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产致富范例6篇

养殖水产致富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1

关键词:淡水渔业生产; 集约化; 水库水域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水库水域水体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域污染增多、病害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生物多样性减少及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如何解决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已经成为淡水渔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制约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淡水渔业的养殖范围也在断的扩大,我国水域虽然辽阔,但渔业资源也不能完全考海洋补给,为了节省养殖区域,我国开始使用了集中箱养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应的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这种集中箱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不仅使水体被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对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的影响如下。

1.1 鱼类饵料的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得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向着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种集约化方式所利用的是集中箱养殖方法,这种养殖的密度相对较高,方便管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但是这种水产养殖方式主要靠人工喂食饵料,因是集中箱式管理,所投放的喂饵量比较大,在长期养殖中会有大量的饵料残余和粪便。虽然经常进行清理,但是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水质,加剧水库水域污染压力,同时也会影响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等。

1.2 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是集中箱式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往箱中房鱼苗或是将成鱼取出,频繁的水体交换会给水域带来一些污染物,不同类别的污染物严重超标,会给水库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小型水库。由于水库自身洁净能力是有限的,在污染物超标的状况下,废物会排放出大量的气体,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所谓的富营养化就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在水体频繁交换的情况下,在水域中会产生大量的藻类,溶解氧会耗竭,加剧水质恶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不仅会影响书体的透明度,还会是大量的浮游生物被氧化,致使大量的鱼类死亡。富营养化过程中还会分解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及生物霉素。同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增多,人畜使用这种水后,轻者中毒,重者致病甚至死亡。因此,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会使水库水的水质迅速恶化,加剧水库水域压力,也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富营养化问题已经成为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1.3 病虫害影响   就目前来看,我国淡水渔业生产中,养殖人员比较重视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少注重其淡水渔业对水库水域的影响。由于一些养殖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一些疏忽,投喂饵料后产生的饵料及粪便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残余的药物等,这些都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出现病原菌滋生的现象,引起相应的水下生物疾病,导致与病虫害频发,甚至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加剧水体污染程度,也会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2 减少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策略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2

返乡创业,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另一方面,带领了当地百姓致富,在当地掀起了自主创业潮。

与以往水产养殖户单打独斗不一样的是,如今的水产养殖户越来越“抱团”,近年来当地成立了多家专业合作社,从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对市场。

返乡创业潮起

在沅江市四季红镇,谢胜安的名字被一些水产养殖户多次提到,他曾是一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但如今已成为当地一位鳝鱼养殖大户。

五年前,谢胜安还在广东等地务工,通过多年在外拼搏,他积累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有了些积蓄。

有了一定资金后,他总琢磨着想做点什么,这时他想起了家乡丰富的水产资源,“何不回家搞水产养殖。”这个念头突然他在脑海中闪现,这个突然闪出的念头很快定格成了他的事业。

他随后四处打听水产养殖方面的事情,主要包括相关水产品的养殖技术与市场前景,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当地政府也出台了政策鼓励返乡创业。

最后他看中了鳝鱼的价值与市场前景。说干就干,2008年,谢胜安返回家乡与人合伙成立了养殖场,专门从事鳝鱼养殖,前期投入资金80余万元。

与绝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要把一个创业念头变成现实,自然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谢胜安亦是如此。

刚开始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但他并不放弃。不断向村民传输“养殖如种粮,种粮能致富、养殖也同样能致富”的理念,同时他反复跟村民讲鳝鱼的市场前景,慢慢得到了村民的认同。

目前,谢胜安的鳝鱼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养殖面积达100多亩。公司现有管理人员10多人,用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0人。

几年的打拼,使他对鳝鱼养殖的管理有了自已的想法。他认为,一方面是要有养殖经验,另一方面是要具有融资理念。

“希望能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植,形成大规模养殖业,打造资源型的能长期循环开发的‘绿色银行’。”谢胜安豪情满怀,计划将养殖面积扩大到200亩。

同样是养殖鳝鱼,亦同样曾经在外打工,该市草尾镇的沈宏伟也走上了致富路。

几年前,沈宏伟还在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的一个印刷厂里打工,现在,他已经加入家乡网箱养殖黄鳝的行列了,不仅养殖经验逐渐丰富,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

在他看来,回乡创业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在外打工,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地干,一年只能挣个一、两万,开销还不少,一年下来,余不了几个钱。”回首在东莞打工的那段日子,沈宏伟感慨不已。在外打工多年,辛苦不在话下,但存款却并不见长,且没有归属感,而每次回家,总能听见周围人这个养黄鳝富了,那个养黄鳝发了,他终于按捺不住,结束了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回家搞起了黄鳝养殖。

第一年,沈宏伟只养了10个网箱,摸摸经验;第二年,又增加了20个网箱;第三年,沈宏伟直接养了80个网箱;现如今,沈宏伟已经有了两三亩的面积,一共一百多个网箱。

据悉,沈宏伟的这样的规模,在当地只能算个小户,大一点的一年能产1万多斤黄鳝,甚至十几万斤的大户都有。

沈宏伟有点后悔加入这个行业太晚,但他干劲十足。在他看来,这是自已的事业,有奔头,这与此前在外打工有着天壤之别。

但在外务工的经历让他对市场更敏感,他经常在网上查看各地的黄鳝批发价格,没事的时候就在QQ群里跟业内人士交流交流。

专业合作社助力

像谢胜安、沈宏伟这样的水产养殖户,这些年来在沅江越来越多,水产养殖种类也名目繁多。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为了形成合力更好的面对市场,相关的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而此前当地也曾有不少水产养殖户,但基本都是分散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应对市场风险方面都有很大欠缺,一些失败的案例严重挫败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沅江市榨南湖原生态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合作社生产基地榨南湖村处于澧水与资水交汇处,九座山头环绕着清澈如镜的“榨南湖”,交通也极为便利,离沅江市区五公里。

1月30日,该合作社理事长聂迎春向本刊记者表示,合作社目前拥有15000余亩大湖养殖基地和5000多亩精养池及良种孵化繁育地。注册资金达到1480万元,入社渔农230户,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人。合作社主要产品有“榨南湖”牌“生态鳖”“洞庭草龟”、鳜鱼、黄颡鱼、乌鳢、及青、草、鲤、鲫、鳊、鳙、鲢鱼等名贵淡水鱼系列产品。同时合作社在生产基地开辟有假日垂钓、观荷采莲、游园摘果、品农家柴火饭菜等休闲系列项目。

合作社经过多年自主开发的品牌“榨南湖”“生态鳖”和“洞庭草龟”已获国家注册商标,已被湖南省绿办检测合格,正在申报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2010年11月23日,在益阳首届水产品博览会并获“最佳品质”称号,是全国龟鳖产品正在申报获得中国绿色认证仅有的第一家合作社。

聂迎春参过军,做事雷厉风行。除了合作社理事长这一头衔外,他还是榨南湖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现在政策好了,政府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我更多的精力是在想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在他看来,水产养殖显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时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更好的开拓市场,他想到了专业合作社。“要树品牌,不能像以前那样单打独斗了,那样永远做不大且还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他马上组织当地农民组成合作社,投巨资千万元搞科研基地,在洞庭湖中一座5000多亩的榨南湖小岛,建成了原生态特种“龟鳖”大自然放养基地。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3

关键词:水产养殖; 水域环境; 影响; 治理措施

 1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1.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1.1.1   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 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响[1]。

1.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   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 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 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1.1.3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   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2]。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 1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优秀;当BOD5 在2~3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良好;当BOD5 >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1.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2 治理措施

2.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4

“中心村产业恢复发展快,不得不提到村团支部书记、治保主任、民兵连长、共产党员贾荣,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带富能力很强。”青川县石坝乡乡长赵仕雄开门见山地告诉笔者。

“5・12”特大地震发生前,青川县石坝乡中心村农民贾荣常年在外打工,先在青川县竹园镇一家锰业公司当工人,后又帮人修过路、造过屋,生活艰辛,收入微薄,一直没找到一条适宜的致富之路。

震后,中心村党支部搞农房重建的同时,又带领贾荣等一批年轻党员到天津、浙江等地考察种植和养殖业,学习致富技能,力求为群众找到致富门路。考察中,头脑灵活的贾荣通过比较发现,本村适合发展养殖业,但养鸡效益不好、养猪市场波动较大,而獭兔生长周期短、销路好、利润空间大,于是他开始专心学习养殖獭兔的相关技术。

回乡后,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恩的鼓励下,贾荣下定决心搞獭兔养殖。乡党委、政府帮他平整了场地,修复了村道,丽水援建指挥部援助了部分启动资金,村党支部又帮助他贷款10万元。去年7月,贾荣建起了1000余孔兔圈,从重庆引进了1000只獭兔,聘请了两名技术员,开始了獭兔的规模养殖。

兔子是养起了,可销路没保障。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贾荣先后到成都、绵阳一带的酒店、兔肉加工厂考察洽谈,最终与绵阳市铁骑力士饲料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提供专门饲料,公司下属的兔肉加工厂优先收购贾荣的獭兔。2009年,贾荣出售商品兔4000余只,纯收入12万元;今年,贾荣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出售商品兔1.5万只,纯收入近40万元,成为全乡赫赫有名的“兔状元”。

贾荣富了,但他深知自身的发展得益于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于是主动为村党支部分忧,积极带领中心村的群众发家致富。

村民刘明军的妻子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孩子的学杂费都是东挪西借,日子过得很艰难。贾荣主动为其争取了部分援建资金,自己又垫了一部分资金义务帮他修了500孔兔圈,免费提供了100只种兔……现在,刘家的獭兔养殖已初具规模。

有了榜样的示范,中心村党支部积极鼓励村民养殖獭兔,目前全村共培养獭兔养殖大户20余户,建起兔圈1.5万余孔,养殖獭兔两万余只,獭兔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为把全乡的獭兔养殖业做大做强,乡政府还支持成立了以中心村为重点的石坝乡“獭兔养殖协会”,采取“支部+协会+公司+养殖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了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和销售等一系列难题,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养兔的利润。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5

关键词:淡水养殖;经济效益;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淡水养殖作为有效养殖方式在我国被广泛使用,由于养殖方法不够科学,存在经济效益不高问题。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必采用有效养殖方法。

1 淡水养殖现状

伴随着养殖技术发展,我国传统淡水养殖技术也在发展,但在产量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养殖方式由过去的散养逐渐向箱养模式发展,养殖技术上日益成熟,单位面积养殖产量上不断增加,养殖品种也丰富了许多。一些养殖户利用有利政策和环境资源的优势,提升了水产品经济效益。在大环境的推动下,由原来的粗放型养殖向生态型养殖进行转化,同时,在渔产业的不断竞争与发展下,淡水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受信息闭塞和养殖专业技术传播受限,在一些地域淡水养殖产业化水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致使淡水养殖与市场不同程度的脱节,仅凭养殖户自创的有限的养殖经验,使养殖品种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养殖产业只有形成龙头产业,带动一些散养、地域受限的养殖业,从根本上提高产量和丰富养殖种类,实现共同发展,健康快速发展。

2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途径

2.1 养殖品种结构优化与推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2大特点:消费者对质量较高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要由原来的季节性需求转化为经年需求。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导向,致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优化,推广一些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与产业,是适应市场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保持现有水产品养殖的品种,如符合大众消费的鲫鱼、草鱼、鲶鱼等;针对消费群体积极引进新品种(中华鲟鱼、银鱼等);对一些养殖周期长、价格高,但又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2.2 推广规模养殖

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形成规模养殖,充分体现规模效益。规模养殖主要体现在3方面:节约成本,如养殖基础配套设施方面、饲料采购成本、鱼种繁殖等投入成本减少;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组织管理更科学化;在生产销售方面也更加流程化、市场化。

2.3 优选饲料资源、压缩饲料成本

水产养殖业饲料成本约占据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优选饲料资源、压缩饲料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目前,草鱼市场需要大众化,市场价格比鲤鱼高,种草养鱼能解决草鱼饲料问题,成为养殖户致富之路,渔牧结合是生态养殖方式。养鱼用肥是必要的,水产养殖户可同时饲养家禽或牲畜,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根据环境和需求打造良性生态循环。这样可壮大养殖产业,可降低养殖成本,综合提高养殖成本;也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复合饲料养鱼,可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还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2.4 高效套养混养

套养混养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有很多种方面。一般是在普通水产品中套养甲鱼、中华鲟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另外,还可套养鱼种。在养殖商品鱼的池塘中,可放入鱼种,这样不仅不需要增加饲料及肥料,还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而且培育出的鱼种还可供来年养殖,这样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也使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经济合理地混养。比如,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或者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这样水体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单位水面经济效益也会大大提高。

3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3.1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措施

地理位置、环境的优选:养殖环境要交通便利,有利于水产品的出售;水资源优良,水源富足,尽量远离污染源;环境品质好,比如土质的保水性能良好等。

合理培育水草:有很多水产品都适宜在水草环境中生活,一般水草生长覆盖水域面积要达到1/2左右。水草不仅可为水产品提供青饲料,也可避免敌害,还有利于水产品的生长生活,比如为它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和脱壳繁殖等有利条件,而且可使池塘的水可进一步得到净化,增加池塘水的氧气。

水质环境生态调节:养殖环境的水质量关系到水产品的养殖效

益。净化水体环境的方法有2种:可以人为的在水中培植有益生物用来吸附有机物,从面抵制有害病菌的滋生,使水环境得到净化;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如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和底净、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等。通过采用一些环保的方式尽量使养殖水质保持自然净化。

3.2 养殖种类和细菌选择

水产养殖高效益基础和关键是要正确选择养殖种类以及种茵的优选。

养殖品种搭配:养殖品种要适应市场供需要求,易销售、易保值。所养殖的品种生长周期短且易养活,要容易适应密养、混养等环境,养殖品种所食饵料的转化率要高,重要的是其抗疾病能力要强。

种菌选择:种菌具备抗逆性。优选天然水域中生长的种茵或者是正规菌场培育的人工种菌,不论选择哪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水产种苗的成活率以及疾病的发生率。

3.3 饲料选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绿色环保食品得到广大消费者推崇。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饲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水产品所食用的饲料要杜绝添加多种激素以及抗生素等,天然绿色优质饲料就首选,必要时可合理的添加vc、腐殖酸、甜菜碱、肉毒碱、虾青素、糖萜素、几丁聚糖等生态型饲料添加剂。而对于一些特殊养殖的品种,应根据其天然食性,投喂仿天然饲料。

3.4 生态养殖

鱼病防治方法是否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是鱼类绿色生态养殖重要因素之一。

共养鱼和植物:长期实践表明,在养殖池塘中培育一些水生植物,鱼类等水产品很少生病。其原因在于植物将鱼的粪便和残饵作为肥料加以吸收,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同时在光合作用下,释放出氧气,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从而降低了水产品的发病率。

多种水产品混养: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水产品疾病抵抗。实验证明,如果养殖塘中水产品较少的话,尤其是某一品种超过塘内数量的1/2后,恰恰这个品种容易生病。反之,如果池塘内水产品或生物品种越多,其抗病能力越强,发病率越低。这说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像大自然界生态环境,相互给予所需要。草鱼、鲤鱼、鲫鱼、大口鲶、花白鲢等同在1个池塘中生存,其中每种鱼的生态位也不同,无形中形成了健康生物链关系,鲤、鲫鱼寻食掘池底,破坏病原体的滋生环境,发病的鱼类由于行动迟缓,常为肉食性鱼类吞食,从而切断了病原体传播途径,生态系统自动防病,因而养殖池发病率低。

无公害防治鱼病:根据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2002和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磺胺米、呋喃西林、痢特灵、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素药物。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中泼洒抗菌素,也不得在水产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多采用免疫疫苗、抗菌肽制剂、有益微生物制剂等,在病鱼防治中,若要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素、土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氟苯尼考等安全环保抗菌素。

4 结语

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必明确淡水养殖要点,采取有效养殖方法来提高养殖科学性,淡水养殖必采用绿色生态技术,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轰洪伟,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淡水养殖发展[j]. 养殖业, 2009.

[2] 孙义, 关于淡水养殖的生产经营问题探讨[j]. 经济纵横, 2011.

养殖水产致富范文6

水产养殖环境是水产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场所。水产养殖生态系统通过水域中的生物和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环境通过与水生生物的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优良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经济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3]。水产养殖必须要有优良的水体环境作为基础,而养殖水体的水源主要来自天然水体,即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故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外源性的污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天然水体因遭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环境质量有所下降,这给水产养殖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4]的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环境形势日趋严峻,饮用水源和地表水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生态压力较大。对于水产养殖水体而言,其所受的外源性污染主要是植物性营养元素氮、磷和耗氧有机物的污染。这些外源污染源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磷、氮等,进入养殖水体后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释放出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缺氧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生物发生病害和死亡,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外源性污染中还包括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中的重金属、农药和除草剂等,它们或为持久性污染物,或为环境激素类物质,污染效应严重,不仅可直接引起养殖生物中毒死亡,而且可在水产品中蓄积残留,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相关的研究显示,水体环境或水源受此类物质的污染已相当严重。王宁等[5]调查了吉林松花湖区及其上游入湖河流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发现水体受汞污染严重,水体中林蛙体内的甲基汞呈富集状态,较未污染河流中的林蛙体内高出2~29倍;李敏学等[6]对第二松花江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检测,检出率达31.5%,平均含量为0.013μg/kg;底泥检出率为100%,平均含量达0.12~1.05μg/kg;鱼体中检出率为100%,含量达6.4~214μg/kg;管玉峰等[7]在珠江8个入海口检测了96个水样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的残留状况,水体中PBDEs的质量浓度为0.344~68.0ng/L;黄卫国等[8]对烟台四十里湾和套子湾以及青岛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壬/辛基酚(NP/OP)、壬/辛基酚单聚氧乙烯醚(NPlEO/OPlEO)以及双酚A(BPA)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1EO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河口和港口是海湾中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区域。

2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影响

水产养殖是中国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而且对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就业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养殖业者对高产高效益的追求,中国的水产养殖朝着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和名优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高生物负载量和高投入量的养殖模式。在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下,养殖密度超过了水体容量,大量的残剩饵料、肥料和生物代谢产物累积,使得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养化显著,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日益严重[9,10]。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是指由于水产养殖活动的自身因素导致养殖水体环境及周边邻近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导致水体的生态功能受到影响的水体状况。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水产苗种、渔用肥料、饲料、渔用药物及环境改良剂等)及由此所产出的固液态废弃物(残饵、动物粪便和排泄物以及固态物质的溶出成分等)。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所形成的底部沉积物也是自身污染来源的一部分。2.1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污染2.1.1水产苗种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优质、健康水产品的保障。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并实施了《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苗种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具体要求。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不良苗种,即近亲繁殖的苗种、健康不佳的苗种和带病染毒的苗种。这些苗种存在先天不足、体质弱、适应能力差、生长速度慢、抗逆性差、易受病害侵袭和死亡率高等问题。有些甚至携带疫病病毒或致病菌,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性鱼病的发生或本身残留有化学药物等。不良苗种在养殖过程中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加剧了渔药等的应用,间接引起养殖生态环境的失衡,造成养殖自身的污染。2.1.2水产肥料和饲料无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水产养殖品种几乎都是异养生物(水生植物除外),其生长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营养,以维持其生命活动。除了少数养殖品种(滤食性鱼类、贝类等)可利用水体环境中的天然饵料外,其他品种必须靠人工投饵来获取能量和蛋白质。因此水产肥料和饲料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需品。水产肥料包括无机化肥(氮肥、磷肥等)、有机肥(动物粪肥、植物废弃物)和融无机肥、有机肥及微生物菌剂于一体的高效复合肥,其主要为水体提供适度的氮磷营养,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维持一定的透明度,为水体环境提供溶解氧,同时为滤食性生物提供天然饵料。养殖者过量的肥料使用,会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剧增,浮游生物量增加迅速,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养殖水体蓝藻泛滥[11],在淡水中形成“水华”、在海水中形成“赤潮”。由于集约化水产养殖采取高密度的放养模式,大量投喂外源性饲料,大量残饵所含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悬浮性颗粒、耗氧有机物等成为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12]。研究资料表明,池塘系统中饵料氮素仅13.9%转化为养殖产品,另有13.4%沉积于底泥,水体及损失部分占72.7%;输入磷素约25.4%转化为养殖产品,28.9%沉积于底泥,45.7%汇集于水体[13];Penczak等[14]研究了淡水网箱养殖虹鳟对饲料的食用情况,发现投喂的干饲料有30%残剩于网箱中;Braaten等[15]在利用网箱海水养殖鲑鱼时研究了投饵后网箱中的残饵量,发现残饵量高达20%。2.1.3渔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渔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是养殖过程中用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害,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和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所使用的外源性投入品。现阶段我国使用的这类制品主要包括:用于防治病害的清塘除杂剂、消毒杀菌剂、杀真菌剂、杀寄生虫剂、杀藻除苔剂、疫苗以及用于改良环境的增氧剂、解毒剂、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等。其大部分主要是化学制品,包括农药、除草剂、抗生素、氧化剂、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和吸附剂等,仅小部分为微生物制剂。在当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因养殖周期长,养殖水质呈半污染状态,且经过夏季高温,容易发生病害,故从苗种入水到商品出水销售,经常会使用渔药和环境改良剂。如正确合理地使用一般不会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品造成危害,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养殖业者往往会不科学地使用渔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物,从而对养殖水体产生严重的危害。相关研究表明仅20%~30%投加的抗生素被养殖鱼类吸收,而大部分进入了水体环境中[16]。梁惜梅等[17]的研究表明,在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的水体中检出两类三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抗生素的残留,平均质量浓度在7.63~59.00ng/L,且养殖时间越长,抗生素的总量越高,显示出抗生素的累积效应;另据研究报导,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业中用于清除丝状藻类(青苔)、大型草类及有害藻类的扑草净[18],其在水体中的半衰期长达1~3个月[19],过度使用势必会污染水环境,并危害栖息的生物体,破坏生态平衡[20]。2.2水产养殖过程中代谢产物的污染养殖过程中所投入的饵料被养殖生物摄食后,经过养殖生物的吸收代谢排入水中,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一般情况下,在鱼类所摄食的饲料中,约有20%~30%转化为粪便,经排泄进入水体环境。据对鲤鱼养殖中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36%)中氮、磷的迁移分析可见,仅有31.89%的氮进入机体后转化为鱼体组织,其余的52.5%随尿液(以氨、尿素和尿酸的形式)、15.61%随粪便被排出鱼体后进入水体环境;进入水体环境的磷的比例则超过了氮,达到投饲量的70.2%,其中的5.1%和65.1%分别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每吨鱼在喂养1.4t饵料后产生的粪便达0.45t(干重)[21]。在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鲑鱼网箱养殖中,约有80%的饵料氮素可被鱼类摄入体内,其中25%用于维持鱼类的生存,75%被排出体外,仅粪便就占10%[22]。Beveridge等[23]根据饲料组分和已知的鱼类消化率估算过鲑鳟鱼的排粪量,即鲑鳟鱼可以消化约74%的典型商品饲料,每消化100g饲料可产出25~30g的粪便(以干重计)。由此可见,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生物的排泄物污染值得关注。除此之外,某些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如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等,其引起的养殖自身污染更应得到重视[24]。2.3水产养殖环境中底部沉积物的污染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底部沉积物是由养殖水体中的碎屑物质、溶解物质、次生物质、生物遗体、生物碎屑、生物代谢产物以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经表面电荷吸附或重力的作用在水体底部沉积的堆积物质的统称。养殖环境的底部沉积物可通过再悬浮-溶解-释放等过程,使相关物质回到水体环境中,引发水体二次污染。故底质环境成为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聚集地。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网箱、池塘等非开放式水产养殖环境的底质中,碳、氮、磷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要高[25],且底质中经常有残饵富集。在对虾养殖池塘中,残饵、粪便沉积形成的有机污染底泥,深度可达30~40cm,并随池龄增长而增加[26]。在老化池塘中,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尸体以及药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在底泥中的富集更为严重。Funge等[27]对精养虾池中物质平衡的研究表明,只有10%的氮和7%的磷在虾类养殖过程中被利用,其余都以各种形式进入沉积物中。徐永健[28]研究了封闭式对虾综合养殖围隔,发现水体中氮、磷的最终去向主要是沉积于底泥中;在半精养的鱼塘中,每产出鱼3~4g/(m·d)就有700~800mgN/(m·d)进入系统中,而生物的利用率仅有11%~36%,其余均沉积于鱼塘底质中[29]。2.4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影响2.4.1对外环境的影响由于集约化养殖下过量的施肥、投饵以及养殖生物排泄物的累积,导致养殖水体内部污染负荷的急剧增加,明显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水体自净能力明显下降。为了维持水体的生态功能,必须通过更新水源来保证水产养殖正常进行。这就导致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外扩,影响周边的水域生态环境。据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联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称,全国COD排放总量为3028.96万t,总磷42.32万t,总氮472.89万t;而水产养殖业所排放的COD为55.83万t,总磷1.56万t,总氮8.21万t,分别占1.84%、3.69%和1.74%。虽然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对养殖排水进行管理和约束,但由于养殖区域分布广、排放又属于无组织排放,故管理上难度极大,效果不佳。水产养殖排水主要增加了周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的浓度,加剧了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危害水质、底质和水生生物。研究表明,养殖排水所排出的营养物质增加了周边水域的氮、磷输入量,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导致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发生变化。韩志泉等[30]研究显示,与浮游植物数量显著相关的水质指标是总氮、总磷,水中总磷浓度每上升0.01mg/L,浮游植物便增加3.53×105个/L;Brown等[31]发现,离养殖区越近,水质DO饱和度(溶解氧实际含量/饱和含量)越低。养殖区附近3m和15m处的水质DO的饱和度分别为35%~70%和50%~85%。2.4.2对自身的影响由于大量残饵、肥料、生物排泄物等的沉降和堆积,造成水体中植物营养性元素含量增加,藻类爆发性生长,水体中藻毒素水平上升,影响生物健康。养殖水体和底质处于缺氧或低氧状态,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水体及底质中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NH3、NO-2、H2S、CH4和有机酸等,在水中不断积累,对养殖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导致养殖生物生长受限,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其中NH3、NO-2、H2S都能引起养殖生物病害(如NO-2易诱发草鱼出血病)[32],提高生物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引起养殖生物中毒死亡或泛塘,造成巨大损失。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可使底质酸化,pH明显下降。低pH可影响养殖生物的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研究表明,虾塘底层残饵分解可引起海水DO饱和度和pH的下降,水中的溶解氧在24h内由8mg/L降至0,pH由8降至6[33];隗黎丽[34]指出,水体中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会影响鱼类的胚胎发育、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在组织中累积;李建等[35]研究了氨氮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影响,发现氨氮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显著,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各期幼体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叶俊[36]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草鱼RBC形态和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暴露可导致RBC形态发生改变,RBC数量和HCT降低,HB被大量氧化为MET,从而导致鱼体呼吸功能受到影响。

3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净化与修复

当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净化和修复技术主要分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类,这两类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异位修复技术的水质处理效果较好,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养殖尾水的零污染排放,但需要将养殖水移出原有水体,在原水体之外的固定处理单元里进行净化修复,需要消耗额外的空间、能源等;原位修复技术在原水体环境中进行,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在土地资源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体现了其有利的一面。然而水产养殖本身需要适度的肥水,因而决定了原位修复的程度和效果是以维持养殖水质与养殖生物的平衡和谐为准,并不是以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污染排放为最终目标,体现了其净化修复效果的不彻底性。一项实用的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净化和修复技术,不仅要达到应有的净化效果,而且应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养殖水质净化和修复技术的开发应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本地区的资源状况,研发与水域功能和地区资源相适应的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使养殖尾水的处理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3.1原位净化与修复原位净化与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主要是机械增氧、底泥疏浚;化学技术主要是投入氧化剂提高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使用络合剂络合金属离子等,而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水体环境。因养殖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多为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及BOD、COD等有机污染物,其恰好是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故可通过生物的生长代谢来完成物质循环、污染物的净化及生态的控制。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吴伟等[37~40]先后报导了采用浮床种植空心菜净化池塘养殖环境(图1)、利用人工弹性填料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处理养殖水体(图2)、应用脱氮副球菌实现养殖水体好氧反硝化以及运用侧孢芽孢杆菌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杨琳等[41]研究了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效应。3.2异位净化与修复异位净化与修复技术主要是人工湿地循环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处理系统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水生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系。按水流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大类型。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氮磷去除率高和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面源污染、恢复和净化受污河流、湖泊等诸多方面。将人工湿地用于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已有报导。吴振斌[42]和谢小龙等[43]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水体的效果,水体中浮游动物和TSS的去除率分别达60%和70%,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4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管理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