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例6篇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1

关键词:大中专学生 普通话等级 考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226-02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音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12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即:2010年以前,普通话有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以什么来检测“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和达到相应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考证来促进和提高,可以从大中专学生开始普及。

1 现行的普通话等级考证制度的利与弊

普通话等级考证目前是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国家普通话测试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从性质上看,是一种标准参照式测试。它以标准的普通话作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来评定应试人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水平等级,为国家公务人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教师等行业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有利的是对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有一个衡量标准,对上述行业人员多一种资格证书。不利的是,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按国家语委提出的要求来看,除了上述行业需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那么还有相当多的与口语表达密切的行业如:医生、营销人员、导游、服务员等都要讲好普通话。大中专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普通话等级考证应从他们开始。

2 大中专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证的必要性

2.1 普及国语,是当代大中专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2 普通话等级考证有利于提高大中专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应把普通话等级考证视同计算机等级考证和英语等级考证一样,作为应届毕业生必备硬件,提高它的“含金量”,作为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或必备条件。普通话等级证书应广泛应用到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服务行业,扩大就业竞争力。

2.3 普通话等级考证是顺应人才需求的多重性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流动日趋加速。普通话在我们这个地域广、多民族的国家里显得由为重要。竞争就需要人才有多重性,一专多能,这种人才的多重性表现为技能型、技术型。大中专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好相应的技术,同时取得国家认可的等级证书,势必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推动大中专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证的几点设想

3.1 建立健全普通话等级考证机制

要建立健全普通话等级考证机制,首先要从国家的层面来立法和进行专项研究。迫切需要订立语言文字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各级政府实施,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政府执法的范围,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全面和加快普通话考证的普及率。目前,我国对普通话考证测评机制和语言教育的规律研究还很薄弱,加强语言理论和应用研究迫在眉捷。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部级考试,具有毋庸质疑的权威性。现阶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作用就是推动普通话的普及,促进全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只对国家公务人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教师等从业人员有用,对于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并没有向计算机等级考证和英语等级考证一样由教育部门组织考试和认证,只有建立健全普通话等级考证机制,把大中专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证纳入到资格证考证中来,纳入到就业准入制中来。

3.2 完善大中专学校普通话课程设置和课程定位

普通话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奠定了现代服务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规格要求的基石。各职业院校应把普通话设置为一门必修课。它对培养大中专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增强职业语言素养,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职业口语的高标准要求。它应与相关职业综合能力系列课程、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并驾齐驱,构建起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普通话课程以各行业职业岗位对普通话能力的实际要求和各行业对人才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的实际要求为导向,强化普通话等级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普通话测试内容有机的整合、渗透于普通话基础语音教学中,使学生在普通话测试的杠杆作用下,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调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用工作过程导向法“以测促学,以训保测”,以课内集中规范指导训练带动学生课外自主、延伸训练、行业实做训练、技能比赛和社会服务训练,可采取“讲授与示范模仿法、个人和分组展示法、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法、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普通话水平等级高达标率。

3.4 加强普通话等级考证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研工作

目前现行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因其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其测试内容、试卷构成、测试方法、等级标准、成绩评定、测试员质量等问题都直接影响考证工作的进行。教育部门应认真进行科研,提高普通话等级证书对大中专学生就业的“含金量“,使大中专学生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的学好普通话。

3.5 提高大中专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讲好普通话

除了上述的这些外在条件,真正的内因是大中专学生这些应试者。只有他们明确了学习动机、了解了学习方法,调整好了应试的心态,提高普通话水平指日可待。

讲好普通话已成为跨世纪人才的需求。大中专学生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栋梁,只有大中专学生提高对普通话等级考证必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和各方面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浅析提高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J].大学时代,2006(6).

[2] 罗文筠.四川方言区声母系统语音缺陷的判断与认定[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2

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改革与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国家继加强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之后,当前教育的又一项重点工作。为加快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适应群岛新区建设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省普通高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和《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岛新区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合理定位、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现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和规模更加合理,50%以上普通高中达到省一级或二级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的执教能力、学校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二、优化资源、科学布局,进一步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效益

(三)优化全市普通高中布局,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根据省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要求,结合本市地域人口特点和海岛实际,合理调整全市普通高中布局。撤并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低下的学校,帮助其完成功能转型;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从构建全市普通高中多元化办学体制需要和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出发,按时完成本市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预留、、三大岛高中发展空间,近期采用与本县(区)重点中学联合办学、与初中合办完全中学等形式,保留普通高中教学点,今后视三大岛产业布局、人口集聚等情况,适时决定举办符合规模要求的普通高中,或转型或停办。最终全市集中力量办好10所左右的优质特色普通高中,为我市普通高中的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四)合理调整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办法,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共同发展。为办好每一所普通高中、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整体水平,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安排必须处理好中学与县(区)重点中学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年起全市划分、、、、(含普陀山)五个区域招生,各县(区)重点中学及新城的南海实验高中分别向各自区域招生,中学面向全市五个区域招生,每个区域的录取以学生户籍为依据,本市户籍异地借读学生按照户籍所在地参加中学录取。市外省内户籍的学生按毕业学校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参加录取。每个区域的招生计划数由市教育局在统筹兼顾群众诉求、历史延续、县(区)学校发展水平等因素基础上提出,并商县(区)政府平衡后确定,实现全市重点中学有差异的共同发展。

三、深化改革、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加快推进“省普通高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是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和标志,各级政府必须对照标准制订好区域内普通高中创建省特色示范学校规划,加强领导,加快推进,至年全市要有50%以上的学校(每个县区至少1所)通过省一级或省二级特色示范学校评审。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全市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

(六)加快推进“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关键,各县(区)要根据“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至年各校都要基本建立起富有校本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市政府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对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分层培养、强化激励,大力加强全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七)全面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以适应高中多样化发展需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执教能力为重点,年起在全市开展普通高中教师全员、全面、全程培训工作,加大校本研修与校际研修力度,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完善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全市普通高中的“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市教坛新秀、校骨干教师”梯级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

(八)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年起以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专项考核奖励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以优秀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科研人员、优秀校长为主要对象的名师名校长工程。要开通优秀新教师招聘与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坚持引进与培养兼顾,筑巢引凤,广揽人才。积极实施名师带徒、上挂下派、送教下校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在转变教育观念、开发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面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研究出台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专项政策,对名师名校长和特优教师人选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培养人才计划,在住房、津贴、工作经费、评优评先等方面享受相关待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以后,要妥善处理“名特优”教师职务晋升等后续问题。

五、加强领导、改进管理,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机制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3

关键词:地方院校 普通话教学 训练对策

地方院校师资的薄弱,投入的不足,营造标准普通话的氛围还有待时日。高校学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的而又来自南方方言区的学生,要克服方言障碍,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采取很多积极有效的对策。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起抛砖引玉之用。

一、 优化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和创造客观语言环境

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对方言母语和方言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朝方言的方向定向发挥了,学生使用方言时会感觉很放松,发音纯熟,与家乡同学交流时流畅自如,加深了对方言的归依感。学习普通话时改变方言习惯,必然遇到不少阻碍和困难,心理受到挫折,对普通话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缺乏归附动机,这样就会缺乏学习的热情,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培训测试时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测试完毕即放松学习,已取得的成绩在测试后也会反弹,仍旧回到原来的普通话水平。

在普通话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优化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随着国家推普工作的开展,人们特别是高校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虽然可以采取演讲、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普通话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免不了机械枯燥的听音辨音、发音正音的语言操练,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防止产生受挫心理而放松学习和训练。

只具备实用动机或缺乏归附动机是学生不能坚持学习普通话的根本原因。学生要学好普通话,应该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对民族共同语的热爱与忠诚,提高对民族共同语的归附动机。把被迫学习转变为热爱学习,充分调动学习普通话的内在积极性。实践证明,有极强学习动力的学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努力学好普通话。

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期望值很高,学习普通话时会产生悲观焦虑心理。对这类学生要积极引导鼓励,保护其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克服畏难心理。过了青春前期,发音肌肉、神经肌肉的可塑性减弱,很难把普通话发得地道。所以,成年人过了关键期学习普通话时产生的悲观情绪是没有多大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对发音缺陷可以有一个容忍度,容忍的程度随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而不同。要求每个学生的语音完美是不现实的,“有缺陷而有效的交际”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普通话的地道发音只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条件。事实上,国家对普通话虽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并不是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达到一级水平。国家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等级要求是:语文教师二级甲等(87分)以上,其他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对这个要求,高师学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更进一步,达到理想完美的目标。

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现实目标(二级)与努力方向(一级),对不同语言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阶段性目标,然后通过教师辅导,同学的帮助,学生自己强化练习,分阶段落实各项训练指标的完成。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享受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愉悦,从而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要求,形成学习的自觉性,推动普通话的学习。

方言区学生缺乏标准普通话语音刺激的客观语言环境是毋庸讳言的。真正提高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增加投入,创造普通话环境。社会要鼓励说普通话,营造大环境。学校应专门开设普通话课,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个人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培养普通话信息而非方言信息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地远离方言语音的刺激,多接受标准普通话的语音刺激,多听,多读,多说,多练,培养普通话语感,并为营造普通话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二、传授理论知识和指导语言实践

通过传授语音理论知识,学生掌握语音基础理论和普通话发音原理,了解各音节成分的准确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掌握语流音变规律,这样学习普通话的盲目性、方言影响的阻抗作用力就会大大减少,学习的效率相应就会大大提高。

受方言习惯的影响,即使掌握了语音知识,也可能难以发出准确的语音,难的原因在于,成年学生已掌握了方言母语,并在方言母语的基础上掌握了普通话的过渡形式――地方普通话,必须借助外力指导语音实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语音训练,否则他们很容易用已经习惯的方言发音代替普通话的语音。

学习普通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听力迟钝,不能分辨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差异,辨别不出自己的发音缺陷,不知道错在哪里,茫无头绪,发音时发音器官不听使唤,力不从心,练习时感到毫无进展,即使知道正确的读音,但发音不标准、不地道。指导语音实践时要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训练计划。我们认为,一定要先训练听觉器官的辨音能力,经过实践能辨别标准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或家乡方言的细微区别,能正确感知普通话的标准读音之后再进行发音训练。只有建立正确的神经联系,在正确的语音表象支配下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否则刻苦训练只是强化错误的语音联系,矫正起来就更加困难。建立正确的语音表象后再训练发音器官,可做“口腔体操”锻炼口腔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方言母语中不常用的僵化的发音部位活动起来,摆脱一些固定化的旧习惯,养成新习惯。舌头是人类发音器官中最灵活、最重要的部位,正音必先正舌。训练发音器官,使舌体能自由伸缩、灵活自如。大脑建立了正确的语音表象,发音器官灵活有力,再进行普通话正音训练,纠正发音错误或发音缺陷,可以省时省力。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提高正音效果、增强学生攻克难点音的信心,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掌握普通话本体特征和方言区别性特征

要学好普通话,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掌握普通话本体特征。要掌握普通话本体特征,除了从理论上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原理之外,还必须勤于实践,也就是多听、多读、多说、多练。提高听力水平,明晰地占有正确的语音表象,培养正确的辨音能力,掌握普通话本体特征,培养普通话的语感。

方言区方言分歧,细微之处往往被人忽略,这是普通话水平难于上更高台阶的一个重要原因。方言区学生不仅要对普通话的本体特征充分掌握,也要对自己的方言特征作充分的了解,可以结合方言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乡同学讨论,作一定的方言调查,找出方言的区别性特征,辨别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弱点和难点问题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尽快克服方言影响,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较快提高普通话水平。

四、个人努力和集体互助

学习要学好普通话,仅凭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方言影响往往是潜意识的,个体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自身的方言色彩和语音缺陷,练习时有必要请人帮助正音,不能重复错误的发音,加深错误的语音联系。别人尤其是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学会很容易感知到对方的语言特殊之处并觉得是一种异质有强烈地纠正的必要。在他人的强烈意愿下,个体就会慎重对待。同学互助互学,可以较快地纠正自己感觉不到的语言缺陷。因此,在普通话的学习训练中,特别需要强调的就是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动员语言标准的学习者帮助语言错误较多的学习者听音正音,合作练习,共同进步,鼓励语言存在缺陷或错误的学习者放下思想包袱,主动而虚心地向他人学习请教。另外,真正提高普通话水平离不开机械性的反复操练,而且需长期坚持不懈,这个过程从总体上讲是艰苦枯燥的。个体刻苦训练很难坚持,若是集体训练,可以互相促进,克服困难,坚持训练。

五、短期强化和长期训练

成年学生已掌握了方言母语,并在方言母语的基础上掌握了普通话的过渡形式――地方普通话,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难以发出准确的语音,必须借助外力指导语音实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语音训练,否则他们很容易用已经习惯的方言发音代替普通话的语音。由于课时限制,教学量大,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高校学生存在一些误区,测试前短期强化,获得较显著的进步,测试达标之后,就放松了要求,不久普通话水平回到原来的水平。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普通话不是应付普通话测试,普通话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强化虽能取得显著效果,由于方言环境和方言习惯心理的干扰,如果稍微松懈一下,就极可能前功尽弃。针对普通话学习的这种长期性和实践性,应该常抓不懈,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实践中来,让他们在课后或课程结束后坚持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巩固短期强化的训练成就并不断取得进步,使普通话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4]王磊,张颖.普通话中介语负迁移及应对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4

主题词:普通话 计算机辅助 变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部分,是使国家有关政策落到实处,使推普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当今我们已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机辅测试,已成为时代刻不容缓的趋势。

一、机辅测试的测试对象分析

1、受测对象在机辅测试中的心理优势

普通话水平测试离不开培训,培训离不开对受测对象的了解。

我校即将接受测试的学生是中职学生,他们目前的特点是年纪小,文化基础和心理素质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层次和认知能力不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本身就比较低弱,语文教学中又多少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所以学生“说”的能力也就不容乐观。在以往的测试中,由于紧张造成的失误屡见不鲜,面红耳赤、声音颤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声若游丝、望文生义、一言不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紧张是与学生本身的文化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的,也与他们了解的人工测试实景有关。确实如此,在测试中,测试工作本身要求测试员公正、严肃、认真,测试员往往是连续测试,疲劳应战,因此有的只动手不抬头,有的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在无形中给待测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更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自卑畏惧或准备不足――表现失常,接连出错――更加紧张害怕――一反常态、超出掌控。在实现机辅测试后,待测者不再面对测试员,而只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测试,在测试培训时就测试心理这一点就给学生吃了定心丸,面对计算机,不再手足无措,过程可由自己掌控,受测角色意识不再那样强烈,表现是否优良可暂时不放在心上,不必顾忌测试老师眼光的注视等,就成了机辅测试在学生心理上的优势,因此在机辅测试的教学培训时,可向学生强调这一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能够放下心,放得开,释放压力,调整状态,发挥水平,展现自我。所以机辅测试的手段是消解受测对象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紧张情绪的一剂良药。

2、受测对象在机辅测试中的成就感

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和精通计算计和网络,有的甚至可以用行家和高手来形容,面对计算机,他们觉得亲切和放松,到了机房都很兴奋,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考试带来的压力。而且人总是希望被重视、被认同的,希望人们能够关注自己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和进步。人工测试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培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模拟测试,因此有的孩子不免产生了被忽视的感受,进而影响培训的效果,而机辅测试,在机房进行上机培训时,增加了人工测试所无法实现的考前模拟测试,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模拟,学生观察学习,亲身尝试,教师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也消除了测试的神秘感与陌生感。计算机可指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所以在普通话培训时,可采用对比的具体操作方法,培训前学生上机摸底,明确等级,培训后再次上机模拟定级,形成对比,教师记录下来,逐一点评,这对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有了进步无疑是一种激励,得到肯定无疑是一种鼓舞,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成就感和认同感也是消除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隔膜和畏惧的心理良药。

二、机辅测试培训方式的变革

在普通话培训过程中,我校采用的是教师授课法,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学生会对教师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教师无形中将自己不敏感的缺陷也倾囊相授而毫无知觉。机辅测试时,计算机与授课教师的的评分标准有时不甚一致,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方法是在普通话培训中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标准的普通话展示给学生,将普通话的标准引入课堂。

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话的培训与测试可以说是“实践出真知”,教师的示范与提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真正的掌握和体会大部分靠课后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成为每一位培训教师思考的问题。如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关于普通话发音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步骤是教师示范,学生靠观察和揣摩教师的语音来模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也不能保证教师的发音完全标准,花费时间长,自省程度差,修改效果不佳。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普通话语音教学,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融为一体,讲授语音理论,使学生了解发音的条件、部位、方法等,效果明显。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一题单音节字词和第二题多音节词语,学生读错时,自己有觉察,教师也能及时提点,但语音的缺陷,学生是不了解的、无知觉的,由于发音部位的偏差,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错误,导致缺陷的连连出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音频录音,学生可在视窗中看到自己的声波曲线,与标准普通话的声波曲线一一对比,何处失误尽显无疑。在学生感觉最难得第四题说话中,也可以音频录音,对重点部位进行剪裁,从语音面貌、词汇语法、流畅程度等角度重点分析,这样既比教师干巴枯燥、抽象的讲解直观、生动,又具有针对性。讲解机辅测试中“离题”和“雷同”的评判原则时,只靠教师口头举例缺少说服力,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若干错误明显的例子,他们不但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什么样的是离题,什么样的是雷同,什么样的是离题加雷同,也能引以为戒。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理论是枯燥的,但语言本身又是魅力无穷的,如何让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既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之一。在普通话培训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测试成绩的前提。中职学生年级较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和单向传输,无法满足对普通话的深层融入,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如能在教学中加入直观教学演示的运用,增强趣味性,向电子游戏借鉴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能够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间的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5

自1986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使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和竞技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但是,办一个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促成。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对建设资金的要求比较高,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每年都要拿出一笔不小的开支来保证其正常运行。而这笔开支对于高水平运动队来讲却大多都不够用,由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殊性,完全的商业化运作很难行得通,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实行半商业化运作,充分利用和开发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做到双赢。

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

高水平运动队商业化运作现状分析1.美国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商业化现状

美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商业化水平相当高,全美大学生体联有730多所,在参加第27届奥运会的所有国家队运动员中,有60%来自于高校。从美国大学生体育经费来源来看,主要来自于运动队给学校带来的巨大收益,而政府所提供的财政支持有限。运动队提供的经费来源主要有电视转播、门票收入、捐款等,早在1987—1988年参加全美大学生橄榄球比赛的36支大学生代表队总收入就达到了5亿美元;64支参加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ACC)篮球联赛的球队平均每队获得23.5万美金,前四名的球队收入更是高达100万美金。[1]

2.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与企业、行业体协、体委合作得到的经费,包括学校拨款、学校外行政拨款、自筹资金。[2]学校拨款一直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资金来源,学校外行政拨款不固定,且获得难度大,自筹资金能解决不少资金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光靠企业赞助或自筹资金也无法满足运动队每年的日常开支。因此,抓住每一项资金来源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是最好的办法,既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又能从校外筹集资金,两条腿走路,不但可以缓解学校资金压力,又可以为普通高校做宣传,这是双赢的办法。集美大学黄毅博士曾对我国25所高校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经费来源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9所高校田径队的负责人认为训练经费缺乏,有13所高校认为竞赛经费缺乏,有14所高校认为后勤经费缺乏。而经费最紧缺方面集中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补贴、比赛经费及相关奖金,因此,经费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3]由此可见,在我国对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寻求实行半商业化运作不失为一条理想的发展途径。

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

运动队商业化运作的必需性和重要性1.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1)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受惠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大众对体育活动的观赏需要。由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时间比以往更充足,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于是大众为获得健康而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政府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更重视体育,从而促使体育消费大市场的形成,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半商业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体育消费、纪念物消费、餐饮消费、住宿消费、交通消费等。[4]

(2)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得益于企业对宣传载体和形象展示平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竞争逐年加剧,各个行业的企业和公司都想尽办法寻找最合理最实惠的广告宣传途径,通过体育比赛现场的展示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报道,能使体育竞赛成为扩大企业和产品影响力,进而对企业或商品进行广告宣传。借助于体育竞赛,在观众欣赏体育竞赛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人们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推广给每一位观众,使公众更熟悉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这正是企业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3)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是体育赛事承办方解决赛事所需活动资金,筹集体育赛事费用开支的重要途径。体育赛事对的经费需求一般都比较大,政府往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如能争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赞助,完全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使赛事的安排更精彩。[5]因此,争取企业资金支持是体育赛事实施商业化运作的根本动力。

2.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半商业化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主要得益于体育赛事的辐射面,而体育赛事商业化的辐射效果则分直接辐射效果和间接辐射效果,体育赛事商业化的直接辐射效果包括:促进门票、体育用品、纪念品等的销售;促进餐饮住宿,交通旅游业的发展;缓解政府、学校的资金压力;促进体育赛事的宣传推广;提高体育赛事的比赛效果。体育赛事商业化的间接辐射效果则主要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促进体育赛事的长期推广;提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知名度并促进发展。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殊性,完全的商业化运作肯定行不通。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以通过体育赞助缓解自身资金压力,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体育赛事的平台宣传推广自身企业和产品。既能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知名度,也能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既能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又能通过体育赛事活动广结各路客商,吸引广大消费者,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的营销和推广。

三、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实行半商业化运作的建议1.务必寻求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赞助,不求多,但求精

高水平运动队的赞助伙伴选择也是一样,务必寻求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赞助,不求多,但求精。每个地区必有相关行业的领袖,找准目标,充分利用商家争当行业龙头老大的心态,使得赞助伙伴心甘情愿拿出更多的资金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赞助。而且,这对于赞助伙伴和高水平运动队来说,同样也是双赢的。要实现体育竞赛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把体育竞赛与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走体育竞赛社会化之路, 拓宽赛事企业参与的覆盖面,吸引具备条件的大企业承办或合办体育竞赛,由企业承担全部或部分竞赛费用。

2.体育产业运营商是赞助企业的最佳选择

由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因此,对于许多大型企业而言,其吸引力相对不足,但是对于地区性的体育行业相关企业,则具有很大的诱惑。[6]因此,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选择本地区体育产业方面有龙头效应的运营商或企业作为赞助单位,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但是,体育的社会化和企业参与的路径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实践进行总结,根据形势发展进行选择。

3.充分利用多种招商形式募集资金

招商形式多种多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充分利用广告招商形式募集资金。利用体育赛场的场地优势、媒体宣传优势,设立广告位,实行广告位招商,同时还包括比赛秩序册、纪念画册的广告、比赛门票、号码布上的广告等。应当注重与新闻媒介的企业冠名,这种冠名赞助对企业的吸引力强,宣传效果好,是企业参与赛事竞争的焦点,可分为赛事名称总冠名和单项冠名、运动队冠名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赛事期间的广告插播招商,重大赛事向国外出售电视转播权等。吸引企业以购买相当数量或特定价格的比赛入场券或赠送一定量入场券、提供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灯具、家具、饮料等形式赞助比赛。在大型体育竞赛中还可实行大会指定商店、宾馆、大会专用商品等形式赞助,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4.注重赞助商的长期合作

实施体育运动队、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实施策略,必须注重与赞助商的长期合作。注重与赞助商的长期合作,是体育商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获得赞助的同时也要注重双方的和谐发展,应替赞助商主动考虑,尽量满足赞助商的要求,建立赞助的长效机制。

5.实行半商业化运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行半商业化操作,必须要遵守国家、上级体育部门和学校的各项规定,不能擅作主张。其次,保障赞助商的企业利益,之前提到在选择赞助商时务必寻求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赞助,不求多,但求精。[7]各行各业必有行业龙头,我们应主动考虑企业的行业竞争,在同一个代表队或同一次比赛不应接受两个同行的赞助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乐于赞助体育代表队和体育赛事,才有利于运动队半商业化渠道的畅通。再次,半商业化和体育竞技并重,注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半商业化,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商业化,也不允许完全的商业化,因此,半商业化和体育竞技应协调发展,不能因为半商业化而把体育竞技完全覆盖,也不能因为体育竞技而把赞助商一棒子赶走,任何事情必须经双方的协商,才是最有利于双方和谐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1]孙屹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场化对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7,(6).

[2]胡晓丽.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和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黄毅.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7,(7).

[4]王宾.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及实施策略[J].中国商贸,2009,(17).

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普通话;对策;社会学思考

一、中职学生普通话使用欠缺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职业模块中提出,中职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然而现实中,很多中职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使用普通话,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普通话教学实践,我认为造成中职学生普通话使用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主要来自长治周边各个县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社会具有开放程度较低、观念相对保守、受习俗影响更大等特点,人们倾向于按照熟悉的方式生活,包括语言。10.5%的县区学生表示父母完全不会讲普通话,89.5%的人表示会一点儿普通话,父母普通话非常流利的为0,而市区学生有57.1%的人表示父母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有35.7%的人父母普通话非常流利,父母一点儿普通话都不会讲的比例为7.2%。在与父母交流过程中,99%的县区学生使用方言,而只有35.7%的市区生源的学生会完全使用方言。

2.讲方言可以增强归属感

学生从初中毕业后,进入职高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结识新的伙伴并融入集体,语言的沟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几句家乡话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的归属感,普通话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普通话是一种正式交往情况下使用的语言。在问卷调查中,来自县区的学生中有73.7%的人会在课堂等正式场合讲普通话,而在校园里和非老乡交谈时完全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为15.8%,与老乡交谈时完全讲普通话的比例仅为5%。此外,部分学生因为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而羞于开口。在被调查者中,县区学生中有84.2%感觉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比较满意的仅有15.8%。为了不显得与众不同,很多县区学生干脆放弃普通话,直接选择方言。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职学生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面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对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如何让中职学生敢于开口、正确使用普通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推广力度,提高学生的认识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使用的符号系统必须是相同或是能够被对方理解并接受的,交往才能继续,否则将影响人们之间的沟通。不同地方的方言无论是语音还是语义都存在很多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内,会有多个县区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自然不会完全一样,交流也必然存在不便,普通话则可以很好地化解这种矛盾。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希望大家具备讲普通话的能力,减少沟通交流的障碍。

2.充分发挥微观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

社会学理论认为,生活在社会中单纯的生物个体经过社会化会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除了受到宏观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家庭、教师、学校等微观社会因素也会产生作用。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课成绩较差,自控力不强,但他们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样期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如果家长对学生讲普通话持鼓励态度,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组织校园演讲比赛、绕口令大赛、课前五分钟口才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讲普通话的兴趣,在学生身上同样可以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促进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3.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强化学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