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基础建设范例6篇

通讯基础建设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1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 Readiness 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

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 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

200

300

380

460

530

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 18

16

14

12

11

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 7

7

6

6

6

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

12

9

8

6

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

50

60

65

70

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 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 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  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用计划

不动产资讯中心

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推动e化交通

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  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 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

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 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3)行动生活:从民间出发,创造便捷民生,构筑优质化民众生活。主要分为“M——民生”,“M——社区”,“M——娱乐”,及“M——照护”等四项。累计完成建置15个示范生活圈,25个M化社区,15个M化娱乐服务示范应用点及30个M化照护专属机构。

(4)行动学习:从学校出发,突破空间极限,带动数字化终身学习。累计完成25个学校及其校外无线区域网域漫游示范应用区,包含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艺单位应用服务示范行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方华,许为民.台湾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2] 台湾“经济部”商业司.“中华民国”2003—2004电子商务年鉴.2004.

[3] e计划特写.数位台湾,2004(9)

nii.org.tw(台湾资讯基本建设产业发展协进会网站)

iii.org.tw(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网站)

ecos.org.tw(台湾产业电子化联合服务网站)

timglobe.com.tw(台湾资讯服务业商情网)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2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Readiness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Readiness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Society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nb

sp;(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200300380460530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1816141211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77666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12986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50606570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用计划

位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推动e化交通

计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

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3

关键词:Android系统;通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Android系统构架与技术分析

(一)Android系统构架特征

作为移动终端的软件设计与应用平台,Android系统构架的搭建是在Linux系统基础上加入Java系统数据得以实现的,加之Linux系统内核数据的公开化,也使得Android系统的具有了开源的特性,在系统数据开源的基础上,系统中的数据内容能够通过第三方进行复制或转移,这也为不同应用程序组件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前提。Android系统构架还具有可替代性,在Java数据构建的虚拟机基础上,Android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在占用极小运行空间的基础上,对Android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嵌入或提取,并时刻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在Android系统构架中,还囊括了多媒体图形处理,GSM移动通信以及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等技术,这都为Android系统构架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Android系统工作机制

在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应用程序必须依赖于Activity,Intert Receiver,Service,以及Content Provider四个模块。其中,Activity数据模块作为终端和用户的交互通道,主要负责为用户创建终端对话窗口,用户通过窗口向手机终端输入指令,从而启动应用程序,为Activity系统中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前提。Intert Receiver模块则主要用于进一步描述应用程序中操作动作所引发的数据信息改变,在Intert Receiver模块的数据信息描述中,Android系统并能够依据对应的数据指令调用对应的程序组件,从而促进用户操作的完成。作为手机终端在用户指令下完成操作的后台实现基础,Service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手机后台保证应用程序的持续运行,保证程序在用户的明确指令下得到终止。为了保证Android系统对用户数据的有效维护,Content Provider模块的研发主要用于用户数据的保存,在这一模块的运行基础上,手机中的用户数据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Android平台通讯录管理系统开发与探究

(一)通信录管理系统构架分析

在Android系统的通讯录数据管理中,主要涉及到的模块有Content Provider和Activity两个。为了保证应用程序对通讯录数据的规范性访问,通讯录管理系统在Activity模块的交互数据基础上,还要对底层数据库进行封装处理,并在数据封装后为其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此外,由于用户访问通讯录数据库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讯录管理系统还要建立起对应的数据共享通道,从而保证用户对通讯录数据访问的及时实现。在Android系统平台下,通讯录系统管理还采用了分层结构,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也保证了用户对通讯录数据的有效访问。

(二)通信录系统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在Android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通讯录数据库的建立为多账户的用户的访问提供了有效的前提。为了切实的满足手机通讯中用户对通讯录数据的访问需求,通讯录中联系人姓名,电话以及邮箱等数据内容必须得到规范性的管理与应用,因此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为了实现即时的数据访问,通信录管理系统便会首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划分,通过将联系人姓名,电话及其他数据进行类型划分,从而有效的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在Android系统平台下,为了将联系人信息内容进一步细化,通讯录管理系统还会将联系人的数据信息内容构建成为一个数据单元,并通过将数据单元进行层次划分,提高不同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归属联系。在通讯录系统的数据处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Android系统对用户信息的读写性,数据库还将通讯录数据的读写进行了分化处理,通过将联系人同步等活动与数据库读写操作进行分离,减少数据同步处理所产生的错误概率。在数据读出和写入过程分化的基础上,通讯录管理系统对用户数据的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稳定性和统一性,这对于通讯录系统的用户应用也有着巨大保障作用。

(三)通信录系统的应用实现研究

Android平台通讯录系统的管理是在信息的异步处理协议上得以实现的,在信息的异步处理过程中,通讯管理系统首先依据异步处理协议设定对应的信息格式,通过将不同的通讯录信息进行记录并划分,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用户引导。在通讯录数据的异步处理基础上,手机终端能够将用户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并将其发送到信息服务端口,从而为用户的数据访问做好准备。在用户对通讯录数据信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通讯录数据库中的ClientHandler模块首先按照异步处理协议对通讯信息进行查询,在完成了数据请求工作后,再将数据包发送到客户端。在这一数据信息的传输流程中,通讯录系统不仅有效的实现了联系人数据及相关信息的调用,也有效的满足了用户的访问需求。

三、结束语

随着Android系统开发的逐渐深入,通讯录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得到完善,针对通讯录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不仅能够使系统研发人员更为深入的了解当前存在的系统问题,还可以引导其进一步完善系统,从而推进Android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尼.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3).

[2]方伟清,史萌.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交通查询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21).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4

关键词:消防;应急通讯;数字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现如今,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各个领域都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技术,无论是机关团体,还是企事业个体,或者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现代高科技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消防管理,层出不穷的新型建筑以及超大规模的建筑带来了许多新型的消防隐患,各式各样的火灾不断增加,还有,危险物品审核管理、灭火救援装备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化学品审核管理等,所有的这一切都给消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消防应急通讯中的(800 MHzTETRA系统)数字化模式构建就显得十分关键,利用科学手段,有效提高消防调度能力。

1 消防应急通讯中的数字化通讯系统及其建设思路

1.1 数字化消防通讯系统

数字化消防通讯系统主要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以及呼叫求助和手机定位等实现数字化处理及运用。针对城市公共安全领域以及消防安全和基础消防设施重点进行信息整合,从而达到优化信息资源的目的。在现代化城市中,建立城市消防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以及消防公共服务系统、消防重点单位监控数字网络、电子政务城市消防系统、城市消防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等平台;并且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多种形态表现性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出关于城市安全的丰富多彩的景象以及数字虚拟空间,消防系统管理打造现代化的数字管理工程,努力提高城市消防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1.2 数字化通讯系统建设思路

“科技强警”是消防通讯系统数字化建设最有效的实施战略,依靠科技手段,提高消防的防御能力,同时,提高消防的战斗力,构建数字消防系统建设的“科技强警”思路普遍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以及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的认可,现如今,许多地方的数字化消防通讯系统都是自成体系,没有实现有效地联网,属于独立信息系统,这种方式不但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到未来的有效联网,成为消防资源共享的一大主要障碍。数字化通讯系统建设,要根据公安消防基层业务实际需要以及工作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要了解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通讯软件,关键点应该放在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公安消防部队整体作战水平和高效、安全、出警力这一关键点,在整体上规划和设计消防业务的信息需求,数据间关系一定要明确,还要对数据通讯进行有效地规范设计,目标要明确,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分清,功能也一定要分清,使数字消防系统整体形成主次分明,目标明确。

1.3 智能消防和数字消防的区别

智能消防与数字消防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智能消防主要的出发点是能够在重点单位建立灾害管理系统,使其具有检测、电子化监视、监查等功能,同时具有局域网建设功能,可以使各级消防队伍关注内部管理;而数字消防主要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通讯消防管理系统。其次,智能消防主要强调智能化消防装备,开发一些支撑产品如“消防机器人”等,数字消防主要目的是对城市公共安全资源的使用动态和配置状态进行优化,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两者的共同点是在智能消防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消防,提高数字信息资源的互动能力和共享能力,降低消防灾害的管理成本,提高消防灾害管理效率,提升社会救援服务能力。

2 构建数字消防系统架构

数字消防系统一旦遇到特殊和紧急情况,就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同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这是一种应急预案框架管理结构,主要涵盖了几下四个部分:即基础信息、应急决策与应急救援行动、预测模拟与危险性分析、日常培训与演练。

相关的灭火救援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的预案对象的消防安全信息数据和基础信息数据主要有对象的概况、对象的名称、对象建筑面积、建筑平面布局、毗邻周边的情况、建筑高度以及耐火等级等。还包括建筑内部、外部的水源、建筑内疏散出口、人员疏散通道以及其它设施,还应该有应急救援力量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的情况信息。预测模拟与危险性分析主要是选择风险较大的一个或几个火灾场景为预案设定火情,结合预案对象环境条件以及基础信息,有效识别预案对象的危险源,有效利用动力学火灾模型,分析可能造成火灾的危险级别,给出危险性分析结果,提供有效依据。根据预测模拟与危险性分析以及基础信息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决策,采取有效地应急救援行动,利用输出功能和GIS空间数据处理、显示表达作为载体,决策与指挥充分应用运筹学、控制论、管理科学。在应急救援行动与应急决策指导下进行日常培训与演练,培训消防在岗人员,使消防官兵熟练地掌握并有效应用消防应急预案,使得数字消防系统的功能获得有效发挥,对灭火救援行动进行有效指挥。

3 消防应急通讯中的数字化模式构建(800MHzTETRA系统)

3.1 系统性能高度安全可靠

EADS在800 MHzTETRA系统设计时,在高度冗余容错平台上建立所有系统部件,对于可靠性的高度要求能够给予重点考虑,采用冗余备份方式将全部重要的功能部件以及系统中主要的部件进行备份,使其可靠性达到了业内最好的水平;另外,我们根据消防通讯的需要,采用灵活的加密方式对链路进行加密,提高了网络安全性能,800 MHz TETRA系统鉴权等级严密,严格预防非法分子开机,还可以采用端对端加密,设置特殊终端,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3.2 频谱利用率比较高

800 MHzTETRA系统支持更多通话组,三级消防通信组网需求可以满足,实现了现场调度网络的全面覆盖。800MHzTETRA系统具有高速传输能力,并且可以在嘈杂环境下有效使用,能够将现场背景噪音有效滤除,提供清晰的通信。800MHzTETRA系统,使消防指挥调度更加方便,它可以提供多种数据通信模式,使得任务下达清楚、准确,使消防应急通讯指挥调度更加精确化。

结语:现如今,科技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各个领域都已经普及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现代高科技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消防管理,,层出不穷的新型建筑以及超大规模的建筑带来了许多新型的消防隐患,各式各样的火灾不断增加,因此,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需要一支专业化、军事化队伍来及时应对,公安消防部队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决定了准确、迅速、不间断是消防通信的基本要求,所以,消防应急通讯中的(800 MHzTETRA系统)数字化模式构建就显得十分关键,利用科学手段,有效提高消防调度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肇瑜.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8),6.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5

中兴通讯副总裁许明

SDN打破了传统网络日益复杂化、封闭化的架构,因其能够实现控制和转发分离、设备资源虚拟化和通用硬件及软件可编程等特征,能够带来网络更智能、网络可编程、业务可识别、网络资源更有效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将改变整个ICT产业链的面向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面能力直击网络痛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创新架构,SDN技术的引入将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很大的变革。中兴通讯副总裁许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运营商引入SDN的切入点基本上聚焦在现有架构的难点。”

例如在光网络方面,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于光传送网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新型业务的随机性、突发性、多边性等让业务的管理控制更加复杂。而在数据中心方面,单一数据中心业务集中、规模扩张、多数据中心管理分散、跨数据中心业务部署难度大等问题都使得传统架构难以支撑。

可见,在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的阶段,不同的场景应用的切入点有所不同。许明表示:“中兴通讯承载网SDN将移动回程、业务控制层、光传送层、IDC和园区四大应用场景作为发展的四条跑道,力求形成全面的服务能力。”

针对移动回程网络,v-IP RAN解决方案着眼于简化运维,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在业务控制层面,SPTN利用SDN控制器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快速、便捷的开通。SDON解决方案实现光网络集中的连接控制,优化业务的流量走向。基于SDN的宽带网络网关(BNG)通过业务控制和设备的分离,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通过这些产品及方案的采用,用户只需前期对现有网络作一些改进,即可大大提升网络的使用效率,同时解决业务控制层设备投资较高的问题,让用户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数据中心是业界广泛认为的引入SDN技术的最佳切入点。基于SDN技术,中兴通讯面向多数据中心互联与数据中心的内部网络分别提出相应的方案,一方面通过SDN控制实现数据中心之间流量的最优调度;另一方面通过SDN控制器联合控制承载设备和服务器的虚拟机,实现数据中心业务的负载均衡,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

颠覆传统运维

除了面向四大场景的全面解决方案,基础平台的构建是中兴通讯夯实技术能力的主要因素。据了解,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构建了三个基础平台,包括APP开放开发平台、控制器平台以及统一硬件平台。许明表示:“这三个基础平台的完善是我们在SDN领域能够起跑、加速的基础。”

随着LTE的规模商用,海量基站部署,移动回程网的接入层设备数量剧增,网络管理和运维面临着空前的复杂性。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兴通讯基于APP开发平台开发出运维APP应用程序,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同步PC版、PAD版和手机版,一键式操作设计,降低运维难度,“网络随行,一键操作”的理念彻底改变运维方式。

记者了解到,基于该运维APP应用程序,中兴通讯基于SDN技术的IP RAN运维系统Demo日前在亚洲宽带论坛亮相。中兴通讯的IP RAN SDN解决方案通过引入SDN架构,采用虚拟化技术,利用SDN控制器实现对于接入层、汇聚层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海量远端接入层设备被虚拟成汇聚设备的板卡进行管理,大幅减少IP RAN网元数量,简化网络结构,减少运维工作量。再结合其运维APP应用程序,据透露,90%的网络日常运维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一键式操作,预计可以为运营商节约至少30%人力成本。

持续挖掘SDN商用价值

“未来实现网络与业务联动,最终实现网络价值的重构,将是SDN未来的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许明表示,“要实现网络与业务的联动,切入点在于解决业务与网络的紧耦合关系,网络能力将进一步开放,加速业务创新和部署。而要实现网络价值的重构,还需要整个SDN生态圈的完善。因此,中兴通讯会始终如一地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着眼于发掘各阶段SDN的商业价值。”

据介绍,在下一阶段推进SDN商用的进程中,网络的健壮性与网络的协同能力将是中兴通讯SDN解决方案关注的重点,将着重提高SDN架构下的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在统一的核心控制器下打破原有带宽的管理层次,实现带宽资源的统一化、虚拟化及弹性化。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6

关键词计量自动化系统;终端;通讯;采集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3-0093-01

计量自动化系统承担着厂站终端、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和低压集抄终端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系统建设和终端全覆盖工作的推进,对系统实用化应用要求在不断提升,系统也从单纯的应用于电费抄核收逐步覆盖到线损管理、停电管理、用电检查、需求侧管理等业务中。由于在系统建设前期只注重系统的建设,忽略了对现场终端安装、调试、参数等相关管理,使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不高,远远达不到实用用化应用要求,导致系统数据在相关业务中未得到全面应用,因此,如何提升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是推进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的关键环节。

1 数据采集成功率影响原因分析

1.1 终端与主站通讯异常

目前,计量自动化终端与系统主站的通讯方式主要以GPRS为主,终端与主站通过GPRS通道连接,终端一GPRS通道一主站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通讯链路,任何一级通讯链路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造成主站与终端间通讯异常,最直接的状态就是终端掉线,数据不完整或数据丢失,导致数据采集成功率降低。

影响终端与主站通讯的原因主要是现场通讯信号不满足正常通讯要求、通讯卡异常和故障、终端通讯参数错误、终端逻辑地址错误、终端故障等。其中通讯信号不满足要求具体表现为现场无信号、信号强度低于15dB以下、终端天线接触不良或存在人为破坏,导致天线不能正常接收信号等;通讯SIM卡异常主要表现为通讯SIM卡没按要求绑定相关数据业务、通讯SIM损坏、通讯SIM卡装入终端后接触不好;终端通讯参数错误主要表现为主站IP地址、通讯端口号、APN、用户名密码、通讯协议错误;终端逻辑地址错误主要表现为实际终端铭牌标注的终端逻辑地址与终端实际设置的地址不一致;终端故障主要表现为终端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死机、终端通讯模块损坏、通讯模块上电后指示灯不亮和终端上电后屏幕不亮、按键失灵等。

1.2 终端与电能表通讯故障

计量自动化终端与现场运行电能主要以RS485通讯为主,只有当终端和电能表RS485端口功能正常,RS485数据线连接终端和电能表的485端口正确、终端内与电能表通讯的通讯规约、通讯地址、波特率、端口号、校验位等相关参数设置正确,才能确保终端正常采集电能表数据。

在实际工作中,因485数据线接线不规范、电能表参数错误、终端软件问题、电能表故障、终端硬件故障等也是造成终端采集电表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RS485数据线接错终端或电能表485端口、终端或电能表485端口的A、B接反、RS485数据线接触不良或断线等;二是终端中的测量点号、测量点状态、电能表通讯地址、通讯规约、采集端口号和通讯波特率等与电能表通讯相关的参数设置错误;三是终端软件未严格按照相关计量自动化终端通讯规约进行开发或软件功能设计上有缺陷,导到终端无法采集数据和采集数据时不稳定,数据时有时无。目前,我单位系统主站及终端采用《云南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作为双方通讯的标准,现场运行电能表主要是645国标97或07通讯规约,部分厂家终端采集EDMI、ABB、ELSTER等国外进口电能表,因与终端通讯规约不匹配,将导致终端与电能表通讯不正常,需对终端进行程序升级;四是电能表故障主要是本身的RS485端口损坏或电能表整机故障,对于某些厂家电能表用启用第2路RS485通讯端口,需要通过电能表设置软件把端口设置为开启状态后,此端口才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