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信息化范例6篇

行政管理信息化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

1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教育、金融、军事、国防等,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和数据联系比较密切且频繁的工作,包括对各个工商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备案管理、执行各种工商法规等,并且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处理等。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想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将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助推企业的规范化稳定快速发展。

2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中进行分析、处理和检索等过程,提取出对当前工作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2.1处理数据的信息量巨大

如今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比以往我们所说的海量信息的数据量还要大的多。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字节的数据,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几千倍以上。

2.2数据类型多样化

在大数据中数据类型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其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和半结构性数据等。如表格数据、图形图像数据、音频视频数据、金融交易数据、电子邮件数据以及通过聊天工具产生的数据等等。只要我们可以接触到和了解到的数据几乎都可以囊括在内。

2.3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参差不齐,不好确定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分析功能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数据资源。四是处理数据的快速高效性。如今,数据的网络传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数据流的控制。大数据必须有很高的扩展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匹配,才能发挥出其更大的利用价值。

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3.1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大数据分析不到位

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但是在工作模式上仍然比较传统。在进行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仍然按照填表、存入电脑、统计分析三步走的传统工作模式。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收集数据信息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网络传输技术做支撑,在数据处理方面很难做到对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的高效检索和提取。

3.2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缺乏技术支撑

像图像摘要技术、互联网搜索拦截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盘恢复与解密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应用和数据,在工商系统既无采集也无积累。由于没有充足完整的数据信息量做支撑,工商信息化还处于相对简单和小规模的阶段,依托海量数据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动态应用暂时还不存在。

3.3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处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要求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现有的宽带传输速度难以支撑大数据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传输,硬件设备的云计算能力、联机处理能力、大用户量访问承受能力都还有待尽快提高。视频设备、电子监测设备、语音设备、移动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等新型应用还有待深化和普及。

4大数据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的优化策略

4.1创新工作模式,提高信息共享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商行政管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必须进行改善和创新,首先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共享意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实现信息的有效价值最大化。其次是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这是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素质过硬、技术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实现大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与反馈,及时规避不必要的财产和人才损失。

4.2引入现代化数据信息采集技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处理意识,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六个方面。从满足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来看,它们必须是能够满足宏观决策层面对大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的需要,工商部门主要的市场准入、监管、执法指标的核心数据采集标准;必须是能够兼顾微观监管执法层面迅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地方性需求的需要,真正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4.3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进程和工作效率。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是在数据采集方面,还要在归纳分析方面进行作业。建设好基础的硬软件设施,有效保证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一定能够有效的保障大数据技术合理的运用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上。

5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也给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更快地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的通畅进行,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工作的时效性。相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科技化,越来越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浅谈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科技展望,2016,30(04).

[2]姜奇平.大数据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15(02).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全球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使人们更加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了合理利用,以不断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质量和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行政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

1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实现自动化办公、加强局域网建设、采用信息公开方式、电子政务等,从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当中,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和流程管理,以促进政府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政府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政府电子政务运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因此,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政府应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对信息化流程进行优化,以推动政府的信息化发展,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水平和效率。

2信息化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抛弃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引入了信息化模式,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应用上,政府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简化了公共事务管理,优化了网络流程,提高了办公的效率,这是对行政管理体系的创新,使政府部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模式,以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政府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在行政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办公管理效率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迅速地获取数据,实现信息平台的共享,保证信息的安全,并能及时和处理信息,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确保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优的服务。

3政府行政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3.1信息化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不断完善政府机构的组织体系,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强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交流;②政府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信息化的冲击,采取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政府绩效。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当中,其建设核心是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提高政府的信息化管理与利用水平,重新安排政府行政管理流程,规范行政管理制度。信息化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是政府信息化事务发展的过程,在行政管理中通过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了政府对民众的行政服务能力,提升了行政服务效率,减少了行政管理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使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确保了行政服务工作有效、有序进行,不断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使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全面普及的时代,解决了以往行政管理中需要大量人力的问题,大大节省了管理时间。比如,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经济统计、信息核算等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效率。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并将这些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当中,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3.3实现行政管理模式网络化目标

以往,行政部门在传统的信息应用中,一般是通过文件的传送来实现管理目标,这将会导致文件不能及时到达,影响到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通过采用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确保信息的迅速传送,减少中间传递过程和时间,这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政府信息化建设采用了完善的网络组织结构,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共享,加强政府行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管理工作效能,减少了人力资源。与此同时,在行政管理中采用网络化管理模式中,能够确保组织成员良好沟通和协作,提高行政部门的绩效。

3.4体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灵活化

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将会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出现时效差等,且这种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大了政府的经济投入。而通过建设信息化行政管理体系,以上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比如,电子监控设备在公路中的运用可以实现上路车辆的实时监控,且可以观测车流量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依据。此外,社会公众还可以通过政府的电子信箱,积极参与到政府部门各种讨论当中,比如在网上讨论和收集的决策方案,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发表个人的意见;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随时与行政部门、行政人员保持联络,实现相互监督。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的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部门应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网络化发展模式,重视信息化共享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等问题,尽可能地提高政府行政部门组织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以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

4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行政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是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办公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目标,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信息化管理在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纪骄.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04).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逐渐渗透,其作用范围也逐渐延伸至教育管理行业。作为时展与科技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以技术优化的形式帮助其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对此,须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建设形式。

2高校行政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不同行业的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现阶段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已引入电子校务系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授课教学以及日常管理等。引入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概念不同于信息化建设,前者主要重于形式,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行模式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后者在概念上,除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外,还重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制定以及运行模式的优化。在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仅停留在技术应用阶段,而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且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针对性,比如在教学管理、课题研究、项目科研、人力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没有实施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覆盖率较差。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在于其建设力度不足。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其职能运行,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形成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以现代化的运行模式实施多项管理。该过程中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人员管理工作而言,一方面是管理模式的解析过程,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融入过程。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高校在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改善实施质量与执行效率等,在提升办学水平与高校良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及其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应用。

3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

3.1“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工作分类成立多个部门,使其根据管理需要执行相关工作。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性质和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造成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施质量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不同操作系统及数据标准也是影响行政管理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原因。不同软件、硬件公司在操作系统和数据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高校的多部门管理工作运行而言,在实施工作交流与传递的过程中,造成系统出现不适应性,从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较差。在此行政管理运行情况下,数据信息的集成水平较低,教师与学生在应用教务系统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系统模块内执行相关操作,比如党员组织工作需要在党务模块进行办理,财务报销工作需要在财务系统内办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功能运行和工作模式上,独立性较强而相互性较弱,造成管理信息的“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3.2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较差

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形式与观念上较为传统,此情况也造成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进程较为缓慢。此外,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责体系较为宽松,对于行政人员的工作考核缺乏明确指标,导致行政人员工作的执行效率较差。同时,在信息化设施的应用上,没能进行深入应用,仅停留在基础功能的应用阶段,与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初衷相背离。比如,相关行政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化办公时,只应用软件设备进行简单的表格制作,而对于工作信息的整理、优化与交流等,仍存在质量低下和效率低下等情况。由于工作质量考核的实施力度较弱,使得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效率较差。多数行政人员在观念意识中,认为信息化设备仅是表格制作和浏览网页的工具。高校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由于部门工作体系和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忽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对此,在实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人员方面的观念建设和工作质量考核,使其通过正确的认知观念执行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3.3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差

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涵盖范围较大的工程项目,在高校范围内的规划与建设中,一方面需要成立专项部门实施统筹规划,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使其在相关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下,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项目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其信息工程建设仅仅停留于表面,既没有实际落实信息化建设,也没有成立专项部门实施统筹规划,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在运行上,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高效处理相关工作信息,同时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方式,使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工作交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对此,在当前阶段的高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专项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工作效率。

4相关优化思路与改进方案

从现阶段高校实施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比如在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方式上,其规划与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对此,在执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专项部门与人才方面的建设,使其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中,能够根据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改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质量。相关的优化思路与建设改进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优化顶层设计并加强制度建设的规范性

CIO信息化管理体制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中,属于重要的体制建设方式。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简写为CIO,通常将其译为信息主管。CIO作为信息管理的统筹单位,通常情况下由小组为单位进行职能应用,该小组单位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行使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职能。该小组由主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构成,在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统筹、引导与管理作用。通过成立该小组,使高校单位在行政管理单位的建设中能够实现工作的分层化和具体化,使高校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逐渐适应当代的信息发展潮流。此外,高校单位应在行政工作部门的构成上,引入信息化人才,行政部门的工作者应包含行政人员与以信息技术人员。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重视其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避免出现行政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建设出现重大矛盾。

4.2加强数据传递与整合

行政管理信息的“孤岛”情况在高校范围内属于主要的建设难题之一,需要在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加强体系化建设。在CIO小组的领导和工作制定的基础上,根据已制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在高校范围内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集中的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使高校范围内的工作项目实施集中管理与规划,在统一的信息体系建设下,行政部门在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流等方面,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沟通模式,该方案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软件硬件支持以及建设周期。此外,还可通过行政工作与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使其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数据信息的良性沟通与传递。在此现有的高校业务管理系统中,可建设业务工作的数据模型,针对现有的工作流程与主要环节等,分别制定改善策略,从而在一定基础上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升级与优化。新建的行政工作项目,须对其经费管理、数据传递规范和标准等制定合理指标,使该项目在成立与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协调整体的行政工作模式,避免出现部门工作之间的断层,从而影响整体的行政管理质量。

4.3重视行政管理人员观念的科学性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其信息化观念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质量性等,都是影响行政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行政人员的管理观念没有紧随时展而改变,对于行政管理系统的建设将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对此,在人员方面管理工作中,需重视其观念的科学性,通过标准化工作模式的制定,使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在应用信息化设施执行工作时,可以根据创新思维的引导,使行政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得到一定优化。在业务系统的创新优化过程中,需要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主动思考能力,使其在观念上能够加强信息化观念的构建,同时在CIO主体中,可以更好发挥其管理职能和高效化工作模式。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大范围宣传,比如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宣传、组织项目研究会议以及知识培训讲座等,使管理人员在观念上能够加深对信息化的理解,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建设过程中,还可拓展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模式,确保行政管理人员在观念和管理形式上能够得到科学认识与优化。

5结束语

根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模式以及现状,并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特点,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行政工作的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珊.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J].智库时代,2018,151(35):60,62.

[2]青菁.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8(17):179.

[3]张又月.试析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18.

[4]张宇昕,王昊泽.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31.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出现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问题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1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原因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房地产进行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身兼多项任务,对其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其次,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较为公开的,在建设之后,相关领导层人员可以更好地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同时,相关办事人员也可以通过对信息的了解,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使其工作更加规范,提升业务水平,使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的信誉度提升;最后,房地产各个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行政管理工作信息,有利于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之后有效指导工作。领导人员可以根据行政管理信息出台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效率。另外,政府在了解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之后,可以出台相关管理政策,根据行政管理信息的分析对各个商家进行宏观上的指导,使行政管理信息优势得以有效发挥,由此可见,对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1]。

2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2.1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现状特征

目前,我国房地产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数城市都能利用计算机对房地产进行信息化的综合管理,能够更好地完善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更好地提升软件平台的建设效率。但是,在实际发展中,还是存在建设水平差异,主要因为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的经济条件落后,而部分地区的经济条件较为先进,这就导致出现很多房地产管理上的差异,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无法统一各个区域的房地产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水平。同时,各个区域的房地产信息化管理人员不能更好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使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经常出现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

2.2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落后

在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较为先进,但是相比较之后发现,部分地域的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地区缺乏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多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意识,在实际工作期间,不能更好地提升房地产管理效率,无法有效地执行行政管理工作,一味地应用传统手工信息处理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还为行政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无法有效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质量;其次,一些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无法系统化地执行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建设规划,在实际工作期间,不能有效地提升效率,无法根据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对其进行一定的调研,并且对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够[3]。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此类问题;最后,一些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更好地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改造效率,在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数据连接,包括税务部门、银行部门、民政部门、审计部门等,这就导致信息化建设出现“孤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地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数据运行质量,在执行决策工作时,不能根据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提出合理、公开的决策,导致出现较多问题,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4]。

3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3.1重视信息化指导工作,引进信息化建设资金

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信息化指导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分步骤地对规划工作进行实施。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是较为长久且复杂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在执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沟通之后,逐步地对规划项目进行完成,保证能够周全地考虑问题。由于房地产行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较为庞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建设资金的引进。在引进建设资金之前,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各个部门的合作,避免出现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新启动而浪费大量资金,同时,要求相关财务部门拨款到行政管理部门中,进而支持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政府部门的支持,创设良好建设环境

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信息,要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进行监管,保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使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能够更加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效率,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支持。政府应该提供较为良好的硬件服务,使其能够满足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形成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平台。

3.3设定相关建设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执行标准。要求相关信息化建设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以一定的业务内容作为工作基准,根据工作流程与时间限制完成工作,只要与房地产相关的工作,必须纳入到工作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工作、房地产建设施工工作、房地产登记工作、房地产合同备案工作、房地产租赁管理工作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对各个区域的房地产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地发现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各个地区的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达到统一的数据化建设,及时地公布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效率。

4结论

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自身工作严谨性,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统一相关信息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提升房地产信息化建设质量,使信息化建设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标,实行身份认证制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江珊珊 单位:泉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参考文献:

[1]徐瑞明.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1(2):15-16.

[2]朱志明.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5):224,253.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5

1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高校是最早建设局域网的,教师、学生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使用计算机频率最高的群体。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985”院校、“211”院校的校园网普及率已到达100%,超过90%的地方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甚至超过60%的高校具备了千兆主干网。必须承认,信息化建设为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注册、选课、教室安排等日常教务工作到考核、督导、评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从学生档案收集、录入到教师福利待遇管理等,都可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运作。目前,各个高校对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相当重视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从管理者到应用主体,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面重硬件不重软件,重建设不重应用,这就导致高校在行政管理方式和方法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上还未能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动向,管理效率、效益提升的空间有很大。

1.2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尤其是沿袭传统的行政管理办法,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各个部门往往各自统计各自的数据,与其他部门之间不能共享,整个学校统筹难,同一个指标在各个部门不能相统一。在20世纪90代初,我国开始出现多校区的大学,这种大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不是各个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内在的需求自然扩展形成的,而是行政推动的结果。网络、手机联系只能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补充,并不能替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信息化、多校区的背景下,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2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在知识分子、高层次人才云集的高校中,为什么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会出现种种迟缓的现象?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思想观念的转变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高校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只是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设施理解为一种工具、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内涵。事实上,信息化的诞生与发展表示了社会经济结构正在从以能量和物质为核心转变为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新的观念,甚至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在广大师生的眼里,往往也把信息化的作用停留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水平上。认识的误区直接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2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其包括学校从招生到分配,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从人员录取到职称晋升,这些事务相当复杂。高校行政管理的各种数据往往不能共享,各个部门使用的信息资源通常没有统一,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信息技术在改变行政管理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科研动机。学校行政管理如果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酿成技术不能为知识服务的悲剧。

2.3行政管理机制的变革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分散建设校区且校区相隔甚远,原以为网络与信息化的背景,可以弥补路途远的不足,但现实状况却是,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的变革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建设了远程宽带网,各校区间也“可视可闻”了,但师生间的交流,各学院、学科的融合尚未能充分利用到信息技术,不能充分进行资源的共享、共用。在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时,人们仍然认为需要奔波于各校区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增加了机会成本,也导致时间成本变大。一边是高校斥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一边是师生为往返于各校区的情况的意见很大。既然高端的通信设备搭起了各校区间的远程链接,为什么还要如此周折?可视会议能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去充分利用,可以看出,旧的组织体制束缚了新的运行机制,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基于“云计算”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在信息化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云计算”理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黎加厚教授在《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一文中,对“云计算”(CloudComputing)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它是由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台价格低廉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服务。黎加厚教授认为“云计算”是这些年来计算机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最新发展。基于“云计算”理论,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掌握“云计算”的理论,要感受到“云技术”带来的绝非是一个办公手段的变化,而是整个行政管理流程的变革。

3.1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促进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一种新的运作方式的诞生,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的视角下,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管理内容也相继涌现,这就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要随之变革。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将各部门的信息传送到网络存储器上,便于有访问权限的部门及时下载、更新,如果有什么变动,应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再次上传,这样才能保证有关部门所运用的信息是最新的,也节约了各部门在使用信息时的成本,不必担心因信息未更新而导致的问题。在当前“云计算”不断发展的大浪潮下,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促进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3.2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作用,节省高校的软、硬件投入

如今,我国各个高校都在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包括购置计算机、实施后期管理和维护等,这笔支出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还只是硬件设施的部分,计算机软件安装和维护也需要不小的投入。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需要计算机硬件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换。这对高校而言是需要不断地投入,对行政管理工作也形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如行政管理的信息可能会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发生泄漏、丢失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应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将行政管理信息(包括人员开支、学生信息、电费账单等)建立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行政管理人员只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直接从“云端”下载软件就可以直接应用,这样一来,计算机只是一个简单的终端,管理人员不必再绑定在一台特定的计算机中处理信息,不必再为了软件配置而耗费精力,能大大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3.3充分应用“云计算”的成果,将其运用到多校区管理之中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建立起了多校区,多校区的成立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但也加大了行政管理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将“云计算”应用到高校多校区的行政管理中,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将整理好的信息资源制作成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经筛选、分类后,再由相关部门到相关主页或数据服务器上,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更新与维护,以此保障信息数据的时效性与权威性,这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在多校区管理中存在信息不统一的问题,使信息得到有效流通。做到校区间资源的共享,校区间的所有部门都可以通过设备终端对其职权范围内共享的信息进行访问,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率,减低多校区管理中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3.4充分依托“云计算”的平台,促进学校各种信息统一规划

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各部门一定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防止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就必须将“云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首先,在格式上要做到协调统一。有的信息虽然在各个部门间能共享,但共享之后,许多部门发现信息在存储格式上的不一致,其他部门无法查看,或共享进行地很麻烦。其次,协议和标准要协调一致,这是各个部门充分共享的前提,只有充分依托“云计算”的平台,促进学校各种信息统一规划,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的部门进行充分合作,构筑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

4结语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高校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是行政管理亟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应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低效率、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云计算”理论的引入和运用,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推动教学与科研进一步提升的可循之路,本文提出了几点利用“云计算”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对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刘广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鹏.走进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3]肖镞,赵伦.高校机房维护的新思路——云计算[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

[4]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

[5]张莹.“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资讯,2009(9).

[6]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7]阮洁珊.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浅析[J].科协论坛,2009(7).

行政管理信息化范文6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运行的核心,是企业决策管理的中枢神经,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高效运转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面对这种情形,如何应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构建全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当前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行政管理概述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等四个主要方面,即人、财、物、事。

2.1人力资源管理

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体系的指导下,通过招聘、培训、薪酬等管理形式对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调配,满足企业眼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即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绩效考核、报酬支付等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最优组织绩效的过程。

2.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3物品管理

主要指相关办公物品的计划、采购、分发和保管及销毁的相关管理,目的在于规范办公用品的管理和流程,减少铺张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制度的实施主体一般是企业的行政部或者是办公室。

2.4办公事务管理

主要包括文件管理(行文管理、往来信函管理、文件督办管理、客户投诉、报表发送管理和表格请印管理)、车辆管理(车辆费用支出管理、车辆使用纪录、车辆登记、交通事故管理等)、财产管理(财产登记、财产维修、财产增减纪录和财产投保情况等)、会议管理、值班管理。

3.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核心层次,而高科技的基础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虽然投入了一些资金,但仍然存在着后续资金不足、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

3.2未能积极应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各类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利用,来实现对自身经营运作各个环节的全流程监督,尤其是可以强化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实现对下属机构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差错并纠正,让财务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高效的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庞大繁杂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也同时降低了错误、舞弊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4.信息网络时代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

4.1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府信息化道路

政府信息化的内容不仅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因此,我国的政府信息化不仅要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信息技术,更要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政府体制。“三网一库”是我国政府在深入研宄我国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目标,“政府办公业务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和“政府公共信息网”三网一体,加之“一库”,也就是“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三网一库”的建设目标,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实施框架,坚持这一建设目标的实施,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根本。

4.2建立标准的管理流程

众所周知,信息系统最擅长的是将重复劳动变得简单化,但信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它是在人为设计的功能逻辑中完成指定的指令和操作,这种功能逻辑将包含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先后流程,功能逻辑的设计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对整个业务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和设定。为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业务流程的整理和规范往往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介入,对需要或正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定的单位,可以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梳理与流程规范结合起来,也将会达到相辅相成、省时省力的效果。

4.3创新管理体制和手段

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促使着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手工作业己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必须利用高科技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诸如,常规性的、连续性较强的工作可以编制配套程序代替人工操作;能够通过网络在线服务的工作,尽量设置网络渠道,节省公众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使公众获取信息的力量大大增强,信息的集聚也更迅速,因此公众对政府的行为能够快速了解和作出反应,这要求政府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要更加注重树立和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

4.4提高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范围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电算化内控措施来满足内部控制发展的新需要。通过在电算化硬件、软件上的大力投入,提高设备的完整程度,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内部控制机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从容应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各项挑战。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对国际先进经验技术的借鉴,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实际业务情况的风险监控、分析、应对、预警机制,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