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例6篇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目前村级经济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从乡村中选举出来的,由各个乡镇政府进行任命的,乡镇的财务经济的主管部门对其人事变动的影响很小,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其选派有经验和专业扎实的人才去从事乡村的财务经济管理。由于大部分乡村经济管理人员从农村选拨出来,他们不仅要从事村级经济管理,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不能专心于财务经济管理中,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导致了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合理的处理相关的问题,乡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目前造成诸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村级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机构就农村财务经济管理现状来讲,农村的各个乡镇的主管单位都不相同,有的乡镇是由农经部门管理,而有的是直接归财政所管理,这样导致管理相当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乡镇农经部门主要是负责农村财务管理,财政部门很难插手。但乡村的财务票据又是由财政部门管理,农经部门管不了,这就会出现村级收取企业租赁费而开的收入票据,财税部门不允许企业抵成本,对村级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会计队伍素质首先要制定一个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单单从乡村选财务人员,可以向全国各地招聘合格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乡村的整个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要稳定,专门的岗位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管理,不实行一人多岗的措施;最后,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财水平和能力,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村级财务的相关知识。(二)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村章监管制度乡村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单独的对乡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管控,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时常听取乡村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第一时间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广泛的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特定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对策,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鼓励他们监督和提供宝贵的意见,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力,对不称职的乡村干部要及时批评改正,推行公开的财务制度,真正的处理好乡村经济管理工作。(三)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1.实行收入申报、支出审批制度。实行收入申报制度,各村在“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收入台账,村级一切收入必须及时、全额并以现金的方式缴入镇代管账户统一管理。支出审批需要村级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正规发票使用制度和报账制,备用金主要用于村级日常生产管理性开支。2.实行费用开支限额制度。各村每年的招待费要严格控制在镇党委、政府所规定的限额内,鼓励零招待费;当月的招待费要当月结算、审核、记账、挂账,超期的招待费不能下账;所还往年的招待费要记入本年的限额,用完为止,不能超额;严禁招待费限额跨年度使用。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月结账后,各项收支单据交由民主理财小组审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建立统一核算制度的严格管理建立统一核算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是乡村经济管理最重要的方面。统一核算标准,规范村干部发放各种补贴标准,乡村在有资金发放的同等条件下,先发工资后发补贴。(五)完善村级管理中固定资产相关台账的设置目前,在村级经济管理中,固定资产等相关台账的设置混乱,文本合同不规范,财产账簿不健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的建设。1.加强村级固定资产公开力度,解决当前财务公开只看重资金方面而忽视了资产方面公开的问题。2.建立村级固定资产处置公示听证制度,村级固定资产处置要公示,重大固定资产处置方案要进行听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台账,及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实际情况。4.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账务处理要及时、准确、规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以收入抵算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现象,对账外资产要及时转入有关会计科目,谨防集体资产流失。5.加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入账前审核,避免白条或工程协议等不合规票据入账,有效堵塞购建环节中存在的漏洞。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06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07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两年(2007至2008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26种,总结材料8份,典型材料5份,整编资料5册4卷。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三)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共盘点处置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

(四)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份,标的额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五)、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008年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锁定村级债务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50笔,25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55%。

二是规范运作

1.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二十六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入账时,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出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试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2、调查摸底;3、集中整改;4、规范管理;5、总结经验;6、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委托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2、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四、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开

“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制定了《××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工作的规范运行。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村级财务 管理 模式

一、引言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资”利用效率不高,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工作实际脱节等等,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因此,改革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提高农村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农村财务工作的关键,这对于推动农村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村级财务管理概念及常见模式分析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村集体资产,筹集生产资金,提高经济收入减少各项支出,实现村集体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并确保村级组织整体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所开展的一系列的会计核算、财务计划、财务监督与控制等财务活动,是对村集体的各项资产进行的运用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集体收益分配、费用开支控制以及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现阶段,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村财村管

村财村管模式也就是村集体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业务处理等都由村委会计负责,具体业务活动受到上级乡镇部门的监督指导。这种模式始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但是由于存在着财务管理程序执行不严格、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因而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等问题,现阶段随着对村级财务管理力度的加强这种模式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已经基本很少采用。

(二)村财镇管

村财镇管也就是在确保村集体资金所有权、管理权、核算权以及债务债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乡镇经管部门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记账。这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强化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有效减少了随意开支或者是票据入账不规范的问题,因而是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主流模式。但是也存在着村级财务管理效率不高、会计核算监督职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三)村级会计委托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委托乡镇会计中心,由专业受培训过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从事村级财务管理,通过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财务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管理规范化。这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强化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有利于村级财务的制度化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村级财务公开提高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

三、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我国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系统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具体的共性问题:

(一)村级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

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流程不标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财务审批审核机制不完善,招投标管理程序执行不严格,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评估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易发生财务管理混乱,甚至是出现腐败问题。

(二)“三资”利用效率不高

在村集体资产中,比例最高的就是固定资产,但是由于存在着资产结构单一、可增值资产不高的特点,再加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债务负担沉重,一些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村级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大部分村集体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都存在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特别是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严重滞后,甚至会计电算化也未能实现。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方面,也缺少必要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与实务的专业培训,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优化措施

(一)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整合再造

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首先,应该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尤其是财务支出审批,严格按照支出金额的不同,执行村级、乡镇或者是县级等不同层级的审批程序,同时在财务支出管理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财务预算计划执行,对于大额资金的支出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者是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其次,规范项目建设招投标的管理,特别是现在城镇化进程加快阶段,村改居等项目越来越多,工程建设内容不断增加,更应该严格项目建设中的招投标管理;第三,应该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处置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应该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并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购置,同时进行村务公开公示;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同样需要会议表决,组织专业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后方可进行处置变现。

(二)提高农村“三资”利用效率

农村“三资”使用管理也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三资”管理方面,重点是应该通过资产登记确权,及时摸清资产状况,进而开展资源的统筹规划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开发过程中,应该严格审查,避免出现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同时对于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四荒地”等资源的出租、发包、租赁,应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公开协商和公开招投标,并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

(三)夯实村级财务工作的基础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首要工作应该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公开制度、民主监督机制以及财务会计人员管理制度,通过以制度为遵循,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规范化水平。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采用村财镇管与委托会计模式的行政村,更应该完善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体系建设,并探索网上审批与电子印章的使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此外,应该注重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五、结语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提高村级财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是整个农村工作的基础内容。在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在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三资利用”以及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业务水平,为农村事业建设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菁.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集亟待解决的问题[J].农村经济,2012,20(3):38.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在实施上述《制度》和《办法》过程中,我市以原面向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零户统管”班底为基础,组建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设置账簿、统一会计科目、统一微机管理、统一资金专户、统一报账汇审、统一财务公开,对全市16个乡镇251个村全面实行服务核算,实现了村组合并前后、税改前后会计核算内容的有效衔接,有效地防止了账账、账款不符和票据混乱等现象。对《制度》和《办法》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应对下面几个问题加以完善。

一、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村级固定资产核算目前仅限于与“实收资本”相关联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它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原始积累的表现形式。出现村民委员会合并等可能引起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情况时,没有履行严格的固定资产清理处置程序,而是将变动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简单相加,作为新主体固定资产的价值,这种做法没有反应固定资产变动后的真实状况,也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不全。

调研组认为,村级固定资产的核算,应该把握好范围界定、金额确定及实物管理三个方面。其中,村级固定资产的的范围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村级活动场所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房屋及围墙的建造成本、占用土地的评估价值、景观设施以及永久性公告公示牌等的建造费用等等。

一事一议项目形成的各项资产,如通村公路、田间操作便道、排灌沟渠、照明线路、蓄水池、堰塘等。

原有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的评估价值,即第一轮承包时未分配到户的集体财产、公共设施等。

其金额确定和实物管理,应该按照现行“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建好固定资产台账,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管好村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二、关于林木资产的核算

对于林木资产的核算, 《制度》要求设置“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两个二级科目,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入或营造的林木的成本:借方核算林木资产的购买价及相关税费、经济林木投产前发生的培植费用、非经济林木在郁闭前发生的培植费用;贷方核算摊销、出售、结转等应减记林木资产的金额。

据此建议: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及林木资产的核算中,村级公共场所绿化、观赏苗木的购买与栽种费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确认情况分析确认,未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作为林业资产――非经济林木入账核算;沿沟渠、沿通村通组道路栽种的树木,应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未分配到户的集体林地、村组公用绿地上的林木,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由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林业血防等项目形成的林木资产,作为林业资产――经济林木入账核算。上述林地取得的收入,除收到的征用土地补偿费及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使用权收入,计入公积公益金,用于对荒山、荒滩的开发治理外,应当按实际取得的金额计入经营收入

三、关于耕地经营权、林地使用权的确认

对于集体所有、由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的耕地、林地等农村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有关的政策性文件都要求,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形成耕地、林地承包及承包经营合同,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管理。

这两种权利要不要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予以反映、如需反映又该如何反映,现行的法律规范尚无指导性意见。我们的想法是:为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耕地保护政策在村一级的贯彻实施,有必要把土地(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范围:对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按保护区设置明细账备查登记;对保护区外的土地(耕地、林地、水面等),按村民小组设置明细账备查登记。在其金额的确定上,一种思路是借用税务部门已实施的“零申报”办法,在备查登记时只登记面积不登记金额;另一种思路是按土地承包合同和林权证等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证明文件中载明的面积,参照村组所属城镇建设规划级次及相应的地价标准,汇总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入账金额。

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长江防浪林、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林业血防、森林生态效益、小流域治理等使用国家投资实施的项目,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办理会计核算。

四、关于“专款专用”原则在补助收入核算中的运用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在会计核算上表现为“补助收入”,目前的做法大致有三种:对粮食种植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牲畜养殖户(生猪规模养殖)、农机具及家电下乡受益户的补助,经核准后通过国库直接划转到农户个人“一本通”账户;对项目性资金,实行项目报账制,依项目的完工程度办理会计核算,所需资金直达在建项目账户;对按工作的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性补助的资金,由有权核准的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到该工作的完成方,如通村公路和“一事一议”奖补。这三种做法中,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理会计核算的,实际收到补助资金时记入补助收入,期末转入本年收益。从其核算流程考察,很难体现财政资金“专款专用”这一通行的原则。为此,建议增设241号“专项应付款”:收到上级部门下拨的补助收入时,贷记本科目,使用或分解相应的财政资金时,借记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该项财政资金的超支或结余。年终结账时,将已使用或已分解的补助收入,转入本年收益。期末余额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办理, 需返还的结余,借记本科目;需弥补的超支, 按后续资金来源进行核算。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的管理,是认真贯彻《××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两年(**至**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26种,总结材料8份,典型材料5份,整编资料5册4卷。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三)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共盘点处置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

(四)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份,标的额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五)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008年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锁定村级债务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50笔,25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55%。

二是规范运作

1.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二十六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

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入账时,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出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试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2、调查摸底;3、集中整改;4、规范管理;5、总结经验;6、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委托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2、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四、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开

“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制定了《××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工作的规范运行。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村 三资 管理 措施

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度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复杂性强

(二)农村“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农村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挪用支农资金

(四)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些地方把机动承包和其他收入直接用于支出,使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目的不明确,管理不规范

(五)个别村务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湛,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

(六)农村强占集体资源现象严重

二、加强农业三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农业“三资”管理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郫筒街道办事处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照上级精神,党工委办事处把“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研究落实,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财政、农经、土地、水利、林业、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郫筒街道办事处村级集体“三资”中心,配套资金,充实人员,增加办公设施,优化办公条件。25个行政村、居也分别成立了3―5人的“三资”管理小组,加强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2013年12月成为全市首批达标标准化“三资”管理中心。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

(二)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为了保证“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不断完善办事处村居务管理、财务审批、村居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等制度,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等管理制度和村级经济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健全办事处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

(三)明晰台账,管好资产

根据审核后的“三资”清理表格,将各村社区的资产、资金、资源台账和合同等有关资料进行电算化管理。

(四)进一步清理核查,健全台账

首先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核查,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五)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各部门配合,专人负责,实现资源共享,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和实时监控。

三、农业“三资”管理取得成效

实施加强农业三资管理的具体措施,郫筒街道办事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加强集体资金管理,遏制源头腐败

完善“村(居)财办事处管,村(居)用”制度,实施由办事处财务科统一核算村级财务,实行账户统设,按村社区设账,避免了现金坐支、白条子入账等现象。同时,对较大支出和各种票据实行“村社经办人――村社理财小组――社长――村两委主要领导――办事处分管领导”五级审核,层层把关,有效遏制了过去资金随意挤占挪用现象,杜绝了过去村社区不认真记账、不交账等现象,做到账目清楚、支出合理,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从源头遏制腐败。

(二)加强集体资源管理,壮大集体经济

在对全办事处25个行政村级区划的耕地、宅基地、林地等认真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规范的管理台账的基础上。对集体资源的承包地实行严格公开公示,强化使用的透明度,促进集体资源账目明晰,去向清楚。

(三)实行资产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对村级集体资产清理登记,建档立卡。对流失的资产通过走访村组干部、群众等渠道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对现有资产进行逐一登记,填写《农村固定资产登记卡》,以村居为单位进行装订归档,做到一村(居)一本,一村(居)一册,使资产管理规范化。每年度对各村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更新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做到账物相符,有效堵塞漏洞,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四、对农业“三资”管理今后努力和方向

(一)进一步深化对村级“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证明,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思路决定出路。办事处各级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村级“三资”管理历来是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村级“三资”由于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级“三资”管理不到位,将导致群众集体上访、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当前,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高度重视村级“三资”管理问题,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对策.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全街道村级“三资”管理整体水平,推动郫筒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村组干部、报账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1.搞好培训。过去,个别村“三资”管理之所以管理混乱,村组干部、报账员不懂业务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象,每年县财政局和郫筒街道办事处加大对村组干部和报账员的培训.主要培训财政支农政策,农村“三资”管理的政策法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村级财务人员了解并熟悉相关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意义、内容及要求,熟悉相关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操作,熟悉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理财的形式、程序和职责。

2.做好服务。牢固树立村组干部和报账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对村组需要办理的业务及时予以办理,不推诿、不扯皮、不刁难,努力做到随到随办。特别是对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赔付、过渡费及租金发放、拆迁户分房等,努力做到走出办公室,深入村组一线.尽量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做好优质服务。

五、农业“三资”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多元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产利用多样化,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三资”问题是农村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三资”问题处理的好坏,能反映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所以农业“三资”管理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恩会.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