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总结范例

辩论赛总结

辩论赛总结范文1

1.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学习一门语言,良好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练习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为英语课堂教学大多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即使有的学生想要练习英语口语,最难的缺失找不到合适的伙伴或者场所进行练习。环境的缺失和有限的时间练习是造成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另外高中学校中外籍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更加增加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难度。

2.辩论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运用

2.1辩论赛教学内涵

辩论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辩论,从而促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得到实践应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给出任何场景或者是句型,完全由学生自己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对话情境。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亮点,取得进步。

2.2辩论分组

分组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男女混合一组;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指定分组等。小组成员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话题内容灵活的进行调整。但是其中一个不可变的方针就是每一组的学生中必须同时包含英语水平高、中、低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共同进步。

2.3辩论主题确定

辩论的话题可以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或者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时事政治等方面。但是话题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积极健康的、贴近生活的,而且话题尽量不要太宽泛,方向要明确。

2.4辩论前期准备

首先选择一至两名学生作为辩论赛的主持人,主持人的任务包括将辩论赛中涉及到的生词提前写到黑板上,负责现场组织辩论和激发现场的辩论情绪等。小组是在辩论赛正式开始之前就已经选定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论题,也可以由教师来制定辩论话题。小组提前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一方所持观点的证据,分工合作准备辩论稿。小组中的成员包括英语水平高、中、低三等学生,各尽其职,实现公平竞争和共同提高。

2.5辩论开展

首先由主持人发言,激发辩论现场的氛围。然后将辩论氛围三个阶段分别进行:第一,由英语口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发言,这一节需要实现准备演讲稿,做好准备也能够为小组尽一份力量;第二,自由辩论,由英语口语水平中高等的学生参加,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反应能力挺强的,同时这一环节是整个辩论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后是总结,由英语水平中高等的学生参与,因为在辩论环节可能发现稿件内容有漏洞就能及时的补充,也体现出对此次辩论赛的重视程度。

2.6辩论总结

在总结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不去过分追求辩题的正确与否,应将更多的关注放到学生们的表现上,以及论点的支持和句子的表述上面。

3.总结

辩论赛总结范文2

辩题的选择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选题时除对知识容量、辩题难易等诸多因素加以考虑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切合点较密切的辩题。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选择较为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双方在辩论过程中辩得起来、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如“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近朱者是否赤,近墨者是否黑”,“漂亮是否是资本”,“个人命运是否由个人掌握”等等。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精彩纷呈。

3.要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只有选择富有创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

4.辩题尽可能简单明了。因为过于冗长的辩题,让辩手觉得拗口,听众听得难受,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辩论课的操作过程

1.首先将教材编排的有关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将必讲的哲学原理做到清晰的阐述和分析,把适合作辩论内容的教材内容留给学生,并向学生征集辩题。

2.在全班竞选主持人,主持辩论课。

3.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四位辩手,通过抽签选定正、反辩论方。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要求其余同学做为正、反双方的助阵团,参与自由辩论,给整个辩论的过程起到真正意义的“助阵”,因而高潮迭起。

4.辩论过程分主持人的开场白阶段,正、反双方主辨手观点陈述阶段,全组成员参与的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一辩的总结陈词阶段及教师的小结等五个阶段。

三、教学效果

1.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首先要准备大量的必备的材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关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2.突出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其次,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拓展和迁移。因为学生首先要找出论点与论据中的逻辑关系,在处理论据时,要注意区分有利的、不利的和两可的,主要的、次要的和附加的,还要考虑论据是否清楚、真实,能否为同学和教师所接受、理解等。这个筛选、甄别的过程是对以上两种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后,辩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辩手要想辩得精彩,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占有新资料,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由联想等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

3.有助于高中学生“学习团队”的构建。将辩论赛引入课堂是建立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教学必然会产生超越教师个人灌输知识的功能。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逐渐构建团结向上的“学习团队”。

4.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辩论赛引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课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使学生逐步具有社会交往合作沟通、理性对话等能力,使之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人。

四、教学反思

1.这种课型比备一般课要费时、费力,要求师生均做到充分的准备,尤其老师思想上要有转变,如要有自主变革的意识,要做有心人,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要怕失败。

2.当辩论过程中出现停顿或互不相让等情况时,教师可灵活处理,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既可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又可扩大参与面。

3.教师的总结陈词是带有全局性的总结,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论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充分的准备外,还应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辩论赛总结范文3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存在差异,其学科属性具有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我国的中学教育目前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偏重数理推论,学生们从中学跨越到大学,初次接触到《中基》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针对《中基》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在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辩论式教学法概述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2]。辩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可以采用标准的辩论赛赛程,辩论赛程看似是一个直线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过程。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还是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辩论双方需要再次搜集资料进行迅速有效的分析判断,再予以精彩表达。这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所以,通过长期、规范的辩论训练,学生将逐渐具备出色的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中基》课程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大部分学生习惯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认真地听讲,期待从老师的讲述中获得知识。但是,中医学具有特殊的学科属性,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的知识,很难全盘接受《中基》教材上的内容,逐渐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使得《中基》教学愈加难以深入。小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中医理论,试图通过自学探索中医知识。由于缺乏认知基础,在探索中往往也是徒劳无功的。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命题、学生思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基》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了学生对中医认知不够的缺陷。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潮流,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形式之一。《中基》教材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为内容蓝本,用现代白话文表述,采用分章节的编写体例。各章节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段落之间因果联系、前后连贯,文字表达平铺直叙、侧重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难以抓住重点、内容枯燥乏味。引入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抓住重点难点、提炼总结辩题,学生围绕辩题积极思考、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再恰当表达。这个过程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生动化,又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老师在学生辩论中发现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中基》课程开设对象一般为大学一年级新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查找文献的习惯。辩论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基》课程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论据过程中去查找文献,从大一开始养成查找文献的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查找和利用文献的能力。

3辩论式教学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3.1辩题拟定

根据《中基》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拟定辩题、制定学期辩论计划。如《藏象》章节中的五脏是重点内容,中医对五脏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与西医对五脏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根据以上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可以拟定辩题“五脏功能认识更重要还是形态认识更重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中医所认识的五脏是“形态功能合一”的概念。

3.2辩论前期准备

学期初,将辩题和辩论计划公布给各班全体学生。委托学习委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再推选出3位辩手,其他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论据。每场辩题由抽签决定所持立场,确定辩论正反双方。

3.3课堂辩论实施

任课老师担任辩论赛主评委,邀请3位高年级学生担任评委。指定1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选定1名学生评委兼任计时员。正反双方辩手辩论过程包括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4个环节,评委从4个方面给予评分,再结合回答评委提问情况给予附加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标准辩论赛赛程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评分结果当场公布。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

3.4点评与总结

任课老师根据评分结果和选手表现点评和总结本场辩论。首先,点评各组的团结协作情况。再点评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文献引用、观点对错等。最后,对《中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同学们在辩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关于该部分内容理解上的错误,指明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辩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形成体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4.1老师拟定辩题需反复斟酌

《中基》课程内容涵盖面较广,拟定辩题时以突出课程大纲中的重点概念为主、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难点内容为目的,不宜涉及医学流派问题、各家学说观点等较难、较偏的内容。

4.2评判标准要重过程轻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辩论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评判学生辩论技巧。任课老师要从学生们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表现,去发现学生掌握某方面内容时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

4.3因材施教促进辩论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

遴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席和组长、选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辩手、安排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因材施教、各取所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辩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会有利于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沈燕.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42-143.

[2]卯明艳.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02-203.

辩论赛总结范文4

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看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都关注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的语言需求为出发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便于实施高效课堂,许多学者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标准进行研究,其中,国外有斯蒂芬妮•S•道尔顿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在课程实施中发展学习者的语言及文化素养;创造意义: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国内有朱彦提出的7项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指标:设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目标;安排恰当可行的教学设计;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运用灵活合适的教学技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研究为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

2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了解,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未能考虑班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不同需要,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自主性。②教学情境与个人生活经验无关,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接受,没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认知及生活需要缺少关联度,学生无话可说。③课堂活动设计缺少层次性,不能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不到快乐,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也没有成就感。④教学活动缺乏合作、交流、探究,不能体现语言课堂的交际性特征,课堂活动的结果以对错作为评价,活动形式及活动结果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使其缺乏安全感,对课堂活动产生抵触情绪。⑤学生学习效率低,耗时多,收获少,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效教学理论在的高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能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基本诉求,教学向学生实际相倾斜,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英语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很多,但课堂活动设计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他不利因素。笔者长期承担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对于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地反思,积极探索高效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力求在课堂活动设计上突破传统。现以魏水利、韩茂源等主编、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希望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修订版),第二册第3单元ManandAnimal第一节课为例,介绍自己在尝试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①活动1:头脑风暴教师先明确本节课的话题是OnPet-keeping,然后提出问题Whatanimalsareusuallyraisedaspets?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对学生不会说的宠物名称如鹦鹉、藏獒、乌龟等,将其英语名称写在黑板上并领读。该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掌握常见宠物的英语名称,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②活动2:采访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下列采访表,如表1所示,供学生参照使用。活动要求:学生按照采访任务以学习小组(每组8-10人)为单位,分头采访其他小组并做记录,时间限定5分钟。活动实施:完成采访活动,统计采访结果。采访结果汇报:小组报告员(轮流担任)向全班汇报采访结果,汇报内容包括采访人数,采访结果数据统计等。在报告员报告采访结果时,教师记录各组汇报内容以便稍后做出评价。

③活动3:辩论赛准备活动:按照采访结果,把学生分为两组———养宠物者和不养宠物者。分别要求两组成员尽可能多地列出养和不养宠物的理由。活动进行中,教师可随时向学生提供帮助。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语言提示者和帮助者。该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开展辩论赛做好语言储备,使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后续活动。辩论赛:正方(thepros)It'sgoodtokeeppets.反方(thecons)It'snotgoodtokeeppets.两组同学不分一辩、二辩,全部上场。教师担任辩论赛的主持并随时记录学生活动中存在的语言问题。此活动的目的一是检查前一个活动的成果,二是练习学生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讲话的能力。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注意力主要放在意义的表达而非语言结构上。如果遇到语言困难或障碍,全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辩论结束后,老师根据辩论内容的信息量、语言的组织、表达的流畅性和恰当性、声音洪亮程度、形体语言的运用、小组成员参与程度的高低等做出评价、确定胜负。然后指出辩论过程中存在的语言错误并纠正,让学生将其错误记录在案。

④活动4:短文写作(课后作业)在It'sgoodtokeeppets/It'sbadtokeeppets/Myopin-iononpet-keeping任选一题目完成一篇短文。写作的目的是将课堂上听说技能的练习拓展为写作技能的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修复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从上述各环节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听说课。教学各环节环环相扣,老师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听说技能为核心,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完全“动”了起来。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培养和提高语言技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4总结

辩论赛总结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基因工程课程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诸领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1]。基因工程课程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质量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转变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2]。如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既满足国家专业建设的需要,还要发挥特色服务地方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3]。为了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后预习复习是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重点修订了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线上”教学平台,改革考试评价标准,考核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基因工程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基因工程课程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与之相关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课均已开设,学生已经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我们精选了一些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例如PCR技术,重点讲述基因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的作用,基因工程课程采用提问回顾的形式进行。选用由袁婺洲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基因工程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基因工程课程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基因工程课程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意义,基因克隆的工具酶和载体、目的基因的制备与鉴定以及基因工程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第二部分讲述基因工程课程在转基因植物、基因46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基因工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接触一些前沿性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理论知识主要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绪论部分时抛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基因克隆”“什么是基因工程课程”“我们身边都有那些转基因产品”。随着学生的积极思考与问题的导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既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授课过程中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引入网络视频、flash动画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讲解PCR混合体系时,采用动画转换视频,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PCR体系内部的变化过程;在讲授目的基因的筛选与鉴定时,关于westernblot、southernblot等核酸杂交技术,由于本实验室条件有限,学生基本没机会去接触这些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录像,使抽象、难以理解的基因工程课程原理和方法变的更加具体,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整理文献资料以及制作PPT的能力,提前给学生布置几个专题内容,让学生分组准备。先由小组学生来讲解,各组再根据制作课件的情况、讲解情况进行打分,将其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主动性。

3引入课堂辩论赛,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考

辩论分析能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利弊有其两面性,组织学生课程辩论赛,使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元化[4]。基因工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一些转基因热点问题的争议,如“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等,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辩论赛,通过实施辩论,提高学生查找、总结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入预习和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小组成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在基因工程课程中引入课程辩论赛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收获很大,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

4运用超星学习平台,辅助“线上”素材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5]。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网络教学,基因工程课程课程在基础性教学模式上也引入了网络辅助教学,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加上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把课件、学习资源、课程动画、习题上传到学习平台,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充分利用“线上”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运用视频动画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一方面教师可以看到自己上传的资源被学生下载,每位学生在线观看了多长时间视频,查看每个学生参加了多少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在线发送通知,在线考勤、章节测验、答疑、辅导等教学环节。

5完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考核体系

辩论赛总结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基因工程课程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诸领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1]。基因工程课程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质量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转变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2]。如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既满足国家专业建设的需要,还要发挥特色服务地方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3]。为了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后预习复习是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重点修订了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线上”教学平台,改革考试评价标准,考核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基因工程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基因工程课程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与之相关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课均已开设,学生已经掌握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我们精选了一些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例如PCR技术,重点讲述基因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的作用,基因工程课程采用提问回顾的形式进行。选用由袁婺洲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基因工程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基因工程课程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基因工程课程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意义,基因克隆的工具酶和载体、目的基因的制备与鉴定以及基因工程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第二部分讲述基因工程课程在转基因植物、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基因工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接触一些前沿性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理论知识主要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绪论部分时抛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基因克隆”“什么是基因工程课程”“我们身边都有那些转基因产品”。随着学生的积极思考与问题的导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既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授课过程中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引入网络视频、flash动画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讲解PCR混合体系时,采用动画转换视频,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PCR体系内部的变化过程;在讲授目的基因的筛选与鉴定时,关于westernblot、southernblot等核酸杂交技术,由于本实验室条件有限,学生基本没机会去接触这些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录像,使抽象、难以理解的基因工程课程原理和方法变的更加具体,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整理文献资料以及制作PPT的能力,提前给学生布置几个专题内容,让学生分组准备。先由小组学生来讲解,各组再根据制作课件的情况、讲解情况进行打分,将其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主动性。

3引入课堂辩论赛,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考辩论分析能力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利弊有其两面性,组织学生课程辩论赛,使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元化[4]。基因工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一些转基因热点问题的争议,如“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克隆人的利与弊”“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等,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辩论赛,通过实施辩论,提高学生查找、总结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入预习和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小组成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在基因工程课程中引入课程辩论赛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收获很大,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

4运用超星学习平台,辅助“线上”素材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5]。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网络教学,基因工程课程课程在基础性教学模式上也引入了网络辅助教学,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加上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把课件、学习资源、课程动画、习题上传到学习平台,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充分利用“线上”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运用视频动画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一方面教师可以看到自己上传的资源被学生下载,每位学生在线观看了多长时间视频,查看每个学生参加了多少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在线发送通知,在线考勤、章节测验、答疑、辅导等教学环节。

5完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考核体系

辩论赛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学习,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促进学习的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被各个学习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师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把这种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渗透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高中生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高中英语教师要合理地通过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去组织英语写作课堂活动,最大程度地帮助高中生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1]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形式。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组对高中生在英语写作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根据所要开展的写作话题,对全班高中生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进行高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学生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合理的分组也能方便高中英语教师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了解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引导,加快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进而帮助每一位高中生都能融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2-4]例如,高中英语教师在讲授“Howtokeephealthy?”这一话题作文时,就可对全班学生进行随机分组。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不能因为学习压力大,我们就忽略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一话题的写作教学也是引导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分组时,可让前后座位的四个人为一组。这样比较方便探讨问题。高中教师要给予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予高中生适当的引导,如“不同职业的人,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等,按照人群的不同来探讨,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健康问题,以及导致他们有健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高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健康的重要性,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发现哪些行为习惯导致了我们的健康问题,哪些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亚健康,并保持健康。之后,高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独立完成个人的写作。

二、从英语阅读中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的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同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的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阅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起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在英语课堂中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中,通过阅读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使英语课堂呈现多样化,使不同教学内容能够紧密联系,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例如,高中英语教师开展以“从英文版的名著阅读中分享写作技巧”为主题的英语写作活动时,为了方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先向高中生推荐四本与高中生阅读能力相符的英文名著。然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阅读哪本名著。高中英语教师可将选择同一本英文版名著的高中生分为一组,然后把班级学生分为四组,让这四组学生坐在一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角度不同,所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可以帮助小组内的高中生更全面地理解名著所表达的内容。然后,高中英语教师要鼓励小组代表大胆表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高中教师可以让每个高中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读后感。这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方式不仅能促进组内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也能让高中生通过阅读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辩论赛”的小组合作英语写作课堂

高中生的思维逻辑开阔且活跃。在课堂学习中,他们的想法经常天马行空、独树一帜。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高中生的想法,不能把教师的想法强行安在高中生的想法上。如果高中生的一些学习行为或者习惯确实是不好的,英语教师应该耐心地对高中生进行引导。高中英语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敢想敢说,以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这里所说的自主创新精神,可以是高中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英语写作。“辩论赛”的小组合作英语写作课堂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英语写作课堂中,高中生既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便给了高中生无限的自主创新的空间。高中英语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高中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高中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鼓励每一个组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辩论赛中去。活动最后,高中英语教师要对辩论赛进行总结,给正、反方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并让持有正方和反方意见的同学根据自己持有的观点写一篇英语作文,文章内容要真实、有理有据,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晶、齐莎娜.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19(12).

[2]黄琴英.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2).

[3]王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6(6).

辩论赛总结范文8

小组活动也可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指教师将学生分到异质小组中,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和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小组活动则是最契合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做法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高职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各专业特定与共通的语文能力目标,再根据能力目标确立相应的教学项目,组建语文学习小组,要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具体点说就是以小组成员分工再合作准备最后推代表上台展示的形式组织实施。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展示者。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在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优势互补,荣辱与共,彼此增进了情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目前高职大学语文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小组活动有着诸多优点,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期待也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容易成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小组之间水平不均衡,影响积极性。

无论是以寝室为单位还是自由组合,成立的项目小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小组成员几乎个个活跃甚至优秀,而有些小组成员性格相对内向,语文素养欠佳。尽管每次活动挺努力,但活动成绩都不尽如人意,组员积极性受挫。

(二)对有些活动项目兴趣不高,质量不保。

比如工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同样是经典诗文朗诵赛,工科男生的兴趣就不及文科女生。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工科班的朗诵活动质量就差强人意。但比起演讲比赛,无论工科还是文科学生,都对朗诵赛更感兴趣。不仅因为朗诵比演讲更具观赏性,而且因为朗诵材料不需要动笔写,只要找来经典、感人的诗文熟记背诵再朗诵即可,而演讲稿则要自己写作,熟记后再脱稿演讲,相对较难。所以往往仓促准备,甚至敷衍了事,质量当然不高。

(三)单打独斗,影响质量。

在教师布置下一个活动项目后,有些小组会抓阄决定谁代表小组参加,或组内成员轮流,一旦定下来,这次活动就成了某位同学一个人的事了。失去了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再合作的准备,光是推选某个同学参赛,没有发挥团队的力量,也就难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四)认识有偏差,参与面不广。有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寝室长或组长的事,是好学生的事,跟自己无关,消极对待每次活动。有的学生生性内向、胆小,每逢活动,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所以有的小组每次活动都只局限于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个别积极的学生参加,甚至寝室长全包。参与面不广,违背小组活动初衷。在目前的高职语文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三、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因素分析

根据对小组活动的研究与观察,我们发现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习任务因素

任务因素是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就是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小组活动的。在任务因素中,要考虑任务的复杂性程度,如是否需要学生具有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否要求学生用复杂的语言表情达意,是否需要较复杂的双向互动形式。任务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应该做到难易结合,按一定的梯度有序进行。比如我们设计的训练项目“自我介绍”这种单向的信息输出训练任务就相对简单,而演讲赛包含多个子任务(写演讲稿和上台演讲)就较复杂。辩论赛对思维和语言的要求最高,而且是双向互动,双方需交换观点,针锋相对,进行争辩,所以这个任务最复杂。除了任务的复杂性外,还要考虑任务的意义,也即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学习任务因素的这几个方面将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成员及合作关系因素

小组成员及其合作关系因素也是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包括小组成员的语文素养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小组成员学习动机的强弱、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及其参与程度、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等。一个活动小组,组内成员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我们教师希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帮助带动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进步,但现实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表达能力强的垄断了发言机会,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却不敢发言,不敢上台展示自己。小组成员学习动机的强弱和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文科学生认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很重要,所以学习动机较强,参与程度较高。而理工科的男生,他们认为工作后更多的是与机器而不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对这些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强,参与程度不高。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活动参与程度,有些成员活泼外向,能说会道,善于表现自己,便能积极参与活动。有些成员则文静内向,胆小甚至木讷,不敢也从未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当然也就不愿参与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如果人际关系融洽,那么合作关系就好,团队的凝聚力就强,活动的有效性也高。相反,小组成员间合作关系不佳,小组活动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

(三)教师角色因素

在高职大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师生的角色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掌控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活动的引导者、监控者,活动展示的评价者。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如果就放任不管,活动质量肯定不理想;相反如果能全程参与把控,积极指导点拨,活动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在学生合作准备过程中,教师是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学习资源,将影响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师如果不鼓励表达能力不佳、胆小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他们将会不断推诿、逃避直至学期结束。相反如果能积极鼓励并加以个别辅导,将会提振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如能随时掌握小组活动准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一起解决,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合作,也会让活动质量更高。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是否能及时以各种方式评价、反馈,是否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是否兼顾评价小组集体和小组个体,教师的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有效设计任务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成效,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本文所提及的学习任务就是我们根据学生能力目标确定的几个训练项目,不包括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基于我们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认为,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根据任务因素中任务的意义和相关性等因素,我们确定了自我介绍、读书报告会、经典诗文朗诵赛、主题演讲赛、社会热点辩论赛、求职面试等训练项目。根据任务复杂性的因素,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我们把单向性的信息输出训练如自我介绍、读书报告会、诗文朗诵等训练任务放在课程前半段,把对思维和语言要求较高的、需要双向互动的较复杂的任务如辩论赛、求职面试放在课程后半段。前文已提到,学生喜欢参加朗诵赛而不愿参加演讲赛,因为演讲还得写演讲稿。找出问题的症结后,我们在重新设计时就把演讲赛分成写(演讲稿写作)和说(上台演讲)两个学习任务,两个任务互为先后,互相联系。每小组成员先围绕主题分别撰写演讲稿,再评选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在此基础上,小组再推选一位擅长演讲的同学演讲。任务分解之后,训练难度降低,训练更有序,活动质量也更高了。社会热点辩论赛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设计辩题,可以提供多组辩题供学生选择,这样才有可能辩得激烈,论得深入。另外也要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设计辩论训练时可以改变辩论规则,可以以行政班级(一般是两个行政班组成一个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辩论,只设一个主辩陈辞,一个总结陈词,其他学生都可以参加自由辩论。规则灵活,要求降低,参与面更广,“人人参与”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二)有效组建小组

分组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语言能力、性别、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为好。自由组合后,每组确定一个组长,组长人选可以由组内成员举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产生,原则上由组织协调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经充分酝酿讨论后给小组命名,力求组名有创意,富有个性或鼓动性。自由组建的活动小组,一般来说凝聚力更强,参与度更高,活动有效性也更佳。当然也可能出现有个别小组不积极、不合作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做思想工作、课外辅导或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提高活动的成效。

(三)有效组织实施

活动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项目训练,要求每个成员在一学期中必须代表小组至少参加一次活动,至少上台展示一次,且个人的成绩与小组成绩息息相关,旨在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布置一个训练项目,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教师同时尽可能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素材及资源。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比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书报告会活动,每小组选择教师给出的系列问题中的三个问题,小组成员先分头查找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再集中分析讨论,得出相对统一的结论,不能统一就都保留。再分头搜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推选擅长电脑的同学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成PPT,最后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这样一种组织方式能避免个体成员的单打独斗,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活动的成效就得以保证。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需全程跟踪、参与和把控,随时向组长了解该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学生遇到困难,适时跟进辅导;发现矛盾,及时帮助化解。合作不积极,动员加鼓励。组内鼓励合作,组间强调竞争。每小组在展示合作成果的同时也要进行组间的比赛,促使每小组拿出高质量的成果来竞争。所以为使活动(比赛)更有效的组织和实施,还需要节目主持人。可以事先在全班范围内推举两位主持人,最好是男女搭配。让他们设计活动方案,对赛事作精心策划。优秀的主持和策划能组织好整场赛事,能调动现场气氛,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四)有效总结评价

小组活动一结束,教师就要及时总结反馈。肯定每个小组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会使小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别要肯定态度端正、积极合作但成绩不够理想的小组,让他们对小组活动保有信心,再接再厉。还要表扬此次活动表现突出或有明显进步的个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在评价方面,首先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了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对今后的学习能起到调整或鞭策的作用。而且学生参与了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对组内成员的表现比较了解,所以学生的互评也有相当的说服力。其次倡导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既要重视对小组活动质量的评价,即终结性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与组内成员合作情况的评价,也即过程性评价。这样能避免单打独斗,扩大参与面。最后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这些评价模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五、结语