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土地规划范例6篇

园区土地规划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依据国家《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建、扩建、改建居民小区(包括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城郊农村住房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布局规划

(一)严格布局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各区县政府要将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纳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按照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人口的数量、分布等情况,组织发展改革、教育、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编制本辖区《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规划期5-10年)。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须经市发展改革、教育、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其他区县由区县政府审批。《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按照编制原程序审批。

(二)明确布局规划的编制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密度、生源发展趋势、地形地貌、交通、环境、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居民小区幼儿园。原则上住宅小区每5000人口配建1所6-8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每10000人口配建1所12-15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对非成片开发地块的零星住宅建设或组团开发区域(小区开发建筑面积均未达到15万平方米或未达到5000人口规模的),要根据《省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和区域居住人口测算的生源数量,另行规划预留出幼儿教育用地;开发区块如有个别未达到配套规模的,可根据需要将幼儿园集中规划在邻近较大区块内。

(三)做好布局规划的实施。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具居住小区规划条件时,应落实《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有关内容;在审批涉及配套幼儿园项目的规划时,应征求教育部门的意见。居住小区规划方案须明确幼儿园位置、建设指标等内容,不符合《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四)切实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在制订各类地块出让方案过程中须按照《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要求,同步做好预留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将配套幼儿园项目用地纳入小区建设用地,土地用途为教育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应。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并就近补还建设用地,补还的幼儿园建设用地不少于原有面积,且应当满足幼儿园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位置、布局、具体建设标准、规模等,应征得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中心城区须征得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涉及幼儿园土地的,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要根据《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居民小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建设规模、建筑标准、建设时限以及产权移交等内容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作为开发地块土地使用权实施出让的前置条件,并在出让招标文件和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

二、做好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项目建设

(一)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每年10月份,由区县政府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根据《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编制下一年度幼儿园建设计划,经批准后,做好项目立项、土地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心城区年度幼儿园建设计划须经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其他区县由区县政府审批。

(二)建设主体。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办幼儿园,按照规划设计标准完成项目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建设主体等相关工作落实由区县政府确定。本意见施行前已出让给开发企业的幼儿园建设用地,由市、区县政府统一组织,教育、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联合督促开发企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幼儿园规划位置,限期完成幼儿园建设。超过出让合同开工日期两年未动工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和规划等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建设标准。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等规范进行设计、建设,严格建设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四)监管责任。市、区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根据《居民小区幼儿园布局规划》和规划设计条件做好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立项和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教育部门参与配套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审查建设方案,并予以备案。

三、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使用管理

(一)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属国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建、扩建或拆除,不得擅自出租、出售、转让、抵押和改变用途。对已经改变用途的,由所在区县政府限期改正。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由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并负责相应资产的调配和管理。幼儿园用地按教育用地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2

一、xx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园区管理体制

2009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县园区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从事园区开发建设的职能职责,主要承担园区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明确划分县园区管委会、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职责权限,建立起调动县、街道(镇)两级积极性、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管委会下设综合科、经济运行科、财务科、用地科、工程科和工程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园区工作步入正轨,机关运转顺畅。

(二)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情况

xx工业园区坚持“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一园几区”的开发模式,着力构建璧城、青杠、大路三大板块,努力壮大机械制造、制鞋、建材三大产业,依靠产业优势和特色来提升园区竞争力。通过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南方天合底盘(美国天合汽车集团投资)、乐百氏饮料公司(法国达能集团投资)、金田鞋业(巴西派诺蒙集团投资)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奥康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广东伟雄集团(顾地塑胶)、xx力帆集团、xx嘉陵集团等177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3.8平方公里。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管委会先后负责实施并完成了璧城永嘉大道下段、双星大道延伸段、石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金剑路、三环路、河西2600亩土石方、两横五纵道路、派诺蒙和青杠民安西街、缙云路路基及施工便道、力帆微车一期土石方、杨柳和中兴安置区施工便道等40余项工程建设。

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工业增加值27.6亿元,上交税金3.8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5亿元。2003年至2009年xxxx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xx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

二、xx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规划滞后

一是园区部分拓展区和所有远景规划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将该片区纳入城市总规和用地规划的修编范围;二是园区控规编制滞后,或一个片区编制完成后由于企业用地位置的变化频繁调整控规,导致不能及时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产业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政策性依据,招商引资缺乏明确指导。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

xx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桥、晏家等先进园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以完善园区功能。如晏家工业园区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能源、大配套”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变电站、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项目入驻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建桥工业园区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投资优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排洪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先进水平。荣昌工业园区采用租地的办法拉通道路骨架,为入园企业创造条件。

(三)入驻项目的投入产出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化,园区已入驻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家全国500强、4家xx工业50强企业。但xx工业园区仍然缺乏一批100亿级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与我市其它先进园区相比仍显不足。如晏家工业园区引进的重钢集团投资达2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重钢及其配套企业产值达500亿元。长寿化工园区引进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投资30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00亿元。港城园区的海尔工业园商用空调及家电项目,投资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

(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征地审批难度加大,区县之间对用地指标的争抢日益激烈,再加上受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园区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建设的需要。目前xx工业园区内符合“两规”可供征用的土地不足400亩,已签约入驻的项目需用地17000余亩,在“两规”修编未落实之前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征地工作,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五)土地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xx工业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此我县工业园区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强度只有20亿元/平方公里和40亿元/平方公里,与我市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主城园区入园门槛较高,偏重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如长寿化工园区引进了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企业均是化工行业的全国乃至世界龙头企业,园区土地利用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建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仅1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起点较高,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产出强度达100亿元/平方公里。二是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出让的闲置土地有40余宗,面积在数千亩,还有个别企业拿到土地证后真正用于建设生产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让真正需要土地投资发展的好项目好企业无法落地建设,也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损失。

(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融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园区管委会实施的工程普遍存在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此外,由于拆迁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已取得征地批文的土地迟迟不能开展拆迁安置,推迟了企业进场建设的时间。目前,我县的融资工作主要由县金融办和国资公司统筹负责,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或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

(七)各级各部门对园区发展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极个别部门还存在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园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园区建设审批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创新思考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xx工业园区科学发展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工作效率

一是采取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升迁上予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参照市内大多数园区采用“固定编制+临时聘用”的用人机制,根据园区建设的进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开招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克服了“只进不出”的传统弊端,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增加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增强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建设的统筹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各职能部门和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园区内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在园区设立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环保等重要职能部门分局,在园区内部完成各项手续的审批和办理,在前期工作环节为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园区建设推进速度。

(二)树立规划先行的观念,提升园区规划水平

一是园区规划必须跳出xx,站在“融入xx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新高度、新视角,以加快实现xx园区与xx主城的融合和对接为出发点,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二是高质量完成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为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提供规划指导。三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避免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四是规划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改变过去单纯布局工业的做法。要改变每个企业都分别建设职工宿舍的做法,集中成片规划建设职工公寓,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文体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中心、治安派出所、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园区规划、政府指导企业建设,改变工业企业“千房一面”的单调形象,制定入园企业的外观、景观和绿化等设计的总体要求并严格把关,以提高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园区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一是加大道路骨架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尽早完成主干道和管网建设。要千方百计改变园区道路骨架的建设速度滞后的被动局面,学习和借鉴合川区、荣昌县在没有获得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先行租用土地建设园区道路骨架的做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完善用地手续,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见效的需要。园区道路骨架建成后,土地以生地出让给企业,既可减轻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又可大大节约土地整治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对变电站、开闭所、水利设施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能源系统的承载能力,满足入园大企业、大项目的能源需求。

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打细算”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是科学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努力把园区的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合格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工程。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工期。在道路控规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路基土石方与道路路面和管网工程一并发包,由同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施工工序的同步,同时会大大节约工程招投标的行政运行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由于路基填方区如填方高度较高或填方区沉降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土石方完成后最好待其自然沉降至少半年后才实施路面工程。实施道路建设时,建议先实施主干道建设和地下综合管网,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待入园企业基本建成后再实施,避免企业进场建设时破坏人行道、绿化工程。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注入、资产划转和国有资产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政府资产或土地抵押、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加强新征土地的储备工作,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性用地(包含新征的和旧城改造的),切实保证经营性用地纯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结构,置换有

开发价值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四是经营好园区服务区,将配套的商场、农贸市场、文体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予以拍卖;五是拍卖园区内的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六是对新建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融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择优选择合作对象,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可在该片区企业产生的税收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年限,或者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作为投资回报。

(五)强化土地征用和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征地力度。全县在安排征地计划时,除保证融资需征用的经营性土地外,要优先考虑工业用地的征用,尽最大努力缓解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积极引导项目业主申报部级、市级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征地,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主动向国土资源部和市地房局汇报工作和沟通联系,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用地调规力度,力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土地征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来修建标准厂房,安置中小企业。

二是抓好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和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规范土地供应政策,对入驻项目严格审查其投资规模、投产周期、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面积,对于分期实施建设的项目改变过去一次性供地的做法,根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分期供地、分阶段办理土地证,督促企业尽快建设投产,防止圈地现象的发生。推行楼宇工业和标准厂房建设,对用地规模偏小(低于20亩)的企业采取只供房不供地的办法,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生产经营,既可实现厂房的统一规划建设,又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树立政府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权威和决心。

(六)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构建集聚优化新格局

一是精心编制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根据xx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合理划分组团功能分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出台园区产业规划后,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改变项目落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西部产业转移、xx主城退二进三等机遇,发挥xx工业园区邻近大学

城、西永微电子园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三都两园一城”为载体,在壮大机械制造、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电子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和优化升级,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衍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考虑招商成本与收益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平衡。招商引资要算经济帐、算综合帐、算明白帐,要认真测算征地拆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地价、投入、产出标准,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议对引进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出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对税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来制定优惠政策。

三是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由县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尤其是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保证入园项目的高质量。

四是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所属企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优势和潜力,鼓励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巧借外力,加强与上级经济职能部门的联系,大力推荐xx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争取其引进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八)优化协调服务,打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议成立县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园区建设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园区招商引资、用地、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园区工作推进力度。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3

一、中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及评价[1]

根据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工业园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企业主导型体制模式。也称行业管理型或民间管理体制模式,即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不设置园区管委会,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政府派出机构,而是由成立的公司即开发商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园区。开发公司不仅要开发工业用地,还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易于调动和发挥区内大企业进行开发的积极性,政府投入小,弱化政府对园区的控制等优点。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开发公司要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像行政管理机构那样直接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的补偿,只能或者转嫁到地价上,造成地价过高;或者因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债务过重,陷入困境。同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服务的到位,否则难以运行。

2、政府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行政区划型体制模式,就是将园区完全作为一个行政区,园区管理委员会既是园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又是这个行政区的区政府,行使完全的政府职能。这种体制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园区与区外政府之间的关系;易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迅速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但也存在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的积极性等弊端。而且这种体制如不注意改革创新和精简机构,很容易使体制回归传统模式,导致机构膨胀,降低行政效率。

3、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也称准行政区域型模式,可以细分为政企合一和政企分离两种类型。(1)政企合一型。就是设立园区管委会,赋予园区管委会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园区开发总公司的经济开发职能,“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互交叉兼职。这种模式办事效率较高,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能够运用政府的权力,用行政手段加以解决。但也存在着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机构膨胀、内部职责不清,摊子过大,容易因财力不足背上较重的包袱等弊端。(2)政企分离型。即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只负责行政审批、管理和制定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而开发经营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办事程序简化,效率高,亦能把政府和民间力量都纳入到园区管理当中,调动多方积极性,在政府管理与民间管理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但这种模式在减少前二者弊端的同时,也弱化了它们各自的优点。

二、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

在国内工业园区的三种管理体制模式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选择哪一种呢?我们认为,哪一种都不完全适合,必须立足于园区“两厂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内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中的适合模式进行创新。

1.“两厂四园” 现行管理体制。由于“两厂”现行管理体制相类似,“四园”现行管理体制亦相类似,为了简化起见,“两厂”中选择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四园”中选择云溪工业园为代表,对其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1)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现行管理体制。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前身为长岭炼油厂,始建于1965年。2000年4月重组,炼油主业部分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股份长岭分公司),存续部分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岭炼化公司)。2007年5月,长岭炼化公司转换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资产长岭分公司)。长岭分公司(包括股份长岭分公司和资产长岭分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辖的炼化企业。实际占有和使用的财产是集团公司财产的一部分,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董事会等形式的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长岭分公司现设有分公司经理、党委等机构,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从事炼化生产经营活动。(2)云溪工业园现行管理体制。云溪工业园是2003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精细化工产业园,现行管理体制属于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岳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园区管委会,为副处级事业机构,行使区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综合 经济管理职能。内设五科一股,即综合科、规划建设科、协作协调科、企业管理科、财务科,为副科级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正股级事业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设立机关党总支,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置纪检组、监察室,作为区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按工会章程设置工会组织。机关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

2.拟建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选择与创新。绿色化学工业园区拟采取扩园方式进行建设,即将“云溪工业园”扩展为由“两厂四园”构成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简称园区)。因此,园区管理体制宜承续“云溪工业园”的现有管理体制,即工业园混合管理型体制模式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我们的构想是:(1)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由于园区“两厂四园”空间上跨云溪、临湘,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特别是“两厂”同属中国石化集团领导和管理,地方对其生产经营无权干预。因此,在选择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时,关键在于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厂、地(央企和地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同管理、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中新双方为了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两国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从必要性看。因“两厂”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园区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层应当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湖南省政府。但是,“两厂”建在岳阳市,园区“厂地”之间的事务主要靠“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协调处理。因此,有必要在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下设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从可能性看。一方面,从2007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就开始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指导、协调和推进湖南(主要是岳阳)石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法律层面说,“两厂”虽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依《民事诉讼法》第49条和《民诉意见》第40条,依法设立的分公司可以具有独立的缔约能力。因此,“两厂”与岳阳市政府可以就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园区“厂地”事务签署协议,并成立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以保障协议的贯彻实施。(2)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我们之所以主张按混合管理型体制中的政企合一型模式构建园区管理体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企合一型模式是中国大多数工业园区现阶段采用的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当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工业园区将来肯定要发展到政企分离型,但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二是岳阳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用的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借鉴现成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市内各园区政策的统一。三是园区“四园”的现行管理体制也是政企合一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四园”管理体制的融合。(3)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由于园区拟在云溪工业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了既充分发挥“两厂四园”的积极性,又便于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宜实行“一区多园(分区)”的领导体制。园区内的“两厂四园”整合成两个分区(中石化长岭炼化分区、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区)、三个分园(临港分园、长岭分园、儒溪分园)、一个直属园(云溪直属园),园区机构设在直属园,与直属园合署办公,并对分区和分园实施领导。

三、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职责

根据我们对拟建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构想,园区的管理机构由园区厂地事务协调理事会(简称理事会)、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和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组成。各机构及主要职能如下:

1.园区理事会及主要职责。园区理事会由厂(长岭分公司、巴陵分公司)、地(岳阳市)主要领导组成,下设理事会中国石化集团长岭分公司工作委员会、中国石化集团巴陵分公司工作委员会、岳阳市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审议批准园区管委会落实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厂地之间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土地开发与利用、人才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财政税收归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事务管理等重大事项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决定;指导和督查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定期听取管委会工作报告,及时解决管委会难以解决的与厂地协调发展相关的问题;负责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湖南省政府报告厂地协作和园区工作,及时提出修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建议,争取项目、资金、资源和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他需要理事会协调解决的事项。

2.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及主要职责。园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机构,分别为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合署办公,主职领导高配,由副市级领导出任,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履行相关行政、综合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下设“五部一公司”,即厂地协作部(理事会办事机构)、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建设部、财政金融部、招商联络部、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均为副县级。(1)党工委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负责园区党的建设及 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园区基层党组织,做好党的干部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决策园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管理,组织对机关干部的考评、考核、选拔任用;指导园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2)管委会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园区理事会的有关决定;根据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园区发展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园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聘用及管理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园区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考评和报批工作,负责园区的人才交流、业务培训;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进园企业和项目的审核、报批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负责编制园区财政预决算,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园区的财税征管工作,组织筹措各类建设资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的授权,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做好园区内的建管、城管、房管和环境保护及园林绿化工作;负责园区对外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和进出口业务管理;负责园区机关和园区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负责园区国民经济各项统计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协调垂管单位在园区开展的各项工作。

四、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运行

湖南岳阳绿色化学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才能运行。我们就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财政税收、社会事务、农村工作等九大管理,提出一些原则性建议。

1.发展规划管理。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包括园区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实施管理。从园区实际出发,可以采取分层编制、分级审批、分开实施的方式进行管理。(1)分层编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园区管委会协助市政府或授权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应当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专业规划相协调。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第二个层次是园区专项规划,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应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并与市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园区规划时,要广泛征求“两厂四园”和云溪、临湘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由园区理事会协调解决。第三个层次是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分区和分园根据园区规划编制。(2)分级审批。园区规划审批应比照省有关开发区规划审批的规定执行。园区总体规划由市政府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政府批准。园区详细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专项规划须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专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政府可以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园区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区和分园规划由园区负责初审并报市政府或者其委托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分开实施。园区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所有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园区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组织分开实施,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协调和全程监管。“两厂四园”依据园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与己相关的部分(即分区和分园实施规划),“两厂四园”之外的部分由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实施。

2.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是保证园区规划实施的基本手段。根据园区的特点,土地利用既要遵守国家《城市规划条例》和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又要根据园区“两厂四园”的现实和园区建设的要求,实施有区别的管理方式。对园区规划内“两厂四园”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的土地利用,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要变更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对园区规划内除已经履行了审批手续以外的所有土地利用,依照湖南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规定实施管理[2]。由管委会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并报省政府备案;园区内的土地,依法实行有偿有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在园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的,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设在园区的机构或者派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办理;园区内的土地开发,按照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不得圈占和浪费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不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房地产管理法》和《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荒芜费,或者由政府无偿收回;在园区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得荒芜和浪费土地。

3.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根据园区的建设实际,基础设施宜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实施建设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需向园区管委会报告,由管委会统一向主管部门履行申请报批手续,获得建设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内的基础设施,由“两厂四园”自行管理;园区“两厂四园”外的基础设施,由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负责管理。

4.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投融资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立项、投资和融资管理三个方面。由于“两厂四园”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此项管理宜在符合园区总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分开管理。(1)“两厂”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厂方独资项目,或厂地合作以厂方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厂方通过集团公司负责申报立项,园区积极配合。厂地合作以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申报立项,厂方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管理,但不论谁负责管理,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融资管理:厂方独资项目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厂地合作投资项目,厂方为主的由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管理,地方积极配合;地方和社会投资为主的项目,由园区负责融资管理,厂方积极配合。(2)“四园”内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分园独资项目,或分园与厂合作以分园投资为主的项目,或分园与社会合作投资的项目,均由分园通过园区管委会负责申报立项,分园积极配合。项目投资管理:由园区按照国家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项目融资管理:由分园负责融资管理,园区管委会积极支持。(3)“两厂四园”外项目投融资管理。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管理,“两厂四园”及属地政府予以支持和配合。

5.人才资源管理。人才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园区内,“两厂”人才密集,“四园”人才匮乏。应当加强园区内人才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设立园区人才管理中心,中心设在园区管委会厂地协作部,负责对园区内的人才资源进行调配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园区人才信息库和人才资源配置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对园区内人才进行调配。制定园区人才流动政策,鼓励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园区内流动;允许人才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园区内的企业兼职;允许人才利用自有经营管理和专利或技术在园区内的企业投资入股;鼓励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领衔在园区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等,为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其潜能提供制度保障。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4

1 规划原则

榛园建立的宗旨是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和最短的时期内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规划紧紧围绕建园的宗旨,按照需要科学配置。榛园土地规划,应保证生产用地的优先性,可对园内按地势中的山脊、山谷和天然道路进行分区,并按道路、防护林带和排灌系统及有关看护房、仓库等设置进行统一规划,使各项服务与生产用地保持最佳的协调比例。辽北地区各类用地比例建议为:榛园栽植面积85%左右,道路面积5%左右,防护林面积5%左右,办公生产看护用房、蓄水池、绿肥基地等面积5%左右。

2 榛园小区划分

为了方便生产管理,榛园可以划分成几个区。科学划分榛园各区,这将直接影响榛园的建设成本和产出收益,是榛园土地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划分榛园小区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2.1 分区时尽可能把气候和土壤条件相近的相临地块划为一个小区,以方便同一小区内的管理和操作内容一致性;

2.2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可以防止榛子园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有利于水土的保持;

2.3 有利于防止榛园受风的危害。

2.4 有利于榛园的科学化和机械化管理。对于较大的榛园要划分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不宜过大,应因地制宜,辽北地区一般不超过20亩为宜。面积过大,管理不方便;面积过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还会减少榛园种植面积。小区形状以规划成长方形为最佳,以便与生产作业,降低用工成本。小区常以天然沟渠和道路来划分。

3 道路的规划

榛园生产,道路最为关键。良好而合理的道路,是榛园的重要设施,也是现代化榛园的标志之一。各级道路应与小区、防护林和排灌系统等统筹安排。大中型榛园的道路系统由主通道路、支路作业道路和小路作业道组成。一般主路宽5米左右,是园内的主要道路,外与公路相通,内与支路相连,保证常用车运输车辆通过即可。支路的宽度约3-4米,即把园内大区分成若干小区,又要保证普通作业车辆正常出入。小区内设作业道,每10行树左右设一条作业道,作业道宽1-2米,只需一二人并排通过作业即可。小型榛园为减少非生产用地,可不设主路和小路,只设支路即可。

4 排灌系统的规划

榛园可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如河流、小溪、地下水、小型水库、塘坝和水井等,引水入园。也可根据园地面积大小和需水量,在园内制高处修建贮水池。灌溉渠道的设置可采用永久式,也可采用移动式。如果采用永久式,无论在平地或坡地,其走向都应与榛园小区的长边一致。而输水的支渠则与小区的短边一致。山地榛园的渠道与平地不同,它可以结合水土保持系统,沿等高线按一定比例挖成明沟,供排、灌兼用。平地榛园如进行沟灌,则可不另开灌溉渠。山地榛园,道路坡度大时,路旁要设排水沟。道路旁的排水沟应与总排水沟连通,以免因积水过多时冲刷路面和园地。现在水资源日趋匮乏,榛园的灌水系统,应是节水型的。

5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5.1 修梯田

坡地结合造林整地沿等高线修筑,可以减少坡面水土流失程度,加高加厚土层,有利于榛子植株的发育,理便于栽培管理。梯田面的宽度与坡度没有关联。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时,田面宜窄些;坡度小、土层厚时,梯田面宜宽些。石壁较土壁梯田牢固,石壁可修成直壁式,土壁应筑成斜壁式,可以加大植株根系的活动范围。

5.2 按撩壕

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可沿等高线挖横向沟,沟深25厘米左右,在沟的下缘堆土成垄,沟底基本保持水平,两端与排水系统相连接。壕间距离等于定植榛树的行距。榛树栽在壕的外坡,这里的土层较厚,水分、空气适当,又不易积水和冲刷,且榛树的根系可以加固土壕。

5.3 鱼鳞坑

适用于山地地形变化复杂或在较陡的坡上栽植榛树。鱼鳞坑的直径为60-100厘米,在坑下方用石块或土作埂。

6 建筑物安排

榛园建筑物是辅助生产的有关设施,包括管理用房、榛果存放库、机车库、农具库、农药库、晒场、机井房等。建筑物安排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经济的安排设计。

7 防护林设置

设置防护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榛园受大风危害,同时有利于榛园的生态条件的改善,从而保证榛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其主要作用有:1、降低风速,减少风害。建立有效的防护林,在有林带保护的范围内可降低风速三分之一。2、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林带保护范围内春季平均提高气温0.3摄氏度,夏季提高气温0.6摄氏度,并能增加有效积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防止或减轻霜冻的发生。

8 栽植园的设计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5

为加快我市园区发展,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园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园区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举措。办好园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扩大招商引资,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能力较差、服务环境不优等因素制约,我市园区发展速度偏慢、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带动能力偏弱,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规划要求相比,差距明显。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园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加快园区发展摆到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全力抓好。

二、加快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二)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为核心,坚持园区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把园区建成改革开放的先导区、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集聚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依托阜城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逐步建成工业主导型新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对全市其他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要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链完整、具有园区品牌的产业集群功能区域。到2010年,全市各类园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实现增加值150亿元。

(四)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发达地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园区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各园区应当在编制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进入园区。

――突出特色。各园区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各地的区位、资源、产业和市场优势,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相关项目的启动实施,形成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差异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合理规划。园区建设要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园区规划要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园区应根据自身定位、产业结构、资源供应、环境保护等进行功能分区布局。

三、健全管理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五)园区设立管委会,作为同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对园区内的经济、社会等事务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享有所在地政府经济管理权限,行使《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中规定的职权。工商、国土、建设、规划、环保、房产等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园区建设,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能够委托园区办理的,要委托园区办理,积极为园区建设服务。切实加强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建设,将优秀人才选拔到园区领导班子。建立园区专门管理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专业人才,努力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六)提供优质服务。园区管委会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全过程服务”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减少对园区企业的检查频次,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等行为。全面清理园区内的各项收费,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开,并严格按标准收取。

四、严格管理,集约利用土地

(七)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园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单列,优先安排园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积极搞好占补平衡,通过土地整理、土地规划修编、村庄规划建设等挖掘用地潜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各地可在耕地占补平衡前提下,将新增耕地面积折抵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重点用于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园区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各园区确保工业项目用地比例不低于项目用地总量的70%。园区工业用地可以执行国家允许的最低地价标准。

(八)提高用地办理效率。园区建设急需的建设用地“急事急办”,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未下达前,园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急需用地,由园区所在地政府按程序申报,所占用的用地指标在正式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扣减。当地政府应帮助园区储备合理规模的土地资源。

(九)集约利用土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强度不低于100万元/亩、其他园区投资强度不低于80万元/亩。园区要积极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出租或出售给企业使用。*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规模小于500万元、其他园区投资规模小于200万元的企业,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可租用或购买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经营用地。定期核查清理已出让的土地,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已闲置2年以上的,要依法予以收回。建立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

(十)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规范土地征收办法,建立完善土地补偿长效机制、就业扶持机制、居民安置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做好新扩区域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尽快形成20平方公里的开发框架。其他园区要继续加大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先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一规划建设。

(十二)创新开发方式。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支持园区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筹集和运作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增值。以园区土地开发使用权、基础设施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出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发展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和招商机制不活的难题。

(十三)加大投入力度。市财政加大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县市区也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所在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内的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配套费,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市及以下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年起,园区三年内新增加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留在园区,满三年后,由地方财政与园区对半分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担保方式,积极引导银行贷款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六、突出特色,提升产业集聚程度

(十四)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园区要突出发展工业项目,各园区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低于70%,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不低于70%。各园区要明确1-3个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主导产业群。

(十五)简化项目备案手续。对园区建设项目,除审批类项目外,凡不在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由园区管委会办理备案,审核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负责企业的项目规划、环保评审。

(十六)支持项目建设。对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市“6611”工程和推荐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积极帮助园区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市财政设立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七、优化资金、人才环境,扶持企业发展

(十七)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快信用环境建设。支持园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中介组织。把园区信用促进会建成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载体和管理操作平台,负责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开发、推荐和管理工作,建立由会员企业、信用促进会、政府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担保机构。各县市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主要面向园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对园区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增加对园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

(十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使园区真正成为人才“高地”。有关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加强园区企业职工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按照市场引导、供需对接、厂校结合的原则,开展对职工的培训。

八、创新方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十九)强化园区的招商引资平台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格局。依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提高园区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确定引资的重点领域。针对客商注重产业配套环境以及链条式整体转移的趋势,开展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重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围绕促进主导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积极引入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聚少成多,促小成大。

(二十)支持园区之间错位发展。各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可推荐到其它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引荐县市区和落户县市区按6:4的比例分享;符合奖励的项目,奖金应奖励给引荐县市区。由此实现的税收,除上交国家和省数以外,五年内由引荐县市区和落户县市区按3:7的比例分成。

九、加强园区工作的领导

园区土地规划范文6

[关键词]科技;高新区;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李光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078—04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公告审核同意,对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实施两园合并整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是北海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北海高新区必须抢抓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新型园区。本文主要对园区的发展环境进行研究,提出高新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园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园区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1991年10月和2001年11月组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引资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园区规划。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均符合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东至四川路、贵州路、云南路,南至金海岸大道,西至西藏路,北至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共2663亩。该区包括四个功能小区,分别为:工业区(629亩)、配套区(695亩)、研发区(480亩)和管理区(857亩)。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虚拟园区发展模式,规划面积1132亩。其中,(1)海洋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和香港路交汇处,规划面积189亩,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2)生物制药园:位于北海大道以南、湖北路以东的交汇处,规划面积340亩,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3)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与西藏路、昆明路交汇处,规划面积638亩,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

(二)产业基础。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计已投入工业项目资金22.6亿元,而且各园区均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培育产业发展优势,初步形成了各区域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科学分工、竞相发展的态势。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1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99亿元,出口创汇1133万美元,利税4.18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6.8%。其中:

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正五海产、安邦、加喜、大渔佬为主体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聚发印刷公司的感光材料产业;辉煌朗洁公司“汽车三元催化转换器、摩托车尾气净化器及工业废气处理”项目的环保工程产业。随着源龙珍珠公司利用珍珠贝提取天然牛磺酸项目、正五绿色科技公司牡蛎精华素保健食品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助于形成海洋生物产业链;新未来公司的电子产业基地也将开始开发建设。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以发展电子元器件和电力系统设备,开发和生产电力系统软件、住宅智能软件为重点,目前已构筑了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电子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2)海洋科技园: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以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形成了海洋生物、生物制药产业链,并成为自治区海洋生物的龙头企业。

(3)生物制药园: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以生物制药产业为重点,建有6条GMP生产线,目前已正式投产,主要有人血蛋白、胸腺肽、a干扰素、龙胆泻肝颗粒、格列美脲胶囊、清火片等产品。

(三)管理机构。北海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正式批准成立了高新园区工委、管委会,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力量,顺应园区管理服务需要,核定了人员编制,使北海高新区真正拥有了园区发展的机构和人员。管委会已具有相对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投资服务体系,能比较有效地运筹好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要素不全。北海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密集的高校依托,科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北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刚性瓶颈,也是北海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努力突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产业基础薄弱。原华侨开发区房地产业项目偏多,园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业、主线不突出,缺乏大企业、大产业支撑,经济总量不高。原北海高新区属于虚拟园区,各核心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规模不够、后劲不足,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等问题,尚未达到规模效应。

(三)土地存量不足。两园区合计规划面积仅为1.96km2,规模非常小,发展空间过小。而且原华侨开发区土地开发遗留问题较多,目前工业用地存量较少,因此,要实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调整规划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已成为园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四)管理体制不顺。国内其他高新区所在地为了扶持高新区的发展,都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如深圳、北京均以人大名义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区内南宁等地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市一级的相应管理权限。相比而言,北海高新区目前未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优惠办法支持,管委会在规划、土地、财政等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严重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引导发展。同时,管委会和原高新区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使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基础设施仍显滞后。目前园区内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市政道路金海岸大道排污排水系统尚未建成对园区工业发展影响很大,区内主干道路很多存在坑坑洼洼,绿化程度不高,极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投资环境。

三、高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和模式选择

综合以上的各方面基础条件,笔者提出,北海高新区的发展应抛开以往开发区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的发展思路,确定北海高新区的发展目标为:“以打造北部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和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平台为突破口,以一区多园模式积极拓展服务区域,以飞地经济实施对外扩张发展,努力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高新园区。”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北海高新区需采取“一实一虚一扩,虚实结合,着眼扩张”的发展模式。所谓“实”,即做实园区的物理空间区域,发挥其作为北海高新区核心区辐射作用;“虚”,即园区拓展服务区域,服务好区外各产业园的发展,与核心区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扩”,即园区积极实施飞地经济区域,使北海高新区拥有新的发展空间,扩大经济总量,逐步增强高新区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整体上以原华侨开发区(核心区)为依托,以原北海高新园区(拓展服务区域)为必要补充,以拓展园区地域范围(飞地经济区域)为发展保障,相互依存,共同促进,联动发展,膨胀和伸长高新园区发展体量。在具体的产业空间布局安排上:

(一)物理空间区域。1.研发区:位于贵阳路以东、四川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浙江路南北两边,面积约480亩。

该区域需引进专业的、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规划手段,在北部湾区域性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框架下,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设立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总部,建设包括“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虚拟大学园”、“北部湾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新工业孵化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基地”等项目以及为其配套的服务设施,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将这一基地的建设作为高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和近3年发展的重点,树立高新区的形象,突出高新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北部湾区域性总部的聚集地、北海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北海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基地,北海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中心和提供各种类科技服务的平台。根据目前高新区的土地现状、资金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该区域建设区域性总部聚集地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工业区:位于西藏路以东、新世纪大道以南、云南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29亩。

该小区将以正五海产、源龙、中科前方、生巴达、安邦、加喜、大渔佬等一批与海洋产业有关的企业为主体,通过依托海洋科研院所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力度,形成园区现代海洋生物贮存、保鲜、综合利用、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保健食品产业链;以广西新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人园为契机,形成新的软件与电子产业集群。由于该区域土地已很少,重点在于利用好现有存量土地招商,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现有企业的科技含量。

3.配套区:位于云南路以东、江苏路以南、贵阳路以西、金海岸大道以北,小区面积695亩。 该小区将注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公共设施、景观绿化设计,突出居住、疗养、休闲、度假的主题,为高新园区特别是总部经济区提供比较完善的居住配套、社会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它既是高新区的配套服务区,也是一个生态功能区。

(二)拓展服务区域。借鉴深圳高新区以原有高新区为母体建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北京中关村产业园以中关村为依托建设一村多园的发展模式,利用好现有的软件与电子科技园、海洋科技园、生物制药园,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扶持,使之与北海高新区母体形成一种有效的联系和发展纽带,拓展北海高新区的服务区域,形成以高新区母体为龙头、各产业园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扩区和飞地经济区域。高新园区未来发展空间,应规划面积5km2以上。根据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优先考虑在北海新兴的工业区铁山港区内规划一个北海高新区铁山港产业分园。该区域将重点引导和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造纸及临港工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形成北海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理顺的问题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组织制订并争取政府颁布《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的经验,理顺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区、市级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园区需要到市各部门单位办理的事项,在园区内基本能够办完;确需到市里办的事,有关部门单位要特事特办、优先办理;园区负责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等经济方面的工作,园区的社会性事务由所在县区负责,确保园区管委会高质、高速、高效运转。

(二)争取政府赋予相应土地规划权力。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编制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在遵守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提下,为了把握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和促进项目推进,应明确管委会相应的土地、规划方面的权限,使园区项目实施的各项手续能实现快速办结。

(三)市场化运作建设创业中心。科技创业中心是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提供科技项目申报、管理咨询、物业管理、信息交流、培训会展、投融资中介等服务。科技创业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除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外,应争取市政府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高新区管委会应运用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市场化运作。

(四)加大处置土地工作力度。要实现高新区新的发展战略,理顺土地关系,盘整出成片的适合开发的土地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原华侨开发区土地被客户以各种方式占有,致使旧的项目不开发,新的项目不能进来,严重影响了园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核心区尚有34宗土地需处置。土地处置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园区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得到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五)对园区控规进行修编。原华侨开发区项目用地零碎,产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容积率偏低,不利于集约用地,推进产业集聚。同时,2002年修订的控规在各项指标上以明显不符合土地集约利用和下一步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管委会必须对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估,结合土地盘活整合工作,委托设计单位对园区控规做出调整方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支持总部基地和创新公共平台的发展。

(六)加大园区拓园力度。北海高新园区物理区域过小,拓宽发展空间已成为事关高新园区生存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管委会要根据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全市构建“一带两湾”新格局的要求,着手做好规划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