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范例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高级口语;教学方法;汉语辩论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日益细化,针对口语课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留学生的口语课程,尤其是高级口语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打击师生的积极性。对于留学生而言,能以中式思维进行流利的交谈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口语课的最终目的。已经掌握基本汉语口语能力的留学生通常无法再有显著的提高,或者说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停滞阶段。本文所提出的主题辩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中式思维、帮助学生跨越在口语中级阶段停滞不前的现状,为留学生的高级口语教学课程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现状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通常是先安排听力课,第二学年开始开设口语课,但高级口语课的开设却少之又少。对外汉语教师通常认为高级口语课难上,首先表现在学生的不感兴趣。由于口语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往往不能反映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口语教学基本上就是局限于对老师的模仿、跟读、普通问答和对话上,缺少特色,也无法真正做到高级口语课的要求。根据《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高级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留学生形成基本的汉语思维,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话题进行大段的、系统的、完整的语言表达。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认为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非得益于口语课堂教学,而是得益于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交谈。所以,口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分析的。为了实现《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我们目前所开设的对外汉语课程的高级口语课,从教材到教学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二、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程安排上,对于高级口语课的安排通常在第三四学年,但教学课时相较于初级口语课会减少,教学力度也不如之前,甚至到了第四学年的时候会取消口语课。

(二)教学方法上,教学模式单一,口语教学往往局限于跟读、模仿,以及简单的对话上,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够,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缺少特色,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另外,留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和思维更不相同,高级口语课上只是口语水平比较高或者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发言,而口语水平相对较低或内向的学生却不容易开口说话,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了对学生个体水平的关注。

(三)教学内容上,课文所选的对话场景基本已经不能反映目前中国的社会情况,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一旦他们认为所学的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课堂教学也会无法顺利进行。目前的高级口语课的教学重点是进行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交际方面的训练,高级口语班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交际的能力,对于像初级口语课上老师的大量输出和反复跟读模仿已经不再需要,在高级口语课堂上,他们需要的是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和明确得体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留学生高级口语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高级口语课堂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在高级口语课堂上普遍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型教学法,话题导入法等,少部分课堂也会尝试使用一些新的适用于高级口语的教学方法,例如体演文化教学法,演讲法等,但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下面是我对于部分高级口语课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任务型教学法。大部分老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中高级口语课,因为老师可根据每节课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合理划分时间和安排学习重点。但是老师通常会把自己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工作量安排的较大,体现在课前老师必须自己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这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课外时间。课上又承担了大量的讲解,指导,纠正的任务,这又与精讲多练的原则相违背。留学生会因为基础不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不同而出现各种问题,这又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但不会太理想,制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容易完成。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西方教学法,现在被普遍应用在口语教学中,特别是高级口语课堂教学中。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张学生要深入到目的语语境中和文化中去学习,比如让学生按照不同人称复述课文或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时间久了体演文化教学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固定的场景和对话,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由于这些口语教材内容的陈旧,所以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用性要求。其次,体演文化教学法是针对西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西方人性格开朗,比较适合这种表演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腼腆的东方学习者来说,他们习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这时体演文化教学法就不适用了。

四、将汉语主题辩论教学法引入高级口语课的优势与可能性分析

主题辩论教学是目前高等人文社科领域普遍采取的这一种授课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技巧。

(一)汉语主题辩论的可操作性。辩论是一种人力、物力成本极低,但收益却极其丰富的活动。举办一场简单的辩论活动,通常我们只需要参赛者和一些必要的桌椅,场地甚至可以是一间教室。这与我们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硬件配置是并无太大区别的。所以,我们更多地是要加大对留学生的精神培训。因此,我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汉语主题辩论的资源丰富性。在日常教学的课时计划中,我们可以对每一期的特色课程的辩论主题有所区别,涉及各个领域,尤其可以参照外国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这些辩论主题所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包括中华文化,历史变迁,或者当今局势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辩论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总结出新颖的观点。而从汉文化的角度出发,通常汉语辩论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或支撑己方论点。有时我们需要引经据典,有时我们需要使用名人名言。所以,这就要求外国留学生在辩论之前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对方的质疑和攻击。通过汉语辩论,我们可以直接有效的延展并拓宽留学生的汉文化视野,让他们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

五、留学生高级口语课中主题辩论教学的开展

基于对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分析,结合主题辩论教学法在高级口语课中的优势与可能,主题辩论课程可以从如下方面准备:

(一)课堂辩论的题目选择。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贴近留学生生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但同时要注意规避一些敏感的话题。例如留学生对于青春、科技、环境等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的话题:传统文化方面的“太极拳是否应该普及为一门大学中的专业课程”,工业方面的“当今社会工业发展应该/不应该慢下来”,环保方面的“控制白色污染更应该靠政府/更应该靠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性格方面的“嫁人应该嫁项羽/嫁刘邦”……

(二)课堂辩论的内容准备。辩论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都比较大,涉及的方面也会很广泛。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收集资料,并且可以资源共享,一方面,他们的信息量会增加,在平时与人的交流中就会有更多话题,写作时也会有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充分的准备会帮助口语能力较低的同学树立自信。一起准备的过程也会拉近同学们的距离,降低课堂的羞涩感。团体的合作也会使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那么成功解决问题的几率也会增加。在对主题辩论课程进行筹备时,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将讨论的话题或材料尽可能的研究透彻,以便更清楚准确地回答外国留学生所疑惑的各种问题。这一筹备工作阶段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教学相长的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获得了教学经验,留学生获得了有关于汉语文化的知识,彼此间沟通的针对性更强,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也更为显著。

(三)课堂辩论的预期问题和解决办法。冷场或场面热烈难以掌控会是出现的最大问题。这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把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情况,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避免尴尬或控制场面,例如教师可以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发言,或适当停止辩论进行中场休息和总结。我们知道,特色教学课程在起步时是需要时间和实践考量的,实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困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都无从知道。但是,我们必须通过探索使其日益成熟。

六、结语

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口语课程的学习,留学生越来越难以满足于简答的日常对话,而是需要独立完整的想法和观点,并通过准确的词汇和语法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把每一节口语课都上的丰富多彩,力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所提供的主题辩论教学法仅仅是万千方法中的一个,业内常说“教无定法”,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发现最适合自己和留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不久之后,我们的高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成绩必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辩论式教学范文2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存在差异,其学科属性具有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我国的中学教育目前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偏重数理推论,学生们从中学跨越到大学,初次接触到《中基》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针对《中基》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在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辩论式教学法概述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2]。辩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可以采用标准的辩论赛赛程,辩论赛程看似是一个直线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过程。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还是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辩论双方需要再次搜集资料进行迅速有效的分析判断,再予以精彩表达。这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所以,通过长期、规范的辩论训练,学生将逐渐具备出色的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中基》课程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大部分学生习惯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认真地听讲,期待从老师的讲述中获得知识。但是,中医学具有特殊的学科属性,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的知识,很难全盘接受《中基》教材上的内容,逐渐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使得《中基》教学愈加难以深入。小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中医理论,试图通过自学探索中医知识。由于缺乏认知基础,在探索中往往也是徒劳无功的。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命题、学生思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基》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了学生对中医认知不够的缺陷。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潮流,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形式之一。《中基》教材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为内容蓝本,用现代白话文表述,采用分章节的编写体例。各章节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段落之间因果联系、前后连贯,文字表达平铺直叙、侧重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难以抓住重点、内容枯燥乏味。引入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抓住重点难点、提炼总结辩题,学生围绕辩题积极思考、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再恰当表达。这个过程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生动化,又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老师在学生辩论中发现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中基》课程开设对象一般为大学一年级新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查找文献的习惯。辩论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基》课程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论据过程中去查找文献,从大一开始养成查找文献的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查找和利用文献的能力。

3辩论式教学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3.1辩题拟定

根据《中基》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拟定辩题、制定学期辩论计划。如《藏象》章节中的五脏是重点内容,中医对五脏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与西医对五脏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根据以上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可以拟定辩题“五脏功能认识更重要还是形态认识更重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中医所认识的五脏是“形态功能合一”的概念。

3.2辩论前期准备

学期初,将辩题和辩论计划公布给各班全体学生。委托学习委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再推选出3位辩手,其他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论据。每场辩题由抽签决定所持立场,确定辩论正反双方。

3.3课堂辩论实施

任课老师担任辩论赛主评委,邀请3位高年级学生担任评委。指定1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选定1名学生评委兼任计时员。正反双方辩手辩论过程包括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4个环节,评委从4个方面给予评分,再结合回答评委提问情况给予附加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标准辩论赛赛程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评分结果当场公布。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

3.4点评与总结

任课老师根据评分结果和选手表现点评和总结本场辩论。首先,点评各组的团结协作情况。再点评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文献引用、观点对错等。最后,对《中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同学们在辩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关于该部分内容理解上的错误,指明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辩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形成体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4.1老师拟定辩题需反复斟酌

《中基》课程内容涵盖面较广,拟定辩题时以突出课程大纲中的重点概念为主、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难点内容为目的,不宜涉及医学流派问题、各家学说观点等较难、较偏的内容。

4.2评判标准要重过程轻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辩论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评判学生辩论技巧。任课老师要从学生们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表现,去发现学生掌握某方面内容时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

4.3因材施教促进辩论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

遴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席和组长、选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辩手、安排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因材施教、各取所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辩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会有利于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沈燕.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42-143.

[2]卯明艳.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02-203.

辩论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必要性;核心素养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政治教师将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分析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尝试探索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1.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对所学知识有独特的理解和判断。在辩论式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敢于质疑,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做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高中政治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才能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使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产生足够的热情。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发表意见的意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是以讨论辩题为主线的,也就是说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导向的。所以,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出各自观点,并不断进行语言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提出问题、分享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强化问题意识。学生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辩论式情境教学中,学生在提出本方观点的时候不仅要进行相应的阐述,还需要反驳对方的观点,找出对方观点中的错误或论证方式的逻辑错误、不足等。可见,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质疑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时候,就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的时候。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课堂互动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和批判,进而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合适的辩题,激发学生的辩论热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时,首先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辩题,辩题需要具有较强的讨论性。如果辩题没有讨论性和开放性,那么辩论就失去了意义。教师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把控好辩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辩题太难,学生理解和思考起来就比较困难,就无法提出自己的论点,无法使辩论顺利进行下去。反之,如果辩题太简单,就会缺少深入讨论的机会,使辩论很快就结束,丧失开展辩论式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所以,教师所设置的辩题一定要难易适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意见。另外,教师选择辩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高中生更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比如,教学“法律与生活”中的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就业和创业作为辩论素材组织学生辩论。教师可以将当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热点话题“应该选择就业还是创业”作为辩题,让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充分的辩论,促使学生对就业和创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还可以逐步培养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2.合理分组,保证各小组水平均衡

教师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水平大致相当。分组时,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分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以确保分组的合理性,保证各小组水平均衡。如果小组分配不合理,就容易在辩论中出现某一组占绝对优势的现象,导致辩论失去应有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为小组内部成员为了获得辩论赛的成功,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情况调整分工,找到最佳的分工方式。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3.丰富辩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应该注重丰富辩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时,可以采用深入讨论式辩论、引入发现式辩论和综合运用式辩论等多种辩论形式。在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辩题,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发现更多的分论点,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进而完成知识迁移。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学“各具特色的国家”中的“国家的结构形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辩论素材,并将辩题设置为“在不考虑国家性质的情况下,单一制和联邦制哪个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在辩论之前,教师需要把这个辩题告诉学生,让学生们分好正反方,分头搜集资料,并告诉学生可以运用深入讨论式辩论、引入发现式辩论法。学生对此辩题展开辩论的时候,通常会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的论述方向。在学生对该内容辩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

4.注重引导,确保辩论方向正确

在辩论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辩论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辩论中需要抓住对方陈述观点过程中的漏洞进行反驳,也需要利用充分的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力论证,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如在辩论的总结环节,要进行自我观点的总结,将己方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突出己方观点的优越性。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随时给予引导,及时介入,以保证辩论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比如,教学“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外来文化到底该不该学习作为辩论素材,将“学习外来文化有没有必要”设为辩题。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对辩论的整体进度进行监控和把握,当学生的辩论方向或进度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地介入调整,确保整个辩论的方向正确性和高效性。学生通过辩论可以认识到,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我的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启发者和引导者,当学生的观点出现错误、立不住脚时,或者辩论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需要及时指出,并启发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

5.总结辩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当学生完成辩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辩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广泛,比如,对每个小组的发挥情况、每个小组成员的发挥情况、辩论中的论据是否充实、辩论过程中的逻辑是否严密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发现自己辩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改进不足、保持优势。评价的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应该采取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也就是说既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更科学,更具合理性和导向性。另外,辩论完成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辩论过程中的论点和相应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比如,教学“法律与生活”中的“家庭与婚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热点话题“离婚冷静期”作为辩论素材。“离婚冷静期”是我国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关于离婚登记程序的调整。“离婚冷静期”被提出之后,引发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此,教师可以将“设置离婚冷静期是否合理”作为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辩论。辩论完成以后,教师要对辩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不是哪一方的胜负情况,而是每个小组关于辩论的准备情况和每个成员在辩论过程中的发挥情况。小组成员的表述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具有条理性,论据是否充分,整体论述是否形成有效闭环等,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辩论情况的主要依据。学生在互评时,主要依据的是辩论中的现场发挥情况,要对队友和对手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概括总结与评价。而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针对自身辩论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评论前的准备情况及辩论中的发挥和表述情况。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对自己参加辩论的整体过程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优点,进而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对辩论过程的全面系统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此次辩论活动,还能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三、结语

辩论式教学范文4

1.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性学习(learnerautonomy)通常被认为是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负责的一种能力。它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著名学者HenriHolec(1981)首先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此以后,国内学者,包括李秀萍(2006)等人对于英语自主性学习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的研究,并将其与中国的基本文化和教育观念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试图寻找出一种适合于中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英语自主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些特征包括: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于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看法;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利用学习策略和资源学习英语;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首先必须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要有所了解,当然除了自我认为以外,也需要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帮助,从而获取客观的评价以增进自我了解。其次,需要学生对与课堂教学有明确的认识,包括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程序了然于心,从而结合自身的情况获取课堂上最有用的信息。另外,计划的制定也是不可或缺的英语学习动力,除了大学里需要通过的四六级目标,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英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因此,需要将英语学习设定为一种长期的目标,结合自身当前目标,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学习是必不可少,而将英语学习作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一项长远而宏伟的目标。此外,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尽一切可能将资源转化为有用的知识。精于发现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甄别资源的优劣,尽可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在平时,不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死抓住英语课本不放;在校园生活中,应该多参与学校举行的英语角活动,并乐于与人交流英语。最后,自主学习者应该时刻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对自身能力的提升进行客观的评价,将每一天的英语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记录于纸上,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最终便会获得事宜于自己的自主性学习途径。

2.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的增强

在英语教学这门语言学科中,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对于实时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以据此分析授课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的改进。而在刘东燕(2011)对于中国和国外课堂上互动式的研究中表明:中国学生对于互动教学能否产生有益成果的问题上,并不能持完全的肯定态度。这说明中国传统的缺乏互动的教育模式已经在中国学生心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心中最原始的固定性心理导致了学生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接受和变革式互动教育的排斥。因此,课堂上英语教学的互动式开展困难重重,这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首先打破思想上的瓶颈。在这其中,师生关系作为首当其冲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摒弃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大力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平等的师生关系当作自然的事情。其次,需要淡化课堂上严肃的气氛,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使学生不再将上课当成一种包袱,而是乐在其中。当师生之间的观点或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再需要履行“举手提问”的繁琐程序。最后,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的询问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鼓励和肯定持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只有通过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才能使学生自信的学习并且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3.外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促进

在现行的教育体质下,应该将更多的外国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当中。人们常常惊叹于国内学生词汇量的巨大和英语语法知识的精通却很难将英语口语脱口而出,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中国学生对于国外文化的淡薄,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坐落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之上,而很难用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来指导语言思维,使得国人的英语生涩并且拗口。因此,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使的英语文化思维这个基础能够完美的支撑英语语言这个上层建筑。在如今课堂教育多样化的模式之上,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国外的报刊杂质,掌握欧美国家的写作特点和宣传风格,并且可以通过播放英语影片来使学生了解外国人沟通的技巧以及他们的处事风格。只有将教育重点充分的聚焦于外国的文化的培养之上,才能使得学生了解国外语言思维,使中国学生的英语更加外国化。

结语

辩论式教学范文5

纵观我国上世纪的教学论建设,主要是构建了“中国式”的教学论理论体系,而当下教学论的发展也应建立在上世纪教学理论引进、原创的基础上。全盘的否定或概念重建,都是不理智的、不负责任的救急式行为。我们认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完善离不开提升其本身的科学性、适切性,这需要在研究教学实践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理论建构,而不是简单的概念推倒重来。变革的教学世界出现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亟需教学论解答,特别是有关教学的价值观、认知观、知识观的变革,都需要研究者进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体系的改造与创新。但教学理论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是由教学理论作为统一整体的存在及其结构形式决定的;同时又具有动态生成性,这是由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生成决定的。在当下急剧变革的教学世界,教学理论总要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理论的依据,指导教学改革的进行。有学者指出,教学论以教学世界观的形式作为教学论的存在方式并且真正发挥教学论的作用,是实现教学论变革、推进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就是教学论的现实化。[2]面对教学实践的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用西方教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化教学现实问题,教学理论的文化制约性导致“破解”教学困境的功能式微,也对教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当下的教学世界发生着深刻的“观念”变革,表现出课程论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特征,涉及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标准实施、课程评价变革、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面,教学论一时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课程理念的变革最终要在实践中落实在师生教学行为的变化上,才能是一次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反,那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和实践假象。

教学论发展的本土化改造诉求

教学论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世界,教学论史上不断进行的理论改造,也正是教学理论和教学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新课改以前的教学理论大多是游离在教学实践之外的话,那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则是一次课程与教学理论概念重建的运动,是由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次教育改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一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缺失,加上直接套用西方现成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一次迫切面临着“中国化”的改造与变革。当下教学世界进行着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推演出的课程组织模式、教学策略等一系列变革,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外来教学理论“‘繁荣’局面的背后,恰恰表明我国教学理论的薄弱和整体贫困”[3]﹙P173﹚。毋庸置疑,吸收并学习国外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成果,有益于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但西方教学理论作为异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其形成与西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背景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一种文化背景中生成的特定教学理论,被应用于另一种文化条件下的教学实践,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教学理论的文化适应性问题,这就是教学理论的跨文化现象。[4]教学理论总是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它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规范,这就决定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者对西方教学理论要进行“中国式”的吸收和改造。简单的“拿来主义”必然会引起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这是课程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学者也对全面地、简单地套用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持批判态度,有学者提出,面对文化冲突,应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应用。[5]因此,时代变革下教学论的发展面临的不是抛开旧的概念范畴,创造新的理论框架,而是要在已有的教学论框架内进行一定的改造。我们主张,教学理论要进行的改造是在传统教学理论体系下的“改”,这既包含了对原有教学理论的继承,同时也有对教学理论的创新、建构,进而言之,是对教学理论的彻底的评判,并关注当下教学世界的理论框架的完善。特别在我国教学文化转型的变革时期,进行教学论的改造,就是在“传统”、“旧的”教学论的概念、范畴、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也就是在结合教学论研究的基本状态、把握现实的教学世界、吸收各学科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论进行“现时代”和“本土化”的改造,建构起适应性的理论框架,转换研究范式,以服务当下教学实践的理论需要。教学论的发展离不开研究者的理性认识,特别是对教学的事实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者对客观教学世界实质的把握,要通过严密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继而形成对教学的理论认识。这个思维过程也要基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历史。所以,学者们要推动教学论的发展,就要在已有“传统”教学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照当代的教学世界,进行理论的修改或完善,进而逐步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回顾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教学理论的引介曾带给我们理论界思想的启迪,学者们对西方教学理论的评介、研究主要关注其观点结论、实践操作方法,实际上这是一种“价值中立”的理论教学论研究,忽视了对其研究立场和方法的借鉴和研究,也忽视了教学世界中活生生的中国师生。教学论的发展需要理论工作者针对当下教学问题的逻辑思考,从国外教学理论到我国的教学改革之间,需要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其中就包括我们对国外教学理论深入系统的理解和对我国现实教学问题的科学分析,只有对现有的教学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我国现实教学问题的学术理论研究。

教学论发展的对策分析

教学论面对变革中的教学世界该如何作为?是坚持理论的概念重构事实,还是就实践问题研究应时的策用之术?面对教学论发展的现实困境,我们应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代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首先,教学论应坚持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谨慎对待教学研究的多元化。作为一个学科,具备稳定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学科成熟的前提条件,在研究多元化、后现代化的情境下,对待概念重建运动要有清醒的认识,学术共同体应把握教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的时代特征,坚持教学论基础理论的研究。教学的基础理论只能从对变革中的教育现象和教学活动的研究中得出,而不可能从其他学科的理论中进行演绎和类推,更不可能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代替。正如有学者指出,整体上讲,2001年开始的这次课程与教学改革,包括以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如果说有什么教训的话,就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不够扎实,基础性事实的把握不够全面深入。[6]在面对繁杂的教学实践问题时,教学理论的研究仍需要围绕教学这一基本命题,进行艰苦的理性分析,脱离简单的教学描述,防止教学理论成为个性化、情景化的思想表达。教学论研究在于能揭示教学世界的应然状态,达到对教学世界的整体认识,偏执于纯粹理论的建构是不完整的理论研究。不同的研究思维方式是导致理论与实践深层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本质探求的思维方式渗透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热衷并习惯于从本质假定出发,抽象出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原则、方法、模式等,最终演绎和建构出一套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7]﹙P234﹚有学者根据思维的目的,将思维方式分为求知、求“真”的思维方式,求价值、求“善”的思维方式和求“美”的思维方式。[8]﹙P192﹚当下应转变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扬弃传统的“理性主义”下求“真”的思维方式,在反思当下的教学世界中,达到对教学世界“真、善、美”的理论认识,实现对教学论既定体系的超越。其次,重建批判性的教学理论,发挥教学论对教学整体把握的功能。教学论是从动态的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探索教学最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教学论有别于其他教学理论的研究层次,也可以看作教学世界“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教学理论的建构就是对教学实践的全面、系统的把握和思辨过程。反思当下的教学世界,教学论的研究首要的是对现实教学世界中的教学理论进行检讨和批判。现代教学论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超越狭隘世俗功利主义的束缚,保持批判意识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惟其如此,才能从富有魅力的现实中看到应该否定和发展的东西。[3]﹙P168﹚新的教学理论可以直接产生于教学实践的需要,也可产生于教学实践对现存理论的反驳,亦可产生于原有旧的教学理论自身的缺陷以及新旧理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p#分页标题#e#

再次,要及时进行教学理论的文化改造,实现对教学理论的“本土化”的话语诠释。教学理论是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对具体的文化场域中的教学现象、教学关系等进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观念文化。[9]﹙P168﹚从诠释学角度来看教学理论,认为文本是人性的表现,教学理论也应是人性的表现,因此为了理解一个文本就必须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精神状态。同样,作为教学理论的构建,也同样离不开我们当下的教学世界。“作为‘世界中的存在’我们不能摆脱我们的文化情境”[10]﹙P193﹚,所以,基于文化的视角应该是当下我国教学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的转向,批判、摒弃现实教学世界里的“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不相宜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实现对教学世界的理论引领。此外,我国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范式渐显多元化倾向,不同的学术共同体采用多种研究范式,为形成教学论流派创建了条件,也有益于实现学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有学者指出,新世纪需要我们重视教学论新范式的研究,追求科学的教学论,开放教学论的研究边界,将其发展源泉置于教学实践之中。[11]

辩论式教学范文6

1.知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趋势

面对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更新加速,医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三基教学为重点,准确、精炼地传授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吸纳医学发展中的前沿性知识。医学课程需要重新整合、整体优化,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开展学术讲座和知识交流,了解新进展,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忽视基本知识而一味求全求新,得不偿失,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2.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趋势

过去单一的书本教学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而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相对重视不足,难以达到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现在,更多的医学信息来源于多媒体、电视等种类繁多的电子传媒和网络,动态、立体视觉的传播手段也使医学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为此,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和获取必要的信息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进行网上教学,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探讨交流,教学特长。目前,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下,模拟医学教育应运而生,以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模拟病人、计算机模拟教学、模拟视频等方法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样化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为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启发学生自学、获取利用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也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教改力度,增加创造性与接合性课程,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上互动和学生自学,可引入以问题为中心(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法,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学习内容,领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研究表明,PBL方式培养的医学生在临床操作、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性方面要强于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将使学生在今后从业和学习中受益终身。

3.课程综合化、技术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趋势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对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综合培养。医学生需要学习掌握许多医学交叉学科和社科知识,重视医学实验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口头、书面的表达言简意赅。伴随医学国际化趋势,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还应熟练使用外语及医学数理统计。此外,我国医学教育迫切需要技术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刻不容缓。这需要国家医学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需要医学院校,在理论和实验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以尽快跟上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步伐。

4.教育目标的终身化趋势

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使医生成为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因此,医学教育的理念更在于培养终生学习者,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持续学习需求,学校还应加强再教育培训,为其提供再教育的环境与条件。循证医学(EBM,evidencebasedmedicine)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临床教学,要求临床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治进展,传授疾病诊治的最新知识,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这不但教给学生书本之外的较新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和获取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做人为本,以德为基,强调和深化传统文化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辩论式教学范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学习藏族舞前,笔者就会先播放有关藏族的视频。在短片中,学生会欣赏到有关藏族风土人情的介绍,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不但对藏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服饰有了具体的了解,还会对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获得丰富的感知,对将要学习的动作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第二,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应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学生最厌烦上的舞蹈课程恐怕就是基本功训练了,因为这个课程内容枯燥,非常艰苦,多数学生有怕苦、怕痛、怕累的思想。笔者就抓住学生比较喜欢爵士舞的心理特征,把基本功训练和爵士舞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对基本功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还应多观看、多参与、多体验。只要有机会,笔者总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现场文艺活动,让学生在观看欣赏的同时,充分体会到现场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而且,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登台演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在舞蹈课堂上,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小组合,都会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能力好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而能力差的学生就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来跳。所以老师应该把学生大致归类,分层教学。首先,对于优等生及有一定舞蹈基础,且自身条件较好爱好舞蹈的学生,布置难度大的作业,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必须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熟练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能独立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让这些学生起带头作用。其次,对中等生及没有舞蹈基础,自身条件较差,但十分热爱舞蹈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力争赶上,要求其必须熟知舞蹈动作要领及精髓,重点培养其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以后进入幼儿园教学作准备。第三,对于特困生及没有舞蹈基础对舞蹈又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注重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进而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要求他们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挖掘自身有利条件,渗透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侧重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制定了一些制度,如要求每位先进的学生在课后辅导2位后进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先进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解决了后进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实践证明,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会逐步得到改善。

三、改变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舞蹈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教与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决定着舞蹈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训练目的,才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热情,在课堂中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深刻理解动作的要领。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转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时,笔者会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再找一位同学做动作,让其他同学分析其动作上的不足,这样做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纠错、指导能力;然后,将学生分组,互相指导纠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老师节省了大量的纠错时间,而且使同学们在纠错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民族民间舞蹈课时,笔者尽量避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是经前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实际效果,不断变换和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训练。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自觉注意的状态,课堂进展较快,效果明显。有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民间舞的课堂训练就能达到很好效果。在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创编,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创编思路,还可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创编方面的不足。但老师可以做些提示,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动作。例如,幼儿歌曲《粉刷匠》中,“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大,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就可以启发学生依据歌词内容设计情节,然后进行动作创编;在进行律动创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在创编鸭子律动时,一般学生都能做出鸭子的基本特征:扁扁嘴巴,走路摇摇摆摆,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模仿的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变成艺术化的东西,再配上音乐,简单的律动就完成了;在幼儿民族舞蹈创编时,可以让学生在原有教授过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将一些简单的组合重新进行节奏、队形上的变化,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做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作。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舞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长期磨炼,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因此,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分课内课外同时进行。

1.课内

高一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尝试课外创编简单的舞蹈(将学生分组,课外集体创编幼儿集体舞,教师课内一一点评,并引导对其加工整编);高一下学期:在上一学期基础之上,舞蹈基本功功底加强,加强中国舞身韵组合,舞蹈创编人手一个,课内轮演,供同学们相互借鉴、学习;高二上学期:重点学习民族民间舞,与此同时,在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安排相应的幼儿民族民间舞创编课,要求舞蹈抓住幼儿舞特点的同时又不失民族舞的韵味,教师课上进行点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高二下学期:要求学生舞蹈各方面技能技巧全面提高,以安排幼儿舞蹈创编课为主,尝试独立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

2.课外

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生活,全面提升专业修养。每逢六一,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协助幼儿园老师排练节目,参加演出,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编排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学生逐步提高的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和民间舞课课堂时,教师可以用DV机将学生的动作、表情、舞姿拍下来,然后和学生一同回看,这样老师更能清楚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通过视频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如此能一击即中其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反复改进和练习,进而逐步提高。在幼儿舞蹈创编课时,DV机不但能很好地记录下每位学生的每个作品,而且能时不时捕捉到许多其中的亮点,只要不断地加以积累和发展,就能创编出更完美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坚持不懈,品尝成功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按照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学生主体—逐步提高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坚持不懈,舞蹈各方面技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表演力,所以我们的学生常常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校的两年时间里,由于不断坚持,幼儿舞创编在每个班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创编作品,有些作品真令人刮目相看。通过调查,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成为幼儿园舞蹈创作的骨干,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

六、结语

辩论式教学范文8

(一)法商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概括来说,法商学院的学生身上既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更有该群体本身鲜明的特点。

1.家庭经济环境较好,但学习基础薄弱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备了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家庭收入能够承担比普通高校高两三倍的学费。大多数学生的家境是比较好的,其中部分学生甚至自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开着跑车上学,选择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说,父母的意愿更多于自己的意愿,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第二,学习基础薄弱。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弱,缺乏自信,加上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得过且过、松懈厌学等情绪。

2.社会能力较强,并渴望得到认同

法商学院的学生虽然在高考成绩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很多学生从小家境较好,生活优越、见多识广,因此他们兴趣广泛,多才多艺,而且头脑灵活,善于走出校园,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很强。在学校的各项比赛、晚会等活动中,许多学生能自主联系赞助商,成功解决活动经费的问题,并且擅长驾驭型的组织活动,从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经常主动邀请老师以评委或嘉宾身份参加活动,以肯定他们的能力。

(二)法商学院教师群体的特殊性

1.教师教学任务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法商学院在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与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相比,法商学院师资的数量却没有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法商学院师资的数量增长与独立学院学生数量的增长不同步,师资数量的增长远远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使得法商学院的师资数量日益呈现紧缺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法商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法商学院教师的超负荷工作,难以保证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不利于独立教学改革的进行。

2.师资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法商学院青年教师年龄大部分在35岁以下,母体高校委派的教师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导致独立学院师资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状。其中,法商学院的青年教师大都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为法商学院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大都是在从书本到书本,在书本中探讨教学内容,缺乏生产、管理、服务的实践,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此外,由于青年教师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整个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利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其教学重点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法商学院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学管理重点与教学改革的不一致性

法商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十分重视教学秩序的管理,具体来说对于课堂的形式、时间、课时、纪律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空间与自由。

2.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不一致性

针对教学管理的重点,在教学评价上更多的以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为首要的评价因素,也即是以上课时间,课堂管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评价重点,教学效果更多的以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这样无形中给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增添了极大风险与压力。

二、法商学院金融学本科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滞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体表现为:

(1)陈旧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观念滞后。

相当部分老师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认识停留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上,认为只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学方式方法关系到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

(2)教师实际能力提升空间小,能力不济。

相当部分老师接受培训、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等提升机会少,在合理、正确组织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师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

近年来,随着法商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普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及教务工作,导致部分教师或无心或不力尝试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另一方面,从学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难题是僵化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表现为:(1)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在实践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励机制。目前教师面临的状况主要是开展教学研究回报率低,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风险大,这使得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种氛围。(2)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教务管理的重点在于保持教学秩序,强调教师准点上下课、学生到课率、课程作业、课堂管理等,缺少系统化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是否掌握基本教学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师的自行摸索。

三、对法商学院金融学本科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应该以学生为本

1.教学方式方法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法商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活泼,价值选择多样,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和他们平等讨论,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去吸引学生,引导他们从多种选择中整理出一个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灌输”什么观念。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学生反映的问题

任何改革都无法保证一定成功,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改革的效果,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必须直面学生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法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体

完成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营造出教师大胆创新,积极转变的态势。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注重学科融合互补,加强通识教育。

教无定法,教无定规。可以采用“导入式”、“导学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安排好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上下呼应,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同时,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做到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完成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应该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与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的管理理念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政策指导、检查监督的职能,逐步将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学过程转移到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管理和教学结果管理为主的体制上来。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管理意识,要由过去的约束型管理转变为引导型管理,由指挥转变为服务,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学管理意识。

2.建立激励与约束检查机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1)建立激励制度

增加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例如,实行教学改革评估与奖励,培养、选拔创新课程带头人,实行课程建设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

(2)建立约束检查机制

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例如对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坚持进行检查制度,坚持领导听课制度,开展督导组听课制度,教学方式方法工作评价考核、奖励制度等。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