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信息化建设范例6篇

渔业信息化建设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

我是今年11月份又来到单位工作的,虽然对单位已不陌生,但是,现在的单位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一个新的起点。到单位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专业知识,做好办公室服务工作。一边凭着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解决了一些网络故障。我经常请教单位的一些有经验的水产工程师,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吸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经验。现在对网站建设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逐渐掌握了网络建设、网页设计的各种技术。所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也完成了网站域名注册,网站空间申请等成功任务。郯城渔业信息网的上线将成为我站对外宣传的一个新的窗口。

在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我站目前的形式,现在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应付一些网络故障,对于一个网站建设项目可以全程的操作下来。

存在的缺点:

对于渔业技术的专业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网站建设的技术问题掌握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十分清晰的向渔民解释鱼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些大的网络故障不能快速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职的工作做得不好,感觉还停留在一个计算机初级水平。

XX年的目标是将郯城渔业信息网站的访问量有大的突破,这个目标很难达到,不过努力吧,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

XX年需做的事情:

1、网站每日更新不能少于5篇文章;

2、致力于二个重点栏目:渔业技术推广和渔政监督管理

3、寻找到新的突破点。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应用日益普及,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站每一间办公室都专门配置了用来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并与互联网相连,单位职工能通过因特网这一新兴的媒体传播技术及时查阅信息,掌握动态,为职工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

我站在互联网上的毕业范文完成了域名注册和空间申请工作,已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主页开发和信息收集,不久可投入使用。该网站建成之后,将成为我站对外宣传的窗口,联系渔民的桥梁,信息的平台,同时也为构建电子渔业创造了条件。的信息范围包括我县渔业行业的科技示范户信息、渔业供求信息等,并与相关兄弟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同时,我们还将在互联网上建立基础性数据库供公众浏览查询。

几年来,我站渔业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信息化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站渔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信息化工作的技术薄弱,设备也比较落后,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能力差,甚至存在行业内信息封锁的情况,尚未实现信息共享。从事渔业信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培养跟随不上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渔业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

二、今后几年的工作计划

渔业信息化工作要以“统筹规划,渔业主导,统一标准,共享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进行建设。要吸取先进经验,发挥后起优势,以渔业为主导,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充分重视渔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1、加快渔业信息网建设,与各渔业兄弟网站实现友请链接。

渔业信息网建成后,以局域网的形式,与省市渔业网站的办公业务互联,实现公文的无纸化传输和资源共享,并能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搜索、加工、处理和传输信息,报表和数据。这对于单位工作作风,提高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为站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我站渔业基础性数据库。

在今后几年,我站将着重建立起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查阅方便的综合性数据库,为广大渔农提供渔业信息服务。

郯城渔业信息网站规划书

一、建设渔业信息网的市场分析(公益性)

二、建设渔业信息网的目的及功能定位(服务郯城渔业,振兴郯城经济)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1、租用虚拟主机

2、选择操作系统,用windowsxp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单位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

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与渔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色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设计的原则

1、不同身份的用户看到不同的网站内容:

渔户、科技示范户、中层领导、站长按照不同身份,看到的网站内容不一样。

例如:渔民是普通的网页访问者,他们关心的是渔业生产销售消息、国际、国内渔业新闻、渔业的通知等;站长专门浏览自己的工作行事历、下层上传的工作汇报、总结等。实现不同身份的用户享受不同的访问内容。

2、实现单位内部和单位外部显示的网站内容不一样。

单位的一些重要资料或信息,只能在单位内部进行消化,如关于单位职工的处分,单位职工的奖惩制度,学校的通知等等;

相反,单位的渔业推广政策、推广事宜、技术介绍以及发展规划等,必须对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渔业,从而让郯城渔业真正走向世界。

3、内容应该由不同部门分块更新

郯城渔业信息网是由站长室、副站长室、渔政室、渔技室、办公室等部门组成,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不同的领域,网站的内容也会划分相应的区域让这些部门进行内容的更新,如渔政室要发一则“关于禁渔期严禁‘电鱼、毒鱼、炸鱼’”的通知等等,总之,不同内容,应该由不同的部门分块更新,而且单位部门明确,责任到人。

4、网站的栏目应该根据需要自己能够灵活调整。

渔业网站的格局不是一层不变的,有些是突发事件,需要添加新的栏目,且根据需要安排在任意位置,有可能是首页,有可能是其他页,如渔业疫情等重大事件,是临时产生的,那么要求网站的栏目灵活调整,要放在哪儿就放在哪儿,不受条件的限制,自己单位的人员就能够搞定它。同样,当某些栏目不需要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删减或隐藏,待需要时再重新显示出来。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北斗;渔船;应用

一、北斗系统在渔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2013年,中国渔船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上,农业部有关专家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渔船安全装备上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中国渔船装备现代化。结合当前海洋渔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和农业部渔业局经过协商,已将“北斗海洋渔业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列入重大专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计划。农业部计划以此为契机,加强北斗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安全管理和救助指挥领域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海洋渔业生产作业者提供自主定位、遇险报警、船岸短报文互通服务;为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提供作业渔船的航迹路线、遇险救助联络、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等服务[1-2],为保障渔民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海洋渔业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海南、山东、福建、大连和青岛,部署北斗中远海渔船船载终端6,700余台。在海南省安装北斗近海渔船船载终端6,500台,个人海上救援终端2,000台[2]。同时,在试点省市建设接口统一、规范性的省级陆地监控指挥平台和市县级陆地监控指挥平台。“中远海终端”使用的是北斗RDSS+RNSS,向用户提供基于北斗的RDSS通信服务和RNSS定位服务。“近海终端”使用北斗RNSS+GPS兼容定位功能,集成CDMA/GSM通信模块,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2016年,农业部启动《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建设项目》,拟将油补资金调整用于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其中包括为全国沿海各省(市、区)符合配备要求的渔船,更新换代北斗船载终端设备[4]。截止目前,共计近6万多艘渔船配备北斗卫星船载终端设备,遍及全国11个沿海省(市、区)。预计到2018年,全国共有7万多艘渔船配备北斗船载终端设备。渔船装备北斗终端后,不仅实现对大中型渔船在中国海域作业位置的实时监控及遇险救助,降低渔民生命财产损失,而且使得岸与船的信息传输交互问题得到解决,大大推动了渔业的海上信息化建设,为保障渔民安全生产发挥巨大作用。

二、北斗在渔船应用中的问题

北斗船载终端作为一种集定位、报警、收发短报文等功能于一身的无线电通导设备,其在渔民出海作业时,可以发挥一定的助渔助航作用。但是,因为终端的设计场景与渔船实际作业状态存在一定差异,故在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北斗设备自身的问题

(1)设备兼容问题北斗船载终端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产品有很多。各个产品都能实现定位等功能,但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接口不同,各省的监管平台不同,系统之间互不兼容,不能共享有关信息。比如山东的渔船到江苏海域内作业,在江苏的北斗监控平台只能看到有显示北斗渔船在移动,但是不能读取其他船舶基础信息。

(2)短报文字数限制问题北斗船载终端可为渔民提供收发短报文服务。每一条短报文字数权限主要由北斗卫星定位总站设定,由北斗地面站控制,由北斗IC卡控制权限。针对军方方面,一条最多可发120个汉字;针对海洋渔业目前一条最多可发30个汉字。这30个汉字,远远不能满足渔民的实际使用需求,一旦渔民准备发送长短信,此时只能被迫分成几条来编写,既不利于实际使用,又额外给渔民增加了负担。

(3)设备更新问题渔政管理部门为渔民配备北斗船载终端设备之初,曾明确表示设备的使用寿命为3年。但价值10,000元的设备,仅仅有三年的使用年限,对渔民是一种经济负担。而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在规定的设备更新换代年限时,大多数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其次,部分渔民存在逆反心理,认为装备北斗设备只是为了执法部门便于监控管理。所以,渔民对于更新换代问题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渔民伴有抵制情绪。

2.北斗船载终端开机率问题

北斗船载终端系统的配备既是政府部门实施监管、执法与应急救援的重要参考依据,又是有效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渔民利益的根本。但就目前来看,海洋渔业执法和保障渔民安全存在矛盾。一方面,渔民为了自身出海安全作业,自愿开启北斗船载终端设备,主动接受定位、导航等信息;另一方面,渔民为为了一些利益,会逃避执法部门监管,比如在伏季休渔期出海作业或者在敏感水域违规作业时,就会擅自关闭北斗船载终端设备。

3.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渔政管理部门为渔船装配北斗船载终端仅是一种建议性做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有关沿海省市,都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渔船强制配备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国家对渔船配备安全通导设备检验的主要依据是《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0),而该法规是由农业部2000年修订的,至今已使用10余年之久。电子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研发的安全通导设备并没有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必配的设备名单内,比如北斗终端设备。其次,渔民追求生产效率,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加大了渔船安全通导终端设备的推广安装和管理上的难度。相关部门目前只能依靠宣传、引导,以及利用柴油补助政策等方法进行推广。

(2)使用上的问题北斗船载终端作为渔船通导高科技产品,对无线电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目前多数乡镇无线电管理站值班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对北斗终端在渔船上的使用状况不了解,也没有对实际使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一些基层无线电渔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使命和责任感,面对日异发展的海洋渔船安全通信新技术、新技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水平停滞不前,无法紧跟当前渔船通信发展步伐,导致基层渔政日常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着重宣传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在海洋渔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渔民对北斗船载设备的了解,使其在理念上接受这种助渔助航的新型无线电通导装备。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具体可以通过讲座授课、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通过典型事故案例的重现,对渔民产生直观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使其认识到事故的可怕性,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救援,使渔民认识到北斗船载终端设备的对渔业生产安全的作用,最终使渔民充分认识到北斗设备安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完善法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在加强宣传同时,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与长效管理机制,使北斗船载终端在渔船上安装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建议渔业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修订船检规范,将渔船配备北斗船载终端列入法定检验强制要求,明确规定检验标准,强制推进北斗船载设备在渔船上的安装使用。在强制推进安装北斗设备的同时,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渔业主管部门可以利用渔船在港休息时间,对相关船员进行现场监督或实操性检查,迫使船员学习北斗船载终端设备操作技能,加强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从而发挥北斗船载终端的功能。加强北斗船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规定渔业船舶必须安装具有规定功能、符合特定技术标准和规格的安全设施和通信设备,并作为渔船适航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而对拒不安装北斗终端设备或安装后无故不开机运行、私自变更标识码等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3.加强船载设备建设,完善设备功能

针对北斗船载终端开机率的问题,建议在原设备的基础之上进行功能扩展,使北斗设备不管开机与否,渔政监管部门都能监测到该船的实时位置,加强渔船的安全监测。其次,由于渔民在海上主要的通信手段是卫星电话,因此建议附加卫星电话功能,即“北斗+海事电话”一体机,融合定位和通话功能,促使渔民主动打开设备,进一步提高开机率。针对不同船载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从顶层设计出发,统一平台,统一制式,要求不同设备厂商提供统一数据接口[5]。同时,建议各省市监管平台共享监测数据,加强监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针对海洋渔业发短报文字数限制问题,建议增加后台智能分条功能,渔民编辑的长短信就会自动分条继而逐一发送,弱化字数限制的问题。针对北斗更新换代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将北斗船载终端设备列为渔船安全机械设备,并享受农机补贴政策。一方面调动渔民对北斗船载设备安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渔民的经济负担。

4.加强船员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目前,基层乡镇和渔村的渔业无线电管理工作存在专业技能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海洋渔业安全管理的要求,是渔业生产事故频发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深入到渔村和渔民中去,了解渔民的切身需求和对北斗船载终端的认识,加强船员对北斗船载设备操作方面的培训,使得船员可以切实了解北斗船载设备的所用功能,充分掌握报文发送、应急报警等一系列措施,进而熟练操作北斗设备,最终达到助渔助航和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提高各级渔业行政部门无线电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北斗船载终端的最新技术,改变以前的不良管理观念和落后的管理模式,以“两学一做”作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能,树立新型无线电管理模式,保证无线电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达到较高要求。

四、结语

北斗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海洋安全通导与助渔助航设备,受外界干扰较少,其在监管、执法、导航与应急救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根据渔民使用过后的反馈信息,进行设备功能上的优化,加强海洋海洋渔业管理,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使管理人员和渔民都能认识到北斗船载设备的重要性,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那么北斗船载系统的功能定能在海洋渔业得到充分发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大力促进渔业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涛,郭庆祝.北斗示范项目在渔船安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渔业,2014,(8):64-67.

[2]胡刚,马昕,范秋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渔业上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10,37(1).

[3]北斗海洋渔业应用示范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及渔港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渔情函[2016]5号.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3

澳大利亚休闲渔业兴起较晚,但法规及管理措施完善。政府每年进行一系列关于休闲渔业的专项经济研究,为促进和规范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各种资讯和服务。澳大利亚对休闲渔业管理进行定义,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渔业机会”,政府有责任保护、保存和增值休闲渔业的资源,维持和提高公众参与休闲渔业的兴趣,并指定详细的法规,为休闲渔业发展护航。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管理措施细致到垂钓数量的限制、品种限制、规格限制、渔具限制和设立禁渔期。普通鱼类数量限制是20尾,规格限制是雌鱼成熟为基础,渔具限制是使用少于4根鱼竿,每条线安装小于3个勾。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管理法规完善,执法严格。

美国的休闲渔业

美国水资源丰富,休闲渔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美国是多移民国家,是最善于汲取他国经验和先进技术的民族,因此,休闲渔业管理措施最为完善。目前,休闲渔业在美国渔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美国休闲渔业的总消费额为415亿美元,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法规体系。随着休闲渔业经济发展,休闲渔业的开发与管理纳入到国家的渔业法律体系当中,制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渔业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和发展环境,保持生态协调,实现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海洋渔业局和内政部鱼类与野生生物局,分别管理海洋休闲渔业和淡水游钓业,为全美休闲渔业进行管理、研究和规划。各州的休闲渔业管理机构管理本州水域内的休闲渔业。决策机制。国家重视科研对休闲渔业管理和发展的指导作用。无论物种保护,还是制定法规,都要建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增强可行性。

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对策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4

一、提高认识,明确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提高认识。近年来,我市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多年趋于平稳下降。但是,由于受海上生产运输活动日益活跃、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和渔业自身等因素影响,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我市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渔业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渔船主体责任落实、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安全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末,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并明显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控制在各级下达的指标内,渔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渔港条件显著改善,95%以上渔船实现就近安全避风。渔业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和运行机制完善,渔业安全监管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不断提升。

二、加强领导,落实渔业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四)明确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按照浙政办发〔2009〕69号文件的要求,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总体工作进行部署,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把安全指标考核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是渔业安全属地管理的第一责任单位,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渔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安监、海事、港航、公安边防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共同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五)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各级政府应经常听取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渔业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渔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经常分析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全面掌握辖区渔船安全生产情况,协调解决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具体问题。

(六)健全渔业基层管理组织。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督促渔业村、渔业公司、合作社等基层渔业管理组织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员和渔船救助信息系统平台管理人员,落实渔船编组生产,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船、到人。加强对渔业村的安全管理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村干部的报酬挂钩。积极推行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鼓励渔船加入渔业基层管理组织,引导渔船公司化经营、法人化管理。对渔船管理混乱的渔业基层管理组织,要有效整合和规范运作。

(七)落实渔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船东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船东要对其所有的渔业船舶、船员及设施的合法性和安全负责;强化和落实船长作为渔船海上作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船长对船舶及船员水上生产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推行渔船船东船长安全生产承诺制度,承诺内容要向全体船员公布,接受船员的监督,增强对船东船长的约束力。

(八)加大渔船主体责任追究力度。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各级安监、渔业部门要认真做好渔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认真落实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海渔发〔2011〕1号文件精神,对严重违反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造成渔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渔船,要取消当年柴油补贴;对发生渔业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渔船,扣减30%的当年柴油补贴。对渔船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高度重视一般事故和事故险情的调查处理,对负有责任的船东船长要严肃追究,预防事故再次发生。

三、加强整治,努力消除渔业安全生产隐患

(九)明确整治对象和内容。针对渔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把帆张网作业渔船、蟹笼船、专业渔业运输船、以及10人以上的其他高危渔船、租赁渔船等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进一步明确整治内容,打击超载、超抗风力、超渔具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按规定安装救生筏和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擅自关闭安全救助信息系统船载终端设备等现象,理清和落实各类渔船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十)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各级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和基层管理组织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渔业安全隐患排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逃避安全检查、不按规定配备安全设施和船员、违规航行和作业、违规携带网具、严重超载鱼货和搭载人员、不落实值班瞭望制度等问题渔船,要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责令限期整改到位,防止渔船“带病出海”。

(十一)加强渔船买卖管理。完善渔船交易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引导渔船进场交易,规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秩序。对合法买卖的渔船,各地不得设置额外限制条件。严格渔船买卖审批手续,依法及时办理转港过户,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买入地已出具相关证明(有事实依据),卖出地不予办理过户手续的,安全监管责任由卖出地承担;卖出地已出具相关证明(有事实依据),买入地不予办理过户手续的,安全监管责任由买入地负责。

(十二)规范渔船租赁管理。加强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落实租赁渔船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消除监管死角。渔船起租前,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依法向船籍港船舶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租赁登记。登记机关接到租赁登记申请后应及时抄告渔船所有人或渔船经营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要督促出租渔船签订出租协议,并函告承租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委托其对承租渔船进行管理,同时抄报市级渔业主管部门。承租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接到函告后,应将其纳入本地管理,建立承租渔船临时档案,落实租赁期动态管理。未告知承租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由出租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承担。出租方和承租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共同做好租赁渔船安全监管。

四、加强监管,完善渔船日常安全管理体系

(十三)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执法。渔业安全生产日常执法检查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各级渔业安全主管部门要加强海上执法和港口检查工作,相关部门之间要建立健全执法检查联动机制,市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地执法检查工作的督导。

(十四)加强渔船适航性能检验。重点强化高危渔船和安全设备配备的检验,切实提高渔船的适航能力。加强对渔船修造企业的专项整治和监督管理。加强对气胀式救生筏检修单位监管,全面做好船用产品检验及其监督管理。要指导船厂、筏站正确安装救生筏,指导渔民正确使用救生筏。

(十五)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重点把好安全生产黑名单渔船和渔运船、帆张网作业船、蟹笼船等高危渔船的签证关,对这些渔船要严格实行航次签证,实施登船安检,重点检查核实职务船员证书适任配备、安全救生设备配备和规范安装,确保渔船处于安全适航状态。

(十六)完善渔船定人联船制度。建立县(市、区)政府相关领导、渔业主管部门领导联系渔业乡镇和重点渔业基层管理组织制度。各渔业乡镇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渔业基层管理组织和渔船,确保每艘渔船都有乡镇干部联系。通过有效的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基层管理组织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监督。通过对渔船船东和船长的联系、检查、督促、指导,增强渔船船东船长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渔船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渔区社会稳定。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制度,创新渔业安全生产管理。

五、加强教育,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十七)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各级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和渔业基层管理组织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宣传方式,利用横幅标语、宣传车、座谈会、农民信箱和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加强渔业安全生产专题宣传和“警示”教育,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渔船安全生产知识,千方百计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渔业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所需经费,各级财政要予以全额保障。

(十八)加强职务船员专业生产技能培训。积极争取国家阳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职务船员职业资格培训,重点加强职务船员的航行、生产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注重实操能力考核,培养一支数量足够、技能合格的职务船员队伍。

(十九)加强外来劳动力海上技能培训。依据海洋捕捞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要求,坚持对外来劳动力进行先培训后上岗,着重加强海上岗位技能和救生本领的培训,确保外来劳动力持安全专业训练合格证上岗。

六、加强基础,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二十)加强标准渔港建设和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地方财政予以资金足额配套,加快推进标准渔港建设,形成以椒江、温岭石塘、玉环坎门等3个中心渔港为龙头,路桥金清、三门健跳、临海红脚岩等一、二级渔港为骨干,其他三级及等级以下渔港为补充的标准渔港体系。以渔港为依托,同步推进渔船签证站和渔港可视监控系统建设,配套建设渔港各类设施,完善渔港功能。与此同时,要重视加强渔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依法制定完善渔港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渔港在渔船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二十一)完善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依托通信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网络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移动电话和超短波无线电话等多种通信方式相补充的陆海通信网络。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建设数字化网络短波电台和超短波无线电话基站,改善通信质量。县(市、区)政府对渔船配备终端设备,包括渔船卫星电话和移动电话、更新AIS终端和卫星监控终端设备要给予适当补贴,以进一步完善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功能。建立AIS终端和卫星监控终端设备年度检验制度,加强对检验单位的监督管理,保障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准确完整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加强重点渔业村和渔船管理公司的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行基层渔业管理组织每天核实渔船卫星终端开机使用情况制度。采取多方筹措,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进一步落实村级信息平台管理人员的报酬。充分发挥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作用,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进渔船安全动态管理。

(二十二)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各地要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重视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加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财政补贴,大幅度提高雇主责任的保额,引导渔船积极投保,避免和降低渔业安全事故对渔区社会的震荡,提高渔民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 渔业信息化;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0-0084-02

1 渔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在国外发达地区,各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现代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灾病害数据库以及文献专利技术数据库等等为渔业信息化提供支持,他们依托这些信息资源为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专门有效的服务。

渔业信息化的概念确立至今,不同的国家给予了它不同的地位和重视。比如:南韩政府认为信息技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工具,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并切实鼓励所有企业使用电子商务(EC);许多科技概念超前的发展中国家还建立了海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收集船舶作业和渔业货物动态信息,应用于海洋渔业有效管理;不仅局限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组织也建立了渔业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库。

在发达国家,国际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表现,更是效率提高、信息现代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利用Internet技术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决策服务便是这一应用的具体体现。各个部门、各种等级的渔业用户通过互联网瞬时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市场经济信息(查阅有关科技文献和技术专利)展示组织机构概况、介绍新产品或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甚至为解决渔业技术难题可以求助于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鉴于其种种便利及优势,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有效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处理系统(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和用途进行研究开发。其中,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如政府辅助决策、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水面利用和区划管理;气象、海况、渔业情ushi况预报和鱼群探测、渔船导航和海上生产作业实时指挥、国际水产品贸易情报监测和预警等领域。

2 我国的渔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实际渔业工作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描述分析来做一个梳理,我国水产品产业的运做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生产:流通、加工、交易、消费等等。让我们来看一下信息技术在整个渔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渔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信息的参与。在生产环节,生产者(渔民或现代化的渔业企业)要掌握各种信息才可达成计划指标,这其中包括多种多样的资讯,如鱼汛、气象、市场反馈信息、WTO贸易规则(如TBT协议、SPS 协议、各种补贴政策)等。当工作进入生产流通环节时则要及时取得物流环节的信息,如:运输成本、市场行情等。在加工包装等环节要注意一些技术信息和进口国对包装装潢的具体要求、国际通用法规和惯例等。之后的交易环节,特别是涉及到水产品的国际贸易领域,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重要性主要包括国际市场水产品价格走势、供求状况、各国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技术壁垒和相关贸易规则等。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即在渔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水产品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并不可或缺的。

3 我国渔业信息化的现状

3.1 整体信息能力低

渔业信息化是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的渔业信息化水平和国外相比,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起来是偏低的。有资料显示,按照国际评分标准,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为6.17,仅为美国的8.6%。较低的信息能力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正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差,在整个渔业产业链上,参与者缺少一种可以方便利用的信息交换平台来收集或生产经营信息,而是在各种环节基本上相对独立运作,跨环节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的现状导致的结果是渔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内部交易成本过大,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复投资、市场不均衡、对外竞争能力差等后果。因此,在我国渔业产业逐步壮大的同时,渔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如果其不能跟上渔业发展的速度,或者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上的平均进展速度,那么我国的渔业国际竞争力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3.2 渔业信息化应用不足

在渔业信息化领用并不竭尽的中国,我们正在做着积极有效的努力和开发,目前,国内的渔业信息化在理论概念的引进和总体构架的搭建上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虽然在实际应用的开发上,作用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更为紧迫的是我国缺乏构成信息化的基础体系。且当前,渔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农产品出口领域,水产品的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已经稳步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品生产大国。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渔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整体效益偏差,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来自国际的各种压力、竞争已经严重冲击和影响着中国的渔业生产,客观事实推动着我国的渔业生产必须做出变革――那就是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来武装渔业产业,从而提高我国渔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是“信息化”的应有之义;而在经济和社会诸方面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快发展步伐,才是信息化的本质。所以,在渔业信息化的热潮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来提高渔业产业水平,促进水产品贸易的繁荣才是渔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3.3 缺乏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

以物流为依据得出农产品供求信息是极为不科学的。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渠道较为混乱,虽然国家农业部有相应的渠道,但多为各地收集上来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来源没有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同时对各地农产品流通方向指导力度不够,监管权利的有限导致宏观调控效果不显著。

3.4 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

首先是物流信息本身的标准不统一,如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录入格式、表格样式、语言格式和传输协议等,另外还有物流信息系统间的接口不统一和模块间的兼容性差、运行不稳定等。由于多数物流软件商采用直接买入成熟软件内核,自行开发相应接口与外包模块, 因此,物流软件商间的系统程序语言的编译标准不一致,企业在使用不同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有可能遇到不同语言编译的系统间相互不兼容的情况。由于目前有些最新开发的编译语言本身就存在的不稳定导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差,企业在使用这种新的系统时经常出现系统不稳定现象,致使企业降低了对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热情。

3.5 信息系统脆弱

我国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多数还停留在使用专线上,这种情况很不便于网络系统间的连接,因此也会造成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不利情况也会常常出现在实际操作中;同时,不同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与互相支持性差; 缺少可靠实用的成熟物流软件, 物流软件商不熟悉物流业务, 对物流软件低水平自主开发重复,既符合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又能提升到供应链管理层次的物流软件不多。虽然目前国内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达60%的企业对系统的功能达不到要求和应用培训不及时感到不满,但由于普遍对国内软件服务信心不足, 企业不敢进行大规模投入,多数停留在某部门的内部运行阶段。现阶段多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企业间物流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协调,导致国内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任昱衡,于欣,段红.基于移动商务的企业管理系统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5.

[2]任昱衡,赵立响.建立基于环境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3]任昱衡.GCIE服务器评测体系的国内应用现状及替代设计[J].中国学术亚洲版,2007(8).

[4]任昱衡,曾莹.制造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5]任昱衡.我国域名的法律地位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6.

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6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1.14万吨,河蟹总产量达0.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亿元,其中渔业一产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9元,渔业生产成为我镇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为渔农民就业创业、丰富和改善群众生活,提高人均收入和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渔业一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已达1.6亿元,并培育了渔网织造、船舶制造修理、渔具生产等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蟹虾经济”特色更加鲜明;河蟹、小龙虾、中华鳖、鳙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渔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水产品数量11个居全县前列;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22000亩,省级河蟹进出口基地10000亩,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及出口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省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增加到2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家。全镇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达到63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渔民经纪人协会和合作社纷纷建立并发挥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渔农户的连结更加紧密,方式更加灵活,推动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渔民生产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河蟹及中华鳖等,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品种,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水产品流通更趋活跃,市场供应丰富,产业链不断拉伸。

(四)科技不断进步。

加强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了渔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平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新的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造就了一批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型人才。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推广成果。项目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品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加快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了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渔民。

(五)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实施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围网区小区化建设改造,配套了先进的排灌设备,新建机泵站6座,总装机容量1340千瓦,维修机泵站3座,总投资共1400余万元。较为彻底的解决了渔业生产中的排灌问题。实施土方30余万方,改善了养殖区的基础性进出水渠建设3万米;设施渔业建设步伐加快,以上源水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厂化育种养殖设,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产中华鳖苗种30万公斤,成为苏北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华鳖育种基地。

二、前景展望

(一)有利条件

1、区位特色优。

地处洪泽湖西岸,泗洪县城东南,三面环水,地势低洼,是典型的内陆湿地地貌和气候。呈半岛状伸入洪泽湖中,生物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明显,距离245省道30公里,距330省道10公里;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也只有120公里,大交通的建设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物流通道。随着泗洪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设立,为我镇水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资源条件好。

湖区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内陆水域面积1.1万亩,湖泊养殖面积4.5万亩;盛产河蟹、中华鳖、小龙虾、青虾等名贵水产品;更有莲子、芡实、银鱼、白鱼、秀丽白虾和洪泽湖多种名优淡水鱼类等多种湖珍产品。水产技术人才资源较好,养殖经验丰富,和省内许多高校及水产科研院所有着广泛和深层次的联系,可以为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市场需求旺。

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食物结构优化、收入水平上升;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将对优质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将会持续增长,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未来水产品消费的缺口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这对优质水产品养殖大镇的是重大利好;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不断催化渔业的高端高质化,将为优质水产品的创造更好养殖生产和精深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4、发展空间大。

拥有洪泽湖浅水湖滩水域面积约15万亩。发展水产养殖的空间很大,加之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发展渔业的区间优势凸显,加之渔业的生态功能和休闲观光功能等的多功能性,赋予了渔业更多的发展内涵;对发展相对滞后的二三产业,提升的空间很大;随着渔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为渔业提供进一步拓展的潜力和机遇。

5、惠民政策多。

国家和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渔惠渔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对“三农”的扶持不断加大,渔业政策支持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必将为现代渔业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二)制约因素

1、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淮河上游,安徽境内的排污对洪泽湖渔业水域污染加剧。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得不到根本转变;洪泽湖固有的水位问题,和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渔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

2、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不强。

一些生产经营者满足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很难从经验型的传统渔业中转变过来,没有不变不行的忧患意识,对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缺乏紧迫性和主动性。渔业从业者文化程度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产业自身发展和调节能力亟待加强。

3、支撑渔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体系薄弱,池塘老化、病(灾)害多发,装备落后,服务功能较弱、市场监管乏力、信息化水平低等。

三、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时期泗洪精神为动力,积极创建市级渔业现代园区。大力推进渔业经营产业化、产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规模标准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水面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加注重渔业新技术承载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旅游抓渔业,抓住渔业促旅游,注重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全面提高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注重渔民增收。加快建设高效设施渔业、以质量品牌、科技兴渔和休闲观光渔业来拉动的特色旅游,推动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闯出一条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的富有特点的渔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大湖湿地,水韵泗洪”画龙点睛,为泗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集成和广泛应用,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进项目承接和建设工作,做好项目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

(2)用现代渔业理念,统筹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结构

统筹镇域经济发展,统筹生态渔业、高效渔业、旅游渔业的关系,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3)大力推进“碳汇”渔业,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渔业产业深度开发;积极配合以“渔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开发。

树立低碳意识,发展低碳渔业、低碳渔区,加强节能减排的推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特色低碳旅游的名片。

(4)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渔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渔业”。

(三)发展目标

全镇渔业经济跃上新的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更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技术与信息服务,防疫与水生动物测报等公益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生产性收入有较大提高,市级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到2015年,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年均增长6%;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全镇所有养殖面积均达到高效渔业建设面积的标准。水产品出口量达到3000吨,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要有新的突破,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着力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渔业产品出口额达到2500万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四、产业布局

(一)沿路优质河蟹示范区。

包括溧河村、二河村、洪胜村、駢台村四个单位。以沿青临线改造和新丝路森林温泉度假村建设为契机,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改造2000亩老化池塘,科学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养殖区环境治理,对养殖区塘口所有设施进行整齐划一,统一规划改造。应用新技术,规划建设具有渔家休闲观光特色的优质高效养殖基地。

(二)沿堤旅游渔业示范区。

主要以居委会沿东大堤的养殖区和大堤外的洪泽湖浅滩水域,面积约1.2万亩水面。充分发挥湖区浅滩水资源优势,和王沙岛旅游线路的开发。重点发展虾蟹、鳙鱼的生态养殖和芦苇,篙草,莲子、芡实等水生经济植物栽植,壮大发展规模,形成资源再生形的生态观光渔业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渔业及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湖鲜特色餐饮,使之成为泗洪渔业的“靓丽名片”。

(三)沿河优质品种先导区。

主要包括沿汴河以南的小街居委会和溧河村的6500亩养殖塘口。充分发挥其水域资源、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原水产养殖场和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户技术经验较为丰富),稳定常规优质大宗水产品种、地方品种养殖(以大规格河蟹和青虾为主);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承接沿湖优质河蟹出口基地建设,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引进鳜鱼、泥鳅、匙吻鲟及虾类等新品种和优质品种进行养殖示范,将其建成现代渔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四)沿湖出口创汇区。

主要包括沿南防洪堤外的洪泽湖水域,含居委会,洪胜村、小街居委会、二河村、溧河村的外湖网围水面。发挥水面和人力资源优势,优化水草和水生动物资源,稳定常规优质大宗河蟹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建设“三品一标”基地和江苏省重点河蟹出口基地高效渔业基地。对接洪泽湖湿地的旅游辐射,实行小区化管理,规划河道和区域形状,培植水生植物观光带,和连家船旅游,优化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多渠道发展休闲渔业。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资源保护,以ISO9000和HACCP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出口水产品的质量,保证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五)沿镇区设施渔业集聚区。

利用徐圩居委会和洪胜村的现有的设施渔业规模,和上源水产及楠景水产的技术资金等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中华鳖,鳄龟、河魨等名贵高档水产品工厂化养殖,以及河蟹的预冷水暂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满足城市高端消费需求;创新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模式,完善和配套建设休闲服务设施,打造成高起点高标准的集生产、科普培训、餐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设施渔业基地。到“十二五”末,规模达到50000平方米。

(六)兴建苗种培育示范区。

在原泗洪县鱼种场的区域附近和駢台村现有的养殖塘口以及北防洪堤外的养殖水面建成一个面积达到1500亩的优质水产苗种基地,专门从事河蟹,青虾及各种淡水鱼类苗种的培育,以保证我镇水产品的品质,组建水产产中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苗种生产合作组织,保证生产投入品的质量。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基础性的源头支撑。

五、重点工程

(一)生态健康高效养殖工程

1、苗种培育建设。

加强苗种选育、繁殖、推广,强化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在已有的一家省级中华鳖良种场的基础上,再创建一家河蟹良种场。面积1500亩。年产量400吨,实现主导养殖品种的良种全覆盖。并辐射洪泽湖周边地区。

2、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建成具有特色的集水产品养殖加工、渔网渔船制造、休闲观光渔业、和生态高效、出口创汇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3、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建设。

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检和病害测报等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环境、投入品、产品的监测与监控预警,配置水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产业化提升工程

1、水产品加工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精深加工、淡水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规模,新培育省级以上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加强沿汴河渔网,渔船制造的整合,改造和产品的提升。

2、水产品市场建设。

重建螃蟹市场,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建立渔业生产、科技、市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加强水产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水产品市场现代化升级,完善市场信息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

3、渔业组织化水平建设。

积极优化重组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渔民参合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扶持发展重点合作经济组织10个。

4、休闲观光渔业建设。

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活动相结合,拓展渔业功能,建设休闲渔村、休闲园区,提升旅游品质,重点建设10家“渔家乐”。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一个“渔文化”设施馆所。

5、出口基地建设。

在现有的8000亩江苏省河蟹出口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利用楠景水产和绿康大闸蟹的现有基础,改造出口养殖池塘的质量标准,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出口基地15000亩。

(三)科技支撑工程

1、产业技术体系创建。

建立创建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升级改造。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苗种培育、水产养殖、加工技术、渔具生产、渔船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果。

2、渔业科技项目承接与推广。

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承接省市科技项目,完善项目申报和管理机制,积极用项目的开展来提升产业水平。示范推广优质特色水产品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和微管增氧技术应用等;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使规模基地和生产大户全覆盖。

3、鱼池标准化建设。

按照规划合理、塘口规则、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环境美化的标准,积极应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开发的规模化鱼池(基地);按照“标准化鱼池建设”标准,对全镇现有的老旧鱼池全部改造一遍、养殖模式优化一遍、场容场貌整新一遍,提升传统规模养殖场所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对外形象。

4、渔港建设。

重点建设中心渔港、在提高渔业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渔港打造成休闲景点,对应螃蟹市场的建设,中转王沙岛的旅游开发,对接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制订与实施建设方案,建立与新型推广服务相一致的快速高效反应网络,加强必备的推广服务手段,健全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基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手段和社会化服务次序。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和技术培训,加强对台风、大雨暴雪、寒潮冰冻等气象灾害及蓝藻等水质性灾害的防范。

2、渔业信息化建设。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渔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渔业技术、商务和专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渔业信息化进程。

六、保障措施

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渔业发展理念。由注重速度、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并重转变,由注重一产发展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善于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渔业。二是建立渔业合作化机制。引导企业、渔民和其它组织在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并强化龙头企业。鼓励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合作形式,将更多的生产经营者吸引到合作组织中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会员、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渔业行政管理的有效补充。

(二)强化科技支撑。

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一是加强渔业科技攻关。在良种培育、生态环境保护、水产生物技术应用、测报监管、防疫检疫等重点领域取得实用的经验成果,为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友好型渔业提供技术储备。二是强化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镇农业中心为骨干的公益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渔业技术服务框架。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办法,打造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团队,培养与渔业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推广队伍、管理和生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