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培训课程范例6篇

辩论赛培训课程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培养途径

口语交际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每个人从幼儿启蒙时期就应该开始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训练。而由于现在的小学多数都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所以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口语交际能力差的特征。因此,在小学启蒙时期,学校和教师应该肩负起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的责任,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模拟交际情景

口语交际技巧是一种较抽象的知识概念,不能直接转化为具象的知识点供学生学习,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如果直接向学生教授口语交际技巧,难免会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如果利用情景模拟的授课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口语交际课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模拟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答,同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熟读课文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在学生口语能力过关的基础上才能开始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故事,这种小游戏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使用新的课堂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开设比赛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因此在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融入更多口语训练。在阅读训练的课堂上,可以开设辩论赛来引导学生练习口语交际的技巧,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逐渐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还是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以此文章为论点开展辩论赛。正方:汤姆应该把鱼放掉;反方:汤姆应该把鱼带回家。正反两方展开讨论,同时,重点依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辩论中来,让学生在辩论赛中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辩论赛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阅读课堂上的枯燥感,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辩论赛中,帮助处于弱势的一方,巧妙地延长辩论赛持续的时间,让学生在辩论赛中充分体会到交际的乐趣。

三、在实际生活中训练

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因此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更有效途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展开训练。虽然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课程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方式犹如纸上谈兵,因此收获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学校可以多开设各种活动,例如踏青、植树、征集志愿者或学雷锋做好事等,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利用率。小学生在活动之后,心态通常都会比较兴奋。在这种兴奋的状态下,往往就会产生倾诉的愿望,这时教师或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并引导孩子多说出内心的想法。同时,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口语训练平台,在班级范围内展开演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说一说活动中的体会,鼓励学生演讲,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口语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备内容,还是培养小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综合教育,而口语交际能力决定着小学生未来的求学道路以及职业生涯,更对其一生的道路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应把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课外活动 讲演答辩赛

2012年4月,因为课程教学的缘故,作为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的一名老师,笔者在建筑工程专业一年二期两个班,组织并主持了两堂以《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为雷锋精神添光彩》为主题的班级讲演答辩赛。长沙晚报《高新麓谷》专版与长沙高新区政务门户网等媒体均作了新闻报道。

一、活动开展的缘由与形式

近几年,笔者在分管学校党务宣传与行政工作的同时,一直担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在课堂教育教学,特别是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过程中,感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需要改变。在教学方向上,更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需求,也是人本化教育与职业教育使然,笔者一直想做一些尝试。

取名讲演答辩赛,其义包括讲、演、答、辩四个方面,即讲叙、表演、回答、辩论,在形式与内容上有别于大家熟悉的演讲比赛、大专辩论赛等,有其共性,更有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性、专业性和实用性,重在学生学习、理解、表达、思辨,包括胆量、自信、合作、责任等意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站在这一角度,应该说过程重于结果,这也是该活动意义所在。

2012年是长沙市与高新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年,也是学雷锋活动年。以此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雷锋活动,是学校党政工作要求,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的任教者当身体力行。对学生而言,雷锋精神是铭记于心的道德品质,是道德信仰的精神支柱,向雷锋同志学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展这一活动,适逢学校启动省级课题《中职学校课外活动模式研究》项目,笔者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得以有机会寻求理论研究与操作实践的支持,做出一些更深层次和更广层面上的探索。

二、选手的选择与内容环节的确定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二十多年,历史上学校没有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上网搜寻,也没有发现类似的课外主题活动。对笔者本人而言,也是第一次组织和主持,参与比赛的选手更是极为普通的中职生,且是一年级学生。虽然是自发自愿,没有上级领导与任何部门的任务布置,但作为承担者,作为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笔者还是蛮有压力。

因为时间的紧迫与任务性质的特殊,所以主题与形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过于简单化,要有一定的内涵,还要照顾学生的现实情况,不能拔得太高。通过反复思考,与学生多次协商,最终确定学雷锋主题与比赛形式,主题具体为“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为雷锋精神添光彩”,形式为班级内部的讲演答辩赛。

主题与形式的确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是选择比赛选手,确定具体环节和内容。不选不知道,一选还真难。按照和学生协商的比赛办法,每班学生一分为二,设红蓝两方,各方派出9位选手,其中辩手设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自由人一人,为保证学生参与面,四个辩手下各设副辩一人,每方共计9人。每个班40多人,选出的辩手要18人,占了近二分之一。仅仅其中2―3位学生参加过讲演比赛,没有参加过辩论赛,对这样的活动是第一次听说。自愿加推荐,总算把人选了出来。为保证比赛公平,抽签确定红蓝两方。比赛环节依据内容设置,按照讲、演、答、辩的形式与顺序,选手对号入座。为确保活动成功,笔者自己担任比赛主持。

两个班,两堂活动。只有不到二十天时间,作为一项学习主题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研究,要向全校老师和学生展示,还要邀请合作企业、学生家长代表与教育局领导参与,包括报刊媒体记者,如此基本素质的比赛选手拿得出手吗?活动会成功吗?笔者心里一直还是有些打鼓。

三、“各取所需,各扬所长”的讲演答辩强化训练

针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笔者进行了赛前动员,就形势的严峻和挑战的艰巨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学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和警惕;当然更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创造这样一个机会是一种难得,作为选手更是无尚的荣誉;对于赛前准备,明确目标和思路,每个选手根据自己的分工职责,各取所需,各扬所长,在确保各个环节成功的基础上,形成团队合力。

准备开始阶段,要求选手明确自己职责,练好表达基本功。这是选手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团队成功的基础。一是具体内容,明确讲、演、答、辩的具体内涵。比如其中的一个环节“讲”,一方讲叙雷锋的生平与故事,另一方讲叙学雷锋活动历史与雷锋式人物;二是表达基本功,要求在大众场合讲话有胆量,语言标准清晰。学生在准备了两天后,采取面试的形式逐一检查,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有明显甚至致命的弱点或缺陷,作为辅导老师的笔者,都一一点出来,指出改进的方向,能改当场该,对于优点和长处,给予充分发掘和肯定。

训练中期,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重在选手的不足或缺点的乔正,大概用了一周多时间。对有明显缺点的选手,每两天一检查,批评与表扬并重,学生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每个选手每次的检查时间只有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但学生课余私下的练习时间却是几倍几十倍。

训练成型阶段,主要是对细部进行处理。一是内容具体确定,并能熟练表达;二是排练成型,如要求学生对时间的把握、表情手势的配合、语气快慢的处理等等不断进行修正;三是对对方、对手基本情况的了解,要求作出应有的准备和应对策略;四是应变和创新,要求学生对对手提出的问题或对手的攻击性辩论要有足够的心理与策略准备,同时每一方都要有新表述或新点子或新举措,切忌墨守成规。

临战训练阶段,各方各个位置已经成型,但正副辩手之间、各主辩之间、主辩和自由人之间、各辩手与主持人之间、各队与拉拉队之间以及学校、企业、家长代表评委之间如何和谐统一,都考验着组织者包括学生的能力和智慧。一个人力量再大也是渺小的,考虑再周全也会有漏洞。临战训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为保证比赛的真实性,赛前笔者采取了相互监督、单个模拟、交叉模拟的办法,即队内选手结对训练,互挑毛病;单个选手到非比赛班级表演;两个班选手交叉比赛模拟。而到正式比赛时,却是全新的现场、全新的对手、全新的问题,包括比赛的方方面面,都作了精心安排。经过调整,各方的心理技术准备均达到了最良好状态,各辩手士气极高,全体老师同学更是十分期盼。

由于准备充分,两个班的两堂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邀请企业、教育局、家长和媒体记者出席并担任活动评委,其中有校企合作国际知名企业――的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区教育局领导认为活动有职业教育特色,并建议在全区学校展示推广;学生家长代表十分赞赏学校这一新的教育活动形式;2012年4月13日的长沙晚报专版《高新麓谷》和高新区政务网以《“辩”法子学雷锋》为标题作了专题报道。

四、对讲演答辩赛等课外主题活动的思考

中职学校的课外主题活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限于历史和现实条件,很多活动很少甚至没有开展,更谈不上广泛与深入。

(一)硬软件与认识的不足

笔者组织的此次活动能够成功,产生良好影响,得益于取得了学校党政部门和教研组的支持,特别是课题组的帮助,在训练时间、排练场地、运行经费、课程调整、人员调度、指导老师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保障。而纵观学校一些活动特别是其他职业学校课外活动,开展好此类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在相关培训方面,这一类的活动几乎没有,更缺少这一方面的专门人才。建议教育部门多开展活动技术培训,强化活动业务指导与人才培养。

当然,在学生课外活动方面,教师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需要比一般活动付出更多的劳动与汗水,还需要自我突破,自加压力,创新思考,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要善于总结,善于提升。

软硬件的配备,关键看学校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了。如果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或指标考核,就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为一所普通的中职学校――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能够在学生课外活动方面尝试创新,并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笔者认为是很有意义与实践价值的。

(二)不要低估中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活动对象是高一年级二期,学生选手平均年龄不到17岁,但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好这一次任务,得到各方面普遍的良好认可,笔者以为几个因素是主要的:

1.是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实际,高中阶段学生已有了较大自由度的认识和思考,需要有表达的机会;

2.是活动形式符合中职学生内心需要,有新颖、有趣味;有理性、有叛逆;有个性、有团队。

3.是对学生能力和进步的充分信任,这是最关键的一条。这样的活动在一般人看来难做,主要是以为中职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笔者一开始也有很多担心,即缘于此。但事实证明,低估中职学生是不正确的,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等非常强,关键是看老师是否给予充分信任,是否给予机会,是否给予指导。此次活动让笔者甚至有了颠覆性认识,借用一句不知是不是有的名言:只要不是哑巴,就能把话说好!

(三)讲演答辩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把话说好只是讲演答辩赛的最基本要求。文章的精确组织、语言的感情表达、表演的情境到位、问答的正确把握、辩论的缜密严谨、团队的配合协调等等,都可以上升到艺术层次,其实也是选手和团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赛事的组织也是一门艺术。比赛环节的设置、每个环节的有机衔接、赛场的环境布置、比赛双方和主持人以及观众的默契、场上各类临时性变化的应急应变、活动形式与效果的平衡,都是一堂课外主题活动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忽略。

特别要重视学生团队的组织管理。作为赛事的组织者,对学生选手与团队的管理十分重要,这是课外活动、比赛等成功的基本保证,在纪律意识、协作精神、比赛作风、心理承受等方面尤其要加强锻炼,大众场合的比赛不同于一般,这一点务必要跟学生讲清楚道理,也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

另外,对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也有较高要求。除了活动或比赛的一般要求外,要尽可能起到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大家追求的理想。本次学雷锋讲演答辩赛,笔者尝试写词谱曲、吉他弹唱的一首原创歌曲《雷锋――青春的纪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活动添了些许色彩。

总之,学雷锋班级主题讲演答辩赛,是一次课外主题活动的有益尝试,推动了学校课外活动的研究与开展,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加强了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的沟通理解与教育力量整合,更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与良好品质养成,是素质教育的最好落实。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生的培养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迎接新形势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大部分国内外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到重要位置。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1,2]。

在工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工程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融合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的综合性训练课程,工程训练教学环节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并结合理论知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会明显提升。同时,当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工程训练的环节,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互动,符合知识积累的规律,能够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高水平人才[3,4]。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班于2011年开始招生,针对机械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意义在于:(1)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国际班的培养计划是在借鉴了国外著名高校同类专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现代高级复合型精英人才,其中工程训练是主要的实践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改革国际班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全面改革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需要。尽管目前的工程训练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工程训练是全校所有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涉及的人数众多,实施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会遇到很多困难。国际班人数较少,教学改革的实施相对容易,教改效果的跟踪和评价容易实现,因此,以机械国际班为改革试点,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全面实施改革的方式应该是一种最佳选择。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对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机械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建立创新项目驱动的课程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产品为载体,以项目带动训练,训练内容从以单元模块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项目为中心,将车、钳、铣、磨、铸、锻、热、焊、数控加工、电加工、激光加工、快速成型等制造工艺各模块的训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首先给出项目任务,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课程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其次,学生对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可行性分析、功能和性能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外形设计分析等,然后再根据专业知识和原理进行创新设计,选择制造模块并进行工艺设计,最后进行加工和装配,形成创新产品。通过创新项目牵引,学生既能对各个工种以及各工种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又能掌握各种创新方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工程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但是,参赛学生毕竟只是各专业选拔出来的少数学生,受众面小,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培养理念和内容体系,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安排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和制作出无碳小车,然后进行无碳小车竞赛,以小车的制造质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小车相?P的设计文件以及设计方案的答辩成绩来衡量学生工程训练能力的高低。通过实施“赛教结合”的工程训练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打破传统师傅带徒弟式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开展以学生主动创造、主动参与和知识共享为动力机制的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讨为主,教师给予提示、答疑,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和讨论项目方案,自主制订加工工艺和选择加工设备和工具,独立完成加工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体会零件设计和加工的系统过程和具体方法,感悟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工程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最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工程训练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工程训练报告,更进一步地深入体会工程训练课程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法,将每个工种的工程训练内容相互融合,形成在创新项目驱动下问题探索式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贯彻做学融合、知行统一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这样的探索式学习过程中获取工艺知识,锻炼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设计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无碳小车创新项目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经常采用的竞赛题目,经过多年的竞赛,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选择无碳小车的设计和制造,将其作为工程训练的项目案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要制定教学实施计划,编写英文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制定将训练内容从原来的以单元模块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设计知识为主线、逐步引出知识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编写英文电子教案、制定统一的工程训练教学计划、使用统一的视频资料库和课件、购买材料和零件,以满足学生项目制作的需求。

(二)针对机械国际班,实施基于创新项目竞赛机制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介绍无碳小车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然后,分阶段实施教学改革:

1.设计实施阶段。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项目设计、画出构思示意图,最后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并进行相关计算与部件的选型。在设计实施阶段,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老师仅起引导和答疑的作用,要迫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学习工程技术项目创新实践中必须要用到的知识点。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置互动环节,在每个设计阶段要求学生上讲台用英文讲解设计方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讨论,对存在的疑问和难点采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课堂上师生之间积极对话、讨论、辩驳,形成“猜想与反驳”的课堂讨论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放映动画、引用图例、演示实物以及网络资源,产生一种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研究的气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产品制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自己设计的无碳小车制作加工成真实的产品,该阶段也是工程训练创新实践的一个重点阶段。学生必须自主选择加工方式、加工设备和工具、自主制订加工工艺,并完成加工操作。指导教师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零件加工的系统过程和具体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教师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讲授,比如讲解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等;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参考书学习有关工艺知识、加工参数的选择、工艺文件的编制等。提供互联网或局域网络,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工业经常利用的元素。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工艺意识等。让学生在经历“设想―创意―设计―制作―作品”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竞赛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有两次竞赛的机会,通过第一次竞赛,发现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并改进;通过第二次竞赛最终评定无碳小车的水平和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设置竞赛单元,让学生提高产品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创新训练报告。在完成项目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后,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训练报告要求全英文撰写,包括无碳小车设计图纸、无碳小车设计和制造说明书、方案设计(包括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结构,行走机构和微调机构等)、技术设计(包括小车的能耗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零部件设计和整体设计)、小车的制作和调试(包括加工工艺方案分析报告,小车的调试和改进方法)等。通过工程训练报告,培养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和总结以及论文撰写能力。

5.项目验收答辩。项目设计和制作以及竞赛完毕后,主讲教师组织进行答辩,答辩全程需要使用英语,各课题组的同学必须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和回答设计方案的制定思路、技术难点、技术重点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6.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基于上述的多阶段、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包括创新设计考核、创新制作考核、创新竞赛考核、工程训练报告考核以及项目验收答辩考核等成绩评定方法,根据不同阶段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设计各阶段的考核权重,最终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性考核模式。

7.收集教改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经过“调研―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反复过程,构建完善的基于创新项目竞赛机制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带动全校工科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4

二、活动时间:20xx年11月

地点:机电楼、多媒体报告厅

三、主办:机械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机械工程系演讲协会

四、活动具体安排:

(1)、10月27日晚自习,在学生会的带领下,由宣传部王慧进系各班宣传此次活动,并向班级发此次辩论赛通知。通知如下:

关于举办机械工程系

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的通知

机械系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学生往往以严谨务实见长,羞于张口,不擅表达,为了提高大家的表达能力,提高大家的思辨能力,挖掘和培养优秀辩论人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系学生间互动,我系特决定举办机械工程系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机械工程系学生

二、参赛要求:(1)、每人自备一份关于“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稿件以便在选拔赛时读稿或演讲进入预赛;

(2)、表达流畅、说理透彻,有一定的辩驳能力;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音质、音色较好 ;

三、活动方式:(1)、比赛分为选拔赛、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选拔赛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为主题朗诵或演讲;

(3)、预决赛前一周,以抽签方式决定正、反方以及辩题;

四、奖项设置:设冠军队一组、亚军队一组、辩手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相关物质奖励,并加相应德育分。

五、选拔赛时间:11月1日(周日)下午6:30

地点:机电楼508

六、报名方式:在各班班长处报名,留下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由各班班长在10月30日(周五)晚自习后将名单交到系团总支。

(2)、11月1日下午6:30,机电楼508,由副会长张超主持此次选拔赛!评委主要有系团总支、学生会相关人员及会长刘超,由组织部张玉娇、张义庭组织参赛选手抽签签到及现场纪律维护,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协调配合此次工作。

比赛完后,由秘书处赵曼曼负责统计此次比赛分数并排出名次。结合各评委意见,选出前16名同学作为此次辩论赛选手以及选出10名朗诵较好的同学参加全院的朗诵比赛(注:辩论选手和朗诵选手可重复)。

(3)、11月2日晚自习,把进入复赛的16名选手叫到团总支办公室抽签分组,抽辩题,抽签决定对战组。主要分为4组,每组4人。和他们介绍辩论赛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准备辩题的相关材料。由张超、刘超负责。

(4)11月4日——12日,对16名选手进行培训,教他们相关辩论技巧。并找一个主持人,让主持人熟悉辩论规则。

(5)11月13日在机电楼508举办辩论赛决赛。分为两组,以抽签方式决定比赛出场顺序!邀请系老师、系团总支、学生会的人当评委。当场选出获胜组。

注:根据各组情况,如果各组实力均衡

并较强,获胜的两组进入决赛,不对辩手进行调动;如果获胜组中有辩论能力较弱的人,挑出前8名进入决赛。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5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经学教育模式?如何才能弥补我国法学教育中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不足呢?我国法学教育在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同时,也大量借鉴了国外法学教育的有益经验。一些法学院不仅在传统的课程中大量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而且还专门开设了诸如“法律诊所式课程”、“模拟法庭”、“律师实务”、“案例分析课”等以能力训练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借用美国法学院的一句格言,这些课程的宗旨是:“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换言之,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索、写作、陈述和行为。听、说、思、写、辩,举手投足都应当表现出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这些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恰恰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所无涵盖的重要方面。

仅以模拟法庭的教学形式而言,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模拟法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像律师那样接手模拟案件。他们作为当事人的律师、检察官或法官,成为案件的当事人或参与人,因而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他们的角色已经不是学生,而是律师或其他法律工作者,因此也就必须像律师那样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且是学生的地位和视角的转换。它对学生产生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传统经院式法学教育模式的作用。举例而言,当一个人作为乘客坐车时,他不一定会记住行车的路线。但是,当他坐在司机的位置上时,他就必须认路、记路和分析路线。模拟法庭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置于司机的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也就会有根本不同。老师在其中起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即挑选或编写适当的案例材料、提供一般性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等等。模拟法庭中的老师应当切忌成为正确答案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从而由学生解决法律争议的路标或评论人。

2. 学生不仅要处理法律问题,而且必须处理事实问题。这正是任何一个实际案件都遇到的情况。但是,我们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法恰恰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为达到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案件中分析事实、灵活运用证据法和程序法的目的,模拟法庭采用的案件不应该是从现行法院判决书中摘录的事实。因为法院判决书对于事实的陈述一般都很简单明了,鲜有什么可供进一步争辩的余地。任何有经验的律师和法官都清楚,大多数案件的事实都不会是明确和简单的。同一件事实材料,从不同的当事人和证人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事实材料应当以当事人为律师提供的素材和诉讼请求为主要形式。当学生接触案件时,他们需要首先像律师那样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和建构,从而形成要向法庭陈述的事实,并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己方的法律意见。应当承认,我国多数法学院中的模拟法庭的训练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比较真实的案件材料,而仅仅满足于提供一个现成的判决书中所认定的简单事实。这种做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模拟法庭式的教学法,充其量不过是“以例说法”,运用一种事实现象去说明某种法律规范的内涵或构成要件。其着眼点在于对法律规范的分析,而非在于如何在散乱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发现、筛选、认定和建构事实的能力的训练。

3. 学生要学会如何在庭前形成法律意见和开庭时进行法庭陈述和辩论。这种能力不仅依赖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依赖于对于各种相关学科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比如对于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官的心理分析,法庭陈述和辩论的技巧,对于逻辑学熟练运用,对于与案件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了解,等等。因此,模拟法庭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其作用远非其他传统的课程所能达到。

4. 模拟法庭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法庭上的辩论,而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如果运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法律规范的运用,学生学到的只是有关诉讼中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点上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模拟法庭训练一般持续一段时间,学生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实事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因此学生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按部门法为标准所划分的人为藩篱,要求学生同时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正是由于模拟法庭提供的训练更真实、更近于实践、更系统和全面,把经院式无生气的法学教育变成了能动式生动活泼的模式,因此各国法学院都定期在法学院内部举行模拟法庭比赛或开设模拟法庭训练课程,以弥补传统法学教育中的不足。不少国家还在法学院之间组织各种区域或全国性的比赛。近些年来,不少国际性的模拟法庭比赛也定期举办,例如美国杰瑟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维也纳国际商事模拟仲裁比赛、亚洲杯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在2000年参加了亚洲杯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今年参加了维也纳国际商事仲裁比赛,在全部九十四支参赛队中获得了第三十名的好成绩。

辩论赛培训课程范文6

一、预留专门时间,开展微型演讲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学到了思想品德知识,却难以正确表达出来,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答案,缺乏表达能力。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开展微型演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活动放在思想品德早读课时间进行,按照学号轮回,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可以根据要求自行拟定题目,编写提纲或撰写演讲稿。

演讲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内容复习型。主要针对上一节课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论观点阐述,重点围绕概念的理解、关系的阐述开展,实际上就是安排一名学生系统地将上一节课教学的重点系统地表述出来,这样做的作用是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巩固旧知。二是学习体会型。主要围绕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延伸,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向课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向其他学科开展延伸,运用鲜活的事例丰富学习内容,能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三是方法介绍型。主要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可以针对整个学科,也可以就某一部分内容来展开,供大家学习借鉴,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经验交流、优势互补的效果。

开展这样的演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拓展延伸,并能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产生兴趣,沟通思想,交流情感。

二、课前精心准备,开展新闻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要能够养成关心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我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安排三分钟进行新闻活动,人员也是按照学号轮回。

新闻活动内容主要有三块:一是最近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安排一名学生简要介绍国际经济走向、局部战争、突发事件,以及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等等,帮助学生弥补信息上的闭塞。二是近期国内重要新闻。主要介绍国内最近发生的重大时事要闻,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内容为主。三是与将要教学内容有关的现实事例。事先安排一名学生针对新授内容和教学要求,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既作为向全班新闻的内容,又作为教学素材的补充,供师生开展双边教学活动探究使用。

这样的活动坚持下来非常有意义,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手、脑、口并用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三、结合校课程,开展乡情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与开放性,当前普遍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供有效补充,进一步将思想品德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培养思想品德情感。我在每双周开设的思想品德活动课程中,结合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所得。

开展乡情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家乡自然环境题材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后通过远足、查阅地方志资料、向有经验老人询问等方式,对家乡的地质地貌形成初步认识,并对自然优势、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家乡人文历史题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考察采访活动,具体了解名人生平事迹,了解家乡走出去的名人作出的业绩和在祖国、在家乡的影响,感受家乡群众对名人的崇敬之情。三是家乡重大纪念题材内容。重点搜集有关重要时期的典型事件,如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所有资料由学生自行寻找或撰写,资料内容全部来自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环境,教育内容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真实感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逐步升华为爱国情感,付诸未来报国之行。

四、理论结合实际,开展观点辩论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运用辩论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充分揭示问题争论的关键,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学生参与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组织辩论赛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确定辩题,搜集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中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师生共同讨论设计辩论题目,教师对双方进行指导,主要对辩题开展认真的研究,分析双方辩论重点,并思考如何反驳。根据双方确定的辩论要点,认真查找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写出辩论稿及训练辩论技巧。二是组织比赛。教师可以担任辩论赛主席,也可以选择一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这项工作,辩论赛主席要能够对辩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活动还要推选一批评委,评委主要由班级学生代表担任。三是总结评价。比赛结束要及时开展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各种表现予以肯定。可以采取教师先点评,学生后自评的方式开展。教师在点评时要一步到位,切中要害,指出学生在比赛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