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商业模式范例6篇

微商商业模式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电影艺术;微电影;商业模式;视频时代;波动式产品植入;全产业链;三创基地

微电影目前是指时长60分钟以下的各种短片,其发展与成长存在着多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微电影与商业模式的不统一。当前,追求微电影创作的艺术人不懂得商业经营,懂得商业经营的人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至于微电影作品要么是有电影内涵没有商业模式,要么是有商业模式没有电影内涵现有大部分微电影作品可以分为两类:纯投入的文艺片没内涵的广告片。这种状态让微电影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有很多网络连续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但是没有一部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微电影。

影视艺术需要跟很多东西进行结合,找到并创新出自身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一、微电影的互联网生存

在社会时代大潮中,微电影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它还在日新月异地成长,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而且必然符合时代环境的发展规律。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微电影作为整体电影产业中的线上分支,需要结合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进行分析。线下电影市场,受限于院线建设,只要院线建设停止了或者电影基本上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了它就没有增长,电影市场就不再增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电影只有增长10年到20年的发展空间,美国电影的票房在25年前,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是在95亿美元到112亿美元之间,有时候负增长,有时候正增长,变化幅度最多不会超过10%,时多时少,整体规模属于饱和状态。从时间上预测,相类比可以预测,中国的线下电影大概还会有3年的增长,然后就像美国一样就不再增长了。因此,影视业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是从线下搬到互联网上来做,互联网是未来影视产业的主要战场现在互联网占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比重已经接近70%了。今后包括卖票影视领域的各种事务都将搬到互联网上。

微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互联网的产品,是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互联网的产品

当前的移动终端特别缺乏内容,同时互联网平台空间非常大,适合在互联网平台上播放的微电影,恰好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将线下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直接搬上网就可以了。互联网上的微电影商业模式,需要重新探索与创新,微电影现在是没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单纯追求电影艺术的影片不能通过直接收费生存,互联网数字空间的各种特征,完全不同于线下物理空间。

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学,一开始也没有商业模式,尽管早年设置了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等功能,但很少有人付费大概经过三年之后,现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它通过一种组合式的商业模式,不靠点击付费,也不靠会员制,而是靠很多包括实体图书改编权有声读物等等几个要素的组合,成功实现了商业收入。这是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必须适合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多重要素影响着微电影的发展,这些要素都必须加以考虑,走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产业才能创新。

(二)微电影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如果创新微电影商业模式,就要首先符合它存活的互联网环境的趋势规律。

互联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跨界的大平台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各种各样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农业,互联网可以把各种东西做一个统一的跨界的整合,比如BAT就这些公司经营的形态,已经跟传统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经营形态是真正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能做什么就全部都做,只要能赚钱就全部都做,这是互联网平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互联网的第二个特点是并购时代的来临

比如BAT一类的公司现在基本上都不自己开拓新业务,基本上都是靠并购进行发展,把别人的好东西整合进来变成它自己的业务。如果有专业的公司能把一个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一定很有价值,BAT和万达包括其他上市公司都等着买。传统时期的商业环境,是大公司把小机构挤垮自己做,而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只要做得好RAT不会努力挤垮对手,相反希望做得更好成为他们的合伙人。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点。

互联网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公司可以不盈利但仍然具备极大的市场价值。比如京东1年亏90亿,但是它值3000亿,这是与传统产业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中之一是未来模式,即现在不赚钱,将来赚钱就足够,只要现在有市场地位,只要一家公司做的越来越好就可以。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是无边界的无限大,什么东西都被这个“无限大”吸纳上网形成各种各样的竞争这个无边界平台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做得越好,它的效果就越好。可以预测,互联网电商将会有巨大的增长,在十年之内大概有20万亿的零售额,如果这个20万亿的零售额当中有1/4或者1/5都做成衍生产品,先做影视或者游戏,再做成衍生产品,就像迪士尼生产服装,服装是它的衍生产品。如果电商都先做文化产业再做电商,可以预见十年之内将诞生几万亿规模的文化产业,可以培育诞生无数的上市公司,股市的主板就可能要超过100家,新三板可能超过5000家。

(三)微电影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新媒体是又一个需要分析的影响微电影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平台与互联网不是一回事,互联网不等于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功能,就是说,互联网中的可以体现媒体功能的综合形态,我们叫新媒体。

新媒体的功能有两类,一类也可以做成一个平台,就像腾讯的微信,这是一个新媒体:另外一类就是自媒体,可以是在新媒体平台上进一步派生出的一个个频道,可以是一个个公众号,也可以是独立的APP。

自媒体大多建立在新媒体平台上,这导致现在新媒体平台发展非常快。比如腾讯主营业务是游戏,是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个游戏,以前是做因特网的游戏,现在慢慢以手机游戏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台,腾讯现在1年纯利润200多亿,是中国利润最高的一家企业。

新媒体平台中的自媒体特别活跃,虽然好多自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仅仅只是一个频道,但可以做成几十亿的估值。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自媒体公众号无数,内容非常缺乏,好内容更少。内容的匮乏是自媒体现在碰到的一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媒体平台还是自媒体,仅仅传播信息是不能让互联网存活的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所有未来互联网的生存,都应该是各种要素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单一要素是存活不下去的。

从现实市场活动中我们看到,BAT要么收购视频网站,要么自己做视频网站:而且有了视频网站还不行,还要进一步做内容:关于内容,要么自己做网络剧,要么委托别人做网络剧。互联网的平台已经开始全面地延伸,从互联网平台到新媒体平台,到自媒体,再到衍生品,进一步到电商,这是一个整体的趋势。今后互联网生存,必定是产业链的终端产品――衍生品,阿里巴巴正在大力做衍生品,他们在跟电影院合作,将来观众进入电影院看到二维码,一扫就可以买到电影里面的植入产品,用户今后在网络上看的视频内容,也可以下单买里面的植入产品。

从互联网生存的组合商业模式角度看,根本上,互联网上只有两种商业模式真正有前途:一种是规模很大,另一种是独家经营但不管哪种,新媒体是整个组合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影响力是产品得以销售的第一推动力,新媒体实现影响力的各种手段中,影视是最具竞争力的,微电影当仁不让,互联网的视频时代已经来临。

二、微电影的发展路向

无论是超大规模还是独家产品经营,植入微电影进行传播,是推动销售的第一趋势。这种趋势决定了微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微电影具备无限的发展前景,能发挥出其使用价值从而适合互联网生存的电影,是电影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互联网视频时代

从这个趋势上看,将来先做电影衍生品的微电影出品方,才是正确的微电影电商换句话说,做服装生意的电商,一定要卖像《疯狂动物城》里兔子穿的那件衣服,而不是自己随便做一件衣服网上卖就是电商,网店里的商品,必须是要有来头的通过真正的影视作品打动人心,提前巧妙植入的衍生产品就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就能够形成现实的销售,这是微电影电商的发展方向。比如微电影里的明星天天在电影里喝得醉醺醺的,如果作品打动了人,那么这种酒就卖得好,电影的播放不盈利,但线下酒品的销售让电影商赢得巨额收益。

“明星代言+衍生品+电商”。线上必须占领线下,从线上到线下不断互动,才是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在现实商业领域,现在凡是跟影视内容有关的公司都在往线上走,跟互联网的公司合作,比如华谊兄弟跟腾讯合作,做星影联盟,做明星跟粉丝的互动,然后去开发衍生产品。

综合而言,全产业链的路径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互联网线下的电影院一直到主题公园,多元化,凡是能赚钱的都做:另一类是做全产业链,尽可能让一个IP很值钱,只做一个系列的东西,然后不断延伸,比如像《玩具总动员》衍生品,可以卖几十年。中国目前影视大多数还只靠票房,这个产业链还没做出来,其实这个产业链才是最大的价值,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电商进行结合,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大。

(二)网络视频生存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的这个发展趋势下,各种传统行业都面临着挑战。我们来看一下电影业。互联网公司已经介入电影制作,传统的电影公司也在制作,电影,年生产七八百部,能播放的200部,能盈利的最多60部。中国电影大概10%能赚钱,25%左右盈亏平衡,剩下的是亏本的,而且在两三年之内,传统线下电影领域将会达到饱和,市场将会饱和。电影市场很快饱和,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现在所有电影公司的利润全部加起来都比美国一家公司少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全产业链的利润全部算起来,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只有美国的1/50。可以说,现在线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不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电影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利润很低,它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现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是电商,所以现在电影公司都在做网络剧但是,电商现在大多在亏钱,只有像阿里巴巴这种提供电商平台,通过做导流和广告盈利。大多数互联网电商同样面临着挑战,两大问题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假货、降价竞争。无边界的互联网规模巨大的各种电商,让产品同质化成为必然的趋势,非独家没特色的产品一定会陷入恶性竞争,从而低价恶性竞争成为趋势。现在能盈利的要么是假货,要么恶性竞争,电商现在都陷入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很难赚钱。互联网上大多数电商真正能收益的,除了假货,还有独家产品。假货不可能持续,独家产品现在还比较少,但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电商走独家产品的道路,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这种生存的需求趋势,让“微电影+(拥有独家产品的)电商”成为最好的电商营销方式――当然,也不一定只是微电影,还可能是影视、网络剧、大电影。

电商营销影视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是影视化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挑战,没有内涵的广告式视频,在海量信息传播的互联网上,是不能形成影响力的。而要做到吸引用户的关注,就需要内容的创意内容的创意,是视频传播的灵魂,所以,现在互联网上IP(内容版权和改编权)特别火,因为一个好的网络文学的故事,可以阅读,可以改编成游戏电影漫画动画,优质的IP很贵、很值钱,IP是可以不断孵化的,这是腾讯收购盛大文学的根本原因。盛大文学拥有的IP,可以开发成各种各样的产品,从电影一直到游戏,一直到电子阅读和有声读物等等。好的IP都在被抢,追逐他人的IP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拥有自有IP才是根本之道,而且,IP还需要转化成现实的影响力,需要具体地进行影视化网络剧是当前的一大热点,从目前的势头来看,网络剧可能要替代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已经很难赚钱了,而视频网上比较好的网络剧1集可以卖300万,现在做网络剧的空间比电视剧大将来,很可能是先做网络剧再卖给电视台,而不是先电视播放再网上播。

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影视网络化的商业回报都是安全的,网络上6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的网络大电影同样面临着挑战。当前,摄制网络大电影通常花的钱很少,质量比较低劣,既不像大电影,也不像微电影,而且需要参与分成回收成本。事实上,拍500部大电影,大概有50部能参与分成,剩下的都是给别人垫背,网络大电影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三)微电影之路

挑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发展的不可能,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影视市场空间极大,关键是找到中国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从现实的经验看,不管做动画还是做衍生品,中国微电影需要学习皮克斯的发展模式。

负责当前热门节目《疯狂动物城》的拉赛特,就是当年被乔布斯召入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的,皮克斯1984年底从苹果公司出走时,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做一个电脑公司,一件事是做一个动画工作室皮克斯。皮克斯一开始就用计算机来做动画,是最早的计算机化的电影,总共做了14部电影,每部都能进入全世界票房的前12位以内,都是非常成功的,现在在全世界能够做到连续14部动画电影没有一部失败的只有乔布斯创办的皮克斯。皮克斯培养的拉赛特,仍然很成功。

乔布斯之所以成功,因为他前9年都不做动画大电影,而是做动画短片,通过短片不断拿奥斯卡奖,整整9年,反复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非常成熟之后,到第10年做出一个《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

中国的微电影之路应当借鉴这个成功的模式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影视空间,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好的内容,我们需要学乔布斯,从一个短片开始,这个短片可以是一个微电影。中国电影票房号称已经是美国的2/3或者一半以上,但是中国电影的出口额只有美国的1%,基本上是一个幼儿园儿童跟最牛时期的泰森相比。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当然,微电影的目标不是永远做微电影,微电影的目标是做电商和大电影。

现有的微电影有两类,一类电影是文艺式微电影,很不成熟,没有收入。所以,一般来讲做一集,最多做两集,然后就做不下去了,就像文艺电影很少上院线。但是,文艺式电影符合电影要素,主题、故事、人物形象都有。第二类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视频短片,大多是广告式微电影,包括广告片、纪录片、宣传片等等,它有收入,但是它不是电影,它基本上被商业的主题所裹挟,等于是代言广告。而且,它没有系列化,一闪而过,能植入的产品太少,自身没办法有长期的商业价值,其推广的成本要远远比拍摄的成本高。

三、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微电影需要结束单一形态的商业探索,必须走互联网要素组合的形态才能盈利推进自身的发展。各种互联网要素的组合,需要极具可操作性的创新。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微电影必须系列化。这是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系列微电影一个接着一个,同样一个主角人物、同样一个形象、同样一个主题一直做,可以8至10集一个系列,结成第一部。然后,这8至10集可以改编成一个大电影或者一个电视台的电视电影。这种系列化的方法,相当于8至10集把一部大电影里的8个戏剧冲突,各自做成单独剧集,可以独立观赏,同时,集与集之间又有连续性。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动画,但都要适合在手机上观赏。

这种连续性区别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视剧必须是所有这些东西连起来才能看,但是微电影都能独立欣赏,因为它就是按独立微电影摄制的,就好像微小说,不必连在一起。连在一起更好,不连在一起也完全可以独立。

微电影系列化,其商业价值将全面延续。它可以改编成大电影或者其他作品,比如8集和10集合起来改编成一个电视电影,可以卖给央视6套,或者做一个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这样,就同时培育了一个自己的IP。

第二,线上线下波动式产品植入

其一,我们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互联网上销售的一款产品,落地一个互联网的电商通道,然后,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微电影,但巧妙地植入该衍生产品。这样一来,微电影的互联网无边界传播,如果能改造成大电影更好,改造不成也没关系,植入的线上衍生产品可以实现传播销售。

其二,电影里的明星提前签约下来做产品的代言人,销售跟明星进行分成,这样播出的微电影,自身已经有一套模式可以变现。

其三,微电影植入文化体验中心的场景或者主题公园的场景,然后继续回到线上卖衍生产品,这样我们在体验中心卖衍生产品,在线上也卖衍生产品,通过线上传播主题公园,影响观众到主题公园消费。

通过这三个举措,形成线上线下波动式的整体形态,以移动终端为主,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赏。

上述商业模式,多个微电影系列彼此都不冲突,可以发展出很多系列,随时可以挑选,也不存在电影院档期限制。即使跟别人有产品冲突,只要通过创意随时可以各显神通进行自由竞争。这样,移动终端就形成一个微电影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这是总体的设想。

(二)微电影收入分析

这种综合的组合式微电影商业模式,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首先把故事编完,然后遵循商业规律,再来植入我们自有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波动式推广,至少有六种主要的收入。

第一种收入,是植入我们自有品牌产品实现销售。换句话说,我们的微电影仍然具有广告的效应,可以带动电商销售,重点是,这电商卖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是独家产品,就像奢侈品一样。只要这个微电影一直在互联网上循环播放传播,这个产品就可以卖一辈子,只要这个微电影不撤下去植入产品,就会永远在广告促销。

第二种收入,培育一个自有IP,只要将微电影系列化,我们就培育了一个版权,这个IP不是购买别人的,相反,它的改编价值可以卖给别人产生利润。

第三种收入,可以植入别人的广告。从容量上看,一个系列的微电影里可以植入三款产品,加上一个背景植入,总共有四种植入一种可以做背景,例如广告赞助植入旅游景区,三款可以做产品,自有产品植入一种,剩下的两种拿出来让别人植入广告。

第四种收入,明星经纪收入。可以提前把主演艺人的经纪关系签下来,微电影系列如果做到100集,主演一定能成名。迄今为止,中国能够一直做主演的人不会超过30个,我们每个微电影系列的主演一直用2至4个演员,这2至4个人演完这个系列再演下一个系列,一定会成名。提前签下经纪合约,就会有各种经纪收入。

第五种收入,综合改编大电影。前面收入完成后,可以综合改编电视电影卖给电视台,或者做成一部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如果担心电影不好,那么其实微电影第1集就通过互联网的测试砍掉了,如果反应好,才会做到8至10集,进一步收回成本,这种方式比直接摄制大电影风险小很多。

第六种收入,主题公园收益。提前跟区域的主题公园和文化体验中心合作,先做系列的微电影,再变成体验的内容,促成线上线下的波动式互动。

按照这种模式推进微电影商业,投入的可能是220万到250万,但营销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比如植入一种酒,这种酒可以卖一辈子,只要微电影滚动地播,酒就一直在被广告营销,拍完8集是否继续拍都可以。常规电影中明星同款服装,在天猫可以几天内销售三千万件,那么,一直在滚动传播的微电影植入的产品,如果销售额卖几十亿,也完全可以想象。

(三)微电影商业模式的优势

“微电影的结构内容+明星+粉丝+衍生产品”,演员采用植入产品分成制,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多达九个。

第一,可持续。微电影系列,将形成多方面的积累,包括拍摄能力积累演员知名度积累植入产品积累等等。像乔布斯拍动画短片一样,拍9年整体性积累。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有积累,积累是文化产业最大的增值,没积累就没增值。

第二,不怕盗版。盗版意味着更广泛的传播,也意味着植入产品卖得越来越多,比如赵本山以前的小品随便转载,如果有植入产品,反而越来越有名。这是病毒式营销。

第三,植入产品可以一直销售。只要网上在流传该微电影,产品就可以一直卖。时间够久的话,该植入商标也可以卖掉。

第四,孵化出自有IP。培育出一个值钱的故事

第五,风险小,微电影第1集如果互联网反应不好,可以快速转型,避免更大损失。

第六,上市快。拍微电影半年之内可以8至10集,如果产品卖得好马上公司就达到上市的要求,新三板上市很快。

第七,容易共赢。可以同连锁经营同行共同构建一个平台,相互支撑推送。

第八,不需要做第一。不需要爆款和超高点击率,只要做的还行,只要大家反复看,看完等着下一集,有一部分粉丝买植入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一下子为了分红要多少点击率。

第九,机会和空间大

(四)微电影三创基地

微电影的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是极具操作性的,适合很多人采用进行创业。当然,创业需要多方面素质,不仅仅需要微电影创作方面的能力。各级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振兴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微电影三创基地的方式:创业创投创导,对微电影创业进行多方面扶持,扶持缺乏其他能力的有志于微电影商业创业的人员,快速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很多文化产业园盈利的方式是完全收取资金,这种盈利空间相当有限,如果把文化产业园改为房产使用权或其他方式参与投资入股,帮扶企业上市,从里面分到的好处将十分可观。文化产业园应该是园区的运营加上投资,不需要大的硬件设备,需要引入三种机构――一种是投资公司,一种是运营公司,一种是辅导咨询公司,再加上主体的创业公司,就可以形成超级的化学反应。

很多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并不成熟,投资再加上给它做辅导,这个公司就会快速成长为一个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公司。比如《大圣归来》的制作团队一下身价就到天上了。

四、结语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2

一、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把这叫做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少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微信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二、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产品,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了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主诉求,这就是facebook,twitter,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三、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的价值?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

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但这样做,微信会有什么麻烦呢?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一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而为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了,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四、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微信打开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我说的“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现然经常收到的短信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

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它创业者的机会。

打开app后的第一页,就是app的起始页。这页就像门户的首页,微博的timeline一样,是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一页。facebook官方客户端对这一页的调整发生过巨大变化,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参考。通过对这一页的观察,也就能判断一个客户端产品团队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传统的pc企业都会很吃力,比如淘宝、yy的客户端,所以大企业不是什么都干得好的,这也是移动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五、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它产品的导流入口。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它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

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对话窗口的应用,腾讯在QQ上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积累,微信为什么会搞这么一个笑话出来,这一直让我想不通。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六、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甚至在timeline上都没有提醒,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我想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它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七、一张船票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3

讯:近年来,依托微信发展而繁荣的微信化商业模式备受追捧,也成就了无数草根的创业梦。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掀起了全民开店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在近5亿的微信活跃用户中,存在1200多万的微商用户。

这一由微信用户自发性形成的行业,对于传统品牌商家来说仍是一片模糊。微商兴起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持续繁荣的背后,同时其长期存在的隐患问题也使微商行业开始进入第二轮“洗牌”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众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开始寻求微商发展新突破。在21日开幕的义博会现场,由启博科技开发的微分销系统,在会场内大受欢迎。其以微分销代替传统微商的新模式,有望助力微商行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

微分销,即微信分销系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一代企业数据营销方式。由服务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定制,专门为商家或品牌提供微信商城,微信分销渠道的三级分销系统体系,微信分销可以帮助商家快速高度的将自媒体转化为分销商。如今,传统微商行业正面临第二轮“洗牌”,已然处于瓶颈阶段。消费者愈发对于微商行业杂乱无章的营销模式表示不满。从目前来看,传统微商的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假货多,无质量保证;2、出货难,消化慢,对分销商而言有相当大的囤货隐患;3、分销商散乱,遍布全国各地,对产品供给和整体营销策略的布局造成了极大不便。

义乌启博科技事业部负责人朱经文分析:“由于微信分销系统面向的是大众市场,所以在后台方面特别注重页面的简洁化,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性。简单高效的用户体验也为我们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其次,微分销依托于庞大的微信用户基础,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迅速的将产品推广至客户手中,且后台全员分销、全员推广的模式也完美地解决了商家的推广难题。对于分销商而言,则抛开了繁琐的售前售后环节,也无需承担囤货风险。”

如此看来,微分销从技术层面帮助传统企业更便捷地拓展了微商分销渠道,也同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快速融合。经营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团队运营、提升产品工艺、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能有效避免行业内的价格战,使竞争回归到商业本质,最终让消费者能够得到最大受益。(来源:杭州日报 文/赵玥)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4

关键词: 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商业银行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8-058-03

引言

微型金融是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客户,向他们提供贷款、储蓄、保险、转账服务等金融产品的金融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低、有效的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农业产业贷款非常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后,农村金融市场所留下来的空白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来填补,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广大的农村地区, 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现在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并不能完全满足广泛、持久的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金融需求。因此, 放宽市场准入,放松利率管制,形成多种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可能是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和缓解农村金融抑制的途径。

微型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们以为穷人家庭和小企业提供资助的承诺取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投放模式。因此,微型金融的目标客户是无法从正式金融机构得到金融服务的低收入群体,主要是贫困的人群和经济上脆弱的人口。阻碍这个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是为此群体提供服务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很高的操作成本和信用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导致机构经营成本增加,因此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向穷人提供金融服务。

一、微型金融的历史与发展

微型金融机构(MFIs,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以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企业、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储蓄、保险、汇款等业务。微型金融早期发展的雏形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起源于1976年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敏乡村银行(Grameen Bank)项目。MFIs在国际上经过了大约30年的实践,其中不少MFIs ,如孟加拉乡村银行(GB)、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BRIUD)、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ol)、乌干达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的村银行(Village Banks)都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消灭贫困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绩,引起了金融学界和各国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

最近, 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和雅虎等众多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美国红杉基金, 也开始瞄上了小额信贷领域, 不久前已经完成了向印度最大小额信贷机构的投资。微型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领域,发展速度很快。小额信贷似乎就是寻求金字塔底端财富的金融行业。在墨西哥,以低收入客户为目标市场而创立的微型金融机构,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存款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成为全国最大的低收入消费者信贷服务商。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也摒弃了农村业务是非营利服务的旧有观念, 认为农村市场是具有极大经济潜力和商业可行性的蓝海市场, 从而将农村业务作为经营的重点领域。

根据“微型金融高峰会议运动”的数据,MFIs的行业规模从1997年开始,以40%的速度迅猛发展,到2004年年底,全球共有3000家机构为8000万名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世界各地的MFIs(主要包括N G O 形式、非银行金融机构形式(NBFI)、合作社、专业银行金融机构形式)在性质、目标、规模等方面各有不同。一部分NGO组织专注于向最贫穷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这部分组织只能靠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注入来维持营运,对它们而言,纯粹是慈善事业。但是,MFIs 的主流已出现商业化趋势,不少NGO 组织已成功转型为正规金融机构,新设立的MFIs在成立初期接受补贴,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再接受补贴,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利息和费用,成为商业化盈利机构。商业化已成为国际MFIs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微型金融的目标客户及金融产品

目前,微型金融机构已经能够向客户提供小额信贷、存款、汇款、微型保险、商业培训及咨询、健康教育等各项服务。

1、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额度较小、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的信贷活动,主要有数额小(一般为5000元以下) 、期限短(一般为一年之内) 、利率较高、无担保、分期付款等特点。随着小额信贷业务的完善,现在业务主要有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及紧急事件贷款等。小额信贷一般采用的是分期还款的方式,这样就降低了贷款人在年末偿还大额本息的压力。由于穷人情况的多样性,对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没有统一的模式。比如,印度SHG小组贷款的平均规模是50000卢比,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贷款一般被用于立刻能产生收入或在短期内能产生收入的生产性活动,如养奶牛,开小店铺。还款的频率也比较高,可以是每天、每周,保证产生的收入及时储蓄和还款。

2、存款。在微型金融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服务。金融机构认为穷人根本就无余钱用于存款。但是,虽然每个穷人的存款很少,但其客户规模很大。孟加拉BRAC非常重视成员的储蓄,为成员提供存款服务是BRAC微金融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小额的储蓄积少成多,VO成员可以有资金用于消费、子女教育和其他投资活动,年纪大的时候生活有保障,以及在遭遇自然灾害和收入不稳定的时候有应急资金。VO成员有两种储蓄的方式。一是每周存款,成员被要求每周至少存5塔卡。二是强制性存款,成员获得贷款后,要把贷款额的5%存入她的存款帐户,存款的利率为6%,借款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存款取出来,但是当存款余额低于2000塔卡的时候,她就不能得到利息了。如果成员没有任何贷款,她就可以将所有的存款都取出来。因此,通过储蓄增加了微型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总额,有利于微型金融机构的扩大,是微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托收和信用担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农村对外贸易的规模,这样就产生了对票据托收业务的需要,即农村债权人委托微型金融机构向债务人收取货款,当有微型金融机构的保障时就降低了农村相关产业对外贸易的风险。同时,在农民购买高成本机械、向传统银行借款或是从事其他需要有机构的信用担保的活动时,在传统上存在担保困难的问题,微型金融机构可提供信用担保业务,这样就提高了农民的信用度,增加了活动成功的可能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经营微型金融服务银行的盈利水平超过一般的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压力,市场份额的要求及微型金融的稳定性和盈利性,商业银行开始参与这项业务。目前,一些外资和内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始陆续涉水微型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发展微型金融业务应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针对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的模式,建议采取如下方式:

(一)发挥成本优势,直接提供微型金融服务

对某些商业银行( 如农业银行)来说,具有强大的网络优势和人员优势,成为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有效保障。在金融服务基础好的农村和乡镇地区,采取直接进入模式,直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试点性地发起成立几家村镇银行。此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严控业务风险、集约化经营管理。

(二)发挥资金优势,提供资金批发服务

花旗银行在全球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采取了间接进入模式。这种模式由商业银行与当地小额贷款机构合作,也可以采取参股形式,小额贷款机构负责向零散客户提供贷款,商业银行投资和承担所有信贷风险,并向小额信贷机构支付预定的服务费用。

(三)发挥金融产品优势,推动业务创新,实现微型金融业务持续发展

推出产品组合方案,向借款者推出贷款+ 银行卡+ 保险的三种产品组合,为其提供贷款、银行卡、存款、保险、基金、理财、网上银行等多种产品组合方案。对商业银行来说,可采取试点性地发起成立几家村镇银行,获取银行类金融牌照,争取政策上的优惠待遇。同时还可以选取目前较有影响力、营利能力较强、风险控制能力强、没金融许可证但有意愿成为合法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组织,将其适当改造,并参股其中,达到节省投入、运营、管理成本,盘活包括人力资源、科技网络资源、产品资源等在内的存量经营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资源禀赋效应。

(四)商业银行发展微型金融的风险管理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相关的微型金融运作的经验,风险管理的能力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微型金融的一大制约因素。随着小额存单质押以外的其他信贷业务以及复杂中间业务的开办,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会加大,加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建立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加强贷前调查工作。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做法,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设计、建立具有农民、农户特色的个人信贷征信系统。按辖区逐步建立起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动态监测掌握农户的信用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2. 开发、建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应结合其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设计、开发独立完善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业务操作管理的网络化,增强会计核算的专门性、独立性。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防范操作风险。建议根据信贷业务管理、临柜、营销人员等不同岗位特点,有区别、有侧重地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促进微型金融各项业务合法合规、安全有效地发展壮大。

4.改善网点设施,增强网点安全性。县以下商业银行机构大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有些网点甚至没有按要求设立独立的金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些网点人员配置不足,柜员集储蓄业务、业务于一身,一人多岗等问题非常严重,风险控制形同虚设,风险隐患巨大。商业银行应增加农村网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人员配备,切实提高网点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James,C.,Mainstreaming microfinance:soci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r mission drift?,World Development,2007,35(10):1721-1738.

2.Jonathan, M., The microfinance schism , World Development, 2000, 28 (4): 617-629.

3. Jonathan C., Outreach, sustainability and leverage in monitored and peer-monitored lending,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60): 51-77.

4.文维虎,农村微型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西南金融.2009(4):41-44.

5.赵冬青,李子奈,刘玲玲, 印度微型金融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98-101.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5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或者图片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作为当下最热门、最流行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出现于2006年6月;2009年8月门户网站新浪在国内首推“新浪微博”,并迅速覆盖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随后腾讯、网易、搜狐等纷纷推出微博应用。

在微博这个大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关注的焦点。庞大的用户群,传播的主动性、传递的交互性、交流的实时性,造就了裂变式、病毒式的传播,其传播速度、质量和效力是以往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其中微博用户2.74亿人,占所有网民的50.9%;手机微博用户达1.70亿人,占手机网民的43.8%。微博领域流行着一句话: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足以形容微博的影响力。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气与眼球的聚集更带来巨大的营销价值,催生了新的营销方式。目前,微博营销已经被各大企业和品牌广泛应用,特别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科技数码、汽车、食品等领域。

2010年起,金融领域尤其是各大银行也开始涉足微博营销,纷纷开设微博,如“中国银行百年行庆”、“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等,并很快引起广泛的关注,粉丝数量直线增长。对于银行来说,微博营销无疑是一个新机遇,是宣传品牌形象,推广新产品、新业务,与客户交流互动、处理反馈意见,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感受和关注度的绝佳平台,其成本低、效果好、传播快。

本文通过对各大银行微博的调研与分析,评估其营销效果,并试图构建银行微博合理的宣传推广模式,一方面,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和客户关系管理;另一方面,把控舆论导向、做好危机公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博平台的商业价值。

二、银行微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各大银行普遍开设微博,其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设立了总分行、各层级的微博群

随着微博营销受到银行的重视,2010年下半年开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各大行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其中,有些微博以银行名称命名,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有些微博以某一业务为名称命名,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中国银行信用卡”等。同时,以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依靠总分行、各业务条线的微博形成了一定的微博群。其中尤以招商银行最为突出,由159个机构(总、分、支行及各部门、相关单位)以及个人认证微博,40人团队的空中银行理财专员、数百未认证微博组成的微博群,构成微博传播最初始的圈子、扩散的第一阶段。

为了对银行微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笔者于2012年3—8月收集网络数据,选择了9个研究样本(从各银行微博群中选取关注度和活跃度最高的一个)(见表1)。

(二)银行微博受到大量用户的持续关注,但粉丝数量品牌差异明显

银行微博自开设以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粉丝数量飞速增长。截至2012年8月9日,除民生银行外其他银行粉丝数量均突破10万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粉丝量都在45万人以上。人气最高的招商银行粉丝量达到接近200万人,其影响力基本上相当于一份全国性报纸。

由于各大银行品牌效应、用户人群不同,微博运作方式、内容有所侧重,银行微博的粉丝数量有明显的差异。最少的“民生银行电子银行”由“中国民生银行U宝”更名而来,主要关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三大渠道,目前粉丝仅有4.9万人:“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粉丝在10万人左右(见图1)。

从月均粉丝增量上来看,各银行微博的差异更明显。从2012年3月起,“招商银行”每月粉丝平均增加26万人,尤其是3月、4月,粉丝增加数量都在40万人以上。作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微博营销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三)银行微博持续更新,内容丰富,实现与客户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银行微博受到广泛关注与微博的及时更新、内容丰富是密不可分的。2012年3月以来,各个银行微博持续更新,忽略微博删除的影响,银行微博每月更新约158条。从图1中可见,微博更新频率最高的是中行、招行以及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微博“中国银行百年行庆”,平均每日发微博11条;中信银行微博“中信银行信用卡”平均每日更新6条。

从内容上来看,银行微博丰富多彩,不仅关注于银行最新产品、理财信息、特惠商户及活动等,还有财经新闻探讨、社会热点交流(如奥运赛事报道)、金融知识介绍等,甚至生活感悟、生活知识等内容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如表2所示,随机抽取2012年8月5日至8月11日一周7天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银行微博各具特色,关注重点有所差异:

中行微博更关注当前热点——奥运赛事,报道金牌情况及奥运选手的故事,并开展“共享奥运之美”的活动,即中国队获得几枚金牌,每天就送出几张奥运纪念钞,吸引了粉丝的广泛关注,平均转发数量达7000次。

招行微博内容最为丰富和多样化,奥运期间推出“微博运动会”,通过玩运动项目游戏赢取招行金币换取奖品,对年轻人尤其是喜欢游戏的年轻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宣传了招商银行财富管理的概念。生活感悟以及经济热点信息的分享与探讨,是招行微博最主要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宣传其产品信息,但通过与客户沟通实现了理念的传输。

交行微博以及中信微博主要关注信用卡,因此在博文内容上具有一定特色:最新产品及功能介绍、最新热点优惠信息的分享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微博作为典型的社交工具,其特色在于吸引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最新信息、交流心得体会。总体上来看,各银行微博经营状况良好,粉丝数量、微博数量都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同时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微博,粉丝量多、微博活跃度高、转发量大,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分享,吸引客户的广泛关注,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交流实现良性的循环。相对来看,其他微博的运营情况还有提升的空间,微博粉丝量偏少、微博活跃程度低、博文转发量低等表象下,存在着微博内容及形式单一、经营力度不足、缺乏核心粉丝圈、微博群络不完善等问题。

三、银行微博发展的必要性

(一)微博是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

伴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只有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使客户信赖“财富管理银行”,才能不断提高客户的品牌辨识度和忠诚度。而微博具有群体聚集效应,由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圈子里,信息病毒式的扩散和传播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例如,招行微博关注度已经接近2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成百上千人的速度增长着,大量的粉丝带来巨大的营销价值和潜力。因此,已开通微博的银行应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个平台,以专业的信息、专业的理财见解、专业的问题回复、专业的分析评论展示银行的专业能力,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提高用户黏性,以细心、贴心的用户回馈提升满意度,将微博打造成为形象展示的窗口。

(二)微博可以助力创新服务推广,助力新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银行业中,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方式的创新,因创新壁垒较低,优势都很难长期保持。因此,新产品或者服务方式一经推出就必须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微博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用户可以随时以电脑或者手机终端登录将感兴趣的内容转发给自己的粉丝,粉丝再转发给自己的粉丝,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可以在很广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比以往任一种传播方式都更迅速、更直接,可以为商业银行新产品、新服务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助力和最顺畅的渠道。

(三)微博是维护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的平台

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理念,也是各银行服务的出发点,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微博的运营,与粉丝关系的管理正是这一理念的贯彻。所有的粉丝,以及粉丝的粉丝,都是商业银行的客户,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受众,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可以引导客户对银行产品服务的了解、应用,倾听客户的声音、评价,还可以通过微博调研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的信息,使沟通更快捷、更顺畅。同时,微博营销具有精准营销的特性,因为关注者都是对银行产品服务感兴趣的用户,因此通过微博进行的宣传推广,目标客户更精确、更有针对性,相比其他“广撒网”式的广告,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良好运营的微博可以大幅降低银行的营销及宣传推广成本

与其他宣传品牌形象、推广创新产品、维护客户关系的渠道相比,微博实现同样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一般来说,为传达到同样的受众,传统媒介如电视、杂志等的广告成本要大幅高于网络方式。如表3所示,艾瑞咨询对几种网络营销模式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微博具有最强的传播l生、互动性、精准性和最低的成本。

微博用户是银行的潜力客户,往往有更先进的消费及投资观念,如果可以抓住微博发展机遇,运作好这个平台,可实现以较低的成本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的目标。

四、商业银行微博宣传与推广模式探索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与业务推广,笔者尝试构建了银行微博宣传与推广模式,核心理念为通过银行核心微博运营团队与各地员工组成微博群,并通过忠实粉丝与忠诚客户打造意见领袖,将银行产品、服务、品牌、文化等信息最大范围地在微博中传播,扩大微博营销的效果,从而构建高效的平台,即商业银行的品牌宣传推广平台、产品营销服务平台、活动策划组织平台、理财信息资讯平台、客户关系维护平台、危机公关处理平台、客户需求调研平台、投资理念传输平台(见图2)。

(一)构建银行微博的核心群落

单个微博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都是有限的,为了使传递的信息到达最广泛的用户群体,就要构建微博群落:

由银行核心微博组成微博群的内核,其的信息最权威、最能代表银行形象,可信度最高,主要用于形象宣传、文化展示,比如播放银行宣传片、宣传未来银行理念等。

由业务部门微博、分支机构微博、专家团队微博与客服团队微博构成微博群的主要功能微博。业务部门围绕其主要条线,宣传、推广各类金融产品及服务,介绍业务知识,举办相关活动,比如信用卡中心微博;分支机构微博关注本地区的重点产品和活动,以及本地区的客户热点、客户服务;专家团队微博主要就财经热点、业务难点、制度解析等方面,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是专业形象的展示,金融理念传输的重要渠道;客服团队微博也很重要,微博作为开放式的互动平台,客户可随时留言或者发微博@银行,客服团队负责与客户的联络沟通,对客户的问题予以解答,对意见予以积极回复,对投诉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避免负面信息在更广范围内传播,是客户关系维护、客户需求调研、银行危机公关的重要方式。

同时,由银行员工微博构成信息传播的第一层级。各大银行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中,使用微博的不在少数。如果将员工微博组织起来,微博信息通过在员工之间、员工的朋友及粉丝之间进行转发,可使传播的基础更加广泛。由粉丝尤其是忠实粉丝构成传播的第二层级。当银行微博中新产品、新活动等相关信息时,通过大量粉丝的转发,可以使信息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递,尤其要注意吸引微博活跃用户、本身粉丝量多的用户转发,从而实现相关信息在微博客户群中的广泛传播,实现螺旋式、病毒式的传播效果。

核心群落中,每个微博都是一个独立的传播个体,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随时自己的信息并处理来自客户端的信息。同时,每个微博都是银行微博群的一部分,对其他微博的有效信息进行转发与推送,从而增强整个银行微博群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借助微博打造业务平台

作为近3亿人使用的热门应用,微博是宣传与业务推广的绝佳平台。商业银行要把握住微博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其营销潜力,创新地打造业务平台。

立体化的品牌宣传推广平台: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链接等多媒体信息的,展示银行历史、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通过品牌体系及产品服务介绍,塑造专业银行形象:通过未来银行等新概念宣传展示银行在金融创新及推动社会进步中作出的尝试:通过专业投资建议和耐心服务展现员工素质等。借助粉丝的不断分享与转发,使品牌形象被更多用户感知。

高效的产品营销服务平台:新产品推出时,利用微博病毒式营销的传播速度创造宝贵的时间。通过员工微博、忠实粉丝的转发,使更多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新产品信息并尝试使用,在竞争对手之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配合专业的客户经理在线进行产品销售,与网上银行的购买渠道结合起来,尝试“理财夜市”等新思路,促进产品销售。

客户活动的策划组织平台:通过推出特惠商户、优惠信息等,促进银行产品如信用卡的使用;通过社会热点如奥运会等相关活动,吸引用户的关注。通过活动信息的不断转发,使活动不断升温,扩大影响力,鼓励微博用户及银行客户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多样的理财信息资讯平台:定期最新的理财产品信息及投资建议,覆盖银行理财产品、基金、黄金、保险等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使客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并明确标识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等渠道购买相关产品的操作流程。

互动式的客户关系维护平台:通过银行微博的客户留言与私信功能,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为客户排疑解难,或者对客户意见予以反馈。客户经理或者客服人员在线值班,通过微博中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引起客户与员工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并挖掘客户信息。

快速的危机公关处理平台:互联网时代,很多公关危机事件产生于信息的误读与处理的延迟。因此,可利用微博建立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与业务流程,通过专业公关同事的运作,快速、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引导积极信息的传播、规避消极信息的影响,保障银行的社会形象。

全面的客户需求调研平台:通过观察微博转况,各行可以精确找到每类活动/优惠可以触动的客户群:通过微博调查,可以了解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银行的感知度,从而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先进的投资理念传输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人们对于理财和投资越来越关注。微博作为银行官方的声音,可以为众多粉丝讲解先进的投资理念、资产配置方法,通过知识转移培养优质客户,促进零售业务发展,提升专业银行形象。

(三)通过微博有效开展针对性营销

通过客户微博行为的分析与研究,比如客户转发、评论微博的情况,可以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兴趣点,甚至了解生活区域、工作情况、生活方式等。深入挖掘客户信息有利于银行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开展针对性营销。

如图3所示,根据是否关注银行微博以及是不是该行客户,可以将微博用户分成四类,第一类为银行核心黏性客户,既是银行忠诚客户又紧密关注银行微博,积极参与活动;第二类用户对该银行业务忠诚度不高,主要选择其他银行业务,但关注该行微博,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对优惠信息敏感,即活动/优惠偏好型客户;第三类为业务偏好型客户,大部分银行业务都在该行办理,但对其微博关注度不高;第四类用户是其他行客户,基本不在该行办理银行业务,也不关注其微博。各银行在利用微博进行宣传推广以及营销活动时,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活动/优惠偏好型客户,这是微博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类客户。在面对此类客户时,要通过优惠活动、较高收益产品信息等,引导客户全面使用银行各类产品,如借记卡、信用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形成使用习惯,最终逐渐将其培养成为核心黏性客户,做到有活动、有优惠时积极参与,无活动时也惯性使用该行产品。

业务偏好型客户,这类客户已经将该银行作为主要业务办理行,可能是因为该银行产品及服务使其具有较高满意度,也可能是因为在其生活范围内使用最为便捷,或者是单位工资行等多种原因。此类客户对该银行了解较多,在微博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微博活动、权威信息等途径,使此类客户成为银行粉丝并与众多粉丝一样形成圈子、形成群体意识、找到共鸣,从而不断提高客户黏性,形成核心黏性客户。

微博用户中最大的群体就是位于第三象限的他行客户,如果可以有效吸引并开发这类客户资源,将对业务拓展有巨大支持。此类客户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客户虽然原来未使用过该银行产品,但对各类活动及优惠、收益比较感兴趣,因此,银行在微博营销中应着力挖掘此类客户感兴趣、最为有效的活动/优惠方式,通过银行粉丝的大量转发,吸引此类客户关注。比如客户原使用他行信用卡,在微博中发现好友转发该银行信用卡超市优惠活动,刚好有自己常去的超市,于是申请新信用卡并关注该行微博以跟踪后续活动,成为“活动/优惠偏好型客户”。另一部分客户更在意银行产品的易用性、便捷性,可通过新产品介绍、试用、新业务推广等微博,将银行产品优势与功能通过微博传播并通过粉丝转发到达该类客户处,促进客户尝试试用该行业务,转为“业务偏好型客户”。

五、利用微博营销的关键策略

(一)开展微博营销首先需要找准营销对象,设定合理目标

目前,仅新浪微博平台上,各银行微博数量就已非常庞大,但并不是所有微博都运营良好,这与营销对象的选择有重要关系。比如招行微博群中曾有“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两个微博,近几个月来,虽然粉丝数量仍有一定的增长,但基本已经停止运作。高端客户更看重的是隐私,是高端、尊享,是非大众化,银行微博、优惠活动、大众理财等不适合此类高端人群,即使有粉丝关注,大多数也是对高端服务感兴趣的普通客户。因此,银行微博的目标客户不宜设定过高,更适合普通客户、中端客户,他们更关注优惠活动、常规理财等。微博可为这类客户创造归属感,形成群体意识,创造交流机会与共鸣。

(二)利用微博进行品牌宣传及业务拓展时,应与银行已有渠道尽量整合,提高营销效果

2012年7月底,交行在银行业间第一个创办了淘宝商城品牌旗舰店,主要销售贵金属、保险、基金等产品。如果将银行微博与淘宝旗舰店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宣传、优惠活动等,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推广效果、提升销售业绩。对于银行微博来说,如果与银行官方网站、信用卡网站、产品宣传/推广网页、淘宝商城品牌旗舰店、网上银行(尤其是理财夜市)、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整合,甚至与传统媒介的广告、网点营销等线上、线下方式结合在一起,品牌宣传及业务拓展的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三)定期评估微博传播效果,找到微博最佳宣传推广方式

在银行微博运营以及业务宣传推广过程中,要不断评估、不断总结。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微博传播与互动效果有明显差异。比如,银行直接新产品或相关信息,用户转发率和评论率往往不高,而通过发起互动话题,或回答用户疑难问题的形式,效果就比较好。甚至同样的微博,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取得的效果也明显不同。一方面,银行微博需要进行产品营销,产品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热点信息、娱乐元素、趣味内容等,降低营销反感的同时吸引客户关注。因此,为了使微博可持续、良好运营,并取得期望的效果,必须定期对微博内容、转发率、评论率、留言、私信等内容进行评估,找到最佳发文时间和宣传推广方式。

(四)建立完善的银行微博运营管理体系,并致力应用方式的创新

微商商业模式范文6

七年之后,2015年3月18日微软在深圳重启Windows硬件工程产业创新峰会(WinHEC),向合作伙伴隆重推荐Windows 10,其核心就是一年内对用户免费升级、打通广泛的硬件平台(涵盖PC、平板、手机和物联网)。

这两个核心一是表现出了最大的转型诚意,是微软现任CEO纳德拉转型三部曲之一,即剥离Nokia、裁员以及Windows商业形态转变,意味着在个人消费市场上,微软已经开始从软件授权盈利向基于Windows的生态链(服务、广告、数据)盈利。

二是打通全硬件平台,意味着WP的应用开发门槛降低,一款软件就能适配多种硬件,也意味着移动设备厂商能够分享Windows在PC上的巨大红利,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工具型用户。

微软操作系统事业部副总裁特里・梅尔森表示,Windows 10将于今夏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11种语言。运行Windows 7、Windows 8.1和Windows Phone 8.1的设备在Windows 10后的第一年内可以免费升级到Windows 10,虽然腾讯手机管家与360的官方新闻中,也是顺应这个表述,但是微软官方已经承认,也支持盗版软件的升级,同时,给中国用户的福利是,XP也可以免费升级到Windows 10。

但是,WP目前还很难吸引到同样在后端服务上有野心的移动大厂,比如小米、华为、中兴等。

因为从本质上说,WP系统与iOS的封闭程度没有区别,只不过允许厂商内置一些定制的应用,所以说,很难体现厂商的差异化和调性,很难满足厂商自有特色业务的融入和盈利。

这次微软宣布将为小米手机开发专用的Windows系统固件,米4用户可以装双系统,但是小米并没有人出来,像担任软件分发伙伴腾讯和360那样旗帜鲜明的表态,也表明这次合作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而小米愿意被拿着说事儿,着实是要还微软在专利上的一个大人情。不过小米随即正式宣布会推出WP平板,显示了小米的下一步很可能会是电脑。

所以说,反倒是仍旧倚重纯硬件赚钱的中小手机厂商,会在WP上获得新的机会。随着Windows 10有期限的免费升级,势必会带动一大批用户的迁移和使用,从软件黏性上带动对WPhone的需求。

此外,Windows 10的创新性能,都是针对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有利于缺少创新能力的中小厂商,抹平与大厂的差距。

支持硬件创新

Windows 10可以支持的硬件创新包括:

通过使用脸部、虹膜或指纹等生物特征即时解锁设备,“Windows Hello”,微软表示正在与合作伙伴研发支持Windows Hello的Windows 10设备,所有采用英特尔实感技术F200传感器的硬件合作伙伴都将支持“Windows Hello”,包括自动登录Windows。

Windows 10还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语音交互和人工智能的“小娜”“小冰”姐妹花,其中语音识别能实现中英文混识,技术还是牛啊。

微软将首次免费推出小型物联网设备专用的新版Windows。从ATM和超声波设备等高性能机器,到网关等资源受限的设备。通过与 Raspberry Pi基金会、英特尔和高通等机构的合作,微软将为科技爱好者、设备制造商和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微软还在Windows 10设备家族中推出了高通DragonBoard 410C,这是第一个集成了WiFi、蓝牙和GPS以及智能手机级骁龙410芯片组的Windows 10开发版。之前有消息说WP还将联手英特尔atom,看来尚未成行。

发力物联网

此次大会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微软正大力投资的物联网。微软称,Windows 10 IoT将用于广泛的智能物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