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例6篇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字: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

一、语言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在大学语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一直都是学校和教育者努力实现的课题。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种语言都是它背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语言帮助文化有效地传承,文化在某些方面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文化和语言又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同时为文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就算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他用所学的语言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还是会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其实由于文化意识的淡薄而引起的误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增强敏感性和预见性。教师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们拥有熟练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不同的场合能够把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化应用自如。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跨文化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可以理解为与自己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进行交际的活动。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语言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所以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容易造成按自己的习惯方式讲话,容易造成沟通上的误会和冲突。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解决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全球时事,瞬间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建立联系,更可以直接去我们喜欢的国家观光、旅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跨文化联系。只有做到跨文化交际,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才能把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才能真正消除一些民族对我们的怀疑和看法,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华民族。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体制功能的影响下,跨文化交际变得尤为重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企业和跨国企业及外商的交流、谈判的机会越来越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语言沟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生意合作的例子时有发生。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运用跨文化交际解决这个问题。当一个商人对谈判对象的语言文化了如指掌的时候,他的谈判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国家领导人进行双边会晤,或者两国代表进行政治谈判的时候,如果出现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曲解对方意思的情况,那无疑是给国家形象抹黑。作为国家政治谈判代表或者专业翻译人员,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在谈判中应对自如,展现我国的风采和自信。

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

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之间,可以用一种递进的关系来表示。首先,在高校语言教学中,往往都有很重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语法以及句型,以理论知识来面对阶段性的考试。虽然口语练习也是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但是如果想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学好这门语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一直都是衡量一个语言学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语言背景、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培养,都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才能真正实现。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文化和语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部简史。想要精通一门语言,就一定要对这门语言的背景和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语言教学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教学充分融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语言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语言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交际能力。在和外国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不熟悉对方的语言文化而闹笑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四、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依据语言教材基础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我们所学的语言教材中,除了词汇、语法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蕴藏着很丰富的语言文化。教师就是要利用这些资源,使同学们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增加跨文化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了解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交流障碍。

(二)开展第二课堂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学习,借此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西方著名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赏析,说出他们所发现的文化之间表达的差异。教师也可以在外国特殊节日的时候,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节日的背景、由来和一些特殊的小故事。我认为最有效、最实际的课外教学方法就是在班级张贴一面英语墙,教师每天都在英语墙上给同学写一个外国文化小故事、小寓言等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例如,可以在英语墙上贴上这么几个小故事。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些酒吧为了招揽生意,会给所有客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小薄饼。但前提是要买啤酒,才会有免费的午餐赠送。人们为了讽刺当时的餐馆,才写下了这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后来这句话常常用来教育人们,不劳而获地索取是不存在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谨慎或者是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的时候,常常会用“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如果把它直译你就要闹笑话了。因为在西方,说一个人小心谨慎应该用“像踩在鸡蛋上一样”来形容。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小孩子小心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模样,所以把它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是非常形象的。

(三)创造第二语言环境下的语言实践联系。由于很多学习语言课程的学生在未来即将踏入翻译或者对外贸易的工作岗位,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的学习,给他们介绍一些贸易谈判时语言文化差异的注意事项。

例如,可以给同学举这样的例子。西方倡导个人主义,人们都非常独立、自主。在与贸易谈判对象初次见面的时候,要十分注重西方礼仪。当对方对你进行某方面夸赞的时候,无论你自己是否赞同,你都应该愉快地回答“谢谢”。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是,当别人夸赞自己的时候,要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但是西方人认为,你这样回答对他是极为不尊重,容易初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问候以后要与对方进行拥抱表示友好,而不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握手。在谈判的过程中,要时刻注视对方的眼睛,并不时点头示意赞同。因为在西方,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神,如果眼神飘忽不定,他会认为你对他很不尊重,没有仔细听他说话。

(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多方面跨文化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放映西方著名的电影,让同学们可以从电影中学习到西方独特的语言文化,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语境学习中去。教师还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幻灯片或者动态动画,通过对比,给学生们展示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一些语言与肢体动作的配合上,教师可以亲自示范给学生们看,并让学生模仿学习。

在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打开的巧克力是什么滋味的。中国观众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觉到有点疑惑,人生比作巧克力的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要了解这些就要从西方文化入手,西方的一盒巧克力一般都是20块或者24块装,每一块巧克力的味道都不相同,有苦、有甜、有酸。但是过去的巧克力包装上没有标志提示你是什么口味的,所以只能通过自己打开亲自品尝后才能知道。这个比喻使用得极其恰当、形象,这句关于“巧克力滋味”的话也流传至今,传承给我们生活真正的意义。

五、结语

我国语言课程的教育趋势正朝着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语言文化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的教育方向上前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结合殷实的教育理论,真正把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实践到课堂中去。在语言教学的时候,老师既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兼顾文化差异的传播,以此引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这些,那么语言课程在大学课堂中的课改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2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重要性

论文摘要: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角度探讨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级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力测试比重加大,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增加强度,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大学英语四级对英语的考查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英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实际上是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英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他认为交际能力要考虑四个方面:

(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

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和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1)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2)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3)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4)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5)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6)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英语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三、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要考查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四级试卷分析来看,增加听力测试比重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背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

另外,四级词汇选择填空试题的考查重点是对语境的理解或语境下的语法判断及词汇的固定搭配。换句话说,选词填空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查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来四级考试题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分为浏览(skim)和研读(scan)两部分。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以及较快的阅读速度。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谋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查。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而且语言理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达能力更重要,因为:

(1)根据心理语言学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优先于表达能力;

(2)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四级试卷的每个题型都是对交际能力的一个检测。学生完成试卷就是完成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发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从对整个四级试卷的分析来看,测试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上。对于一个书面语篇(written text)的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常常不被认为是语言交际能力掌握的过程。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交际能力培养存在两个缺陷:

(1)忽视对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2)忽视对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过级考试要考查这一能力,而且现代化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另外,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口语交际还有着重要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关注。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师先要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五、结语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核心问题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言教学核心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指简单的口语会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交际能力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及对交际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决定了提高交际能力的难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纯英语教学的问题,它涉及母语教学,以及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年龄、动机、认识水平、学习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语交际能力,母语交际能力也应倍受关注。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科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 JB,Homles 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 worth:Penguin,1972.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3

一、三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属于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范畴,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采用传统教室授课,承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作用,尊重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个人判断与选择,重视构词法、句型等语言结构和难句分析以及词义的讲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背记课文之后的词汇表和短语,找出课文中的难句,并通过补充例句加以巩固,课后必须复习,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强调语言系统的掌握对语言习得的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听写、提问、讲解、举例类推等方式和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复习、书面作业等任务得到强化,着重听、读、写、译,兼顾口头表达,不增加或很少增加课本以外的课后练习。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的总体特点是:在注重交际的同时,把注意力也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所以,注重语言知识的目的在于发展交际能力,在于利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输入必须建立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之中。

“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与“注重语言知识”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的不同在于:“前者在继承了‘注重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而‘注重语言知识’模式只限于无意义的语言知识的灌输,‘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又摈弃语言知识。”

反映在教学活动上,形式与意思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两个极端是形式和意思,之间存在着许多形式与意思比例不同的定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定位的教学活动。William Littlewood在其Task-Based Learning of Grammar一文中提出五种活动模式:非交际性学习、准交际性语言实践、交际性语言实践、结构化交际、真实际。

Littlewood的形式――意思连续体表明:意思成分随着活动的真实性提高而增加;反之,形式成分随之减少。但不管是“重形式(focus on form)”的非交际性学习,还是“重意思(focus on meaning)”的真实际,都没有完全排斥对方。在非交际性学习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一定意思成分(主要指语义上的意思);在真实际活动中,还可能带有一些形式成分(主要是需强化的结构)。

二、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各实验班前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现将参加各种教学模式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全距、标准差及全距总结如下:

此表数据表明:“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与“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标准差与标准误比“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要高,说明前两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离散度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而后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更稳定、均衡,更趋正态分布。

为了使各模式教学效果对照更清晰,我们还对各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述:

(其中FOF代表“注重语言知识” 教学模式;FOM代表“注重交际意义”教学模式;FAM代表“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 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由此从一个侧面表明,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当我国高职外语课堂还在使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模式的今天,本课题提倡“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教学模式。本课题认为该模式比较切合当今中国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因为,“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与外语学习的目标和机制相悖;“注重交际意义”模式不切合我国高职外语教学实际,不能满足高职外语教学需要,也与外语学习机制不符。而“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则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即比较符合外语学习的机制,也能适应我国高职外语学习的环境和需要。在实施该模式时,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该模式吸取了“注重语言知识”和“注重交际意义”的优点,教学的重点必须是在交际教学的框架中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

Littlewood指出,有意识地学习和无意识地习得都能促进外语水平提高。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他推荐外语教学的两步法:

第一步为交际前活动。属于语言知识和单个语言技能的输入和训练阶段。通过认知活动(教师讲解,语法练习等)和学生习惯形成活动(重复,操练等),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语言点上。

第二步为交际活动。属于整合内化技能阶段,是学生综合孤立的单个技能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目的的练习活动。从语言的生成建构观点出发,此阶段是促进学生自然习得外语的过程。学生在此阶段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交际意义上,而非语言知识上。

根据Littlewood的观点,两步法的教学进程是:从最初的语言知识入手(教师讲解、演示、语法练习等),到最终的交际活动(学生、师生之间的主题对话、自由对话、讨论等)结束。根据我国的高职教学环境和特点,最初的语言知识输入阶段是教师主讲。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教学决不可停留在这一阶段,而必须进展至两步法的第二阶段――交际活动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外语教学目的的催化剂,是帮助加快学生习得进程的不可少的学得阶段。真正的习得只能通过第二阶段实现。能否实现两阶段的教学步骤也是区别“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与其他模式的重要标准。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交际法语言教学;优势;缺陷;改进和优化

一、引言

交际法语言教学(commnmcattve language teaching)起源,于60年代晚期的英国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70年代中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8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的某些院校进行实验,交际法理论教学逐步得到推广。它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断(D.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理论,即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田的得体性,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也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而不是通过训练语言技能。按照交际法理论,交际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交际教学法,使其达到充分为现代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呢?本文拟从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谈起,探讨了该教学法的利于弊,并试着提出改进其不利之处的几种方法。

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理论发展脉络

交际法语言教学是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旨在通过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其理论核心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70年代,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即语言能力是抽象的语言体系知识或语法规则知识,海姆斯提出了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communica-tlon competence)。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包括:(1)可能性,即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表达语言的能力;(2)可行性,即能够让语法正确的句子被接受的能力,因为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个人对信息解码的能力、人的记忆限度、以及文化、社会、交际环境等;(3)得体性,即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4)实际操作性,指表达现实知识的能力,如有些语言,虽然语法正确、实际可行、语境恰当,但却没有在生活中出现,而有些语言虽然不合语法,但是一出现就可以被接受。由此可见,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语境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二阶段是在80年代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k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他们的交际能力理论包括:(1)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指掌握语言规则,确切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字面意思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d。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恰当是指意思和形式都恰当,也就是说,言语要合乎语法,话题的选择和表述要符合礼貌原则等;(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组成不同体裁的口语或书面篇章的能力;(4)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指为提高交际效果所运用的技能,如在交际中如何选择话题、如何开始谈话、如何保持或转移话题、如何结束话题,以及运用音调的高低和体态语言等等。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这一交际法教学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初美国学者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学说。他的学说更全面,更系统化。也更具实用性。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三个部分:语言能力(具体的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在交际中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交际过程中所牵涉的神经的和心理的过程)。其中策略能力是对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开始引入我国,语言学者们积极地探索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因此“意念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大纲(功能一意念大纲)”、交际法教材等应运而生,广大语言教师纷纷开始利用交际法进行英语课教学。

三、传统教学法的局限

所谓传统法,即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等的总称。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侧重于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语言项目,而不把这个过程与真正的交际场景联系起来,其目的不是为了交际。它们在教学原则上非常注重语言形式(form)的掌握,而不是语言的意义(function)。所以强调听说和翻译,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对学生的错误每错必纠,而忽视了流畅性。传统法认为学语言就是学语音、语法、词汇,同时掌握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但不注重如何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学内容上,语法句型是传统教材的重点内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练习常是机械的,课文有很多是为了配合语法句型而改写或编写的,显得不自然或过于“标准”,“人为”(contrived)痕迹明显,缺乏语言的真实性。其内容往往局限于学校、家庭生活,极少涉及社会生活。课文常常短小精悍,词汇量少,文章类型少,体裁少,几乎不考虑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上,英国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Brumfit把传统法教学顺序描述为:介绍项目(present)-机械操练(drill)-在上下文中练习(practice incontext)。概括来说,传统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1)重视掌握语言形式,而不是实际运用。

(2)强调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其社会功能。

(3)给学生的输入少,极少有进行交际的机会。

(4)以教师为主导,常进行“满堂灌”教学。

四、交际法语言教学的优势

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 转贴于 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来说,交际法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交际法教学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实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融洽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主仆关系。

(2)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于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从中世纪“经院式”教学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即让学生自己去想,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培养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五、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缺陷

交际法是新的教学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它重视交际能力,比传统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它比试图教授整个语言形式系统的传统法更见效快,更省时省力,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

首先,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语法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心理语言学实验表明,无论是儿童母语习得,还是成人二语习得,他们对于语法项目的习得和领会都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交际法的语法教学实践往往采用功能一意念大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如:询问、指示、命令、拒绝、请求等,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在这种体系中,语法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有时会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

其次,交际法的语法教学中,语法项目的输出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交际会话来理解巩固语v点。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交际法的语法知识输入比例相对减少。而语言学家Van Patter和Cadiero发现,“那些只会从输入中感知和处理语法结构的学生在理解句子方面要优于以输出为主的学生。”除此之外,交际法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正如Richard和Rodgers所指出的那样:"the adopting of a commu-fricative approach raises important i,ssues for teacher training,materials development,and tesn,ng and evaluafion。”

六、对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交际法语言教学主要与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关,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取“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语言形式和功能都被必须强调,语言的正确使用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流利和准确也同样重要:教材和实际交际活动应该尽可能真实。这使学生和老师都平添了不少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采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改进方法:

首先,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认识交际法英语教学的实质,要熟悉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掌握培养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里参与口头和书面交际,不仅满足他们目前学习英语的需要,而且满足他们将来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对待交际法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分配适量的课堂时间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交际性的操练机会,使学生既能学到语法结构。又能训练他们的交际能力。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交际性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0-01

交际性语言教学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对传统语言教学有不同的看法,交际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中,是具备语言使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具备语言能力,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传授外语知识,如单词的读法、句子的句型句式讲解等,而忽视了增加语言训练和使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完成外语课程后仍然存在很多学生无法用外语流利的与人交流,失去了外语教学的意义。虽然交际性语言教学的理论看似很完美,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交际性教学法

外国相关学者认为,交际性语言教学方法与现今所有语言教学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传统语言教学重视外语知识的获取,而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宗旨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使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一教学法的提出改善了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语法、句式教学的问题,可以说是教育史上又一重大改革。

二、交际性语言教学的优点

1.有效提升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

交际性语言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不同,其更注重学生对外语使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更多的使用情景游戏类教学,如教师在传授基本的知识后,会与同学开展各项需要大量语言交流的游戏,比较常用的方式是猜谜语,由教师出谜语全体学生来猜,并且全程采用全外语交流模式,因此学生在猜出答案后需要用外语讲出答案,由教师用外语来告诉学生答案是否正确,或同学答案猜错之后,教师以外语与同学进行交流并进行适当的提醒,学生也应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一定的讲解。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语言交流,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另外,由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注重自己说话时的形态,另外通过多人交谈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外,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对学生今后灵活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1]。

2.使学生学习外语更有积极性

同样以上述教学案例为例,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进行外语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因为此种方式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不似传统教学般由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课改对课堂的要求,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且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外语的使用能力。在交际性语言教学模式下,通过开展各式教学活动、小组对话和联系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外语教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尤其对于当代学生而言,由于生活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生压力也非常大,但依然对外语能力的掌握存在质疑,但通过此方式能够更加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外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和实用性[2]。

三、交际性语言教学的缺点

1.过于重视口语教学

由于交际性语言教学自产生之日起,即将具备灵活的交流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最初时过于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即使其经历过几次教育改革,但仍然有很多教师执着于传统方式,依然无法将读、写等方面重视起来,造成过于重视口语教学的现象,甚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外语形式,此种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只具备流利的语言交流能力,却降低了对外语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造成了与传统外语教学相反的极端,另外,由于教师对交际性语言教学的认知有误,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忽略了该语言使用时句式的介绍和应用,彻底忽略了语法教学环节。

2.教师的综合能力很难符合要求

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应用需要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具备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多项能力,但根据目前我国外语教师的综合实力来看,很难有教师可以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另外目前依然有很多教师处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下,对交际性语言教学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方式,而且由于自身排斥该教学方式的原因,导致教师对该教学方式知之甚少,应用起来也较困难,无法将交际性语言教学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另外,交际性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而有些教师由于长时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很难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导致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培训,使我国教师充分具备使用交际性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交际性语言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精英人才[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由于此种教学方式我国应用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我国很多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对其还不够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将交际性语言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并且也有很多教师依然处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影响下,尚未认识到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机构应加强交际性语言教学方式的宣传,使更多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该教学方式和理念,通过大规模应用来提升我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芹.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07):221-222.

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摘要]法语语法教学在目前存在诸多弊端,根据相关语言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法语教学中新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传播,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我国,甚至有人把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结于语法学得太多,因而也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在法语教学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为培养技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语法知识对高效率的交际起着制约的作用,语法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教学要重视,决不能淡化和排斥。因此,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并力求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就成了法语教师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外语教学史上,围绕该不该教语法以及如何教语法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语法教学受不同教学法理论的影响几经兴衰。由于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论的影响和交际法的盛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语法教学在西方外语教学中受到严重削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外外语教学界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语法教学又重新受到重视。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显性语法教学(“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和隐性语法教学(“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

显性语法教学是指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来达到掌握语法的目的,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强调的是教师一方的作用。在显性语法教学课堂上,首先要求教师呈现或描述语法结构或语言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语法练习。显性法把法语语法看作一套知识体系。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和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操练达到掌握的目的。隐性语法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言规则,强调的是学生一方的作用。隐性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语法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尽可能自然地习得目标语语法。随着显性语法教学与隐性语法教学这一对立概念的出现,语法教学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语法教学最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

二、法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语法教学中,法语教师通常依赖于传统的显性教学法,即采用演绎法来教授语法规则。演绎法的教学模式为:规则-例句-练习。尽管演绎法直截了当,省时省力,学生压力较小,但它也会养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师灌输的语法知识,他们更多地依赖记忆。在客观上,这就造成法语教学中长期存在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状况。其结果是学生讲起语法来头头是道,口头交际的能力却很差。

如今,在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法语教学中,语法不再是教学的出发点,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等级来划分的培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种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法能力的培养只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这就要求法语教师重新认识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不要把语法学习当成是简单地记忆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应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论文关键词]法语语法教学 显性语法教学 隐性语法教学

[论文摘要]法语语法教学在目前存在诸多弊端,根据相关语言和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对高职法语教学中新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传播,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我国,甚至有人把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结于语法学得太多,因而也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在法语教学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它是为培养技能,形成语言交际能力服务的。语法知识对高效率的交际起着制约的作用,语法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教学要重视,决不能淡化和排斥。因此,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并力求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就成了法语教师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外语教学史上,围绕该不该教语法以及如何教语法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语法教学受不同教学法理论的影响几经兴衰。由于Krashen的语言监控理论的影响和交际法的盛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语法教学在西方外语教学中受到严重削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外外语教学界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语法教学又重新受到重视。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显性语法教学(“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和隐性语法教学(“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

显性语法教学是指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来达到掌握语法的目的,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强调的是教师一方的作用。在显性语法教学课堂上,首先要求教师呈现或描述语法结构或语言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语法练习。显性法把法语语法看作一套知识体系。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和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操练达到掌握的目的。隐性语法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言规则,强调的是学生一方的作用。隐性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语法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尽可能自然地习得目标语语法。随着显性语法教学与隐性语法教学这一对立概念的出现,语法教学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语法教学最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

二、法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