧无明显短缩畸形,外旋,轻度活动受限,髋部屈伸约0-60°被动活动时疼痛,轴向叩击及滚筒试验阳性,压痛、叩击痛明显,肌力四级,感觉、血运正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1.3 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全院大会诊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于2013年6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左侧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送入ICU监护治疗,消肿止痛,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预防应急性溃疡,促进骨折愈合,换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期嘱患者下床行走,功能锻炼,病情好转出院,总共住院29天。

2、护理

2.1:住院期间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2、积极治疗和控制合并症,3、饮食护理,4、术区备皮,5、术前准备包括药敏,交叉配血等。术后护理包括:1、心电监护,严密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必要时吸痰,早晚餐测血糖,注射胰岛素。2、观察伤口渗血情况。3、预防人工假体脱位,患者功能位。4、做好生活护理,5、加强康复期功能锻炼,6、出院指导

2.2、延续护理的开展:延续护理综合国内的开展情况结合本例病人的特殊性,展开了计划的制定,参照徐亚英老师的延续护理的模式进行[4],首先成立服务小组人员,又一名主管护师和一名副主任医师组成小组,两名医护人员均具有丰富的骨科护理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两名医护人员均理解延续性护理的内涵,掌握延续性护理的核心,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定期汇总反馈信息,修订护理措施,不断优化延续护理方案。

2.2.1 实施延续护理方案:

第一阶段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周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示范下地方法和如何使用 助行支具等,强调坚持循序渐进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获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措施,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二阶段护理: 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d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出院前护理评估,重点评估心理生理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并对其所涉及的健康问题进行详细记录。第三阶段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进行耐心细致的电话随访,全面了解患者健康指导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情况,并再 筛查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对康复训练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在此阶段,随着家庭适应性的不断加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和老年患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其中康复训练指导主要涵盖站立训练的指导、行走训练的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指导等;卫生保健知识包括合理饮食,保证水分 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适当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避免不良的姿势,进行正确更衣等。第四阶段护理:责任护士与医生在患者出院后第4周及时进行家庭访视,主要是对第三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巩固,并查漏补缺,选择重点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结果

实施护理措施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者依从性、出院后患者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患者依从性包括按时服药按时复诊按时锻炼和健康饮食,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没有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患者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可以满足,行走无不良。

4、讨论

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成功后只有结合完善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效果,[5]因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出于经济和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长期住院康复的条件[6]本名患者在术后4周出院,如出院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和保障,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更无法满足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健康需求,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住院护理的一个继续和延伸,能够使患者在住院治疗结束后的恢复过程中得到持续性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从而有效巩固和保证患者整个 康复治疗持续有效,对于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和卫生服务成本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Chen ZT,Lin YC,Dai YT.The problems of family caregiving a- mong discharged patients in first month[J].Nursing Research (Taiwan Nurses Asociation),1997,7(5):423-434.

[2]、Coleman EA,Boult 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3,51(4):556-557.

[3]、游汝,胡姑长,梁美荣,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2)374-375

[4]、徐亚英,延续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0):71-72

[5]、陈伟建,马丽凤,康复指导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8-49)

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6

【关键词】心理干预;早期功能康复;老年骨折;抑郁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2-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o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depression effect; method: through screening,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20122009during February 65years old fracture appear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 4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24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orthopedic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en interventions and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rough the use of Zung prepared by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on patients undergoing evaluation. Compared to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the score comparison, two groups of.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 P < 0.05) compared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fractures in elderly depression

随诊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系统相应骨质疏松,从而对外部损伤的抵御能力相应下降,易出现骨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患者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状态,使他们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随之而出现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易于使老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功能康复,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及压力。我们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24例骨折后出现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通过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护理模式的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65岁以上,躯干及下肢骨折,生命体征平稳,能够正常配合交流,伤前能够生活自理的患者。共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65至91岁,平均年龄(72.32±4.4)岁。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12例,初中以上16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例,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下肢骨折12例。均为外伤原因。意外摔伤40例,车祸伤8例。受伤时间最长7天,最短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19.42±2.24)天,将48例患者按住院号由小到大排序编号,编号为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两组均为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评估方法:所有患者于入院3天后用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1]对患者进行评定。由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调查评分,调查前统一指导语,需向患者说明问卷的目的和要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自己完成的患者由护士读给患者听,患者选择后,护士代填,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计分方法: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以53分为临界值,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3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入院后3-5天行干预前评分,经联合护理干预后于术后10-14天行干预后评分。②干预方法: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均给予基础护理及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联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及时主动的与管床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骨折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认真细致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手术的目的及重要性。术后及时向患者告知手术效果,并交代各种管道和仪器的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使用有效的止痛方法缓解疼痛,减轻焦虑。教会患者及家属调整牵引姿势正确。石膏固定病人教育患者保持石膏正确固定位置,防止翻身或改变时石膏断裂。已行手术治疗患者,向患者教育肢体的活动方式及负重状况,防止植入物断裂。(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的介绍病区人员,如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各种规章制度,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近患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之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解除其顾虑,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对待患者做到热情、细心、耐心。(3)互动式的精神鼓励及心理疏导在教育的同时由专门负责康复指导的康复护士给予床旁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及训练,并且康复指导及训练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在康复指导旁训练的过程中增加与患者的互动性肢体活动及肌力训练,通过量化患者功能改善程度,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功能的恢复进度。在康复训练及指导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患者以精神鼓励。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特别要向患者家属私下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是患者坚信自己能够回归家庭及社会的信念。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病人联合护理干预前后 SDS评分比较(x+s)

3.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的护理模式相比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对于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抑郁情绪具有优势,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抑郁情绪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

4.讨论

4.1抑郁情绪产生原因:据WHO统计,老年人中有7%~10%患抑郁症。[2]部分老年外科患者中也伴有抑郁症[3]。而老年患者突发骨折,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疾病的影响,导致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4]多数老年骨折患者受伤后,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通过治疗恢复伤前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成为家庭的负担或累赘。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惊恐、自责、焦虑、悲伤、不信任等心理上的变化,以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5],严重影响老年患者骨折的愈合及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及回归社会的信心。

4.2干预措施:在骨科的常规护理中,多从创伤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分析抑郁产生的原因。干预措施多采用心理干预的模式,多停留在心理的层面。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抑郁情绪的更深的原因或担心关注甚少。联合干预模式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对老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6],达到通过肢体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恢复。主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主动的发现及评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心理及情绪异常。从而及时的采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并通过对功能康复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在功能康复过程中通过患者与康复护士的互动式的活动,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及不信任及戒备心理。使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在护士的鼓励下确信自己可以并且能够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通过实践检验,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功能康复能够有效预防及改善老年患者骨折后出现的不良心理活动及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8.

[2]黄妹青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0

[3]李春梅 张丽萍 老年手术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8,25(7A)

[4]胡德英 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