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方法范例6篇

乐理教学方法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建构

美,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字眼,人们都在不断追求它;美育更是一项伟大而富有活力的教育工程。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首先强调的也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

一、正确理解“审美”

(一) 审美的内涵

审美是指对事物,特别是艺术品的美丑的欣赏与鉴别。音乐学科中主要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别。

审美,本质上是以感性的形式所呈现的“人的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一个是“感性形式”,一个是“自我享受”,这是完整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实质和内涵的两个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没有“感性形式”的“自我享受”,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没有“自我享受”的“形式”的感觉,多半是“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而不具有充分的美学上的意义。

(二) 审美多层面的活动

1.第一个层面是“感官的快适”。这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这是比较表层的美感。

2.第二个层面是“心灵的启迪”。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多次复现的基础上,进而引起的“怡情悦性”的审美效果。这是向高级层次的美感过渡的中间层次。

3.第三个层面是“人生的体验”。这是审美主体在健康的审美趣味、健全的审美能力、纯正的审美要求、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自觉指引下,透过“感官的快适”和“心灵的启迪”,实现审美主体向生命感悟、宇宙体验飞跃的一种高级审美层面。

二、建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一) “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课标中的体现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作为美的传导者的音乐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规范;在音乐教学中还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得遵循美的规律。下面仅从教学方法方面试作简要分析。

三、合理化建构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一) 体验美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还应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二) 情感美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培养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三) 愉悦美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4

音乐表达思想感情、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是通过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式、曲式和配器等音乐要素,以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组合完成的。那么,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必须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在对音乐作品中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较为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感知、思维、想象、情绪,都是人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作品时的心理现象。对于即将进入青年期的高中学生,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又会产生那些变化,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又将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呢?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当前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

高中是人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高中生的音乐文化需求和社会的宣传环境联系在一起,在社会“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听、唱流行歌曲成了他们紧张学习生活后的放松,可是,离开了歌词诠释,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却恰恰与他们的智力、学识程度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反差。

由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多种原因,使得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产生了弱化。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他必须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从声、乐、色、线、情的感知能力,到逐渐掌握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从单纯的依靠模仿和简单再现的直观性学习音乐,到能从情感和心灵中去理解音乐,这中间都必须依靠每个时期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所取得的效果的连接。

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情感性是音乐的主要特征。高中生们喜爱什么样的音乐、选择如何接受音乐的教育,都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倾向,也就是说,高中生较过去更多了一份经验。他们中的有一些人聆听音乐,是为了借助音乐调剂和愉悦身心,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喜好和选择完全受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的制约。他们音乐学习心理活动的中心,会偏向于他们较为熟悉的“文字”和极富“感染力”的音响刺激,他们自身的价值趋向更多的是追求外表上的“听得懂”,很少去思考音乐的真正内涵。在一部分高中生的心目中,流行歌曲就是所有音乐的代名词,但都发出了“音乐即简单又复杂的感叹!”

二、当前学校高中音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生们不是不愿与音乐产生交流,而是“自尊”与“能力”使他们望而却步。那么,针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调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排除音乐学习的心理障碍,以保证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1、构建一个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音乐学习群体,使当今的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能向着学校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稳定持久的发展。

学生对音乐所拥有的兴趣,虽说兴趣这种心理过程,不象感知、记忆、情感那样,可以直接构成音乐的审美心理,但是,它在推动音乐学习及音乐实践活动开展的环境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争论、质疑交流音乐,使兴趣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内趋力。

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音乐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们参与教学形式的选择,针对教学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因为他们自身的音乐学习心理与广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共同之处,他们提出的想法给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供了助燃剂。

2、通过训练“音乐耳朵”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1)音乐主题的强化听赏。

音乐中的主题,是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旋律,它能表现一定的音乐思想,是整首乐曲的核心。如果一首音乐主题,不断重复,以不断产生的刺激,使听者能形成条件反射,情感反应与联想会随之产生。对学生而言,这些主题多听而耳熟能详时,或许开始只能反射出作者、曲名等简单的识记,还不能作出更多的反应,但过若干时间后,由于某种巧合,再听此音乐时,一般会突然领悟这部作品所表述的思想情怀,个人的情感在音乐中找到了宣泄地。这种心理过程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一一顿悟。这种消遣式的听赏方式,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一种识记,但这是必需的,这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前提。

2)了解、掌握“音乐语言”的组合和基本的规律。

音乐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语言,做着情感世界的宣泄。然而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受到了这些特殊语言的制约,他们对讲述这些内容的“语言”还不甚了解。为此,不断地注意、学习、了解音乐语言的组合与规律,观察和积累生活中形象与相应音乐语言的表现方式,就成为高中生在现有音乐学习心理中如何与音乐作深层交流的突破口。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乐音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分类

根据艺术教学的特征,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利用科学合理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艺术教学方法是教学思维的延伸,艺术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沟通、意愿表达等作用。研究证明:在艺术的教学中,教师的富有激情的教学节奏能够促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下表所示为艺术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结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探究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直接方法的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程度。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工作者对艺术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另外,新思想的不断深入,艺术教学中逐渐涌现出优质的教学方法。接下来,主要讲述乐音体系的分类,并分析了乐音教学方法,希望对以后的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乐音体系理论概述及其分类

音乐的基本元素是无数的动听的乐音,一个完整的乐音体系就必须要符合某些特定的自然法则。在艺术领域中,各种艺术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没有脱离这些普通的乐音,可以说,乐音体系的建立对于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乐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意挑选出来表达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的固定体系,在音乐当中,有规则的震动并且音符高低明显的,称为乐音,乐音的演奏更能体现出音乐的表现力。

乐音体系包括音乐中的乐音总和组成的音高体系,在一个完整的音高体系中,88音的大钢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包含了人、各种乐器所能够发出的音高。

在乐音体系中有很多基本的组成成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音级。音级代表着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包括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2、音列。乐音体系中每一个音都会按照音高依据一定的关系排列起来,这就是音列,注意,音列一定是按照高地顺序排列好的一列。

3、半音。乐音体系中,半音就是相邻音级之间的关系,半音是乐音体系中的最小的单位。

4、全音。全音和半音类似,全音是两个半音的叠加。乐音体系中,全音和半音都是表示音级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乐音体系的基本概念,清楚了乐音体系的基本分类,就能够根据这些理论知识探索出科学合理的乐音教学方法。

二、乐音教学方法分析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事业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根深蒂固,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理念也不断发生变化,曾经有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型的教学方法做过对比,数据显示,新型的教学理念更能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艺术领域。在乐音教学中,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更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上述分析可知,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乐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1、理论实践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乐音的基本特征,理论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特征,而实践就能够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已经知道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发现新的乐音理论。

2、借助先进设备。在互联网发展的现代社会,乐音的教学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更形象、具体地了解乐音。

3、打破传统“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扎根民族艺术沃土。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同时,扎根于我们自己民族艺术的沃土,强调教以正确的唱歌方法和呼吸方法,如中国的国粹京剧,其声区统一,字正腔圆,尤其在高唱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这种唱法极其训练之道,可借鉴到音乐教学当中。

4、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我们可借鉴西方的历史悠久,除了语言和音乐的风格与我们区别外,在嗓音训练的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6

一、当前音乐教师培养现状与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原有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沿袭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模式,与基层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毕业生成倍增长,但是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较小,毕业生数量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供需矛盾凸显,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社会上少年宫、群艺馆以及各类早教中心等课外和学前艺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这些培训机构对具有相关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求贤若渴,但满足要求的学生凤毛麟角,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往往来自于课外兼职的摸索和积累,既不专业也不系统。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认清发展形势,改革现有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创新型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并区别于音乐院校的分类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应该为社会音乐教育培养应用型音乐教师。传统的仅仅针对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同时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的模式变革也呼唤高校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各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应该是地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校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办很高水平的个人音乐会,当面对音乐课堂上的中小学生时却束手无策,因为缺乏教学能力而无法驾驭课堂教学。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是单一的音乐知识传授,更需要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及音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教学法技能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杭州市某少年宫需要招聘10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但是前去应聘的毕业生却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当陌生,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构成均无法驾驭此类音乐教学。

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根据办学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手段、实施动态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二、教学能力提升方法之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变革

当前,地方高校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强调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音乐教学类型、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范式、音乐教学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评价、国外音乐教学法等内容。要想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学法。分类培养环境下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引起培养目标的改变;培养目标的改变,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换;教学内容的更换,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

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了适应各类应用型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外,最主要的是要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力的训练。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增加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学习

国内的音乐教学法分类很多,根据教学特点分有讲授法、演示法、联系法、讨论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分又有音乐欣赏法、器乐欣赏法等。20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与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本质还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较之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对完整。尤其以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依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感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法课程内容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作为一线的教师,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法的学习和综合运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增加这五种教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也可以在社会音乐培训中进行使用,用途非常广泛。

(二)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课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1.课例教学法的大量使用

音乐教学法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单纯地用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实际观察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离课程教学目标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是教学上偏重音乐教学理论的传授。即使教师通过语言将问题情境进行讲述,学生亦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授课时更多地使用课例教学法效果就会大大提升。课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使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展开教学,就好似架起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案例观察和理解中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

在分类培养模式下,音乐教学法课程最重要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师职业开展有效的职前培训。通过视频或者教师现场演示的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观看和分析,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语言、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学生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模仿的范例。

2.“翻转课堂”和课例教学法相结合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教授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部分视频课例可以在课前完成,课内时间足够学生来完成课例重演,以增强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课例教学法讲究的是探究和合作,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显著强化包括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练习、节奏练习、注意力练习、即兴创编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翻转课堂”在课堂授课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形式,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协同协作形式要求一致。其在音乐教学法中实施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授课过程进行简单翻转,更是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享受音乐创造的热情等方面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根本性变革。“翻转课堂”的授课特点和课例教学法的特点相辅相成。其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讨论时间,更可以和学生的课例实践有机结合。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可以有效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变革途径之二: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创新

教师教育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理论性、实践性及个性的三大逻辑点的基础上发展的,由此看来教学实践相对不足几乎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在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后,学生需要通过两级实践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教学应用能力。

(一)课堂内实践

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设立专题进行教学片断的演练、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最后进行说课,请其他学生评课。这样既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又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完成教师教学的整个流程。

(二)课堂外实践

中小学见习和实习是高校学生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是对见习环节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在实习前期接触实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实习生进行备课和预讲,使之能够做到两个基本:基本能写教案,基本能上讲台。做好充分备课的准备,抓住上讲台前的最后提高自己的机会。

社会培训机构实习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渠道。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社会培训机构对音乐专业毕业生需求一直很大,所以学校在和中小学签订实习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遴选并发展优秀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在锻炼学生课外音乐培训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积极作用。

综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和实际社会需求相匹配。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结合办学特点,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所以必须根据当前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多元化技能应用型音乐教学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培养重点、目标、教学方法,使得所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各种需求。

(注:本文为2014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分类培养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教学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14WH02)

参考文献:

[1]邹丽霞.对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原因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4).

[2]张国琴.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2004(9).

[3]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3).

[4]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6]吴明徽.“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2013(7).

[7]修海林,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人民音乐,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