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例6篇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1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医用化学;教学研究

在全科医学模式下,要求全科医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因此对医学基础课医用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化学的学习,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都是极为重要的。医用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及技能,为医学各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化学基础的情况,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开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性,为医科学生理解生命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围绕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立足于化学为医学服务,即以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平行讲解,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如渗透压与人体电解质平衡关系、缓冲溶液与人体酸碱平衡关系,利用化学知识中的渗透压概念,从医学角度分析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体液平衡等生理现象,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理论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下内容还可以再讲述详细些: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因为这些内容是医学生的后继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教学

医用化学的教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验项目的设置方面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六个实验:“溶液的配制及玻璃仪器的洗涤”、“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测定”、“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实验,“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既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契合,又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有机分子模型的建造”则通过建造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每一现象、问题,都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分析上下功夫,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三、理论教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不愿主动去理解;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多记、多练、多问、多动手、多上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盲目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式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快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四)案例教学

作为医学生,对医学的相关内容自然很感兴趣。如果忽视教材中有关医学知识的讲授,脱离实际,仅仅就化学讲化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强化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联系化学应用于医学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案例的选取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要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要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通过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后还会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参考文献: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 全科医学模式 医学生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培养实用型卫生医学人才,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以培养学生为基层社区医疗岗位服务的能力,提升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层次。

1.教改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在我校2009级社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教改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教改班共102人,对照班共98人。

1.2方法。

1.2.1调整教学计划。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第四学期对教改班增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学时为38。

1.2.2编写教材。针对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水平,组织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授课教材,讲义类似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医患沟通的技巧、社区中的医患关系、如何规避医疗风险”等。

1.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要求把所讲内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采用课堂讲授、社区卫生服务实例录像分析、演示讨论和社区见习等方法,更新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培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专业更快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岗位。

1.2.4评价方法。(1)在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程开课前,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测评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常识。(2)在学生社区实习结束后再次问卷测评。教改班、对照班分别统计后再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教改班学生对教学效果及自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结果见表1。全科医学模式教育对增强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2.2毕业实习结束,各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教改班对比对照班,认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结果见表2。

表1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按学生人数换算为百分率。

表2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实习后)

3.结果分析

3.1在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资料分析,5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等,43%的学生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听说过。由此可见,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匮乏,如果学校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教育,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难以胜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岗位。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42;R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1-0118-04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in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education

HUANG Jie XU Jun YU Huijie CAO Weizh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Jiaxing First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 in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edu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6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assista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who were trained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8 subject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general practice theory and outpatient diagnosis ability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teach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towards the teaching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timulation of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activation of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enhanc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or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situational imultation teaching;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teaching; Training experience

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全民健康,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就需要培训出大量合格的全科?t生[1-2]。目前全科医生培训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培训过程中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尤其是全科门诊临床实践能力要求更加突出[3]。我院作为部级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基地,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全科门诊轮训中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带教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全科门诊中轮训(均为1个月)的76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名,女46名;年龄18~26岁,平均(22.1±2.4)岁;学历水平:研究生1名,本科22名,专科5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学员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本院全科门诊中有着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编写案例时,以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为依据,编写完成后发放给学员。

对照组学员带教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带教教师讲解相应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及门诊接诊技巧,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期间学员提出问题时,教师给予解答,带教完成后由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自行消化、理解、练习。

实验组学员带教时,采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带教内容:除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轮训及培训内容外,带教老师应结合本院全科医学门诊学员的特点确定带教内容,并以具体的病案为例,融入相应的带教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及接诊技巧,由学员入院开始,应微笑接待、询问学员病情及完成体格检查、总结并做出初步印象、再给出医疗建议等,将整个接诊流程融入到病案讲解中,促进学员良好的掌握相应的技能[4-5];(2)编剧拍摄:带教老师应全面地掌握学员的情况,包括学员在校学习成绩、专长等,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名,分组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在备选的病案中选择1个,教师依照具体的病案,编写情景式模拟教学剧本,剧本中的环节应包含门诊接诊、角色扮演2个部分,设计时,规范性应尽量保证,同时,各个环节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常见错误,以提升学员发现错误的能力,剧本编写完成后,学员自主选择其中的角色,按照剧本设定开展排练工作,排练期间如发现问题,立即对其改正,最终拍摄成视频[6-7];(3)模拟教学:视频拍摄完成后,带教教师可在教学时播放,学员共同观摩视频内容,当播放至经典环节时,视频暂停,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并鼓励学员回答,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员纠正视频中存在的错误,并逐渐的过渡到由学员主动纠错,完成视频观摩后,教师组织学员进行角色互换表演,之后由其他学员评价表演效果,其中有无错误等,最终,教师总结、点评,以便学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8-9]。通过以上训练后再参与到全科门诊临床接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带教结束后全科理论及门诊接诊能力的考核成绩,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学员成绩越好。由带教教师共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员对带教的满意度,包含课堂活跃度、教学方式、带教教师能力3个方面,每项满分均为100分。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标准[10]:学员接受5个维度的评价,分别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5个维度的学员人数达标的,以肯定人数来表示,肯定人数越多,提示教学模式效果越好。构成比=肯定人数/总例数×100%,构成比越大,教学模式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结合本次研究方案的要求,组间对比和组内对比的需要,计量和计数资料进行不同的检验,分别是配对t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临床带教模式对学员的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员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全科理论知识与门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带教完成后,实验组学员理论知识、门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带教满意度比较

由调查结果可知,实验组对课堂活跃度、教学方式及带教教师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全科医疗活动来说,其中心为促使学员身体恢复到健康的水平,或提高机体的健康程度,采取“六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即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11]。随着不断的提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加之老龄化社会,世界各国均已经积极的探索变革医疗保健体系行动,并已经达成共识,对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充分重视。1908年,美国开始建立医学标准化,至1969年,成立了家庭医学委员会,而且第20个医学专科委员会也在同年成立,由此诞生了全科医学专业学科[12]。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系统,该体系属于国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时间比较晚,首次引进全科医学概念的时间为1989年11月。经过4年的发展后,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13]。

鉴于全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全科医生,从而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全科医学与全面治疗的意思并不相同,作为一名全科医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内科、外科等学科的知识,同时,与学员之间互动时能够熟练的应用全科医学思维方法,为学员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14]。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全科医学门诊临床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全科医学门诊带教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更要注重门诊接诊临床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的提升轮训学员的全科医学服务能力。传统的全科医学带教模式中,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对某个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完成后再进行临床实践,导致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学员学习理论知识,仅是机械性的记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因此,传统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5]。近年来,全科医学带教中开始应用参与式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此种方式属于新型的带教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贴近临床,通过对类似场景、人物及事件的设计,让学员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接诊技巧,最终实现带教目的[16]。

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学员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本研究中,带教完成后,实验组学员理论知识、?T诊接诊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4

关键词: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全科医生是卫生保健系统的守门人,是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201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规划,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然而全科医生培养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以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为主,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本科专业较少。为了提升全科医生培养的质量,在借鉴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5+3”的培养模式。

一、国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一)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支撑这一制度最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的提供者,全科医生在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的全科医生主要采取“5+1+3”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首先,要经过不低于5年的医学院校的教育;其次,毕业后需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方可申请注册成为医生,医生注册成功后至少还需经过3年的临床培训(临床培训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时间在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另一部分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最后,通过皇家全科医生学院考试即可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二)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是澳大利亚提供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每年80%左右的人就诊于全科医生。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培养主要以“5+3+3”三阶段的培养模式为主:第一阶段医学院校本科学习阶段:一般是5年制,不分专业,主要以培养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第二阶段住院医师的培训:主要以临床实践技能培养为主,时间为3年,采取院内和社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第一年主要在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第二、三年主要在社区的全科医疗机构中接受培训和工作,完成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并且通过执业医师注册考试者才可以注册行医。第三阶段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是澳大利亚所有注册行医人员必须接受的终身教育,而且需接受各自专业学会的评估和审核。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每年需参加一定时间的、一定层次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每年有4周左右的脱产培训,每3年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和评估,通过后才能继续执业注册。

(三)美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美国是市场医疗保险体系的典型代表,全科医生服务是体系组成的一部分。美国是全科医生的发源地,1969年美国成立了家庭医师委员会,标志着全科医学专业的诞生。全科医生在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曾经辉煌一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全科医生遍布城市和乡镇的各个角落,是当时美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提供者。当前,全科医生服务仍占据主要地位,在美国新的医改方案中,恢复全科医生在国家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功能成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美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主要采取“4+4+3”模式:首先是大学普通教育,这是每个想成为医学生必须要经历的,这一阶段时间一般是4年。第二阶段是医学院校教育。此阶段时间为4年,不分专业,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三阶段为实习培训阶段,这一阶段至少需3年,第一年在综合性的医院进行实习医生培训,合格后才能参加行医资格考试。通过后至少再进行2年的各科室培训实习,才能参加全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四)德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德国是社会健康保险的典型代表,多数全科医生独立开业,其诊所隶属于社会健康保险机构。德国全科医生的培养主要采取“6+5”模式:第一阶段为在校教育培养,时间为6年,包括3年的基础医学课程和3年的临床实习,期间有2次重要的联邦考试,考试合格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证书。第二阶段为全科医生专科化教育,时间为5年,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全科医师证书。

(五)法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法国的全科医生培养采取“2+4+2”模式:第一阶段以基础医学教育为主,为期2年。第二阶段为临床知识和医学理论为主,为期4年。完成第一、第二阶段课程的学生,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第三阶段为全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2年至2年半,考核合格者授予全科医学博士学位并颁发全科医师证书。

二、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以5年制本科医学教育为主体,从1988年开始试办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又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走向中国的卫生改革舞台,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目前主要以全科医生转型培训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同时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试办“5+3”培养模式。

(一)全科医生转型培训和岗位培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全科医学专业教育更是一片空白,面对卫生改革的紧迫性和全科医生十分匮乏的局面,使得以全科医生转型培训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为主体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成为缓解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授课阶段,主要以基础医学和全科医学为主,一般不低于480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阶段,时间不少于10个月。

(二)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课程

主要是指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与全科医学教育有关的课程,例如《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医学概论》等,其目的主要是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内容以及全科医疗的特征、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和方式等,从而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认同全科医生的工作和作用,使其立志于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打下基础;但是这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而且也是非规范化的。

(三)“5+3”培养模式

2011年6月国务院的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推行“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实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参加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培训期间由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在卫生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管理。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统一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展以毕业后教育为主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是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其培养主要以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共同的一个特征即毕业后教育在全科医生的培养中非常关键。我国正在积极引导全科医生培养向毕业后教育转变,无论是“5+3”模式还是“3+2”模式,均突出了毕业后教育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二)完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全科医生需求急剧的增长,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全科医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然而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课程建设却相对落后,特别是教材建设,这也成为阻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瓶颈之一。国外的全科医学教材建设在全科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材建设非常重视全科医生工作理念与全科医学理论融合、全科医学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三)营造有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政策环境,促进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转变

国外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多数采用“1+1+n”导师培养模式。一个全科医生的培养一般至少有3名导师,其中1名综合医院医生、1名社区机构医生、1名护理专业人员。在我国,这一模式很难开展,主要原因有:一是医学本科生数量众多,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师资相对不足,难以实现1对1的培养;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力量非常薄弱,质量不高,难以胜任导师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2年教育部在下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等综合性改革措施,为今后医学高等院校全科医生的培养奠定了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8).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5

1全科医生远程培训网的建设和应用

“全科医生远程教育培训网”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由3台高性能服务器组成,服务器后台使用2台IP-SAN,存储总量达到20TB以上,并实现数据网络镜像。该网络建设的关键技术是运用OCR技术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运用自主研发的词库进行知识点深度链接,在同一个知识内容上进行立体化展示。软件系统是一个对外网站,即“全科医生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网”。平台下建设由自主学习模块、疾病诊治模块、心理咨询模块、优生优育模块、健康教育模块[7]、预防保健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和在线交流模块8个数据库系统组成。以下重点介绍自主学习模块、疾病诊治模块和在线考试模块。

1.1自主学习模块

自主学习模块建有6个虚拟教室,分别为临床医学、优生优育、心理健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医学教室。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全科医生培养标准”设立了全科医学概论、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临床心理咨询等20门网络课程。每门课程由网络教材、视频教材、作业练习和考试以及互动交流等功能板块组成。课程的资源丰富、配置齐全,为学员提供了很好的自学与自测平台[8]。

1.2疾病诊治模块

目前全科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限时间和海量知识的矛盾,医生每天的常规工作包括诊断和治疗需要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但由于纸质教科书过时,无专业化数据库可供使用,无法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导致很多临床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为此,我们建设了“疾病诊疗系统”,该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多媒体医用数据库系统,它收集海量医学资源,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使之电子化﹑数据库化,可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该系统由9个功能数据库组成,即①疾病诊断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常见疾病14000多种,可以按该病的中英文名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依据、实验检查、治疗流程、并发症及预后等途径进行检索。②临床症状数据库:该库按照人体部位分类,收录常见症状6000多种。可以按照症状名称、部位、病因、鉴别等途径检索。③中国医学数据库:该库收录中医常见病症1500多种。每种疾病都有详尽阐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结语出处、转归预后等,可以按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方剂学进行分类检索。④疾病研究数据库:该库收录了2000多种疾病的最新诊治方法和研究进展,每3个月更新1次。⑤实验室检查数据库:该库收录1300多种实验室常规检查的方法和数据,为全科医生工作中快速查询提供方便。⑥药品数据库:该库收录常用药品12000多种,含每一种药品的药理知识和治疗原则。每种药品包含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药品名称、英文名、别名、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专家点评及相关疾病等内容。该数据库还提供了多种全文检索模式,包括药品名称检索﹑功能主治检索﹑临床应用及几种模式的组合检索和多次二次检索,还可以按二级学科分类按临床科室进行系统化学习。⑦疾病路径数据库:按临床科室进行分类,收录300多种临床路径,均为卫生部最新公布。除了卫生部颁发的每种疾病的详细内容,还和其他几个数据库有深度链接。⑧操作规范数据库:由3000余种临床常见手术的视频操作规范和治疗方法组成。⑨临床教学资源数据库:收录包括文本、视频、音频、课件等3000余种教学资源。使用者可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9个数据库进行查询,如输入疾病名或体征等均可获得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用药原则以及临床操作规范等全套处理方法。该系统不仅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也运用了一定课件、音频、视频进行对照,让全科医师在参考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文字内容,也能通过课件学到相关内容,还能通过声音听到相应内容。如在进行各类心脏病诊断时,不仅能看到各类心脏病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通过音频听到相应的心脏节律,方便全科医师正确进行诊断。“疾病诊疗系统”对全科医生的适时帮助,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用于手机终端,将成为他们手边查询快捷携带方便的电子诊治手册。

1.3在线考试模块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对教育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正迅猛冲击和取代传统教育的各个环节,其中考试系统就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配置极为简单,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前提下,还可以使考试不受时间和地域局限。因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在线考试系统的配合实施。尽管国内外许多大学都已开设了远程教育,但与之匹配的在线考试软件系统开发还不能满足要求,目前仅有极少国际著名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采用在线考试方式。而医学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研究,在国内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于2006年开始研究设计并构建临床医学题库管理系统,于2007年建成了涵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20门网络课程的题库[9]。我们首先组织临床各学科专家制定出命题原则和细则后,进行命题、审题和建库;二是确立建库原则,需要建立的题库结构层次清晰,知识要点明确,试题属性全面,题型丰富、完整;三是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进行系统开发,采取2010企业版作为服务器开发平台,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采用Framework4.0作为框架版本,采用MSSQLServer2000SP4及以上版本建设数据库;四是每项考试均设计和建设了“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2个功能模块,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各学科各层次考试以及远程教育考试等;五是保密性好:数据采用加密传输和存储,有效防止非法访问。该系统除用于全科医学培训外,还用于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考试。目前,我们建设的医学在线考试系统运行良好,题库动态维护,使用单位不断增多。

2全科医生远程培训方式初探

2.1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探索

为与全科医生培训网结合,我们依托西南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实施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全科医生立体培训模式。首先制定在线学习指南,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以线上培训为主,实践教学以基地培训为主,包括社区实践和科室轮转等环节,二者有机融合、交叉渗透。应用网络教学结合基地培训的立体化培训模式,我们开展了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长期在基层部队和基层医院从事医疗服务的卫生人员,通过较短时间培训获得全科医学的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为解决当前全科医学人才短缺而规范化培训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过渡性措施,也是近3年来全科医生培训的主要途径。培训内容分为全科医学理论、急诊和常见病处理以及慢性病防治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理念介绍、卫生政策法规等,重点是“老年人群的特点”“保健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等。培训手段包括网络教育、课程模块教学和基地见习。迄今已举办军队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500多名。

2.2计划培训模式与随机培训模式构建与探索

全科医学医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全科诊疗;主路径;模式;家庭医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b)-016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service model which relies on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 primary service path in promoting a family medicine service,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for Shenzhen City and other areas.Methods Us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s central service establishments,integrating general diagnosis,treatment,screening,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cus groups as well as follow-ups and a series of coherent services to be completed by the same team.The service model "the service model reliant on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 primary service path" referred to as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Random selections of 100 resid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implemented "family doctor team and specialist team coexist" mode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implemented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 management mode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index such as 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signing rate,the signed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In the "primary service path" model,to compare with the "family doctor team and specialist team coexist"model,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signing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11% to 67%;the signed residents'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34% to 92%;the family medicine servic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24% to 91%;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dicine servicewas increased from 58% to 9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Key words]The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Primary path;Model;Family medicine service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它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较为方便、全面的基本卫生服务[1-4]。通过签约式服务,使全科医生与居民家庭建立一种长期、稳定、互动的服务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及时的健康责任制服务[5]。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开始先后在所辖阳光、大学城、桃源等多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探索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桃源社康中心现场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桃源社康中心从2015年3月起采用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进行管理,之前采用的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收集桃源社康中心2014年3月~2015年2月及2015年3月~2016年2月两个时间段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数据,均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100例签约居民(若抽到儿童,则由其家长代替)参与调查,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签约居民为对照组,其中男54名,女46名,年龄24~82岁,平均(45.3±4.5)岁;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新签约居民为实验组,其中男52名,女48名,年龄25~80岁,平均(44.5±4.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以全科诊疗服务主路径前后的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0~6岁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签约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1.3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3.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

目前深圳市多数社康中心采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即为了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在社康中心内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包括有1~3名全科医生、1~3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同时社康中心内还设有针对不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科团队”,比如慢病管理团队、老年人管理团队、妇幼保健团队等,每个团队多由1~3名医务人员组成,其功能主要是管理整个社区的该类人群,比如慢病团队将负责整个社区的慢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医生团队只负责一般的签约、建立家庭档案、健康咨询等服务,而涉及专科团队的服务内容则由专科团队来提供服务。

1.3.2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

采用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牛湖社康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7],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以全科诊疗为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突破口,对患者在处理现有疾病的同时,及时进行必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筛查,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建立专案、追踪管理,在充分解决居民相关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际上,社康内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就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各团队能满足居民绝大部分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取消了各种专科团队,实现将基本诊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1.3.2.1组建团队 桃源社康组建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团队由2名全科医师+4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构成。团队组建之后对团队成员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技能培训及学习,使其成员熟悉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的服务理念、服务流程及各专科管理内容及要求,具备预约服务、疾病诊疗、慢病筛查、各种专案建立、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体检、电话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等能力,促使每个团队的能力能满足居民日常的健康服务需求。

1.3.2.2服务流程制定 制定全科团队服务流程、团队转诊流程、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流程。流程的制定坚持“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原则。

1.3.2.3完善家庭医生服务配套措施 制作家庭医生名片及宣传资料,提高家庭医生形象;增加社康中心固定电话数量,为各团队及时电话随访提供硬件保障;建立家庭医生服务QQ群,给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上门服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前后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的比较

实验前建档管理的重点人群数为3709人,签约家庭医生人数为408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11%;实验后建档管理的重点人群数为3802人,签约家庭医生人数为2548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67%。反映出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服务模式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效率上明显高于以前的服务模式。

2.2实验前后不同管理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009年深圳市政府积开始极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但进展缓慢。相关调查研究[8]显示,社区居民患病时首选家庭医生(或经过家庭医生转诊)占9%;居民感到孤独或出现情绪问题时,倾诉对象首选家庭医生仅占13%。这说明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仍未完全信任,对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仍缺乏深入了解。且目前深圳很多社康中心实行专科化管理模式,即每个模块如慢病管理、老年人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均由专人管理,其他医务人员对非对应模块的服务内容不一定熟悉,从而导致医务人员的服务与技能不够全面。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感觉有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自己的家庭医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

因此,要较好地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在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导向的基础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亦需多做努力。

3.1优化家庭医生服务路径

目前国内有很多地方在探索并实践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临床路径模式的合作应用,成果众多,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9-12]。临床路径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有助于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行为标准化管理,找到成本-效益最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协调医务人员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合作,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入合作[13-14]。在家庭医生服务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应根据自己社区特点来综合分析,选择一个恰当的路径、恰当的时机向居民推荐家庭医生服务。相关研究[15]发现,最容易使一个人改变其不良行为方式的时机是患病时。因此,全科医生可在进行全科诊疗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进而为后续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打下基础,这样也就能大大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成功率。

3.2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实行“主路径”的模式,要求家庭医生不仅具备基本疾病的诊疗能力,还要具备多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并以全科诊疗窗口为切入点将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融合。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分工也由原来的模块“专科化”分工,转化为环节分工,比如,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原来由专人负责所有的慢病管理工作,现在则由团队的家庭医生和护士按环节分工,医生主要负责慢病筛查、建立慢病专案、药物调整等,而团队护士则负责慢病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等。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知识和服务技能更全面,更能满足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了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可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国强,吴伟,黄杰,等.开展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主路径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3):27-28.

[2]沈世勇,吴忠,张健明,等.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32-1137.

[3]陈义云,刘春瑞,张春兰,等.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服务障碍及对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0):1034-1035.

[4]吴燕,王君燕,黄晓霞,等.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0(28):3405-3409.

[5]余罚张天晔,刘红炜,等.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0):7-l1.

[6]李伟,李炽峰,庄再生,等.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对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89-191.

[7]廖小兵,何能清.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路径选择的探索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9-81.

[8]林汉利,林爱华.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5):68-70.

[9]杜丽君,水黎明,林伟良.宁波市江东区家庭医生制度下签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3):453-456.

[10]陈碧华,赵立宇,陈志刚,等.多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8-20.

[11]汤学军,黄岳青,赵翼洪.新时期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320-321.

[12]荆嫒,景琳,丁富军.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70-71.

[13]谭玲琳,金岚,张金伟.家庭医生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1):3673-3678.

[14]吴浩,贾鸿雁,刘秀梅.方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构建及服务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7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