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训练范例6篇

高一语文训练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1

我们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爬上去了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24.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什么地方?25.文中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子是:26.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经验”指的是:27.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串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哪个方面的描写?28.第4段中划线句是文中的伏笔,与之相照应的一句是:29.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实用能力训练题设计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交际的工具。汉语不仅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但是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高职语文教育的痼疾。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更应具有实用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研究和设计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相适应的,能够为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实用能力。设计五年制高职语文实用能力训练题应关注以下策略:

一、重构目标,提升训练的实用价值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着眼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建构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1.体现训练目标的多元性。实用能力训练目标要体现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使目标单一性与多元性有机结合。如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口语听说训练题的设计,就应该能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突出训练目标的交际性。语文能力训练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的训练,除了口头的交际训练外,还必须突出广泛的书面语言交际训练,以克服教学时空限制,扩大交际的范围。

3.注意训练目标的个体性。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等都存在个体差异,训练题设计的整个过程都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灵活地制定不同的个体性教学目标,变换各种不同的训练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训练题设计中,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尽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例如,在设计口语交际中的“解说”这一具体内容时,面向旅游专业和动漫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训练题内容应有所区别。如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解说应该较好地与导游词的特点联系起来。而动漫专业学生的“解说”应该与他们的“脚本设计”等专业知识相衔接。

二、开发资源,突显训练的课程意识

在实用能力的训练实践过程中,课程不再是预设的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因此,在设计实用能力训练题时,要注意开发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在对课本有关内容的学习外,还必须强调和突出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开发。

1.补充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和书写训练等。将活泼而且多样的体例呈现给学生,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

2.拓展训练内容。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既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又具有广阔的兼容性。在实用能力的训练中,学生既要培养实用能力,同时也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在训练内容中必须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还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此,教师要注意把训练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添枝加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所反映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课堂知识的容量。

3.开发训练内容。设计一些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的训练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有关的内容链接,或者设计一个学习议题,组织学生进行在线和非在线的讨论。这些有助于将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反映到课程之中,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精选形式,提高训练的有效程度

1.活页式题型设计,便于组合、分层和反馈。题型页面可考虑采用打孔活页形式,按课时编写。训练题每次上课前发下,由学生慢慢积累成册,一阶段结束复习时可以重新归类梳理。这样处理的好处有:首先,教师课堂教学时容易把握和操作。这种按课时编写的训练题,是配合本次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设计,目标单一明确,和课堂教学流程相互辅助,每一个知识点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其次,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时不必受到页面或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各种有效组合。如“招聘启事”和“求职应聘”的组合;“简历”和“求职信”的组合;各种条据在现实中综合运用的组合等等。调动起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材。

2.要点与训练题组合形式,在教学流程中贯穿

训练项目采用训练题组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对应设计相关提示、案例和训练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边讲边练,促进知识点的落实和强化。

设计时每个训练项目可以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训练需要,在训练设计上灵活变通,以“应用文写作训练”――条据的写作为例:

这一训练项目的活页练习设置可以分为“情景描述”、“学写活动”、“学写向导”、“学写提示”、“案例点击”、“典型词句”、“写作实训”、“评价标准”等几个环节。“学写向导”、“学写提示”就是训练习题中的知识点概述部分;简要概括出“条据”的写作知识点,帮助学生抓住写作关键,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案例点击”、“典型词句”就是教师讲授写作要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条据”引发的案例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一开始的“情景描述”、“学写活动”和后面的“写作实训”就是训练题的设计部分,配合课堂教学。这些部分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知识储备来设计,通过有目的的设置“陷阱”,再对“踩入陷阱中的病文”进行修改,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条据的规范和细节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柳士镇,洪宗礼.汉语文教材评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温立三.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3

一、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情绪的影响

英语口语训练,或说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高中生而言,参加本课程训练的学习动机多为:练就较标准、较流畅的口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在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复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习动机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又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追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能产生积极的内驱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口语训练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作用往往不能直接实现,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亦非始终如一,而是常常因各种教学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被不同的情绪反应所左右,有时甚至偏离了学习动机的目标指向,从而导致各种不同的训练效果。这种情况在训练过程中屡见不鲜,下面略举几个案例(cases),说明学生的情绪反应与口语训练效果之间的联系。

Case1:有无典型示范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例A训练过程:(a)教师布置训练任务,讲述要求;(b)学生自练3-5分钟;(c)学生起立或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训练内容兴趣不大,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无人主动提出要发言,教师无奈只能按座位顺序或点名(号)进行自我介绍,训练效果较差。表现为:介绍内容基本雷同,多为"Mynameis...Iwasbornon(in)...I''''mfrom...There''''re...peopleinmyfamily.Myfatherisa(an)...Heworksin(at)...Mymotherisa(an)...Ilike...",类似于套用数学公式。此外,说话时普遍低头,不敢正视其他同学;声音小,表情拘谨。

例B训练过程:(a)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态势语神采奕奕地进行自我介绍;(b)

同例A中(a);(c)同例A中(b);(d)同例A中(c)。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教师的自我介绍(含动作表情)很感兴趣,自练时情绪高涨,争先恐后举手要求起立或上台介绍,训练效果良好。表现为:自我介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句型变化多,仅对年龄的介绍就多姿多彩,各有千秋。如:"Intheyear19××,Iwasbroughtintotheworld."、"Itwasintheyear19××thatIcametothisworld."、"Likemostofyou,I''''ma(an)×-year-oldboy(girl)."、"Herestandsa(an)×-year-oldJuijiang-bornboy(girl)."、"I''''mverygladtobethesameageasmostofyou.Iwasbornintheluckyyear19××."等等。此外,说话时普遍目光炯炯、精神振作、声音响亮、表情动作丰富自然。

Case2:不同方式的引导提示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用英语讲故事。

例A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并用中文口头交待故事情节或用投影仪投影故事的梗概;(b)板书或投影讲故事所需的某些keywords等;

(c)学生自练3-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d)指名要学生起立或上讲台讲述故事。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教师的交待或投影,即引导提示,无多大的兴趣;自练中缺少激情,请教老师指点少;对自练要求不高,训练效果一般。表现为:尚能注意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调语气有变化,但对态势语的运用不够;没有出现较高水平的故事讲述;个别同学甚至采用自练时书写好故事,背下来再讲述的方式,违背了训练口头表达(交际)能力的某些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例B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并播放与故事有关的录像或电脑合成动画;(b)同例A中(b);(c)同例A中(c);(d)同例A中(d)。

学生的情绪反应:观看录像或动画时兴致勃勃,不时流露出兴奋、愉快和跃跃欲试的表情,还有些同学手舞足蹈般的进行模仿;自练时情绪高涨、身心投入,求教老师较积极、踊跃;对自练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训练效果好。表现为:除能注意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外,语调语气的变化适应故事情节发展的

需要,且普遍注意态势语的运用;部分同学讲述水平较高,讲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Case3:不同的训练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朗读英语短文(朗读例文附于例A分析文下)。

例A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的朗读要求,并提示一定的技巧;(b)教师交待训练目标──每分钟正确朗诵文中120个单词(约150个音节);(c)学生自练3-5分钟,方法相同;(d)

随堂检测。

学生的情绪反应:基础差的同学因训练目标高不可攀而畏缩不前,自练时情绪低落;基础好的同学则因训练目标轻而易举而感到索然无味,自练时漫不经心,训练效果差。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检测时未能达标,成绩最佳者每分钟才正确朗诵130个单词(约160个音节)。

[朗读例文(部分)如下]

AdventureatMidnight

Longagotherelivedtwobrotherswhowereverypoor.Theylivedintinyhutsatoppositesidesoftheirlargewheatfields.Attheendofeachsummer.whenharvesttimecame,thebrothersdividedthegraintheyhadgrownintotwoequalparts.Someofittheytooktobemilledintoflour,fromwhichtheybakedbread.Therestwassoldformoney,withwhichtheyboughtshoes,clothing,andtools.

Althoughtheytoiledfromsunuptosundown,sixdaysaweek,theyhardlyhadenoughtoeat.Inspiteofthis,theywerehappybecauseoftheirgreatloveforoneanother.

Butoneyear,Simon,theyoungerbrother,feltagreatsadness.

Hiswifesaid,"Tellmewhatismakingyousoblue?Youonlongersingwhileyouwork,andthetwinkleisgonefromyoureye."...

例B训练过程:(a)同例A中(a);(b)教师招标(90、100、110、120、130wds/min),学生自报达标数──每分钟正确朗读的单词数;(c)学生自练3-5分钟,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d)同例A中(d)。

学生的情绪反应:自报达标数时兴趣盎然,兴奋激动;自练时全情投入,情绪高涨;检测时达到自报指标后普遍流露出成功的喜悦,训练效果良好。表现为:经过几次招标后,所有同学均达到教师组织训练的预定目标,即每分钟正确朗读120个词(约150

个音节)以上,成绩最佳者达到150个单词(180多个音节)。

从上述三个Cases中可见,教师是否设置典型示范,引导方式是否吸引人以及训练方法的得当与否等诸多教学因素,会令学生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各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无论是朗读、介绍、看图说话,还是复述、描述事物、角色扮演、面谈、充当译员、按要求或录音作出反应,在其训练过程中,均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更多、更直接地来自学习内容和训练形式上的吸引力以及因其产生的情绪反应。而且,训练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所引起的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从而导致不同的训练效果。

在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诸多因素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我们可将之概括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前者通常表现为兴奋、热情、愉快、兴趣盎然及满足自信;后者通常表现为冷漠、厌倦、胆小和无兴趣。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又导致了进攻型和防守型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倾向,前者一般对训练有较高的目标要求,视之为一种高级享受,往往突出训练愉快的一面而忽略其艰苦的一面,认为训练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从而常常主动出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期望成功、期望受到嘉许;后者一般对训练有一种被迫参与感,只满足于应付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视训练活动为一种负担甚至痛苦,往往更多地夸大训练的艰苦,对训练过程中有关活动明显表现出畏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自练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应付过关。不同的动机倾向支配下的口语训练活动,理所当然会产生良好、一般或差劲这样迥然不同的训练效果。所以说,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对口语训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情绪的激发

由上可见,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只有在学生情绪上找到一个引爆点,才会得到他们积极的反应,收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丰富、完善英语口语训练或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口语训练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卓有成效地激发起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使其愿练、乐练,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尤其是口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路子。

1、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

恰如其分的引导提示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的讲授或指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与训练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而且应该诱发学生对训练内

容和训练形式的向往期盼之情。譬如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引导提示时,我首先花三五分钟的时间,以“朗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作为学生自练前的指导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通过训练使自已的语调、语气、语流及态势语(表情动作等)与文章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或故事发展的高低起伏相配合;另一方面提示学生一些必须掌握好的朗读技巧,如一般问句和反意疑问句的语调、辅音连缀的读法和逻辑重音的意义等等。然后,结合自已多年对朗读的种种体验,朗读一段文章,对上述指导内容作阐述性的引证。实践证明,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学生热烈的掌声和熠熠的目光,反映出自练前引导提示所产生的感染力和诱惑力,而由此激发的训练激情成为了“朗读训练”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2、赏心悦目的典型示范

引人入胜的典型示范,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关键。它除了能展示口语特点,提供模仿样板外,也能发挥激发学生训练激情的作用。典型示范的这种职能,对示范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示范应该具有审美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享受感的同时,产生跃跃欲试的训练激情。譬如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中的语音语调训练,内容比较单一,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训练不至于枯燥无味?我选择了典型示范作为突破口。每次学生自练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由BBC播音员录制的对话或短文朗诵录音材料,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语音语调艺术的瑰丽世界,学生们不禁为播音员们精湛、悦耳的语音、语调和发声技巧拍案叫绝,自然群情激奋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但是,当口语训练进入到一些诸如绕口令、连续或逻辑重音等口头表达技能的练习阶段时,许多同学往往在一些似乎简单的句子面前被卡住,读不下去,或读不准句子中正确的重音,训练往往会出现降温的趋势。这时,我会再次发挥示范的作用,用自己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快而可跟、快而不乱的示读激发学生的情绪。我的示读,像给学生注入了新的兴奋剂,顿时,他们的士气又大振,一种热烈的

训练氛围又形成了。

3、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经过精心策划的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参与英语口语训练的积极情绪。口语训练方法的设计,既要有科学性、符合训练内容的需要;又要做到多样性、注意形式手段的多种变换。否则,学生会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导致训练时死气沉沉。在口语训练中,我做了两种尝试。一是训练方法因材而异,即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譬如语音语调的训练,我充分利用语音室的设备,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在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组交流、表彰优胜等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而其它口头交际技能的训练(如讲故事、朗读、复述故事、描述事物、角色扮演、充当译员等),我采取在自练的基础上,实行小组推荐或选拨个人参加竞赛的方式,把激励机制引进训练活动。竞赛时,我让参与的双方,即小组代表(讲者)和听众,在诸多刺激物(精彩的环境布置,出色的主持人,激烈的赛场气氛等)的作用下,产生激烈、亢奋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不少同学都得到超常发挥,使训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二是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即不同基础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我采用上文Case3中例B的招标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接着,我又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自练方法:基础好的同学立足于“快读”,采取“眼睛先行,嘴巴紧跟”的方法;基础差的则立足于“读准”,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尝到了注意方法的甜头,从而训练情绪更加高涨。经检测达标后,全体参与训练的同学都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这时,我又趁热打铁,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招标(每次招标的各项指数都比上一次高一档),一次又一次地推波助澜,使训练激情经久不衰,终于取得了理想的口语训练效果(如上文Case3所述)。

4、挚真挚诚的情感投入

教师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能投入充沛、真挚的情感,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这种情感的投入包括几个方面:

1)关心、理解学生

只有当师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时,学生才会对他所教的学科倾注极大的热情,这已为人所共知。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关心和理解他们。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常常会有个别学生出现异常的情绪反应。如训练一向认真、热情的学生会突然对某一训练内容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情绪等。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从不简单粗暴地责备。一方面,我首先检讨自己的训练指导工作,即在训练的引导提示本身上找出原因;另一方面,我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的了解,寻找造成消极情绪的其他原因,并用尊重、理解、春雨般的说话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摆脱消极的情绪,进入积极的练习状态。

2)公正评价学生

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不仅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十分珍视这

种评价的价值。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有紧张和期盼的心情等待着老师对自己作出评价。但老师的评价公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训练情绪,尤其是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注意把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审情度理,实事求是,既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点滴长处,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各自的不足,使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之短,从而产生扬长弃短,再创佳绩的强烈愿望。

3)尊重学生的个性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英语口语老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个性,还要注意不同个性所导致的不同语言特点。性格内向的学生,说话往往声音较低、态势语运用较差;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因此,在进行讲故事(看图说话)、短文朗读等口语训练项目时,不必强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运用态势语方面都能做到维妙维肖,只有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才可以令他们产生更高涨的训练热情。

4)诚挚高尚的事业心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4

“语言——思维”型教育区别于“文字——语言”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实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密切结合。

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所反映出的两种基本属性。

但是,如果我们从更深层的本质来看,就会发现,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既要靠语言,又要靠思维。就是说,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了听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才表现出了它的工具性。语文为什么又能表现出思想性?也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这种思想是靠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才产生的。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但它们又是通过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更深层的本质或根本属性,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我们了解了语文学科的这一根本属性,也就明确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训练是多方面的,人们过去把最基本的训练归纳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读写既然是人们以语文为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也是语言能力表现的四个基本方面。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整体的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但是,我们还应该更深一层地思考,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听说,还是读写,它所表现出的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能力,而决定这四种外在能力的内在的、核心的东西是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不能单纯地就听说读写去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应该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同时,也不能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和语言思维的训练看成是同一层面的东西,而应该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去带动听说读写的训练。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呢?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条件,它只能永远保留在自己的头脑中。

正因为听说读写和语言思维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应该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同听说读写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要做到二者的结合,我们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注意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听说读写能力自然便会提高。事实证明,如果忽视了听说读写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去一味强调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则必然事倍功半,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即使每篇课文学生都可以背出来,但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既不懂得文章的语言好在什么地方,又不懂得作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学生仍然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形不成什么能力。二是认为既然语言和思维与听说读写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抓好听说读写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要靠听说读写,但只有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比如写作,如果不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提出要求,学生当然也要思考,也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毕竟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他的进步也必定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的听说读写活动中都必须在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措施,通过听说读写活动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要注意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必须结合听说读写活动来进行。

我们说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并不意味着去孤立地搞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而必须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到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在80年代一些地方曾出现过把思维训练与听说读写割裂开来,孤立地去搞所谓思维训练的倾向,这种做法是违背语文课思维训练规律的。如果把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与听说读写搞成两张皮,非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会流于形式,而且听说读写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又必须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这才是正确的认识。

二: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知识经验的积累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系。

首先说说知识经验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有人误认为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便可以忽视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这是不对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材料,思维即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加工。试想,如果学生写作文,头脑空空,既没有感性的生活经验,也没有理性的知识材料,凭借什么来思维呢?正因为知识经验对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既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训练,也不能脱离知识经验而孤立地去搞思维训练。正确的认识是,只有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从丰富思维材料上为思维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才是真正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为此,在教学中一要让学生养成平时勤于观察、留意生活的习惯,注意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勤于动脑,学会分析事物,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感性经验丰富了,语言和思维也得到了训练。二是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注意积累知识性的材料。目前学生阅读量不足是个大问题,这是造成学生文章思路狭窄、空洞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有内容可思考,必须重视扩大阅读量。同观察的要求一样,也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勤于动脑,多加思考,向作者学语言,学思维。这样,学生的知识材料丰富了,语言和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说说非智力因素对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等。在80年代中期,有些地方出现过片面强调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我们且不说语文教学负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责任,即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来说,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以兴趣为例,如果教师教法不得力,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便会因为缺乏动力而处于被动状态,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再如情感,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情感性的语言和情感性的思维,如果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那么他们的情感性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限制。所以为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们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彼此之间的关系。

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除了要处理好以上诸关系外,关键还在于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核心内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要求上,我们既要防止脱离思维训练去单搞语言训练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语言训练去单搞思维训练的倾向,做到两种训练的有机结合。语言训练之所以要同思维训练很好的结合,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学生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其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抓好思维的训练,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词语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概念方面的内容,在句子的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判断方面的内容,在论证方法的训练中就应该很好地渗透推理方面的内容。不论听学生回答问题还是看学生的作文,不仅要注意到学生语言方面的问题,而且应该从语言的问题中看到思维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思维训练之所以要同语言训练很好的结合,也因为学生的语言对思维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的思维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在大脑中,要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考;思维的结果即思想,也要以语言为工具表达出来。可以说,离开了语言,便不成其为语文的思维。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

0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言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就目前来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强化死记硬背,对语言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重视语言训练,只有加强语言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就我国当前学生来看,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是无话可携,受到语言的阻碍,写出来的文字就像记流水账一样,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语言训练也越来越看重,语言训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对语言训练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语言训练可有可无,将语言训练等同于文字的阅读,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好的词句都是在千锤百炼中提炼出来的,加强语言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可以写,知道怎样运用语言、选择合适的语言去写作,进而写出漂亮的文字;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发音,让学生认对字、说对字、写对字,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现状

2.1对语言训练的不重视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然是以本为本,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语言训练不够重视,简单的将语言训练等同于文字的阅读,对学生的发音不重视,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文字发音。

2.2缺乏实践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没有给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几点建议

3.1提高认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言训练越来越重视,它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训练。要集合小学语文教学提纲,合理制定语言训练计划,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2]。

3.2引导课堂多读

读作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找灵感,积累语言材料[3]。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同时要保证良好的课程氛围,让学生静静地阅读、仔细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30分钟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找出其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然后大声的读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朗读自己找出的精彩的词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再如,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将其中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词句列出来,如“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改成“――”熟了,绿油油的,像“――”让学生填空,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3注重课外积累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学习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至于没有东西可写。为小学语文语言训练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一些名人典故,将一些经典的词句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办的各种课外读刊活动,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种刊物,不断积累的自己的文学知识。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虽然这种知识比较琐碎,但是随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会逐渐在语文学习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4]。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占据一定的比重,语言训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33-38.

高一语文训练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方式

口语交际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活动,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就难以避免与人交流,语文教学的目的,说到底也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口语交际能力已经不再仅仅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之一了,它已经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要素。语文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语文教育本身具备服务社会的功能,要想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地优化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

(一)初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现状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有安排过多的专业口语交际训练课,尤其是毕业班,几乎没有设置口语交际训练课程,还有很多教师,完全不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将口语交际训练局限于课前三分钟演讲上,演讲过后也没有进行一个专业系统的点评,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太过单一和片面,无法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不注意用语的规范,不注重社交礼仪,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日常交际,更反映出了当前初中口语交际训练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之后都有关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将其当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来进行,而是照本宣科的泛泛而谈,根本没有形成真正的口语训练体系。

(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的原因

1.初中语文课堂偏重读写,轻视听说

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只会过分地偏重读和写,却忽视了听和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着重强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在他们看来,阅读和写作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而口语交际并不在中考考试的范围内,所以严重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2.初中语文教学将听说训练等同于口语交际教学

“听”与“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他们又是紧密相连的,是相互作用的,听与说是互动的,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听说训练简单地解释为小演讲活动,认为仅凭几分钟的演讲,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每个学生可能一学期只有一两次上台演讲的机会,很多学生因为锻炼机会少,而变得胆怯,不敢开口,更加不敢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将演讲变成了背讲稿,毫无意义。其实,口语交际是有别于听说训练的,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具有“交际性”和“实践性”,而我们这种课前小演讲并不具备这种交际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仅靠这种训练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二、初中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策略

(一)注意交际话题的选择――要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

一个好的话题,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情感的铺垫后,再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分成以下几类:介绍类、陈述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在选择话题时,尽量选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二)强调交际情境的创设――要突出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是非常有趣味的,为了体现这种趣味性,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利用一些优秀的教学手段来增添训练的趣味性,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气氛之下,畅所欲言。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要强调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1.要体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

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它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语言功能,而交际的主要工具正是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用语者必须根据对方发出的语言信息进行快速的判断、整理,并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因此,在实际训练中,我们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这种反应能力,同时,要规范学生的正确用语,要求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核心思想和真挚情感。在训练时,我们可以运用复述课文、课堂提问或口头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要注重提高倾听能力的方法

口语交际具有双向互动性的特点,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流,这种口头表达是有互动的,在和他人交流时,就要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双方得以顺利进行交际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还不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