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程序范例6篇

成本控制的程序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1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概述

1.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增强经济核算,不断挖掘潜力,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搞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体现;另对促进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职能的实现和项目经理对成本指标的实现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特定的意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之重大,分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和项目经理必须要做好的首要任务。

1.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涵及概念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丨等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赢利的目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

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广义地讲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可以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批准开始,直到项目投产各个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讲,可以有建设单位的成本管理、设计单位的成本管理、勘察单位的成本管理、设备采购单位的成本管理、施工单位的成本管理等。但是从大量的现金流出现开始,主要在施工阶段,对于施工的成本管理更具有经济意义。因此狭义地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标后的施工单位针对项目所进行的成本管理,以及在具体项目上所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1.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3.1全员管理与全员控制原则

首先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是说就是项目经理一个人有责任,其他人就没责任;项目经理领导项目部的全体人员应该根据分工的不同各负其责。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计划部门负责成本预算的编制、审核等工作;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等工作;财务负责核算等工作;物资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等工作;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经费的管理等工作。每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都要对本岗位工作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负责,也就是说全员参与、全员控制。

1.3.2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在工程验收移交的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1.3.3动态管理与控制原则

因为成本管理与控制都是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的,不同的变化都会对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比如:工期发生变化,就会对投入的成本产生或增大或减小的变化;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就会对材料费产生或增大或降低的变化;冬雨季节天气的变化也会增大或减小成本的变化;设计变更或方案的改变也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等等。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

1.3.4目标管理与控制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程序及方法

2.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程序

成本预测圯成本预算圯成本控制圯成本分析圯成本考核兑现—个项目中标后,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技术、设备、人员、中标情况及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人力、气候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其次是根据企业的成本定额编制成本预算,成本预算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交由项目部进行负责成本预算的落实和合同履行。

项目部接到项目任务后,要组织项目人员对该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二次分解,根据职能部门(人员)划分各个成本预算,作为各个部门(人员)的成本最高上限进行控制。

项目部要分阶段对各个部门(人员丨产生的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或节余的原因,并做出分析结果。

企业分阶段对项目部产生的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给项目部进行兑现;项目部将考核结果与分析结果对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兑现,节奖超罚。

2.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2.2.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建立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调动项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是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2.2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

工程质量标准的合理定位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因为质量过剩和质量欠缺,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质量过剩很明显是一种成本的浪费,质量欠缺会引起业主的不满意或要求返工或修补,都会对成本产生浪费;且质量的浪费还会带来工期的损失,造成更大的成本损失。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一次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既不过剩也不欠缺,就能够最好地控制质量成本。

2.2.3加强工期成本管理与控制

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保证合同工期的前提下成本越低越好;另一方面延误工期可能会降低局部成本,但会导致业主的索赔(或罚金>,以及其它方面的损失。也就是说工期与成本也并非越短越好,只有达到最佳工期,工期成本才最低。控制工期成本就是在保证合同工期,在投入一定生产要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工期,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2.2.4加强技术成本管理与控制

实施性施组、方案是决定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决定工程成本的产生。为了控制成本,对实施性施组、方案必须进行经济比选,在多方案满足工期、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好中选优;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进行技术指导,施工后进行及时验收,保证不出错、不返工,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成本。实现“成本、质量”双预控的目的。

2.2.5加强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

工程实体所构成的材料费是工程项目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加强材料费的管理与控制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材料费的控制必须从两个方面实施,一个是材料的价格,一个是材料的数量。材料价格如何能够达到最低?关键是材料采购的过程和控制的程序,一般大宗材料采购采用招标采购,小型材料采购采用直接采购;另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及职业道德也是成本控制应该注意的因素。材料数量如何有效控制?首先是材料计划必须由技术部门提供,计划的准确性由技术部门保证;材料采购数量与发放数量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保证日清月结,保证采购与库存和消耗数量的统一。做好这两方面工作达到有效控制材料费的成本目标。

2.2.6加强人工费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费是构成工程项目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费的管理要按照固定单价和计件数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人工单价根据市场和定额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计件数量根据实际完成工程数量和定额相结合来确定。施工过程中主要控制实际完成工程数量,每月定期统计实际完成数量进行计价发放人工工资,竣工后一次结算所有人工费用。以达到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有效控制人工费的成本目标。

2.2.7加强设备机械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费也是构成工程项目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项目而言,机械设备可采用自有的、购买的、租赁的等,但无论选用何种方式,都将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首先在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必须先进行经济指标论证并通过方案的比选才能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地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损坏,增加机械费的成本;在机械设备进出场时间上一定要控制好怡当的时间点,及时进场,退场,做到既不影响施工也不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增加。达到有效地控制机械费的成本目标。

2.2.8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并形成制度、加以控制完善成本管理办法,主要解决“由谁做、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有关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具体事项,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严格执行。可具体编制:技术成本管理办法、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材料物资成本管理办法以及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制度等。做到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得成本有序可控。

2.2.9加强成本合同管理以控制成本目标项目总成本目标一经确定,需要在项目内部进行二次分解,划分不同的成本中心。根据“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原则,解决项目部与职工个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以书面合同的形式在项目经理与职责部门(或个人)之间签订下来,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实现职工个人收入与项目成本连锁的机制。以达到项目成本总体目标的控制。

2.2.10考核兑现是关键

项目要进行阶段性地考核成本,节余成本给以奖励,超出成本给以罚款,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否则各项成本管理与控制均会付之东流。

3.结束语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2

关键词:时序控制;补偿功能

一、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卷式票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此类票据的生产,近年来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商业票据印刷机上直接印刷,复成大卷,然后在专用的分切复卷设备上分切后复成小卷(成品),这种后工序的处理设备,目前被叫作印刷后处理设备。

我公司的某型号分切复卷机就是应这种要求而设计开发的,该设备主要应用于卷式票据的分切和复卷,适用于卷式出租车票、卷式收银纸及任何需要分切复卷的产品。

该设备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气动复卷时序自动控制和双层票据票头的对齐功能。

二、控制对象和控制任务

本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单、双层票据的分切和复卷。分开来说主要包括:

.高速、无级调速功能

为使产品更有竞争力,要求设备的速度可调且能达到至少100m/s。

.复卷动作时序控制

本系统采用三辊搓纸技术进行复卷,复卷过程主要依靠众多气缸的动作,复卷过程也是在这些气缸的先后动作中完成的。复卷芯管全部套在一根复卷芯轴上,复卷完成机器停止后,复卷控制各部分开始按一定时序工作:先是压卷辊上行,人工取出票据卷,切断纸面,放入下一个带有复卷芯管的复卷芯轴,吹风打开,将纸面带吹向后方,然后压卷辊动作,将纸面压在复卷芯轴之上,此时吹风停止,最后插纸机构动作,将纸带卷芯之中,即可正常运行。以上就是本机复卷部分的工作时序,需要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对其进行时序控制,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

.票头对齐功能

双层纸的分切复卷当中,必然会产生累积误差,也就是说,每卷票的票尾对齐的话,那么在票头两张纸必然会有一定的偏差,内层纸肯定比外层纸长。用户使用这样的票据时,一般应当是票头对齐,两张纸同时往外出。这都需要在复卷的过程中实现,需要增加一票头对齐装置,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控制。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s7-200plc、mm440/2.2kw变频器和td200各一台,并选用了一台小功率步进电机,变频器主要控制异步电机实现高速和无级调速的功能,plc主要实现复卷动作时序的自动编程控制,plc、td200和步进电机配合可实现票头对齐功能。

三、控制系统硬件构成说明

本控制系统主要由主控、补偿及其余部分组成。

.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是整机的控制中枢,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接收来自控制元器件的信号,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控制机器的执行元器件。主控系统的选择是整机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整机的控制质量,并决定着其它一部分元器件的选择。

本机主控系统最终选择了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和变频器等元器件,它们可以很好的完成整机的驱动和控制。

plc是整机的核心控制部分,由基本控制单元和基本输出扩展单元组成。基本控制单元有14个输入点、10个输出点(其中有2个通过编程可以产生pwm或者pto脉冲),由于输出点数不够,所以增加了8个点的扩展输出模块。plc的输入主要是开关量和一些控制信号,输出主要和机器的执行部件相连,如气动电磁阀、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继电器等等。由于选用的传感器和气动电磁阀等元器件均为24vdc控制,所以本plc采用晶体管的输出方式。用plc作为整机的主控元器件,能够理想地完成本机所有的控制任务,符合整机对主控系统的要求。

变频器是异步电机的主要驱动源,它和异步电机组成了本机的主要驱动部分。同样的,变频器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参数设定,接收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从而对异步电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用变频器来控制异步电机,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分段调速、点动、紧急制动等功能,符合整机对驱动部分的要求。

plc可以通过继电器等其它元器件对变频器进行控制,主要可以控制变频器使其对异步电机产生启动、减速运行和停止的控制动作。至于异步电机何时启动、减速运行和停止,则由可编程控制器接受其它部件的信息并通过内部的信息处理来完成。主控系统的主体控制结构可如下简图所示:

.补偿控制系统

为实现技术要求中的票头对齐功能,特设计一补偿机构,其基本原理是:用步进电机驱动一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和补偿辊相连,补偿辊的上下移动决定着具体的补偿量,需要多少的补偿量,就使步进电机驱动机构给予多少补偿量。

补偿量的大小和许多具体参数有关,实际算出补偿量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别,为此,特设定一微量补偿开关,需要补偿时,打开开关,输入补偿值,确认便可。

四、控制系统软件编程思路说明

主控系统中plc联系着整机的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在控制系统中起着纽带和中枢的作用。而控制整个系统运行的则是plc中的程序,控制程序编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

程序结构为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主程序只有一个,主要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复卷时序的控制等内容;子程序有若干个,一般第一个完成初始化设定,其它每一个都实现一个或一组独立的功能,供主程序调用;中断程序也有若干个,每一个可以完成一种中断功能。

对于双层分切机的控制而言,程序的编制主要是围绕控制信号的处理、复卷时序的控制和对人机界面的控制三方面进行的,其中对人机界面的控制主要在数据块中进行,程序块中只完成对其开关量的控制和参数计算,控制信号的处理和复卷时序的控制主要在程序块中进行,控制信号主要是启动、停止、急停等开关信号,复卷时序的控制是程序的主体,其它部分都是围绕这个主体进行的,复卷时序控制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五、总结

本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复卷时序控制和补偿功能的实现,通过运用plc内的定时器和时序控制指令来完成复卷时序的自动控制(见附件程序),通过运用文本显示单元td200和plc的互联完成补偿值的设定和当前误差的显示,应该说选用的西门子产品“恰如其分”得完成了其所应当完成的功能,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3

先说明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职能、任务及工作程序等问题,指出其控制的重点在于5MIE因素的控制,其后分别对工程材料、施工方案、施工工序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质量管理 成本控制 施工管理

在施工阶段,项目的核心任务是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对影响项目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检测、核验、认可,对偏差提出调整、纠正措施,并监督其执行,确保设计意图的全面实现。但是,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投资目标及进度目标之间,也同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如图3-13所示,如果箭尾端的因素表示原因,箭头端的因素表示结果,带正号的箭线叫做正因果关系键,表示随着箭尾端因素(原因)的提高(降低),箭头端因素(结果)也将随之而提高(降低),负号箭线反之。此时,可以明显看出在质量与成本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如何在保持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取得令人满意的质量,就成为质量成本这个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3-13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

1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顾客、消费者成为决定一切的真正上帝,在工业生产中如此,在建筑业中也不例外,无数的事例表明,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施工企业乃至项目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试问哪一个业主吃了一次亏,对工程不满意,还会继续把工程交给你做,毕竟靠不正当途径取得工程不是长远之计,企业还是要凭信誉去承揽工程而赚取利润。

虽然我国管理人员及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但面临21世纪―质量世纪的挑战,人们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比如,必须了解21世纪的质量大形势,21世纪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超严质量要求,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的质量大形势,很多人却仍一无所知,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尤其是,如果企业的领导层是如此的话,那又怎么可能领导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工作?又如何能领导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又一误区就是形式主义是当前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大敌。我国搞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许多企业搞全面质量管理犯了形式主义的毛病,喜欢大轰大嗡,搞表面文章,质量管理总是喜欢务虚而不喜欢务实。

2工程质量成本的定义

所谓质量成本,概括地说,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有关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之和。在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中,为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功能、品种和成本上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是保证产品(工程)质量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用经济手段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手段。

首先,质量成本管理要求对质量成本各项费用进行综合分析与平衡,达到既使用户满足又使企业获得最经济成本水平的最佳质量水平。这是衡量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否统一的关键。其次,质量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第三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虽然不大(一般不超过10%),但通过质量成本的核算,可以暴露出产品质量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通过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使产品的质量保持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质量成本是质量职能活动的经济表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不仅能扩大核算领域,而且使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将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融为一体,改变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管理、重技术轻核算、重质量轻效益的倾向,使现代管理理论能够更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

3施工阶段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阶段无疑是成本支出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因此在施工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质量成本这一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有效,并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支出就成为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通常在施工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5M1E"的经济确定。人(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ial)、方法(Mathod)、检测(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结合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决定工序能力水平,而他们结合的经济性,将直接体现在施工成本的高低上。质量成本管理人员必须从经济角度,在保证和提高工序能力的前提下,对“5MlE”的费用投入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与人事培训部门合作,共同商讨与施工过程有关的各类质量人员的培训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质量教育培训成本。

参与新机器、计量器具的增值过程。协助确定是租赁、购置、改良还是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使之既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又保证增置设备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参与各种原材料、构配件的选购工作。对关键、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应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对施工方法进行会计评估,努力寻求更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参与检测体系的建立。参与文明施工工作的开展,在经济的基础上力创文明工地。

(2)参与施工过程中有关事项的经济决策。具体包括:最优质量品率的确定,

质量改进突破的决策,质量改进程度的决策,工序质量分析。

故障事故分析。

(3)参与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这一时期的主要控制内容有:审查施工图,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加强各类施工人员培训,对计量、检测、化验和特殊操作、特种人员应要求有相应的资质证明,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明确各部门责任范围,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并建立质量数据收集、整理、传递、处理和反馈系统。加强材料采购、存放管理,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质量成本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

主要工作有:

充分发挥质量体系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一切工作有章可循。.建立质量控制点,主要在施工的关键工序、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序和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建立质量控制点,以保证工序能力处于稳定水平。

运用质量控制图等方法及时观测工程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波动状况,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监督和控制。

(5)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主要包括: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材料检验制度和责任范围,确定原材料试验对象和施工试验的项目。建立合理的材料及施工试验程序,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结果分析工作。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工程预检工作,并做好纪录,防止可能发生差错而造成质量事故。组织专门检测试验队伍,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制度。

(6)加强对工程质量事故和不良品的处理与管理。及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数据,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会议,建立工程事故档案等。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要谨慎,在经济的范围内寻求最佳结局,防止事故处理中又引发新的事故。

(7)加强辅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辅助施工部门主要是为施工第一线提供保障和辅助服务的工具、设备、运输、动力等部门。施工质量的许多方面都与这些辅助部门的工作质量相关,因此做好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施工主体的质量水平和降低工程成本支出都有重要意义。这些部门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质量工作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两方面,在此不再细述。

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过程质量管理是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对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而工序质量则是构成过程质量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证据。因此,要想经济合理的施工出正确体现顾客使用功能要求的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关键在于工序的管理,使工程质量形成的各有关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为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也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4.1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1)目的

影响建筑工程产品质量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即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当工序仅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下,其工程产品的性能特征数据(计量值数据)分布基本是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固定不变下的正态分布。工序处于这样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当工序既有偶然性因素又有异常性因素作用影响时,则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将发生不规律的变化,这时的工序状态称为异常状态,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的消除,使工序处于管理状态,确保工程产品质量。

(2)作用

①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异常原因,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合格项目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②有助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通过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工序条件质量的分析和解决,促进企业与施工生产活动有关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促使其改进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条件质量的改善。

4.2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几何尺寸、粗糙度、公差等)的波动范围,即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由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实践证明控制住了主导因素,工序就能稳定,继而保证工程(产品)质量,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也就是管因素、管过程,并不单纯的是管结果。为此: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将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进来,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

标准的尺度。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5结论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4

【关键词】PLC;切板机;数量控制;长度控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切割技术在工厂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工厂使用的切板机都是完全手动控制的老式设备。这种老式设备生产效率低,能耗大,切板质量完全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很不稳定,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工厂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这使得工厂有对切板机的控制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迫切需要。一种以微电脑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被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本设计中笔者就是采用PLC来改造老式切板机的手控系统,使系统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器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特别是机电控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应用使电器控制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业上传统的切板机是由人工操作控制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误差,这种误差很大也不可避免,致使工作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对切板机有多种改良设计,本文所述设计是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切板机的设计,是根据工业具体要求编制程序进行切板控制,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切割误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自动切板机的研究慢慢地走向人性化、自由化和便利化,因此,自动切板机的设计还存在非常广阔的研究价值。本设计笔者采取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CPU,采用光电编码器作为测量长度传感器,利用交流电机和减速机作为传送控制设备形成一种新型的自动切板机。

2.自动剪板机系统设计

2.1 切板机组成

切板机是一种精确控制板材加工尺寸,将一整卷金属板材进行自动剪切加工的设备。其硬件组成包括开卷机、送料机和冲床工作台三个部分,各部分又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具体如下:

切板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

(l)开卷轴由交流异步电机带动,负责打开卷料。为了避免送料机动作时对卷料产生较大的拉伸和对机械设备造成损伤,开卷机先放开一定长度的料,起到缓冲的作用。在装料和卸料过程中,开卷轴的轴面可以收缩和膨胀,其由电磁阀控制。

(2)保持器在开卷机转动时压住卷料,避免卷料松动。保持器的升起和压下由电磁阀带动。

(3)弧形托起器对料起到托起的作用,避免卷料触地。弧形托起器的上升和下降由电磁阀带动。

(4)送料装置是由一组滚轴(称为送料滚轴)和一对滚轴(称为工作滚轴)组成,可以根据设髯的长度和加工工件数,精确地给冲床送料。这些滚轴除了起到送料作用以外,还有两个功能。如图1中所示,左边一组滚轴即送料滚轴还起到压平的作用;这些滚轴同时受电磁阀控制,可以根据加工工艺要求不同,在冲床加工工件时选择释放还是夹紧。

(5)弯折机负责将卷料简单压平,对送料装置起到辅助作用。

(6)冲床工作成裁剪卷料和加工工件工作。它不仅可以与开卷机、送料机配合工作,而且可以独立使用。

2.2 控制系统组成

根据切板机的控制要求,控制系统硬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PLC一台。PLC获取各种按钮及开关的信号,根据设定的参数及控制规律,控制电磁阀及继电器动作。通过高速脉冲输出向伺服驱动器发出定量的脉冲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

该系统选择带有高速脉冲输出功能的西门子S7-200系列PLC。

(2)触摸屏一台。其作用是负责参数的设定和部分机械动作的控制,同时将设备的动作信息反映给用户。通过与PLC之间通过RS-232串口通信实现数据交换,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本课题选用西门子的S7-200CPU224CN设计。

(3)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一套。伺服驱动器根据PLC发出的脉冲个数、频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位置及速度,以实现对所需要的工件长度的切割,是送料机的核心执行机构。

(4)变频器及交流异步电机一套。变频器根据PLC输出点通断的不同组合控制交流异步电机的转速及转动方向,从而实现对卷料的释放和回收,是开卷机的核心执行机构。

(5)凸轮开关一组。凸轮开关是将冲床的机械动作转为电信号,作为PLC的输入信号,根据控制要求,再去控制开卷机和送料机的动作,达到三者协调工作的目的。凸轮开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信号反馈作用。

3.自动切板机软件设计

3.1 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由PLC本身的特点以及在工业控制中要求完成的具体控制功能决定,要求如下:

(1)紧密结合生产工艺

每个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生产过程控制而设计的。不同的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控制功能。哪怕是相同的生产过程,由于各设备的工艺参数都不一样,控制实现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各种控制逻辑、运算都是由生产工艺决定的,所以程序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应用软件。

(2)熟悉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软件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决定的,不同系列的硬件系统,不可能采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即使相同的语言形式,其具体的指令也不一定相同。偶尔虽然可以选择同一系列的可编程控制器,但由于型号或系统配置的不同,也要有不同的应用程序与之相对应,所以程序设计人员不能抛开硬件结构而单独地考虑软件,而应根据硬件系统而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

(3)具备计算机和自动化两方面的知识

可编程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设备,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控制系统的许多知识也是从计算机技术衍变出来的;同时,控制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所以,程序设计人员必需具备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两方面的知识。

3.2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软件设计是以系统要实现的工艺要求、硬件组成和操作方式等条件为依据来进行的,一般来说软件设计人员都要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设置了必要的参数后,对CPU设备的管理由系统自动完成。程序设计一般只需要考虑用户程序的设计。

(2)要对输入/输出信号做统一操作,确定各个信号在一个扫描周期内的唯一状态,避免由统一信号因状态的不同而引起的逻辑混乱。

(3)由于CPU在每个周期内都固定进行某些窗口服务,占用一定的机器时间,所以周期时间不能无限制地缩短。

(4)定时器的时间设定值不能小于周期扫描时间,并且在定时器时间设定值不是平均周期时间的整数倍时,可能会带来定时误差。

(5)用户程序中如果多次对同一参数进行赋值,则只有最后一次操作无效,前几次操作不影响实际输出[13]。

以上几条是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可编程控制器本身的特点以及与其它控制设备的区别。在程序设计中,编程人员应时刻牢记这几点。

3.3 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一般来说包括:参数表的定义、程序图的绘制、程序清单的编制和程序说明书编写四项内容。

(1)参数表的定义

所谓的参数表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对所设计系统的各个接口参数进行规定和整理出来的表格。PLC编程所用的参数表所包含的内容基本相同,一般由输入信号表、输出信号表、中间标志表和存储单元表构成。

(2)程序框图的绘制

程序框图是根据工艺流程而绘制出来的控制过程方框图,包括程序结构框图和控制功能框图。程序结构框图是全部应用程序中各功能单元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它去了解所有控制功能在整个程序中的位置;而功能框图描述了某种控制在程序中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它的控制信号流程。

绘制程序框图相当重要,设计者可以根据程序框图编制实际的控制程序,而使用者也可以根据程序框图方便的阅读程序清单,所以,设计程序时,一般要求绘制程序框图。应先绘制程序结构框图,再详细绘制各个控制功能框图,实现各个控制功能。程序结构框图和功能框图二者缺一不可。

(3)程序清单的编制

可以说这一步是程序设计中最主要并且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程序清单编制的过程也就是各个控制功能具体实现的过程。设计者首先要根据PLC来选择相应的编程语言,因为一般所选用的PLC不同,其用于编程的指令系统也不同。选这了编程语言后,就可以根据程序框图所规定的顺序和功能程序编写程序清单了。程序编制完后就可以对它进行调试,直到适应工艺要求为止[14]。

3.4 自动切板机控制指令表(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陈金华,柴瑞娟等.可编程控制器(PC)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70-113.

[2]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2-75.

[3]鲁远栋.PLC机电控制系统应用设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35-145.

[4]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3-144.

[5]钟肇新,孙成志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46-170.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5

【关键词】建筑;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水工作因其保护建筑物免受各种水破坏而受到重视。随着国内近年来各地大搞基建,建筑物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质量却并未得到保证,很多办公建筑或者民用建筑出现大量的渗漏问题,或屋面漏水,或是墙壁渗水,不但会导致墙面家具等发霉引起人们体质变差或者疾病,严重者会发生导电等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隐患,所以,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等到保证,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寿命,也给人们正常安全的生活带来保证。

1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建筑防水工程的内容实际上是比较多的,归纳来说的话以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地下室防水最为常见。那么,在不同的项目中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也有很大区别,所以很难给其下一个确定的定义。本质上来说,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主要表现为防水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作业手册等。因此可以说,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防水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工作都要依靠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实施。要求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图纸中都有详细的说明,工程施工人员要做的就是按照图纸的要求尽可能好的去完成,一旦出现问题,也只能是操作和技术的问题。在本阶段所有的工作,就是做好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所有要求,保证工程的优秀质量,也是我们要实现的预期目标。

2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防水工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文件或者标准都应有一个详细的规范说明,这是在后面施工过程中所必须要应该遵守的依据。具体内容上包括:

2.1 有关防水工程作业的操作规程。

2.2 有关工程防水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

2.3 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均应事先进行试验,并提交权威技术检验部门关于其技术性能的鉴定书或相应级别的技术鉴定。

2.4 有关试验、取样的技术标准。

2.5 有关材料验收、包装、标志的国家标准。

3 关键过程控制技术

3.1 防水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质量控制

3.1.1 防水施工方案的控制

该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包含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该方案必须要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这也是前提条件之一。方案是否正确会对后续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参与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1.2 防水工程相关技术文件的质量控制内容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4)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

(5)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

(6)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7)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8)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9)审核现场有关技术鉴证、文件等。

3.2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过程质量管理是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对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而工序质量则是构成过程质量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证据。因此,要想经济合理的施工出正确体现顾客使用功能要求的优质防水工程和优质服务,关键在于对防水施工工序的管理,使防水工程质量形成的各有关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为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也必须加强防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3.2.1 基本概念

(1)工序

通常所说的一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作业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对象(工程、产品、构配件或零件等)进行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如果劳动对象不变,而操作地变换时,就成为另外的工序,从现场管理角度看,从工序的组合和影响工序质量的多个因素看,工序就是人、机、料、法和环境对产品(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

(2)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管理者把工序质量检验反馈来的关于防水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质量数据进行分析,而后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尽量消除这些差异,使质量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

3.2.2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1)目的

影响建筑防水工程产品质量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即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当防水施工工序仅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下,其工程产品的性能特征数据(计量值数据)分布基本是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固定不变下的正态分布。工序处于这样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当工序既有偶然性因素又有异常性因素作用影响时,则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将发生不规律的变化,这时的工序状态称为异常状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的消除,使工序处于管理状态,确保工程产品质量。

(2)作用

①有效的控制防水施工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异常原因,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合格项目发生,保证防水工程质量。

②有助于防水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通过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工序条件质量的分析和解决,促进企业与施工生产活动有关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促使其改进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条件质量的改善。

3.2.3 工序质量控制内容

工序质量控制是防水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几何尺寸、粗糙度、公差等)的波动范围,即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由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性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实践证明控制住了主导因素,工序就能稳定,继而保证防水工程(产品)质量,所以防水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也就是管因素、管过程,并不单纯的是管结果。为此:

(1)严格遵守防水工艺规程。防水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将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进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2.4 工序质量控制原则程序步骤

工序质量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对工程产品的一部分(子样)的统计性质来判断总体(母体)的性质,进而对工序实行控制。其控制的原则步骤为:

(1)描绘工作,对通过有关途径和手段搜集来的质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利用有关图表及借助必要的统计特征数,把数据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2)分析工作,对经过整理、归纳或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即分析其波动的倾向、趋势及其影响这种波动的原因。

(3)推断工作,根据子样对母体所遵循的规律进行推测性的判断,并据此预测母体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但在做推断工作时,必须注意子样与其所代表的母体基本条件不应有所改变。

(4)处理工作,根据对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断及原因分析,决定采取响应的对策办法,来限制异常性原因的影响。

3.2.5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设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3.2.6 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标准具体化、度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

3.2.7 工序质量控制预控

防水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防水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通过对工程实施质量预控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目的有预见的采取有效措施,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和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做到心中有标准,施工有准则,施工后能达到预定目标。

4 结束语

在防水施工阶段,工程的核心任务是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对影响防水工程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认可,对偏差提出调整、纠正措施,并监督其执行,确保设计意图的全面实现。要重点对防水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施工方案、工序及质量成本的控制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防水工程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体的可控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文熙.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 天津大学.2008

[2]薛廷贺,王耀磊.浅谈建筑防水施工方法及要点[J].科技风.2010(16)

成本控制的程序范文6

关键词: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特点;工作原理;电器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074-02

1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

1.1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简介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作为一种现代化自动控制装置,其结构复杂多变,囊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通过用计算机处理器对程序进行操作和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还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建设。

1.2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采用的是一种数字电子化操作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性、使用可靠性高和抗干扰力强等优点。因此,广泛的应用在电器控制系统当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降低操作难度,易于掌控

梯形图语言作为PLC的基础编程语言,具有辨识度高、具体形象、使用便利等优点,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对工业生产中的电器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与完善,提高了工作效率。

1.2.2 系统程序功能完整

随着科技和社会地不断发展,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的功能也日益完善。除原本的基础功能外,它还具有自动诊断功能、智能化功能、远程输入和输出功能、定时功能、计算功能、图形显示功能和动态组合显示功能等,系统控制从离散性转变到连续性的流程模式,提高了设备的控制技术水平和控制质量。

1.2.3 安全可靠性高

相比传统的电器控制器,PLC系统中植入了抗干扰的系统体系,可进行电波过滤、电波干扰、光电隔离等,在不良环境中还可进行集中采样并输出,提高了设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其抗干扰能力,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当设备出现运行故障时,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启动自我诊断系统,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有利于电器维修工作的开展。PLC的故障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1.2.4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控制盘比传统的继电器体积缩小了近一半,减少了配线的使用,不仅体积大大缩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经济收益,推动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1.2.5 适用范围广

现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有各有型号的产品可供用户选择,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扩大了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使用范围。

2 工作流程

作为现代电器控制系统支柱之一的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拥有很强的抗干扰功能和精准的故障自我诊断及修复功能,既保障了设备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又提高了电器控制的技术水平。可编程程序控制器为了更好地适应到电器控制系统当中,在其设计中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PLC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

首先,输入功能进行信息的录入。PLC的系统做出指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准确录入和读取。

其次,运算系统的运行。PLC按照操作者发出的指令进入逻辑及算法程序,对指定的输入指令进行计算。

最后,逻辑控制功能的操作。根据对以上给出的逻辑运算结果进行指定系统传达,使相应的系统做出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反应,完成控制器的整个工作流程。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连续扫描式的工作方式对各个指令进行分步进操作,整个扫描工作内容包含了样点输入、系统处理、通讯处理、结果输出等,具有运行速率快、数据处理精确度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运用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在电器控制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系统装备,保证电器控制系统处于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大众。实践表明,由于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系统完善、技术过硬、可靠性高等诸多优势,以使其迅速在电器控制中占领市场。

3.1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不同于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对设备的开关量控制从原本的单台设备转变为整个生产流水线的设备控制模式,如组合机床和生产线等,大大减少了工业生产成本的投入资金,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2 对运动物体的控制

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具有对圆周及直线运动轨迹的电器设备进行控制的能力。PLC针对物体的运动轨迹,启动传感器操作系统对其轨道的运行速度及运动方向进行系统控制,如可实现对电梯、机器人、机床的控制操作。

3.3 主要参数的处理

现代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都是依靠电器控制系统完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强、速度、液体流速及高度等主要参数的变化进行及时录入及监测,这个环节工作量大且非常复杂,但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通过D/A转换器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了编程控制器的准确度及工作效率。

3.4 总分式控制系统

这种电器控制方式是通过设置一台主可编程程序控制器,通过其对各个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操作,负责各个设备间的信息连接与传递。总分式控制系统分工明确,统一由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发出指令操作,可使各个设备各司其职,避免了单一设备间的信息传递不准确、操作复杂等缺点。同时,当其中一个程序控制要求发生改变时,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可及时对设备发出指令,使全部设备终止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3.5 多层次独立控制系统

这种电器控制方式是对每个控制对象都配备一个可编程程序控制器,通过多层次间的可编程程序控制器进行信息的传递及指令的下达。多层次独立电器控制方式可对每个控制对象的信息进行详细掌握,提高控制的精确度。除此之外,当某一PLC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对其他控制对象产生影响,可将受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4 结 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应该提高对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认识,不断探索与研究,寻找出更好地提高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相关控制措施,将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提高到最大程度。提高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应用水平,为我国电器控制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不断提高我国电器控制领域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