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艺术特色范例6篇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1

关键词:雕塑艺术;装饰元素

人类文明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其发展雕塑比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的历史更加悠久。原始人类雕石器、塑陶器、创造出各种立体形象,这便是雕塑的起源。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已将石器的功能性与形体的美学认识结合起来,并不断地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和改进。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长河中,雕塑艺术一直与人们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韵。

从中国传统的雕塑来看,其表现手法上多有在装饰美方面进行考虑,既有具象的造型形象,但又不是对客观物象完全的再现,运用变形夸张是其主要艺术手法之一。

那么装饰艺术与雕塑艺术又有什么样联系呢?首先,“装饰”并非单纯指表面的修饰,而是实用与美观、内容与形式、价值与审美诸多方面的统一,绝不能将“装饰”片面狭隘的理解为“纹样”和“花纹”之类。雕塑艺术中运用或吸收装饰性艺术形式特点创作的艺术作品,通称为装饰雕塑风格。装饰风格的雕塑其内容特点是侧重欣赏性。其形式特点表现在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图案化夸张,一般不强调三维空间的真实光影和透视等因素。在艺术创作时将造型、色彩、材质、构图等形式的装饰元素附于雕塑语言之中,便形成极强装饰意味的装饰雕塑。装饰元素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 单纯、意向化的造型

装饰元素具有一个普遍特点即在造型上具有单纯化、意向化的造型特征。

造型的单纯化主要表现为造型的概括化处理。大胆取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琐枝,突出造型对象最典型的部分,进行高度的提炼概括。另一方面十分注重以形态语言表现造型的样式,纯艺术化的造型形象,简练生动。运用不同的线条组成的纹样图形是装饰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造型语言中“线”的曲直、长短、轻重、缓急、粗细、疏密等变化。既表现了对象的形体结构又能够表现空间及质感,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绘画者的情感,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意向化的造型主要指造型上在审美主观倾向驱使下的艺术处理,是为强调对象的主观化特征,在对客观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加入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与丰富的想象力,对造型的处理可扩大缩小、拉伸、变细、加粗等艺术处理,使其形象更富有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画面中的人物、动物等不同装饰形象,在变形风格、程度上都不求写实和模拟对象,其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随心造型”,在创作中不受客观世界局限,而常常是根据主观理解或理念对自然物象进行分解、重组、概括、取舍、夸张、变形,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如龙、凤形象(如图1)。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雕塑与装饰元素运用恰到好处的典范,他长期从事装饰画研究,并对雕塑艺术抱有极大兴趣,从平面绘画走向立体雕塑;形成了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代表作品《金马骄嘶》高8米,紫铜金锻造(如图2)。作者吸取中国古代传统石马上的装饰元素使整个雕塑“健美、洗练、造型完整,线条挺拔流畅,基调豪放激昂”。特别是在马身上开凿的两个圆孔与整个造型十分协调,加强了雕塑的装饰性,

这是借取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中的装饰元素融会其中,使其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装饰特征。此外还有坐落在大连老虎滩的《群虎》大型装饰雕塑,其形象吸收了商周时期青铜、玉器上的造型,以立体形式呈现给观众,突出表现传统艺术中雄浑壮阔之美、阳刚之气(如图3)。他的作品大多都充分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美,充满了装饰美。

2 强调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符号、形象有序的组合,构成形态的和谐与冲突,揭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造型及构图规律,用其强烈的形式感来表达人的观念,具有极其强烈的意味倾向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或心理的审美要求。通常情况下,正三角所示的形象语言就是崇高、稳健、坚不可摧,倒三角则显示出危险、压抑和不安的情绪;圆或球的形式语言就是圆满完美;直线提示挺拔、刚劲有力的形象;曲线则是优柔、舒展、自由的感觉。这些只是一些常见形式。在雕塑艺术创造过程中还应依据具体环境,社会层次、自身知识、经验、价值观、宇宙观等加以理性研究、不断丰富和强化形式美感和内涵,使其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我们将写实雕塑归为对自然的模拟。将抽象雕塑作为一种形态和观念。装饰性雕塑则是对悦目形态的创造。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无论什么风格,都在表现、解释一种文化或精神内涵,而装饰雕塑则乐于追求一种形式美感,为大众所青睐,是充满群体性、设计性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由其外在形式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其规律和特征。它正逐步地走进城市空间,具有旺盛的活力,它以简单的形式来诠释自然的特征或复杂的世界。装饰雕塑就是纯艺术化的形式,它更加注重于形式美的变化,追求大的动势倾向,简洁、洗练的形体韵律、节奏。其目的是为满足公众心理要求,是空间的精神补充。人们强烈、单纯化的现代意识,激起了强烈、单纯化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几何化和高度整体化,高度概括化,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昔日某些具体情节和太过庄重的题材性雕塑已不能够与现代化的建筑相适应。艺术家们从空间构成的原则出发,现代雕塑作品,以一种造型独特,大幅变化的手法与建筑体的大平面配合,以其最简几何形的形态来体现形式感和情感。置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文化中心建筑草坪上的装饰雕塑,用不锈钢弯曲后焊接起来,没有特定的主题思想,只是与建筑风格迥然相异起到对比效果,以建筑之“方”衬托雕塑之“圆”,以建筑物之实体来反衬雕塑的透感。这种运用线的大跨度弯曲、体现出强有力的内在张力,这种形式美大胆而优雅、活泼、浪漫,能够唤起对“力量”的联想。

3 非写实色彩的运用

对于色彩,装饰艺术强调主观情感表现。色彩运用上不拘泥于对自然界真实色彩的摹拟和再现,而是重新设计色彩,以一种理性的色彩表现形式或一种抽象的文化观念来表达。

上世纪60年代初,有人在雕塑上涂一层颜色,被称之为创举,这是因为作品体积是可视的,一经加色,明暗对比就集中到整体的关系结构上去了,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美感。就功能而言,其有助于整个作品的视觉整体感,色彩加强了其可视度,这是美感的需要。这是反传统雕塑作品的特点之一,其形式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物色彩。自然色彩美是材料最本质之美。可以说每一个雕塑家在选择材料的同时,对自然的色彩都有所追求;材料的自然色彩在雕塑作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材料的质地美与色彩美设计是现代雕塑的重要特征之一。

图4 红孩儿

(2)人工着色。雕塑家们在雕塑作品的色彩效果追求中,直接将各种所需颜色涂在雕塑上,涂料在雕塑上改变了其材料自身的性质,材料的本质变得模糊而居从属地位,从而使其视觉上的个性愈加鲜明。同时利用涂料对材质进行再创造,也强调了人为的力量和创造力,现代雕塑色彩观念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福建雕塑家陈文令的《红孩儿》系列作品,引起很大的反响,在繁复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单纯的色彩却成为一种“符号”,制造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形式感(如图4)。

(3)环境与光学的利用。雕塑中采用极度磨光的金属和玻璃等,不仅是表现金属或玻璃的材质美,同时也是利用其具有镜子特征,作为一般反射物,以映衬出环境的自然色彩,已达到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

在雕塑上涂上色彩,无疑是一种进步,雕塑作品在借助生动的色彩语言和象征意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彩和现代感。

4 多样的材料

材料本身特有的颜色、质感、功能性就具有某种倾向的装饰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形式的制定,但装饰雕塑更加强调使用材料的灵活性,不受约束地研究其形式语言,思想自由驰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美学观念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现代装饰雕塑中早已不局限传统的石、木、铜、铁等材料,而是运用各种新的材料充分体现材质的肌理美,从材料的角度考虑其表现力,形态的把握。当今,高科技材料、技术的广泛采用,利用声、光、电来活跃环境,使装饰雕塑广度和内涵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创造更新的,出人意料的作品,现代的表现手段在空间构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风动或声控水流雕塑,光感效应雕塑等等,近些年兴起的娱乐性沙雕和冰雕也包括其中。

雕塑艺术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将无疑地革新了人们的空间构成意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空间领域急待我们继续探索、研究。

5 理性的、图式化构成形式

装饰浮雕作品与装饰绘画特点大多相同,构图既有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也有西方现代绘画立体主义的元素,极其重视画面的理性分割,这种图式化的分割构成,主观自由地以程式化和形式化的方式设置艺术形象。在装饰性浮雕中集焦点,散点透视与西方现代视觉艺术的成果,自如地将昨天、今天、明天、古代、现代、未来的事贴切的放在一起,将发生在不同场合、地点的事物并置在一起,一目了然,创造一种新的视觉世界。

装饰元素在雕塑艺术中大量的运用,使其逐步迥然于具象和抽象雕塑。其独特的风格使人赏心悦目,形象的象征性和内涵给人以更多美的联想。因此,装饰性元素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必须更多考虑其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在现代艺术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吸收装饰性元素,这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趋势。装饰雕塑设计中,除了要体现视觉需要的形式美,还要恰当运用传统装饰元素的文化定式,进一步强化主题,使其更好地服务大众。随着艺术家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不断深化把握以及艺术家自身无限的创造力,21世纪的雕塑艺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2] 张燕根.装饰雕塑[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3] 朱和平.中国工艺美术史[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 许华铛.中国传统泥塑[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5] 钱绍武.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6] 梁城思.装饰人物与装饰画创作[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2

景观雕塑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是雕塑艺术的新形态,它创造性地记录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景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特殊标志和象征意义,如提起乐山大佛,就会让人想起巴蜀风情,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四川乐山的形象标志;提起自由女神像,自然联想到纽约,矗立在城市的中心,象征着充满理想色彩的美国梦,对实现自由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提起身姿优柔的美人鱼雕塑,便会让人想到每片浪花深处的故事,成为丹麦闻名遐迩的城市标志。

景观雕塑艺术能够在一个地区存在和发展,往往流淌着当地悠久文化血液和现代生活气息,通过奇特艺术构思展现文化魅力,具有审美引导和文化标志作用。从艺术形态和文化特点来看,它具有历史传承、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三个特点。

1历史传承

景观雕塑文化拥有强大的历史传承性,如实地展现着当地的繁盛历史和文化风貌。西方雕塑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以神话和宗教支撑着雕塑的发展与创新,经历了写实主义、浪漫主义。中国古代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雕塑艺术,历经朝代演变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一脉相承地展现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态。例如,中国保留下来的佛像雕塑和陵墓雕刻就是典型代表,它记载了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文明,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一直为现代雕塑艺术所继承和发展。

2地域特色

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人文环境等特性差异,景观雕塑作品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巧妙地融入到当地的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去,保持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的一致性。中国地大物博、形态各异、民族众多,自然形成了多元而又丰富的地域文化,同时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地域性景观雕塑,它集中体现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经济发展和精神追求,反映出当地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质。

3时代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景观雕塑的演变是不一样的,它所蕴涵的艺术形态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富有鲜明的个性魅力,也具有形态各异的格调风貌,它服务于当时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反映时代的艺术价值取向,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质。景观雕塑大多以一些纪念性的重大主题和题材为创作源泉,以此表现与当代社会紧密相连的思想观念,具有深深的现实烙印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感,易于被当代人民所热爱和接受。

二景观雕塑艺术作品设计的影响要素

当今世界,雕塑艺术开始走向户外,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景观雕塑作为一种公共雕塑艺术,必须考虑到公共环境的立体维度和外延空间,使之与公共环境遥相呼应,并起到衬托、升华的作用。要想打造一件举世瞩目的景观雕塑精品,就必须提高雕塑作品的质量、品位,那么雕塑作品本身能否和城市环境、建筑空间和旅游景区相匹配、相协调就尤为关键了。因此,我们在设计雕塑作品时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素:

1景观雕塑设计能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景观雕塑设计布局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层次性,它是立足于某一特定环境、空间而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个人雕塑作品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艺术家个人雕塑主要根据个人想象、发挥和创造,具有随意性、无限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然而,景观雕塑更多的是考虑城市公共环境等因素,立足于环境而又超脱于环境,通过艺术升华的手法阐释内涵,与城市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二者相依相生、融为一体。因此,在设计景观雕塑作品时,应该予以统筹安排布局,使环境空间因为雕塑作品的完美融合而更加优美和谐。

2景观雕塑作品能否融入建筑空间中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可见,雕塑对于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建筑与雕塑自古以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建筑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便利,雕塑为人们提供艺术审美享受,两者的结合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艺术表达的物化形式,利用雕塑文化语言展现建筑空间的无限魅力,让现代建筑体现出雕塑艺术之美。因此,在设计景观雕塑作品时,要充分利用建筑体的空间形态,将其融入建筑空间并形成雕塑化建筑,使建筑成为雕塑艺术的载体,营造出一种追求和谐、热爱生活的艺术环境氛围。

3景观雕塑创意能否对旅游景区产生影响

在现代艺术领域,每一座雕塑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含义和韵味,拓展了旅游景区的美感和韵律,赋予非凡的艺术灵魂,在旅游景区布局中尤为重要。景观雕塑与旅游景区的高度结合,可以产生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环境,使旅游景区的档次、品位和效益都有一个质的提升,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游客,达到艺术创造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收益。例如,西安的大唐英雄谱雕塑群就是典型代表,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恢宏气势,体现了浓郁的大唐雄风,成为西安地标性建筑物,吸引着世界各地游人前来参观。

三景观雕塑艺术文化对鄱阳湖城镇的发展意义

景观雕塑是一种具有艺术风格的文化产品,它能悄无声息地融入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其美化环境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特殊功能,能够让城镇建设散发出艺术的芬芳,同时满足居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推动鄱阳湖经济区建设和发展。

1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彰显艺术独特魅力

雕塑艺术是城镇文化气息的脉搏,是城镇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在鄱阳湖城镇建设中,打造一批雕塑文化风情区结合水资源的动态效应,让整个城镇徜徉在古典艺术风情中,积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文化追求,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用以体现自然城镇、文明城镇和和谐城镇的良好形象,让雕塑成为城市的“例证”。景观雕塑在城镇建设的完美运用,还可以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打造一个品质优良的居住环境,提升新城镇景观品位和整体形象。

2陶冶人们情操、培育崇高精神追求

景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产品,它能够让艺术成为一种通俗易懂、抽象意会的形态表达,并赋予其陶冶情操的使命,使雕塑艺术从少数人享有的文化特权,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鄱阳湖城镇建设中,要借助雕塑作品所传递的文化符号,让人民享受到多元的文化氛围和宽容的文化心态,与艺术融为一体、与自然合为一身,鼓舞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享受,让雕塑文化占据艺术殿堂的重要地位,不断带领人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人生。

3促进城镇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景点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如何拥有独特风味的景观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杀手锏,这时景观雕塑艺术在旅游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便是理所当然,景观雕塑也就成为旅游景点的显著标志。景观雕塑文化作为经济活动的辅助机制,将其纳入鄱阳湖旅游经济、生态建设中统筹考虑,以雕塑文化促环境美化,以环境美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助推经济快速发展。将景观雕塑文化植入鄱阳湖旅游经济发展大局,开发旅游创意文化产品,成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四景观雕塑艺术在星子县城镇发展的规划

近年来,具有城市韵味的雕塑也陆续出现在江西人民的生活中,其中八一广场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南昌市步行街的《井边挑水》等雕塑艺术成为城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然而,当你来到鄱阳湖经济区重要城镇九江市星子县,你会发现它虽然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但却很难看到形态逼真、寓意深远、造型独特的景观雕塑作品。因此,星子县应积极探索如何将景观雕塑与城镇建设完美结合,使之具有鄱阳湖地区独特的本土文化气息,促进城镇的社会经济、人文精神和旅游文化共同发展,为鄱阳湖经济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1城镇特色雕塑

星子县自然风光秀美多姿,历代名人辈出,同时也是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今后,星子县政府在打造旅游城市时,应充分发挥县域名人效应,在其广场、高速公路口等处设计一些特色雕塑,将名人文化雕塑纳入建设星子县庐山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如:雕塑中可勾画几大诗人聚集此地,吟诗饮酒之形态,展现城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浪漫历史风情,突出雕塑文化主题元素,让雕塑作品融入城镇文化精髓,成为星子县发展的时尚新元素。

2园林景观雕塑

园林中的景观借鉴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手法,将园林景观的山水风景和田园意境更加优美地展示给世人。星子县应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县城的自然环境条件,打造一批大小各异的市民文化公园、市民休闲广场,将佛像雕塑、塑石假山等艺术作品镶嵌其中,利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石材,突出园林雕塑灵动逼真、设计巧妙的特性,为市民打造一个优美的园林城镇,让城镇居民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达到雅俗共赏的境地。

3建筑艺术雕塑

建筑艺术雕塑这种独具特色的古老艺术形态,通过人工艺术的精美雕琢,使雕塑艺术融入到城市建筑的思想和灵魂中,让这座城市散发着灵动气息和艺术芬芳。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遐迩天下的雕塑建筑,都是竭力使公共建筑空间能雕刻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融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里面。在星子县的城市规划中,可以大胆借鉴公共建筑雕塑的营造手法,赋予每一栋建筑独特的艺术造型,让每一个公共建筑都成为一件魅力非凡的雕塑作品,特别是汽车站、电视台、大型商场等重点建筑,就如同北欧城镇随处可见的神话雕塑建筑,使北欧人始终生活在现代生活与古典神话之中。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3

关键词:公共艺术 空间 城市雕塑

中图分类号:J3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83-01

公共艺术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在美术和视觉造型艺术领域内使用,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造型艺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统称城市雕塑。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一、 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特征

作为一种相对于“架上雕塑”的“城市雕塑”,它的公共艺术形态的特征是种天性,公共特性也是城市雕塑最重要的特征。

从空间本质上来说,公共空间城市雕塑的公共艺术特征来自于公共空间的固有属性。公共空间是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人们不用缴费或购票进入,或进入者不会因背景受到歧视,在公共空间的人和物都是平等的,都持有一种敞开的态度。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城市有效公共空间资源的不断减少,大部分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实际上只是公共环境建设的配套设施而已。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城市雕塑的公共特性体现在作品蕴含和传递给公共领域的各项观念与意图。首先,城市雕塑是针对社会的公共特质;其次,城市雕塑整体规划的出发点是大众,不是强调个人审美,而是从公共空间特性的受益点出发;第三,城市雕塑题材所涉及的通常是所在公共领域相关的风俗或事件。

所以,公共特性是城市雕塑步入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有属性,城市雕塑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把大尺寸的雕塑安置在公共空间里,而是应该着重考虑雕塑与公共空间,雕塑与相应环境,雕塑与人之间的多种联系。这样也决定了城市雕塑的设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城市雕塑是为公众反映和表达其当代社会的、物质的、历史的、政治的需求而创作。

二、 城市雕塑的创作要素与公共空间的联系

在特定公共空间的制约下,城市雕塑的创作需要对多个细节有所考量。如雕塑的尺寸与空间大小的相互制约;材料质感、颜色与光线的选择;整体结构,形态,比例的选择,从整体到细节的来回推敲与确定。最后要显示既能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同类型空间相呼应,又能适应当代文化与审美的要求,不断创造舒适、和谐的公共空间。

(1)城市雕塑的尺寸与公共空间相协调。城市雕塑的尺寸是雕塑与公共空间和谐共生的核心要素,这两方面体现出城市雕塑的公共特性。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环境的空间容量是设计城市雕塑造型的首要指标。根据视觉经验来说,人欣赏城市雕塑的最佳视距为雕塑整体高度的2至3倍之间。处于2倍视距时,雕塑主题占视域中占主要位置,环境空间次之;3倍视距时则相反。因此在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设计中要注重考虑这一点。

(2)城市雕塑的质感与公共空间属性。传统雕塑的材料单一以金属和石料为主,当代科技发展促进了雕塑材料的多样化,丰富的复合材料形成的质感和机理成为城市雕塑的标志之一。不同雕塑表面机理的处理,给人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现在涌现出木质、陶瓷、玻璃钢、有机玻璃、灯光、活动、水景及冰雪、沙制成的临时雕塑等,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体现了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功能与氛围契合。

(3)彩色的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气质。色彩单一也是传统雕塑的特点之一,但是单一材料和色彩的城市雕塑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和当代审美的需要。色彩已不是雕塑的附属品,而是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表现主题。现代雕塑家能利用色彩带来的感官冲击,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城市公共空间。如美国活动雕塑家考尔德创作的活动雕塑,运用红、黄、蓝等颜色的雕塑点缀了单调沉闷的城市空间;杰夫・昆斯的《气球狗》《悬挂的心》更是大胆运用了鲜亮的纯色,在绿草蓝天的衬托下显得异常明媚。

还要考虑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对于有明确主侧面的城市雕塑,如纪念性城市雕塑、浮雕等,在总体设计中优先考虑光线的时间、角度和场地空间,人流路线等关系。

三、结语

协调美化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关系,依旧是未来公共艺术空间拓展要重视的问题。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空间相互影响,相互催生的关系,不仅体现在雕塑的形式与空间布局问题,还需要运用城市雕塑材料、机理、色彩等要素进一步考虑城市雕塑如何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公共艺术空间影响当代人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李泽厚. 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4

【摘 要】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的是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雕塑作为艺术的一大种类,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奇葩。雕塑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表面的色彩是人对雕塑的第一印象,所以色彩与雕塑的形体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色彩不仅赋予雕塑作品美观,还承载着雕塑所表达出来的人的心理和情感。色彩的加入使得雕塑这一艺术语言更包罗万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色彩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了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色彩对雕塑创作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现代雕塑的色彩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雕塑;色彩;色彩运用

现代雕塑离不开色彩的运用。色彩已经发展成为雕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雕塑创作中的一大要点。色彩蕴含的艺术意义,值得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至19世纪末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雕塑也随着工业革命的风潮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雕塑不再仅仅是单调的颜色、三维、无声、静止的,和其他学科也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了。绘画、影视、声音、光影、装置这都可以成为雕塑的一部分。艺术家们可以把能想到的任何形式,任何元素加注在雕塑上。色彩的加入,使得雕塑这一艺术语言更包罗万象。色彩的利用,或是彩色雕塑的回溯,使整个雕塑环境丰富多彩。

色彩是有感情的,色彩对雕塑视觉空间不再是单一的平面效果,色彩具有明度、纯度、色相三个要素,在空间中它依旧占具了独特的视觉感受。不同色块组合就会产生视觉变化,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就会产生视觉的错觉,形成如三维物体的空间效果。雕塑作品本身是三维的,是立体的,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有时雕塑单纯形体满足不了艺术家对视觉空间表达的渴望,适当的利用色彩能让视觉空间的塑造更加完美。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所以会让人产生视觉错觉。人的眼睛常常会欺骗大脑,故我们能利用这一点丰富雕塑的视觉空间。在图片上由于明暗和阴影的影响,使我们得到凸出或凹入的知觉。同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明亮部分在上方,阴影部分在下方,看上去这个物体是凸出的。把这张图片上下倒置过来,便会得到凹进去的知觉。这是我们长时间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在生活中光源(阳光)总是位于上方,这就自然形成凸出来的物体的明亮部分位于该物的上方,阴影在下方。凹下去的东西相反,这已是无例外的现象了。所以把同一张图片倒置就会得到相反的图像知觉。绘画上就是利用颜色的明度、纯度、色相对比塑造了具有空间感的画面。如超写实画家冷军,其作品完全诠释了色彩对空间塑造的超能力。其作品《画框》表现的空间感觉欺骗了所有的观众,如实体一般挂在墙壁上,仿佛伸手能触摸到画框的背面。再如LG optimus one推介会上的3D投影展示,也是利用不同色块的组合形成一幅幅画面投影到一幢大楼上,那画面上楼房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形,鱼儿就像游到你面前触手可碰的错觉,让你不禁感叹画面的真实。这些都充分地表现了色彩的空间表现力。作为现当代雕塑,色彩更能使只占据空间的雕塑语言不再那么单一,反而贴近生活,更能扣人心扉。

下面来谈谈笔者对色彩在雕塑中的运用:

(一)环境与色彩

在雕塑创作中,特别是城市雕塑或环境雕塑都必须考虑环境的因素。一个雕塑和周围的环境是否融洽,最重要的是雕塑的色彩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的色彩相融洽。如果雕塑本身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冲突,不管雕塑本身做得如何完美出色,这都是失败的。要使环境与雕塑的色彩相融洽,必须得确认环境范围,环境范围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要考虑的是地方材料和气候条件等,人文地理环境要考虑的是地方人文传统与风俗习惯等。

人文环境受历史、文化影响,不同时代与社会给环境留下色彩印记,也就是时代主体环境的特征。如我国唐代建筑常以黄褐、红、青、淡绿等色装饰建筑的内外环境,建筑的木结构外露部分,几乎都涂以朱红色,和白色的墙体产生简洁、明快的建筑外观色彩效果;而宋朝则是建筑中强调朱金色的装饰,并以青绿彩画融入建筑环境,获得建筑外观效果上的红墙、黄瓦的视觉效果;到了现代,社会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在注重个性的时代,色彩的偏向是五花八门的,很多方面都是追求独一无二与别人不一样的色彩。雕塑作品是很个人的东西,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结晶,但总或多或少受到大时代背景下的主流影响。人具有共性,形成了社会。每个社会下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共性,这就是集体文化、风俗习惯在人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特征。在考虑环境与色彩的关系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这种共性对雕塑的影响。雕塑表达的内容要与色彩、环境相协调,人文环境始终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理念。

地理环境也是雕塑色彩运用的一大关键要点。在自然环境中绿色占据自然景观很多面积。素有“翡翠国”之称的奥地利,就以绿色为城市景观特色。奥地利人酷爱绿色,城市的广告牌、指示牌,甚至建筑的屋顶都是以绿色的运用为主。如在闹市的广场上竖立一件雕塑,就要考虑周围背景与雕塑的关系了。1956年,摩尔受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雕塑,这个雕塑是《斜倚形体》,摩尔在创作时,面临着如何在众多的长窗建筑物前突显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初要求采用铜材料,但摩尔意识到青铜在户外是深色的,作为背景的玻璃也是深色的,因为明度上的相同使得看不清雕塑。因而摩尔坚持自己的观点,采用浅色的石灰石作为雕塑的材料,使得雕塑在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材料与色彩

材料和色彩都是雕塑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重要元素。材料本身具有色彩,如大理石、木料、青铜等都有自身的质地美和色彩美。这种从材质上显现出来的自然本色的美,它神秘、自然、辽远,使人感到此种有着生命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雕塑中,材质是多种多样的,有些雕塑家喜欢材料本身的色彩,有些喜欢材料的质地美,但总的来说材料与色彩是分不开的。

材料原有的色彩有一个优点,就是非常的自然,不矫揉造作。很多雕塑家的作品都是非常注重材料本身的色彩美。如法国雕塑家布朗库西许多作品就想方设法表现材料的本质美。他的作品《鱼》,利用有纹大理石纹理的色彩充分地发挥作用去丰富整体效果,让人感受到海洋生物及海洋世界的神奇。本色在现代雕塑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是现代雕塑色彩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雕塑创作中,雕塑直接把颜色涂料使用在雕塑上,把材料本身的色彩全都覆盖掉,使材料本身只成为一种填充物。这种人为的色彩使得雕塑更加的个性鲜明化,雕塑家对雕塑的轻重、软硬可以任意支配。人为的色彩对材质的再创造增强了雕塑作品对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表现能力。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体现了色彩在对人类心理情感影响的作用,蓝色的泡沫状,让人联想到蓝蓝的海,柔柔的水。使人一看就感觉有一股清新的海风吹来,很想穿上泳装在游泳池里畅游。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5

说到中国古代雕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山西大同地区。大同地区古代雕塑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博物馆”。大同地区古代雕塑资源具有规模庞大、类别多样、内容全面的整体特征;大同地区古代雕塑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大同地区古代雕塑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质和地域特色,鲜明地展现了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血脉和精神风貌。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又因其现存造像数量多、质量高,被冠以“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的美称。云冈石窟是北魏一个朝代完成建造的,在文化传统、审美倾向和艺术表达方面体现了相对完整而统一的时代性。按开凿时间和艺术风格,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风格以“昙曜五窟”为代表,具有雄浑、质朴的西域风格;中期石窟无论在内容题材还是造像组合样式上都更为丰富多变,显现出了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北魏艺术风格;晚期石窟造像风格则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汉化倾向。云冈石窟形象地展示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演进历程,记录了佛教造像在中国走向世俗化、民族化的发展轨迹。善化寺是我国目前辽金建筑布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院,也是辽金时期一座重要的华严密教寺院。寺中大雄宝殿内佛坛塑有五方佛和二弟子二菩萨立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二十四个护法诸天,表情丰富,身份、神态各异,显得异常生动。华严寺位于山大同市西南,创建于辽代,是辽代是西京重要的皇家祖庙。薄伽教藏殿内遗存塑像三十一尊,中间端坐着慈祥庄重的三世佛,两侧为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殿内菩萨形象各异,神态端庄,具有娴淑的女性风范。其中一座斜倚站立的合掌露齿菩萨像,被郭沫若先生誉为“东方维纳斯”,身体略向右倾斜,优雅的S形曲线与著名的米洛的维纳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同被誉为“龙壁之城”,现存龙壁九座,最富盛名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九龙壁。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影壁长约四十五米、壁高八米、厚约两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九龙壁之首。壁面采用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中间位置平均分布着九条气势磅礴的飞龙浮雕形象,两侧则装饰有日月图案。整组影壁气势恢宏、主次分明、色彩绚丽。大同雕塑资源除了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北魏石窟雕塑艺术,以华严寺善化寺为代表的辽金彩塑,以九龙壁为代表的明代龙壁外,还包括数量众多的陵墓雕塑,如棺床、棺室雕刻;大同地区还遗存不少建筑刻件,例如瓦当、石门、脊兽等;大同地区民间还有许多器物雕塑流传于世,例如瓷器、青铜器、金银器上的雕塑装饰等。

二大同古代雕塑艺术符号梳理及应用策略

(一)造型符号

雕塑艺术是三维的空间实体艺术,因其三维实体性、可视性和可触性,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雕塑从空间出发,多角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是二维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表现优势和审美力量。优秀的雕塑造型符号不仅在艺术层面上来源于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更在精神层面上成为地域精神的物化表现。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图1)就是一个造型符号的成功范例。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于187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赠送的礼物,雕塑形象是一位希腊少女,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则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铁链。自由女神像从落成之日起,就受到美国民众的喜爱,成为纽约港口的标志性雕像。而作品背后蕴含的自由、民主精神,使得自由女神这一造型符号成为美国精神的标志。在我看来大,大同地区也有类似自由女神一般,可代表大同古代雕塑风貌的造型符号,比如说云冈石窟第二十窟主佛(图2),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露天大佛”。主佛面部造型丰满圆润,鼻梁高挺,双目有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正襟端坐。整体雕刻手法刚健雄浑、洗练概括,不仅是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也当属于北魏佛像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云冈石窟第二十窟“露天大佛”也是大同旅游产业的标志性元素,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凡是到云冈石窟参观的游客,都会与“露天大佛”合影留念,很多大同特色产品和产业都采用“露天大佛”的形象融入其品牌标志,由此说明“露天大佛”可以称得上是大同标志性的古代雕塑造型符号。但是目前“露天大佛”的雕塑衍生品形式较为单一,基本都是以整体坐像浮雕或者头部局部圆雕的形式,材料则多为煤矸石或树脂,缺乏创意点,很难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亟待我们继续挖掘其艺术特色和创意植入点。

(二)色彩符号

色彩符号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部分,它能够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价值理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人民对颜色的喜好,具备一定的象征,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和视觉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你来过善化寺大雄宝殿,一定会对殿内彩塑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善化寺大雄宝殿金代原装彩塑采用多层晕染、金彩并植、精描细刻的手法,特别是胁侍菩萨和诸天像的冠戴和服装上的敷金,更是金彩辉映,灿然若写。在二十四诸天及胁侍菩萨塑像中,金纹织绣的丝绸服装,兼用了贴金、描金、剔金、沥粉、平涂、罩染、刮刻等多种方法,以表现其华丽浮凸的不同丝绸质地。如金锦绣纹,即先在沥粉勾勒出的花纹内贴金,上面敷彩,然后用一种尖利的刀笔刮刻除花纹,以除去上面的彩色,露出金底,从而表现出织绣金纹那种高低起伏、粗细相间、复杂繁密、华丽绚烂的真实效果。这种金彩并植、精描细刻的彩塑风格,体现了金人尚“金”的时代风尚。善化寺彩塑中金色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存留有原有色彩的诸天服装,配色复杂,组织华美,究其原因,应与辽金少数民族喜爱饰金,尤其是金人尚“金”的风尚有直接关系。在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开发中,可以尝试开发一系列以金色为主题的彩塑衍生品。彩塑衍生品的开发在市场上目前尚属空白,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在开发中,可以借鉴传统的贴金工艺,塑、绘、贴金三者相结合,将大同地区古代彩塑的金色气质充分表达出来。

(三)服饰符号

大同地区雕塑资源以古代雕塑为主,其中佛教雕塑更是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佛教雕塑的服饰特色,以及佛教雕塑中对于衣纹的处理手法也作为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的开发中的一个特色,将古代佛教服饰文化与雕塑相结合,开发一系列以服饰为内容的雕塑衍生品。我们以云冈石窟佛像雕塑服饰为例。云冈石窟早期佛像雕塑的服饰多采用袒右肩式和通肩式两种。所谓袒右肩式,即袈裟自后背处开始覆盖整个左肩,右侧斜搭右肩一角,露出右侧胸部以上位置和右臂。而通肩式,则是犍陀罗佛教的特色服饰特点,即大衣领口呈U形,衣纹从两肩头高点向下汇合呈一系列如水波纹般的涟漪形态。而到了云冈石窟中期佛像,特别是太和十三年后建成的佛像,明显地具有了南朝服饰的风格,体现了褒衣博带的佛装特色。所谓“褒衣博带”是指衣袖宽、衣裾长。鲜卑族的服饰一般采用窄袖的款式,一方面便于马上骑射,另一方面可以抵御风沙严寒。而窄袖向“褒衣博带”的转变便与拓跋鲜卑政权为加快汉化步伐而实行的服装改革相关。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帝始服衮冕”。服装改制引发了雕塑艺术的形制变化,云冈第1、2窟、第5、6窟和第11至13窟等中期石窟中的佛像或多或少都含有褒衣博带的服饰特色。而云冈石窟晚期佛像则基本全部采用了褒衣博带的佛装。云冈石窟佛装的多重风格,不仅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拓跋鲜卑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宗教价值。服饰符号在艺术衍生品中应用较好的范例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发的吉祥物“壮壮美美”。两个吉祥物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吉祥龙凤,而身上穿着的便是清朝皇帝和皇后的龙袍和凤袍。无论是服饰本身还是朝珠、龙帽、凤冠等配饰都经过相关专家考证,以达到还原服饰特色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卡通形象为主体,配以具有民族或历史传统服饰为特色的雕塑衍生品设计模式,能够亲近消费者,并为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发挥巨大作用。服饰符号应用于大同古代雕塑衍生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此种成功的设计模式,运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配以云冈石窟各时期特有的佛装,成组展现云冈服饰文化特色。

(四)纹饰符号

在大同古代雕塑中,包含着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纹饰符号。例如云冈石窟的忍冬纹、莲花纹等植物纹样,以及大同龙壁的龙形瑞兽纹样。纹饰符号有其独特的象征性,人们通过一系列欣赏活动后对纹饰的思维和认识不断完善,纹饰的象征意义也随之产生。相信每个参观完九龙壁的游客,都会感叹于龙壁的精美壮丽,并为身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由衷的自豪而骄傲,这就是纹饰符号象征意义给人心理带来的滋养和震颤。九龙壁横向长条形壁面上均匀分布着九条高浮雕龙形象,龙与龙之间穿插布置着山石、流水、珊瑚等形象,造成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对比关系。九条龙中,位于中心的龙其位置正对着代王府的中轴线,采用了端坐静观的样式和代表了皇家尊贵的正黄色,龙身呈半围合之势,从形制上看,可以说是九龙之首。除中心位置的龙外,其余八条龙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排列,但在细节上会略有不同,整体和谐而又不雷同,体现多元化的视觉美感。离中心最近的第一对浅黄色龙,采用飞翔的姿态,龙身呈“S”形蜷曲状,龙头朝向左侧眺望。从中心向外左右分布的第二对龙龙头朝向右边,仿佛在云海之间盘旋上升。第三对紫色的龙,神态更为严肃庄重,似乎以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从空中俯冲而下。东面第一条龙和西面第一条龙是首尾呼应的一对黄绿相间的坐龙,表情严肃,气势磅礴。九龙壁整体构图疏密得当,浮雕造型简洁有力,色彩丰富华丽,堪称中国龙壁中的精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符号,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性格的最好体现,可以说龙形纹饰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艺术的漫漫长路,在雕塑、建筑、绘画和服饰等艺术门类中都有所体现。龙是象征吉祥的纹饰符号,代表了平安、尊贵等美好寓意,而中国人也自诩为“龙的传人”。围绕着龙这一传统瑞兽纹饰符号,国内外很多博物馆制作了相关雕塑艺术衍生品。例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开发了以中国龙浮雕、明代青花瓷瓶和“龙”字印章相结合的中国龙钥匙圈;辽宁省博物馆根据馆藏玉猪龙设计制作的等比例大小的岫玉仿真雕塑衍生品;上海博物馆根据馆藏四龙纹铜镜的花纹制作的男士法式衬衫袖扣。大同九龙壁的龙形纹饰有数量多、动态多样,色彩丰富的特点,且浮雕的立体形式更利于雕塑衍生品造型的设计,因此龙形纹样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纹饰符号素材。

三、结语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6

关键词:雕塑艺术设计;城市公园;应用研究

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审美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这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往往不仅仅是舒适,更注重的是对于生活内涵的追求。在人们生活中,城市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休息、娱乐活动的进行,城市公园的所有设施均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而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不仅仅能够进一步美化城市公园,还能够进一步体现城市的特色以及内涵,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应用。

一、雕塑作品的类型

1、以人物、动物为主题

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雕塑设计的运用,往往都是以人物、动物的形象出现。在进行造型方面选择中,主要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形象。例如,在无锡太湖边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玲山地区,在这里有一座大佛,人们都称之为灵山大佛。这一雕塑选择的人物原型是青铜释迦牟尼佛。这一雕塑高大雄伟,生动形象,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地方特色,被当地人们所喜爱。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若是选择动物形象,则主要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例如,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就使用鸽子的形象,要想不断提高其设计水平,进一步表达当地的问题特色,就要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情况,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进行造型的选择。

2、以植物为主题

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在整个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更具有相应的实用性。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主要的造型为树桩、树干等,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进行休息时用,若是栏杆也会起到早名的作用。其中,还有部分设计师根据实用性原则,将垃圾桶设计成树桩的形象,同时,这一种雕塑设计具有高度模仿的特点。这一特点让人们很难辨清这些雕塑是真是假,在增加城市公园情趣的同时,但又不缺乏实用性。

3、以抽象几何为主题

在选择这一类型的雕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会从这些形象的内涵、深层次角度进行出发,主要体现的是现代艺术的魅力。人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雕塑更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设计往往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

4、以山石为主题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假山石的应用技术高超,其造型独特令人惊叹,例如,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叠石、留园冠云峰等。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雕塑设计师采用以山石为主题,与公园中相应的景色相协调,进而构成独立的景观,让整个城市公园设计充满一种古典的气息,让人们置身于山水之间,进而营造出古风古韵的气息。

二、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以及表现形式

在进行整体城市规划中,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对于丰富人们生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公园可以作为一个进行休闲活动、社交的场所。在考虑到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同时城市文化的体现。

1、取材

从以上分类介绍分析,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较为广泛,这就意味着再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造型。同时,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并不需要像纪念碑雕塑那样具有特殊的含义,只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城市的特色以及文化,均可以选为雕塑造型。同时,若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公园中,设计人员要注意雕塑设计的实用性,进而更好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表现形式

首先,虽然说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要具备体现里,能够进行城市特色的表现,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禁止出现标语性的建筑造型。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整体公园的协调,标语性雕塑十分容易导致整个公园显示的十分呆板,无法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感觉。这将会导致公园设计的说白点,因此,雕塑设计应该从造型上打动人心。其次,协调性是我国园林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所设计的雕塑造型应该与整个公园的氛围相一致。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才能够让雕塑与公园融为一体。最后,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雕塑的造型应该时尚新颖,应该具备创新的特点,最好是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结合,进一步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三、雕塑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解说系统不完善,虽然在公园中,雕塑艺术体现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但是,有部分雕塑并没有很明确的进行解说,这导致人民并不了解这些雕塑的意义,更无法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含义;其次,就是公园的私密空间相对来说较少。在进行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由于建造大量的景观以及相应的雕塑,这导致工人们进行休息的空间较少。

2、建议

首先,要进行解说牌的增设。要对雕塑所要表现的意义进行全面的解释,让人们能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进行解说牌设计的过程中,其形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合,通过这样的方法,雕塑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人们的观赏。其次,要进行私密空间的增加。例如,可以增加人们休息的地点,让老人、小孩有各自的活动范围,让人们在公园中有更多的选择,在体会大自然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雕塑的文化气息。四、总结综上所述,进行雕塑艺术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公园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现阶段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对其分类、取材、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陶继锋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娃.城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经验与延伸——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山东烟台滨海景区为例[J].雕塑,2015,01:47-49.

[2]王宜军.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