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起源范例6篇

畜牧业的起源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现代高效畜牧业 现状 利弊条件 对策建议

近年来,门源县按照省州委的部署,以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形成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好经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当前,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总结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努力在探索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牧民群众增收三者共赢的路子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1.门源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门源县自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和联户经营小组,大胆探索以牲畜、土地折价入股,草场随畜计价流转,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的股份制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的合理分工流动,形成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肉牛养殖、牛羊育肥、劳务输转等产业,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而且使畜牧业从单纯的抓生产、抓种养向产供销、牧工商、种养加一体化转变,提高了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牧民收入在草场土地牲畜资产股分红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渠道增收。试点工作以来,共封育草场5.4万亩,治理草场160万亩,牧草综合利用率提高10%,种植饲草14万亩,核减草场超载畜4.5万个羊单位,扩增舍饲圈养6万头只。2011年,全县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村达10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5%;参与农牧户1万户,组建专业合作社137家,通过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整合流转耕地5.8万亩、饲草料基地1.5万亩、草场129万亩,入股牲畜16万头只,转移输出劳动力1万人。全县参与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和集约化经营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658元,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67元。

2.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2.1 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传统优势,长期以来,生活在门源地区的各族农牧民,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孕育了醇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饲养经验,对发展畜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积极性;二是依托227国道和县内三纵三横的公路交通网及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开工建设的地缘优势,有着向外拓展畜牧业产品的优越条件;三是具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全县共有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四是自治县水源质量好,无污染、无公害,肉奶品质高,可实施牲畜优质品牌战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五是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政策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机遇;六是近年来门源县畜牧业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种改良为主,加快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提高畜牧科技水平,逐步建立牲畜品种良种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模式,推动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2.2 门源发展高原现代高效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门源县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合作社管理经验不足,服务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牧民科学养畜技能不高,舍饲半舍饲养殖水平有待于提高;集约化生产,股份制经营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表现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就业出路受限、农牧民增收困难;长期以来传统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粗放经营造成草原畜牧业资源衰竭、人畜、草畜、林畜矛盾突出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转变等。

3.门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培育发展门源特色经济的必然选择,要利用好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发挥生态优势,凸现生态特点,打好生态品牌,做好生态畜牧业这篇文章。

3.1 狠抓组织领导,促进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顺利推进。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领导联系、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政策扶持”的长效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推行县、乡领导包点包村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参与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2

[关键词] 畜牧业 信息化 现代畜牧业 建设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与科技为主题的新世纪,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畜牧业行业而言,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在提高畜牧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畜牧业信息服务科学化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化对现代畜牧业的推动作用

1.信息化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一个地区的畜牧业和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是要有品质优势、规模优势, 而品质优势、规模优势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优势。任何一项畜牧业科技的研究、突破、推广, 无不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要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首先就要掌握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 抢占科技的制高点, 把这些最新最优的科技成果以最简化的手段传授给农民; 同时, 还要大力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完成, 需要大力研制开发科技成果, 不断引进消化科技成果, 高速转化利用科技成果, 真正把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素质的道路上来。实现这种转变, 关键要有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化可以起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作用, 它是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加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2.信息化可以加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畜牧业产业化是贴紧市场、知识密集程度高、系列化生产经营配套、企业化集团优势突出的市场畜牧业, 可谓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雏形。信息化对它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 一是通过信息化把畜牧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去发展; 二是通过信息化把强优畜牧业企业联合起来, 打造航空母舰, 形成跨国竞争的巨大优势; 三是通过信息化开发网上贸易和信息平台, 直接建立畜产品交易的快速通道, 如长治市畜牧兽医应急指挥系统、晋中市网格化信息平台等就是这种信息平台。

3.信息化可以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质的变化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科技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上, 它一改过去那种资源与资本的总量和增量决定经济成败的模式, 而将谋略和决策意识深化到创新和集约化利用资源上。畜牧业科技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成本, 节约了资源消耗, 在产出增加或产出不变的情况下, 信息化可把资源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增强效益, 这既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害所在。

4.信息化有利于畜牧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

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是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两大动力,而今, 如果离开了信息化, 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很难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成功。我国地域辽阔, 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十分复杂, 畜牧业生产情况和畜牧业经济状况差别很大, 即使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也是如此, 只有依靠畜牧业信息化, 政府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而且我国已加入 WTO, 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国内农业生产; 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使国际畜产品市场对国内生产也产生了日益加深的影响, 可见连通全球的市场信息网络将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畜牧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畜牧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之上。面对数字化大潮,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而言,在其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畜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递、利用等环节,目前还处于分散的、单一的、粗放的和手工的自发阶段,信息资源的分散性、信息服务的内向性、信息联系的纵向性、信息更换的滞后性都直接影响了畜牧业信息的利用率。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畜牧业资源环境信息量巨大、信息分散、数据形式多样,同时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造成了目前的畜牧业信息化普遍存在不足。

三、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暂时还处于探索和未成型的阶段。信息化服务共享标准、共享原则和政策、数据标准仍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这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课题。同时,信息数据来源复杂,给信息服务共享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在推进畜牧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业信息在线服务支持的网络运行,为数据的网络在线服务开辟了新的内容,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使畜牧业信息服务更加便捷利民。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将是复杂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完善的工程。畜牧业信息化可以使畜牧业基础设施的运转、畜牧业技术的操作、畜牧业经营管理运行,通过网络信息的传输全面实现自动化调节和控制。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减少重大生态建设的盲目性,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畜牧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和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剑敏,黄胜海.对我国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 2007(1): 4~9.

[2]张晓航.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 J].今日科苑,2007(16): 30.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3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工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土地工程与畜牧业的现况

1.1 土地工程,就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整理来提高土地质量,以及增加土地数量的工程。一般来说,提高土地质量是通过农田整治的手段,而增加土地数量往往是通过迁村腾地来达成。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一种生态资源,而我国当前的建设路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不可再生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在过去的这些工作里,往往忽略了土地的生态效应,既罔顾了大自然的平衡性,又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线。比如出现了土地污染、土壤侵蚀等许多土地退化的现象。因此,当前土地工程应该以实现生态化的效益为目标。

1.2 畜牧业既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和重要途径,更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项农业基础产业,畜牧业已经逐渐发挥出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在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和农村劳动力方面等等。畜牧业已然成为壮大农村经济的生力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型产业。由于畜牧业和种植业相关,又跟加工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变成商品后又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范畴。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3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当前的畜牧业发展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畜牧农户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例如:农户家庭养殖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而较多农村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对于畜禽粪便不能够有效地加工处理导致粪便满地,臭气熏天。尤其是夏天天气较热,苍蝇、蚊虫肆虐,污水横流,容易造成浅表水源污染,导致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2 土地工程以及畜牧业发展

说起畜牧业,我们不难回忆到还在中学时就学习过,人类社会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畜牧业的发展在过去并不是全然没有缺点的。它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经济的繁荣而恶化,甚至在某程度上加剧了地球的负担。畜牧业称得上是全球土地资源的最大占有者、使用者以及破坏者。它占有了全球非冻土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其中,牲畜饲料的生产用地占了全球可耕地面积的33%。举例来说,著名的世界之肺亚马逊原有森林的70%就为了发展畜牧业,而被夷为牧地,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5兆2910亿吨。另外在世界各地,如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等国家,为了种草养牛也对雨林进行大量砍伐。我国也同样出现过因畜牧业而导致出现土壤板结退化,荒漠化的现象。

那么畜牧业是不是就只能成为破坏生态破坏土地的元凶呢?实际却不然。在已经出现退化的土地上,采取劈石造田、引导水源等方式,栽种经济林木并在一定区域内封山育林,再同时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一段时间后检测科发现,生态系统的物种正重新丰富起来,结构逐渐完善,生物量逐渐提高,水土流失大为减轻,土壤肥力也明显得到改善,地表径流增加且趋于稳定。可见畜牧业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使退化了的土地重新走上生态良性循环的轨道。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适配才能达到相互促进。

3 合理流转土地,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当前,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土地资源实施合理的调配,让土地工程对畜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在进行土地整理和调配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 调配应符合自然客观规律

即整个土地流转过程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比如说,在构建退化生态系统物种的时候,应符合地域性的特点,尽可能以乡土种为主,并且应考虑种群密度与互补的作用。

3.2 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双线发展

要知道单纯地抓经济建设,或者是孤立地搞生态建设,在发展道路上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坚持“生态与经济二元中心”论,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创建生态、经济双优的土地工程系统。

3.3 因地制宜,分区域实施

不同地区的土地,因为会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将土地资源流转给畜牧业时,应注意结合当地的各种环境条件,其中还要包括经济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的水平等不可忽视的因素,目标明确地设计出适宜本地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土地工程管理模式。

3.4 政策与技术的可操作性

具体的措施大概有如下几点:

3.4.1 进行规模化养殖,实施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并不是单门独户一家一院就能做到的事情。集约化经营不仅能使畜牧产业规模化,更有利于技术的先进性发展,也更有利于生态保护手段的实施。除此之外,由于规模化后在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以及养殖技术上都具有优势,就更能推动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的发展。

3.4.2 构建“企业+农户”的土地流转联结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养殖小区与绿色种植园区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农户转包土地给养殖企业,使得养殖企业能更好地建立成有规模的生态养殖小区,而农户除可得到转包费用外,还能实施监督的作用,并且养殖企业也能从本地吸纳富余的有经验的劳动力,实现双赢。

3.4.3 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设施。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畜群规模增大,比传统养殖方式更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来处理畜禽粪便、废物、动物死尸以及污水等,养殖场内要设有一定的环保设施,保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同时,也要保证环境指标达标。

3.4.4 在强调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土地的实际承载能力,切忌盲目地、片面地一味强调扩大规模。

4 总结:

畜牧业将成为 21 世纪畜牧业的主导模式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畜牧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消费生态食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随着世界生态畜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畜牧业将会成为 21 世纪世界畜牧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权,朱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畜牧业科学发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0 (12)

[2]李玉杰,王伟,李佳阳,徐爱霞,论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0,(12)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4

2005年10月25日,辽西畜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辽西牧业经典》发行仪式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主办,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和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局协办,由本社辽西办事处承办。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站领导乔玉锋、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社长唐福坤、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局副局长张喜凡以及来自辽西五市的畜牧局负责人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开幕式由本社辽西办事处主任洪增华主持。开幕式上,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复生代表当地政府致欢迎辞,与会的企业代表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随后,举行了隆重的《辽西牧业经典》发行仪式,与会嘉宾为辽西畜牧战线上的代表颁发了首批书籍。仪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就辽西畜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畜牧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由本社社长唐福坤主持,与会的各位代表就如何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乔玉锋作会议总结,针对辽西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围绕生产和销售的两条路子,他提出了“两进两出”的发展战略,引起了地方代表的共鸣。

以优势互补为前提

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复生到会致欢迎辞,并对辽西五市如何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提出了思路。他说,目前是朝阳畜牧业发展最快的阶段,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及各项指标的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养殖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畜牧业生产已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从规模总量上来说,同辽西几个兄弟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借这次会议的机会,向兄弟市学习发展畜牧业的先进经验和作法,抢抓机遇,用好用活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发挥优势,重点抓好肉羊、肉牛、生猪、禽类和饲料五大产业开发,努力建设六个保障体系,实施畜牧业十大工程建设。应该说,辽西五市畜牧产业优势互补,五市有着相似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传统,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彼此之间能加深了解,携起手来共谋畜牧业发展的大计,描绘畜牧业发展蓝图,共同开拓进取,走向辉煌。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为手段

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局局长李卫东在讨论会上提出了,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进行畜牧业发展规划。他提出,要解决良种化覆盖率低、产业化水平低、标准化质量低、畜牧业生产规模小等问题,就必须重新调整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的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中,应用工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提高畜禽产品生产与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逐步实现畜牧业生产机械化、工厂化,拉长畜牧业的产业链条,使畜产品在多层次、多环节中增值,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从而全方位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即工业化,真正使畜牧业成为朝阳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引良种,增效益,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建基地,上规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区域;育龙头,造航母,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兴草业,促舍饲,实现传统生产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创品牌,求质量,促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以资源优势发挥为基础辽宁省盘锦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赵彦彬针对当地的资源,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资源优势形成优势品种,依托丰富的饲料资源,发展适宜的养殖品种,是盘锦市为畜牧业实现倍增计划的第一步。优势品种规模化。要以发展标准化畜牧小区、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引导分散的千家万户逐步向专业化、园区化、标准化发展,实现畜禽优势品种的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规模养殖产业化。在抓好基地规模生产同时,我们将着眼点于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上,本着“扶老、上新”的原则,加大发展力度。优势畜牧产业生态化。一是全面推行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二是全面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三是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计划到2007年全市按国际标准建成5个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来加速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提升我市畜牧业市场竞争力。未来5年,我们将以《中国牧业通讯》为纽带,加强与辽西各市的联系,借鉴兄弟市的成功经验,以资源为依托,加快有机畜产品的发展步伐,到“十一五”末期,实现优势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市场开拓国际化,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型环保畜牧业。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5

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把生态运行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制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划必须以更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强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互统一,使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优化配置。因此,发展生态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把生态运行和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使二者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具体体现在:

畜牧业生态经济具有明显的时空性④,是在特定时间下特定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程度不同,外在生态环境也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在畜牧业生态经济构建中所采取的模式必然有差异,例如以工业为主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平原地区和山区、放牧为主和养殖为主地区,实现畜牧业生态经济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可持续发展概念具有普遍意义,而畜牧业生态经济是从具体条件和发展模式上来说的。

生态经济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资源禀赋这一矛盾的必然产物。发展生态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理性认知。生态畜牧经济作为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吸收现代畜牧科技成果和传统畜牧业精华,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情况,科学地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起来,保护环境、增加畜牧业收入、满足人们需求、经济运行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生态经济体系,进行无污染、无废弃物的生产和消费,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组成的复合系统⑤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二者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物质能量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导形式,遵循的是自然规律,畜牧业的生态系统是依靠食物链进行了能量传递和物质转化,更多地在系统内部完成了生态运行。而在经济系统中,物质转化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更多的留有人为的痕迹,消费者、生产者、政府等主体的作用更为突出,可以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方向、生产者生产方式和方向、管理者的管理取向,甚至可以决定物质的流动方向和能量的转化方式,因此经济系统的生态问题也就更为突出。

两个系统虽然在认识上可以抽象地加以分割,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却是不可分割的,畜牧生态系统与经济两大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促进与制约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畜牧业生态系统输出的物质与能量是以产品的形式通过市场传递到顾客进行消费完成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如农户用粮食、饲料喂养禽畜,肉制品加工购买禽畜进行在加工,而消费者购买这些禽畜产品等等,这些物质与能量转换并不是由生态系统而完成的,这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而经济系统中完成的物质和能量的分解,以及再加工和合成的肥料、饲料又是畜牧生态系统的输入,同样地这种输入的量与质也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意识与行为、生产者的意识与行为等主体制约着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物质能量的不断流动,经济的运行,相互耦合成为具有反馈控制作用的复合系统。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内部矛盾分析

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耦合,这样既可以实现生态系统能量物质持续良性循环,经济系统也实现持续良性循环。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在实际运行的不平衡性造成两者经常产生矛盾而互相制约。主要体现在:(1)运行周期不一致性⑦,生态运行的周期与经济运行的周期往往是不一致的,经济运行中的运行速度远远快于自然界的生态更新速度,而不恰当的经济运行方式就会打乱生态的平衡,致使生态经济系统需要更长的周期来恢复原有的平衡,因此这种破坏性往往具有长期的影响。(2)运行速率不一致,生态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经济系统的高效性存在不一致,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往往沿着食物链顺序转换,系统是相对稳定而有序的。而经济系统的运行并不一定是有序的,而更讲究效率性,因此可能会造成系统中某一主体为了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的利益,比如生产部门为了一时的高效而打乱原有的有序生产,政府管理部门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保护措施等等,而这些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巨大的,因此这种无序高效的生产往往超过了生态经济有序的运行,打乱了平衡。(3)投入收益周期不一致,生态效益获得往往是长期的,而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经济效益的获得则短的多,因此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往往会为了短期的收益而牺牲生态系统长期的收益。这种现象也体现在科技投入中,更多的科技投入和发展往往更多的放到经济运行中,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废物资源化技术、消除污染技术、促进资源再生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大落后与污染、生态结构和功能失调的速度。

因此人类为了满足短期经济增长的需要,通过技术、行政等手段人为干预、改造自然生态系统,以获取自身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而加剧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运行的不一致性,这就可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动态平衡的要求发生矛盾。这种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用粗放式、资源掠夺式的技术与经济手段,必将导致畜牧业生态恶化,自然资源枯竭,资源过度浪费,物质生产力下降,从而危害最终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向和效果就取决于这生态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中,而矛盾运动状况的关键因素是人的行为,这里人是广义的人,是指系统中的各个主体,既包括基本的消费者,还包括企业、政府等主体。人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因子,又是畜牧业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自然的人,他要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参与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而作为社会的人,又并非纯粹被动地适应生态规律,而是通过经济活动去干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服务。正是人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人的行为决定了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是否可以有效的运行、反馈、调控和循环,使生态系统在满足畜牧业经济增长需要的同时,又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状态,使畜牧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保持平衡,最终促进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发展。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内涵界定#p#分页标题#e#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概念结构。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整个畜牧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畜牧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耦合,而系统中的子系统、具体功能、主体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为此而服务的。其次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而每个子系统承担着具体职能,具体包括畜牧业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管理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及其具体的职能关系着整个畜牧业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有效的运行。最后这些具体的职能是由子系统中主体及其主体间的关系来实现的,这些主体在不同子系统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但与子系统的职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在多系统、多主体约束存在的情况下,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运行有机联合起来,实现有效耦合,建立能够兼顾需求、效益、资源、生态的综合生态经济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强调自然平衡,追求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畜牧业的生态经济是基于生态与经济有效耦合,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解环节保持稳定,对产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一环节由于人类干涉过度而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连锁反应,畜牧业的生态经济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现代生态畜牧业在向社会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禽畜产品、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求其生产方式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改善,至少不破坏生态环境。这种协调和统一是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设计所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畜牧业的起源范文6

这次全市畜牧工作现场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畜牧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热潮,尽快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莒县的规模养殖现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月康局长全面总结了20*年的畜牧工作情况,部署了20*年的畜牧工作任务。这些我都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结合有关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畜牧业在大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1.39亿元,同比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22.7%。二是畜牧业为农增收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去年,我市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1385元,同比增收4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10.47万吨、4666吨,同比分别增长2.6%、10.47%、75.4%。四是畜牧业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推广畜牧业实用技术,使我市良种猪、蛋鸡、肉鸡、羊的生产性能同比分别提高0.3、0.2、0.1、1.2个百分点,畜牧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5%,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五是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从业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畜牧业“土专家”。总之,这五个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已由传统畜牧业跨向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门槛,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畜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畜牧业总量小,发展慢。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养殖大镇、大村、大户总体上发展迅速,但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少、规模养殖量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慢,带动性差、辐射力弱,制约了畜牧业发展。三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畜产品出口创汇的比率小,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只占总量的5%左右,畜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不足10%。四是没有形成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奶业生产发展不快等。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尽快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当前,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在需求,畜牧业都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概括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广阔。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不到25公斤,奶类不到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37公斤和112公斤,其中美国分别为120公斤和230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阶段,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这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物质条件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供给能力和为畜牧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三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加入WTO后,畜牧业是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从畜产品价格看,我国猪、牛、羊肉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低57%、84%和54%,禽肉加工制品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入世后国外低价饲料进口将大量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畜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宏观政策有利。一方面,我市是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胶东半岛无疫区畜产品出口基地,这等于取得了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利于我市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有利于饲料工业的发展。五是我市气候条件好,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又有无与比拟畜产品出口区位优势。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全市上下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多年来,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粮油、水产、水果、蔬菜发展迅速,但畜牧业发展力度不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和现代水平的标志。世界上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高的达到70%以上。畜牧业是最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产业之一,入世后要从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更多地是要依靠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市各级必须把培植壮大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推动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和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减缓,增收渠道窄。从农业经济内部看,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种1亩粮田,一年收入200—300元,如果在这1亩地上建大棚养鸡,养得好一年收入2—3万元;养1头高产奶牛,年可获利5000元左右,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发展畜牧业易于使各种地域条件的农民共同致富,山区可以搞,平原也可以搞。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这一潜力点挖掘好、培育好。今年,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于建成市长、李敏副书记都强调要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化认识,抓住机遇,认真总结,科学把握,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畜牧业这篇大文章,要抓的工作很多,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规模养殖、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服务四个重点。

(一)以奶业生产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鲜奶的消费渐成时尚,鲜奶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发展奶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据了解,仅市区日消费鲜奶50多吨,市百货大楼、市区伊利专卖店年销售外地鲜奶2000多万元。若我市有1/3的人口每天消费半斤牛奶,则全市年市场需求量为8.4万吨,需要年产6吨鲜奶的1.4万头高产奶牛来生产。而我市目前存养奶牛只有1000多头,奶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一是从饲草饲料资源看,发展奶业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市青粗饲料资源比较丰富,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饲草180多万吨,粮食80多万吨,可饲养50万头奶牛。奶是饲料转化最高的畜产品。奶牛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23—30%转化到奶中。用1公斤饲料喂奶牛所获得的动物蛋白质比喂猪所产生的至少高20倍。因此,奶业不仅是食草节粮型产业,而且也是高回报率的产业。

二是从振兴农村经济的角度看,奶业是粮食作物转化增值,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普遍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是从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看,奶类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并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钙含量高、且易吸收。奶类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是0.4:0.06:1,我国是6.6:2.7:1。我国人均畜产品中脂肪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蛋白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营养平衡失调。日本站在提高民族和人口质量的高度,几十年来一直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为口号,进行奶业发展的战略宣传,一段时间内人均牛奶占有量由10公斤提到68公斤。发展奶业,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奶业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强壮民族,从孩子开始”,“为了下一代,请给孩子一杯奶”的口号。2000年11月由农业部等九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式,通过专项计划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学生饮用奶。

五是各地启动了奶业发展的快轮。在国际国内奶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掀起了奶业发展的热潮。辽宁省率先在沈阳推广“学生奶”,每年由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加餐补助。*,推行公司+农户+基地“一体化经营”。奶牛存栏6000多头,日产奶100多吨,年为群众增收5700多万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奶业生产,很快由1300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3万头奶牛,3万只奶山羊,奶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

综上所述,从国际、国内奶业发展趋势看,奶业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我市的奶业只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各级一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奶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要进一步发挥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加快奶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二要抓好奶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良种高产奶牛繁育及黄牛奶改技术,努力扩大奶牛群体数量,提高牛奶产量;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省内外知名的奶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建乳品加工厂或设牛奶收购站,鼓励群众发展养奶牛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奶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行种植制度改革,改粮-经二元种植为粮-经-饲三元种植,实行种草养畜,加快我市高效食草型畜牧业发展。

(二)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比较效益、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又是最大限度地应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养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开发区奎山街道大岭蛋鸡养殖小区,*。但全市规模饲养量所占的比例仍不高,仍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在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畜牧养殖由厚利转向微利经营的形势下,推行规模养殖,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养殖基地,求得规模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要在稳定农户养殖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完善鼓励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在养殖用地、信贷、科技信息、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办场,扩大规模,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规模大场发展起来了,就能发挥出带动效应,带出一批大场大户,建成养殖小区、养殖大区,形成养殖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经济。

(三)以实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养殖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牧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畜牧业产业化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畜牧业外延增值的“路”。近年来,我市发展起了*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缺乏象诸城外贸、得利斯,临沂的金锣、益膳房,威海的恒大、恒盛等大型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因此,要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挖掘我市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切实培强产业的“龙头”。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抓住培强、培壮“龙头”,建好载体,就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殖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要落实好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使我市畜牧龙头企业尽快扩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要理顺产业化的利益机制。不论哪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其核心都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要认真研究探索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象碑廓养鸡协会、户部乡的特养协会、莒县奶业协会、时代公司的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要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促进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四大配套体系,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搞好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要解决好畜产品的兽药残留、畜禽疫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突破畜产品走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质量瓶颈和绿色壁垒。要坚持关口前移,抓好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为重点,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强化标准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设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搞好畜产品质量检测,从产地环境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饲养什么。要立足产业、产品和产地优势,进一步搞好市场区划布局,引导外贸企业组织畜产品货源,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要瞄准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高档次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畜产品进城出境,要积极培育畜禽品种名牌和产品名牌,引导和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搞活市场营销,扩大城镇市场,抢占农村市场,要积极培育农村集贸市场,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区域性畜产品交易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架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要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畜产品生产和销售。

(四)以科技兴牧为重点,突出提高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仅能使潜在的资源显现,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特别在当前发展生产由过多地依靠资源转向依靠科技增收的形势下,推广应用畜牧科技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针,提高畜禽良种和畜禽产品质量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推广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同时抓好地方良种的保种选育和扩群。二是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年内建设1—2处具有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引进、嫁接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畜禽良种。三是强化畜牧科研机制创新。要对重要攻关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创办、领办技术企业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搞好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推广网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向群众传授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营造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