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例6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1

关键词:少年短跑运动员 体能素质 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目的

发展体能素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找出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运动训练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互联网搜索方式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田径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文献资料,阅读大量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资料。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少年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少年短跑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在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听取专家对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3.总结法

三、结果与分析

1.短跑的项目特点

短跑项目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距离,主要是以无氧供能的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如60米、100米、200米)。较强的爆发力、较高的速度、合理的跑步技术、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心理稳定调节能力,是从事短跑项目必备的基本的素质。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2.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运动练习内容,对少年短跑运动员短跑技术的发展、培养运动兴趣和能力、促进运动员身心发展,为田径运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

3.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学特点

少年短跑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的体能训练时运动员掌握短跑专项技术、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处。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骨骼中水分较多,骨密质较好,这个时期运动员的骨骼弹性较好,但是坚固性差。肌肉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的横截面积较小,这时肌肉的力量、耐力、弹性均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会不断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也较差。心肌收缩能力差,心里高,但是每搏输出量较少,呼吸较浅,肺活量较少。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模仿能力较强。

4.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4.1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时对速度要求极高的田径项目,所以速度素质对于短跑运动员尤其重要。短跑的成绩由步长和步频组成,其中步频取决于神经对腿部的支配的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

步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还是可以提高步频的。进行一些变速跑、下坡跑等练习。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主要是指爆发力,发展爆发力训练,要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发展短跑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1)发展上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杠铃快速上举、俯卧撑、俯卧起手离地拍手成屈俯卧撑,快速平推、卧推等方法;(2)发展下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快速连续向前摆腿、肋木快速举腿练习,连续的纵跳摸高练习。(3)发展腰腹部和背部爆发力的手段有:小负荷的模仿短跑动作,拉弹力带等方法。同时应注意发展跑速要与柔韧、灵敏、协调性相结合。发展反应速度的方法有跳跃练习、活动性游戏、听、看信号完成各种练习等。练习次数因人而定,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太长,重点放在质量上,增强实效性。

4.2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研究表明,从9岁开始可以进行耐力训练。8~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应在青春期开始进行。发展有氧耐力的手段主要是场地定时跑、变速跑以及反复跑等,少年的短跑运动员进行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一般是采用25%~40%强度的练习手段,采用1分钟超级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五次的间歇训练,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发展耐力素质重复次数最为重要,要求多次重复。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主要是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水平,已达到发展耐力素质的水平。

4.3柔韧和协调、灵敏能力的训练

采用科学的练习手段和必要的柔韧性训练,对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增加动作幅度,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肌肉的恢复,提高短跑的成绩由及其重要的作用。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和手段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依靠练习过程中主动拉长的方法称之为主动性发展方法;依靠外力作用于身体运动部分来发展柔韧性属于被动性发展方法。柔韧性训练一般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项性训练两种,通常采用静力和动力拉伸法,或者是两者结合运用的方法。静力性拉伸的方法有:(1)体前屈双脚由开立到逐渐并拢,全蹲抱膝压踝,停顿6-10秒;(2)劈叉:前后左右劈;(3)原地的弓步压腿、侧压腿等。动力性拉伸方法有:(1)肩负杠铃做转体转髋练习;(2)摆腿练习。在训练中要跑结合,提高训练效果。发展灵敏、协调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完成身体练习,不断改变动作的开始姿势、完成动作的方式和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平衡感”、“时间感”、“器械感”等灵敏协调的能力。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和辅助练习,以及全面的身体训练都能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在对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其生理特点,避免出现职业化的现象。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2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由来已久,大致可分为优胜选材、经验选材及科学选材三个阶段。当今世界田径强国都越来越重视选材的重要性。一致认为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即通过一些客观手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根据短跑运动项目特点,把那些具有从事短跑运动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儿童选,给予专门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

一、良好的遗传因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

许多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密切,良好的遗传因素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有的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能、机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按获得途径的不同,运动能力可分为先天性能力和后天性能力。先天性能力就是指运动员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性,即运动员的遗传特性。先天性运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或变化很小,但在某种程度上对运动能力起着主要影响,甚至在一些项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后天性能力是指运动员在后天训练中所获得的一些特性改变,它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训练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短跑运动员选材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适合从事短跑的遗传因素上来,把那些具有短跑天赋的运动员选出来,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使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全面的身体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条件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全面的反应速度、无氧代谢能力、灵敏、弹跳等素质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如反应时、动作频率、步频指数、步幅指数等几个方面应高度重视。当然,现有身体素质选材模式往往都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模式,真正全面达标的运动员几乎是没有的,往往是在某些指标上超过群体理想模式的标准,而在另一项指标上却可有低于群体模式标准。实际上运动员的某些高水平的指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低水平指标起到一定的互补的作用。只要对专项起主导因素的身体素质指标处于较理想的水平,即使一些次要指标稍差。也可以考虑选材。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从身体素质各个指标之间的互补和迁移关系上去全面、整体地预测和评价一名运动员成才的可能性。

三、突出的机能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

随着体育科技的日益发达,国内外的研究多以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理学为切入点展开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都具有较高的身体机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突出;对训练的负荷、训练强度的承受能力及训练后的快速恢复能力较强;运动员的肌肉纤维类型,白肌纤维的比例,自身睾酮水平的高低适度等。这些方面都是短跑运动员成材的素质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短跑运动员心率、血压、台阶实验后心率和血红蛋白指标的评估,以期获得优良的机能素质基础。

四、顽强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动力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短跑 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1.1技术观念的更新

动力来源是短跑技术的发展核心。传统的短跑训练理论认为:在后支撑阶段腿部向后快速蹬伸的能力,是提高跑速的关键的生物力学因素。快速有力的蹬伸作用的重要性在后蹬和加速阶段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研究表明,当短跑运动员接近最大速度时,随着送髋—这是下压大腿和脚扒地的反应动作,这种蹬伸的重要性在减小,在最大速度阶段,脚的扒地动作才是良好短跑技术的真正关键。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发现: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从起跑开始直到冲刺,膝关节始终不曾伸直,传统的后蹬用力被以腰为轴积极送髋、前脚掌积极扒地所取代成为跑动前进的动力来源。优秀的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后程出现腿部用力蹬伸的现象,用以弥补力量的不足。

1.2在高等师范院校田径专项学生的短跑技术训练中,技术的改进一直是一个难题。固有的技术规格、传统的认知观念、老一套的训练方法是制约短跑技术水平提高的障碍。先进的技术难以被较低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掌握。我们认为,短跑训练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标尺,通过从技术理念的更新着手,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运动员的身体专项素质,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短跑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2.1身体素质训练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应专项需要以及合理负荷的素质练习,充分提高田径专项学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2.2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

2.3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田径专项学生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

3短跑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及手段:

3.1速度训练

发展速度训练时,在注重动作速率的同时,还要强调动作的协调性,放松能力的训练,把速度训练的内容融进力量练习及素质练习中,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调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防晒能力。

手段训练方法可采用以下手段:(1)最快速度做原地摆臂练习。(2)原地或支撑以最高频率做高抬腿跑。(3)40~80米的加速度跑。(4)30~60米站立式或蹲踞式听枪起跑。(5)让距离的追着跑。(6)30~60米行进间跑。(7)标志跑。(8)让距接力跑和接力跑。(9)60~80米的反复跑。(10)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牵引力为0.5~2kg)。(11)速度训练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放松能力。

3.2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耐力是短跑运动员首要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无氧代谢能力,这是构成无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2)能源物质(ATP、CP、糖无)的储备。(3)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大强度工作的能力。

因此,提高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在速度耐力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必须结合田径专项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

3.3力量速度训练

短跑运动员做动作时肌肉收缩的爆发力强,力量大,特别是相对力量和肌肉弹性好,只有加强和突出力量素质训练。才能产生良好的爆发力。根据研究。肌肉力量的性质、状态与短跑全程各部分相关程度如下:(1)肌肉的最大力量与短跑的起跑、起跑后加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2)肌肉的爆发力与加速度、最大速度跑的能力相关最为密切。(3)肌肉的力量需力与终点跑保持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

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中,首先要注意发展快速力量。其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和时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最终导致运动速度的提高。

3.4柔韧性训练

发展柔韧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而且能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期练习方法主要有:主动和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主动和被动的动力拉伸方法,两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3.5灵敏性训练

灵敏、协调性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身体素质的发展程度和运动技巧的熟练程度,短跑运动员在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时也要结合专项特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

练习手段有:(1)各种球类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2)各种体操、技巧技术动作练习;(3)其他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练习。

4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结合短跑的专项特点;练习手段要多样化,以便提高田径专项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提高其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发展力量素质时应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特征以快速力量训练为重点;身体素质发展要具有均衡性;在训练中避免大负荷和大强度的训练;以免田径专项学生疲劳过度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熊西北,等.田径基础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4

关键词 短跑训练 专项素质训练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短跑是一项考察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训练。短跑训练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方式、方法的正确、灵活运用,短跑训练在整个体育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常见的体育赛事,掌握短跑训练方法无疑对专业运动员来说受益匪浅。本文通过论述短跑训练中运动员必备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条件,进一步探究提高短跑水平的方法。

1短跑需要的专业素质训练

短跑训练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化的体育练习过程,需要综合、全面的方法加以不断结合练习,才能奏效。以下就详细论述专业素质训练当中的方法。

(1)力量是短跑的动力,根据短跑全程各段落肌肉的用力特点,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运动员在做支撑练习中负重固定的时间,体操中的悬垂、倒立和支撑等都是肌肉等长收缩;动力性力量由重力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组成,摔跤、举重和投掷跳远都属于重力性力量训练,通过组织运动员跑楼梯,专门训练他们的腿部肌肉;做负重深蹲,训练其爆发力。

(2)柔韧性练习主要为提高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通过柔韧性练习,运动员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队员反复踢腿、压肩、压腿、等动作训练,使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防止肌肉拉伤和撕裂。

(3)采用灵活多变、新奇有趣的训练方法,这样会充分发挥运动员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接受运动训练的势头。比如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开展接力跑比赛,路程设置为200米,分3次接力,每50米设置一次,团队里面的几位赛手需要人人具有冲刺跑到能力,才能让每个组的运动员都能通过这样一种紧张的运动氛围带动他们速度的提升。

2发挥队员机体能力的短跑技术方法

在短跑训练中,专业素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重点培养运动员素质的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和其它有关的素质能力统筹起来开展训练。平时要注重力量、耐力、速度及柔韧性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训练,并把这些素质整合起来练习,最终能达到运动员规定的指标。其实一名运动员能力水准的高低不止在于具有上述专业素质,更与掌握合理、恰当的短跑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改进和提高短跑技术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方法。

(1)教练员要处理好短跑的步长与步频之间的关系。日常训练中,运动员经常在要求增加步长时,其步频减慢;加快步频时,步长则缩短。步幅的长短与人的柔韧性、腿长、身高和腿部肌肉力量都能由训练进行改观。步频在16~22岁左右就能达到很高的标准,要有所改变难度很大,唯独有正确的训练技巧,如强化摆臂训练,步频还是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因此要想改变队员的消极因素,教练员需要发扬其积极因素,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发展步长和步频应当有所针对性,循序渐进,使二者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教练员加强短跑动作技术方面的示范与指导,应当考虑如何开展有负荷的速度联系。可以用橡皮筋冲刺的办法来进行训练,从有橡皮筋和无橡皮筋的冲刺,从带负荷的小步跑到不带负荷的小步跑。因应用几种方法练习,不断完备技术要领,运动员们的肌肉力量才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3)肌肉弹性的训练也要带适当的负荷。教练员需要采取带沙袋跑楼梯、带实心球跑和弹跳的训练方法,负荷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用加快频率进行训练,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训练效果。这样由量变的积累,才能到质变的飞跃,从不断开发机体潜力,到稳步推进短跑技术的提高。

3短跑训练中加强生理与心理训练的方法

短跑基本技术训练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全面;还要从实践出发,要做到熟练、实用。理论必须指导技术,技术也要适合于实际比赛要求,唯有如此,运动员才会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展示娴熟的技巧。下面从生理、心理角度分析这两大方面的训练方法。

(1)生理训练方法。腿部肌肉的紧张与松弛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收缩与舒张的动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当工作肌进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则处于松弛状态。当肌肉一次性收缩结束后,在下一次收缩之前有一个放松过程。

(2)心理训练方法。心理准备与自我心理调节被普遍认为是比赛时夺取胜利的关键性因素。16~22岁的运动员训练时成绩要想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就必须要把心理能力作为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精神过分紧张、缺乏大型比赛经验、技术动作紊乱,常常使水平无法正常发挥。教练员需要让运动员的心理有经常性的调节放松的机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神经肌肉放松感和积极心理情绪的重要前提。若运动员在训练中注意心理的放松,在比赛进程中把自己正常的水平稳定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应有的成绩。

短跑训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为了提高训练成绩,除了具备必要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还要费功夫的提高专业身体素质,以提高机体能力和运动能力,为专项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保罗,徐文斌.关于短跑技术与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全国短跑教练员训练班学习笔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4).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5

关键词: 小学生 课余训练 短跑运动

1.引言

新昌县礼泉小学位于新昌城乡交接处,面临104国道,借读学生较多,仅约1500m2,人均面积0.15m2,加之体育设施简陋,运动器材短缺,在这种困难条件下,能否开展小学生课余短跑训练是个问号。经认真学习国家体委颁发的“8―12岁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和“短跑教学训练大纲”,我们明确了教学训练任务,树立了信心,积极组建了礼泉小学课余短跑运动队,总共40名运动员,经两年课余训练实践,获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对小学生短跑能力训练的初步看法。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预备期:9―10岁小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

2.1.2基础期:11―12岁小学生20名(男女各10名)。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

2.2.2文献资料法。

3.讨论与分析

遵照国家体委对儿童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以“选好苗子,从小培养,多年训练,打好基础,积极提高”的精神,贯彻小学生课余训练应以基础训练为主,着眼未来,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运动技能作为出发点制定训练计划,实验过程如下。

3.1在训练中不断加深理解短跑教学训练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速度等素质。

训练分两个阶段进行。

3.1.1预备期阶段:9―12岁学生40人(男女各20名),目的在于吸引爱好体育的学生组成短跑运动队,通过两年有计划的短跑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短跑基本技术。再从40名运动员中筛选20名进入基础期训练。

3.1.2基础期阶段:11―12岁学生20人(男女各10名),进行专项指导和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其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为发展短跑运动能力奠定基础。

3.2制定科学的短跑教学训练计划。

根据国家体委的“8―12岁田径教育训练大纲”和“短跑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制定全年教育训练计划,具体确定周训练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每周运动负荷,见表1。

小学生课余训练与青少年相比属低负荷训练,时间一般在1―1.5小时为宜,负荷量大则强度小,强度大则负荷量小。

3.3实施短跑教学训练手段。

发展小学生短跑能力主要提高其快速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等。儿童少年期在每周训练课中穿行速度性活动游戏,以提高兴趣,消除精神疲劳,同时提高其反应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上述训练计划经两年实践,队员短跑运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训练前后的30m、60m、100m跑平均速度分别提高了0.8″、0.6″、1.9″。学校由他们组成的代表队在2010年新昌县运动会上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团体总分名列第一。在全县小学登山比赛中女子获第1名,男子获第2名,跳绳比赛女子获第1和男子第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短跑训练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速度耐力素质等紧密相关。这样短跑运动员既可适应其它项目的竞赛,又可促进短跑成绩的提高。现将20名学生(男女各10名)基础期训练两年后的短跑成绩平均值作对比,见表3。

20名学生基础期训练两年后的短跑成绩都有提高,其中有3名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这主要是两年系统训练所得的结果,见表4。

由此可见,课余训练对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是行之有效的。

4.结论

4.1实行的小学生课余小周期训练计划是可行的、成功的。

4.2本训练法有助于少儿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5.建议

5.1全面训练是小学生进行短跑训练的基础。

全面性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应包括不同身体部位的活动,而且应包括多种项目和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全面锻炼。身体各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某一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全面发展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可塑性非常大,过早地参与某一项体育运动会对未成年的儿童造成伤害,其中包括:疲劳性骨折、疲劳过度、饮食功能失调及情感压抑等问题。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必须有一套有关运动的强度和安全度的合理训练方法,用以保证有天分的运动人才发展成高水平的运动员。

5.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是提高小学生短跑技术的前提。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是问题的关键。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生理差异、个性特征,这就需要教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运动员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让力气化在点子上。我校运动员有的力量好,有的素质好,因此我在训练安排上,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在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有个学生天生素质不错,但她的步幅偏小,导致跑的节奏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我特别注重她的步幅训练和节奏训练,一段时间下来成绩有显著提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特长,让学生建立起信心,树立远大的志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训练,这是搞好训练工作的前提。

5.3激发兴趣是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关键。

短跑训练枯燥无味。它对队员意志是一个严格的考验,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意志力差,训练起来更困难。因此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既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又可通过训练手段的转换,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从而促进训练技能质量的提高和训练量的有机结合。记得在一次训练中,学生都打不起精神,训练效果很差,我马上作出调整,在跑的基础上加入情景,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以互相追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兴趣马上得到了提升,谁都不愿输,训练效果也得到了保证。为此,应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征科学地选择一些游戏,调节训练气氛,充分发挥其正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训练,在游戏中提高,使其感到训练是一种快乐的运动而不是负担。

5.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小学生短跑成绩的核心。

运动训练负荷是通过量和强度反映出来的,我安排的运动通常强度小运动量大。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速度力量素质渐进提高,这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相适应,能使学生的骨骼、韧带和关节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同时有利于后阶段显著提高训练强度和量;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基本技术的掌握;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得到协调发展,防止两者出现失调现象;有利于探索小学生的训练规律。

5.5注重放松技术是效提高短跑成绩不可忽视的一环。

运动生理学揭示:肌肉收缩的力量,是肌糖元在催化酶作用下分解释放出高能磷酸键而提供的,而这些高能物质在运动员体内,特别是肌肉中有一定的量,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科学训练提高其含量,特别是小学短跑运动员在剧烈活动中欠下大量“氧债”会出现暂时能量供给不足的现象,如果运动员在运动时紧张就会把能量消耗在无用功中,降低肌肉的效率,影响速度。运动员若能善于放松自然跑,就能降低无用功的消耗,做更多的有效功,从而提高跑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实践证明放松跑的方法能提高成绩,我有一个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只要一听到比赛,技术动作马上变形,节奏全无,成绩可想而知。针对他的特点,我在磨炼他意志的同时,还对他采取放松训练,使其把有效的能量都用在训练和比赛上,而不是浪费在无用功上。在训练中培养放松跑的能力,要做到跑得放松自然而有节奏,这是短跑技术训练的难点,因为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是由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所决定的。

5.6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提高成绩的保证。

健全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工作强度比较弱,往往刚开始训练时有兴趣,但是多次以后或者是在一定运动量和强度上去后,怕苦怕累就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给予鼓励。同时在训练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练习与休息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防止他们因为疲劳而注意力分散。

6.结语

运动训练方法来自运动训练实践,同时又指导运动实践。根据青少年小学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区别“个体差异”,遵循“全面锻炼”、“量大强度小”的训练原则,同时加强对学生兴趣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教学训练大纲.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6

关键词: 高考体育 短跑训练 因素

近年来,体育受到领导和学校的高度重视,高考的录取比例在不断加大,很多学校的高考体育生都是以教学班存在的。它的发展、训练和结果都备受领导、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如何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体育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比如短跑运动员很多,决定短跑水平的因素很多,我们不仅要关注体育生的现状和特点、科学选材、教师及领导的重视,还要遵循原则,完善训练体系等。为了提高短跑的高效性,本文就高考体育短跑训练的因素进行阐述,希望能与同行交流,提高高考体育短跑训练的高效性。

一、体育生的现状和特点

1.现状

学生进入高中,思想开始逐渐成熟,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们开始走适合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盼望走进高等学府,但是成绩稍差的同学,想要实现理想就要走上“特长”之路。目前在国外比如美国是一个崇尚运动的国家,只要大学有运动队就有体育特招生,在中学非常重视体育生的发展。在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占大部分。有资料显示,日本中学生课余组织训练的学生占整个中小学的10%以上。活泼好动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体育这个专业。

2.特点

体育生在训练时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同时在心理上也承受考验。体育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制力差、喜欢惹事、个人主义较强、比较叛逆。体育生并不笨,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必须积极动脑,勤思考,否则很难掌握动作要领。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普通学生高,更能吃苦耐劳。教练员更要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俯下身来,发现他们可爱的地方。

二、短跑的选材

“科学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选材时按照不同项目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先天的和后天的竞技能力和环境的影响,对其成材的可能性加以预测。目前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分为以下方面:

1.遗传基因

遗传因素是选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父母等情况,如:身高、身体的形态、机能健康等。

2.身体形态

不同距离的项目对身高有不同的要求,身材稍矮的步频快,但是步幅小。在相同身高的情况下,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习短跑效果更好。

3.速度素质

速度主要是测试60米距离跑的能力,在短跑项目上速度素质要放在首要位置。

4.技术环节

选材时,主要看他在自然跑动的过程中动作能否适当放松,踝关节是否有力,上下肢是否协调。

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可以控制调节训练和比赛,短跑要选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心理素质好,还要看自制能力较好的队员。

除了科学选材外,还要凭经验选材,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选材的有效率。

三、科学的训练方法

1.技术训练是保障

(1)小步跑:把小步跑练习折叠程度加大,改成前脚掌趴地,就形成区别于小步跑的折叠跑。

(2)高抬腿跑:在进行高抬腿练习时把髋前送,小腿在大腿下压前能随惯性前摆,再使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趴地式落地,就形成小车轮跑。

(3)后蹬跑:对后蹬跑稍加改进,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称之为跨步跑。要求练习者快速蹬地后,迅速放松伸肌,大小腿由自然弯曲到迅速折叠前摆,大腿积极下压时,促成远离“膝部”的小腿和脚自然向后趴地式用前脚落地。

2.速度训练是关键

短跑过程中途中跑的段落最长,占全程的60%以上;而且速度最快,超过了疾跑和冲刺跑的速度,基本上是以绝对速度完成的。动作速率是绝对速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把动作速率和位移速度的训练有机结合,加强练习,才能提高绝对速度。

3.力量训练是重点

实践证明,力量对短跑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加强腿部力量,提高速度。在实践中,必须把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肌群的发展上。还要兼顾发展远端肌群。应多采用动作结构、用力方式和供能方式跟短跑相似的训练手段。

(2)增加上肢力量,提高速度。

(3)短跑运动还有躯干运动。

短跑运动中,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和经下肢传递地面的反作用力。在短跑训练中加强腰腹肌的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四、短跑训练的原则

1.步幅与步频的衔接

运动员的成功取决于跑步的平均速度,跑的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短跑技术本身的目的是力求达到尽可能大的步长和步频或者是两者合理搭配。跑速的提高,应该在保持步频的基础上发展步长,而不是优先发展步频。

建议:多跑斜坡的下坡,可练步幅与步频。

2.放松原则

不会放松就不会训练,只有合理放松才能提升训练水平。

建议:两人一组进行科学放松。

五、体系的完善

体育真正的含义是举行各种体育活动、比赛等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体育盛况,体育场上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辉煌的瞬间永远留在大家心中。训练一般是在系统的场馆或者学校进行,但是都会受到场地、器材、经费、教练员和时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