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例6篇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1

一、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

明爱医院是一所急症全科医院,我们有幸参观急症室及深切治疗部两个急、危、重症科室。他们病房的护理队伍设有病房经理、护士长、专科护士、注册护士、登记护士、健康服务助理,另外,深切治疗部每天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为病人进行肺部的物理治疗,机械维修组人员定期到科室负责贵重仪器的检测、维修。每个岗位有统一的工作指引、规范的操作流程,员工们自觉、自律,病房管理整整有条,干净舒适。在明爱医院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着,外来者几乎不知道病房主管是谁,似乎管理于无形,却随处都可见到管理的结果。在护护、医护合作上,人人平等,团结一致,致力发挥团队精神。他们对急症病人的抢救意念和熟练技术,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们全心全意、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更重要的是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不忘保障病人的隐私,关注病人的尊严,让每个病人都能安全、安心地接受治疗。这种对病人的人性化关爱深深地感染着我。

人性化关爱还贯穿于员工之间。职业安全健康局及医院制定统一详尽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措施,使员工在精神上和健康上获得全面的保障和照顾。安全是管理的核心,他们以经验和行为带动全员为医院服务。病房到处张贴着标准的指引、醒目的标识,如体力处理操作,如何预防针刺伤、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工作压力管理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职业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氛围。在观察与交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谱写明爱人“献出爱心,带来希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凭着爱心与关怀,为病人提供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

二、健全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明爱医院的感染控制做的相当好。这是我体会最深刻的。医院感染控制组有感染控制医生1人(兼职),专职护士4人,感染控制护士每天下午要到所管辖部门进行工作检查和指导。他们有一系列标准的防护措施,每个病区设有有负压隔离装置,到处都是醒目的标识和宣传海报,各类职业安全和健康资料手册应有尽有,设备先进齐全,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员工落实消毒隔离自觉性非常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洁手习惯已成自然。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加感染控制组每季度对医院及部门高层召开的院感会议,内容为分析汇报情况和提出合理建议。处处可见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香港人的热情与真诚

踏进香港的第一步,的士司机便热情的为我们介绍香港购物、饮食的好去处。来到明爱医院,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央护理部全体同仁,对我们的热情与关心。简单的休整后,廖老师为我们介绍医院环境,并陪我们到街上购买八达通卡及生活用品,同时为我们准备好香港地图、地铁指引、香港购物指南等日常生活的指引。在两周的学习过程中,护理部老师多次通过电话甚至两次亲自到宿舍询问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助;宿舍的工人阿姨每天为我们准备干净、工整的白大褂。他们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感动不以,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2

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科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主诊医生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级心理沟通和维护机制,由心理责任护士、主诊医生、心理科医生组成团队对患者实施三级心理沟通及维护。

结果:实验组完全依从率73.3%,依从率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和78.3%;两组患者各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建立三级心理沟通及维护机制,实施团队式的三级心理沟通及维护,能够明显提高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及化疗依从性,有效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癌症化疗患者三级心理沟通和维护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5-02

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癌症治疗效果差,费用高,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对癌症的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1]。我科将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护士、主诊医生和心理科医生组成三级心理沟通和维护团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维护,旨在提高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及化疗的依从性,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科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20例。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3.2±6.3)。小学52例,初中46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胃癌患者33例,食管癌62例,直肠癌25例。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确诊,且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各心理生活质量评定指标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主诊医生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出院以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级心理沟通及维护机制,由心理责任护士、主诊医生、心理科医生组成团队对患者实施三级心理沟通及维护。第一级:每例患者入院后由一名心理责任护士负责从入院至出院全程的心理沟通及维护。患者入院后由心理责任护士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评分≤7分,采用一般心理沟通及维护即可;评分>8分,立即汇报主诊医师。第二级:对于焦虑抑郁得分≥8分而

1.2.2三级心理维护干预方法。

1.2.2.1教育性干预。①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谈、电话交流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分析引起患者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原因,向患者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强烈负性情绪反应,积极诱导、劝说或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介绍不同的应对方式,并给予一定的保证、支持;指导家属、朋友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控制负性心理。②心理科医生定期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教育性干预,帮助临床医生、护士了解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反应及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各种心理维护技巧。

1.2.2.2治疗性干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评得分≥8分给予治疗性干预。①认知一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改变肿瘤不可治愈的错误认识,正确了解自己的疾病,建立“癌症并不是绝症,是可以战胜的”认知。②支持一表达式干预:鼓励患者与病友交流,得到疾病信息、发泄负性情绪,并能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承担疾病的痛苦,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通过医学专家及抗癌成功明星讲座、互动性讨论和医护人员解答疑问等方式,使患者了解其他病友有效应对负性事件,调节负性情绪的技巧。③心理药物治疗:在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减轻严重焦虑、严重抑郁、失眠等因癌症诊断或治疗继发的适应障碍。

1.2.3判定标准。

1.2.3.1依从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遵医行为调查,包括健康饮食、生活作息、遵医嘱化疗和定期复查。依从性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以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计算依从率。

1.2.3.2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2]进行生存质量评估。问卷涵盖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认知、情感、社会功能5个功能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2.4统计学方法。调查者固定为2名护士,调查前按有关标准进行培训,调查人员不参与本研究,不了解患者分组情况,以保证调查质量。心理维护后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评价比较,见表1。

2.2两组生存质量比较,见表2。

3讨论

肿瘤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躯体承受巨大不适同时伴有心灵痛苦,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障碍、甚至出现自杀的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3]。化学、物理、生物性致癌因素已被公认。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患者同时具有明确的心身相关的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认为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促癌剂”。

我们建立了三级心理沟通和维护机制,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科医生共同参与对患者的第三级心理维护,不仅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还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肿瘤科临床医生护士接受了专业的心理维护培训,在对患者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心理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完全依从率、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崔雄.癌症患者QOL研究综述[J].吉林医学,2010,31(17):2677-2678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3

【关键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重症监护能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59

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重症监护能力成为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监护能力包括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ICU集中各种先进仪器和急危重症抢救、监护技术,成为抢救和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重要基地[1]。如何指导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实习过程中,面对复杂仪器和高难度监护和操作技术,有目的、循序渐进形成初步的重症监护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难点。笔者所在科将重症监护室教学目标按难易程度赋值分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结合知识掌握的渐进性,设计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并应用于重症监护临床教学,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实习的护生136名,男29名,女107名,年龄18~24岁,学历层次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将护生进入ICU实习的月份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1例,平均年龄(18.73±3.125)岁,对照组75例,平均年龄(19.09±2.572)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生性别、学历比较 例(%)

组别 性别

学历

男 女 本科 专科 中专

干预组(n=61) 12(12.3) 49(87.7) 17(27.2) 31(38.3) 13(34.6)

对照组(n=75) 16(14.6) 59(85.4) 22(30.5) 33(36.6) 20(32.9)

字2值 0.153 0.211

P值 0.617 0.825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CU成立两个教学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时间≥2年,具备教学资格,以抽签形式决定目标分解教学小组和常规教学小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均在教学小组指导下实习,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课时数相等,每周一上午集中教学,其余时间护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采取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习时间4周。在ICU实习结束后,邀请其他科室教学负责人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2]。考核两组护生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感染控制能力,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对比分析带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效果。

1.2.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按基础到专科,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从1~9分赋值,专科程度或难度越高,分值越高。1~3分为低难度、4~6分为中等难度、7~9分为高难度。各部分内容依据知识掌握的渐进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序纳入每周教学计划。目标制定分掌握(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了解(掌握知识重点)三个级别。知识掌握顺序:1~3分直接划入掌握范围;4~6分:第1周理解,第2周掌握;7~9分:第1周了解,第2周理解,第3周掌握。目标制定采用统一格式:掌握/理解/了解+知识,如:掌握吸痰指征,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了解呼吸机的应用。本科护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必须达标,专科生掌握、理解两个级别必须达标,中专生掌握级别必须达标。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还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每周教学目标,结合每日工作内容,灵活制定护生每日学习目标和内容,每日反馈评价。

1.2.3实施第1周:向实习护生介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明确重症监护病房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本周教学目标和病房工作情况制定周实习计划;第2周:周一反馈上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落实情况,明确本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第3周:内容同第2周;第4周:周五评估整个教学计划实施效果,组织护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重症监护临床能力。

1.3评价指标根据重症监护病房培养护生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实习目标,设计一例包含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修补术后接手术、术后监护以及心跳呼吸骤停抢救配合三个标准化考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OSCE考试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考试得分及OSCE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护生重症监护OSCE考试各重症监护能力

及总分比较(x±s) 分

项目 OSCE重症监护能力 OSCE总分

急救能力 病情观察

能力 感染控制

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干预组(n=61) 67.03±2.715 68.90±0.778 68.42±0.487 77.17±3.697 81.85±3.602

对照组(n=75) 58.70±3.117 56.81±0.965 55.37±0.681 57.65±5.014 66.59±3.994

F值 3.369 15.683 7.970 4.781 3.991

P值 0.035 0.000 0.000 0.006 0.020

3讨论

3.1目标分解教学模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激发护生学习兴趣重症监护理论难度高、技能操作不易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护生会迷茫,碰到什么学什么,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目标分解模式明确每周、每天学习目标和重点,使护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护生初次进入ICU,面对各种复杂仪器、引流管道、急救抢救场面,既好奇、想学,又充满恐惧。同时护生在ICU实习,学习兴趣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证明按目标分解模式引导护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

3.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目标分解模式将重症监护理论和技能按简单到复杂、基础到专科的顺序进行排序,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使护生面对复杂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减轻恐惧和畏学心理。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得到提升,表现在主动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面扩大,重点突出,并能思考病情变化原因和处理措施,具备初步抢救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种有创操作中无菌观念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能较好地达到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

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是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急救技术、技能,心肺复苏、精密仪器使用及病情动态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等[3]。因为重症监护理论技能的复杂性和难掌握性,本研究从临床教学实践出发,采用目标分解教学法,分析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能够帮助护生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初步形成重症监护能力。但尚未有公认的重症监护能力体系构成,本研究也只立足于最基本的急救、病情观察、感染控制、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研究,其局限性有待在重症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范亚峰,张仁,陈谊,等.ICU护理人才校内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11):983-985.

[2]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 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4

关键词 临床带教 护生 心理压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3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落实,患者对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医护人员也要相应增加。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与护生实习效率成正比[1~2]。为了调查实习护生对待实习的态度,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护生实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分析临床实习护生焦虑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各大、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62例。纳入标准为年龄18~25岁;既往和日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在进行临床实习并接受理论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

方法: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被研究者的年龄、学历、家庭状况、专业态度、是否独生子女、带教老师态度及患者的信任度等;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个人必须按照自己内心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由专人发放问卷,讲解填写方法并负责收回。

结果

62份问卷全部收回,62例临床实习护生的焦虑发生率为19.14%,其中轻度焦虑占16.05%,中度焦虑占3.09%。前4位心理压力得分依次为环境陌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自我感觉不足,患者的不配合和不信任,带教老师的冷漠严厉。

讨论

实习是护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护生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石,也是走出校园,迈上神圣的“白衣天使”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对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重要影响的一个阶段。护生从校园进入医院,面对患者的痛苦,易产生心理压力。此时,医院和科室要真诚的欢迎她们,生活上关心她们,向她们介绍医院和科室的情况,熟悉环境,使其心中有数,介绍学员和本科工作人员,以相互了解,便于沟通。科室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学员打招呼,融洽关系[3~4] 。实习护士因为工作经验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疾病知识不熟悉和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欠缺,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紊乱,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此时,带教老师应注意了解实习护士的实习态度,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护生在校的理论学习阶段对很多医学名词、病历、症状等只有抽象的概念,带教老师可以将某一患者的某一症状或某一特殊病历单一讲解后,要求学生回家找出相关的书面讲解。每周进行一次专科讲课,讲述专科有关知识及护理重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师生需共同探讨,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患者通常都希望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一般总是拒绝临床经验少的实习护士为之进行治疗护理,不配合教学,此过程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此时带教老师应帮助实习护士对护理行业的就业形势进行介绍与分析,要尊重患者人格、权利及生命价值,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认真负责,不断进取,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做到举止端庄,言语文明、亲切,正直廉洁,遵纪守法,不图私利,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护生实习的各阶段,带教教师要亲自参加评教评学活动。不定时抽查护生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随机查看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科时对护生进行操作考核,组织护生进行理论考试,组织护生进行小型讲座。召集护生进行评教活动,把结果向教学双方通报。通过评学评教,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探讨更好的带教方法;同时使护生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护生实习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极期重要而艰苦的任务,与医院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而基层医院护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只有通过各方面的联合管理,保证护生在实习中能得到规范化的教育;让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敬业和奉献精神,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良好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工作。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是护理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带教班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5

盲人专用汽车上装有特制的“非视觉联系”的感应系统,可帮助盲人实现独立驾驶。

报道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机器人和机械工程实验室的教授洪丹尼和他的团队从2007年起便开始研发这种汽车,经过近3年的探索,他们终于研发出第一代盲人专用汽车。车上装有特制的“非视觉联系”的感应系统,可帮助盲人实现独立驾驶。

汽车开发团队的新闻官史蒂文,麦凯对媒体表示,他们已经邀请一些盲人试驾,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车上的感应系统自主驾驶。

而美国盲人协会主席马克称赞此研发成果的意义“不亚于人类的登月计划”。他说,“这项研究让大家看到,盲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驾驶汽车”。

(来源《山东商报》)

中医针灸已正式申遗

扶阳学派、岭南罗氏妇科、新安医学、海派医学……这些你以前可能从未听说的中医学术流派齐聚广东,在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上,就中医药发展展开“百家争鸣”。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中医针灸正积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方案已提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钟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阳胜,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等出席会议。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卫生部正计划将“中医针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遗方案已完成并提交。

(来源《广州日报》卢文洁胡延滨李雪/文)

美研发人工肺获重大进展

美国两个研究团队在研发人工肺部组织获得重大进展,未来可望利用该组织进行移植或测试新药物的效果。

在第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团队将他们在实验室培育的肺组织植入老鼠体内,结果显示,这种组织可帮助老鼠呼吸,并为它们的血液提供新鲜氧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员首先将实验鼠自身的肺细胞去除,只保留其中的细胞外基质、肺气道的枝状结构及血管等,作为新肺细胞成长的“架子”。随后,研究员在“架子”中注入可定向发展为肺细胞的干细胞,开将“架子”放人一个生物培育器中,这培育器模拟实验鼠胚胎期肺部成长环境。

研究员接着把由此方式培育的新肺植入实验鼠体内,它在首两小时内发挥与正常肺一样的功能,但超过两小时后,这肺部开始出现血栓。耶鲁大学的妮可拉森博士说:“这是肺部再生的起步,最终会用在人类身上。”她说:“到最后,我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可直接植入人体内的肺脏,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再进行肺部移植手术了。”

在第二项研究中,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利用血管细胞,制成只有豌豆大小的“芯片肺”。这种“芯片肺”由肺细胞、渗透膜以及毛细血管组成,可以模拟肺泡的功能。威斯研究所发言人表示,这种人工肺可用来测试新药效果和毒素对肺脏的影响。

(来源《联合早报》)

华中科技大学找到

脑中风新诱因

华中科技大学王擎教授和欣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新的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子――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区域的rs11206510,其携带者患缺血性脑中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1.75倍。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发现。

此外,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宣布,该校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王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一个新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致病基因――A130V突变型基因。研究组称,房颤是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

(来源《长江商报》)

200多种癌症

有8大关键信号

据国外媒体8月27日报道,《英国全科医疗学刊》刊登英国基尔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总结出癌症8大关键信号。

新研究主持人马克,夏普利博士及其同事仔细分析了来自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和德国的25项癌症研究,最终总结出以下“癌症8大关键信号”:

1、直肠出血(预示老年性肠癌)

2、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结肠癌的征兆)

3、肿块(有可能是乳腺癌)

4、直肠检查显示可能有癌症出现(可能得了前列腺癌)

5、尿中带血(可能预示存在与尿路有关的癌症)

6、咳血(潜在肺癌危险)

7、绝经后出血(可能出现妇科相关癌症)

8、吞咽困难(可能出现了食管癌)

夏普利博士表示,患者一旦出现其中任一症状,就应该尽快找癌症专家诊断。这些关键症状的发现有助于及早诊断出大量的癌症病例,从而帮助患者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研究人员还表示,目前已知癌症大约有200多种,医生不大可能对所有癌症都了如指掌,因此,当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患者务必上医院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来源《江门日报》)

一天饮茶超4杯

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在罗马召开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年度大会上,一项关于饮茶与风湿性关节炎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被宣布:一天喝4杯或4杯以上的茶,会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

这项调查了760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喝茶的女性比不喝茶的女性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概率要高78%。

而跟茶一样有着提神功能的咖啡却不会增加这种危险,研究结果显示,咖啡与风湿性关节炎之间无任何联系。这实际上是说,茶与咖啡里所含的咖啡因与风湿关节炎之间没有关系。那么是不是茶叶里的茶多酚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关系呢?这项研究成果却没有涉及茶多酚。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英国每年约350000人患上此病,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并且40~60岁的人患病率最高。

(来源《澳洲日报》)

下午喝酒更安全

你会喝酒吗?饮酒其实是有许多讲究,下面就介绍饮酒的四大最佳境界:

最佳品种:红葡萄酒

酒有白酒、啤酒、果酒之分,从健康角度看,当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为优。法国人少患心脏病即得益于此。据研究人员介绍,红葡萄酒中有一种植物色素成分。此种物质以抗氧剂与血小板抑制性的双重“身份”保护血管的弹性与血液畅通,使心脏不致缺血,常饮红葡萄酒患心脏病的机率会降低一半。

最佳时间:下午安全

每天下午两点以后饮酒较安全。因为上午几个小时,胃中分解酒精的酶一酒精脱氢酶浓度低,饮用等量的酒,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也不宜饮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损害。

最佳饮量:2~3杯

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g。一个60kg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人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g以下。低于60kZ体重者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g左右。换算成各种成品酒应为:600白酒50g、啤酒1kg、威士忌250mL。红葡萄酒虽有益健康,但也不可饮用过量,以每天2~3杯为佳。

最佳佐菜:鱼肉蛋菜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6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攻关的勇士。位于上海西南角沪闵路上的第八五医院分院神经内科,就有一支专门与“三瘫(偏瘫、面瘫、截瘫)做斗争的医疗团队。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们以独创的医学仪器、独到的治疗方法、独特的康复手段,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为数以千计的中风病人及其家庭送去福音。

据介绍,近两年来八五医院分院神经内科共收治中风患者220多人,在经过3~6个月的治疗后,发病半年以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发病半年以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在60%以上。目前,该科在中风患者圈子里已小有名气,其网站http://省略也有颇多点击率。该专科的50张住院床位一直供不应求,病人最多时竟加到60个床位,深得患者的信赖和欢迎。

(一)

走进神经内科病区,迎面就能看到,患者赠送的24面锦旗把走廊墙壁基本占满。环顾一圈,相对于沪上各级医院日渐改善的住院条件,这里只能说是中下水平。笔者心里不禁画了个问号:它对患者的吸引力、与同行的竞争力究竟来自哪里?

顾超,40出头的年纪,思维敏捷,精明强干,是神经内科的科主任。他从独特的生物工程学视角出发,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疾病治疗管理模式与医疗临床管理手段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得该专科在中风及其后遗症治疗与病区数字化管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这里的核心竞争力,是独家拥有的仿生物电治疗仪,用这一仪器给患者做细胞层次的簇放生物电治疗,是我科特有的治疗项目,而且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对偏瘫、面瘫、截瘫等有较好效果。”顾主任介绍说。

笔者曾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对仿生物电治疗仪(以前称“生命信息治疗仪”)也有过多次报道。这一电疗仪器,是由顾超的母亲、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生、曾在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工作的老科学家顾涵森,与江南名老中医吴度民共同研制而成的,早于1994年就通过上海市医疗管理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国家专利,随后又获得欧美等13个国家的专利证书。

周家凤,神经内科副主任,是这个团队中使用仿生物电治疗仪管理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一位。她向笔者介绍了运用这台仪器结合中医针灸的治病方法。在做簇放生物电治疗时,先参考患者的脑磁共振影像,确定患者病变的部位,然后在病人的病灶局部通过针灸针直接引进不同剂量的编码生物电信号,一方面激活处于膜电位丧失功能的神经细胞,重建其细胞膜电位,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调控功能;另一方面明显地改善大脑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减轻脑缺血缺氧的损害。

该专科学术带头人、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福麟教授,对仿生物电治疗仪的治病原理对笔者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中风以后,首先一部分神经细胞因为缺少氧气和养料而完全死掉了,但是周围的大量神经细胞并没有死亡,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如果这些神经细胞分管语言功能,则患者就不会讲话了;分管上肢功能的,上肢就会瘫掉;分管下肢的,下肢就瘫痪了;分管大小便的,大小便就失禁了。“不活”其实是还没有完全死,如果采用外界力量能促使这些神经细胞恢复膜电位,则它们还可以救活。由于量子化生物电疗法采用的信号与正常人神经细胞传导的信号是一致的,因此易被神经细胞接受,能够激活那些“半死不活”的神经细胞;哪一部分的神经细胞被激活了,哪一部分的功能也就恢复了。

张教授指出:当然,要激活这些“半死不活”的神经细胞,越早希望越大,时间一长了,这些细胞就不是半死,而是全死了,死亡的细胞再用什么办法也无能为力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我们的临床实践看,众多中风后遗症病人脑CT片子显示的半暗区,也就是失去功能的神经细胞,大部分是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是可以采用生物电疗法逆转的,是可以被激活的,这也就是治疗中风及其扁遗症的希望所在。

(二)

来这里就医的病人,有脑中风引起的偏瘫、脊髓炎症或外伤引起的截瘫、四肢瘫、二便失禁、语言障碍,有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有小儿脑瘫引起的运动、智力、语言、听觉障碍,还有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紊乱、脑外伤、脑疲劳、老年痴呆……

总之,尽是些疑难杂症。小护士们对病人归纳为“三多”:抬进来的多,昏迷不醒的多,三管(即尿管、鼻饲管、氧气管)齐上的多。既来之,则“治”之。你病情复杂,我治疗上就须“组合拳”伺候。该专科主要采用由簇放生物电疗法、脑循环治疗、超声、激光、远红外组成的理疗方法;由头针、体针、微针、药物穴位注射、中药涂擦、督灸组成的中医治疗方法;由手法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组成的运动疗法;以及由心理治疗、中西医药物颈动脉注射与静脉输液治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法。

不难看出,除了“人无我有”的簇放生物电疗法,其他治疗手段大多是各家医院共有的。于是,怎样做到“人有我优”,就成为顾超这个团队刻意去研究、努力去做好的事情。

这里先讲一讲“五步法”。听来简单,却是原创。大家知道,中风瘫痪的康复过程往往漫长枯燥,病人和家属像在走一条无尽头的路,信心和耐心容易一点点被磨去。该专科总结出康复治疗“五步法”,简述如下:第一步,临床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各项临床指标稳定);第二步,独立能坐(不依靠他人搀扶,不依靠后背支撑物品,在轻微外力推动下不倒);第三步,独立能站(不依靠他人搀扶,不依靠支撑物品);第四步,能实现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包括走得稳,无大小便失禁,能自己进食,能穿衣,认知功能基本正常);第五步,功能基本正常,回归社会(ADL≥90分)。

“五步法”的好处是把中风康复这一漫长复杂的过程细分,使之阶段化、节点化,让每一步成果具象,使每一步目标清晰,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治疗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由近及远,不断建立信心,最终积小胜为大胜。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及其家属非常认可“五步法”,觉得好懂好记,努力方向明确,心里感觉踏实,都很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来做。

再说说“查房”。这是无论哪家医院都有的制度。但这里的查房并不是仅由单一学科医师参加的,而是一个整合型、综

合性的医疗团队――卒中小组:有西医,有中医;有康复治疗师,也有负责心理干预的护士……发现问题当场会商,马上落实到位。在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建立以电子病历与康复临床路径为核心的数字化医疗信息网络平台,该专科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奖掖优秀,激励创新。

这里的成功病例很多,限于篇幅仅列举一二。

经过3个月的持续康复治疗,因中风偏瘫导致卧床的汪根雨,如今可以自己乘公交车来复诊了,满脸的笑容说明了他心中的喜悦。这位72岁的老人有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10年9月的一个深夜,他忽然感觉右侧肢体麻木、手脚无法动弹,家属立即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清醒后的老人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一侧肢体瘫痪,将长期与床为伴。本来乐观开朗的性格变得暴躁,怨天尤人,拒绝任何人的靠近。针对他的情况,护理部立即安排了心理辅导和独特的电磁平衡治疗,一周后老人居然在搀扶下可以坐起来了。自此他来了精神,每天5点钟就起来做康复练习,并且看到每个人都满面笑容地打招呼。针对他的情况,医生又增加了针灸、推拿和穴位注射,如今老人已经实现了生活的基本自理,可以出院随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