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教案范例6篇

短跑教案

短跑教案范文1

关键词:短跑;三磷酸腺苷;速度;速度耐力

一、前言

短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项目,主要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由于它们距离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不同,因此体内所需能量供应形式也各不相同。对于短跑运动的供能原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的训练实践中,很多教练员还是忽视短跑的供能原理而进行盲目性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者甚至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以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为基础,制定了几种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方案,与广大教练员、体育教师予以探讨,期望对短跑训练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

人体供能系统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视角看,主要分为无氧氧化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无氧氧化系统分为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能供能系统,主要适用于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例如:短跑100米、200米和400米项目。有氧氧化系统指的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生能,主要适用于运动强度低、时间长的运动,例如:中长跑项目。

1.磷酸原供能系统

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缩的唯一直接能源。当肌肉活动时,最先供给肌肉收缩的能源是三磷酸腺苷。贮存在肌细胞中的ATP不断进入横桥中,在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使横桥反复摆动,牵动细肌丝滑动,从而使肌纤维缩短,以完成机械功[3]。即:ATPADP+Pi+能。

2.乳酸能供能系统

当持续运动10秒以上,且运动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这时仅靠磷酸肌酸(CP)分解供能还是不够的,此时,运动中所需ATP再合成的能量主要依靠肌肉中的肌糖原和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来提供,即肌糖原和葡萄糖酵解为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释放能量。

三、 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

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强度最大的项目,它要求人体达到最高的位移速度和将最高的位移速度尽量保持到终点的能力[3]。前者称为速度,后者称为速度耐力。二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若提高短跑成绩,则必以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若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则必根据短跑供能特点,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案。

1. 速度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无氧再合成的能力,尽量减少糖硣解参与供能。从运动强度是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刺激这一生理特点来看,只有通过肌肉最大强度、甚至超强度的运动,使ATP和CP消耗到一定程度或耗尽,才能提高ATP、CP数量。

2.速度耐力训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迟后程减速的出现,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尽量减少后程减速。其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硣解。而提高糖硣解供能能力的关键则是: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

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糖酵解。只有根据短跑供能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合理间歇,才能获得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最佳效果。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的基础是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对于速度训练需进行6-10秒的极限运动,并且合理控制间歇时间;对于速度耐力训练,需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把最高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并充分注意间歇时肌肉的放松,待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参考文献

[1] 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38.

[2] 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3-115.

[3] 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5-88.

[4] 孙风华.短距离项目无氧训练时的体能补充[J].田径,2006(4).

短跑教案范文2

关键词:跳跃;奔跑;教师;创新

一、一道调考题引起的风波。有这样一道调考题,请您欣赏:

单项选择:家兔前肢短、后肢长,这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A.行走 B.奔跑 C.爬行 D.跳跃

您要是学生,您会选哪一个?这道题,连续两年出现在某市一年一度的市级调考题试卷中。学生的答案集中在奔跑与跳跃上,说哪个对,哪个不对呢?

1.如果说跳跃对,那就意味着前肢短、后肢长不适于奔跑。根据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生物体的结构与机能总是相适应的,即有什么样的功能就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构相支撑。那适于家兔奔跑的结构又是什么呢?

2.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确立这样一个感念:即家兔的运动方式既有跳跃又有奔跑。家兔在缓慢运动时,是跳跃;在快速运动时,就应该是奔跑。这一点您应该不会有什么怀疑吧!通常我们把逃跑很迅速的人形象的讽刺为比兔子跑的还快,这句古谚语确立了兔子会奔跑的概念。在《辞源》一类的工具书中,也没有发现奔跑与跳跃概念的界定。

3.前肢短、后肢长的身体结构适于奔跑,不仅仅表现在家兔身上。纵观四条腿的哺乳类,哪一类有例外呢?

4.设想一下,家兔如果前肢长、后肢短,会跑快吗?也许,这样的结论,我们无法想象出来。但是,自然界有例子给了我们旁证。长颈鹿前肢长于后肢,虽然身高腿长可达6米多,苗条优雅,可它的奔跑速度却只有51公里/小时,与体躯庞大浑圆的非洲象接近;豺由于前肢长、跑不快,只得结队狩猎。如果仔细分析前肢长的动物,你会发现它们在奔跑时,是前肢着地以后,后肢拉上来放到前肢后面。这时前肢再向前迈出,给人的感觉是运动方式很不协调。前肢短、后肢长的快跑动物就不一样了,它们在奔跑时,弓起腰背,后肢提起前伸后的着地点放在了前肢着地点的前面,奔跑动作协调而流畅。

5.在逻辑上,跳跃与奔跑有着同一性,跳跃的连续性即为奔跑。奔跑和跳跃的结构基础是完全一致的。

6.为了这个问题,我沉淀了好多年。见到同行,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些人认同,不应该把这两个答案放在单选题里;有的木然。但有一条,还没有人能找出适于奔跑的结构基础是前肢长、后肢短的代表动物。

7.所以我认为,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的身体结构不仅适于跳跃,也适于奔跑的运动方式。

二、 始祖题原貌。关于这一问题的原始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上册16页的讨论题是这样编写的:“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想一想兔的跳跃与其前后肢长度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教材先选定了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然后再让讨论与其相适应的结构基础。教材在这里的语言极其准确严密而又具有开放性。当我们将其外延的时候,不可将其语言简单的颠倒。

三、 唯书唯上的思想方法和科研精神的欠缺。根据教材的语言环境和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跳跃运动方式相适应,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这里,教材并没有说兔的前肢短、后肢长就不适于奔跑。根据教材开放性的原则,对于这类若即若离的问题,我们可以讨论,也可以不讨论,一切视学情而定。要讨论,就不能简单从事。事实恰恰相反,认为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不适于奔跑的试题却多次出现在练习资料和调考题中。这样的题出来以后,鲜有人进行认真的讨论。老师不深究,学生答案有分歧时,都以参考答案为正确过之。

四、 教师职业中的软肋。作为任何一个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即使是练习资料,就是教科书也包括在内。可我们的教师有多少人对上级的东西进行过科学审视呢?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在教学过程中从书本到学生,上级要论文时又习惯盘旋于论文库之上。不管怎么说,就不喜欢研究生活和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尽管老师工作很忙,但我还是要说,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软肋,中小学教师表现更为突出。中小学教师虽然不是科学事业的拓荒人,但当我们把科学成果向下传递时,可以完善拓荒人的成果。教师不较真,民族矮三分。

再来温习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的一段话: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只觉得汗颜。

五、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不论做什么事情,不唯书,不唯上,打破教条,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教师所讲的知识,总要慢社会发展一步。职业的习惯,磨练的教师的开拓创新锐气不够,是较普遍的现象。本文虽然用了较大的篇幅讨论了兔子的跳跃与奔跑,但我更愿意此篇文章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软肋,引起我们的警觉,促进软肋早日钙化。

短跑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纠正错误的大致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则被动的接受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开展学习。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合作教学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1]。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短跑中需要注意的动作和事项交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践、去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互相帮助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掌握短跑的要点,提高短跑的速度。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短跑动作,如:起跑、冲刺等,了解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学习效果,针对于学生在短跑中的不足,进行课堂的总结,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对学生的优势之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不仅在学前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意义和作用也受到其他教学阶段工作者的关注。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足发展有很大帮助。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行为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安排一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普遍会觉得田径项目教学枯燥乏味,这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折返跑、接力跑、带球跑等教学游戏,不但能有效避免学生对单一运动产生的厌倦感,还能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综合能力。另外,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拉网捕鱼、警察抓小偷、抢球占座等游戏都是他们非常乐于进行的体育游戏。教师可将这些游戏同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终实现体育兴趣和体育素质双双提升的理想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间,教师还应扩展思路加大游戏教学法的适用范围,探索、创新更多、更好的游戏方式,以更新颖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初中体育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体育课堂教学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课外实践的课程比较多,而课堂的教学主要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导向,理论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着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播放关于足球比赛或者是足球运动员训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足球训练中的知识和技巧。在视频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对视频中的动作进行回放,并分析动作要点和难点。第一遍的教学视频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关于足球的整体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对足球的兴趣。第二遍的视频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足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帮助实践课的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技巧或体育理论,需要现场示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注重实践观摩的教学方法就叫做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但实施过程仍不规范化、科学化。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亲自认真分析需要进行案例教学的体育内容,同时选择出最佳的案例,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安排得更为合理、科学。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现场示范的案例进行讲解,示范时应当准确、具体、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示范完成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行适当干预,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对他们的模仿进行耐心指导,这样就能确保案例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动作的要领,包括握拍的方式、扣球的力度等,教师进行亲自的示范之外,还应该将世界冠军孔令辉等的教学案例应用到乒乓球的教学中,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快的学会打乒乓球。

五、结语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论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多样化发展的必然以及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并用化来展开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与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界相关同仁提供更多、更科学的理论研究,从而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日泉.试析21世纪体育教师的时代特征[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2).

[2]顾晓宁.浅议中学体育运动会改革[J].青年与社会,2012(2).

[3]叶志锋.体育游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短跑教案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短跑项目 赛前状态

【分类号】G822.1

引言:赛前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前自身生理以及心理的一种调节状态,赛前竞技状态的波动将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竞技水平。赛前竞技状态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均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技战术发挥出色,精神状态兴奋且易控制。经过多年带教经验发现,赛前竞技状态的有效调整将会决定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尤其是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青春期发育期的运动员容易出现生理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不稳定且起伏较大等特点。而产生这一系列影响的因素为:比赛前心理上的紧张与焦虑、比赛过程中对手的状态、观众的表现、场地环境的影响,往往都会给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状态施压。如何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教练员的循循善诱将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影响因素

田径短跑项目作为体育比赛中持续时间最短的运动项目具有时间短、能量消耗快的特点。青少年田径短跑运动员往往会在比赛前产生非常强烈的兴奋因素,如场上的比赛氛围与环境、观众的齐力呐喊和最重要的自身比赛兴奋度。前两项影响因素属于客观影响因素,具有不可控制性,而最后一项自身比赛兴奋度则是运动员主观可训练可控制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起来在一次比赛中会对运动员产生压力,这一压力也就是赛前状态的影响因素。优秀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懂得如何控制主观因素并转变客观因素为己用,这是长期训练与比赛经验累积的成果。

2运动状态与技战术水平是赛前状态的物质基础

赛前状态虽然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来说心理影响层面高过于生理影响层面,但是就体育运动而言,运动水平与运动能力永远是项目的物质基础,根本保障。

2.1 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的相互协调

为保持运动员赛前的运动状态,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先前制定的周期性训练方案,保证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适度强度的训练与适度量度的训练。在训练时要专项训练能力与比赛参赛能力两手抓,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就制定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比赛技战术方案,如体能的分配与途中跑的战术等等。训练过程中两者要紧密联系,不可脱离实际,让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逐步适应比赛强度,提升赛前状态,为比赛打好基础。

2.2 训练过程对个人要有针对性

人体在各个方面皆有差异性,因此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也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针对性的训练就犹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用相适应的训练计划、训练手段与训练时间,在日常教导方面亦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青少年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躁与反抗的情绪,教练员要多与运动员进行交谈,让其全身心投入训练过程中,提升训练效率,达到训练效果。

2.3 练过程中注重比赛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短跑项目训练过程中,教练组要时刻给运动员灌输比赛的经验,如比赛时的体能分配、自己如何克制自我的不利因素、对手的能力剖析等。由于田径短跑项目的比赛时间稍纵即逝,如何控制好每一次技术动作达到效率最大化也是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日常训练中可以阶段性的模仿实战比赛,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赛前状态的精神基石

赛前状态的研究其重点就是在于心理素质的研究,尤其是田径短跑项目。几十秒的短暂比赛时间根本容不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半点马虎,在比赛的前一秒就必须快速进入比赛状态,集中注意力,想好每一个技术动作与战术安排,如此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1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调整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运动能力快速进步的阶段,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浮躁的阶段。如何处理好青春期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将是能否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前往往容易产生精神上的抑扬,导致情绪不稳定,赛前心理状态差。教练员在赛前要努力协同运动员一起干预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的情绪得到振奋且容易受到控制,在比赛前不骄不躁,比赛过程中运筹帷幄,沉着冷静。良好的比赛状态情绪能够有效的发挥大脑对于人体运动神经的调节与支配,从而获得保持更好的运动能力。

3.2 日常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锻炼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多加强对运动员自信心方面的培养,让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至于比赛时不会过多的产生焦虑情绪。训练之余的交谈中,要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比赛的输赢,消除不正当的胜负观念,引导运动员认识比赛,对自我产生自信。

3.3 比赛前做好赛前动员工作

赛前激励工作不仅仅适用于成年运动员,更适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教导工作。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正确对待比赛,正视比赛动机,明确比赛目标。让运动员自身乐于去参加比赛,从内因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使其在训练态度上认真,完成高效率的训练任务。赛前动员也是让运动员放松的一种方式,通过与运动员的一些交流与洽谈,安稳青少年运动员对于比赛的紧张与焦虑,不要过多思考比赛的成绩,努力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前建立良好的心态。

3.4 赛前奖励机制的开展

青少年运动员处于青春期阶段,教练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能采取过激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否则容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就此而言,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以朋友的角色来进行教学工作,尤其是赛前准备阶段,“亲民”的教练往往会受到运动员的好评。赛前奖励机制,是多年带教的经验,运动员往往会因为教练的奖励而放松自己的身心,在比赛中较容易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短跑教案范文5

关键词:短跑技术;练习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和训练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各种学科知识如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丰富了人们对短跑这一项目的认识,因此,短跑的教学训练手段也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短跑技术相对来说普及推广比较容易,但交好地掌握这一技术却不容易。跑是一个自然动作,谁都会跑步,但跑得轻松、自然、省力,速度又快,则不是容易的事。一个人跑的技术即使有错误,他仍然能够向前跑,且感觉不出自己技术动作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

短跑是一种周期运动形式,一个错误的技术会在跑的途中周而复始地出现,会直接影响短跑成绩,因此对技术教学应有更严格的要求。

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的游戏性训练手段。随着训练的时间日增,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和医务监督。

在进行短跑教学训练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躁的迫切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注意训练节奏,忽视科学地安排劳逸结合,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使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感到枯躁,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学训练有它固有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多年的短跑教学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一)介绍短跑完整技术,使学生对短跑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1、讲解短跑的发展概况、旧中国和新中国短跑技术和成绩发展概况(简单讲解)

2把短跑中最典型的项目100米赛跑进行分析,把它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部分技术进行讲解。

3、技术示范

蹲踞式起跑60米做完整的短跑技术示范1―2次。同学们从正面或侧面不同角度观看示范。

4、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录象或影片。

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以完整技术示范为主。第二次示范时对关键技边讲边做,甚至可以分解做,让学生注意关键处的技术。任务是将短跑的技术全貌介绍给学生,需要让学生记住短跑分为四个部分学习和掌握。

(二)进行跑的专门练习

跑的专门练习是根据跑的技术动作设计的一些动作分解练习,如“高抬腿跑”、“车轮跑”、“小步跑”、“折叠腿跑”、“跨步跑”、“单足跑”等对学习和提高跑的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反复地做这些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还能提高跑的专项能力。还可以做些“前搬直腿下压跑”的练习,强调前脚掌的趴地支撑技术。这些专门练习不仅可以作为初学者学习跑的基本技术的教法,也可以在改进技术,加强某一技术环节时采用。

(三)学习直道途中跑的技术

1、讲解直道途中的距离大约占100米短跑的60%-70%,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可视为短跑的最基本技术。目前我国的跑道正从煤渣跑道向塑胶跑道改造阶段,适应塑胶跑道的“屈蹬式”短跑技术应作为教学重点。

屈蹬式技术特点,指在跑进的后蹬阶段,支撑腿的后蹬幅度小,膝关节角度变化小,支撑时间短,向前水平速度大,蹬伸动作速度快。其对提高跑的作用有三点:其一,屈蹬式技术后蹬动作幅度小,后蹬时间短,大腿前摆快,有利于提高步频。它不要求充分后蹬,结束时膝关节并不蹬直,膝关节一般为150度-155度左右。这样支撑与腾空时间有相对合理的比例,由于时间比较接近而使步频得以提高。其二,屈蹬式技术小腿前倾大,与地面夹角小,后蹬角小,重心起伏幅度小,增大后蹬时的水平分力,有利于提高用力的实效性来增加跑速。第三屈蹬式技术蹬摆动作转换自然协调,连贯性强,有利于提高蹬腿摆臂的速度。

进行屈蹬式技术训练,不但从国际上、国内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实践结果,而且从我多年的教学与训练实践的结果都得以证明,受训者在熟练地掌握好这一技术的情况下,运动成绩提高明显。

2、学习原地摆臂技术

(1)讲解直道途中跑要着重说明针对不同跑道应采取不同技术。

(2)摆臂是途中跑的一个技术环节,随着短跑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摆臂的技术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协调跑动中的身体平衡,对促进后蹬、提高跑速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已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摆臂作用有着很高的评价:“在跑的运动中,臂无体重的负担,是完成正确跑的关键因素”;“跑速是摆臂加摆腿”,“手臂的动作愈快,腿部的动作愈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摆臂的作用与效果对短跑途中的技术及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原地摆臂练习方法如下:

①根据技术要求原地摆臂50次3组

②两人一组互助练习。相互提出摆动的方向和幅度要求,检查并纠正错误。

③三人一组定位练习。

④慢走-快走-竞走-慢跑-,每20米变一个内容,80米3次。

⑤直道上跑60米3次三组

(四)学习加速跑技术

(1)讲解加速跑的技术要点,示范。

(2)在直道做匀速加速跑,30-100米。

①站立式起跑,匀速加速30米中速跑。

②站立式起跑,中快速60米跑。

③站立式起跑,中快速100米跑。

④站立向前倒体顺势加速30米跑,3次。

(五)学习蹲踞式起跑技术

1、学习安装起跑器

(1)介绍起跑器安装的“接近式”“普通式”“拉长式”三种方法。(2)用30米蹲踞式起跑做示范和讲解。(3)让学生分别用三种方法安装并进行练习,从中选择适合本人情况的气泡器安装方法。

2、学习“各就位”“预备”“跑”三声口令的动作要领。

3、复习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4、学习蹲踞式起跑30-60米跑的技术。

(六)学习弯道途中跑和弯道跑技术

1、讲解弯道跑的技术特点及示范。

2、绕原地小圆圈走体会弯道技术。

3、从直道进入弯道跑40―60米,体会身体随着速度加快向左倾斜的加速技术。

4、从弯道转入直道40―60米跑,体会跑出弯道进入直道时用惯性跑2―3步使倾斜的身体逐渐正直做直道途中跑。

5、学习弯道安装起跑器的方法,并做弯道起跑器练习,沿着切线向前跑进。

(七)学习终点跑和全程跑的技术

1、讲解终点跑技术和全程跑跑技术要领。2、慢跑中进行撞线。3、快速跑30―40米,做撞线动作。4、80―100米全程跑,到终点做撞线动作。

(八)改进和提高短跑技术

1、提高短跑所需的专项素质选择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2、采用匀速跑、加速跑、重复跑。3、长短距离跑练习。4、组织达标或班组之间的竞赛。

短跑的技术学习和训练要在技术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技术和素质不平衡中找出矛盾,通过训练得到某种平衡使成绩得到提高,然后再打破这种平衡,去寻求新的发展和新的平衡。短跑训练就是通过这种方法使教学、训练质量不断提高。

短跑教案范文6

2.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

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在体育课教案中,对新教材的技术的描述用动作要领的概念,这种描述是比较细致的。

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有称技术要点)。它是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的概念,这种描述比较简单,它常常用技术口诀的形式表达。

3.重点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4.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5、一般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6.专门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

辅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一篇团课教案

下一篇书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