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例6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应用

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一般是教师把握着教学的所有权利,教师上课讲,学生被动听。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反思性教学方法改变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自我反省,严于律己。反思是对某件事情的一种积极的考虑过程。美国在80年代开始进行反思教学,我国对反思性教学也有自身的理论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反思性教学表现在:(1)以实际教学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发觉;(2)反思性教学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3)反思性教学在实践中具备全面性。

二、高中英语中反思性教学的问题

1.反思教学反思意识不高

反思性教学涉及面较广,需要教师对教学每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审视,以此来进行教学方案的重新安排。在教学中,相当多教师由于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甚至有教师对反思性教学有抵触心理。

2.教师反思性教学不够深入,实践性不高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之前,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不进行回顾,只进行跟进教材讲解。一些学生也进行反思性教学,但是反思内容不够透彻和深入,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反思,并且针对性不高,没有太多的实践。

3.反思性教学不科学

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采用的方法比较死板,比如,教师一般和同事讨论的比较多,或者在网上进行查询。这些方式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教学来讲不科学,很大程度上没有科学性。

三、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提升途径

1.正确看待,提高反思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有能力进行反思,但是,很多情况下教师缺乏必要的反思性教学意识。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提高教师反思的自觉性,在教学中还应当进行观念的学习,培养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以此来提升自身反思性教学意识,增强反思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教师的理性思维,使教学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以一种研究的姿态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2.加强与教学相关的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是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能力。教学理论能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经验,忽略教学理论,就会大大降低教师以后的教学发展。因此,对教学理论的掌握尤为重要。目前,教师不注重对教学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但是理论知识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题,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维模式。

3.把握好反思性教学的量和度

如果反思性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情况的影响,所以,教学的量和度非常重要。比如,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不能只进行较为浅显的反思,也不能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解来本末倒置,在反思的过程中应当从实际问题出发,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的查询,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反思方法,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实际为基础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对量和度更好地把握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反思性教学。

4.创造反思性教学环境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学的最高教学,由于高中过分重视升学率,但是由此培养出的社会人才全面性不高,所以,在高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体制尤为重要。学校在教师的调配上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的工作强度,给教师提供反思性教学环境,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自身分析能力。学校也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平台的建立,比如,举办反思性教学示范课,建立名师工作室和相关课题的开设等。

由上文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通过反思性教学方法来发挥英语教学特有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多样化发展。高中英语教学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支撑,使传统教学和新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两者取长补短,辅助发展才能够发挥教学的最大价值。高中英语新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师生相互合作和交流为基础进行更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教学学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2-0073-0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反思性教学”的广泛开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内生性”的增长作用已经得到普遍公认。但是,反观高等教育领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学校场域还是教师个体,对于教学反思理论和实践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一、教学反思的意涵

从哲学的视界来看,反思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英国哲学家洛克较早地探讨了反思问题,他认为反思是获得观念的反观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对自身观念活动做出反身觉察。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主体对于自身反思性的自知,是观念的观念。黑格尔将反思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赋予反思相对独立的意义。马克思将实践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以实践为基础,对反思方式进行扬弃、综合和超越,使反思获得了其相应的地位而成为实践的必要环节。

最早将反思概念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他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并将教师看作反思性实践者。他认为,反思作为一种专门的思维形式,起源于直接经验情境中所产生的怀疑和困惑,反思会引起有目的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具有主动性、持续性、周密性等特点。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肖恩在批判技术理性的基础上对反思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但是,肖恩的研究仅仅关注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过程而忽视了社会条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自此以后,反思性实践思维成为教师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关于教学反思的概念界定仍然说法不一,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分析的过程”。伯莱克试图从哲学层面阐释反思内涵进而说明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这种反思的指向包括:将理论、基于认识的经验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学校情景,并对教学情境进行多角度审视;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基础”。

认真比较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教学反思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怀疑和困惑是教学反思发生的原初动机。当教学过程遭遇到阻遏的时候,教师就会认真思考问题的所在,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策、计划及其结果进行解构,然后以新的形式进行重构。(2)教学反思是系统性地批判、省思过程。教师以开放性的心态,在质疑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学活动中的理念、行为、情感、意识等进行严肃、执着地回顾、沉思、梳理,以达到统整的目的。(3)教学反思是教师一种主动的思维过程。强烈的主体自觉和责任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理论或与同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体察、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实现自我在教学上的完善。总结而言,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借助于行动研究,持续地对教学实践及其支撑理论进行批判性地省思、检视,及时觉察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改善方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逐步使主体自身得到完善,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的过程。

二、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障碍

1.大学传统观念的阻遏

自洪堡以来形成的大学传统观念认为,追求高深学问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师的精神寄托。高深的思想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奠定大学学者的地位,支撑学者的身份认同。而在当今科学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认为学者必良师,教学非学术,这种窄化的学术观念严重制约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动力,阻遏了教师研究教学理论和进行教学实践的欲望。虽然美国教育家博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将教学纳入学术的范畴,提出“教学学术”观念,试图调和长期以来人们关于科研和教学关系的争论,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学术”理念并没有在我国高校中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大学教师往往会选择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能够使自己获得地位和荣誉的专业研究领域,而非教学方面。无论是观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教学已经被普遍的矮化和边缘化了。

2.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偏离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学术评价和奖励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强调科研、轻视教学的倾向。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身份肯定主要来自于其学术(不包括教学学术)水平,而学术水平的评定主要是以其发表的论文(主要是专业领域方面的论文)及所拿到的项目的数量和级别来进行认定的。一些学校还制订了严苛的年终科研考评制度,根据教师职称的不同,规定其在一年内所必须完成的论文数量和级别及所应提交的科研进款额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就列为考评不合格。相较于严苛的科研评价,对教学的评价只体现在完成一定课时量和基本教学任务的粗略要求。在笔者曾做过的一个关于“大学教师教学反思状况”的小型调研中,来自全国4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47位大学教师中,有45位教师认为自己花在科研方面的时间远远大于花在教学方面的时间,给出的理由很具有共性,即科研压力较大,教学压力相对较小,教学反思属于个人行为,学校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由是,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制度必然导引教师对科研工作趋之若骛,急功近利地写论文、拿项目,教学就被忽略掉了,更别提进行持续、系统的教学反思了。

3.学校场域中教学反思文化的缺失

教学反思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是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合力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发现,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变革的投入,学校文化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学校的管理制度及其文化表达、学校所营造的交往文化、学校的开放和宽容程度等等都是作用于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因素。同于高等教育领域科研导向的评价机制,在管理者的心目中,科研的权重比总是远远地高于教学,因此无论是在资源的投入、制度的建构还是文化养育方面,教学总是会被忽略的一隅。在我国行政化氛围较浓厚的大学校同里,管理层的价值选择无疑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群体,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文化选择,这是高校普遍缺乏反思文化的深层原因。此外,长期以来在大学中普遍认为教学是教师高度个人化的活动,是极具个性化的文化表达,“独自面对”常常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许多学校尚未形成鼓励合作、分享的文化氛围,因此,教学反思也缺乏相应的交流平台。

4.教师习性的制约

教师的习性表现为教师作为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掌握教育理论的水平、教师的反思能力、思维中的批判意识等。此外,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也是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最现实因素。即使教师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角色意识,但是,受科研导向的宰制,大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及时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素养的缺失制约着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增长。此外,大学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常常被同定下来,相同的教学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容易使教师产生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一旦产生就很容易被固化下来,当教师在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时常常会依赖于以往的经验,本能地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因循守旧、视野狭窄、观念僵滞、抱残守缺严重压抑了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影响了教师对于新知识的吸取和新思维的建构,也常常会使教师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所适从。

三、克服反思障碍的有效途径

1.适度改革高校学术评价制度,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

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有指挥棒的作用,高教管理部门和高校应该达成共识,从实际出发,适当改革高校现有的科研导向的评价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完善对大学的评价和评估机制,平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使之趋向合理。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决策层要转变观念,认同教学学术观,在制定评价指标时,教学学术的内涵应该在评价指标体系内有详细的体现,要适当增加教学的权重比,并且对教学的评价应该多元化,如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其次,微观操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对学校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还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将教师分成不同的类型,如科研型、教学型、科研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师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要细化、人性化和可操作性,如科研型的学校和教师依然是以科研为主,适度增加对于教学的考核。最后,国家和学校要为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制度支撑和足够的财力保障,引导教师从事教学学术活动,奖励教学反思。

2.培育学校场域中的反思文化

首先,管理层应该转变科研本位的观念,重视教学学术,培育反思文化。自上而下创设尊重教学学术、鼓励教学反思的环境,引导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实践。其次,营造开放、宽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鼓励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养成教师的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管理层可以通过构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开设教学交流论坛和会议,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体会集结成册内部出版,鼓励同行教师间定期举办教学反思交流沙龙等形式实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互动,养成科学的反思思维。最后,根据教育部倡议,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校长可以直接兼任这个发展中心的主任。通过这个平台做好教师职前、职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工作,定期推介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好的实践经验,引导、鼓励教师学习、彼此切磋,提高教师的教研、反思水平。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3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个方面来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3]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 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 .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 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 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 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4

一、教学反思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教材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好的教学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把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时把教学过程作为反思对象,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有强烈的愿望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当成教学科研的课题,并能予以关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

二、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加强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在教学中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就越大。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条件。

2.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这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减少问题,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不仅需要领导、专家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教师群体外部力量的影响与推动。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反思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运用正确的方法,这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够实现的有效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如撰写教学日记、课后小结等。通过撰写教学日记、课后小结等,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感触、思考、困惑等及时记录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反省不足之处,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②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邀请同行或专家观看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使自己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同时,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分析他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同行的意见,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学反思后的实践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在对待自我的教学行为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勤写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监控的能力,能成为教师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台阶。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写教学反思感到茫然,不知道从何下笔?不知道应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新课程中怎样写教学反思呢?

一、更新观念,养成勤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亦称“个人反思”、“教后记”等,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是对教师全部教学方式的审视,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我们每天备课、上课、解作业等,忙得不得了,累得不得了,哪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写啦?其实,身为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反思能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如果遇到问题,即时思考如何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后回头“看一看”教学过程,思考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思考学生的思维合作交流是否有效,还有哪些概念、计算方法没有讲清楚,需要怎样的补充等?这种反思只不过我们大家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没有勤于把反思的过程写下来,没有及时写下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没有把反思形成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求教师更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勤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写教学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二、勤写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怎样写教学反思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和写教学反思的体会,我认为写教学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也可以反思教态语言、板书设计或者作业批阅等;可以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教学的失败之点;可以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每小节、每单完教学完后进行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教后思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材重点、难点是否突破?讲解是否明确?传授知识是否无误?学生适应程度怎样?教学效果如何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课后反馈、思索。教学难免有得有失,失之者,漏、缺、误也。通过课后听取学生意见、批改作业或者猛然醒悟,把握其失,及时查漏、补缺、纠误。这样的教后思教,无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写教学反思,教后思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即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更科学,如何做更合理,如合做更有效。因为思考,就必须读书和学习;因为思考,就必须要记录和写作;因为思考,就会实践和探索。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就会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写教学反思,切忌:茫、窄、浅、散、浮。

写教学反思时要注意克服以下五点:(一)茫,切忌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总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二)窄,切忌反思只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教学失误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者反思较少。(三)浅,切忌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四)散,切忌普遍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是个人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五)浮,切忌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否则,我们写教学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失效。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地理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经过自我批判,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只能算是狭隘的肤浅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教学才能使教师的经验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

1 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1)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性,它是以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基本点。反思性教学不是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对自己教学情况的简单回忆,而是一种不断反复实践,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反思过程与行为,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行为。

(2)反思性教学的动力性,它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质就是为了令教学过程更趋于合理与科学,令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而这正是广大教师所期盼的,自然而然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越能进行反思,就越能提高他教学能力与水平,使他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3)反思性教学的迫切性。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了迫切的要求。

2 反思性教学的阶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对课标的理解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具备反思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什么阶段进行反思呢?

(1)课前的反思。这主要是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比如在七年级教材“经纬线”部分,内容涉及了许多新名词、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我们科组在上课前进行了集体备课。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适宜的教学活动、手段夯实这些概念基础,达到教学目标。经过对教材的分析、钻研,我们想到了让学生动手“做”经纬线。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夯实经纬线的概念。

(2)课后的反思。这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从地理课的特点出发,把课后反思分成了两部分,即每课时教学的反思和每章教学的反思。每课时教学的反思,主要是在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改精神、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等方面进行反思。每章教学的反思,主要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总结各个班的教学进度以及了解学生对过往一章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并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的反思。如在讲授完“地球和地球仪”一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或要求学生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来了解学生对该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经纬线部分),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时查漏补缺,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这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例如: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等等。

3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师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在集体备课中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以“地球和地球仪”一章为例,这章书十分难教,因为这章书知识点较多,对初一新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对以后的地理学习又十分重要,以往更多的教师只着重对知识的讲授,结果令这章书的教学十分沉闷,学生既掌握不到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失去了对今后学习地理的兴趣。在集体备课的会议上,各地理教师都将自己对这章书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后来一致通过以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指导学生“做”经纬线、制作简易地球仪等教学手段去完成这章书的教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听课、评课进行反思。在观摩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无论是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讨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在一节地理公开课上,任课老师精美的课件演示令我钦佩不已,学生们看上去也异常专注。结果在评课会议上我最“欣赏”的课件反而成了批评的焦点,原因是多媒体视听画面过杂,让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关注的是课件中的动画而不是内容,还有板书欠缺等等。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教学与这位老师存在着同样的毛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在扼腕叹息时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3)写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随笔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教学随笔的“随”我们可以理解为随时随意,只要发现问题,有感而发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字数不限,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定时定量写,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只是形式并无实效。教学随笔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4)阅读文献进行反思。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阅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多了,理论认识自然会提高,理论能力越高,反思的能力就越强,教学实践也就更有方向,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5)学生反馈。作为互动的一方,学生是否喜欢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真正投入到了教学活动当中(即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程度怎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联系得是否紧密(如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有无必要)?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状况如何(即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状况的自我认识是否清楚明白(即“我”学得怎样)?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到位?等等,教师都可以利用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测试评价等方式方法来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及时调整,令教学实践更具实效性。

(6)对自己学生时代学习的反思。教师学生时代的学习与现在学生的学习也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感受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易于深刻体会现在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师的感同身受,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和积极的指导者。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转换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教与学的契合,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一致,让教师真正做到自己学习时所不欲,就勿施于学生,让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例如,在学生时代,自己总觉得地理课堂沉闷,学习地理时最经常混淆经纬线和经纬度,所以在讲授地理课时我始终运用幽默的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令他们喜欢地理,热爱学习地理,在讲授经纬线的知识时,我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耐心讲解,遵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不但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更要会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反思不一定都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但教师的成长绝不能离开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行地理反思性教学的尝试,方能提高课堂效益,方能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同时,也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