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艺术论文范例6篇

言语艺术论文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1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所思所想,语言促进了人际传播中的交流与理解。播音主持专业作为新闻传播学下面的分支学科,更是在语言艺术方面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播音主持人不能不迎接播音主持表达、语言艺术风格展现等新挑战,以下笔者将谈谈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展现语言艺术魅力。

1.声音魅力的展现

据笔者所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进行发声训练,力图尽可能地展现最好的声音魅力。其中包括发音标准、正确的呼吸、优雅的坐姿或站姿等。发音标准是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也是声音富有魅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播音员、主持人一般要求用丹田呼吸,处理好呼吸的节奏是控制语音语调的基础;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主持人的坐姿和站姿体现了其内在的气质,同时也能消除一定的紧张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语境带入播音主持中,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属于语言艺术魅力的外在表达形式。

2.强化语言文化功底,扩展知识面

语言的内在艺术魅力主要是指语言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这里就离不开平日里的积累。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言语组织多变创新,这里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炼成。另外,因为播音主持是个特殊的职业,经常需要应付很多突发状况,特别是一些对专业要求较高的节目,更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之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不仅对节目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且能适当地给出点评,更能与细分后的受众有更多的共鸣和对话。

3.口语化、亲和力创造个性魅力

随着受众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播音员、主持人也有了“个性化”的期待,纵观现在活跃在媒体特别是电视行业的主持人中,个性鲜明是形成广大受众喜爱的主要原因。要做到主持风格独具一格,口语化的表达是重要要素。比如央视评论员白岩松,他读书涉猎极广,但主持时往往语言简练朴实,评论简洁中肯,他用受众能接受的口语化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语言个性魅力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娱乐节目主持人何炅,多年来他塑造的形象让受众感到非常亲切,这离不开其幽默、风趣、机智的口语化语言表达方式,看他的节目处处可感受到生活气息,拉近了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

4.情感和语言艺术融会贯通

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若能与受众形成情感交流,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受众、感动受众将助推节目的成功。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曾经说道:“节目主持人应该与观众站在一起,想他们之所想。”这话没错,节目主持人应该通过感情与受众紧密结合在一起,用真诚的语言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可充分展现自身语言艺术魅力。特别是一些情感类节目,更是需要主持人情感的表达,让受众的思绪跟着节目进行,对节目内容产生共鸣,最后对节目形成依赖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情感与语言艺术的融会贯通,并不是指胡乱煽情,而是建立在传播真实情感的基础上的。

二、结语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语言变革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阐述,并对困境下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双重构建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现状,对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语言变革;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影响

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语言变革也越来越深入,对于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十分重大。正是这种语言变革,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作用

2.1文学语言发展的丰富性

根据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不同时代下文学发展的特点与秉性各有不同,将不同的社会现实程度呈现了出来。然而都将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体现了突出,不管是表达手法,还是写作手法,都具有不同的语言形式。上市期初期,我国语言形式特点逐渐趋于口语化发展,在“五四”运动之后,文学表达开始向白话文形式转变,文学性质的准确性得到突出,这将语言形式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来。相较于模糊的传统文学语言表达形式,文学语言更多的是是突出意义层次的鲜明性、象征性以及功能性,而这些特点也将文学语言向丰富性转变的性质表现出来。自“五四”运动一来,为了应对沉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哲学家投身于西方民主制度建设,希望通过外来思潮的引入,唤醒民族觉醒,显然这对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2人物语言的地方性

在不同的地域,文学的发展将语言地方性特点表现出来。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不管是语言内容,还是文学中的地域文化、地方思想以及风土人情,都表现出了不同地方区域特色的划分,这也将每个文学作品的个性与本真性凸现出来。文学家需要通过文学语言进行创作,文学语言是展现作品的基本载体。自“五四”运动一来,标准普通话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主要形式,而文学中人物语言的“地方性”特征也体现出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其整体特征主要是基于普通话得到表现的,然而在描写地域特色与人情风俗的人物肢体语言时对地方语言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如此基于地方性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将文学作品中需要表现的情感与人物刻画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对于强化作品中心思想表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困境下中国现代语言文学形式的双重构建

3.1民族背景下现代文学发展的适应

上世纪中期,我国现代文学家认为现代文学语言的概念具有双重性,不仅有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同时在艺术层面上,也与文艺作品语言有关。基于这种理解,在民族发展历史中,现代文学的适应性充分表现出来,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基于民族情感的背景下,现代文学发展将国家大义与民族之情包含其中,不管是“美学”“文学”还是“语言学”它们都是基于民族共同语得以形成的,更是双重结构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与文学书写中。

3.2民族背景下现代文学发展的偏离

随着民族的发展,在叛离思想的冲击之下,现代文化的演变逐渐发生文学变革的偏离。根据文学语言的发展规律,民族共同语与文学发展之间会有同一性相背离的发展方向的产生。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源自于语言变革,然而相较于积极的、与大环境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浪潮,这显然会对社会发展与更替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展相适应,就必然存在相背离的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共同作用之下,时展才能够得到推动。

4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4.1强化现代文学的人文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起点,自五四运动之后,在西方先进的影响之下,人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并倡导写作语言由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语言变革就由此产生。随着语言变革不断深入,现代文学也得得到一定的发展,开始强调彰显人的情感与个性,并倡导将个性化发展融入到文学人物塑造中。

4.2推动现代文学趋于唯物主义形式发展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变革逐渐由唯心主义发展到唯物主义形式,相较于同代的哲学家,人们开始倡导时展推动思想发展的观念。与此同时,在西方思潮不断冲击之下,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依然在现代文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突破传统,努力转变被人们所推崇,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新颖、杂感的手法得到运用,从侧面上也批判并揭露了现实主义。

4.3突出现代文学手法的多样化发展

语言变革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协作形式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特点愈发突出。总体而言,在不断加工与改进的过程中,现代文学手法逐渐构建出了与中国独有现代文学特点相适应的体系,在语言形式的转变上,基于特殊的方法对现代普通话语言形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根据现代文学整体框架,我们不难看出文学手法趋于多样化,小说在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外散文、语言、传记、诗歌、语言、论述文等形式的文学手法也开始涌现出来,这无疑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股澎湃浪潮。总而言之,现代文学的发展起源于语言变革,而现代文学的进步也使语言变革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类历代思想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学一直都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语言变革不断深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

参考文献: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3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往往不注意规范的使用语言,只有在有听课活动时才用普通话授课,平时上课多用方言,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会夹杂很多口头用语。在这种语言氛围下,有的学生会跟着起哄,有的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要使用规范的授课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的交流中都要使用普通话,教师要精确的用普通话传递课堂内容,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情感,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美感,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语言美的环境。如在讲《白杨树》的时候,就要在教同学们的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进行标准的示范阅读,运用普通话进行讲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用普通话朗读,让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找到彼此的错误或者发音不标准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二)老师讲课时运用的语言一定要有依据,避免虚浮的夸夸其谈。也就是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言尽于实,不能空发议论,不能偏离文章的主题,进行不必要的渲染。不能给学生一种语言的虚浮感,要在语言优美的同时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感觉到语言的真正艺术,领悟到语言的真谛。

例如,在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书本和实际的内容对为人民服务的做法和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要让学生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能言过其实,让学生反感,要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文章的内容,一定要注意语言艺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还可以举行讨论会,讨论的内容围绕着在当前这个讲究利益的经济社会,是否还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这个讨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在授课时运用具有丰富感情的语言,从而增强语言艺术性的运用。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语言的感情,语言的感情是语言艺术的一种,把有感情的语言融入到课堂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艺术的运用。例如,在对《少年闰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运用丰富优美的语言对闰土进行详尽的介绍,因为闰土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把这样的一个角色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描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要去深入的了解闰土这个人物形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使语言艺术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之中。

二、结束语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4

一、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现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合理应用教学语言,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课堂教学当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且学生必须在充分领会教师的教学语言之后,方可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当中缺乏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于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述与交流沟通,可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清晰准确、形象具体地进行语言表述,学生自然会专心听讲,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心情愉悦,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教学语言来指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获得思维锻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艺术

导语作为开启一堂课的初始语言,能够起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指引到既定方向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导语,并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教师可将这些教学因素完美结合,那么其所创设的教学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经常性使用的教学导语有鼓励式、谈话式、悬念式等,这些教学导语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充满求知欲,并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另外,由于教学形势会因为各种不可提前预知的情况而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按照所产生新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变性地对教学语言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面对突况的应变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教学应变语。教师还应具备认真细致观察的能力,善于应用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客观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剖析问题,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顺利推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

三、教师语言艺术所具有的特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体现教育的明确目标,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现教育职责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重任,必须言传身教地做好学生的楷模。教师语言应具有的教育性是指:语言应文明健康,具有正能量,切忌有不文明、低俗语言出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意说一些内容低俗的不雅语言;有部分教师会与学生说起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合的语言,这种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言论,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语言的教育性特征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所应用的语言,应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自己言行应符合教师的身份。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夹杂着方言的语言教学,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语音把握不准,无法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意蕴等不良后果,这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语言的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幽默感,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也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则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够使学生容易接受。例如,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用“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注:不该用“的”的时候,你总是用,该用“的”的时候偏偏不用,最后总结说,“的”用得太多,并且有时运用得不很恰当,希望以后要准确、恰当地用“的”。当学生看到教师的批注时,不仅没有思想压力,而且乐意改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达意达情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尤其是课堂上的口语和书面语,更应仔细推敲,哪怕是一个停顿,一个标点,也不可马马虎虎,科学术语往往因一字之差而面目全非,对事物的表达,也往往因一个关键词语的使用不当或疏漏而导致错误的结论。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精炼。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4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的美感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那种平淡的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尤其是在朗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诗词时,更讲究语言的节奏感,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读出感情,读出境界,读出境界之外、味外之音。这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很快走进课文的意境当中,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5形象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规范,富有变化,而且还要形象化。讲到最典型人物、最生动事例和最感人情节时,应当绘声绘色、精心刻画,让学生如临界其境,不仅如见其人,而且如闻其声。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就能把抽象化为具体,将深奥内容讲得浅显,将枯燥讲得风趣。鲁迅在讲课,就用农民讨媳妇不需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是应当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姑娘。这一生动形象的例子,就能很好的说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理论问题。

6肢体语言不可忽视

肢体语言,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态,课堂动作等等。上课过程中的眼神,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受教育者来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既使该学生受到了教育,又不影响别的学生的学习进程。当教师流露出悲伤的眼神,或者学生取得进步那欢快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有深深的触动。上课时的摸一摸头,拍拍肩膀,拉拉手,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这些细腻的动作不但传达出老师对他的信任,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言语艺术论文范文6

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习题的指导,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此变得沉闷死板,更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如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熟练运用艺术语言,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以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 言之有物

教师讲课应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绝好时机。在这堂课上,我会充分利用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2008年新学期的课堂上,我带学生重温了奥运开幕式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在气势磅礴的倒计时中我们熟悉的汉字“五四三二一”;文艺演出中专门设置的“文字”板块,通过书简、活字印刷等表现形式,揭开汉字以往的传播过程;在各国代表团入场仪式上,各代表团的入场先后由其汉字笔画来确定,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些都让我们为方块的汉字感到骄傲而自豪,也吸引着学生为更好地使用、研究语言文字而努力!

为了让学生少写、不写错别字,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国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1930年5月,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原,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兵力,冯玉祥、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军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有个泌阳,该地与沁阳却相距千里。这样一来,就使冯军误入泌阳,从而贻误了围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只因随手多写一撇,导致了冯阎联军的战败,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通过真实的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

二 言之有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教学张洁的《我的四季》时,我用“人”字写法有何寓意导入,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志气的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又如,处理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严厉的批评或许有效,但会影响课堂氛围,如果运用幽默的处理方式,既制止了事态的发展,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有位语文老师板书时听见有学生用笔敲打桌子,他没有回头,只是很轻松地说了一句“老师的字写得有节奏吧?都有人伴奏了”。学生都笑了,敲击声也停止了。这位老师仍没有回头,只是又很轻松地说了句“嗯,这就叫‘戛然而止’,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用行动将其诠释给大家”。就这样,这位老师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三 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