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例6篇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1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一、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二、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托管 培训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06-01

“托管”即委托管理。所谓知识产权托管即指知识产权所有者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或系统进行保护、管理、经营和操作。接受知识产权委托的机构或系统称之为知识产权托管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还相对薄弱,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相对较为薄弱,很难对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周全地考虑,即便考虑到了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投入较大的力量,对于自身核心技术的保护方面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践行。例如企业在技术研发前,若不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不熟悉相关知识产权的存在现状,不掌握待研究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则容易造成重复开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使企业遭遇侵权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将自身知识产权工作托管给相应的专业机构,是目前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困境的有效办法。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中小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托管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创造、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利用、维权思路、知识产权运营等提供专业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

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言,如何真正在广大中小企业中开展好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上述目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我们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托管服务-培训是支撑

托管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层次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壮大如何息息相关,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切实掌握企业如何利用好知识产权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因此,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对于企业提供由上至下因地制宜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培训工作可以从与各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切入点,紧紧把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四个重要环节,通过基础知识宣讲、典型案列介绍、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培训形式,为各类中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

例如,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系列培训,从战略高度帮助企业对其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定位,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形势,提高其创新意识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水平,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创新风险,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举办各类专利实务培训,帮助企业工作人员在专利申请、专利撰写、专利管理、专利侵权诉讼及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花费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外包的方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培养出既熟悉企业实际情况又熟知知识产权事务的人才才是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受托服务机构可以进驻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各层各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负责公司全部知识产权事宜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而言,需要掌握企业各部门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环节和事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成果的节点,以及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情形。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各类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成长为具备知识产权敏锐触觉、能够处理一般性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

二、托管服务-规范管理是基础

中小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而不断的创新并且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企业规模等客观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当然知识产权管理也概莫能免。因此开展规范化、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十分迫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服务机构可以协助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逐步加强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工作流程建设,从而有效避免可能出现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托管服务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增强其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

再如,在协助企业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实现对于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管控。具体而言,在对人力资源的管控方面,对于新入职人员,尤其是研发岗位人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岗位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签署相应的知识产权声明,以及竞业限制协议;对于离职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执行竞业限制协议,从而在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外流的同时,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于财务资源的管控方面,应当明确企业用于知识产权机构运行和知识产权激励的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培训等经常性预算费用,从而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

又例如,可以协助企业在多个工作环节适应性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在项目立项前所进行的检索分析基础上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在知识产权获权后以及权属变更和放弃前进行的价值评估;在知识产权实施前后进行的贡献度评估;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涉及知识产权运营形式逐渐增多时,还可能发生在转让、许可、投融资环节进行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境外投资、并购或剥离资产前进行的风险评估等。

目前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还处于初探阶段,前文述及的四个环节是目前开展托管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托管服务深入企业,与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结合,托管服务内容会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托管服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积累和提升。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标准化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影响公务员培训效果的因素很多,公务员培训的标准化模式是将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的、规范的模式化管理,克服培训管理中由于没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和体系而造成的非理性和随机性。提高公务员培训的管理水平,体现了现代管理学中提倡的人本思想。这种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从深层次来说是对公务员的一种尊重。

一、公务员培训标准化模式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公务员培训标准化模式的内涵

模式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由各相关要素整合而成的可操作的体系。公务员的培训模式就是在一定的培训理念指导下的由培训各相关要素整合而成的可操作的培训体系。标准化的本质在于对重复性的统一,公务员培训是具有重复性的管理活动。因此,可以对公务员培训活动进行统一规定和管理,以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水平。设计公务员培训的标准化模式,即设计规范的、统一的公务员培训模式。

公务员培训的标准化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培训理念。培训理念就是在培训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种理论思想和信念,它是培训的宗旨,应该贯穿于整个培训体系之中,指导培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公务员培训的标准化模式,其培训理念是既要重视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发展。二是培训的操作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方面。三是培训的机构保障系统,包括培训的管理机构、施教机构、运作保障等。

(二)我国公务员现有培训模式

我国公务员现有培训模式包括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务员培训模式、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公务员培训模式、MPA培训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等。以上归纳的几种公务员培训模式在实践中都有应用,但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公务员培训模式。我国公务员培训在实践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对公务员培训的重视。在公务员培训中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注重当前工作的完成情况,没有意识到公务员培训的重要性和长远性。二是缺乏与公务员培训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则。《公务员法》规定了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但是对于不同层级的公务员进行怎样的培训没有规定,这样会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的现象发生。三是缺乏对受训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各个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是个人需求被忽视,这是公务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四是缺乏完善的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在公务员培训中大多仅限于受训者对培训的反应情况调查,受训者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测试等,而对于培训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受训者的态度、行为、工作绩效以及为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多大的效益等则很少涉及。此外,对受训者的培训评估结果与干部考核联系不密切,影响了受训者的参与积极性。

二、北京市朝阳区公务员培训标准化模式的构建设想

(一)公务员队伍总体情况和培训现状

北京市朝阳区公务员队伍规模大,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截至目前,朝阳区党政机关(含检察院、法院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共有公务员近8,000人,各年龄段公务员分布较为均匀(详见表1)。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意见,2012年依据中央和北京市总体要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区委组织部等单位起草了《朝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系统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公务员培训势在必行。目前,公务员教育培训以初任、任职及知识更新培训为主,每年参训公务员1.2万人次,教育培训体系初具规模,但是离标准化的公务员培训还有一定距离,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体系机制待完善和创新、培训层次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同时在公务员培训中充分利用和发挥首都优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方面还做得不够,公务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公务员培训标准化模式的构建

1.构建理念和设计原则

公务员培训的标准化模式的理念既重视工作效率的提高又重视人的发展,是将工作的逻辑和人的非逻辑结合在一起的培训体系,明确公务员的培训理念是构建整个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基础。设计公务员的培训模式,必须从系统的特性出发,遵循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考虑到其动态性和灵活性。也必须充分考虑公务员培训与其他组织员工培训的不同之处。

2.操作系统

公务员培训的操作系统应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所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的逻辑过程,并且在此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包含着相应的内容和程序。培训程序如图1所示:

第一个环节:培训需求分析。依据公共培训理论,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法和途径的选择、培训评估的参照标准,都应该建立在精确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管理的基础环节,它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任务分析三个维度。朝阳区的公务员培训基本做到了分级分类培训,但对公务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需求却缺乏重视,这正是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因此,应该根据公务员个人当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的差距、以及个人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差距,同时又要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质与量的分析,从而判断与确定是否有必要培训、哪些人需要培训和需要什么类型的培训。

第二个环节: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制定主要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而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的类型、内容、方式,以及据此来选择施教机构和人员的一种活动。培训目标是整个培训的基调和标准所在,包括公务员知识、技能、态度的提高和政府组织绩效、氛围的改善两个方面。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中,应以“分级分类培训”为原则来具体划分公务员的培训类型,从而使公务员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另外,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可将培训内容划分为“必修类”和“选修类”。这样,公务员在接受必须的培训内容之后,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选择其他内容和形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公务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而且也可弥补培训计划制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

公务员培训方式的设计一方面要与培训内容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要与受训者的个性特征相匹配。近几年朝阳区公务员培训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团队建设、2+X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演练和研究式、分享式等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员的实操能力,达到“管用”的培训效果。

朝阳区行政学院是朝阳区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其职能相对弱化,办学特点还不够突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完善。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务员培训规律的研究,以期走上有朝阳特色的标准化公务员培训之路。

第三个环节: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应包括确定教材和教学大纲,安排培训的时间、场地和设施等一系列环节。在培训的实施中,培训机构和人员特别重视培训的转化问题,即公务员如何吸收所学知识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之中,培训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影响培训转化的因素有受训者的特点、培训项目设计和工作环境。培训成果转化如图2所示。

其中,受训者的特点主要指其推广能力,即将其所学应用于工作上的能力;培训项目设计主要指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培训方式的选择;工作环境主要指转换氛围、管理者与同事的支持和技术支持。要实现良好的培训转化结果,不仅需要公务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在培训中采用一些实践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培训方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上级和同事的配合与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朝阳区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的设施和后勤保障都做到了规范、有序,但还欠缺公务员培训的系列教材,更没有适合的本土教材。

第四个环节: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包括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这四个层次。具体来讲,反应评估是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对受训者主观感受的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培训教师的讲授是否合适以及培训环境的情况等。学习评估是在培训即将结束之前,对受训者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果的直接评价。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环境模拟等实践性强的方式来测试受训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程度。行为评估是测评受训者在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行为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它是评估受训者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迁移。结果评估包括对受训者个人的评估与组织绩效的评估,这是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中最困难的一环。培训评估的结果可以反馈到培训操作体系的其他任何一个环节之中,此环节便可根据评估结果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或改进其现有的运作方式或程序,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另外,公务员培训的操作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必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务员培训系统的运作,其动力就来源于环境的压力以及公务员自身的发展状况需求,经过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环节,最终将培训的效果又体现在对环境的影响上。

3.培训类型和内容的设计

公务员培训类型和内容的设计主要应考虑到公务员的职业特性、公务员队伍的现状、国家和政府组织的发展目标以及时展要求四个方面。根据“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公务员培训类型一般分为公务员通用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和公务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两大类。

公务员通用知识与能力的培训是针对全体公务员的,培训内容就是作为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我国人事部在200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提出国家公务员的九种通用能力,根据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标准体系的要求,可以设计相应的公务员的通用培训课程体系,它应该包括:政治学、国际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共产党史、公共政策分析、法律学基础、行政法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现代政府职能变革、调查研究方法论、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

公务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是根据公务员横向的专业情况和纵向的等级情况来加以细分的。首先,从纵向的等级情况来看,朝阳区公务员的职务等级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三类:初级管理者(主要是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中级管理者(处级)和高级管理者(局级)。一般来说,初级管理者所需要的技术技能较多,中级管理者应偏重于人际技能,而高级管理者对概念技能要求最高。其次,从横向的专业情况来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通过对公务员纵向等级和横向职能两方面的分析,可设置公务员的培训类型和内容,如表2所示。

培训类型和内容的设置,可以说是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型”内容,是公务员培训工作必须达到的状态和目标。但每一位公务员的状态和发展都不同,其需求当然也不同,所以,还应该设置“选修型”内容以供公务员个体进行选择。“选修型”培训内容的设计应该以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主要依据。朝阳区行政学院在2012年曾经对部分公务员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反映了首都新的经济形势下公务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也显示了朝阳区公务员在新的时代特征下的培训兴趣所在。从培训需求调查结果看,能力方面:科级公务员在调查问卷中的选率排列依次为学习能力75.86%、组织协调能力60.92%、行政决策能力41.38%、团队管理能力能力38.51%、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7.36%。

知识方面的调查情况如图3所示。

因此,如何使培训类型与内容更适合每一位公务员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组织要求,是公务员培训机构必须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意义;新模式

作者:胡霞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会出现跟不上节奏,造成企业设备先进、技术发达,可是在人力资源以及工商管理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的现象,导致企业发展不能全面完善。于是,必须合理地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从而实行适合目前形式的工商管理新模式。

先谈谈工商管理的培训问题。之所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因为工商管理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是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意义。人才作为企业的主要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基本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立足,而对于人才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则就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在经济大潮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那么,掌握好有关工商管理的知识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人才和格局的控制。

二是工商管理对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资金和实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是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是否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就决定着企业能否走得更稳更远。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成熟和忽视而导致的以失败告终的企业数不胜数,所以,通过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培训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基本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工商管理对企业在时代的顺应中存在的重要意义。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各大企业来讲不但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我国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身的扩大和向外延伸,但是同时由于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的前景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潮流,只有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提高企业发展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市场经济的大潮冷酷无情,不管企业多么的巨无霸型,只要不顺应潮流就一定会千疮百孔,因此要想在潮起潮落的市场经济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企业的管理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学问,而时代的发展也要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仅只有企业的发展和制度需要管理,更重要的还要重视企业中人才的管理。

另外工商管理培训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是很高。在不少的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还处于过去阶段,没有随着外界经济的发展而更新进步,因此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会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在岗位上工作时间长而做到管理阶层位置的,并没有真正的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因此,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就会落后于时代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变换。

二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能满足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就是指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国际贸易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等的讲解,并帮助他们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培训方法。近几年来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付出实际性的行动,没有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管理制度上的明确指导,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没有必要的监督体制,甚至有不少企业仅仅只是把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领导和员工穿插进行学习的小活动,不能明白这个管理培训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产生的近乎于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导致企业在实际培训中,被培训人员不注重对知识的汲取,培训教师不能认真负责进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导致即使存在工商管理培训,却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有一些企业担心员工参加培训后跳槽而直接拒绝员工参加培训,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面貌。

三是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培训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培训方式的落后。在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由于对培训形式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培训机构没有深厚的实力。我们都知道,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需要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培训的内容需要针对于自身企业的实际管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培训中体现对该企业错误管理方式的纠正,才能起到培训的真正目的。但是实际培训中,存在不认真教学的机构,或者教师水平不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标准,或者是在培训中没有实践经验以至于不能帮助企业的被培训人员正确深刻理解工商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生搬硬套的讲课方式对于大多数企业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生活中的大人们而不是学校的学生,对于单调无味的讲课没有很高效的接收能力,因此缺乏实践相配合的单调的讲课方式,可以说是很难取得理想中的培训效果的。

针对于上文提出来的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现状问题,笔者就与此进行相应的问题解决,列出以下几种培训措施。

一是整合企业管理队伍,保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实力。工作人员是企业精神面貌的一方面体现,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养,因此首先要整顿企业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挑选不再以工作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根据其自身的实力和其他同事的评价,民主公正地进行选举,保证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另外要及时更新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讲座、知识培训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时代意识和经济潮流意识,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方案,保证企业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浅谈工商管理的新模式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5

1 员工培训工作要与开发相结合

1.1 培训的全员性和全方位性 企业的培训对象应该是全体员工,而不能仅限于部分人员。虽然单项培训不能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参加,但是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应该在企业制定的短期和长期的培训框架之内。职工培训的全员性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该具有全方位性,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安全培训等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环节。

1.2 培训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员工的培训计划是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在分析培训需求基础上做出的对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的预先系统设定。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需要做出科学规划和有效组织,以及对培训效果的预测、考核和反馈,即把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计划之内,有组织地进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1.3 安全和环保培训 2015年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安全和环保执法更严格,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安全和环保理念、技术培训,提高员工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以及环保意识,以及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安全、环保和高效生产,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2 多方式培训,提高员工能力

2.1 企业文化的培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要留住人才,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教育。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用企业精神和文化积淀来激励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取意识、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

2.2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尤其是刚出校门的新员工,是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职业生涯培训的最好时机。针对新员工入职后的迷茫感和新奇感,要首先制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培训内容,其次要及时培训,使他们尽快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尽快上岗,这样能消除新员工的焦虑,提升他们的自信度。在新员工培训计划中,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和企业文化培训,让新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奖励政策、晋升制度,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个人发展及前途。

2.3 工作技能培训 员工的工作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形象,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通过不断的培训使员工获得知识更新与技能增长,使员工个人得到增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训是员工的福利。但员工能否将培训所得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光靠理论知识培训是不够的,还需在现场进行实践培训。

2.4 培训要分层次、分重点 不同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培训。例如,针对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技术人员,应着重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训;而对于从事操作服务岗位人员的培训,应丰富培训内容、活化培训形式,强化操作服务人员技能水平、解决生产难题和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3 充分认识管理工作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要处理好管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就要重视管理工作,这是培训目的决定的。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员工个体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培训这一项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与培训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员工培训、企业发展的目标。

管理和训练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训练是根本,是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员工管理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人”“岗”匹配原则,员工分配的工作要适合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人岗匹配是配置和培训员工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人适其岗,需要对员工进行能力培训和岗位进行分析。二是晋升原则,通过基本和高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且选拔有资格和能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三是合作原则,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强调合作态度,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坦诚合作。四是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适宜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调节员工心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4 把握好培训工作中的管理与训练的侧重点

员工个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由培训到吸收,再到巩固的过程。集中训练,对于提升员工个体素质能起到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突击性”的,有可能还是“短暂性”的。对于员工来说,这种突击是一种催化剂,对于员工成长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刺激。集中培训确实能从很多方面促进员工进步,但这种进步是脆弱的、不牢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刺激很可能变成“短暂性”记忆,容易减弱甚至消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之后的验证、评价和改进管理工作。员工集中培训与管理工作都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侧重点不同。集中训练带有“短时性”和“突击性”,是一种强化教育;管理工作则是对集中培训的延续和深入,需要拥有对企业和员工个体发展的责任感,参与对员工群体和个体的管理工作,从而推动群体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环保管理知识培训范文6

广西横县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乡村综合改造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93年、1994年实施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综合的教育项目提高全县人民的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实现横县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横县建设成一个生态县。 项目基于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理论,采用学校式、社区式的教育途径,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实施卫生保健、环境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七年来,横县教育、卫生、环保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在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兰英小姐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人的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推广方式,参与式教育方法强调人人参与、互相了解、平等学习,在参与中共同提高,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交流学习过程。 ㈠项目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依据 这是由项目的目的和实施对象来决定的。首先,从目的出发,项目的目的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乡村改造是综合性的改造,要求人的能力建设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或知识单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组织、交流、计划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它能够为参与人员提供各种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达到人的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项目实施的对象是机构层工作人员,基层骨干和平民百姓,他们对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技术和环境概念、可持续的理论是陌生的。传统的教育方法缺陷在于,难以让他们对在他们看来既陌生又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兴趣,而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些概念、理论、技术在操作中具体化,通俗化、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农村工作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平民阶层,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可以使他们的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互相借鉴。这就是我们在合作项目中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主要依据。 ㈡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体现 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式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在项目计划、编写教材、培训骨干、项目监测和评估、环境渗透教育和示范点等项目活动中。 ①编写教材 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编写、出版了《健康、预防和保健》、《环境和人》两本书,两本书的编写都采用了敞开式的编写方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横县卫生、环保、教育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编写,并就各自的写作方法和写稿进行敞开式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三改其稿,最后才定稿。这两本书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和当地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切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比较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先后印刷了10000多册,并作为开展培训的教材分发给各乡镇成人教育专干、农民技术骨干、职业中学师生和分管环保、农业的政府官员和乡村卫生院,发给国内外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官员。 ②骨干培训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项目实施小组先后举办了环境教育培训班、垃圾综合管理培训班和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骨干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包括乡镇成人专干、乡镇分管城建、环保的领导,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职中教师、村委干部、环保工作人员、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农业推广员。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学员分组为主。并以卡片、画图进行演示讲解,专家、主持人以启发提问和归纳点评为主:户外开展田间观察,走访农民,深入厂矿调查,培训过程尽可能让问题来源于学员,又回到学员解决,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安排游戏活动,既增加学习兴趣性、又能增进学员的交流和协作能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交流、调查、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每一学员的潜能,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③项目监测与评估 去年,项目小组对项目开展七年来的活动进行了阶段性的监测评估,在专家张兰英、丁多的指导下、教育、环保、农业和卫生这四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了监测评估,从自身能力和机构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测试",运用"排序"、"卡片"等参与式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骨干培训的学员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每个学员都参与了"测试"过程,我们更多地让学员"测试"结果展开讨论,减少对主持人的依赖性,我们还采取了"问卷"等测试方式。 ④制定项目计划 合作项目的每一个子项目计划,都是IIRR专家与横县机构层人员共同讨论的结果,专家和各部门人员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各持已见,活动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统一平衡以后,才形成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又根据实施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体现参与人员一致意向。 正因为合作项目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合作项目得以逐步扩大、延伸。由最初的教材编写到骨干环境知识的综合培训,进而发展到专项内容的培训,直至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和环境渗透教育示范点。 ⑤建立示范点 合作项目第一阶段是建立"一校两村"(一校:云表职业中学;村:周璞村、宿龙村)实验区,以此作为基地向全县辐射。在开展骨干培训之后,在实验区以外我们又建立了"农民田间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和工业区污染源治理示范点"。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推广方式,它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注重参与,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中找答案,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采用行动研究方式,以了解居民的行为基础,以参与为出发点,探索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解决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工业污染源治理示范点从意识入手,强调广泛的参与(部门、政府、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居民的共同参与),从参与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推广。由于注重运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避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过分强调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示范点的活动深受群众接纳,己引起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⑥环境渗透教育 环境渗透教育贯穿于合作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师中举办环保渗透教育竞赛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参赛教师涉及9个学科共1200人,评选出140篇优秀教案编印成册。 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知识、环境绘画比赛,深入街道和厂矿开展环境问题调查。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参与环保实践的技能得到增强。 七年来,这个合作项目就象一张撒开的网,纵横交错。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实质上是一个科普队,从"一校两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它的科普对象从领导到农民,从成人到小孩、政府、企业、街道、农村、学校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全面性的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全面地渗透到学校和地区之中,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围绕着提高人的能力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 ㈢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骨干,它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参与项目的人员中已有10多人先后得到了提拨和重用。从项目的监测和评估表明,40名接受"测试"机构层人员的环保知识提高率达到80,知识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受训农技员知识答对率达92.5,项目采用骨干培训措施与项目目的、能力建设相关性最大,在知识的运用中,农技员对水稻总体生产和综合治理知识运用最多。乡村综合改造教育项目正是通过培训骨干,以辐射培训方式向全县辅开,带动了全县乡村改造的意识和行动。 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在广大的农村中全面辅开了健康教育和环境渗透教学,大搞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到1999年底,全县300个村委,700多所中小学校均有环境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村,1997至1999年,全县累积投入改水、改厕经费1638.9万元,共113500人参加改厕工作,全县改水受益人口103万,到2000年底,全县累积建成沼气池29756座,极大改变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了周璞、宿龙、笔木脚、里依,旺宅等一批小康文明村(村群)。在县城,环境渗透教育已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正在进行,这将成为全县生活垃圾最终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突破口。 项目的成效,也通过项目总结交流会得以展示。去年12月11-12日,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对项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实地考察,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交流会反馈意见表明,与会者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予以极大关注。展望未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将逐步深入基层,广泛采纳,合作项目 系列活动和实施过程中探索到未来思路,对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及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㈣经验教训 ①经验 ⒈依靠IIRR学术和外联的优势,以及严密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建立项目技术支持平台,还有经费扶持保障。 ⒉参与式工作方法富含趣持味性、实用性、通俗易懂,不但适合平民教育,同样适合于开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 ⒊乡村改造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能获得良好群众基础。 ⒋参与式的网络培训成本低,收益大。 ⒌项目合作双方有资金配套,保证了项目基本按计划实施。 ②教训 ⒈横县方选派参与人员的不定性(不是专人专职),影响项目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 ⒉对项目活动的跟踪管理和阶段性的监测评估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⒊利用政府机构干预和社区组织的影响来提高项目效率力度不够。 ⒋参与式工作方法受到公共人群知识水平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IIRR与横县合作项目实施小组 2001年2月27日 晏振东打字 广西横县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乡村综合改造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93年、1994年实施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综合的教育项目提高全县人民的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实现横县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横县建设成一个生态县。 项目基于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理论,采用学校式、社区式的教育途径,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实施卫生保健、环境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七年来,横县教育、卫生、环保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在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兰英小姐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人的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推广方式,参与式教育方法强调人人参与、互相了解、平等学习,在参与中共同提高,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交流学习过程。 ㈠项目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依据 这是由项目的目的和实施对象来决定的。首先,从目的出发,项目的目的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乡村改造是综合性的改造,要求人的能力建设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或知识单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组织、交流、计划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它能够为参与人员提供各种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达到人的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项目实施的对象是机构层工作人员,基层骨干和平民百姓,他们对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技术和环境概念、可持续的理论是陌生的。传统的教育方法缺陷在于,难以让他们对在他们看来既陌生又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兴趣,而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些概念、理论、技术在操作中具体化,通俗化、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农村工作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平民阶层,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可以使他们的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互相借鉴。这就是我们在合作项目中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主要依据。 ㈡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体现 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式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在项目计划、编写教材、培训骨干、项目监测和评估、环境渗透教育和示范点等项目活动中。 ①编写教材 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编写、出版了《健康、预防和保健》、《环境和人》两本书,两本书的编写都采用了敞开式的编写方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横县卫生、环保、教育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编写,并就各自的写作方法和写稿进行敞开式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三改其稿,最后才定稿。这两本书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和当地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切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比较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先后印刷了10000多册,并作为开展培训的教材分发给各乡镇成人教育专干、农民技术骨干、职业中学师生和分管环保、农业的政府官员和乡村卫生院,发给国内外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官员。 ②骨干培训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项目实施小组先后举办了环境教育培训班、垃圾综合管理培训班和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骨干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包括乡镇成人专干、乡镇分管城建、环保的领导,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职中教师、村委干部、环保工作人员、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农业推广员。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学员分组为主。并以卡片、画图进行演示讲解,专家、主持人以启发提问和归纳点评为主:户外开展田间观察,走访农民,深入厂矿调查,培训过程尽可能让问题来源于学员,又回到学员解决,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安排游戏活动,既增加学习兴趣性、又能增进学员的交流和协作能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交流、调查、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每一学员的潜能,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③项目监测与评估 去年,项目小组对项目开展七年来的活动进行了阶段性的监测评估,在专家张兰英、丁多的指导下、教育、环保、农业和卫生这四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了监测评估,从自身能力和机构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测试",运用"排序"、"卡片"等参与式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骨干培训的学员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每个学员都参与了"测试"过程,我们更多地让学员"测试"结果展开讨论,减少对主持人的依赖性,我们还采取了"问卷"等测试方式。 ④制定项目计划 合作项目的每一个子项目计划,都是IIRR专家与横县机构层人员共同讨论的结果,专家和各部门人员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各持已见,活动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统一平衡以后,才形成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又根据实施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体现参与人员一致意向。 正因为合作项目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合作项目得以逐步扩大、延伸。由最初的教材编写到骨干环境知识的综合培训,进而发展到专项内容的培训,直至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和环境渗透教育示范点。 ⑤建立示范点 合作项目第一阶段是建立"一校两村"(一校:云表职业中学;村:周璞村、宿龙村)实验区,以此作为基地向全县辐射。在开展骨干培训之后,在实验区以外我们又建立了"农民田间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和工业区污染源治理示范点"。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推广方式,它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注重参与,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中找答案,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采用行动研究方式,以了解居民的行为基础,以参与为出发点,探索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解决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工业污染源治理示范点从意识入手,强调广泛的参与(部门、政府、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居民的共同参与),从参与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推广。由于注重运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避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过分强调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示范点的活动深受群众接纳,己引起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⑥环境渗透教育 环境渗透教育贯穿于合作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师中举办环保渗透教育竞赛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参赛教师涉及9个学科共1200人,评选出140篇优秀教案编印成册。 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知识、环境绘画比赛,深入街道和厂矿开展环境问题调查。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参与环保实践的技能得到增强。 七年来,这个合作项目就象一张撒开的网,纵横交错。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实质上是一个科普队,从"一校两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它的科普对象从领导到农民,从成人到小孩、政府、企业、街道、农村、学校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全面性的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全面地渗透到学校和地区之中,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围绕着提高人的能力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 ㈢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骨干,它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参与项目的人员中已有10多人先后得到了提拨和重用。从项目的监测和评估表明,40名接受"测试"机构层人员的环保知识提高率达到80,知识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受训农技员知识答对率达92.5,项目采用骨干培训措施与项目目的、能力建设相关性最大,在知识的运用中,农技员对水稻总体生产和综合治理知识运用最多。乡村综合改造教育项目正是通过培训骨干,以辐射培训方式向全县辅开,带动了全县乡村改造的意识和行动。 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在广大的农村中全面辅开了健康教育和环境渗透教学,大搞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到1999年底,全县300个村委,700多所中小学校均有环境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村,1997至1999年,全县累积投入改水、改厕经费1638.9万元,共113500人参加改厕工作,全县改水受益人口103万,到2000年底,全县累积建成沼气池29756座,极大改变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了周璞、宿龙、笔木脚、里依,旺宅等一批小康文明村(村群)。在县城,环境渗透教育已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正在进行,这将成为全县生活垃圾最终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突破口。 项目的成效,也通过项目总结交流会得以展示。去年12月11-12日,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对项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实地考察,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交流会反馈意见表明,与会者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予以极大关注。展望未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将逐步深入基层,广泛采纳,合作项目 系列活动和实施过程中探索到未来思路,对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及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㈣经验教训 ①经验 ⒈依靠IIRR学术和外联的优势,以及严密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建立项目技术支持平台,还有经费扶持保障。 ⒉参与式工作方法富含趣持味性、实用性、通俗易懂,不但适合平民教育,同样适合于开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 ⒊乡村改造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能获得良好群众基础。 ⒋参与式的网络培训成本低,收益大。 ⒌项目合作双方有资金配套,保证了项目基本按计划实施。 ②教训 ⒈横县方选派参与人员的不定性(不是专人专职),影响项目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 ⒉对项目活动的跟踪管理和阶段性的监测评估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⒊利用政府机构干预和社区组织的影响来提高项目效率力度不够。 ⒋参与式工作方法受到公共人群知识水平不平衡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