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例6篇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1

调查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为防控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重症医学科721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721例患者收入本院重症医学科, 男405例, 女316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88岁;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常规采集患者标本, 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管、伤口深部拭子等, 均送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1. 2 方法及诊断标准 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对重症医学科全部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由主管医生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经临床表现、胸片、血液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1], 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2 结果

2. 1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部位 72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3例, 感染率为19.83%;共271例次, 例次感染率为37.59%,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4.11分, 调整感染率为4.82%, 调整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4%。见表1。

表1 271例次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n, %)

2. 2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 271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59株。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构成比见表2。

表2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构成比(n, %)

2. 3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构成比(n, %)

3 讨论

3. 1 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感染部位分析 重症医学科(综合ICU)的医院感染率为19.83%, 例次感染率为37.59%, 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5%~10%)[2], 说明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且比文献报道[3]的发生率要偏高, 考虑与收治患者的病情轻重有关, 统计得出平均病情严重程度[4]为4.11分, 调整感染率为4.82%, 调整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4%。控制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感染,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占50.55%。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病情危重,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长期卧床, 应激及高分解状态, 免疫力低下, 且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 破坏了呼吸道屏障, 防御功能减弱[5]。

3. 2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分析 病原微生物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57.53%, 且居前3位的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因为革兰阴性菌是人体皮肤和肠道等处的常居菌, 故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能是此次调查的样本数量有限, 加之不同医院的病原菌不同和各个时期患者的体质或病种不同, 真菌的感染较革兰阳性菌还要高, 比文献报道[6]的比例高, 但也反映了医院真菌感染增加的趋势。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2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JJ2005-16)

作者简介:刘杰(1973-),男,江苏徐州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通讯作者:贾晓(1966-),男,山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Tel:01058303244,Emal:jhxlj@vip.省略。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 100088;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摘 要: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通过对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史、症状、舌、脉等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难治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难治性抑郁症常见症状共36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忧愁善感、烦躁、神疲乏力、兴趣索然、食欲下降、倦卧少动等,常见辨证分型分为5类: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脾肾阳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结论:难治性抑郁症与普通抑郁症在证候特点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723-03

The Analysis of 120 Treat-resistant Depression Patients’s TCM Patterns

LIU Jie1,JIA Hongxiao1, ZOU Yihuai2, WANG Jianqin1

(1.Beijing An D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8, China;

2.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ral law of typing and TCM Patter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Through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by way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e collected the symptoms,physical signs,tongue demonstrations and pulse tracings in 120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using Frequency and cluster analysis、also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research discriminant for TCM Patterns. Results:There are 36 species symptoms usually see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he most common of them are: incessant worries and miseries , restlessness, fatigue, lose of interest, hebetude, dysorexia, drowsiness and hypokinesia and so on.According to syndrome types, TCM Patterns devided into five category as: stagnation of liver-QI with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 stagnatedQItransforming into fire,asdthenic splenonephro-yang , hepatic stagnation and retention of phlegm,hepatic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Conclusion: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is different in features of TCM Patterns to common depression.

Key words: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CM patterns; cluster analysis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常规使用抗抑郁药无效或疗效不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国内外学者将治疗效果不佳的抑郁症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 TRD),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按照通常的看法[1],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抗抑郁药足量(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至少相当于丙米嗪150mg/天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至少相当于氟西汀40mg/天)、足疗程(每种药物至少6 周)治疗后,仍无效的抑郁症称为难治性抑郁症。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笔者总结了一年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聚类方法,分析了中医证候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

1.2 病例入选标准(1)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 - 3)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且已经使用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每种药物治疗时间≥6周),抑郁症状无明显好转(难治性抑郁症);(3)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2)严重失语、失认,无法沟通者;(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4)西医诊断为非抑郁性精神疾病;(5)妊娠期妇女;(6)已经服用中药治疗者。

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建立难治性抑郁症临床证候观察表。由专门人员(具有中级职称的高年资中医师)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记录一般资料、病程特点、用药情况等,通过望、闻、问、切搜集四诊资料,填写症候观察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的四诊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对所有症状、舌、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Frequencies analysis),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采用K - means聚类法进行分析,聚类完成后应用主成分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通过筛选,本研究共收集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其中男49例,占40.8%;女71例,占59.1%;男女比例为1∶1.45。年龄18~65岁,其中18~30岁29例,占24.2%;30~50岁65例,占54.2%;50岁以上26例,占21.7%。急性起病(1个月以内)10例,占8.3 %;亚急性起病(1~3个月)24例,占20.0%;慢性起病(大于3个月)86例,占71.7%。病程1年以下者22例,占18.3%;1~3年40例,占33.3%;3年以上者58例,占48.3%。长期存在不良应激事件者85例,占70.8%。

3.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平均评分(27.365±5.921)分,其中轻度抑郁26例,占21.7%;中度抑郁72例,占60.0%;重度抑郁22例占18.3%。有绝望感者37例,占30.8%;存在自卑观念者65例,占54.2%。

3.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平均评分(24.184士5.135)分,其中轻度焦虑29例,占24.2%;中度焦虑57例,占47.5%;重度焦虑34例,占28.3%。

3.4 常见症状首先对中医症状进行频数分析,降序排列,舍弃出现频率很小(小于5)的指标,共选出36种症状,其结果见表1。

表1 中医症状频数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出现频率大于30%的常见症状有:忧愁善感、烦躁、神疲乏力、兴趣索然、食欲下降、倦卧少动、善忘、神思不聚、失眠、体重下降、善太息、大便秘结、多梦、口干、语声低怯、面色萎黄、口苦、时时欲哭、胁肋胀痛,这些症状基本反应了难治性抑郁症的主症。

3.5常见舌象脉象患者舌质以淡红、红较为常见,舌苔以薄白、薄黄、白腻较为常见,脉相以弦、数、细弱较为常见,见表2。

3.6证型分类在临床中,难治性抑郁症多分为3~6型,所以用上述方法尝试将临床指标聚为3 类、4 类、5 类、6类,其中聚为5类时,方差分析表明,类别间距离差异的概率值均

表2 常见舌象 脉象

表3聚5类结果

4 讨论

由结果可以看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起病缓慢,多数超过3个月;病程较长,多数超过1年;且很多病人长期存在不良应激事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都较高,说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都较重。

通过聚类分析,难治性抑郁症有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脾肾阳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5种常见证型,和普通抑郁症相比,在辨证分型方面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胡随瑜等[4]在调查了1977 例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构成后发现,抑郁症中常见中医证型是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证四种。肝郁脾虚、肝郁痰阻这两种证型在普通抑郁症和难治性抑郁症中都很常见。《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临床上可见情志抑郁、善太息、时时欠伸、胸闷等抑郁表现。因此,肝与抑郁症的关系密切,许多医家认为肝郁气滞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肝郁日久,木克脾土,脾气不足,病人出现了食欲下降等肝郁脾虚的表现;气机不畅,气化受阻,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化痰生湿,出现头身困重、咽有梗阻等肝郁痰阻的情况。难治性抑郁症由于病程比较长,故单纯的肝郁气滞不常见,由肝郁气滞演化出现的肝郁脾虚、肝郁痰阻比较常见,与普通抑郁症有类似的地方。

气郁化火在普通抑郁症中少见,但是在难治性抑郁症中却很常见。究其原因一是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二是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损伤津液,阴虚火旺,出现火热的症状,如心烦易怒、头痛失眠、大便秘结等,这些症状在汉密尔顿焦虑量中多有涉及,故该量表的评分高,说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焦虑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5]。

陈文垲等[6]对571例抑郁症进行了中医证候学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实多虚少,阳虚更少,但是本研究发现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脾肾阳虚多见。抑郁症日久不愈,肝气郁结,木克脾土,脾气不足,脾虚则运化失健,气血亏虚,日久损及于肾,出现脾肾阳虚。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骨生髓,滋充脑髓,脾肾阳虚,精髓化生不足,元神失养,导致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抑郁症状的产生。

综上所述,难治性抑郁症病机复杂,既有气郁、火热这些实证病机,也有脾虚、肾虚这些虚性病机特点。在治疗上针对不同患者既要采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滋阴降火等方法,也要注意补脾益肾、生髓养脑等。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133.

[4] 胡随瑜,张宏耕,郑林,等.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3,5(10):1312-1314.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3

【关键词】 消化道症状;隐匿性抑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女19例,男12例,年龄23~76岁,平均47岁。

1.2 主要症状 本组病例主要表现是消化道症状。长期腹泻17例,长期呕吐5例,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9例。

1.2.1 长期腹泻17例,均为缓泻,2~4次/d,腹泻与进食种类无关,不伴里急后重。17例大便常规化验均未见红细胞、白细胞。

1.2.2 长期呕吐5例,多于食后发生。其中1例严重呕吐患者,每食即吐,致使体重严重下降(该患者身高163 cm,体重由51 kg减至32 kg),并因多方检查病因不清而剖腹探查,仍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最终于手术2个月后抗抑郁治疗,症状渐缓解。

1.2.3 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9例,其不适感引致患者反复就医,反复检查,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1.3 伴随症状 11例伴睡眠障碍,8例为入睡困难,2例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1例为早醒。9例伴程度不同的焦虑与疑病观念,患者反复就医,对检查结果及医生的解释持怀疑态度。

1.4 辅助检查资料 31例血、尿、便常规均正常。14例进行胃镜检查,11例有表浅性胃炎,3例无异常发现。31例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

1.5 治疗及结果

1.5.1 开始抗抑郁治疗时间 最早于病程第11个月,最长35个月,平均21个月。

1.5.2 治疗药物 抗焦虑药:选用丁螺环铜。抗抑郁药:选用帕罗西丁。31中26例为丁螺环铜与帕罗酊同用,5例单用帕罗西丁。

1.5.3 心理支持 给患者充足的时间以倾诉不适的感觉及治疗经过,耐心倾听患者对以前检查的疑惑与治疗的不满与想法。进而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5.4 结果 显效3例,进步4例,临床治愈24例。

1.6 病程最短17个月,最长49个月,平均28个月。

2 讨论

抑郁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危害严重的疾病。已有许多研究证明是它高患病率,高慢性复发率,高自杀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疾患[1],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传统观念强调抑郁症的三低症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郁症躯体不适相当多见,且常掩盖情绪障碍,使患者长期承受巨大痛苦与经济负担,也常将医生的诊断引入误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内科患者中,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但大部分未被内科医生检出[2]。美国学者Klein man研究发现“约有半数的抑郁症患者赴内科或其他科就诊,这些患者强调躯体情况,至少有一半被误诊”[3]。这足以说明应给予躯体化抑郁足够的关注与深入研究。

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大部分表现为长期慢性疼痛、胸闷、头胀、无力、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呼吸困难等。而以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打嗝儿、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相对少见,易误诊。本组31例中,长期呕吐者5例,长期腹泻者17例,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者9例。他们均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此高度警惕。

抑郁症如果不能被及时识别,正确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本组31例中,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前,病史最短11个月,最长35个月,曾就诊于多家综合医院,进行多种相关检查甚至是重复检查,均未获得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甚至1例长期呕吐患者在反复检查无果的情况下,被实施剖腹探索术,术后仍未获得造成呕吐原因的证据。这些病例均在反复对症治疗无果的情况下,求助于精神科。其HAMD评分均在21分及以上。在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大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HAMD评分回降。也有力地说明综合医院对躯体化抑郁的认识急待提高。

需要特别强调,抑郁症如果不能得到正确治疗,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可以多种多样,任何形式。对于长期主诉躯体不适,尤其长期慢性腹泻、呕吐者,反复就医,反复检查,不能获得相关器质性疾病证据的,要高度警惕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要深入观察,探究有无高兴不起来,兴趣减少或缺乏,精力不足等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存在,那么很可能是隐匿性抑郁,应尽早积极抗抑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园.21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2.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4

【关键词】老年病;护理水平;并发症

本文在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深入访谈和沟通基础上,展开对卧床患者及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医院护理工作模式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依据。现报告如下。

1各医院对不同常见并发症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各类医院对于卧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已经有了相应的关注,但是,通过深入沟通访谈我们发现,对于常见的几类并发症,医院的关注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①压疮是备受关注的常见并发症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四种常见并发症中,以压疮的受关注度最为明显,并且,已经有很多医院制定和践行了良好的处理措施,比如制定常规护理流程,建立有序的工作制度,把该病纳入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等,通过这些很大程度的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各有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的医院建立了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规范了难免性压疮和压疮的上报流程。并且制定了压疮的诊疗以及护理规范”;在访谈中,管理人员指出“压疮如果是院内发生的,就定为不良事件,按照流程来上报、分析和讨论”;另外如医院护理部牵头建立压疮的管理组织,制定压疮管理的实施方案。②DVT越来越受到关注DVT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个别医院管理者意识到了DVT早期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DVT防治小组,并制定了多层面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但是,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部门对于DVT的关注甚少,偶尔能做到的也就是知识培训和开会时强调加强基础护理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把他应用到医院护理实际工作中。比如在采访中,有的医院工作人员提到:由于DVT需要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工程,他在牵涉护理行为的同时,还和医疗等方面密切相关,因而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关注不力。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受关注程度低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感染方面,只有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流程。比如他们有的成了危重症小组,专门用来检测和控制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有的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制定、培训、落实、控制到反馈,再完善这样的一个完整流程;另外还有一些医院时对于危重症患者在这两种并发疾病的方面给予严格的关注和护理。与三级医院详细,一二级医院在这两种疾病的管理方面就显得甚为匮乏和不足,并在原因分析中指出,由于这两种病症都是需要由医生出具诊断书才得以确定,而护士仅仅是执行医生的医嘱,所以在并发症护理方面,只有医生要求过的,才能够给予关注和处理。

2不同级别医院在常见并发症管理水平上差距大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在这房间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水平上差异巨大。通常,三级医院会在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几次沪上,根据相关的指导说明,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还能够保持随时及时的更新。相比较而言,一、二级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要差很多,在这方面的管理基础非常产,很多一级医院对并发症的管理仅仅做到了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具体操作技术方面,他们的制作流程和制度往往来源于上级医院,把上级医院的文件直接拿来学习,而这样未必适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使用中俄低效;同时,在培训提升方面,也仅仅只有个别护理骨干人员才能有机会参加,且次数很少,大大制约了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

3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受关注程度存在差距

对于卧床常见的并发症压疮、DVT等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目前,由于受限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因素,很多医院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呼吁,各类医院都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护士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在并发症的护理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把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措施等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4护理管理者对常见并发症的认知态度影响并发症的受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医院对卧床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压疮和DVT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1.在压疮方面,由于该病情的发生风险极高,且病情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好坏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目前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极采用了品管圈,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手段,在管理体系中详细包含了风险评估、护理常规、不良事件上报、专科会诊等方面。2.在DVT方面,由于其危害性极大,万一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动脉栓塞导致死亡,所以,DVT已经日益受到各类医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3.对于另外两种并发症,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医院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普遍较低。笔者在此呼吁相关人士和各级医院,今后尽可能的在这两种并发症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严格管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方发,有效的为这两种病症的控制和减弱贡献自己的力量。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国内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分析,深刻揭示了目前我们各类医院在各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化,以及对于不同并发症的关注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发现,目前在护理管理水平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非常不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落实各级医院的指导性护理规范,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从总体上提高对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小妹,肖明朝,赵庆华,丁福,王迎春.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护理人员能力及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08).

[2]解敏.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帮扶及一体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5(01).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5

现如今,不少患者在挂号台闪烁的科室名面前,犯起了嘀咕,不知道该挂哪个种。要是挂错了不仅意味着前面的辛劳白费。还有可能误诊。有哪些病容易让患者走错门呢?

80%疼痛科病人走错门

像郝女士那样的患者绝不在少数。7月2日,60多岁的王阿姨起了个大早,匆匆忙忙赶到医院,治她脚疼的老毛病。自2008年10月以来,9个月时间里,她跑了医院骨科、神经科、血管科、疼痛科、风湿免疫科等都瞧了个遍。在挂号台前,王阿姨一脸无助地说,每个科室看的效果都不明显,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在大医院看病就像走迷宫,怎么就有点撞大运的感觉呢?”年轻妈妈小张同样被这个困惑困扰,每次去医院,望着电子屏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科、心内科等科室名就晕头转向。

专家说,疼痛科是所有科室疾病中最易走错门的,这类患者高达百分之八九十,不少病人甚至在其他科室看了两三年才到疼痛科。有个出现及会剧烈疼痛的女病人,看了妇科、消化科、普外科、肛肠科后,医生都没查到原因,后来被当成精神病在精神病院关了很长时间,几年间花了十几万。而在疼痛科,只花了一万多元便见效了。

在被称为北京协和医院挂号“第一难”的风湿免疫科,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该科主任表示,除了常见的关节炎等疾病外,近60%的病人走过弯路。他曾接过一个肺部有阴影的病人,这是一种血管炎非常典型的表现,却被误诊为癌症,做了肺部切除手术。他说:“挂错号就走错了门,走错门往往意味着你难以得到及时、科学治疗,是导致误诊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在新发展的科室。这种情况相对严重。”

走错门有四大原因

为什么患者在医院看病会走弯路呢?这与患者、医生、医院设置、医疗体制等均有一定关系。

“我一进医院肯定是直奔挂号台。上次被热水烫了,直接就挂烧伤科了,可没想到应该挂皮肤科。”小韩郁闷地说,当时真不应该自以为是,要是提前问一下导医人员,或许就能避免浪费一天时间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医学是非常专业的,患者能感觉到的往往是不舒服,比如肚子疼、头疼等一些症状,但不同疾病可能会有部分症状相似,要普通老百姓自行甄别不现实。此外,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个问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说,有些病人为了求“保险”,同时在好几个医生那看同一种病,治疗一两次没见效果就换医院、换医生、换科室。其实疾病的确诊也需时间,像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看病方式,对于诊断很不利。

目前大医院越来越细的科室划分,增加了患者走错门的几率。在上世纪60年代,一般医院只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科室,但现在随便哪一家大医院都有几十个。有些医生只看本科室的病,甚至只看一种病。这对已确诊的患者来说确实是好事,但对初诊者来说容易走弯路。科室的细化是全球普遍现象,不过美国已开始重新重视综合科室。

如果说患者第一次走错门还能够理解的话,很多人想不通的是,为何在看过医生之后,还会出现第二、第三甚至更多次的弯路呢?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看病如同破案,碰上疑难杂症,医生也需要一个一个侦破。二是中国的医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为不属于自己科室的病人做甄别。大医院的医生每天看自己科室的病人都看不完,再想要他们帮着判断哪个症状属于哪个科室,至少要问四五个问题,加上诊断越来越重技术,没有检查就很难下定论,这些原因都导致部分医生没有积极性。

如何少走弯路

在不知自己该挂哪科的情况下,为避免走弯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归纳出以下几步:一是看病前多从权威的书上和网上了解相关信息;二是先到社区医院首诊,到大医院看病时向导医人员询问;三是挂号时,可以先挂综合科室的号,如大内科、大外科、骨科、心脑血管科等,并听从分诊人员的安排;四是若始终不见效,就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提醒其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科室的疾病,并尽可能多地为医生提供疾病症状和相关信息。专家们总结了几种容易让患者走错门的病症。

头疼。如果能感觉到血管一张一缩,可能是血管方面的问题,应挂神经内科;如果是长期放射性的疼痛,多为颈源性头痛。应挂疼痛科;若是头部外伤引起,不论有没有出血,均应到神经外科就诊。

腹痛。腹痛首先应看消化科,若是下腹痛且伴有阴道出血,或者是正处孕期,可能就得挂妇科;若是同时伴有尿频、尿痛、尿急等尿道症状,则可能是泌尿外科;部分癌症患者的顽固性腹痛属于疼痛科。此外。胃食管反流症食管外症状约有20%病人走错门,因此若出现咽炎、哮喘等症状,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的,也可能需到消化科就诊。

胸痛。如果胸口或胸前疼痛较固定,向内肩放射性疼痛,有压迫感,且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应挂心内科;如果是因骨折等外伤导致的,在进行弯腰、侧弯等转位动作时疼痛加剧,可能属骨科;若是有持续性胸痛。也可能是带状疱疹感染,属皮肤科。由于心脏疾病较严重,因此出现胸痛应首先到心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等筛查。

腿疼。腿疼易在骨科、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等科室间混淆,多数属骨科。若是膝关节、手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出现两侧对称性疼痛,则多归风湿免疫科;若小腿肚有肿胀,手指按压会出现疼痛,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应到血管外科就诊。

牙疼。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牙疼应去牙科就诊,但如果牙痛的另一侧嘴和脸都会感到疼痛、鼻塞等,有可能是耳鼻部感染,应挂耳鼻喉科;若总在运动后出现,则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应挂心内科。牙科疾病与耳鼻喉科部分症状较易混淆,有些智齿发炎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下颌角肿痛,上火、喉痛等,容易错挂耳鼻喉科的号。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6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